微晶玻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微晶玻璃简介

1.1.1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glass-ceramics)又称玻璃陶瓷或结晶化玻璃[1],微晶玻璃是把加有晶核剂(或不加晶核剂)的特定组成的玻璃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使原有单一的玻璃相形成了由微晶相和玻璃相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2]。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和陶瓷、玻璃均不同,微晶玻璃的性能由晶相和玻璃相的化学组分及他们的数量决定,所以它集中了两者的特点,成为一类特殊的材料,因其可用矿石、工业尾矿、冶金矿渣、粉煤灰等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且生产过程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整体利用和零排放,产品本身无放射性污染,故又被称为环保材料或绿色材料。

微晶玻璃具有原料来源广、制备工艺简单、可与金属焊接等诸多优点,可作为结构材料、光学材料、电学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航空、国防以及生活等各个领域。尽管微晶玻璃发展己有50多年的历史,但有关各类微晶玻璃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依然十分活跃,已成为新型陶瓷材料开发应用的研究重点之一。[3]

1.1.2微晶玻璃成分

对微晶玻璃来说,它的结构由材料的组成和热处理工艺共同决定。其中组成对玻璃析晶性能和主晶相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微晶玻璃的内部结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成分的变化,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发生改变。实际上,玻璃成分是通过结构决定了性质,即成分、结构、性能间存在的总规律是:微晶玻璃成分通过对结构的影响而决定了其性能。微晶玻璃不同于一般系统的玻璃,其结构中既存在玻璃相,亦存在有一定晶相,玻璃相结构和晶相性质共同作用决定了微晶玻璃的性能。

从玻璃形成条件看,其组分中必须含有可以形成玻璃的氧化物,如SiO2、B2O3和P2O5,同时还必须含有一定量的中间氧化物,如CaO和MgO等。

在研究中对料方调整按下列依据进行:

(1)SiO2

SiO2是构成微晶玻璃骨架网络的主要氧化物,它的含量不仅决定玻璃的主要化学性质和性能指标,而且对玻璃的粘度影响很大,是熔化、澄清及成形的关键性因素。适当增加SiO2有利于减缓高温析晶倾向,但其含量太高,则玻璃粘度太大,制品析晶困难;而SiO2含量太低,如小于40%,则玻璃易失透,制品无法成型。

(2)A12O3

配合料中A12O3含量不能太高,否则形成的A12O3会引起补网作用,使得粘度增加,成型困难,抑制玻璃的分相与析晶;但A12O3含量太少,会造成制品结晶不均匀,晶粒较粗,也会降低玻璃的稳定性。

(3)CaO

CaO是矿渣微晶玻璃中不可缺少的组分,它能够调节玻璃的粘度,对玻璃的成型起着决定作用。CaO在高温时降低玻璃的粘度,但在低温时增大玻璃的粘度,

缩短玻璃的料性。此外,CaO还能促进玻璃分相和析晶。因此,采用浇铸法时,宜采用CaO含量高的成分,防止玻璃坯体软化变形。有研究表明,CaO含量过低时,不论其他组成如何变化,制品几乎不会析晶;CaO含量过高时,制品严重失透,成型发生困难,这主要是Ca2+离子对玻璃结构的积聚作用有关。

(4)ZnO

在硅酸盐矿物中,Zn2+多处于八面体配位[ZnO6]。在玻璃中锌氧四面体的含量一般随碱金属含量增大而增大,故氧化锌在有碱与无碱玻璃中的作用不同。变换中间体氧化物ZnO有助于玻璃的熔化。加入适量ZnO既可使玻璃脱色,又能提高浅色微晶玻璃的机械强度。此外,ZnO还具有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作用。但锌用量过多将增大玻璃的析晶倾向。氧化锌与二氧化钛的混合成核剂,可使微晶玻璃呈白色。

(5)H3BO3

硼酸除了能以本身的网络结构形成玻璃外,在硅酸盐玻璃中,B3+也可占居Si4+的位置成为网络结构的一种成分。硼酸可降低硅酸盐玻璃的粘度,在玻璃中也起玻璃骨架的作用,能降低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硼酸分解后的B2O3在玻璃中的含量,一般不大于14%。当玻璃成分中引入0.6%—1.5%的氧化硼时,即能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氧化硼还能改善玻璃的成型性能。

(7)TiO2

二氧化钛可用作基础玻璃的成分外,还在微晶玻璃中含有2—5%用作核化剂。利用二氧化钛与铁共存可制得浓厚着色的玻璃。同时,二氧化钛也能使热膨胀率降低。[1]

1.1.3晶核剂对核化晶化行为的影响

微晶玻璃性能取决于基础玻璃的化学组成、析出晶相类型及其微观结构。而晶核剂对晶体的析出及微观结构起很大作用。一般情况下,微晶玻璃晶核的形成是通过晶核剂或利用液相分离而获得,即所谓的非均匀形核。界面的存在可以降低临界晶核的形成功,同时,微晶玻璃晶核的形成又都在较低温度下,也可以减少晶核形成时所需的功。二者的作用都使晶核的形成概率增大。

在微晶玻璃的生产中,为创造非均匀形核的条件,使玻璃中产生大量、均匀分布晶核,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添加成核剂(晶核剂),使玻璃在热处理时出现大量晶胚或产生分相,促进玻璃的核化。另一种方法是将玻璃加工成粉末后再成型,这样制品在热处理时就会在粉末的表面上成核、晶化。

良好的晶核剂应具备如下性能:

(1)在玻璃熔融、成型温度下,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热处理时应具有较小的溶解性,并能降低玻璃成核的活化能,促使整体析晶。

(2)晶核剂质点扩散的活化能要尽量小,使之在玻璃中易于扩散。

(3)晶核剂组分和初晶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愈小,它们之间的晶格常数之差愈小(δ<±15%),成核愈容易。合适的晶核剂达到双碱效应促进在玻璃体中的熔解降低界面能,晶格常数匹配度非常重要。[4]

综上所述,根据晶核剂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

(1)降低晶化温度,促进析晶。如TiO2、SiC、S。

(2)在玻璃中具有两种价态,成为价电子的接受者,使玻璃结构中局部能量产生变化而引起自发核化,如Cr2O3。

(3)降低晶化活化能,促进析晶,如TiO2、CaF2、Nb2O5。

(4)改变网络结构,如BaO。

晶核剂与析出主晶相的结构越接近,则越有利于玻璃中形成稳定的晶核。晶核剂的用量对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也有较大影响,晶核剂少,热处理后易形成晶粒粗大、晶相含量低的微晶玻璃;而晶核剂用量过大,引起玻璃的析晶速度过快,玻璃难以成型。因此,选择适宜的晶核剂和确定其最佳的用量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用于制备微晶玻璃常用的成核剂有以下几种类形:

贵金属成核刑:Au、Ag、Cu、Pt和Rh等。这类贵金属在高温以离子状态存在,而在低温时分解为原子状态,经过一定热处理将形成高度分散的金属晶体颗粒,从而“诱导析晶”。

氧化物成核剂:TiO2、ZrO2、P2O5、Cr2O3、V2O5、Fe2O3等。他们易熔于硅酸盐玻璃中,但是不熔于SiO

2

,配位数较高且阳离子的场强较大,容易在热处理

过程中从硅酸盐网络中分离出来,导致结晶或分相。TiO

2

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晶核剂,它在高温下易溶于硅酸盐熔体,其阳离子电荷多,场强大,且配位数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容易从硅酸盐网络中分离出来,导致结晶。

氟化物成核剂:茧石(CaF

2)、冰晶石(Na

3

AlF

6

)、氟化镁(MgF

2

)等。引入氟离

子的结果是用两个Si-F键代替强有力的Si-O-Si键,结果是降低了玻璃网络结构的链接程度,从而诱导了玻璃的形核。

硫化物成核剂:FeS、MnS、ZnS等。

1.1.4微晶玻璃的种类

微晶玻璃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结构和性能。按照其组成,微晶玻璃主要分为四类:硅酸盐微晶玻璃,铝硅酸盐微晶玻璃,氟硅酸盐微晶玻璃,磷酸盐微晶玻璃。

1.1.4.1硅酸盐微晶玻璃

简单硅酸盐微晶玻璃主要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硅酸盐晶相组成,这些晶相的性能也决定了微晶玻璃的性能。其中矿渣微晶玻璃中析出的晶体主要为硅灰石

(CaSiO

3)和透辉石(CaMg(SiO

3

)

2

)。据研究,透辉石具有交织型结构,比硅灰石具

有更高的强度、耐磨耐腐蚀性。采用工业废渣为原料制造的矿渣微晶玻璃不仅具有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用途广泛等优点,而且对于“三废”利用,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等各方面都极为重要,因而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普遍重视。

1.1.4.2铝硅酸盐微晶玻璃

(1)Li

2-Al

2

O

3

-SiO

2

系统:

Li

2-Al

2

O

3

-SiO

2

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为从这个系统可以得到低膨胀系

数的微晶玻璃。当引入4%(TiO

2 、ZrO

2

)作晶核剂时,玻璃中能够析出大量的钛酸

锆晶核。在850℃左右热处理时,这些晶核上能够析出直径小于可见光(λ<0.4um)的β-石英固溶体,这种超细晶粒结构使材料透明。由于这种微晶玻璃的膨胀系数低于7×10-7∕℃(0—500℃),因此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

(2)MgO-Al

2O

3

-SiO

2

系统:

这类系统的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高频电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250—300MPa)、良好的抗热震性和热稳定性,已成为高性能雷达天线保护罩的标准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