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选择题专项测试题专项模拟题(含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选择题专项测试题专项模拟题(含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选择题专项测试题专项模拟题(含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选择题专项测试题专项模拟题

(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X、Y、Z物质分别表示水、C3、C5和ATP

B.①--⑤过程中产生ATP的有①③④,消耗ATP 的是②

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D.③④过程也有[H]的生成,与①过程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

2.下列各种物质与功能不相符合的是()

A.叶绿素---光合作用

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C.胰岛素—调节功能

D.唾液淀粉酶—催化H2O2分解

3.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施用化肥比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C.降低温度、保持干燥有利于绿色蔬菜的保鲜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

5.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①②③④⑤

酶蛋白酶蛋白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

反应物蛋白质淀粉蛋白质淀粉麦芽糖

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①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

B.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C.②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D.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8.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A.A B.B C.C D.D

9.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

A.H2O、CO2、ADP B.H2O、CO2、ATP

C.CO2、[H]、ATP D.[H]、H2O、ADP

10.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可以体现在()

A.动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

C.高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赤道板直接形成新的细胞壁

11.下列关于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核酸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五碳糖是一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B.乳酸菌细胞中的核酸有两种,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八种

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其碱基和核苷酸都是四种

D.家兔神经细胞中的核酸及五碳糖都是两种,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

12.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推测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利用光能,完成光合作用D.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C.在暗反应阶段,C3可被[H]还原为C5和糖类

D.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1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D.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就是一回事

15.下表是关于酶的一些实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斐林试剂一-一-一-一-一-一-1mL1mL

注:表中“一”表示没有添加

A.唾液淀粉酶溶液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①和②对照、③和④对照、⑤和⑥对照都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②④⑥三组实验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上述实验设计既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又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6.1920年仲斯发现牛胰腺中具有降解核糖核酸的酶,定名为核糖核酸酶,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具有4对二硫键维系空间结构.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该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细胞呼吸

B.含有123个肽键,编码它的模板上至少需要124×3个密码子

C.该酶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氧原子数至少125

D.该酶的盘曲和折叠结构被打开时,滴加双缩脲试剂不再出现紫色反应

17.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乳酸菌有

B.蓝藻无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有染色质

18.将植物放在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内,置于自然光下培养,假设玻璃小室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一昼夜测得玻璃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在6~18时之间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

B.图中B、F点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C.在C点时若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时间内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

D.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

19.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0.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与结构都相同

C.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D.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21.下列关于水稻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与ADP相互转化B.只能由细胞呼吸产生

C.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D.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某些蛋白质结合22.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时,无需染色

B.在常温条件下,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现红色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要加热

D.观察活细胞的线粒体可以用甲基绿染液染色

23.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对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CO2吸收量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乙植物分别代表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B.图中d点,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是CO2浓度、温度

C.图中c点时,甲植物净光合强度比乙植物净光合强度大

D.图中a1,a2点分别表示甲、乙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

24.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OA段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结构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

25.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

26.下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光照强度等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释放的O2量相等

B.当光照强度大于b时,对光能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甲

C.若单独种植密度过大,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乙

D.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乙

27.下图表示在20℃、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某种酶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7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若将温度改为15℃,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

D.此实验中,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

28.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能控制细胞遗传和代谢

B.能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的酶是在溶酶体中合成的

C.核仁与tRNA的合成有关

D.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9.如图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②乙图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③丙图表示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④丁图表示小鼠体内酶活性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

30.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

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单选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W表示水,Z是ATP,Y是丙酮酸,X是三碳化合物;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③表示葡萄糖的糖酵解,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W表示水,X是三碳化合物,Y是丙酮酸,Z是ATP,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①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③④产生ATP,而②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图中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C错误;

D、③④过程生成的[H]是NADPH,①过程产生的[H]是NADH,它们不是同种物质,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功能具有多样性,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等。【详解】

A、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故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A正确;

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B正确;

C、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体现了蛋白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C正确;

D、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但不能催化H2O2的分解,D错误。

故选D。

【点睛】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装片的移动原则:偏哪移哪。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表示物体的长或宽或直径的放大倍数,A正确;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可以调节反光镜、光圈或准焦螺旋,B正确;

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要想视野右下方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C正确;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该用较弱的光源,用较小的光圈调暗视野,D错误。

故选D。

【点睛】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受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无机盐,光照强度等因素影响;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等因素影响。

【详解】

A、施用农家肥相对来说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对有机肥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增加光合作用,为此,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A错误;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2 浓度和光能利用率,B正确;

C、保持干燥不利于绿色蔬菜保鲜,C错误;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稻根部无氧呼吸产生有害物质,D错误。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3、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详解】

A、①和③对比,蛋白酶和淀粉酶都是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

B、③和④对比,斐林试剂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但不能用来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B错误;

C、②和④对比,淀粉只能被淀粉酶水解,不能被蛋白酶水解,所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

D、④和⑤对比,麦芽糖是还原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也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如糖蛋白,A正确;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

C、生物膜系统中,活细胞中的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正确。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1、膜上的载体具有专一性,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

A、葡萄糖是小分子,葡萄糖等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组织细胞,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A 错误;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相同,B错误;

C、叶绿体中的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C正确;

D、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D错误。

故选C。

【点睛】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据图分析: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在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被动运输部不需要;主动运输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被动运输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肾小管腔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肾小管腔Na+进入上皮细胞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也是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物质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生成C3,C3的还原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H]、ATP,所以参与暗反应必须的物质是CO2、[H]、ATP,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H2O在光能的作用下水解为O2、[H],同时利用光能合成ATP;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阶段,CO2的固定是指CO2与C5在酶的催化下生成C3,C3的还原是指在光反应提供[H]、ATP作用下,C3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

末期产生子细胞的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有中间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了两个子细胞。

【详解】

A、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A错误;

B、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成为两组,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

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

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五碳糖只有1种,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A正确;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的核酸有2种,碱基有5种,核苷酸有8种,B错误;

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其遗传物质DNA中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4种,C正确;

D、家兔神经细胞中含有DNA和RNA,所以核酸及五碳糖都有2种,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酸分布,D正确。

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细胞器中含有RNA,不含DNA,而细胞的细胞器中,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核糖体只含有RNA,其他细胞器中都没有DNA和RNA,根据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可知,D正确,A、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各种细胞器的特点的掌握情况。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水中的氧和二氧化碳中的氧,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A正确;

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B正确;

C、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在暗反应阶段,C3可被[H]还原为C5和糖类,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要酶的参与,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D错误。

故选D。

【点睛】

学生对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理解不清

叶绿体中的色素及色素的吸收光谱

由图可以看出:

(1)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2)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

A、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异常性死亡,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错误;

C、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是机体的正常生命现象,C正确;

D、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就是一回事,但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不是一回事,D错误。

故选C。

【点睛】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温度,唾液淀粉酶溶液是无关变量。

2、探究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和温度,所以唾液淀粉酶溶液是无关变量,A错误;

B、①②两组、⑤和⑥两组实验的温度不是适宜温度,此温度下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③和

④对照滴加碘液两组结果都是碘液不变蓝色,所以不能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B正确;

C、检验在不同温度下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程度不能用碘液,应该用斐林试剂,故②④⑥不能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C错误;

D、①③⑤三组实验因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②④⑥三组实验因检验在不同温度下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程度不能用碘液,应该用斐林试剂,故该实验不能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该蛋白质是由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一条肽链,具有4对二硫键。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详解】

A、合成该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A错误;

B、该酶含有124-1=123个肽键,编码它的模板上至少需要124个密码子,124×3个碱基,B错误;

C、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该蛋白质只含有1条肽链,因此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由于1个肽键中含有1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数至少123+2=125个,C正确;

D、该酶的盘曲和折叠结构被打开时,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没有断裂,所以滴加双缩脲试剂后仍会出现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C。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A、乳酸菌也属于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

B、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但是某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B正确;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只有部分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C错误;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和染色质,D错误。

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B段的转折点之前,呼吸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AB段的转折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速率减慢;B点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BD段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加,而且大于呼吸速率,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DE段,由于温度高,部分气孔关闭,二氧化碳进入植物细胞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EF段,光照减弱,光合速率减慢,但光合速率仍大于呼吸速率,F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F点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使得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之后光合作用消失,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密闭透明的玻璃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6时和18时为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时刻,因此植物在6~18时之间光合速率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A正确;

B、图中只有B点和F点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正确;

C、在C点时若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则CO2的固定速率减慢,但C3的还原速率短时间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3化合物含量减少、C5化合物含量增多,C正确;

D、与0时相比,24时小室内CO2浓度下降,说明在此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故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应增加,D错误。

故选D。

19.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且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依次为20、40、40,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依次为20、40、40,B正确;

C、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为染色体,散乱分布,C错误;

D、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B。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不同的生物膜的功能不同,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

2、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

A、生物膜就是对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正确;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都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细胞膜外侧特有糖蛋白,B错误;

C、膜的组成成分可以通过囊胚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C正确;

D、细胞的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2、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A、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能与ADP相互转化,A正确;

B、水稻叶肉细胞中的ATP可以通过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B错误;

C、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中主动运输提供能量,C正确;

D、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转移到某些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上,使蛋白质磷酸化,D正确。

故选B。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实验中,需要使用盐酸处理玻片,主要是因为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由于菠菜叶下表皮叶肉细胞叶绿体大而且数量少,便于观察,因此用于“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在观察线粒体时需要使用健那绿染液,它能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详解】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时,叶绿体本身有绿色,无需染色,A正确;

B、在常温条件下,吡罗红可以使RNA呈现红色,B正确;

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要30℃水浴加热5min,有利于盐酸水解,C正确;

D、观察活细胞的线粒体可以用健那绿染液染色,D错误。

故选D。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高于乙植物;当光照强度为c时,甲、乙曲线相交,表示甲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再根据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解答。

【详解】

A、据图分析,甲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高于乙,故甲是阳生植物,乙是阴生植物,A正确;

B、d点乙已经达到光饱和点,限制乙增产的外界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B正确;

C、e点时甲、乙曲线相交,甲植物净光合强度等于乙植物净光合强度,C错误;

D、图中a1、a2点光照强度为0,分别表示甲、乙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

A、叶肉细胞暗反应阶段利用14CO2,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

B、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故OA段叶肉细胞中吸收光能的结构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正确;

C、ab段C3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C3化合物生成的量与被还原的量基本相等,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

D、刚进入黑暗条件时,光反应不能发生,不能合成ATP和[H],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在继续,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上升,D正确。

故选C。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①→②即以水作为原料,产物为葡萄糖,该过程为光合作用,反向即为有氧呼吸;④的产物是酒精或乳酸,此为无氧呼吸的产物,因此②→④表示无氧呼吸。

【详解】

A、图中①→②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在暗反应中,[H]作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剂,A正确;

B、图中②→①可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B正确;

C、乳酸和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在无氧条件下,[H]又会转化到酒精或乳酸中,C正确;

D、②→①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水,D错误。

故选D。

2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中在光照强度较高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乙植物,在光照强度过低时,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植物,说明甲植物为阳生植物,乙植物为阴生植物。

A、图中当光照强度等于a时,两条曲线出现交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种植物释放的O2量相等即净光合速率相等,A正确;

B、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甲植物对光能利用率高于乙植物,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乙植物更适合在林下种植,若种植密度过大,乙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C错误;

D、乙植物与甲植物相比,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更小,更适合在林下种植,D正确。

故选C。

【点睛】

2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时间,因变量为生成物的量,则酶量、反应物的量以及温度等均属于无关变量。

【详解】

AB、相同时间内,生成物的量越大,酶活性越强,因此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该酶的最适pH小于5,A错误;B正确;

C、若将温度改为15℃,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

D、分析曲线可知,此实验中,不同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A。

2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详解】

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

B、能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的酶分布在溶酶体中,但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

C、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属于亚显微结构,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D错误。

故选A。

29.D

解析:D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2020届高考英语-语法专题复习-词汇复习精品

【关键字】摄影、活动、设计、英语、建议、意见、情况、主意、道路、进展、成就、计划、运行、地方、认识、问题、要点、体制、务必、全力、主动、继续、充分、健康、配合、执行、举行、保持、建立、制定、提出、发现、了解、位置、精神、需要、工程、办法、关系、吸引、发扬、树立、推广、管理、坚持、贯彻、帮助、支持、解决、适应、实现、提高、转变、协调、推进、关心、决心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2013届高考英语语法专题复习词汇复习 agree vi.同意;持相同意见I cannot agree with you on this point.在这一点上,我不能同意你的意见。 sb agree with sb 同意某人的话,意见 sth agree with sb 某物,某事适应某人 agree to sb 建议 agree on sth 在某一点上取得一致意见 agree up sth 在某一点上取得一致意见 agree to do sth 同意干某事 break vt.打破;损坏;破坏 We should all take a little break before dessert. 吃甜点之前我们大家应该稍微休息一下。 break down 机器坏了=go wrong 身体垮了/终止谈话 11) I had never seen a grown man break down and cry. 我从未曾看到过一个这么强壮的汉子痛哭失声。 break in 闯入,插话 break off 忽然停止讲话/断绝,结束/暂停工作,休息 break out (战争等)爆发;逃出(无被动式) break through 打破包围 break up 驱散,学校的放学 The police had to employ force to break up the crowd.警察不得不使用武力驱散人群。 break away from 脱离,逃说,与...断绝来往/改变某种习惯 bring vt.拿来;带来;取来 I'll bring some of my pictures into the gallery. 我就带一些我的摄影到艺廊来。bring about =cause, result in, lead to bring down 使倒下,使下降 bring force 使产生,引起 bring forward 提出建议=put forward/提前 bring in =get in the pops/使得到某种收入Mr. Li: Oh… would you kindly allow me to bring in h… would you kindly allow me to bring in the civet durian? It is the favorite of my sister.李先生:喔…您能允许我带些榴莲吗?它是我姐姐最喜欢的水果。 bring back to one's mind 使回想起 bring up sb 抚养某人 bring up sth 提出 bring up 呕吐 bring to an end 结束=come to an end call vt.叫喊;打电话给… I'll call the roll before class. 课前我要点名。 call on sb 拜访,号召 cal l at 访问(某人的家);(火车、船)停靠 call for 需要 And there's a phone call for you, Mr. Bennett. Bennett先生有你的电话。 call for sb 去接某人一起去做某事 call off 取消(计划,比赛) call out (call out+to sb.)大声地叫 call up sb 打电话 call in 请进来 We'll call in a couple of days. 我们两三天後打电话。 carry vt.携带;运载;传送 Another generation to carry on the Stewart name. 这是承继Stewart家族香火的新一代。 carry out 进行到底,贯彻执行 4) Tomorrow, Sandra will carry out the garbage. 明天珊多拉将会收拾垃圾的。carry out 是成就、完成的惯用语,但在此地,一看便知并非这种意思。可把它想象做从厨房把 garbage 运到外面去。carry on 进行下去,坚持下去 Another generation to carry on the Stewart name. 这是承继Stewart家族香火的新一代。 carry away 拿走,入迷,被...吸引 carry forward 推进,发扬(精神) carry off 抢走,夺走/获得奖品 ca rry through 进行到底,完成计划 carry sb through 使...渡过难关 catch vt.捉;抓住 vi.接住 We didn't catch anything. 我们什么也没有钓著。 catch up 赶上 33. He shut himself away for a month to catch up on his academic work.他与世隔绝一个月,力图把功课赶上去。 catch on 勾住,绊倒 catch at 想抓住 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t a straw. 溺水者见草也要抓;急何能择。 be caught in the rain 被雨淋 catch up with 赶上某人,补上工作 clear a.清澈[晰]的 vt.清除 It is said it will clear up tonight. 天气预报说今晚雨就会停。 clear up (天气)转晴,澄清事实,整理收拾 It is said it will clear up tonight. 天气预报说今晚雨就会停。clear away 清除掉,去掉,消散 clear off 消除(积雪)等障碍,把...拆掉,擦掉,清除 come vi.到来; 变得; 到达 May I come in? 我能进来吗? come across 偶然发现,偶然遇到 come on 快点(口),开始,到来,举行,走吧,一起去 Oh, come on now. 噢别这样了。 come at 向...扑过来,向...袭击 7. We may come at another time.我们可以另找个时间来。 come down 倒下,(温度,价格)下降,病倒 come forward 涌现,主动地响应要求做某事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均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转运蛋白比运载葡萄糖的转运蛋白的数量多 B.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 C.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分子 D.实验结束后,蔗糖溶液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比实验前大 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推测正确的是() A.a<b,且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B.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该细胞有水分子的进出 C.将该细胞浸润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会略微膨胀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小 3.如图表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违反了对照原则,应另外设置对照组 B.蔗糖溶液浓度越高,越能更快地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C.本实验主要观察原生质层的体积及其与细胞壁之间的位置关系 D.该实验也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需要耗能(ATP)

B.只有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有关 5.细胞中的酶与代谢密切相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在一只U型管底部中央放置了不允许二糖通过的半透膜(对单糖的通透性未知);将U形管左侧和右侧分别倒入等量的质量分数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在U形管的两侧同时滴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溶液;观察右侧液面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面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半透膜的通透性B.液面可能会一直升高至一定高度后停止C.液面可能先下降后再上升至一定高度停止 D.该实验可用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6.下图A中有两个相同的渗透装置,装置1中盛有溶液a,装置2中盛有溶液b,溶液a、b都为蔗糖溶液(蔗糖无法通过半透膜),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 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装置2的液面一段时间后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 B.图B中的5、4、6相当于图A中的2 C.图B中的7与图A中的2通透性不同 D.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 7.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 A.结构完整的细胞核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易于观察的大液泡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9.下图是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0届高考生物小练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查漏补缺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 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是供能 2、假如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多肽中含2个赖氨酸 B.苯丙氨酸位于四十九肽的17、31、49位 C.短肽D、E与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相同,N原子数减少2个 D.适宜条件下酶1和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形成5条短肽 3、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器无磷脂双分子层 CO B.该细胞器能固定 2 C.该细胞能产生水 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5、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细胞自噬存在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 7、科学家将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温度处理,然后测量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离子渗漏量(叶片细胞内的离子通过细胞膜渗漏到细胞外的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甲比植物乙对温度升高更加敏感 B.植物乙可能生长在沙漠地带 C.图示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可推测离子渗漏透出细胞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一)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A.施莱登B.施旺C.达尔文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 有() 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金华二中教师

附件 2010年金华市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资格人员名单 (289人) 市直(28人) 施群芳金华教育学院陈国凡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陈伯均金华教育学院傅志强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房福建金华第一中学齐国斌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黄海滨金华第一中学陈雄军金华市曹宅高级中学胡晓燕金华市第六中学黄素梅金华市曹宅高级中学李碧英金华第八中学陈蒋平金华市外国语学校 徐文通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谢永余金华市外国语学校 朱一凡艾青中学邓莉芳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福阳艾青中学王震荣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应灵巧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冯沾亮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叶晓玲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余水清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建林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周惠红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项玉英金华市宾虹高级中学郭江华金华市女子中学 陈文革金华市宾虹高级中学石显梅金华市女子中学 婺城区(26人) 李玉琴婺城区实验中学徐少君婺城区第十中学 张雪飞婺城区实验中学章微婺城区第十中学 金苏春婺城区实验中学陈世红婺城区十四中

金方军婺城区实验中学盛献能婺城区十七中 钱柳松婺城区教研室郑旭芬婺城区金华十八中 金建忠婺城区金华四中项林莺婺城区汤溪初中 应卫忠婺城区金华五中施进军婺城区汤溪初中 潘爱云婺城区金华五中谢益清婺城区汤溪初中 邵树桂婺城区婺城中学罗志宏婺城区罗埠初中 唐金寿婺城区青春中学章锦燕婺城区罗埠初中 陈肖钰婺城区青春中学虞寒宣婺城区琅琊初中 窦加祥婺城区青春中学何惠建婺城区安地初中 王一荇婺城区金华九中胡宏真婺城区洋埠初中 金东区(12人) 冯爱君金东区实验中学喻美莲金东区曹宅镇初级中学 喻淑华金东区实验中学宋建棋金东区曹宅镇初级中学 范丽娇金东区多湖初级中学傅香花金东区鞋塘初级中学 方小萱金东区仙桥初级中学黄伯康金东区鞋塘初级中学 张群英金东区仙桥初级中学夏建群金东区孝顺镇初级中学 高晓南金东区仙桥初级中学庄期品金东区孝顺镇低田初级中学兰溪市(29人) 何轶群兰溪市第三中学徐小飞兰溪市永昌初中 叶勇钧兰溪市第三中学赵美芳兰溪市聚仁振兴校区 李东浙兰溪市第三中学童国强兰溪市聚仁学校 潘庆龙兰溪市第五中学周家用兰溪市横溪初中

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练习及答案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 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2.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A. 基质中含有O2 B. 基质中含有ADP C. 基质中含有 NADPH D. 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酶分子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4.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 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 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 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6.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不符合1∶3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1》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右图表示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 B.Ⅰ细胞膜、Ⅱ蛋白质、Ⅲ脂肪 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 D.Ⅰ原核生物、Ⅱ绿藻、Ⅲ蓝藻 4.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5.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膜的选择透过性 B.细胞保持完整性 C.核内有遗传物质 D.线粒体供能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7.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8.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损坏镜头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9.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蛋白质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20 1.生物表现一定的生命特征,与它们的结构以及分子组成密不可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血红蛋白中含有N的一定是血红蛋白 B. 绿藻、黑藻、颤藻中没有叶绿体的一定是颤藻 C. 发菜和菠菜细胞内DNA均为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D. 核糖体、质粒、酶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一定是酶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3.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 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4.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斐林试剂对产物进行检测 C. 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D. 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 是其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该细胞含有3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选择题专项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选择题专项及答案 一、单选题 1.运用光合作用原理,科学种植作物,可有效提高产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夏日正午利用井水漫灌的方法可有效减缓小麦的“光合午休” B.农作物是自养型生物,施用有机肥只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 C.作物成行成列地整齐种植,可有效地通风,保障光合作用 D.玉米育种时,应选育叶片上下均匀分布、宽大舒展的品种 2.下图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桑树与大豆间作(两种隔行种植)和大豆单作(单独种植)时大豆的光合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大豆植株的呼吸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B.大豆植株的光合速率单作大于间作 C.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D.为减小误差,间作与单作植株间的株距、行距均需相同 3.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①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5.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6.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7.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8.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9.以下几项说法,正确的有() A.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脂肪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B.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C.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D.蓝藻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叶绿体 10.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

2020最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必考选择题对点专练11 种群和群落(考试专用)

专练11 种群和群落 [名校模拟题组] 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 ) A.出生和死亡 B.年龄结构 C.垂直结构 D.能量流动 答案 B 解析个体有出生和死亡,种群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垂直结构是群落结构,不是种群的结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种群的功能。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答案 C 3.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在理想条件和自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种群无K值且无种内斗争 B.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乙种群在C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乙种群在F点对应的时间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B

4.(原创)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D.一个池塘 答案 A 5.(2018·“七彩阳光”联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种群的最大数量 B.是种群在该环境的稳定平衡密度 C.是限制指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D.若某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答案 B 解析环境容纳量(K)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于种群数量高于K 时便下降,低于K时便上升,所以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6.图示为热带地区一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经过3阶段后三种种群的数量保持基本不变。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阶段3中,甲、乙两个种群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B.阶段3后,甲、乙、丙三个种群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C.图示的演替过程是原生演替 D.阶段1中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相等 答案 B 7.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版)精选

高三生物组合选择题专项训练(人教 版) 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细胞一定均含有叶绿体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 ⑤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全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 ⑥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 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⑧将斐林试剂加入某植物组织样液,显现蓝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不含有还原糖 A.全部不正确 B.有一个正确C.有两个正确 D.有三个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可使人口腔上皮的线粒体呈绿色 ②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必须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③调查人群中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 ④用H218O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质中可检测到放射性 ⑤用15N标记某精原细胞的全部DNA,放入14N的培养液中让其完成一次减数分裂,则形成的精细胞中有100%是有放射性的 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⑦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结构是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⑧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操作中,如果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值不同,酵母菌种群的K值也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⑧C.③④⑤⑦ D.②③④⑧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②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中,内质网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③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④细胞骨架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网架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正确的有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使用了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进行解离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已存在对照,不需要再增设一组对照组 B.在该实验中,操作步骤为:制片→低倍镜观察→滴加蔗糖→高倍镜观察 C.用紫色洋葱为材料进行该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D.材料的不同位置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并不完全一致 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需要耗能(ATP) B.只有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有关 3.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收量相等)。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水稻不需要Ca2+而排出,结果浓度变大 SiO的载体多于Mg2+载体 B.水稻4- 4 SiO需求量较少 C.番茄对4- 4 D.植物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有选择性 4.下图为同一细胞在同种溶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最终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小 B.图c中1处的溶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C.图c细胞放入清水中就一定能复原 D.图中细胞液浓度大小为a

A.此时可能 a>b,细胞处于渗透吸水过程 B.此时可能 a<b,细胞处于渗透失水过程 C.此过程说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 D.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磷脂双分子层 6.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和甘油出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B.胞吐和胞吞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C.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D.农田被水淹会影响农作物的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7.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方式a离不开载体蛋白的协助 B.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8.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的图像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与图丙代表的运输方式相同 B.图丁可代表红细胞或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C.环境中氧浓度变化对图示代表的所有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D.抗体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均与图戊代表的方式相同 9.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清水中,发生的变化是()A.细胞吸水直至涨破B.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C.原生质层逐渐增厚D.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10.下图中Ⅰ~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细胞膜的磷脂、膜蛋白都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B.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 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2.下图为某植物体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b、c的本质区别在于控制的性状不同 B. 若基因a缺失,则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C. 若Ⅰ、Ⅱ重复,则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基因c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增添,则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错误的是() A. 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B. 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或体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C.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过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的原始数据可以再使用 D.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 4.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离心的目的是将含噬菌体颗粒的沉淀物和上清液分开 C.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亲代噬菌体的外壳与DNA分离 D.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合成场所、原料和酶 5.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 B.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 C. 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但不能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 D. 其含量增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二者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1》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细胞学说揭示了() A.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B.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属于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A.N、S、O、Mg B.H、O、K、B C.P、N、C、Mo D.Ca、C、O、Mn 3.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一定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结构①②③④中都含有大量磷脂 4.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 依次是() A.5、9、4、1 B.4、8、5、1 C.5、8、4、1 D.4、9、4、1 5.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①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②具有双层膜;③产生氧气; ④水是其中化学反应的原料;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 6.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易涨破 B.此类细胞容易得到 C.此类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易观察 D.此类细胞内无核膜,线粒体膜等结构 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利用PI鉴别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 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最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A.选择透过性 B.内吞和胞吐 C.保护作用 D.主动运输 9. 某蛋白质分子中有M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N条肽链,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几个氧原子?( ) A、2M B、M-N C、M D、M+N

最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练100题word版本

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题 81.下列各项中,能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C.空气进入肺泡D.肌肉注射青霉素 82.对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判断(结合右图),不.正确的是 A.若Y表示抗体,则该细胞只能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若该细胞表示垂体细胞,则Y可能是生长激素或促甲状腺激素 C.若Y表示胰高血糖素,则该细胞内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数目较多 D.若Y表示神经递质,则兴奋可通过Y在细胞间进行单向传递 83.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方向为A→B→C B.刺激部位①,该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 C.当神经冲动传到D点时,将导致突触小泡外移 D.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E细胞的持续兴奋 84.右图为人体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对该过程分析正 确的是 A.a细胞的裂解死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B.该图不能表示HIV感染机体后的免疫过程 C.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细胞时,c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D.在此过程中,c细胞释放b来加强它的杀伤力 85.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信号的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86.下列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主要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实现的 B.使同种植物同一部位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生长素浓度可以不同 C.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若生长素溶液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溶液浓度过高 87.口蹄疫是由RNA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传染病。科学家尝试利用转基因番茄来生产口蹄疫疫苗(主要成分:该病毒的一种结构蛋白VP1),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教材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某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 个月之久;某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以上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CO2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 ℃,贮藏时间会更长 2.科研小组将某植物置于温度适宜、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并计算出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如图所示),假定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速率,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 B.m值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 C.a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CO2浓度是限制c点变化的主要外界因素 3.下列措施中不会提高温室蔬菜产量的是() A.增大O2浓度B.增加CO2浓度C.增强光照强度D.调节室温 4.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5.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t1相比,t2时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6.分析下面的有关酶的图形,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的浓度、温度B.据图一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图二曲线bc段最可能原因是酶的浓度一定 D.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7.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0C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8.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