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线性系统理论第四章
西北工业大学-《827信号与系统》-基础提高-第25-26讲

专业课基础提高课程第25讲第九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一)第九章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9-0、引言1、经典的线性系统理论已经发展成熟:(1) 基本模型:微(差)分方程和系统函数(传递函数、转移函数);(2) 分析过程:着重运用频率响应特性的概念;(3) 有效性:系统即可观测又可控制;(4) 局限性:未能完全揭示系统的内部特性,不能有效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2、航天技术发展,诞生了现代控制理论,完成了从经典到现代的转变;3、现代系统与控制理论特点:(1)利用描述系统内部特性的状态变量取代描述系统外部特性的系统函数;(2)便捷的运用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3)可以分析系统的“可观测性”和“可控制性”;(4)可以描述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5)便于计算机求解(一阶微分方程、差分方程)。
4、分析方法:状态变量法以系统内部的状态变量x(t)为分析对象;建立f(t)与x(t)以及f(t)、x(t)与y(t)的关系。
9-1 连续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建立一、引例二、几个常用术语:1、状态:在已知系统激励条件下求解系统所必需具备的最少信息。
状态变量在某一时刻的取值,如:uc(0+)、iL(0+)等。
2、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一组独立完备变量。
即能够表示系统状态的变量(个数=系统阶数),状态变量之间不能线性求解;与激励一起可以线性表示系统的所有响应;给定电路,通常选独立电容电压和独立电感电流,给定模拟图,选积分器(单位延时器)的输出;3、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变量、激励与状态变量一阶导数关系的微分(一阶差分)方程组。
4、输出方程:描述系统状态变量、激励与输出响应关系的代数方程组。
5、状态向量:由状态变量做分量所构成的向量。
(n维)6、状态空间:状态变量所有取值的集合。
即状态向量所在的空间。
7、状态轨迹:在状态空间中状态向量端点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轨迹。
三、状态空间方程的标准形式:状态方程矩阵形式:输出方程矩阵形式:()1()c du t i t dt C= ()()Ru t Ri t =()()()()L c s u t Ri t u t u t =--+ []()()00()()()11R s c L i t u t R u t u t u t R ⎡⎤⎡⎤⎡⎤⎡⎤=+⎢⎥⎢⎥⎢⎥⎢⎥--⎣⎦⎣⎦⎣⎦⎣⎦对有m 个输入,q 个输出的n 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的标准形式四、状态空间方程的建立1、已知系统的电路图(纯正网络)(直接列写法)1) 选状态变量:独立、完备(个数=系统阶数)一般可选独立电容电压和独立电感电流;2) 初始方程列写:写出独立电容所在节点KCL方程;最好只含一个电容;写出独立电感所在回路KVL方程;最好只含一个电感;3) 消去非状态变量、整理化简方程为标准型方程:4) 列写输出方程,并整理为标准型方程:2、已知系统模型列写(间接列写法)1) 已知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状态空间方程。
西北工业大学《827信号与系统》习题解析讲义

西北工业大学《827 信号与系统》习题解析 第 1 讲第 一 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 -1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 (1)f 1 ( t ) = (2 -e -t )U ( t );(2)f 2 ( t ) =e -t cos10πt ×[U ( t -1) -U ( t -2) ] 。
1 -2 已知各信号的波形如图题 1 -2 所示,试写出它们各自的函数式。
1 -3 写出图题 1 -3 所示各信号的函数表达式。
(图见视频)1 -4 画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1) f 1 ( t ) =U ( t 2 -1); (2) f 2 ( t ) = ( t -1)U ( t 2 -1); (3) f 3 ( t ) =U ( t 2 -5t +6); (4)f 4 ( t ) =U ( sin πt ) 。
1 -5 判断下列各信号是否为周期信号,若是周期信号,求其周期 T 。
1) f 1 ( t ) = 2 cos (2t -) 2) f 2 ( t ) = [ sin ( t -) ]3) f 3 ( t ) = 3 cos2πtU ( t ) 1 -6 化简下列各式: (1)jt -wδ(2τ-1)d τ1; (2)[ cos ( t +)( δ(t ))]; (3)jw -w[ cost δ(t ) ] sintdt 。
1 -7 求下列积分: (1)jw cos [ ω( t -3) δ(t -2)] dt ;(2)jδ(t +3)dt ;(3) jwe -2t δ(t 0 -t )dt 。
— 1 —21-8试求图题1-8中各信号一阶导数的波形,并写出其函数表达式,其中f3( t) =cos t[ U( t) -U( t-5) ] 。
1-9已知信号f() 的波形如图题1-9所示,试画出y( t) =f(t+1)U( -t)的波形。
1-10已知信号f( t)的波形如图题1-10所示,试画出信号与信号的波形。
西工大线性系统理论第四章

线性系统理论
1 0 0 0 0 0 0 2 1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3 0 0 0 0 0 0 3 1 0 0 0 0 0 1 1 0 0 B 0 0 1 0 0 1 1 0 0
动态方程,必含有不能控或/和不能观测的状态变量。
线性系统理论
(a)
(b)
(c)
图4.2 引例2 的三种实现
线性系统理论
下面来研究多变量系统的能控类和能观测类的典型实
现方法,进而讨论最小实现的特性和寻求最小实现的方法。
线性系统理论
4.2 传递函数矩阵的能控规范性和能观测规范型
实现
就单输入—多输出、多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的情况分别进行研究。
d G( s)
线性系统理论
同理,取 gi ( s ) 的最小公分母且记为 D(s) ,可得 G( s)的 一般形式为 1 n1 n1 G( s) s s s q ,1s q ,0 1,n1 1,1 1,0 q ,n1 D( s ) (4.13) 考虑到多输入—单输出情况,输入矩阵有p列,输出矩阵 1 只有一行,据p个子系统传递函数的公共部分 写出 D( s) 能观测规范型 ( A, c) 是方便的,且写不出能控规范型实现。
线性系统理论
系统输出为诸子系统输出之和,即
y ( s) g1 ( s)u1 ( s) [ g1 ( s) G ( s)u ( s)
g p ( s)u p ( s) g p ( s)][u1 ( s) u p ( s)]T
(4.11)
其中 G(s) 为一行,其展开式为 G( s) d1 g1 ( s) d p g p ( s) (4.12)
《线性系统》课件

线性系统的控制目标
01
02
03
04
稳定性
确保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 复稳定状态。
跟踪性能
使系统输出能够跟踪给定的参 考信号。
抗干扰性
减小外部干扰对系统输出的影 响。
优化性能指标
最小化系统性能指标,如误差 、超调量等。
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方法
状态反馈控制
基于系统状态变量进行 反馈控制,实现最优控
稳定性分析
利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等 工具,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最优性能分析
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了解 系统在最优控制下的性能表现
。
2023
PART 06
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
REPORTING
线性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词
广泛应用、控制精度高
详细描述
线性系统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这些系统通过线性 控制理论进行设计,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时域分析法
通过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或差分 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
,包括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可 以得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动态响 应特性。
状态空间分析法
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 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系统的 动态响应进行模拟和分析。
2023
PART 05
2023
PART 02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REPORTING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总结词
描述线性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方程
详细描述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是描述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常微分 方程或差分方程的形式。这些方程反映了系统内部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时间 的变化规律。
线性系统理论讲义

对于线性系统
X A(t)X B(t)u Y C(t)X D(t)u
1/2,12/50
时变系统和时不变系统
若向量f,g不显含时间变量t,即
f
g
f (x, u) g(x, u)
该系统称为时不变系统
若向量f,g显含时间变量t,即
f
g
f (x, u, t) g(x, u, t)
该系统称为时变系统
x t ,K , x t 为坐
1
n
标轴构成的 n 维空间。
(5)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与输入之间关系
的、一阶微分方程(组):x&(t) Ax(t) Bu(t)
(6) 输出方程:描述系统输出与状态、输入之间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 y(t) Cx(t) Du(t)
(7)状态空间表达式: (5)+ (6). 状态变量的特点: (1)独立性:状态变量之间线性独立. (2)多样性:状态变量的选取并不唯一,实
4/18,17/50
写成矩阵形式: x1
x2
0
0
xn1 xn
0
a0
1 0 0 1
0 0 a1 a2
0 0
x1 x2
0 0
1 an
1
xn1
xn
u 0 1
y b0 a0bn
b1 a1bn
bn2 an2bn
x1
x2
bn1 an1bn bnu
5/18,18/50
结论2 给定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其对应的状态空
uc
R2C
duc dt
R1iL
R1C
duc dt
L diL dt
L diL dt
线性系统理论全讲课文档

若表征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系统模型
L ( c 1 u 1 c 2 u 2 ) c 1 L ( u 1 ) c 2 L ( u 2 )
系统模型是对系统或其部分属性的一个简化描述
①系统模型的作用:仿真、预测预报、综合和设计控制器 ②模型类型的多样性:用数学模型描述、用文字、图表、数据或计算机程序表示 ③数学模型的基本性:着重研究可用数学模型描述的一类系统
x t A tx t B tu t
yt C txt D tu t
x Rn, u R p, y Rq
第十三页,共309页。
2.2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组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动态方程或运
动方程),包括状态方程(描述输入和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输出方程(描述输出和输入、
L(R1 R2)
(R1RR1RR122)CuiLc
(R1
1 RR2 2)Ce
L(R1 R2)
L(R1 R2) e(t )
R1
C
iC
L
iL U c R2 U R2
uR2
R2 R1 R2
R1R2 R1 R2
uc iL
R1R2R2
e
x1 x2
(R1
1
R2)C R1
L(R1 R2)
线性系统理论全PPT课件
第一页,共309页。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部分 线性系统的时间域理论
第二部分
线性系统的复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第五章 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第六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第二页,共309页。
第一章 绪论
(R1RR1RR122)Cxx12
线性系统理论第四章

x A(t ) x B(t )u, t J
和指定初始时刻t0∈J,如果状态空间中存在一个非零状态或一个非 空状态集合在时刻t0∈J为不能控/能达,称系统在时刻t0为不完全能 控/能达。
定义:若系统的能控/能达性与初始时刻t0的选取无关,或系统在任意初
始时刻t0∈J均为完全能控/能达,则称系统为一致完全能控/能达。
x Ax Bu
x(0) x0
t0
状态维数为n,输入维数为p,将Q表为:
Q [b1 , b2 , bp Ab1 ,
B
Ab2 , Abp
A-1B
A 1b1 ,
A 1b2 , A 1bp ]
由于rankB=r,将Q中的n个线性无关列重新排列:
R1
R2
C
u
R3 uC R 4
解
选取状态变量x1=iL,x2=uC,得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R3 R4 R3 1 R1 R2 1 R1 1 x1 x2 u x1 L R1 R2 R3 R4 L R1 R2 R3 R4 L x2 1 R2 R4 1 1 1 x1 x2 R R R R C 1 R3 R4 C 1 R3 R4 2 2
x1 (0) x2 (0)
x2 y (t )
1 s
x1
1 s
1
该系统是不完全能观测的
2
注:从工程实际角度考虑,一个实际系统为能观测的概率几乎等于1。
4.2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判据
结论1: (格拉姆矩阵判据) 线性时变系统 x A(t ) x+B(t )u, x (t0 ) x0 ,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硕士课程简介】

02 航天学院序号:课程编号:02M001课程名称:线性系统理论任课教师:周军刘莹莹英文译名:Linear System Theory先修要求:《线性代数》和《矩阵论》中任一门、《复变函数》内容简介:《线性系统理论》是控制类、系统工程类、电类、计算机类、机电类等许多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公共基础理论课,是控制、信息、系统方面系列理论课程的先行课。
《线性系统理论》是最优估计、最优控制、系统辨识、自适应控制等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系统讲述线性系统的运动规律,揭示系统中固有的结构特性,建立系统的结构、参数与性能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以及为改善系统性能,满足工程指标要求而采取的各类控制器设计方法。
具体的内容包括: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状态空间描述与传递函数描述的关系、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理论、线性反馈系统的状态空间综合方法、线性鲁棒性控制基本理论、线性系统的基本代数理论,以及多变量频域设计方法等。
主要参考书:(1)《线性系统理论》阙志宏主编,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2)《现代控制理论引论》周凤歧等,北京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3)《线性理论》郑大中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4)《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美]陈启宗,科学出版社,1988。
序号:课程编号:02M900课程名称: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周军英文译名:Professional English先修要求:专业方面的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专业英语技能,在阅读和学习与本专业的相关的国外文献资料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主要学习和掌握专业外语的基本语法、句法和结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期望学生能掌握专业英语的特点;扩大专业英语词汇量,尤其关于本专业有关导弹、航天器、无人机等专业知识方面的英语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或科技英语)文章的阅读速度;并进行相应专业英语文献的翻译,在此基础上掌握专业英语的写法,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稳固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实现问题,能深刻揭示系统的内部结构特性,便于分
析与计算系统的运动,便于在状态空间对系统进行综合, 便于对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在理论和应用上均具有重要
意义。
线性系统理论
§4.1 实现问题基本概念
§4.2
范型实现
传递函数矩阵的能控规范性和能观测规 最小实现及其特性
多变量系统最小实现的求法
§4.3
§4.4
s3 G2 ( s) ( s 1)( s 2)
s 4 s 1
线性系统理论
解:G1 ( s ) 为单输入—双输入情况,b 为一列,C 为两行,
A 由 D(s) 确定。
0 s3 1 G1 ( s) 3( s 2) 1 ( s 1)( s 2)
cx
q ,0 q ,1
Ax Bu (4.14)
(4.15)
线性系统理论
于是便确定了 G(s) 的实现 ( A, b, C, d ) ,该实现一定能观
测,但不一定能控。
例4.1 试求传递函数矩阵 G1 ( s )(G2 ( s )) 的能控规范型 (能观测规范型)实现。
s3 ( s 1)( s 2) G1 ( s) s4 s 1
故其能控规范型实现为:
0 x Ax bu 2 3 y Cx du 6 1 0 x u 3 1 1 0 x u 3 1
线性系统理论
第四章 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
由传递函数矩阵确定对应的状态空间方程称为实现。
在1.2节已经研究了将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外部描述(系
统传递函数)化为状态空间描述的问题,并导出了能观测
规范型、能控规范型、A为对角型和约当型等四种典型的 状态空间方程,这便是传递函数的实现。
线性系统理论
本章研究多变量系统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理论和一般方法。
线性系统理论
所谓维数最小的实现,是指A的维数最小,从而也使B,C,
D的维数最小,它能以最简单的状态空间结构去获得等价
的外部传递特性。无疑,最小实现问题中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已经确定某真实系统是能控且能观测的,则在该
G s 的众多实现方式中,唯有最小实现才是真实系统的状
态空间结构。 为了有助于理解多变量系统 G s 的实现问题,看下面两 个引例。
(4.2)
d G ( s )(4.3)
线性系统理论
gi ( s) 为严格真有理分 式中g i ( s )为真有理分式;d i 为常数;
式。真传递函数矩阵 G(s) 的实现问题就是寻求 ( A, b, C, d )
问题,严格真传递函数矩阵 G( s) 的实现问题就是寻求
( A, b, C ) 问题。故不失一般性,研究实现问题可从 G( s) 的 实现入手。
线性系统理论
4.1 实现问题基本概念
实现的定义
给定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G s
寻求一个状态空间描述
x Ax Bu, y Cx Du
使
C ( sI A) 1 B D G ( s)
则称此状态空间描述是给定传递函数矩阵 G s 的一个实现,
简称
( A B C是D) G 的一个实现。 s
d G( s)
线性系统理论
同理,取 gi ( s ) 的最小公分母且记为 D(s) ,可得 G( s)的 一般形式为 1 n1 n1 G( s) s s s q ,1s q ,0 1,n1 1,1 1,0 q ,n1 D( s ) (4.13) 考虑到多输入—单输出情况,输入矩阵有p列,输出矩阵 1 只有一行,据p个子系统传递函数的公共部分 写出 D( s) 能观测规范型 ( A, c) 是方便的,且写不出能控规范型实现。
动态方程,必含有不能控或/和不能观测的状态变量。
线性系统理论
(a)
(b)
(c)
图4.2 引例2 的三种实现
线性系统理论
下面来研究多变量系统的能控类和能观测类的典型实
现方法,进而讨论最小实现的特性和寻求最小实现的方法。
线性系统理论
4.2 传递函数矩阵的能控规范性和能观测规范型
实现
就单输入—多输出、多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的情况分别进行研究。
的,但不一定能观测。注意到上述实现是由单输入—多输
出系统的能控规范性实现推广而来的。
线性系统理论
二.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结构见图4.4,含p个子系统:
yi ( s ) g i ( s )u ( s )
i 1,2,
,p
(4.10)
图4.4 多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结构
y1 ( s) 1 g11 ( s) u1 ( s) s 1
线性系统理论
y1 ( s) 1 2 g12 ( s) u2 (s) s 1 s 2 g21 ( s) y2 ( s) 1 1 u1 ( s) s 1 s 3
y2 ( s) 1 g22 ( s) u2 ( s) s 3
线性系统理论
系统输出为诸子系统输出之和,即
y ( s) g1 ( s)u1 ( s) [ g1 ( s) G ( s)u ( s)
g p ( s)u p ( s) g p ( s)][u1 ( s) u p ( s)]T
(4.11)
其中 G(s) 为一行,其展开式为 G( s) d1 g1 ( s) d p g p ( s) (4.12)
线性系统理论
若令
x1 z, x2 z,
, xn z ( n1)
(4.7)
可列出该系统的能控规范性状态方程,它对q个子系统是
同一的。考虑到单输入—多输出情况,输入矩阵只有一列, 输出矩阵则有q行,故据
D ( s) 诸系数写出能控规范性
( A, b) 是方便的,且写不出能观测规范型实现。故式(4.6)的 实现为 0 I n1 0 (4.8) x u Ax bu x a1 an1 1 a0
取 gi ( s ) 的最小公分母且记为 D(s) ,有
D( s) s n an1s n1 a1s a0
(4.4)
线性系统理论
则 G( s) 的一般形式为
1,n1s n1 1,1s 1,0 1 (4.5) G( s) D( s ) q ,n1s n1 q ,1s q ,0 1 式中 是q个子系统传递函数的公共部分。对 G( s) 作 D( s) 串联分解,并引入中间变量 z ( s) ,便有: 1 (4.6) z ( s) u ( s) D( s )
线性系统理论
诸子系统的输出 yi ( s ) 均可表示为及其各阶倒数的线性组合,
其向量—矩阵形式为
1,0 y q ,0
1,1 q ,1
x q ,n1
1,n1
Cx
(4.9)
于是便确定了 G(s) 的实现 ( A, b, C, d )。该实现是一定能控
线性系统理论
( A B C D) 故G s 的实现具有非唯一性,且有无穷多种实现方式,某
特定实现称的一个实现。
在众多实现中,能控类和能观测类是最常见的典型实 现方式,这时,所寻求的 不但能满足传递
函数矩阵关系式,且是 ( A B) 能控或是 ( A C)能观测的。
由于这类典型实现本身已经从某个方面揭示了系统的内部 结构特性,于是更容易过渡到寻求 G s 的维数最小的实现 问题。
线性系统理论
进一步将两条支路并为一条,最终得结构图4.2(c),这时
仅含一个积分环节。从传递特性等同的观点看,上述三种
结构均能导出给定的 G s ,但A阵的维数却不相同,显然 图4.2(c)维数最小,结构最简单。计算G s 的次数可
n 1 ,表征了最小实现的维数。由图4.2(a)和(b)列出 知,
线性系统理论
1 0 0 0 0 0 0 2 1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3 0 0 0 0 0 0 3 1 0 0 0 0 0 1 1 0 0 B 0 0 1 0 0 1 1 0 0
线性系统理论
引例1
设双输入-双输出系统传递函数矩阵 G s 为 1 2 s 1 ( s 1)( s 2) G( s) 1 1 ( s 1)( s 3) s3
若将 G s 中的四个传递函数看作四个单变量子系统的传递 函数,即
线性系统理论
图4.1 引例1 G s 诸元的单变量系统实现
线性系统理论
其实现的状态变量图见图4.1。其动态方程为
x1 x1 u1 , x2 2 x2 x3 , x3 x3 u2 x4 3x4 u2 , x5 3x5 x6 , x6 x6 u1 y x 2x , y x x 2 2 4 5 1 1 A、B、C、D分别为
1 2 0 0 0 0 C 0 0 0 1 1 0
0 0 D 0 0
线性系统理论
所以矩阵A为6维。但经计算, G s 得次数 n 4 。由多变
量系统能控能观测的充要条件可知,能控且能观测的状态
空间实现的A阵应为 n 维,故以上按单变量系统实现诸元 传递函数的方式,使( A, B, C )的维数增高,导致结构复杂
线性系统理论
以上定义表明,实现问题的实质就是已知系统的外部
描述,去寻求一个与外部描述等同的假想的状态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