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

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
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

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

【摘要】:理解是阅读的目的,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学前儿童阅读理解相关研究的匮乏、图画故事书阅读在儿童早期多元读写能力实践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图画书热的掀起,使得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成为值得探索的重要研究领域。眼动研究表明学前儿童阅读图画故事书时以读图为主,然而却鲜有研究者对儿童通过图画视觉认知理解故事内容的这一过程进行探究。在多元模式意义建构的视野下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则发现对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评估迫切需要一种全面考察故事理解和图画理解的维度框架,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儿童对图画的视觉认知、儿童图画视觉认知能力以及口语能力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等相关问题有待通过大样本的量化实证研究进行探讨。本研究以图画形象理解、事件行动理解和角色状态理解作为评估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能力的三个维度,选取了120名3至6岁汉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三大研究版块中,分别通过叙事和访谈两个阅读理解任务考察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通过眼动实验探讨儿童图画视觉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探明儿童图画视觉认知能力和口语能力因素对阅读理解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出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教育与干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研究发现:其一,3至6岁可能是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能力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图画形象

和事件行动上的理解能力在这一阶段持续快速发展,儿童在角色状态上的理解能力在3至5岁期间有较大提高,5-6岁期间进步较缓。其二,3至6岁儿童对图画故事书的理解遵循由图画形象到事件行动再到角色状态的发展顺序,3岁儿童以图画形象理解为主,4岁可能是儿童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事件行动和角色状态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其三,3至6岁儿童对图画故事书的理解存在难易点:在图画中具有面积较大、色彩鲜艳、色调明亮、出现次数多、同一页面中数量少等特点而较为凸显的图画形象、由不同图画形象之间的关系直接表现的事件行动以及由图画形象的大小、色彩等可直接观察到的信息表现的角色状态易于理解。在图画中凸显程度低、同一页面中数量多、包含不熟悉经验信息的图画形象、未由不同图画形象之间的关系直接表现,需要联系前后页图画信息进行理解的事件行动、与未理解的图画形象相关的事件行动与角色状态以及角色的内部心理状态较难理解。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视觉认知研究发现:其一,3至6岁汉语儿童在独立阅读图画故事书过程中以阅读图画为主,图画中的图画形象区域则是儿童视觉关注的重点区域;儿童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视觉关注程度有两次变化:一是相比3岁儿童,4至6岁儿童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总体关注程度有显著提高;二是由4岁至5岁,儿童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总体关注程度有所下降,而由5岁至6岁又有所上升;阅读不同的图页时,儿童对图画区域以及图画形象区域的视觉关注程度会有一定的变化。其二,3至6岁汉语儿童图画形象视觉认知具有如下特点:儿童对易于理解的图画形象区域的关注程度高,对于理解难度中等或较高的图画

形象区域关注程度低;随年龄增长,无论难易程度如何,儿童都能更早注意到各个图画形象区域,儿童在各个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总注视时间逐渐缩短;由3岁至4岁儿童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第一次注视时间增加,之后由4岁到6岁则逐渐缩短。其三,3至6岁汉语儿童事件行动视觉认知具有如下特点:相比3岁儿童,4至6岁儿童在毛毛虫与苹果、太阳等图画形象区域之间出现回视的人数及比例更高,在毛毛虫区域上回视的次数更多,在毛毛虫区域上形成的回视路径次数和比例更多,回视路径类型更复杂;由3岁至6岁,随年龄增长,儿童在毛毛虫与苹果区域之间的回视次数呈上升趋势;由4岁至6岁,随年龄增长,儿童在毛毛虫与太阳之间回视的次数逐渐下降;3至6岁儿童在毛毛虫区域上形成的回视路径以CSC(毛毛虫-太阳-毛毛虫)和CAC(毛毛虫-苹果-毛毛虫)两种类型为主,4至6岁儿童中开始出现包含了更多图画形象或文字区域的更为复杂的回视路径类型;3至5岁儿童出现的CSC 回视路径类型比例高于CAC类型,由4岁至5岁,儿童出现的CAC回视路径比例逐渐增加,到了6岁,儿童出现的CAC回视路径类型比例已远远高于CSC类型。其四,3至6岁汉语儿童角色状态视觉认知具有如下特点:儿童在不同状态主角形象区域上的眼动注视特点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不同状态主角形象区域注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次注视时间上,由3岁至4岁第一次注视时间有所增加,之后至5、6岁则逐渐缩短。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其一,儿童图画视觉认知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具体表现为:3岁至4岁对图画形象区域总体关注程度上升,5岁至6

岁对图画形象区域总体关注程度下降;3岁至4岁在单个图画形象上首注时间提早;3岁至4岁在单个图画形象上总注视时间增加,5至6岁在单个图画形象上总注视时间减少;3岁至5岁在单个图画形象上第一次注视时间增加,6岁在单个图画形象上第一次注视时间减少;:3至4岁在主角形象区域上与其他图画形象之间的总回视次数增加,在表征事件行动的图画形象区域之间的回视次数增加。其二,儿童图画视觉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阅读理解;对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成绩影响较大的图画视觉认知能力因素包括在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总体注视时间比例、总体注视次数比例和注视次数,单个图画形象上的首注时间、第一次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以及在表征事件行动的图画形象区域之间的回视次数。其三,儿童理解性词汇、表达性词汇和语法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其四,儿童理解性词汇、表达性词汇和语法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儿童的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随年龄增长,儿童口语能力对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影响逐渐增强。对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成绩影响较大的口语能力因素是表达性词汇。对以上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进行总结,得出本研究的三个总结论:其一为3至6岁汉语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历经图画形象理解,到事件行动理解,再到角色状态理解等三个阶段,其二为3至6岁汉语儿童图画故事书视觉认知发展历经关键信息捕获期和视觉认知加速期等阶段,其三为3至6岁汉语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是多元模式意义建构的过程。【关键词】: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独立阅读阅读理解视觉认知多元模式意义建构叙事分析眼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2.1;G613.3

【目录】:摘要6-9ABSTRACT9-14第一章导论14-19第二章文献综述19-472.1早期读写能力发展—图画故事书阅读的重要作用20-232.2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相关理论—本研究的视角与分析框架23-282.3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相关实证研究28-432.4本章小结43-47第三章研究设计47-553.1研究思路与研究的具体问题47-493.2研究过程整体设计49-503.3各版块研究的实施50-55第四章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研究55-844.1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整体情况55-614.2儿童对图画形象、事件行动和角色状态理解的比较61-654.3儿童图画形象、事件行动和角色状态理解上的难易点65-824.4本章小结82-84第五章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的视觉认知研究84-1185.1儿童在理解的关键信息—图画形象区域上的总体视觉关注情况84-945.2儿童对图画形象的视觉认知94-1015.3儿童对事件行动的视觉认知101-1085.4儿童对角色状态的视觉认知108-1145.5本章小结114-118第六章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影响因素研究118-1446.1儿童图画视觉认知能力与阅读理解的相关分析119-1286.1.1儿童图画视觉认知总体眼动指标与阅读理解成绩相关分

析120-1236.1.2儿童图画形象视觉认知眼动指标与阅读理解成绩相关分析123-1256.1.3儿童事件行动视觉认知眼动指标与阅读理解成绩相关分析125-1276.1.4儿童角色状态视觉认知眼动指标与阅读理解成绩相关分析127-1286.2儿童口语能力与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相关分析128-1326.3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132-1406.4儿童图画视觉认知能力和口语能力对阅读理解的影响140-1426.5本章小结142-144第七章结论、讨论与教育建议144-1617.1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144-1487.2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视觉认知能力的发展148-1557.3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的多元模式意义建构过程155-1587.4研究的意义、局限与展望158-161主要参考文献161-171附录一《好饿的毛毛虫》故事文本内容171-172附录二访谈提问提纲172-174附录三叙事语料样例174-178附录四阅读理解分析对照表178-179后记179-18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图画书 阅读与经典》读后感

带你游走在经典图画书间 我读《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今天能够跟大家在一起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同时能够锻炼提高的机会。 这些天我一直在读一本名叫《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书,因为自己对绘画的偏好,所以当我发现这本书时,自然地就对它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心里会有些疑问,图画书都是小孩子读的,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读过了这本书,可能会颠覆你对图画书的固定认识。 首先,我想谈谈什么是图画书。 我们也可以看到,如今的书店被各式各样的带图的书占据着,绘本、漫画,班里图书角那些《字宝宝》、《幼儿画报》等等&&这些书被模糊地通称为图画书。 但到底什么是图画书?这个概念似乎总有些模棱两可。 在《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作者彭懿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 此外,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 图画书的构成要素一是图画,二是故事。图画形式多样,有素描、版画、油画、水彩、拼贴等等,其中不乏大师的作品。图画书的故事短小单纯,像久远的传说,读过之后,会产生立即告诉别人的冲动。这样的图画加上这样的故事,就成了创意独特、想象新奇、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图画书。这样的图书,内容上易理解,形式上易接受,特别适合儿童阅读。你可以用点滴时间很快读完,但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 其次,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可能大都习惯看书就看主体,也就是书的内容,不太关注一本书的结构,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什么叫环衬,什么叫勒口,什么叫扉页。以《小蓝和小黄》这本图画书来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封面:一本书首先映人读者眼帘的是它的封面,所以向来讲究的书籍都是精心设计封面和版式装帧的。一本书的封面同时也透露出这本书的某些重要信息,甚至是这本书品位的一种象征。 环衬:打**面之后,我们会看到封面与书芯之间有一张衬纸(简装本则没有)。这就是环衬,又称为蝴蝶页。这是成人最容易漏读的一页,一般人匆匆翻过,后者干脆与扉页连在一起一翻而过,这样往往会错过作者和编辑的独运匠心。孩子一般不会漏过环衬的,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什么,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与联想。 护封:有些精装书在厚厚的硬壳外面还套着一张封面,一般称作护封,护封前后都有一个向里折的折口,叫勒口,前后勒口上往往印着许多与这本书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不能漏看。 扉页:翻过蝴蝶页之后,我们便看到了扉页。扉页上一般写着书名、作者和绘者以及译者和出版社。有的扉页上还有作者、绘者的简介以及本书的获奖记录。读图画书,扉页一定要仔细地看,因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谁,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比如《活了l00万次的猫》的扉页上就是那只威风的虎斑猫,它与封面的姿态略有不同,扉页上的猫正张开双臂,仿佛在诉说什么。 正文:好了,翻过扉页,总算到了正文。一般人读书总是以为正文才是书的开始,但对

初三上册期语文试题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8页,四个大题,24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或者给汉字注音。(2分) ji é难( ) bi àn 伪去妄( ) 鸢.飞( ) 吹毛求疵.( )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用横线画出并改正。(2分) 格物致知 伛偻 袖手旁观 缈茫 默守成规 聆听 悄怆幽邃 招徕 3.按要求写成语。(2分) 请写出出自《醉翁亭记》的成语二个: 4.下面是一乒乓球馆印发的广告,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本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市体育局、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的团体。②在开馆以来,云集了本市社会各界乒乓球高手,吸引了众多乒乓球爱好者,目前拥有会员近百人。③球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各种档次的球拍、球衣、球鞋、衣柜等乒乓器材。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5.网络时代的我们,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如“一江春水”、“雨打芭蕉”、“隔水樵夫”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4分) 示例:网名:一江春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如蓝,丹心似火,从多彩的生活汲取不竭的动力,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美好的明天。 6.默写填空(从下列8个题目中选做6个题)(6分) ①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②,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④问君何能尔?。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 ⑥《行路难》中反映李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名句是 ,。 ⑦,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佳句。(课内外不限)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对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短文中划线的词语“往往”能否去掉?请你写出这个词语的作用。 (2)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做比较 C. 打比方 D. 下定义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对象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你觉得下面图________最符合该段所描绘的景象。 一:池沼上一模一样两座桥。 二:池沼上一座桥,河边有堆砌整齐的石岸。 三:池沼上两座不一样的桥,河岸边有高低曲折的石岸。 【答案】(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 (2)B (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 (4)三 【解析】【分析】(1)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不能,这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指概述,并不是全部。(2)B(3)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之趣(4)三

经典绘本阅读

经典绘本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 猜猜我有多爱你 作者:山姆·麦克布雷尼著;安妮塔·婕朗图;梅子涵译 年龄层:2~9岁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他紧紧抓住大兔子长长的耳朵。 他要大兔子认认真真地听他说。 “猜猜我有多爱你?” “噢,我想我猜不出来。”大兔子说。 经典绘本阅读《逃家小兔》 【导读】经典绘本故事阅读《逃家小兔》,适合0-3岁的宝宝来看,妈妈们快给宝宝讲讲吧! 儿童绘本对幼儿的“药用”价值 【导读】绘本的作用有时在“绘本”之外——父母和宝宝阅读绘本,能帮助宝宝建立健全的人格,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基础。 更多绘本请点击进入专题:0-6岁儿童绘本阅读指南>> “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说着,使劲儿把两只手臂张得大大的。 大兔子的手臂更长,他也张开手臂,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 小兔子想:嗯,这确实很多。 “我爱你,就和我举得一样高。”小兔子说。 “我爱你,和我举得一样高。”大兔子说。 这真的很高,小兔子想:要是我的手臂可以和他一样,该多好啊。 小兔子又有了个好点子。他脚顶着树干,倒立起来。一边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

“而我爱你,一直到你的脚趾头。”大兔子说着,把小兔子抛起来,一下子抛过了他的头顶。 小兔子格格笑着说:“我爱你,和我跳得一样高。”他跳来,又跳去。 大兔子微笑着说:“可是,我爱你和我跳得一样高。”他说着往上一跳,耳朵都碰到树枝了。 跳得真高,小兔子想。要是我也能跳得和他一样高,该多好啊。 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一直穿过小路,到远远的河那边。” 大兔子说:“我爱你,一直穿过了小河,到山的那一边。 小兔子想,那真是好远啊。 他快要睡过去了,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这时,他看看树丛前方,无边的黑夜之中,再没有什么比那天空更遥远了。 “我爱你,一直到月亮上面。”小兔子说着,闭上了眼睛。 “噢!那可真远,”大兔子说,“真的是非常、非常远了。” 于是,大兔子轻轻地躺在小兔子的旁边,带着一个微笑,小声说道: “我爱你,从这儿一直到月亮上面,再—— 绕回来。” 推荐阅读: 经典绘本阅读《逃家小兔》 【导读】经典绘本故事阅读《逃家小兔》,适合0-3岁的宝宝来看,妈妈们快给宝宝讲讲吧! 绘本书目推荐听绘本上的故事 【导读】绘本是图画书的一种,属于儿童文学。妈妈可以拿着它给宝宝讲故事,也可以让宝宝看着绘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此,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有趣的绘本。 史上最全圣诞节主题绘本总动员 【导读】在梦幻美丽的圣诞树下,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享受融融亲情美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育性 文学性 浅易性 趣味性 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 (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 (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0-1岁半: (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岁半-3岁: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2、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学生用卷

【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分) 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 王香 深冬,厚雪,无风。 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 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 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穿红羽绒服的孙女,坐在车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喊:“大雪!白雪!白雪!大雪……”双脚还踢着车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凛凛的光泽,无声地纷落。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 昨天化了一部分又被冻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好!别摔了。手套戴好,别冻着。冻坏了可怎么上学哟。” “爷爷,我戴着呢。你怎么忘戴了呢冻坏了可怎么送我上学哟!”女孩学着爷爷的腔调,稍稍安静了下来。 “我不冷。爷爷抗冻,不用手套。” “冻得疼吗,爷爷” “不疼。你坐好!戴好手套啊……” 女孩的红,爷爷的灰蓝,慢慢消失在白皑皑的雪里…… 校门口的女孩,举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爷爷说,拜拜。爷爷疼爱地注视着,久久没有离去。 、 女孩,你可知道,这疼将温暖你一生。 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只是那时,没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脚下穿的,是那个年代里最享受不过的黄帮鞋。这鞋伴我走过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脚的,现在又踏在冬天的坚冰利雪上。要快跑啊,到爷爷家的热炕头上。不然鞋都冻透了,脚能不疼吗手已经是猫咬了。 一冬里的白天,爷爷家的炕头上,总是捂着一床小被子,等待着哪个冒了风雪扑进来的孩子,好伸进手脚去取暖。我家的热炕头儿,白天是不太热的,冬天也是忙在队上的爸妈,舍不得也没时间让那炕头儿像个热炕头儿。 于是吃过早饭,奔往爷爷家。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脚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儿捂在爷爷满握的手心里,如雪凉的小脸儿贴在爷爷温暖的脸颊上。我暖了,爷爷却疼了: “噢,凉死我了,你这小淘气……” 我傻傻地笑着,知道呵呵笑着的爷爷,心疼着我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爷爷的笑依然清晰,我的一双早已长大了的手,却抓握不到爷爷那粗糙的双手,只留下满握的温暖,是爷爷曾经给我的疼。 & 女儿,远在异地的南方求学。瑞雪纷披北国时,南方的枝头上,依然有繁的花,硕的果。女儿想家了,想家乡的雪。电话里,偏要找姥爷,问的是雪,撒的是娇。接电话的父亲,笑语盈盈,说的都是孩子话。我知道,一份可以穿越时空的疼和历久弥新的爱,已跨过千里,飞临女儿的身边。 一句念,一握手,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 根据文章叙述的顺序,梳理出“温暖一生”的三件事 ① ②③ 找出文中由叙述眼前所见转入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把它抄在横线上。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按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三年级阅读题与答案

花钟(节选)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他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他们开花的时间往往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昙花白天不开花,是因为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也不能开花,是因为深夜 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所以它选择了在点左右开放。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另写一句。 为什么今天没有参加比赛呢原来,昨天晚上他感冒发烧啦!今天还在医院呢!

(二)玩出了名堂(节选)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来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的多。 1、文中的“小人国”是指微观世界,“小人国”里的“居民”指 微生物。地球上的居民指人类, 看“小人国”里的“居民”要用显微镜看。 2、根据这段话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做一个简单的显微镜。

推荐十大优秀图画书

推荐十大优秀图画书 1、莫妮克的老鼠无字书 瑞士插画大师莫妮克创作的著名无字书系列,由《颜色》《反正》《飞机》《小船》《大风》《数字》《字母》《房子》组成。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红泥巴评价:叙事能力 10分画面和谐 10分风格特征 10分说明:莫妮克的老鼠无字书在叙事能力方面堪称一绝。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但并不妨碍她将一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丝丝入扣。图画故事以"生活在书中的老鼠"为基本创意,使用书本本身作为舞台,大胆使用空白,突破书页与书页之间的界限。从创意的角度说,也是近乎完美。画面非常鲜活,色彩鲜艳,老鼠的神态动作十分传神,在细节的处理上也是十分细腻,整体的视觉感受非常和谐,连续翻看仿佛是看动画。她的风格可谓独树一帜! 2、迪克〃布鲁纳丛书 荷兰童书大师布鲁纳创作的图书。这位年逾古稀的老画家已经创作了超过100本童书,以"兔子米菲"系列享誉全世界。除了米菲外,他创作的小狗史纳菲、波比猪、小熊鲍里斯和芭芭拉等,也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形象。 适合年龄:8个月-6岁 红泥巴评价:叙事能力 9分画面和谐 10分风格特征 10分说明:布鲁纳将图画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他专门为小小孩做图画书,他的目标是让出生在任何一个语言国度的孩子都能轻易"读懂"他的书。

他的图画语言采用最为简单的元素,线条单一,粗而且匀,颜色采用最简单的几种色块,最常用的是红色、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而且是纯色。他追求故事简单直观,贴近生活。几个月的小孩子都能读懂他的图画故事。 布鲁纳的所有图书都是手绘的,他对颜色和线条的讲究到了十分苛刻的地步,一本小小的书,只有十几页"很简单"的画面,他却要画很长时间。他追求画面的完美无瑕。这位享誉全球、家财万贯的老人家,住在宁静的家乡小镇,每天准时骑车到工作室创作,与每一个相识的大人和孩子热情地打招呼。他是个内心十分平静的人,他的图画故事也一样。 据说在欧洲的各大海滨泳场,都挂着米菲形象的旗杆,孩子如果与大人走丢,就会跑到旗杆下,那里有专人负责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人。 简单、明晰、温馨,是布鲁纳的风格。虽然简单,却也难以被摹仿,不信你试试。 举例: 《米菲在海边》只有两个人物,米菲和爸爸,爸爸和米菲的差别主要在嘴巴上,米菲的嘴巴是一个交叉的线条,爸爸的嘴巴多了一条线,看起来像胡子。你看,这么简单的一条短线,就能让孩子区分出孩子和大人。 书中用图画表达的信息非常简单、直接:米菲指着蓝白相间的裙子,代表要去海边;米菲穿着游泳裤,表示要下海游泳;米菲拿着铲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日,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在完成在轨检察、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服务。 B.经历了30多年的漫长岁月,整理、编纂出一部翔实全面、校订精确的《梁启超全集》后,几位编者均感到梁启超的著作不堪卒读。 C.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汉”治沙。古浪县六位老人殚精竭虑,投身于治沙造林的事业中,变荒漠为绿洲。 D.看着身边的朋友们都疯狂追星,许多同学也附庸风雅地买回了一墙的明星海报,到处搜集明星的八卦新闻。 2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由果到因、从现象说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B.《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的作者伽利略无法知道蝉发音的部位,这说明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大自然的奥秘是无限的。 C.《叫三声夸克》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说明自然选择时,先说风媒花,后说虫媒花。用“蜂争粉蕊蝶分香”说明了昆虫给花传粉授精的特殊功能。 3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红绫(línɡ)怅然(chànɡ)蜷伏(quán)叮嘱(zhǔ) B.虐待(nüè)凝望(nínɡ)丰腴(yú)倏地(shū) C.感喟(kuì)嗔视(zhēn)干瘪(bǐ)战栗(lì) D.魁梧(kuí)栖居(qī)惩戒(jiè)充沛(pèi) 4 . 下列各组短语的类型,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深受感动雄伟壮丽你与他(并列短语) B.目光炯炯精神宁静大家唱歌桃花红(主谓短语) C.外国朋友生日礼物热烈欢迎很委屈(偏正短语)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词。 口________(渴喝)(渴喝)________起水 (到倒)________影注意________(到倒)多么________(均匀匀称) (2)照样子写词语。 痛痛快快(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量词。 一________镜子一________清风四________腿两________角 (4)用横线画出一句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一句反问句。 (5)比较鹿角与腿,选择填空。 A.鹿角 B.鹿腿 ①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美观、更漂亮。 ②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有实用性。 (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①所有像鹿角这样美丽的东西,都会存在送命的危险。 ②所有像鹿腿这样有用的东西,都会是难看的。 ③鹿角虽然美丽,却也有致命的缺点;鹿腿虽然难看,却有很大的用途。 ④鹿应该认识到角和腿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答案】(1)渴;喝;倒;到;匀称 (2)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 (3)面;阵;条;只 (4)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5)鹿角;鹿腿 (6)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音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痛痛快快”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经典绘本阅读推荐教学设计

《经典绘本阅读推荐》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自编教材《经典绘本阅读推荐》——《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 设计思想 一本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推荐图画书给孩子阅读,首先要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猜”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其次是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才能够不露痕迹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和展开想象的能力。第三,阅读要学会交流,只有与读者共同交流,才能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大作家交流,从而提升孩子的阅读质量,使孩子学会领悟。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绘本,了解《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基本内容,学习阅读绘本 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反复阅读、相互交流。 2、通过本节课推荐阅读,激发学生对《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书的阅读 兴趣,进而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并受到爱的熏陶,感悟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在阅读《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展开想象,开启心灵。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从绘本的图画和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从阅读中学会思考和领悟。 教学准备 《经典绘本阅读推荐》.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本节课目标。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圆圆的月亮》《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两本都是图画书,也叫绘本,书中既有图画,又有文字,很有趣味。 二、推荐《圆圆的月亮》(目标: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细节,展开想象。初步感受生

2020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年部编版小升初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百花园。 1.(2019·四川小升初模拟)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请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而又yù yù cōnɡ cōnɡ(),一派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hū háo()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shēn yín()。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shùn jiān(),我kuī jiàn()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包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2.(2018·天津小升初真题)辨字组词。 雅()刑()炊() 难()形()吹() 澡()效() 操()饺() 3.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浑浊.(zhuō zhuó )竭.力(jié jiē ) 惩.罚(chěng chéng )花卉.(bēn huì ) 花圃.(pǔ pú )冶.炼(yě zhì ) 牡.丹(dù mǔ )凶恶.(è wù ) 溺.水(ruò nì ) 4.会查字典。 (1)《新华字典》正文按音序排列:“扛”、“杠”、“虹”在字典中的位置是()在前,()在中,()在后。 (2)“乃”字的笔顺是___________,用数笔画查字法应查_______画,在字典里“乃”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你的,你②竟③才④是,为⑤就,于是。“乃”在诗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应取第_______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取第_____种解释。 5.(2019·安徽小升初模拟)照样子,按要求写词语。 (1)含有一组反义词的词语。 暑去寒来、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技艺高超或精巧的词语。 鬼斧神工、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古_____古_____ 大_____大____ 自_____自_____ 6.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可贵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阅读《花钟》选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七点,睡莲从;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张开________ 发现________ 怒放________ 艳丽________ (3)照样子写两个。 鲜花朵朵:________ ________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 (5)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拟人句。 (6)选文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这样写会让读者体到 ________ (7)我能仿照选文写一种鲜花的开放。 【答案】(1)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 (2)展开;发觉;开放;美丽 (3)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4)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5)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6)拟人;鲜花的争奇斗艳,生机勃勃。 (7)略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鲜花朵朵”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二句。 (5)、(6)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7)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

冯骥才作品阅读

冯骥才作品阅读 (一)长衫老者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 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 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 1. 选文题目是“长衫老者”,前三段对长衫老者只字未提,是否离题,为什么?(3分) 2.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3分) 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3. 选文中说“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3分) 答: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4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 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4分)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3分) 3、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3分) 2. 夏季的小兴安岭 夏天的小兴安岭,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向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真象个美丽的大花坛。……” 1、这是一段写小兴安岭——————的景色。 2、这一段共有—————句话。先写—————,接着描绘————,然后描写———,最后写—————。 3、这一段话有二个比喻句。一句把————比作————,另一句把————比作———。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摘自《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图画与文字相互补充、分别讲述、滑稽比照 曾经两次获得过凯迪克奖金奖的美国画家芭芭拉?库尼(Barbara Cooney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图画书像是一串珍珠项链,图画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细线,细线没有珍珠不能美丽,项链没有细线也不存在。 在绝大部分的图画书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缺一不可,具有一种所谓的交互作用。文字可以讲故事,图画也可以讲故事,但一本图画书的故事还应该是图画与文字一起讲出来的故事,即图文合奏。所以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里面才会说:“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 说到图文关系,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 《母鸡萝丝去散步》了。 其实,它所以会被人们奉为经典,就 因为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 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 滑稽的比照。整本书十四个画面,一共只 有32个单词。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 的是这样一个故事——Rosie the hen w ent for a walk (母鸡萝丝去散步)/acros s the yard (穿过院子)/around the pon d (绕过池塘)/over th e haystack (翻过 干草垛)/past the mill (经过磨面房)/th ough the fence (钻过栅栏)/under the beehives (从蜂箱下面走过去)/and got back in time for dinner (回到鸡舍,正 好赶上吃晚饭)——似乎一切正常,只不 过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兜了一个圈子,但 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 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 正如约翰·洛威·汤森(John Rowe Towns end )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Written for children: An outline of English-lang uage children's literature ,2003)里所说 的那样:《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 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后面的狐狸垂涎三尺 前面傻乎乎的母鸡却浑然不觉 这就更让人觉得好笑了

四年级最新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新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 1. _____________ ①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②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老师,()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 ③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 ....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下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④南怀瑾从没有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心花怒放: (2)大名鼎鼎: 2.“扫一眼”表示大致快速地看,照样子再写两个表示“看”的词。 ________一眼_________一眼 3.读第①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人物档案。 人物:_________ 出生年份:_________ 出生地:_________ 身份及主要贡献: 4.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________和________两人为师。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________;第二位老师读后________,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能背就真正懂了。 B.能背还不是真正懂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三) 【阅读训练】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在文中用“”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二) 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60出头,已是满头银发了,还挺着一个啤酒肚,一副学者的气魄。他十分勤劳,不仅对工作很负责,而且还对我很好。 每天一早,外公便到建筑社上班去了。他是一个工程师,整天都坐在办公室里搞设计。要是附近哪家要造房子了,他们肯定会找到我外公。难怪大家都称外公为土专家呢。 外公不仅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而且对我也很好。如果我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肯定尽量帮我解决。 那次,市教育局、市科协等四个部门联合举办了一界“恩施市中小学科技大赛”。我准备做模型沙发。做的纸沙发长、宽、高分别是50、50、80厘米才合适,而且不能用胶布,因为用胶布是很丑的。学校的老师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放学后,我来到外婆家对外公说了这件事,外公答应我一定想办法。 傍晚,外公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他家讨论做这个沙发。我们来到外婆家,外公说:“这个沙发我已经有些眉目了。坐垫用一张纸,靠背用一张纸两个扶手各一张,共四张纸。”我说:“外公,坐垫下面应该放一个‘井’字架,这样才牢靠。”爸爸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我们一直讨论到9点多才回家。 第二天,我把讨论的结果告诉了老师。老师又作了修改。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大模型,这个模型做得非常棒! 后来,我们参加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里面,外公也有一份功劳哩。 我的外公学识渊博,又是设计专家,他真是我的好榜样啊!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这句话。(2) 3.短文先总的写了外公接着写 最后写。 4.文章表达作者对外公怎样的感情? (三)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