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M-learning 研究综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教育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有口皆碑的,由此诞生的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远程教育和企业员工培训中。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计算(MobileComputing) 技术的迅猛发展,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 M-learning )悄然而生,它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由于移动学习还是一个新生儿,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问题待我们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

一、M-learning 的定义及其特征目前,关于M-learning 还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欧洲和美国一般以M-learning 或M-education 来指称,而我国一般表述为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

Dye等人在他们的题为《MobileEducation - AGIanceattheFuture》的文章中对M-learning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Chabra 和Figueiredo 结合了远程教育的思想,对M-learning 作了一个较宽泛的定义: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在芬兰,由爱立信等几家公司联合发起的名为“ TelenorWAPMobileLearning ”研究项目的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KnowledgePlanet 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larkQuinn 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

它是通过诸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

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前景展望移动学习,即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教育学习的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前景展望,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发展现状移动学习自诞生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许多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开始采用移动学习的方式,开展在线课程、培训和学习活动。

现阶段,移动学习已经成为个人学习和教育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和信息,教师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和平台来布置作业、进行考试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移动学习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课程定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不仅在教育培训领域,移动学习在企业内部培训、医疗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移动学习平台来提供员工培训和知识更新,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向患者提供健康知识和药物使用指导,个人也可以通过移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前景展望移动学习的前景非常广阔,有望在未来持续发展。

首先,移动设备的普及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这为移动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学习将迎来更加稳定和高效的网络环境。

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以及大容量的特性,将为移动学习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给移动学习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用户的行为和兴趣,对学习内容进行智能推荐和个性化定制,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实现自动评估和智能辅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三、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移动学习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技术支持:推动移动学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移动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增加相关应用软件和平台的功能和稳定性。

教育论文:浅谈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优势

教育论文:浅谈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优势

教育论文:浅谈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优势浅谈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教育优势移动学习起源于国际远程教育权威、爱尔兰教育技术专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研究远程学习得出的一条“规则”:“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它们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

移动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的移动性、无限性、便携性和资源的共享性都为移动学习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移动学习如何进入教育领域以及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1 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1.1 国外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移动学习在国外的研究较早,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

自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2000年开始启动了名为“MobileEducation”的项目以来,全世界的教育界和移动无线设备研发商都开始密切关注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实践。

在欧洲,学者们先后组织了30多个移动学习的项目,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戴斯孟德?基根博士在《学习的未来: 从E-Learning到M-Learning》一书中,以较大篇幅概述了当前国际移动学习领域的30个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欧盟资助的诸多研究计划。

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Berkley)分校在2000年针对一些中学生做了使用手机的教育实验,讨论了在虚拟大学中的移动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国外的移动学习研究的比较早,从数字学习逐步向移动学习转变。

虽然移动学习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关于移动学习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关于移动学习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研究形式也多种多样。

1.2 国内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2000年春,国际远程教育专家戴斯蒙德?基更在上海电视大学的报告“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由此移动学习在中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学法教法研究移动学习研究现状分析赵宁(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8)【摘要】我国上世纪末逐渐进入网络时代,虽然晚于西方的步伐,但目前我国的网络发达程度已经接近于世界水平,那么进入网络时代后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中。

了解移动学习的发展状况和移动学习的优势特点,如灵活性,非正式性,泛在性等,有机地将其纳入到学习者学习当中,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

【关键词】移动学习学习效率泛在性非正式性【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44-02自从上一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逐步进入网络时代。

此时,在欧洲北美各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悄然开启了有关移动学习的热门实验项目。

最早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首先发起。

此研究项目,主要是通过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来完成,此项目开启了移动学习的研究大门。

2000年,戴斯蒙德基更博士在其著作《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中,首次详细的介绍了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定制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甚至利用互联网学习可以进行交流学习,互补有无。

IPHONE 智能手机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五年间,智能手机瞬间覆盖了中国市场。

而这种大屏高分辨度,高速的3G 网络大覆盖率的高度智能化的手机已经为满足学生快速便捷了解知识提供了条件。

1.国外研究现状“欧盟IST ”资助计划于2001年开始正式研究移动学习理念。

英美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Telenor Mobil 、Nokia 等企业都积极投身于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Tove Kristiansen 在他的研究报告中关于移动学习得出如下定义:在学习中运用移动终端科学技术,有助于使社会生活更具移动化,由于社会对弹性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继而推动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

斯坦福尼亚大学的SLL 实验室于2011年成功研制出一个移动学习模式,在移动学习中将学习外语作为主要内容,这个实验是建立在个性化、安全、可信的学习环境中反复进行学习与复习。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叶成林1,徐福荫2,许 骏2(1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广东深圳 518060)(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上个世纪末,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短短几年时间,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论述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及其定义,然后介绍国际上该领域的一些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移动学习研究中几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移动学习 研究现状 综述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一部知识和智慧经验积累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学习的历史。

学习技术和方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

决定学习技术与方式的主要因素,一是媒体技术,从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印刷材料、广播电视到计算机;第二是通信与传播技术,从口耳相传、文字记录、大众传媒、无线电广播通信到计算机网络通信。

这两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学习技术与方式从单一认知、学徒、班级集中学习、远程学习、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为基于Internet的数字化学习。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技术与方式——移动学习。

上个世纪末,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短短几年时间,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一、移动学习及其定义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挪威NKI远程教育公司Truls Fagerberg等人关于移动学习的概念作过分析与论述。

并指出,学习是一种活动或过程,并表现为个人在感知、情感态度、认知技能或体能方面的变化。

因此,学习不可能是电子的,也不可能是移动的;数字化学习或电子化学习(E-Learning)和移动学习(M-Learning)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移动学习中的移动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移动,那么最早的远程函授学习也应属于移动学习。

Sariola等人也对此提出质疑,并指出,移动学习更像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严肃的教育专业术语。

移动学习系统研究

移动学习系统研究

移动学习系统研究移动学习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系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移动学习系统是指以移动设备为载体,将教育资源和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

本文将从移动学习系统的定义、发展状况、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移动学习系统的定义和发展状况移动学习系统是指利用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学习工具,通过无线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活动的教育系统。

它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提供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便利性。

移动学习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的PDA(个人数字助理)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受限于当时移动设备的硬件性能和网络技术的限制,移动学习系统的发展进展缓慢。

直到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4G、5G等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系统才得以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机。

二、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1. 时空灵活性:移动学习系统可以解除学习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2. 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互动性:移动学习系统通过互联网提供了多种协作学习方式,如在线讨论、群组学习等,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4. 知识更新及时性:移动学习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和学术研究成果,帮助学生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三、移动学习系统的挑战1. 技术问题:移动学习系统的实现离不开硬件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要解决设备兼容性、网络稳定性等问题,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教学资源问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移动学习系统的重要保障,需要教育机构和教师加大资源建设和更新力度。

3. 学习方式转变问题:移动学习系统需要学生从传统的面对面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和远程学习的方式,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4. 隐私保护问题:在移动学习系统中,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学习数据被收集和分析的情况下,需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移动学习的发展与趋势

移动学习的发展与趋势

移动学习的发展与趋势移动学习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实现的学习活动。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探讨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1. 移动设备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这些设备进行学习。

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方便了学习资源的获取和交流。

2. 移动网络的发展与移动设备的普及密切相关的是移动网络的发展。

目前,4G和5G网络的普及使得移动学习更加流畅和高效。

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网络随时随地连接到互联网,访问各种学习资源和在线课程。

移动网络的快速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为学习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3. 学习方式的变革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依赖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移动学习则可以实现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的自由选择。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公交车上、公园里甚至是家中随时进行学习。

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便利性。

二、移动学习的趋势1. 个性化学习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移动学习将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学习。

通过收集学习者的个人数据和学习行为,移动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弱势领域和学习进度等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资源。

这种个性化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移动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习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虚拟实验、实地考察等学习活动。

而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环境相结合,提供更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丰富移动学习的教学手段,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 社交化学习移动学习的另一个趋势是社交化学习。

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学习者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学习心得和资源,进行学习讨论和合作。

社交化学习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大学生作为移动设备拥有率和使用率双高的群体,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的热门对象。

本文对大学生移动学习条件、认知和学习行为等移动学习现状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大学生存在移动学习的自主驱动性不强、移动学习环境不佳、移动学习资源较为分散等问题。

为提高移动学习效率,一方面需要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构建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需借鉴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连接知识、技术、学习者等各类学习资源,形成完善的学习网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2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平行论坛上提出,“坚持开放共享,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共享与合作平台,正在掀起一场未来教育的“学习革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运用,移动学习作为现代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移动教学服务器和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手提电脑)等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来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

在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基础上演化成基于互联网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奎因(Quinn)将移动学习界定为通过移动计算设备开展的E-learning,突出技术手段的特殊性。

亚历山大·戴伊(Alexander Dye)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拓展。

移动设备必须能够为师生开展互动学习提供必要条件。

崔光佐认为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 报告题目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课程名称 讨论班 姓 名 xxxxx 学 号 10200201022809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年 级 2010 院 、 所 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 年 月 日 2011-1-6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评价标准 指 标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得分

A B C D 文 献 是否是本专业的重要文献;阅读量是否丰富。 20-16 15-11 10-6 5-0

论 证

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

否严谨;论证是否充分。 20-16 15-11 10-6 5-0

观 点 是否正确理解文献;是否有自己的观点。 20-16 15-11 10-6 5-0

规 范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6 15-11 10-6 5-0

能 力 是否体现了文献搜集与整理能力;是否体现了文献综述与分析能力。 20-16 15-11 10-6 5-0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总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2

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 learning),逐渐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当今业界研究的热点。移动学习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多学科参与、多领域交叉、多主题综合的研究区域,也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课题。目前我国移动学习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拓展”研究模式。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献量、期刊、主题等角度对2005-2010年间,国内发表的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藉此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与特点,以期把握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学习;内容分析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一、前言 随着WAP技术、蓝牙技术、GPRS系统以及UMTS系统的成功开发,移动电话和移动计算技术迅速普及全球,为移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准备。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移动学习(M-learning)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理解:第一,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一种新形式;第二,将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拓展;第三,从认知学习角度看,移动学习移动性、情境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新技术与学习方式 。国内的移动学习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阶段,还没有作为一种真正的学习模式而广泛应用。 移动学习首次引入我国是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学术会议上,爱尔兰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做了题为《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报告中,(Desmond Keegan,2000)基更博士从远程教育的视角,根据学习形式与手段的不同,把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远程学习、电子学习以及移动学习,并乐观地认为这三种学习形式正形成今天的远程教学大学、网络大学以及未来的移动大学。针对移动学习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目前,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出发,有以下三种:(1)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2) 3

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3)从认知学习的维度看,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情境性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借助于移动计算设备获取教育资源的一种学习模式,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且能够实现学习者和教师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它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常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制定好的分析类别和纬度系统而严格地进行评判记录,最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常潜在的、深层次的内容不适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否则难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内容分析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位、建立分析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定量处理与计算以及解释与检验等几部分。 2.资料来源与设计思路 本文的研究材料是自2005年至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资料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移动学习”“移动教育”、“移动教学”、“手机学习”、“m-learning”,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从检索到的论文中选取所有和“移动学习”相关的论文500多篇,其中期刊论文380多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20篇,按照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划分,选取远程教育领域核心类学术期刊《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作为样本。有关研究样本的详细情况见 表1 。 有研究表明当前移动学习的关键性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移动学习终端的软件开发研究、移动学习课程开发研究、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化研究,本文把教学模式归入理论研究,把终端软件的开发和课程开发作为一个问题即资源建设问题,另外增加移动学习应用研究,这样把所得资料按照技术性支持、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其他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文献为例建立内容分析类 4

目表,见 表2 。 每一类又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不同的子类目。由于一篇论文往往涉及多个主题,因此,按主题分类统计的文献量大于实际文献量。一般认为学位论文代表了研究的深度,而学术论文代表研究的广度。因此,我们将学位论文与普通学术论文按主题分类分别进行分析。 表1 期刊载文量列表 文章(篇) 年份期刊名称 2005——201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小计 核心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0 0 2 0 4 5 11 中国电化教育 2 1 8 8 9 13 41 中国远程教育 1 1 3 3 6 9 23 开放教育研究 0 2 1 2 3 1 9 现代教育技术 2 1 4 13 16 9 45 小计 5 5 18 25 38 38 129 非核心期刊 略

表2 各主题文献量的历年分布 类目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计 理论研究 理论基础 0 1 1 1 3 3 9 学习方法、策略 0 1 1 2 2 3 9 实施模式 1 0 2 3 3 4 13 概述类 0 1 2 4 5 5 17 学位论文 支持性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技术 1 0 2 0 1 1 5 移动设备终端 1 2 0 0 2 5 无线网络技术 1 0 1 1 0 2 5 计算机相关技术 0 0 1 0 1 2 4 学位论文 5

应用研究 学科教学 1 0 1 1 1 0 4 企业培训 0 0 0 0 0 1 1 成人教育 0 0 1 1 0 1 3 特殊教育 0 0 0 0 0 0 0 学位论文 资源建设研究 课程资源建设 1 0 1 1 5 4 12 终端软件开发 0 1 0 1 4 1 7 学习平台系统 0 0 1 4 6 4 15 学习环境建设 0 0 1 2 1 2 6 学位论文 其他 标准化研究 0 0 0 1 1 1 3 学习绩效评估 0 0 1 0 3 2 6 学位论文

为分析6年移动学习研究的总体情况,在表2的基础上,以不同年度和各种类别进行统计,绘制出图1和图2。

图1 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中移动学习文章数目统计 6

年份 图2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中移动学习相关文章分析

年份 三、我国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其成果 1、从上述对我国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章发表情况的分析来看,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为: (1)理论研究:从上表可以看出,核心期刊中关于移动学习的论文研究内

051015202530354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0246810121416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理论研究支持性技术研究应用研究资源建设研究其他 7

容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献量达48篇,主要是探讨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其中,对移动学习的概述类文章数量最多,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研究的发展,移动学习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陈晓慧、运用罗杰斯有意义学习的观点,将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形式做了分析探究。基础理论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交叉其他学科理论和新技术的试验探究。发展现状方面,张海、李馨介绍了英语领域的移动学习“Narikiri English” 项目,描绘了最前沿的移动学习图景。 2006-2011年间期刊文献也介绍了马来西耶、挪威、欧洲开展移动学习情况,这些为了解移动学习在世界范围现状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研究内容趋于重复,缺乏新意;此外,关于移动学习实施模式研究的文献较多,针对当前移动学习模式存在资源形式单一,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式,如2010年《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3G时代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文章针对当前移动学习模式存在资源形式单一、功能简单、交互性差等不足,提出基于专家系统的移动学习模式。该模式依赖于3G技术,采用SOA架构构建专家系统服务并整合已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专家系统启发性、透明性、灵活性等特点,具有灵活准确、资源丰富、交互性强、智能化等优点;关于移动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文献量逐年增长,如2008年《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从课程设计、媒体设计、通信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适合移动学习的微型学习设计方案。说明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从移动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层面关注移动学习。 (2)资源建设研究:核心期刊中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多,达到了40篇,主要集中于2008-2010年,这也验证了国内移动学习的发展脉络:首先引入移动学习的理念,从理论和技术上论述移动学习的可行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资源方面进行研发。资源建设的重点在于课程资源与学习平台系统,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章。课程资源方面的文献主要探讨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与策略,并结合相关技术和软件给出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的实例,如2009年的《中国电化教育》中发表的《基于EML构建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的研究》,该研究对EML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移动学习资源对象单元构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最后给出了EML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资源构建中的应用案例;限于篇幅,平台系统方面的文献仅仅对移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