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潜力。
在本文中,将探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如何进行结构设计。
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由于多种材料的组合,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
以下将讨论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和韧性方面的性能。
1. 强度由于不同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复合材料通常具有很高的强度。
这是由于各个组成材料的优点相互弥补,从而提高整体强度。
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可以提供很高的强度,而基体材料可以增加韧性。
2. 刚度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刚度,这是由于组成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可以提供很高的刚度,而基体材料可以提供弹性和柔韧性。
因此,复合材料在受力时可以保持其形状和结构的稳定性。
3. 韧性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韧性,这是由于材料的组合结构所致。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可以分散和吸收能量,从而提高材料的韧性。
相反,在单一材料中,这种能量分散效应很少出现。
二、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是为了实现所需的力学性能和功能。
以下将介绍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1. 材料选择合理的材料选择是进行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特性,因此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
例如,在需要高强度和刚度的应用中,可以选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 界面控制复合材料中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是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界面的控制可以通过界面处理和表面改性来实现。
例如,通过添加粘合剂或增加表面处理剂,可以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提高界面的力学性能。
3.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为了实现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排布方式、层压顺序和几何形状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复合材料的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其力学性能,同时满足应用需求。
三、结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设计潜力。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控制界面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PVA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现状

PVA 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研究现状引言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其韧性较差。
而纤维抗拉强度较高,两者复合使用可以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和脆性的缺点。
目前,应用到水泥混凝土内的纤维种类比较多,常用的包括碳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钢纤维、聚丙烯晴纤维、聚乙烯醇纤维(PVA)等。
其中PVA 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是目前热门课题之一。
近年来,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是比较热门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实质上是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2%的聚乙烯醇短纤维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这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在受到轴向拉伸和弯曲荷载作用下会呈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特征,并且当受力开裂后,其承载力会经历一个类似于钢筋的假应变硬化阶段,而不会像钢纤维混凝土和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那样当遭受达到极限承载力的荷载作用时会突然降低。
1 PVA 的性能特点与其他种类的纤维相比,PVA 纤维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高抗拉强度和高弹性模量;②与矿物掺合料的相容性较好;③高亲水性,能够较好地均匀分布在水泥浆体中;④与水泥基材料的界面结合较好;⑤高耐酸碱性;⑥直径适中,可达到39 mu;m;⑦环保,无毒无害。
几种常用纤维的性能参数见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钢纤维弹性模量较高,制作工艺较复杂,生产的钢纤维直径较大,不利于普遍应用。
聚丙烯纤维的弹性模量太低,碳纤维的弹性模量较高,其极限延伸率较小,且不能弯曲。
整体上看,聚乙烯纤维性能上与PVA 接近,但是聚乙烯纤维价格较高,不适合大量应用。
2 PVA 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钱桂枫等人研究发现,PVA 纤维的最佳掺量是0.08%~0.1%,体积掺量在此范围内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抗折强度,且PVA 纤维的长径比越小,强度提高效果越显著。
Fukuyama 等人对PVA 纤维增强混凝土构件进行了拉mdash;压循环荷载试验,结果发现当PVA 纤维掺量为1.5%时,构件的应变可以达1.5%,试件韧性较好,且裂缝宽度小于0.2 mm。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注 : 表 中水 泥 、 粉煤灰 、 硅灰为三者的质量 比, 沙胶 比 、 水 胶比、 减 水 剂井 j 量是与胶凝材 料( 水泥 、 粉煤 灰、 硅灰三者之 和)
的 质 量 比 ,P VA 用 量 是 P VA 纤 维 与 胶 凝 材 料 总 体 积 比.
试 验结 果显 示 , 在粉煤 灰 或水 泥掺 量不 变 时 , 用 硅 灰 替代 2 0 的水 泥 , 能 以较小 水胶 比达 到纤 维 不成 团效果 , 且 搅拌时 间显著缩短.说 明掺 人硅灰有利 于纤维 的分 散 , 且能节 省搅 拌时 问 , 降低 水胶 比.
基 金 项 目:国 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资 助 项 目( 5 1 3 0 8 4 9 0 ) ;江 苏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B K 2 0 1 3 0 4 5 0 )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科 学 技 术 计 划资 助 项 目 ( 2 0 1 3 - K4 — 1 7 ) ;江 苏 省 高 校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1 3 K J B 5 6 0 0 1 5 ) ;扬 州 市 科 技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2 0 1 2 1 49 ) .
引 文格 式 :王 必 元 , 葛文杰 , 周 静 静 ,等 .工 程 水 泥 基 复 合 材 料 的 制 备 及 力 学 性 能 [ J ] .扬 州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1 5 ,
1 8 ( 3 ):6 4 — 6 9 .
等l _ 6 。 ] 研究 钢筋 增强 E C C一 混凝 土复 合梁 、 F R P筋增 强 E C C和 E C C一 混凝 土 复合 梁等 , 认为 E C C可
以显 著提 高梁 的抗弯 、 抗变 形 以及 降耗 能 力 ; Ma a l e j 等 ] 研究 E C C对 抗 震 设 防 内部 梁 柱 连 接 的作
竹板—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竹板—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姚武;李宗津
【期刊名称】《建筑节能》
【年(卷),期】2000(028)001
【摘要】改性竹板具有很高的抗拉、抗弯强度,它与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复合可以获得轻质、高强、韧性好的新型建筑材料.该复合材料可用于建筑模板、隔墙材料和其它房屋制品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这种竹板-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生产工艺,并研究了该材料的抗弯和抗冲击性能.
【总页数】4页(P10-12,15)
【作者】姚武;李宗津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99.026
【相关文献】
1.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 赵燕茹; 喻泊厅; 王磊; 刘宇蛟
2.高温后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J], 杨珊;李祚;彭林欣;罗月静;滕晓丹
3.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J], 程健强;王文广;韩杰
4.芳纶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冲击性能研究 [J], 冯雨琛;李地红;卞立波;李紫轩;张亚晴
5.基于三向交织结构玄武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J], 贾明皓;裴佳慧;肖学良;钱坤;樊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研究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试验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通过优化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成功制备出具有优异韧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性能测试。
引言: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水泥、增强体和外加剂等组成的新型复合材料。
由于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腐蚀、耐久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道路、建筑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其韧性的要求。
因此,开展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选择: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了高强度水泥、纤维增强体、减水剂等为主要原材料。
其中,高强度水泥提供了优异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增强体(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的韧性;减水剂则有助于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力学性能。
工艺流程:制备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最后在压力机中压制成型并养护。
其中,搅拌时间的控制、压力机的压制压力和养护条件的设定等因素都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性能测试:为了表征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我们对其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韧性等指标的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高于普通水泥基复合材料,同时,其韧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本次试验研究,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具有优异韧性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通过对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实现了对该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有效提升。
本文还对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对于材料韧性的提高机制以及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内在尚需深入探讨。
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进一步优化纤维增强体的分散和拌合工艺,探究不同纤维对材料韧性的影响机制,以及开展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和制备技术研究。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与纤维作用机理研究

效应 [2] ꎬ在实际工程中ꎬ梁柱等构件尺寸远大于薄板
Weibull 分布理论ꎬ试件厚度越小ꎬ其弯曲性能也越
好ꎬ因此ꎬ利用薄板试件来研究材料的弯曲性能将不
便于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12] ꎮ
变可达 3%ꎬ远超过普通混凝土和 FRCꎬ形成的裂缝
由此ꎬ本文先开展与实际工程中梁柱尺寸更加贴
1 试 验
1 1 纤维类型与试件制作
本次试验采用日本 Kuraray 生产的 RCES15 ´12
型聚乙烯醇( Polyvinyl Alcoholꎬ简称“ PVA” ) 纤维ꎬ
其基本力学性能如表 1 所列ꎮ
收稿日期: 2019 ̄03 ̄18
基金项目: 重庆市高校优秀成果转化资助重点项目 ( KJZH14220) ꎻ 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项目 ( cstc2015shmszx30006)
玻璃钢 / 复合材料
19
2019 年第 10 期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与纤维作用机理研究
龚宏伟1 ꎬ 江世永1ꎬ2 ꎬ 陈 进1 ꎬ 陶 帅3
(1 陆军勤务学院军事设施系ꎬ 重庆
401331ꎻ 2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ꎬ 重庆
外几条细微裂缝ꎬ随着荷载进一步加大ꎬP ̄1 0 组试
弯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是十分重要的ꎮ 目前ꎬ各国都
线ꎬ从细观层面对复合材料中纤维桥联作用的发挥
先后推行了测试纤维混凝土弯曲性能的标准试验方
进行定性分析ꎬ为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建筑
法ꎬ如美国 ASTM C1018 标准
标准
[8]
[7]
和日本 JSCE ̄SF4 标准
、中国 CECS 13 ∶2009
水泥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综述学号:079024444 姓名:王柳班级:无机072水泥基复合材料概述:最早的、最常见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混凝土。
自八十年代美国将混凝土定义为水泥基复合材料以来,这个称法已逐渐地被各国学者认同。
该定义赋予了水泥更多科技内涵,也为水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将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引入水泥领域,将大大推动水泥科学的发展。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形、异性的材料复合形成的新型材料,一般由基体组元与增强体或功能组元所组成。
混凝土其实就是采用复合材料中的颗粒增强手段来提高性能。
混凝土中的水泥将砂、石等增强体胶结在一起,这就大大提高了单个材料的性能,这也是复合材料的优势!但是单纯的将沙石等颗粒材料胶结在一起形成的混凝土抗压但是不抗拉,其抗拉强度较低,韧性较差。
所以后来人们才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混凝土类似我们在复合材料中所学的纤维增强,只不过钢筋比较粗还不能称作纤维,钢筋在混凝土中钢筋主要承受拉应力,这样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就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我们现在大量运用的我其实就是这种!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组成:一、水泥水泥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是一种胶结材料,与水拌合形成水泥浆,以其很高的粘结力将砂、石和钢纤维胶结成一整体。
目前,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水泥强度主要为等级为32.5和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砂砂又称细骨料,用于填充碎石或砾石等粗骨料的空隙,并共同组成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骨架。
砂的粗细程度用砂的细度模数表示用细度模数大的砂,即粗砂进行拌制容易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
用细度模数小的砂,即细砂进行拌制,则水泥用量较大!需要较多的水泥浆包裹在砂的表面。
因此,砂的细度模数应适中。
三、石又称粗骨料,是组成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骨架材料,通常为碎石。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粗骨料的粒径不宜大于20mm,若骨料粒径过大,将削弱纤维的增强作用,且纤维集中于大骨料周围,不便于纤维的分散。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探究

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探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
为了研究UHPC的基本力学性能,需要进行一系列试验。
1.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抗压能力的重要指标。
UHPC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通常在150-200MPa以上。
抗压强度试验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
试验时,需要制备适当尺寸的试件,并将其放置于试压机中进行加载。
加载时,以恒定速率施加荷载,并记录加载过程中的荷载与变形数据,得到荷载-变形曲线。
最终通过计算得到试件的抗压强度。
2.抗拉强度试验抗拉强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
UHPC的抗拉强度通常在10-20MPa左右。
抗拉强度试验可采用拉拔试验方法。
试验时,需要制备角棒形状的试件,并在试验机上施加拉应力。
通过记录加载过程中的荷载与变形数据,得到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并计算出抗拉强度。
3.弯曲试验弯曲试验用于评估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通过制备横截面尺寸合适的试件,并在试验机上按照一定的加载方式施加荷载,记录加载过程中的荷载与变形数据,得到荷载-变形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可以计算出试件的抗弯强度和韧性指标。
4.拉伸试验拉伸试验能够评估材料的抗拉强度、伸长性和断裂性能。
制备合适尺寸的拉伸试样,加装夹具,并在试验机上施加拉应力。
通过记录加载过程中的荷载与变形数据,得到荷载-变形曲线。
根据最大应力和伸长量计算出抗拉强度和伸长性能。
5.硬度试验硬度试验用于评估材料的耐磨性和弹性模量。
常用的硬度试验包括洛氏硬度试验、巴氏硬度试验和维氏硬度试验等。
通过在试验机上施加一定载荷,并测量产生的印痕或塑性变形,可以计算出试件的硬度值。
除了上述试验方法外,还可以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等分析方法对UHPC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