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156例婴幼儿腹泻的探讨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4例标签:小儿腹泻;健脾止泻汤;中西医结合疗法小儿腹泻俗称“消化不良”,在1~2岁的小儿间较为常见,0~1岁婴儿占到半数[1],春秋季节为多发期,小儿腹泻易引起体内脱水,若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本文对来本院就诊的54例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腹泻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7个月~1岁19例,1~3岁20例,3~5岁15例(急性腹泻45例,慢性腹泻9例)。

对照组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7个月~1岁18例,1~3岁19例,3~5岁17例(急性腹泻47例,慢性腹泻7例)。

2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选患儿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了霍乱、痢疾、食物中毒、脏器功能缺陷等其他因素,均为风寒、湿热、脾虚等引起的腹泻,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呕吐和腹泄,患儿的腹泻均超过3 d,次数每为5~10次/d。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轻型腹泻患儿使用口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00690)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5岁每日2~3袋,所有服药量均分3份3次服用。

对重型腹泻患儿适量增加首次用药量外,并联用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1*******):7个月~1岁患儿按照2次/d,0.5 g/次方式用药,1~3岁患儿按照2次/d,1.0 g/次方式用藥;3~5岁患儿按照2次/d,1.5 g/次方式用药,所有患儿均治疗3 d。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子参6 g,黄芪8 g,炒山药10 g,炒白术6 g,茯苓10 g,葛根9 g,诃子3 g,木香5 g,藿香6 g,生甘草3 g,炒扁豆9 g,煎服,早晚各1次,所有患儿均治疗3 d。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5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50例临床观察

P> . )A组与 C组 比较 , 00 ; 5 总有效率 差异显著 (0 . , x :82 7
P<0 O ) B组 与 C组 比较 , 有 效 率有 显 著 差异 ( 2 .1 ; 总 x=
9 49 P<0 O ) .6 , .1。 3 讨 论
次数 <5次/ 8 、 d5 例 5—1 0次/ 5例 , 0次/ 0例。脓 d7 >1 d4 血便 4 例 、 2 黏液便 3 例 、 8 稀水便 6 。轻度脱水 2 、 2例 4例 中
( 收稿 日期 :09 9 7 2 0 —0 —0 )
度脱 水 1 、 8例 重度脱水 2例。大便镜 检每高倍镜 下 白细胞
> 5个 14例 , 中 , 0 其 脓血 便者每高倍镜 检白细胞均 >5个 ;
稀水便大便镜检 白细胞每 高倍 镜下极少超 过 5个。大便培
腹 泻病是 由各种病 毒或细菌引起 以腹泻为主的综合征 , 如果能及时准确地分离出病原体, 针对病原治疗最理想。有 些患者可同时分 离出 2个或更多的病原体 , 很难 确定 究竟 哪
【 中医与 中西医结合 】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s 腹 泻 1 0例 临 床 观 察 bJ L 5
姚 淑 远 。 彩 云 谷
( 荣成市人 民医院, 山东 荣成 240) 6 30
di1 .99 ji n 17 —0 6 .00 0 .4 o:0 3 6/ .s .6 2 3 92 1 .4 0 9 s
程 3 天 。三 组 病 例 中 , 有脱 水 酸 中毒 者 , 按 纠 正 脱 水 ~5 凡 均
参能增强巨噬细胞 的吞噬功能 、 高血清 IG水平 , 高机 提 g 提 体免疫力 。此 中药组方 与抗菌药 物联合应用 可 明显提 高总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

肠道 吸收功能障碍 , 、 钠 水吸收减少从 而引起 渗透性腹泻 【 5 l 。 临床 主要采用补液 、 抗炎 、 病毒 等对症治疗 。 抗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 识 , 将其归于“ 泄泻 ” 范畴。 由于小 儿 脏腑 娇嫩 , 为稚阴稚 阳之体 , 形体未 充 , 易感外 邪或饮食 内
伤, 损伤脾 胃。正如陈复正在 《 幼幼集成 》 中提到 :泄泻之 “ 本 , 不 由 于脾 胃” 临 床研 究 认 为脾 虚 是 小 儿 泄泻 的 无 。 关 键 [ 。脾 为湿 困, 6 1 中气下陷 , 阳不 升 , 清 清浊不分 , 并走 于下则为泄泻 , 泄泻之本无不 由脾虚运化 失调所致 。 ,L A J 止 泻散 以, J 腹泻脾 虚立论 , ' L D 以健脾助 胃、 化湿止泄为主 。方 中党参 、 白术 、 茯苓益气健脾 为君 , 山药 、 薏苡仁 、 扁豆健脾 除湿为臣 , 并可增强君药健脾之功。 由于脾 胃为中焦气机升
平均f.±27天。两组性别 、 54 . ) 年龄 、 病程等方面 比较无统计
学 意 义 f> . ) 有 可 比性 。 P 00 , 5具
1 治疗 方法 . 2
两组 均采用 西医常规 治疗 :口服思 密达
标, 腹泻多夹食滞 , 内金及焦三仙消食护 胃, 鸡 甘草为使 , 调
和诸 药。全方 以健脾益气助 胃为主 , 又有消导利湿 , 行气除 湿, 酸收止泻之效 , 共达健脾理气固涩之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 药治疗 , 其临床有效率 为 9 . %, 07 0 优于对照组 7 .7 f< . 9 % P0 0 o) s。因此 , 中西医结合 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 值得临床推广使
用。
(g1 ,l 1 / 1 3/ 袋)< 岁 袋 日; —2岁 12袋 /E ;2岁 2—3袋 - l>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的小儿腹泻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模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6%,两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小儿腹泻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护理,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患者的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小儿腹泻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属于一类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比较常见的发病季节在夏季和秋季,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加、电解质紊乱以及粪便比较稀,对于小儿腹泻不仅需要马上实施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主要[1]。

本文选取小儿腹泻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模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的小儿腹泻患者资料11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1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的年龄处于5个月到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2±1.3岁,患者的体重在7kg到24kg之间,平均为10.1±1.1kg。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6例,所有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发生变化,大便脓血或者是不含黏液,通过为患者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显示不存在红细胞或者是白细胞,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可以实施比较。

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观察刘远林【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210 cases of infantile diarrhe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research group of 105 cases give add of shenling baishu San decoction and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rehydration and correction of metabolic acidosis,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antiviral therapy, such as 5~6 days. 105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rehydr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correction of metabolic acidosis,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antiviral therapy. Results:105 patients cured 98 (93.33%), 5 patients, 2 cases;105 children 8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84.76%), 11 patients, 5 cases.Conclusion:safety significantly by method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infant diarrhea, can be widely used in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小儿腹泻

111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2011 NO.35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 医 中 药

我院2006年至2009年接诊小儿腹泻患者300例,经过追问病史及治疗经过,结合查体、辅助检查,全面分析病情后给予病因处理,均得到满意疗效。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00例小儿腹泻患者中男156例,女144例.其中1个月~1岁95例,1~3岁81例,3~6岁76例,6~14岁48例。症状甚至是数10次。稀水便、蛋花汤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部分伴有吐奶、腹胀、发热、尿少,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现。病程在2周以下。便常规:希便,消化不良便,显微镜检查部分有红细胞、白细胞、严重者检血、尿常规,血离子、血气分析。符合腹泻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及结果30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病因进行分类。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给予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保护剂重症加用抗生素。侵袭性细菌感染者,针对病原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调整。补液纠正水、电平衡和酸碱紊乱。在患感冒、肺炎、耳炎时,引起的腹泻,积极治疗原发病。每天补锌20mg(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10mg),连续补锌10~14d。结合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实热型治疗:清热利湿。用正肠散、治泻散。虚寒型治疗:健脾止泻用实脾散、收涩散。伤阳气衰治疗:温阳救逆。用四逆散加减。丁桂脐贴、敷脐散外用)。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比正常情况下排便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针灸:体针1。取穴主穴:足三里、四缝、长强。配穴:天枢、关元、神阙、曲池、三阴交。6个月以内生理性腹泻,不影响生长发育的暂不需要特殊处理,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调整饮食。经过综合治疗均治愈。3 讨论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也各不同。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感染性腹泻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80%的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轮状病毒。病毒侵

小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小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小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小儿秋季腹泻是小儿时期的多发病,多发于3个月~2岁小儿,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10月至来年2月间。

其病因主要为轮午大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入侵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受损的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粘膜吸收水份及电解质的能力减弱,从而发病。

中医认为小儿体质特点为脾常虚,脾脏运化失常,遂成泄泻。

秋季腹泻多起病急,腹泻重者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补液等治疗。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趋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将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情况综述如下。

1内治法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得到较广泛应用。

较常用中药注射剂有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

喜炎平注射液是采用现代提取技术,从植物穿心莲中提取的水溶性穿心莲内酯,为纯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具有抗病毒、杀菌、解热作用,喜炎平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广泛应用于临床。

李莹洁[1]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与维生素B1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根据病情喜炎平采用肌注或静点,维生素B1用量10mg/次,2次/d肌注。

治愈率96.3%,平均治愈时间为2.59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于启明[2]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口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26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持续时间、治疗3d后粪便轮状病毒转阴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戴颖[3]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6例,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上,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肠粘膜循环等作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儿[4]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对照组应用礞脱石散,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整肠生胶囊、思密达散剂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56例

整肠生胶囊、思密达散剂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56例
病程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 疗 方 法 . 注: 与 比较 , =1 .6P<00 ; × 17 , .l 与 ¨ 比较 ,( 80 ,.5< ) .6 0给予整肠 生胶囊 ( 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 ) 用思密达 加
散剂 ( 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 )整肠生胶囊 6个 月以内用 8 m , , 0 g6 个 月 ~1 015 , 3 02 g每 E 3次 1 。思密达散剂 6 岁 . g1 岁 . , l 2 5 3服
日≤1 3 例 , 0次 1 。对照 1 5 : 3 、 1 0次 8 >1 4例 组 2例 男 6例 女 6 例, 年龄 3 月 ~3岁 ; 个 发热 2 6例 , 恶心 、 呕吐 2 2例 , 度脱水 轻 2 例、 8 中度脱水 l , 0例 大便 次数每 E ≤1 t 0次 3 6例 , 0次 1 >1 6
临床症状 消退 时间数 据用均数 +标准差 ( 4s表示 , -) 三组 临床疗效 比较采用 x 检验。
整肠生胶囊 、 思密达散剂、 整肠生胶囊加思密达散剂治疗婴幼儿 秋季腹泻共 16例 , 5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道如下。
2 结果
1 材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1
结果见表 1 和表 2 。
3 讨论
婴幼儿肠道 中携带着大量 的厌 氧菌 , 它们对婴幼儿 的健康 、 营养 、 免疫及生物屏障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婴幼儿秋季腹泻 主要 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 秋冬 季婴幼儿 的一种常见病 , 是 目前
尚缺乏特效 的抗病毒病因治疗药物_ 1 ] 。婴幼儿秋季腹泻时 , 病毒
个 月以内用 7 m , 5 g6个月 ~1 l , —3 1 g 每 日3次 1服。 岁 g1 岁 . , 5 3
表 1 三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
精品
中西医结合治疗156例婴幼儿腹泻的探讨
首席医学网 2006年01月13日 21:08:14 Fri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程志娥

加入收藏夹 向本刊在线投稿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可编辑
精品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 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关键词】 腹泻
2001年5月~2005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56例,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患儿均来自门诊和门诊观察室,年龄最大的为4岁零7个月,最小的75
天,男患儿81例,女患儿75例,其中2个半月~1岁半的53例,1岁零7个月~3岁
的75例,3岁~4岁零7个月的28例,平均年龄为2岁零3个月,病程短的1天,最长
的达65天。大便次数<5次/天56例,5~10次/天87例,>10次/天13例。大便呈黄
绿色稀便65例,呈蛋花汤状便87例,黏液脓血便8例,腹痛腹胀139例,肠鸣音亢进
135例。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脂肪球(+~+++)132例,白细胞(+~+++)82例,红
细胞(+~++隐血阳性)9例,脓球8例,含不消化食物沉渣128例。

2 病因病机与分型的探讨
2.1 婴幼儿腹泻中医称泄泻,古中医属温病 婴幼儿腹泻一般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在
古中医属温病,中医之温病系外感四时之温热之邪所引起的。小儿脏腑脆嫩,藩篱不密,易
为外邪所侵,以发热、呕吐、腹泻,最易挟湿化燥伤阴,而出现临床各种病症,且具有传染
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区性,起病急、变化多、传染性快的特点。从古中医所论之温病实
包括了现代医学各种传染病及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结合夏秋季婴幼儿腹泻其病因主要是病
毒(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流行病学之
特点,本病发病率高峰在每年的5~11月,一旦起病,迅速出现发热、频繁呕吐、腹泻等
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夏秋季婴幼儿腹泻在中医归为温病范畴。

2.2 从泄泻病因病机辨证对夏秋季腹泻的临床分型
2.2.1 热泻型(热重湿轻) 夏秋季节暑气逼人,气候炎热,壅遏肠胃气机,故见粪
便为黄色或褐色,味腥臭或恶粪臭的黏液便,甚至有脓性、血性的脓血便,便前便后都有腹
可编辑
精品
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频,日十多次至数十次,量不多,含水分不多,起病急,常有高热、
神昏、中毒失水严重。

2.2.2 湿热泻(湿重热轻) 发病季节为春、夏、初秋,暑气当今,雨水较多,湿热
交蒸,更易感触发病,粪便多为脓性、黏液性或带有血丝,色泽为黄或黄褐色,粪臭重,便
前有腹痛,便后轻或缓解,次数多,日十多次或数十次,量较多,含水分较多,发热中毒失
水等也较重。

2.2.3 湿泻 多发生于春末、夏、初秋季节,脾被湿困,运化失健,下注大肠,传化
失职而至大便为糊状或稀水样,色泽青绿呈淡黄,或呈蛋花汤样水便,次数较多,日十多次
或数十次,含水分多,臭味不大,不烦不渴,中毒失水明显。

2.2.4 伤食泻 发生于一年四季,调护失宣,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
物,皆能损伤脾胃,停积不化,故有呕吐,嗳气酸馊,大便酸臭,量多,含水分多,或如败
卵,中毒失水明显。

2.2.5 风寒泻 多发于秋后、冬季,调护失宣,腹受风寒,寒邪客于肠胃,寒凝气滞,
中阳受困,运化失职,粪便多为水样,色为无色或淡黄色,伴腹痛且腹部有凉感,粪臭不重,
次数频,日十多次至数十次,中毒失水明显。

2.2.6 脾虚泻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粪便为泡沫样
或带有不消化食物或不成型粪便,粪便能浮于水面,色泽淡黄,粪臭不重或有酸馊味,次数
不多,日3~5次,量不多,含水分一般,伴有面色萎黄,时轻时重,消瘦,中毒失水不明
显。

2.2.7 寒湿泻 即寒泄和湿泄的总和,失水中毒均明显,从泄泻的辨证结合本病之临
床特点,笔者将156例婴幼儿腹泻基本分为湿热型、寒湿型、伤食型和脾虚型等四种主要
类型。目前国内还有很多学者是按以上七种类型分类,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治疗上笔者以
小儿大便的色质及主要症状,一般分为湿热型、寒湿型、伤食型和脾虚型为主。

3 对婴幼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
婴幼儿腹泻一般是儿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夏秋季节为多,本病以大量
频繁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特点,故在治疗上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在中西医治疗上
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5年的临床工作中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并取得较为满
意的效果,治愈率100%,其中76%在4天内痊愈,24%在5~7天治愈。其经验介绍如
下。 156例患儿以大便色质综合前面病因病机分型,经过5年的临床治疗观察来看,具体
治疗分为:(1)对以湿热型大便镜检有脓球菌,白细胞(++~+++),红细胞(+~++)(隐血阳
性者)以葛根苓连汤为主加败酱草、银花、苍术、滑石、大黄、米仁。同时配合应用抗生素
加输液。(2)对以寒湿型大便以水样蛋花汤样色呈淡黄或青绿色。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再加
败酱草、砂仁、车前子、苍术、米仁。加输液补充电解质。(3)对以伤食泻型大便酸臭含有
不消化完谷或是臭如败卵。用保和丸加减,再加败酱草、枳实、槟榔、木香,对呕吐较甚者
可编辑
精品
加藿香、生姜,并补充电解质液体。(4)对以脾虚型为主的腹泻,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再加
败酱草、诃子、石榴皮、木香,适当输液以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对以上几型的治疗,均用维生素B1片口服,因为维生素B1是参与胃肠道消化功能新
陈代谢必不可少的。

4 补液治疗(含口服)方法如下

4.1 总液体量 视脱水程度,在24h内轻度120~150ml/kg,中度150~180ml/kg,
重度180~200ml/kg(均应减去口服量)

4.2 溶液性质 (1)最好用3:2:1溶液(即3份5%~10%葡萄糖,2份氯化钠,1
份1/3mol苏打或乳酸钠)或用生理盐水和5%~10%葡萄糖各半;(2)见尿补钾0.5~
1.5g/d,浓度为0.1%~0.25%。

4.3 液体张力 本病都为高张性脱水,故先以1/3张为宜,见尿后改为2/3张。
4.4 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用ORS液,每10min 1~2汤匙。

总之,婴幼儿腹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病程,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编辑:曲 全)
作者单位: 313300 浙江安吉,安吉县中医医院分院内儿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