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

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国家惠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项惠民工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2009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视察指导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民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县王范回族镇中原村入选“十二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2012年7月2日,省委统战部确定**县为全省统一战线唯一的“同心”实践行动基地。行动始终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帮扶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正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同心”实践行动帮扶措施的承接和落实,贯彻好《河南省关于实施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县委统战部(县同心实践行动办公室)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五次到回族镇中原村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认

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意见。

一、**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现状

(一)基本情况

王范回族镇1986年建镇,辖2个社区、3个行政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490亩,总人口3.8万人,其中回族4900人,是洛阳9县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中原村地处回族镇西侧,距县城中心约3公里,是一个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睦相处的民族村,全村2330口人,其中回族群众1103人,满族群众158口人。中原村交通便利,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具有建设民族特色村寨的天然优势。

(二)特色村寨建设进展情况

2012年全省统一战线“同心”实践行动启动以来,省市民委结合**实际,将分包联系点定为**县王范回族镇中原村。省市民委领导通过多次实地调研,确定了帮扶建设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的一系列措施。先后实施了同心苑中原村民族文化广场、中原大道和民族风情餐饮街升级改造(一期)等3个项目。目前投资457万元实施穆斯林风情餐饮街升级改造(二期),沿街门面房续建二层,街道路灯、村标建设,村内道路铺筑、绿化,龙凤生态园道路硬化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两年来的建设,独具特色的回族民族村寨已具雏形。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原村主要的特色产业是民族餐饮业、畜牧养殖业和正在规划的旅游业,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这3个产业都还处于发展期,知名度不高,还没有形成民族品牌。

1、民族餐饮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回族镇清真食品餐饮业,经过三十几年来的发展、积累,虽然有所提升发展,但仍然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经营场所狭小,环境卫生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不高。仍处于低档次运行,停留在小商小贩的水准上,现在是急需提高、壮大、形成规模、打造品牌的关键时期。

2、没有充足的养殖基地。清真食品主要以牛、羊肉为主,回族镇位于县城西部,交通便利、人口聚居,其定位是**的商业中心,发展畜牧养殖缺少场地,目前回族镇仅有两家牛肉育肥厂和个体养羊户,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更谈不上供应成规模大的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加之小规模、低档次的养殖难以享受到畜牧部门的政策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

3、民族元素单一,区域特色不够明显。目前特色村寨建设的重点在于新建广场、道路等各类基础设施,对现有王范清真寺、中原清真寺的保护开发力度不够,对回族居住、文字、服饰、游艺等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村寨民族特色不明显。

二、代表性民族特色村寨的启示

(一)宁夏永宁县纳家户回族村落

纳家户回族特色村寨坐落于宁夏永宁县,距今约有700多年的历史。纳家户村辖11个小组,现有1448户村民,468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96.45%,有中华回族第一街,是中国最典型的回乡。其发展民族特色村寨的做法是:1、发展特色经济。纳家户村充分发挥了回族的传统优势,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一条清真特色产业链。尤其娃在屠宰、饮食等行业涌现出了一些在经验、技术、管理等方面都较为出色的私营企业。使得养殖业、屠宰业、贩运业、饮食业持续发展。2、发展特色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化、文学、工艺美术、碑碣、旅游等几个方面的特特色文化。例如纳家户的《纳家桥头的毛头树》、和《狐狸的故事》等传说、故事都保留了下来。回族的农时、气象、健康等谚语都收录在《永中县民间故事》和《纳家户村志中》。回族的剪纸、雕刻均在村寨中所有体现。3、融入特色民俗。安名、见面、称谓、待客、服饰、饮食、语住、卫生等方面的民俗依然存在于纳家户特色村寨。

(二)杭州桐庐畲族特色村寨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唯一少数民族乡,下辖7个民族村,7000余畲族常住人口,畲民人均纯收入13248元。该乡连续承办三界“杭州·莪山·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打造展示畲乡民俗文化的风情大戏;追溯并开展“稳凳”、“操杠”、“打尺寸”、“大链拳”等畲族特有的民间体育活动,恢复一批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建设“山哈风情街”,推动“畲乡风情游”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领略畲乡独特的民族风情及自然景观。

其做法荣获了杭州市2013年度统战工作创新奖。

(三)洛阳市栾川县满族风情村寨

栾川县满族风情村位于栾川县城关镇大南沟村,全村10个居民小组、500多户,2000多口人,满族群众占全村人口的40%,主要以谭氏、汤氏、万氏、谢氏、颜氏为主。近年来,栾川县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地域优势,结合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实际,把特色村寨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对少数民族民居进行统一设计和施工,通过文化展示、房舍加坡、墙体粉绘、门窗改造,增加民族文化符号,建设民族文化长廊等,对现有少数民族民居进行“穿衣戴帽”式改造,将院墙、墙头、门楼、窗户和临路外立面等进行仿古复原装饰和装修,不断丰富满族特色文化。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地区产业发展,引导少数民族聚居村走一村一业建设路子,成为“满族特色村寨”乡村游、特色游的一张新名片,形成了栾川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新模式。目前,栾川大南沟村已发展“农家乐”35家,床位近1000张,其中满族群众开办“梨花山庄”、“菩提山庄”等“满家乐”21家,吸引周边各地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避暑度假。2013年,该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服务业收入比上年提高20%以上。

(四)几点有益的启示

1、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发展是村寨建设的经济基础,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