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阵键盘的扫描定位的方法(编码方式)

一种矩阵键盘的扫描定位的方法(编码方式)
一种矩阵键盘的扫描定位的方法(编码方式)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键盘扫描定位原理框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所述方法通过嵌入式设备和键盘扫描定位程序来实现,所述的嵌入式设备包括键盘和微控制器,所述的键盘扫描定位程序在微控制器中运行。

图1

图2中,键盘的4个按键以2×2的矩阵形式排列,所有的行线与列线都通过上拉电阻接至电源+VCC,并连接至微控制器的I/O接口。本实施例要求利用4个按键实现以下操作:操作0:键盘从有键按下恢复到没有任何键按下后,时间达到2min时,执行一次操作0;

操作1:按键S1单键按下操作时,执行一次操作1;

操作2:按键S2单键按下操作时,执行一次操作2;按键S2单键按下时间持续3s以上后,每隔0.1s执行一次操作2,直到S2释放(或者键盘状态发生其他改变);

操作3:按键S3单键按下时间持续2s以上后,执行一次操作3;

操作4:按键S3单键释放操作时,执行一次操作4;

操作5:按键S4单键按下后,再按下按键S3的组合键操作,执行一次操作5。

如图1所示的键盘进行初始化,主要是前后读入2次键值,分别作为前态键值与现态键值保存,组合成状态码,同时作为前态状态码和现态状态码保存。

如图1所示的等待键盘扫描时间到,等待时间周期T为10~50ms之间的一个固定值,本实施例选择等待时间为20ms,微控制器采用周期扫描的方式对键盘的当前状态进行读取采样。

如图1所示的采样读取现态键值,本实施例中,图2所示键盘的键值为4位二进制码。例如,没有键按下的键值是1111,S1按下的键值是0101,S1、S2同时按下的键值是0100。

采样读取键值的方法为反转法。首先在所有行线输出低电平,采样读取列线状态作为键值的高2位;再在所有列线输出低电平,采样读取行线状态作为键值的低2位;组合键值的高2位和低2位,得到4位键值。

在采样读取现态键值前,将上一次采样读取的键值保存为前态键值。

如图1所示的键盘状态是否稳定判断,用于确定键盘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前后两次键盘采样的键值相同,即现态键值等于前态键值,键盘处于稳定状态,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前后两次键盘采样的键值不同,现态键值不等于前态键值,则返回等待下一次键盘扫描时间到。由于键盘扫描周期在10~50ms之间,当前后两次键盘采样键值相同时,有效地避开了键盘按键抖动的影响。

如图1所示的将现态状态码转为前态状态码,合并现态键值组成现态状态码,用于确定键盘状态或者是键盘操作。进入该步骤后,现态键值与前态键值相等,反映的是稳定的键盘状态。状态码由进入该步骤后前、后2次稳定的键值组合而成,前一次稳定的键值在前,后1次稳定的键值在后。例如,本实施例中,没有键按下的状态码是11111111,S1键单键按下操作的状态码是11110101;S1键单键按下维持的状态码是01010101;S1键单键释放操作的状态码是01011111;先按下S2后,再按下S1,S1按下操作的组合状态码是01100100。合并现态键值组成现态状态码的方法是:现态状态码存放在现态状态码寄存器中,先将现态状态码寄存器中的低半部分内容移至高半部分,然后将现态键值放入至现态状态码寄存器的低半部分。在合并现态键值组成现态状态码之前,将上一次合并键值组成的状态码保存为前态状态码。

如图1所示的当前键盘状态维持时间计时,计时的目的是方便处理与键盘状态维持时间相关的键盘操作。实施例中计时的具体方法是:利用计数器k对扫描周期20ms进行计数,现态状态码与前态状态码不相等,令k=1;相等则k加1;为了防止计数器溢出,在k加1后等于设定的上限值MAX时,令k等于设定的下限值MIN。

所述的下限值MIN要大于键盘操作要求的最大计时时间,在本实施例中,键盘操作最大计时时间是2min,对应的计数器k值是6000,下限值MIN取10000,上限值MAX取12000。

如图1所示的查状态码表获取状态号、键号,目的是通过查状态码表的方式快速获取状态号与键号。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6种有效的键盘操作,键号0至键号5与操作0至操作5一一对应。状态号共有7个,状态码表见表1。

表1

状态号0 1 2 3 4 5 6 7

状态码11111111 11110101 11110110 01100110 10011001 10011111 10101000 其他

键号0 1 2 2 3 4 5 255

表1中的状态码中,有有效状态码,也有无效状态码,前面7个有效状态码对应的是有效键盘操作,类型有单键操作状态码,有组合键操作状态码,也有键盘处于维持状态的状态码,状态码表中所有的有效状态码都有一个状态号,且都与其相应的操作键号对应。其他的状态码都是无效状态码,都对应状态号7,且都为无效键号255。

所述的查状态码表,只在所述状态码发生改变,即k=1时进行查询,在k>1的维持状态下,不进行查询。查表时,分别对现态状态码和前态状态码进行查询,并保存查询结果。

如果现态状态码与表1的某个有效状态码相符合,则记录与其对应的现态状态号和现态键号;如果现态状态码与表1的所有有效状态码都不相同,则现态状态号是7,现态键号是无效键号255。

如果前态状态码与表1的某个有效状态码相符合,则记录与其对应的前态状态号;如果前态状态码与表1的所有有效状态码都不相同,则前态状态号是7。

如图1所示的根据状态号和键盘状态维持时间确定键号,目的是确定键号是否有效,有效键号为根据现态状态码查状态码表获取的键号。在本实施例中,满足下面条件时,键号有效且等于现态键号:

现态状态号0,并且k等于6000(时间持续2min),或者是

现态状态号1,或者是

现态状态号2,或者是

现态状态号3,并且前态状态号是2,并且k大于150,并且k模5等于0(时间持续3s以上每隔0.1s),或者是

现态状态号4,并且前态状态号是0,并且k等于100(时间持续2s),或者是

现态状态号5,或者是

现态状态号6。

所述条件中,状态号1、状态号2、状态号5、状态号6对应的键盘操作是按键按下或者是按键释放操作,无需加时间条件即有效;其他操作是键盘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到后再进行的操作,与键盘状态维持时间相关,必须增加相应的时间条件一起判断是否有效,确定相应的键盘状态操作有效的时间点。

不满足所述的键号有效的条件时,键号设置为无效键号255。.

如图1所示的键号处理,如果是有效键号,进行相应处理后返回等待键盘扫描时间到,其中,相应处理包括直接进行与键号相应的键盘操作处理,或者是将有效键号排入队列等待应用程序读取;如果是无效键号,则直接返回等待键盘扫描时间到。

本发明方法可以用于M×N矩阵键盘。此时,键盘的键值为M+N位二进制码,状态码为2×(M+N)位二进制码。

所述的发明方法中,将对单键操作、组合键操作、键盘维持状态操作的扫描定位,转换成同一二进制长度的状态码,采用查表与时间条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一处理,单键操作、组合键操作、键盘维持状态操作仅体现在状态码的不同上,扫描定位方法完全相同,可以一并处理;如果需要增减按键操作功能或者是调整按键操作功能,不需要修改键盘扫描程序结构,只需增减状态码表的大小或者是调整状态码表中与状态码对应的键号即可。

R4

图2

附程序:

(1)key.c :

#include

#include "keyboard.h"

#define line P1

uchar read_key(void)

{

uchar value;

line = 0xf0;

value=line;

line= 0x0f;

value&=0xf0;

value |= (line&0x0f);

return value;

}

uint read_status(void)

{

static uint i=0;

uchar ex_value,cur_value,ex_status;

static uchar cur_status=0xff;

ex_value = read_key();

cur_value = read_key();

while(ex_value!=cur_value)

{

ex_value = cur_value;

cur_value = read_key();

}

ex_status = cur_status;

cur_status = cur_value;

if(cur_status == ex_status)

{

i++;

if(i>350)

{

i-=30;

return (ex_status*256+cur_status);

}

else

return 0xffff;

}

else

{

i=0;

return (ex_status*256+cur_status);

}

}

(2)main.c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keyboard.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LCD_data P0

#define delayNOP(); {_nop_();_nop_();_nop_();_nop_();};

sbit LCD_RS = P2^6;

sbit LCD_RW = P2^5;

sbit LCD_EN = P2^7;

sbit LCD_PSB = P3^2; sbit LCD_RST = P3^7;

void delay(int ms)

{

while(ms--)

{

uchar i;

for(i=0;i<150;i++)

{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

}

}

void delay1(int ms)

{

while(ms--)

{

uchar y;

for(y=0;y<100;y++) ; }

}

bit lcd_busy()

{

bit result;

LCD_RS = 0;

LCD_RW = 1;

LCD_EN = 1;

delayNOP();

result = (bit)(P0&0x80);

LCD_EN = 0;

return(result);

}

void lcd_wcmd(uchar cmd) {

while(lcd_busy());

LCD_RS = 0;

LCD_RW = 0;

LCD_EN = 0;

_nop_();

_nop_();

P0 = cmd;

delayNOP();

LCD_EN = 1;

delayNOP();

LCD_EN = 0;

}

void disp_str(char *p)

{

while(*p != '\0')

{

if(*p < 0x80)

{

lcd_wdat(*p);

p++;

lcd_wdat(*p);

p++;

}

}

}

void lcd_init()

{

LCD_PSB = 1; //2¢?ú·?ê?

LCD_RST = 0; //òo?§?′??

delay(3);

LCD_RST = 1;

delay(3);

lcd_wcmd(0x34); //à?3???á?2ù×÷

delay(5);

lcd_wcmd(0x30); //?ù±???á?2ù×÷

delay(5);

lcd_wcmd(0x0C); //??ê??a£?1?1a±ê

delay(5);

lcd_wcmd(0x01); //??3yLCDμ???ê??úèY delay(5);

}

void lcd_pos(uchar X,uchar Y)

{

uchar pos;

if (X==1)

{X=0x80;}

else if (X==2)

{X=0x90;}

else if (X==3)

{X=0x88;}

else if (X==4)

{X=0x98;}

pos = X+Y ;

lcd_wcmd(pos);

}

void main()

{

uchar abc[5];

uint num=88;

delay(100);

lcd_init();

lcd_pos(1,0);

disp_str("数值:");

while(1)

{

sprintf(abc,"%5hu",num);

lcd_pos(1,3);

disp_str(abc);

switch(read_status())

{

case 0x7777 :

num+=11;

break;

case 0x77ff :

--num;

break;

case 0xdbdb :

--num;

break;

case 0xffee :

++num;

break;

case 0xbb99 :

++num;

break;

default : break;

}}}

笔记本16乘8矩阵键盘原理

键盘工作的主要原理:计算机键盘通常采用行列扫描法来确定按下键所在的行列位置。所谓行列扫描法是指,把键盘按键排列成n行×m列的n*m行列点阵,把行、列线分别连接到两个并行接口双向传送的连接线上,点阵上的键一旦被按动,该键所在的行列点阵信号就被认为已接通。按键所排列成的矩阵,需要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轮转顺序地对其行、列分别进行扫描,以查询和确认是否有键按动。如有键按动,键盘就会向主机发送被按键所在的行列点阵的位置编码,称为键扫描码。单片机通过周期性扫描行、列线,读回扫描信号结果,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并计算按键的位置以获得扫描码。键被按下时,单片机分两次将位置扫描码发送到键盘接口:按下一次,叫接通扫描码;按完释放一次,叫断开扫描码。这样,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法对键盘分别进行行、列扫视,就可以确定按下键所在位置,获得并输出扫描位置码,然后转换为ASCII码,经过键盘I/O电路送入主机,并由显示器显示出来。 我們的應用是EC有KSI/KSO接鍵盤,EC確認鍵盤某個鍵有作用,才會通知系統來減少系統資源浪費,此外每一列会间断性发low讯号 請問一秒內,一個固定的列(KSO)會發1000次Low Pulse. 笔记本EC中使用到了16*8矩阵键盘,其中16根列线输入端为KSO0~KSO15,8根行线输出端为KSI0~KSI7。16根列线和8根行线可以确定16*8=128个坐标点。键按矩阵排列,各键处于矩阵行/列的结点处,CPU通过对连在行(列)的I/O线送已知电平的信号,然后读取列(行)线的状态信息。逐线扫描,得出键码。下图给出了4*4的矩阵键盘的电路具体加以说明。 矩阵式键盘中,行、列线分别连接到按键开关的两端,行线X0、X1、X2、X3通过上拉电阻接到+5 V上。当无键按下时,行线处于高电平状态,显然,如果让所有的列线也处在高电平,那么,按键按下与否不会引起行线电平的变化,因此,必须使所有列线处在低电平,只有这样,当有键按下时,该键所在的行电平才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当有键按下时,行、列线将导通,此时,行线电平将由与此行线相连的列线电平决定。这一点是识别矩阵按键是否被按下的关键。 按键按下时,与此键相连的行线与列线导通,对应的行线被拉低,CPU根据行平电的变化,便能判定相应的行有键按下。例如8号键按下时,第X2行一定为低电平,然而,第2行为低电平时,不能确定一定是8号键按下的,因为9、10、11号键按下同样使第2行为低电平。为进一步

单片机矩阵键盘扫描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E=P2^7; //1602使能引脚 sbit RW=P2^6; //1602读写引脚 sbit RS=P2^5; //1602数据/命令选择引脚 uint keyflag ; //键盘正在读取标志位,如果Keyflag为1 ,表示正在读取键盘,停止其他功能; char x,y,m,n,c; //Keyflag为0,读取键盘结束,恢复其他功能 char flag1=0; //频率范围10~1000Hz uchar Hrate = 0; //一个周期内高点平占据时间 uchar Lrate = 0; //一个周期内低电平占据时间 uint FREQ0; //定时器T0的计数变量// uint FREQ1; //定时器T1的计数变量// sbit P2_1=P2^0; //设置P2.1,作为信号输出口// uint disbuf[3]; uint figure=0; int sum2=0; int sum1=0; int flag=0; uint count=0; uint max=0; uint disbuf_temp=0; /******************************************************************** * 名称: 1602显示延时函数delay() * 功能: 延时,延时时间大概为5US。

* 输出: 无 ***********************************************************************/ void delay() {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 /******************************************************************** * 名称: bit Busy(void) * 功能: 这个是一个读状态函数,读出函数是否处在忙状态 * 输入: 输入的命令值 * 输出: 无 ***********************************************************************/ bit Busy(void) { bit busy_flag = 0; RS = 0; RW = 1; E = 1; delay(); busy_flag = (bit)(P0 & 0x80); E = 0; return busy_flag; } /******************************************************************** * 名称: wcmd(uchar del) * 功能: 1602命令函数 * 输入: 输入的命令值 * 输出: 无 ***********************************************************************/ void wcmd(uchar del) { while(Busy()); RS = 0; RW = 0; E = 0; delay(); P0 = del; delay(); E = 1;

51单片机04矩阵按键逐行扫描,行列扫描代码

矩阵键盘扫描原理 方法一: 逐行扫描:我们可以通过高四位轮流输出低电平来对矩阵键盘进行逐行扫描,当低四位接收到的数据不全为1的时候,说明有按键按下,然后通过接收到的数据是哪一位为0来判断是哪一个按键被按下。 方法二: 行列扫描:我们可以通过高四位全部输出低电平,低四位输出高电平。当接收到的数据,低四位不全为高电平时,说明有按键按下,然后通过接收的数据值,判断是哪一列有按键按下,然后再反过来,高四位输出高电平,低四位输出低电平,然后根据接收到的高四位的值判断是那一行有按键按下,这样就能够确定是哪一个按键按下了。

//行列扫描 #include #define GPIO_KEY P0 #define GPIO_LCD P2 unsigned char code a[17]= {~0xfc,~0x60,~0xda,~0xf2,~0x66,~0xb6,~0xbe,~0xe0, ~0xfe,~0xf6,~0xee,~0x3e,~0x9c,~0x7a,~0xde,~0x8e,~0x00}; //按位取反的用法 void delay10ms(); void keydown();//要与下面的定义一致 void main() { GPIO_LCD=a[16];//初始化数码管 while(1) { keydown(); } }

void delay10ms() { unsigned char a,b; for(a=38;a>0;a--) for(b=130;b>0;b--); } void keydown() //检测按下,按下时需要消抖,检测松开,返回按键值//没有按键时保持 { unsigned char n=0,key; GPIO_KEY=0x0f; if(GPIO_KEY!=0x0f)//读取按键是否按下 { delay10ms(); //延时10ms消抖 if(GPIO_KEY!=0x0f)//再次检测按键是否按下 { GPIO_KEY=0x0f;//测试列 switch(GPIO_KEY) { case 0x07: key=0;break;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9.3.1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来源:《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16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马潮 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对I/O 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也称为行列键盘,这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矩阵式键盘接口见图9-7 所示,它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当键被按下时,其交点的行线和列线接通,相应的行线或列线上的电平发生变化,MCU 通过检测行或列线上的电平变化可以确定哪个按键被按下。 图9-7 为一个 4 x 3 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12 个键的键盘。如果使用 4 x 4 的行列结构,就能组成一个16 键的键盘。很明显,在按键数量多的场合,矩阵键盘与独立式按键键盘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的I/O 口线。 矩阵键盘不仅在连接上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它的按键识别方法也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在矩阵键盘的软件接口程序中,常使用的按键识别方法有行扫描法和线反转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循环查循的方法,反复查询按键的状态,因此会大量占用MCU 的时间,所以较好的方式也是采用状态机的方法来设计,尽量减少键盘查询过程对MCU 的占用时间。 下面以图9-7 为例,介绍采用行扫描法对矩阵键盘进行判别的思路。图9-7 中,PD0、PD1、PD2 为3 根列线,作为键盘的输入口(工作于输入方式)。PD3、PD4、PD5、PD6 为4根行线,工作于输出方式,由MCU(扫描)控制其输出的电平值。行扫描法也称为逐行扫描查询法,其按键识别的过程如下。 √将全部行线PD3-PD6 置低电平输出,然后读PD0-PD2 三根输入列线中有无低电平出现。只要有低电平出现,则说明有键按下(实际编程时,还要考虑按键的消抖)。如读到的都是高电平,则表示无键按下。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需要进入确定具体哪一个键闭合的过程。其思路是:依

矩阵键盘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矩阵键盘电路设计教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01 月12 日

前言.................................................................... 第一章需求分析......................................................... 功能描述......................................................... 功能分析......................................................... 第二章系统的原理及分析................................................. 用到的知识点的介绍,知识点使用的总体思路 第三章详细设计......................................................... 硬件设计 系统结构图,元器件的选择等 软件设计 所设计的软件关键模块的程序流程 第四章测试............................................................ 运行结果分析等 第五章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关键程序代码........................................................

4×4矩阵键盘数码管显示 最简便易懂的键盘扫描方法

/////4×4矩阵键盘按键为1-16,按键显示0-9、a-f; //////////////////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key=0; uchar code 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0x88,0x83, 0xc6,0xa1,0x86,0x8e,0xc0}; void show(uchar key) { P0=table[key];//显示数值 } void Scan_key()//扫描键盘 { uchar m; P1=0xff;//数码管全亮 P2=0x0f;//P2口赋初值低位1高位0 m=P2; switch (m) { case 0x0e: { P2=0xf0;

m=P2; switch (m) { case 0xe0:{key=0;show(key);break;} case 0xd0:{key=1;show(key);break;} case 0xb0:{key=2;show(key);break;} case 0x70:{key=3;show(key);break;} default:break; } break; } case 0x0d: { P2=0xf0; m=P2; switch (m) { case 0xe0:{key=4;show(key);break;} case 0xd0:{key=5;show(key);break;} case 0xb0:{key=6;show(key);break;} case 0x70:{key=7;show(key);break;} default:break; } break; } case 0x0b: { P2=0xf0; m=P2; switch (m) { case 0xe0:{key=8;show(key);break;} case 0xd0:{key=9;show(key);break;} case 0xb0:{key=10;show(key);break;} case 0x70:{key=11;show(key);break;} default:break; } break; } case 0x07: { P2=0xf0; m=P2; switch (m)

矩阵键盘扫描实验

实验矩阵键盘扫描实验 一、实验要求 利用4X4 16位键盘和一个7段LED构成简单的输入显示系统,实现键盘输入和LED 显示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理解矩阵键盘扫描的原理; 2、掌握矩阵键盘与51单片机接口的编程方法。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Proteus实验电路

1、主要知识点概述: 本实验阐述了键盘扫描原理,过程如下:首先扫描键盘,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再确定是哪一个键,计算键值,输出显示。 2、效果说明: 以数码管显示键盘的作用。点击相应按键显示相应的键值。 五、实验流程图

1、Proteus仿真 a、在Proteus中搭建和认识电路; b、建立实验程序并编译,加载hex文件,仿真; c、如不能正常工作,打开调试窗口进行调试 参考程序: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30H MAIN: MOV DPTR,#TABLE ;将表头放入DPTR LCALL KEY ;调用键盘扫描程序 MOVC A,@A+DPTR ;查表后将键值送入ACC MOV P2,A ;将ACC值送入P0口 LJMP MAIN ;返回反复循环显示 KEY: LCALL KS ;调用检测按键子程序 JNZ K1 ;有键按下继续 LCALL DELAY2 ;无键按调用延时去抖 AJMP KEY ;返回继续检测按键 K1: LCALL DELAY2 LCALL DELAY2 ;有键按下延时去抖动 LCALL KS ;再调用检测按键程序 JNZ K2 ;确认有按下进行下一步 AJMP KEY ;无键按下返回继续检测 K2: MOV R2,#0EFH ;将扫描值送入R2暂存MOV R4,#00H ;将第一列值送入R4暂存 K3: MOV P1,R2 ;将R2的值送入P1口 L6: JB P1.0,L1 ;P1.0等于1跳转到L1 MOV A,#00H ;将第一行值送入ACC AJMP LK ;跳转到键值处理程序 L1: JB P1.1,L2 ;P1.1等于1跳转到L2 MOV A,#04H ;将第二行的行值送入ACC AJMP LK ;跳转到键值理程序进行键值处理 L2: JB P1.2,L3 ;P1.2等于1跳转到L3

实验四 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四键盘扫描及显示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要求 1. 复习行列矩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 复习七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 3. 复习单片机控制数码管显示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PC 机一台 2.TD-NMC+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单片机仿真实验软件 Keil C51 调试硬件的方法。 2. 了解行列矩阵式键盘扫描与数码管显示的基本原理。 3. 熟悉获取行列矩阵式键盘按键值的算法。 4. 掌握数码管显示的编码方法。 5. 掌握数码管动态显示的编程方法。 四、实验内容 根据TD-NMC+实验平台的单元电路,构建一个硬件系统,并编写实验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1.扫描键盘输入,并将扫描结果送数码管显示。 2.键盘采用 4×4 键盘,每个数码管显示值可为 0~F 共 16 个数。 实验具体内容如下: 将键盘进行编号,记作 0~F,当按下其中一个按键时,将该按键对应的编号在一个数码 管上显示出来,当再按下一个按键时,便将这个按键的编号在下一个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数 码管上可以显示最近 4 次按下的按键编号。 五、实验单元电路及连线 矩阵键盘及数码管显示单元

图1 键盘及数码管单元电路 实验连线 图2实验连线图 六、实验说明 1. 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子断开。因而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 5~10ms。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参数,在很多场合都要用到。 键抖动会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多次。为了确保 CPU 对键的一次闭合仅做一次处理,必须去除键抖动。在键闭合稳定时,读取键的状态,并且必须判别;在键释放稳定后,再作处理。按

单片机实验报告——矩阵键盘数码管显示

单片机实验报告 信息处理实验 实验二矩阵键盘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高哲 组员:明洪开张鸿伟张谦赵智奇 学号:152703117 \152703115\152703118\152703114室温:18 ℃日期:2017 年10 月25日

矩阵键盘 一、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键(0-F)用数码管将该建对应的名字显示出来。按其它键没有结果。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3、掌握键盘接口的基本特点,了解独立键盘和矩阵键盘的应用方法。 4、掌握键盘接口的硬件设计方法,软件程序设计和贴士排错能力。 5、掌握利用Keil51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 6、会根据实际功能,正确选择单片机功能接线,编制正确程序。对实验结果 能做出分析和解释,能写出符合规格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

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x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x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x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经典的矩阵键盘扫描程序

键盘是单片机常用输入设备,在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节省I/O口等单片机资源,一般采取扫描的方式来识别到底是哪一个键被按下。即通过确定被按下的键处在哪一行哪一列来确定该键的位置,获取键值以启动相应的功能程序。 4*4矩阵键盘的结构如图1(实物参考见万用板矩阵键盘制作技巧)。在本例中,矩阵键盘的四列依次接到单片机的P1.0~P1.3,四行依次接到单片机的P1.4~P1.7;同时,将列线上拉,通过10K电阻接电源。 查找哪个按键被按下的方法为:一个一个地查找。 先第一行输出0,检查列线是否非全高; 否则第二行输出0,检查列线是否非全高; 否则第三行输出0,检查列线是否非全高; 如果某行输出0时,查到列线非全高,则该行有按键按下; 根据第几行线输出0与第几列线读入为0,即可判断在具体什么位置的按键按下。 下面是具体程序:

void Check_Key(void) { unsigned char row,col,tmp1,tmp2; tmp1 = 0x10; //tmp1用来设置P1口的输出,取反后使 P1.4~P1.7中有一个为0 for(row=0;row<4;row++) // 行检测 { P1 = 0x0f; // 先将p1.4~P1.7置高 P1 =~tmp1; // 使P1.4~p1.7中有一个为0 tmp1*=2; // tmp1左移一位 if ((P1 & 0x0f) < 0x0f) // 检测P1.0~P1.3中是否有一位为0,只要有,则说明此行有键按下,进入列检测 { tmp2 = 0x01; // tmp2用于检测出哪一列为0 for(col =0;col<4;col++) // 列检测 { if((P1 & tmp2)==0x00) // 该列如果为低电平则可以判定为该列 { key_val =key_Map[ row*4 +col ]; // 获取键值,识别按键;key_Map为按键的定义表 return; // 退出循环 } tmp2*=2; // tmp2左移一位 } } } } //结束 这是一种比较经典的矩阵键盘识别方法,实现起来较为简单,程序短小精炼。

LED数码管显示矩阵键盘按键的设计

任务九设计说明2 一、电路原理及仿真图: 二、程序设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display[]={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 x07,0x7f,0x6f,0x77,0x7c,0x39,0x5e,0x79,0x71,0 x40}; uchar key; void get(){ uchar a; P1=0x0f; //按下按钮// a=P1^0x0f; switch(a) //确定行// { case 1:key=0;break; case 2:key=4;break; case 4:key=8;break; case 8:key=12;break; case 0:key=16;} P1=0xf0; a=P1^0xf0; switch(a) //确定列//{ case 16:key=key+3;break; case 32:key=key+2;break; case 64:key=key+1;break;

case 128:key=key+0;}} void main(){ P0=display[16]; get(); P0=display[key]; } 程序完成两个功能,首先扫描键盘,检测是否有按键按下并计算键值。 然后如果有按键按下则驱动数码管显示相应键值,否则显示”-“符号。 三、设计说明 如电路原理图所示,图中矩阵键盘和P3端口连接,共阳极数码管的段选端和单片机的P0口连接,位选直接接到高电平,使得数码管始终处于选通状态。系统启动后,单片机逐行扫描键盘,当没有按键按下时,驱动数码管显示“-”符号,当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单片机将相应键值对应的数码编码送至P0端口,驱动数码管以十六进制方式显示被按下的按键的键值。四、遇到的问题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系统启动后数码管没有任何显示,仔细查看仿真现象后发现P0口始终为高阻状态,于是怀疑是数码管极性错误。再检查数码管型号后发现果然使用了共阴极数码管,于是换成共阳极数码管后终于有了显示。其次是希望键值从键盘的左下角起始,即左下角键值为0。但由于对键盘的扫描方向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导致调试了很多次,键值排列顺序都不尽人意。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设计要求。

51单片机矩阵键盘扫描程序

/*----------------------------------------------- 名称:矩阵键盘依次输入控制使用行列逐级扫描 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db16995551.html, 编写:shifang 日期:2009.5 修改:无 内容:如计算器输入数据形式相同从右至左使用行列扫描方法 ------------------------------------------------*/ #include //包含头文件,一般情况不需要改动,头文件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义 #define DataPort P0 //定义数据端口程序中遇到DataPort 则用P0 替换 #define KeyPort P1 sbit LATCH1=P2^2;//定义锁存使能端口段锁存 sbit LATCH2=P2^3;// 位锁存 unsigned char code dofly_DuanMa[]={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0x77,0x7c,0x39,0x5e,0x79,0x71};// 显示段码值0~F unsigned char code dofly_WeiMa[]={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分别对应相应的数码管点亮,即位码 unsigned char TempData[8]; //存储显示值的全局变量 void DelayUs2x(unsigned char t);//us级延时函数声明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t); //ms级延时 void Display(unsigned char FirstBit,unsigned char Num);//数码管显示函数 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键盘扫描 unsigned char KeyPro(void); void Init_Timer0(void);//定时器初始化 /*------------------------------------------------ 主函数 ------------------------------------------------*/ void main (void) { unsigned char num,i,j; unsigned char temp[8]; Init_Timer0(); while (1) //主循环 { num=KeyPro();

矩阵键盘设计实验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 实验报告 基于AT89C51 单片机4x4矩阵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课程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 院系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杨雨图 2013年9月26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键盘接口的基本特点,了解独立键盘和矩阵键盘的应用方法。 2、掌握键盘接口的硬件设计方法,软件程序设计和贴士排错能力。 3、掌握利用Keil51软件对程序进行编译。 4、用Proteus软件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并用测试程序进行仿真。 5、会根据实际功能,正确选择单片机功能接线,编制正确程序。对实验结果 能做出分析和解释,能写出符合规格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 通过实训,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素质要求 1.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本次实训,遵章守纪、团结协作。 2.善于发现数字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培养独立 工作能力。 能力要求 1.模拟电路的理论知识 2.脉冲与数字电路的理念知识 3.通过模拟、数字电路实验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4.能熟练的编写8951单片机汇编程序 5.能够熟练的运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 三、实验工具 1、软件:Proteus软件、keil51。 2、硬件:PC机,串口线,并口线,单片机开发板 四、实验内容 1、掌握并理解“矩阵键盘扫描”的原理及制作,了解各元器件的参数及格 元器件的作用。 2、用keil51测试软件编写AT89C51单片机汇编程序 3、用Proteus软件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 4、运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 五.实验基本步骤 1、用Proteus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 2、编写程序使数码管显示当前闭合按键的键值。 3、利用Proteus软件的仿真功能对其进行仿真测试,观察数码管的显示状 态和按键开关的对应关系。 4、用keil51软件编写程序,并生成HEX文件。 5、根据绘制“矩阵键盘扫描”电路原理图,搭建相关硬件电路。 6、用通用编程器或ISP下载HEX程序到MCU。 7、检查验证结果。

数码管显示4×4矩阵键盘的键盘号(-程序解释好了-)大作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数码管显示4×4矩 阵键盘的键盘号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5月15日 1、课程设计目的 1.1巩固和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知识的理解;

1.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1.3学会方案论证的比较方法,拓宽知识,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1.4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软、硬件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1.5能按课程设计的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用计算机绘制电路图和流程图。 2、课程设计要求 单片机的P1口的P1.0~P1.7连接4×4矩阵键盘,P0口控制一只数码管,当4×4矩阵键盘中的某一按键按下时,数码管上显示对应的键号。例如,1号键按下时,数码管显示“1”, 14号键按下时,数码管显示“E”等等。 3、硬件设计 3.1 设计思想 分析本任务的要求,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添加要求,使设计能够完成当4×4矩阵键盘中的某一按键按下时,数码管上显示对应的键号。 3.2主要元器件介绍: AT89C51单片机 LED数码管 4X4矩阵键盘 3.3 功能电路介绍 AT89C51单片机:控制器。程序中将单片机的引脚置高电平低电平,单片机通过读取IO引脚的电平,在根据读取的数据去查找数组中相应的按键值,然后在送到数码管也就是P0口去显示.(51单片机通过IO口来读取键盘的电平,再通过程序来查找对应的数值,在送到数码管去显示) LED数码管 :输出设备 4X4矩阵键盘:输入设备 4、软件设计 4.1 设计思想

通过对矩阵键盘的逐行扫描,来获得所按下键的键盘号,最终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4.2软件流程图 4.3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按键扫描方法

说到键盘扫描,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行列矩阵扫描,这样我们可以用相对有限的IO口得到尽可能多的按键。键盘扫描是单片机技术的一种基本处理方法,学校的单片机课程都会有相应章节进行阐述,只要按照课本上讲述的方法,一般都能设计出比较可靠的键盘扫描电路与程序。 课本上的键盘扫描方法(见下图接法二)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从易懂性、成本、程序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看应该是不错的方法,给人感觉是已经没有太多的改善空间,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前段时间一位台湾朋友画给我的键盘扫描矩阵电路(见下图接法二),让我又一次看到到自己的思维还有许多地方被自己的所谓“经验”束缚着。 单纯的从硬件接法看,两种接法并没有明显区别,接法一甚至要复杂一些,但如果结合到键盘扫描的程序来看,就会发现接法一确实更好。 两种接法我都没有把上拉电阻包含进来,来让我们看一下两种接法到底有什么不同: 接法二: 我们熟悉的传统扫键处理电路,假定键盘行列IO口标号分别为H1/H2/H3和V1/V2/V3,扫键流程通常如下。 2.1. H1设置为输出,H2/H3和V1/V2/V3设置为输入 2.2. H1分别输出1和0,读V1/V2/V3状态,如果Vy状态与H1一致,则认为H1与Vy交叉位置的键按下 2.3. H2设置为输出,H1/H3和V1/V2/V3设置为输入 2.4. H2分别输出1和0,读V1/V2/V3状态,如果Vy状态与H2一致,则认为H2与Vy交叉位置的键按下 2.5. H3设置为输出,H1/H2和V1/V2/V3设置为输入 2.6. H3分别输出1和0,读V1/V2/V3状态,如果Vy状态与H3一致,则认为H3与Vy交叉位置的键按下

单片机 矩阵键盘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五矩阵键盘实验 一、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做到在键盘上每按一个数字键(0-F)用发光二极管将该代码显示出来。按其它键退出。 2、加法设计计算器,实验板上有12个按键,编写程序,实现一位整数加法运算功能。可定义“A”键为“+”键,“B”键为“=”键。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独立式按键的查询识别方法。 2、非编码矩阵键盘的行反转法识别方法。 三、实验说明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P0~P3口作为输入端口使用时必须先向端口写入“1”。 2、用查询方式检测按键时,要加入延时(通常采用软件延时10~20mS)以消除抖动。 3、识别键的闭合,通常采用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行扫描法是使键盘上某一行线为低电平,而其余行接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如读列值中某位为低电平,表明有键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直到扫完所有行。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将行线接一并行口,先让它工作在输出方式,将列线也接到一个并行口,先让它工作于输入方式,程序使CPU通过输出端口在各行线上全部送低电平,然后读入列线值,如此时有某键被按下,则必定会使某一列线值为0。然后,程序对两个并行端口进行方式设置,使行线工作于输入方式,列线工作于输出方式,并将刚才读得的列线值从列线所接的并行端口输出,再读取行线上输入值,那么,在闭合键所在行线上的值必定为0。这样,当一个键被接下时,必定可以读得一对唯一的行线值和列线值。 由于51单片机的并口能够动态地改变输入输出方式,因此,矩阵键盘采用行反转法识别最为简便。 行反转法识别按键的过程是:首先,将4个行线作为输出,将其全部置0,4个列线作为输入,将其全部置1,也就是向P1口写入0xF0;假如此时没有人按键,从P1口读出的值应仍为0xF0;假如此时1、4、7、0四个键中有一个键被按下,则P1.6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0;为了确定是这四个键中哪一个被按下,可将刚才从P1口读出的数的低四位置1后再写入P1口,即将0xBF写入P1口,使P1.6为低,其余均为高,若此时被按下的键是“4”,则P1.1被拉低,从P1口读出的值为0xBE;这样,当只有一个键被按下时,每一个键只有唯一的反转码,事先为12个键的反转码建一个表,通过查表就可知道是哪个键被按下了。 四、接线方法 键盘连接成4×4的矩阵形式,占用单片机P1口的8根线,行信号是P1.0-1.3,列信号是P1.4-1.7。

键盘扫描原理及应用键盘

本资源为网上搜集而来,如果该程序涉及或侵害到您的版权请立即写信通知我

键盘扫描 键盘是由按键构成,是单片机系统里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我们可以通过键盘输入数据或命令来实现简单的人-机通信。 1.按键及键抖动 按键是一种常开型按钮开关。平时,按键的两个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按下按键时两个触点才闭合(短路)。如图1-1所示,平常状态下,当按键K未被按下时,按键断开,PA0输入口的电平为高电平;当按键K被按下时,按键闭合,PA0输入口的电平为低电平。 图1-1 按键电路 图1-2 按键抖动 一般的按键所用开关都是机械弹性开关,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按键开

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连接,在断开进也不会马上完全的断开,在闭合和断开的瞬间均有一连串的抖动。按键按下的电压信号波形图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按键按下和松开的时候都存在着抖动。抖动时间的长短因按键的机械特性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5ms~10ms。 如果不处理键抖动,则有可能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成多次,所以为了确保能够正确地读到按键,必须去除键抖动,确保在按键的稳定闭合和稳定断开的时候来判断按键状态,判断后再做处理。按键在去抖动,可用硬件或软件两种方法消除。由于使用硬件方法消除键抖动,一般会给系统的成本带来提高,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软件方法去除键抖动。 常用的去除键抖动的软件方法有很多种,但是都离不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么避开抖动的时候检测按键或是在抖动的时候检测到的按键不做处理。这里说明一下常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检测到按键闭合电平后先执行一个延时程序,做一个12ms~24ms的延时,让前抖动消失后再一次检测按键的状态,如果仍是闭合状态的电平,则认为真的有按键按下;若不是闭合状态电平,则认为没有键按下。若是要判断按键松开的话,也是要在检测到按键释放电平之后再给出12ms~24ms的延时,等后抖动消失后再一次检测按键的状态,如果仍为断开状态电平,则确认按键松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比较简单,缺点是由于延时一般采用跑空指令延时,造成程序执行效率低。 第二种方法是每隔一个时间周期检测一次按键,比如每5ms扫描一次按键,要连续几次都扫描到同一按键才确认这个按键被按下。一般确认按键的扫描次数由实际情况决定,扫描次数的累积时间一般为50ms~60ms。比如,以5ms为基本时间单位去扫描按键的话,前后要连续扫描到同一个按键11次而达到50ms 来确认这个按键。按键松开的检测方法也是一样要连续多次检测到按键状态为断开电平才能确认按键松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执行效率高,不用刻意加延时指令,而且这种方法的判断按键抗干扰能力要更好;缺点是程序结构较复杂。 在以下的介绍中,我们将使用第二种方法来去除键抖动。 2.键盘结构及工作原理 键盘一般有独立式和行列式(矩阵式)两种。当然还有其它的结构,比如交互式结构等等,不过其它的结构比较少用,在这里就不介绍了。在中颖的单片机中,有些单片机的LCD驱动引脚的SEGMENT口可以共享按键扫描口,当选择为按键扫描口时,可以使用这些口来扫描按键,所以在外部电路可以连接LCD和按键矩阵,采用分时扫描进行处理,下面也将介绍这个特殊应用的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独立式键盘结构

EDA矩阵键盘

实验十五矩阵键盘接口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4×4键盘扫描的原理。 2、进一步加深七段码管显示过程的理解。 3、了解对输入/输出端口的定义方法。 一、实验原理 实现键盘有两种方案:一是采用现有的一些芯片实现键盘扫描;再就是用软件实现键盘扫描。作为一个嵌入系统设计人员,总是会关心产品成本。目前有很多芯片可以用来实现键盘扫描,但是键盘扫描的软件实现方法有助于缩减一个系统的重复开发成本,且只需要很少的CPU 开销。嵌入式控制器的功能能强,可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里就介绍一下软键盘的实现方案。 图15-1 简单键盘电路 通常在一个键盘中使用了一个瞬时接触开关,并且用如图15-1 所示的简单电路,微处理器可以容易地检测到闭合。当开关打开时,通过处理器的I/O 口的一个上拉电阻提供逻辑1;当开关闭合时,处理器的/IO 口的输入将被拉低得到逻辑0。可遗憾的是,开关并不完善,因为当它们被按下或者被释放时,并不能够产生一个明确的1 或者0。尽管触点可能看起来稳定而且很快地闭合,但与微处理器快速的运行速度相比,这种动作是比较慢的。当触点闭合时,其弹起就像一个球。弹起效果将产生如图15-2 所示的好几个脉冲。弹起的持续时间通常将维持在5ms~30ms 之间。如果需要多个键,则可以将每个开关连接到微处理器上它自己的输入端口。然而,当开关的数目增加时,这种方法将很快使用完所有的输入端口。

图15-2 按键抖动 键盘上阵列这些开关最有效的方法(当需要5 个以上的键时)就形成了一个如图15-3 所示的二维矩阵。当行和列的数目一样多时,也就是方型的矩阵,将产生一个最优化的布列方式(I/O 端被连接的时候)。一个瞬时接触开关(按钮)放置在每一行与线一列的交叉点。矩阵所需的键的数目显然根据应用程序而不同。每一行由一个输出端口的一位驱动,而每一列由一个电阻器上拉且供给输入端口一位。 图15-3 矩阵键盘 键盘扫描的实现过程如下:对于4×4键盘,通常连接为4行、4列,因此要识别按键,只需要知道是哪一行和哪一列即可,为了完成这一识别过程,我们的思想是,首先固定输出4行为高电平,然后输出4列为低电平,在读入输出的4行的值,通常高电平会被低电平拉低,如果读入的4行均为高电平,那么肯定没有按键按下,否则,如果读入的4行有一位为低电平,那么对应的该行肯定有一个按键按下,这样便可以获取到按键的行值。同理,获取列值也是如此,先输出4列为高电平,然后在输出4行为低电平,再读入列值,如果其中有哪一位为低电平,那么肯定对应的那一列有按键按下。 获取到行值和列值以后,组合成一个8位的数据,根据实现不同的编码在对每个按键进行匹配,找到键值后在7段码管显示。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完成的任务是通过编程实现对4X4矩阵键盘按下键的键值的读取,并在数码管上完成一定功能(如移动等)的显示。按键盘的定义,按下“*”键则在数码管是显示“E”键值。按下“#”键在数码管上显示“F”键值。其它的键则按键盘上的标识进行显示。 在此实验中数码管与FPGA的连接电路和管脚连接在以前的实验中都做了详细说

4乘4矩阵键盘总结

9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 | // | // P X.0 ----------|------|-----|-----| // //************************************************************ // 扫描方法二: 06.8.15 添加 4X4矩阵键盘线翻转识别法函数 // 硬件连接 : // | | | | // / | / | / | / | // P X.7 -------/--|---/--|--/--|--/--| 每个按键对应的识别码是:0x77,0x7b,0x7d,0x7e // | | | | // / | / | / | / | // P X.6 -------/--|---/--|--/--|--/--| 0xb7,0xbb,0xbd,0xbe // | | | | // / | / | / | / | // P X.5 -------/--|---/--|--/--|--/--| 0xd7,0xdb,0xdd,0xde // | | | | // / | / | / | / | // P X.4 -------/--|---/--|--/--|--/--| 0xe7,0xeb,0xed,0xee // | | | | // | | | | // P X.3 ----------| | | | // | | | // | | | // P X.2 ----------|------| | | // | | // | | // P X.1 ----------|------|-----| | // | // | // P X.0 ----------|------|-----|-----| // //***************************************************************** // 扫描方法三: 06.8.16 添加 4X4矩阵键盘行扫描识别法函数(只返回4个识别码) // 硬件连接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