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治疗效果.docx

合集下载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基础治疗:针对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如治疗心脏病、肺病或血栓栓塞等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2. 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扩血管药物、降压药物、抗凝药物、利尿剂等,以改善肺动脉高压症状、减轻心脏负担。

3. 氧疗:通过给予氧气治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症状。

4. 特殊药物治疗: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

5. 气压治疗:对严重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室功能不全,可能需要使用气压治疗,如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等。

6. 外科手术:对于特定情况下的肺动脉高压,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等,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肺动脉血栓栓塞切除术、心脏手术等。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治疗。

儿童肺动脉高压药物及手术治疗进展

儿童肺动脉高压药物及手术治疗进展

儿童肺动脉高压药物及手术治疗进展一般来说,造成肺动脉高压(PAH)的病因有两个:肺血管收缩与肺动脉重塑。

肺高血压(PH)的定义是肺动脉压>25mmHg,PAH 指的是前毛细血管肺高血压,即肺动脉压>25mmHg,而肺动脉闭塞压或左心房压正常。

一、从药物到手术在儿童患者群体,肺动脉高压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及致死因素。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儿童 PAH 治疗显著改善了患儿生存率情况,但距治愈这个目标尚有距离。

1. 药物方案需斟酌现在的成人 PAH 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于三条药理通路,分别为内皮功能、一氧化氮相关通路及前列腺素,其给药途径有四种,分别为吸入、静脉注射、口服及皮下注射。

但是这些方案仅有少数适用于 PAH 儿童患者,而且现在的儿童 PAH 治疗几乎完全依靠经验,临床对照试验证据匮乏。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根据现行的国际指南,结合肺高血压咨询中心全面、仔细的数据分析,从纷乱的治疗中甄别合理的方案或内容。

2. 手术治疗显奇效近年来兴起的外科手术及介入术或称为 PAH 治疗的潜在性治愈方案。

这些手术方案原来是用来缓解 PAH 或 PH患者由于左心疾病而出现的症状。

而先心病的手术治疗经验积累提高了这些手术效果,这很大程度归功于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治疗经验,该病是 PAH 的一种疾病进展后形式。

通过借鉴艾森曼格综合征手术治疗经验,研究者改进了手术方案,改善了 PAH 儿童患者术后的右心室状况,而且大大减少了 PAH 儿童患者的肺移植需求率。

二、药物治疗回顾与展望1. 钙通道阻滞剂需检测辅助2013 第五届肺动脉高压年会报告指出,除了欧洲应用的西地那非之外,现在所有 PAH 治疗药物在儿童 PAH 治疗方面都是未被临床试验认可的。

专家组指出现有的儿童 PAH 药物治疗过于依靠经验,而且强调在儿童 PAH药物治疗前应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及急性血管反应试验(AVT)。

根据最新指南,如果患者 AVT 检测达标,钙通道阻滞剂依然是特发性 PAH 或家族型 PAH 儿童患者的备药物。

心脏直视手术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心脏直视手术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in open heal‘t surgery patients with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 sion by studying the perioperative hemodynamic change s.
Patients and Methods:From September 2000 to Marcia 200 1,
均MPAP 55.40士I 3.66mmHg。其中因左房压力升高组患者l 3例,心
内左向右分流组患者5例。平均年龄44.78士1 1,33岁,平均病程
19.4a:8.9年。心功能1II级病人1 0例,心功能IV级病人8例。全
部病人在全麻和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或房缺、室缺修补术。共
监测术前至术后24小时11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根据血流动
after operation at 1 1 time points.Tile management was adjusted by
hemodynamic variables Besides traditional positive inotropic drugs, vasodilators and vasopressors,1 2 patients received hyperventilation with ventilation frequency added up to 20 per minutes to slight alkalemia,2 patients received biatrial infusion which is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vasodilators in pulmonary artery and vasopressors in aorta root,1 patients received inspired 1 4-20ppm NO

幼儿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

幼儿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

幼儿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病,特别是在幼儿中更为罕见。

它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会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心脏负荷过重,甚至心力衰竭。

幼儿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护理等多种手段。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幼儿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抑制剂)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脏功能。

二、手术干预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幼儿,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此时需要考虑手术干预。

常见的手术干预包括肺动脉血管成形术和肺移植手术。

1.肺动脉血管成形术肺动脉血管成形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通过导管将血管扩张球囊送至狭窄的肺动脉处,然后充气扩张球囊,使狭窄的血管得以扩张,从而改善血流通畅。

这种手术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幼儿来说,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肺移植手术肺移植手术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手术,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幼儿。

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病变肺移除,然后移植健康的肺脏。

这种手术风险较大,需要患者具备较好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三、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在幼儿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运动康复等方面。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幼儿和家庭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可以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运动康复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改善幼儿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综上所述,幼儿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任务。

药物治疗是基础,手术干预是必要时的选择,康复护理是全面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在心外科的应用体会王志伟肺动脉高压概述定义•静息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运动下>30mmHg.•另外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肺小动脉揳压≤15mmHg肺血管阻力>3Wood单位心排出量降低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一常见疾病,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其致死和致残率高发病率最近报道特发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为6人/百万人口先心病未矫治患者30%发展为肺血管病结缔组织病:10%--16%慢阻肺疾病:2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20%--27%肺血栓栓塞疾病:3%--5%上述数据证明:肺动脉高压不能认为是一种少见病症传统治疗方法及疗效1.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对肺高压的发病机制了解较少,对其治疗多借用治疗体循环高血压的药物,疗效小,绝大多患者疗效不满意,预后险恶。

2.肺动脉高压患者中位数生存时间仅为2.8年被认为比恶性肿瘤还恶的疾病。

3.医学界对肺高压问津者寥寥无几,该领域长期处于不被重视,一筹莫展的境地,面对患者医师常感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重度肺高压心外科的难题我们心外科医生遇到较重的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也是信心不足进入肺高压治疗新时代肺动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病理特征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血管重构近些年治疗肺高压新药的问世肺动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使得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发生根本变化•已由过去单纯扩张肺血管治疗进展到:1. 扩张肺血管2. 改善内皮功能阻抑肺血管重塑3.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微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模式•这种治疗模式,有望能阻止甚至逆转肺动脉高压的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1995年第一个静脉泵入的前列环素——伊前列醇被美国批准用于治疗原发肺高压,这是首个针对特发性肺高压的特异性治疗2002年批准皮下注射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2003年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被批准用于心功能Ⅲ、Ⅳ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伊洛前列素-肺高压患者的福音2004年伊洛前列素(万他维)被美国食品管理局批准吸入应用治疗肺动脉高压2006年伊洛前列素(万他维)在我国应用于临床药理作用机制①扩张小动脉与小静脉②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释放③增加毛细血管密度、降低炎症介质(5-羟色胺组胺)④抗炎(抗白细胞吸附、聚集, 肿瘤坏死因子)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靶点症状轻症者一般无特殊症状症状出现时PAP常已达正常的2倍以上最常见的主诉:运动后(劳累后)呼吸困难头晕、头昏、晕厥:心律失常胸痛:难以和其它鉴别声音嘶哑: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发绀和咯血:晚期慢性肺高压:右心衰和左心衰伊洛前列素(万他维)的应用名称:伊洛前列素吸人溶液(iloprost inhalation solution)性状:溶液剂、无色或黄色澄清液体药理:人工合成的前列环素类似物用法:雾化吸入用量:10μg开始,6-9次/天,5-10min/次作用特点直接扩张肺动脉血管床持续降低肺动脉压力、阻力增加心输出量, 改善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体循环血管阻力以及动脉压力影响很小针对肺动脉高压的致病机理我院临床应用案例案例一,患者陈**年龄:36 岁性别:男主诉:发现心脏杂音30余年活动后心悸、气促一年余有晕厥查体:左胸廓高,心音增强,P2↑L3-4Ⅳ/6 SM诊断:CHD ASD VSD PAH陈** 入院时UCG房间隔:中央缺损46mm室间隔:膜周部缺损22mm血流:左向右分流为主,少量右向左分流(3月前双向分流)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轻度返流估测PAP:83/55mmHgEF: 62%入院时其他辅助检查情况两次右心导管检查结果②住院后:方法:继续每天雾化吸入剂量:10 μg ,6 次/ 天时间:2 周手术名称:ASD+VSD 修补术方式:全麻体外循环直视术方法:自体心包片修补,ASD 补片中央留5mm 小孔结果:术程顺利,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处理入ICU ,给予持续前列地尔iv 泵入清醒拔管(术后20h )万他维雾化吸入剂量:10 μg ,6 次/ 天手术12 天,恢复顺利,近期出院案例二,患者刘**年龄:59岁性别:女主诉:活动后心慌、胸闷、气促一年查体:无紫绀、房颤律,L 2-3 Ⅲ/6 SM P2 ↑分裂诊断:CHD ASD PAPVC Af PAH患者刘** 术前胸片(正位)刘** 入院时UCG心腔:右心扩大显著,右室壁肥厚,左心相对小房间隔:中央缺损2.5cm(术中4X3cm)肺静脉:右侧肺静脉畸形引流入右房血流:双向分流,左向右及右向左分流量相当三尖瓣:重度返流肺动脉:显著扩张,肺动脉瓣轻度返流估测PAP:77/40mmHg EF: 55%入院时其他辅助检查情况方法:入院后开始每天雾化吸入剂量:10μg 始,4 次/ 天时间:1 周吸药一周UCG吸药前吸药后估测PAP:91/46mmHg 77/40mmHg分流情况:双向分流,左向右分流手术时机:住院吸药1 周后手术名称:ASD修补+PAPVC 矫治术方式:全麻体外循环方法:自体心包片修补,ASD 补片中央留5mm小孔结果:术程顺利,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处理入ICU清醒拔管(术后7h )术后万他维雾化吸入,10 μg ,6 次/ 天出院坚持万他维雾化吸入患者刘** 术前胸片(正位)目前状况良好,可以行走2 小时近期复查心功能较手术前明显提高体会①手术前降低肺动脉压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万他维吸入是有效、安全、简便(家中)UCG监测,心内分流变化提示用药的疗效,证明肺动脉高压是可逆性的②心导管检查,最终确定手术③成年人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可逆和不可逆情况需辩明:肺压力高,但是阻力不高或可降低,即可手术④UCG动态监测,心内分流情况可反映压力改变提示可逆情况存在⑤导管测压及阻力,确定手术时机⑥术后继续降PAP治疗非常必要伊洛前列素特点:疗效确切起效快用药简便(家中)另一成功案例患者男,28 岁,VSD+PH ,术前肺动脉压:123/87 mmHg ,阻力13 Wood术前吸入万他维10 个月,阻力6 Wood ,肺动脉压:102/47 mmHg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手术顺利术后在我院随访,目前术后1 年半,会前1 周复查情况良好在我国因为经济问题仍有众多先心病患者因为中- 重度肺动脉高压未能手术对该类先心病患者,能否创造手术机会,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是心外科面对和应与解决的课题。

肺动脉高压治疗

肺动脉高压治疗

心理治疗
总结词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 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详细描述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 长且容易反复。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 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结词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肥、适当运 动等,降低肺动脉压力。
其他手术方法
其他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肺动脉分支狭窄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瓣膜置换术等,适用于 特定病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手术治疗肺动脉高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和治疗效果,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法。
术后护理和康复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05
肺动脉高压的康复与预 后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戒烟可以减少对肺血管的损害,减肥可以减 轻心脏负担,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降低肺动脉压力, 缓解症状。
04
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
肺移植
肺移植是一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 有效方法,适用于严重肺动脉高
压患者。
肺移植手术需要寻找匹配的供体, 手术过程复杂,术后需要长期服 用免疫抑制剂,以降低排斥反应
根据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管扩张剂、抗 凝剂等。药物治疗的目标是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氧气疗法
对于缺氧严重的患者,医生会建议进行氧气疗法,通过吸氧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呼吸 困难的症状。
心理支持
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因疾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积极面对疾病。

4法治疗肺动脉高压

4法治疗肺动脉高压

4法治疗肺动脉高压⊙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虞 韬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多种已知或未知的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肺循环是参与人体摄入及运输氧气的重要组织,是维护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交通枢纽”,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可以导致肺循环的“交通堵塞”,引起缺氧、呼吸功能不全、右心衰竭和猝死。

本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确诊时通常已经比较严重,治疗难度较大,预后效果不佳,且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

症状不具特异性肺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并不具特异性,因此早期识别比较困难。

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是活动后气促,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黑朦、晕厥等。

合并有严重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还可出现下肢浮肿、腹胀、纳差、腹泻和肝区疼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因肺动脉扩张引起机械压迫症状,如压迫左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气道引起干咳,压迫左冠状动脉主干导致心绞痛等。

如果存在肺动脉的畸形破裂,或通过体肺循环交通支导致的支气管动脉扩张破裂,还可以引起咯血。

此外,如果儿童患有肺动脉高压,其发育将会出现明显的迟缓或异常。

肺动脉高压患者大多是因运动后憋气、呼吸不畅,胸痛甚至晕厥到医院就诊的。

医生会采取胸片、CT、心脏彩超等检查以辅助诊断肺动脉高压,其中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

基础治疗4方法目前,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种:一般治疗包括氧疗、预防感染、避免低氧环境。

(1)氧疗:肺动脉高压患者会由于肺部循环受阻和心脏功能下降而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情况。

给氧治疗可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2)预防感染: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季节交替和流感盛行时期会出现病情加重现象,因此需做好感染预防。

(3)避免低氧环境:患者应尽可能避免航空旅行或者是到高海拔地区;身处以上环境时,需按照医生指导做好给氧支持,以此来维持血氧饱和度。

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正性肌力药、抗凝药和肺血管扩张剂等。

(1)正性肌力药物:如果患者合并心律不齐或心功能不全,可通过地高辛或利尿药来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进行治疗。

重度肺动脉高压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重度肺动脉高压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重度肺动脉高压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导读】肺动脉高压起病隐匿,危害性大,以往未受到足够重视。

了解其病因、病理生理特征及有效治疗手段对麻醉医生正确处理术中情况、确保病人围术期安全有重要意义。

肺血管阻力增加,减少右心室的代偿储备,引起右心每搏量及心输出量下降,最后导致左室充盈减少。

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突然增加的肺血管阻力和右心室功能降低将导致病人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死亡,故其围术期的处理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9岁,体重51kg。

主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两年,加重四天”收住我院。

患者19年前曾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在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

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术前五天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4000lU/次,每日2次。

患者自诉活动量大时可出现胸闷、气短不适,日常生活能自理。

入院诊断:胆囊炎,胆结石。

术前检查:T 37℃,HR 119次/分,RR16次/分,BP120mmHg/80mmHg,BW51kg,意识清楚。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PO2 67.8mmHg,PCO234.8mmHg,PH 7.477,K+ 4.3mmol/L,BE 2.7mmol/L。

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无异常。

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位心律,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心率119次/分,低电压,顺钟向转位。

心脏超声: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机械瓣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双房及右室增大,三尖瓣大量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估测肺动脉压83mmHg,EF=62%。

胸部CT检查:①胆囊结石并胆囊炎;②脾脏低密度灶,脾梗死;③心脏增大,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最后诊断:①胆囊炎,胆结石;②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后;③心房颤动;④右侧胸腔积液;⑤重度肺动脉高压。

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连接心电监护,并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BP 120/80mmHg,房颤心律,心室率110次/分,血氧饱和度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治疗效果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活动因素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疾病[1]。
重度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值超过界限值时的病理生理状态[2],
属于风湿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
高压,使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针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起
效缓慢,疗效不能令临床满意。寻求疗效更佳、临床价值更大的治疗
方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院选择7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
动脉高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
科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抽取20XX年8月—20XX年6月我
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
将其平均分为2组:保守组35例,男13例,女22例,年龄30~74
岁,平均年龄(58.07±0.55)岁,病程9~17年,平均病程(11.33±0.14)
年;病情:二尖瓣中度狭窄21例、二尖瓣重度狭窄14例。手术组35
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56.12±0.33)岁。
病程8~19年,平均病程(12.12±0.06)年;病情:二尖瓣中度狭窄19
例、二尖瓣重度狭窄1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保
守组给予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利尿剂、洋地黄、吸氧。
手术组给予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采取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起效后,
常规胸骨正中位置开胸入路,建立体外循环,于28~30℃浅低温条件
下阻断患者主动脉,于右上肺静脉处插管,并行左心引流。然后,经
患者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比例
为4℃1),给予心表冰敷处理。之后,连续或间断缝合植入相应型号
Sorin人工机械瓣,切除二尖瓣时尽量保留后瓣叶及瓣下结构,若左
房横径>60mm,则连续缝合行瓣环旁和左房顶折叠左房。清除左房
血栓组织,心房颤动患者结扎左心耳,同时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以及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开放主动脉后,植入Sorin三尖瓣成形环缩三
尖瓣环。1.3评价指标(1)对比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显效:
患者疲劳、乏力、心绞痛、眩晕、呼吸困难、多汗、心悸以及胃肠道
反应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6min步行试验提示心功能分级改善至℃
级水平;有效:患者疲劳、乏力、心绞痛、眩晕、呼吸困难、多汗、心
悸以及胃肠道反应等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分级由℃级改善至℃级、由
℃级改善至℃级水平;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
率+有效率。(2)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
指标: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Mean±SD)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test分析(t值检验),
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
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2.1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手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
明显高于保守组的5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χ2=10.769,P=0.001<0.05)。2.2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
水平对比治疗前,2组MPAP、CI、LVEF水平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手术组MPAP水平值,明显低于保守组,而CI、LVEF
均明显高于保守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发病率、致残率和病
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患者多伴随疲劳、乏
力、心绞痛、眩晕、呼吸困难、多汗、心悸以及胃肠道反应等症状。
病情危重[3-5],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心功能
失代偿、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6-7],甚至死亡。目前针对风湿性
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治疗。传统的保守药物方法应用于风湿热阶段和并发症的治疗中,仅
仅能够保持和增强心脏的代偿功能[8],预防心绞痛、昏厥与心力衰
竭等症状的发生,临床疗效欠佳。人工瓣膜置换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
术而言,首先,人工瓣膜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耐力高,持久
性强,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其次,通过将病变的二尖瓣和
主动脉瓣置换成人工瓣膜,解除左房血流的前向梗阻,使血液重新流
动,减轻了左心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有效改
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显示,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的
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方法治疗(P<0.05);血流动力学
指标水平MPAP、CI、LVEF明显优于保守方法治疗(P<0.05);证明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