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分析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鸣凤本是一个安守“天命”的仆人。对现实毫无反抗意识。她和觉慧少爷相爱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次次冲击着这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在鸣凤面临着要成为冯乐山的小妾的危机时,她开始要反抗,当她意识到觉慧已经不能给她真正的爱情时,鸣凤便毅然选择用死亡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

、《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周朴园与蘩漪的形象与性格

在《雷雨》中,上场的人物共有八位:周朴园、蘩漪、侍萍、周萍、四凤、周冲、鲁大海、鲁贵。其中,前三位都曾被人看作是这部作品的主角,也是应该重点了解的三个人物形象。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以前一般认为,周朴园从一开始就只是封建家庭的纨裤子弟,他与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他的行为也就是“始乱终弃”的典型,先诱骗了侍萍,后又为了与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而抛弃了她,只是当他知道侍萍投河自杀后才为了自己的良心而产生了忏悔之情。但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同《家》中的觉新等许多封建家庭的子弟一样,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的表现。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这对于认识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她才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蘩漪虽然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但只是他的第三任妻子(第一任是侍萍,第二任是赶走侍萍后娶的名门小姐),两人只有夫妻之份,并没有夫妻之情,周朴园当着周萍、周冲两个儿子的面*她喝药的细节就是明证。在这样一个新旧渗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而点燃这一野性的火种,就是五四时期所有年轻人都向往和渴望的“爱情”。我们也可以看到,蘩漪之所以像几乎所有的大宅院中的姨太太一样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并不是因为她天生的**,而是环境所迫,在她平时接触的人中,无人可爱。而她从来就没打算走出家庭(在这一点,她实际上并不如娜拉勇敢),也与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关,她不愿也不敢走出家庭,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自立的能力(这与社会有关,娜拉的教训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不愿放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在蘩漪身上,作家并没有像五四时期的许多作品一样,要体现“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她与周萍的相爱,并不是为了反封建,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解放,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自己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

除的封建思想意识,如她很看重“名分”,即使是与周萍相爱也有一种想摆脱摆不脱的“犯罪感”,对周冲与四凤的相爱,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实际上也就是残害)下一代。蘩漪的种种表现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个人物并不是曹禺理想中的人物,但作家却对她充满感情,特别是对她的身上表现来的“蛮性”的原始力量加以礼赞,则显然与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有关。他从小受到的家庭压制和由此形成的软弱性格,在蘩漪身上,都找到了可以寄托的载体。人总是越缺乏什么,越是希望得到什么。

对《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分析

(2008-04-07 16:32:58)

转载▼

标签:

杂谈

封建知识女性命运的挽歌

—《雷雨》

在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中,繁漪是继周朴园与鲁侍萍之后的又一典型人物。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可以说,她原本美好的人生完全是被封建大家庭所遏制和摧残的,她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她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最多的。从繁漪的身上,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我们又从中收获了什么?

通过对《雷雨》中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再现封建知识女性悲惨的命运。

首先,她属于上层的知识分子,对封建礼教有着强烈的叛逆,她不愿为封建大家庭所压制,她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在这一方面,她是非理性的,完全不顾及事情的后果,有着很强的反抗性,试图打破封建大家庭的束缚。这种力量,完全是由性而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原始的一点野性,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作为后母,与长子周萍发生恋爱关系,造成“母亲不像母亲,儿子不像儿子”的尴尬局面。当听到繁漪那“失去了母性”的一声大叫:“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人们会感到这是人被逼到走头无路的地步的病态的挣扎,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

其次,她的爱情必定是悲剧的。在周公馆里,从生下周冲起,她与周朴园之间就不存在爱情,她成为周公馆里的一件装饰品。在这种没有爱的生活让她的精神受到巨大的伤害。繁漪的悲剧,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周朴园一手造成的,他的自私和专制,剥夺了妻子的精神追求,并且限制了她的人身自由,不允许她涉足周公馆外的一切交际活动,从而活活地将繁漪“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在这种得不到爱的情况下,繁漪只好去追求情欲上的满足,借此去慰藉自己枯竭的生命。这种追求是人性的必然,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必然又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她的悲剧是个人情欲与世俗观念的尖锐对立。

第三,她所追求的爱是单方面的,并不是对等的。繁漪主观的认为,只要她爱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周萍的感受,即使后来周萍不再爱她,她依然不能释怀,继续纠缠于这段不正常的感情。在这种不平等的爱情中,她又是相当自私的,她得不到周萍,也不让四凤得到,百般阻挠和破坏,如雨夜跟踪周萍,在四凤与周萍约会的时候,将窗户反插,以及后来阻止四凤和周萍离开周公馆。这种畸形的爱有着强烈的摧毁力,与其说她对周萍是一种爱,不如说是一种占有欲。在单方面付出的感情当中,她必然得不到真正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