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Word版
小说的人物形象 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2)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2、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3、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一、关于小说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就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二、直击高考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战争【美】迈尔尼(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2015(新课标I)《马兰花》李德霞⑶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古渡头》(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马裤先生》(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三、常见题型1、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例如: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人物形象鉴赏:(1)、概括特点。
例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4、分辨物象和次要人物的作用5、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解题思路】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三,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四,从故事情节入手。
第五,从人物之间关系来分析。
第六,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规范答题】答题格式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品质+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总分)答题格式2: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总评(分总)四、实战模拟(一)、概括人物性格特征,鉴赏人物形象1、(2015年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概括第三段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特点(2分)《同步训练》P2982、2014(湖北卷)《六指猴》请概括猴六与东家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同步训练》P3063、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2)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分析Word版

摘要:《红与黑》是19世纪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为背景,以平民知识分子于连与贵族资产阶级上层社会顽强曲折的斗争为主线,着重描写他的个人奋斗历程和悲剧命运。
在于连身上充满着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让于连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更耐人寻味。
于连讨厌不学无术、腐朽堕落的贵族社会,却又羡慕他们优越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并千方百计要挤进去。
为了实现自己跻身上流社会的梦想,于连甚至牺牲自己圣洁的爱情。
本文主要从于连言行上的矛盾以及处理“心坎里的爱情”和“头脑里的爱情”的矛盾和他的社会意义来探讨于连这个人物形象。
关键词:《红与黑》;于连;形象;爱情引言小说原取名《于连》,出版时改为更具象征意义的《红与黑》,这本身就是一组矛盾。
一般认为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从整体构思上看,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作者旨在“细心的描绘”“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头上的历届政府给法国人带来的社风气”①。
可以说,“红”象征着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第二,从于连的生活道路来看。
实际上于连一生走过了“之”字形的道路: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贫民青年,他曾想过通过“红”走上社会;但是正如法国作家阿拉贡所说,在复辟时期,贫民子弟三十而立功于战场,跃升将军的梦想已无法实现。
而同时于连又目睹了圣职人员的荣耀,萌发了披上道袍跻身上层社会的念头,并身体力行地为之奋斗。
但于连的本质是纯真、善良的,所以他没有一直堕落下去,而是在经过了风雨之后,悬崖勒马,回到了最初的“红”上来。
如果说,于连最初“红”的理想还带有青年人的浪漫色彩的话,那么在他短暂人生的最后时刻对“红”的认识有了升华。
第三,也可以从小说的“预言性”场景来看。
于连到德·雷纳尔家当家庭教师前在教堂里看到了溅在地上圣水的颜色,以及后来在他之前坐过的地方枪杀夫人;小姐在每年4月30日披黑;于连在监狱里关于猎人的黑靴子踢翻蚂蚁窝是发出的“火光”思考等,都带有“红”与“黑”的描写,并富于寓意和哲理。
苔丝的人物形象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苔丝的人物形象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苔丝悲剧形象分析出身的悲剧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借崇干牧师之口说出女主人公苔丝系英国中古时期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
但是她的家族,早在故事展开的六七十年以前就家破人亡了。
而且正像作家在书中所发的感慨那样“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作辅助,又算得了什么!”⑴显贵的出身并没有给苔丝带来任何好处,她的悲剧却由此开始了。
苔丝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懒惰、一味酗酒且愚昧无知,苔丝的母亲过去是一个挤奶女工,她邋遢迷信、头脑简单。
图慕虚荣的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恣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
正是这样一对糟糕的父母成为苔丝悲剧的始作俑者。
为了显摆自己所谓的“贵族”身份,为了满足卑微的虚荣心,苔丝的父母妄想通过“认亲”、“联姻”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尽管苔丝厌恶父母的虚伪,鄙视高贵的出身,坚持认为自己是农家的女而,是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但是她是家中的老大,父母的无能使沉重的家庭负担过早的落在她的身上。
她深情的爱恋着她的弟妹们,不忍心看他们受苦。
当家中的那匹赖以生存的老马不幸死去时,苔丝遵从母命极不情愿的去投奔有钱的冒牌本家。
结果横遭蹂躏。
成了兽欲的牺牲品和礼教的罪人。
后来,她又为了家庭背井离乡,到处瓢泊,历尽沧桑,在山穷水尽之时。
还是为了家庭,重回到亚雷身边。
以自己的肉体换取家人的温饱。
上帝赐给苔丝一个贵妇人的灵魂,让她纤尘不染,超凡脱俗,而现实却给了她一个落魄的出身。
让她无力摆脱尘世间的种种纷扰。
这种 HYPERLINK "/z/Search.e?sp=S%E7%81%B5%E4%B8%8E%E8%82%89&ch =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灵与肉的极度不和谐。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方法1《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教学参考

【题文】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小说中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的是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这节微刊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二、考点解读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描写。
例: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草房子中桑桑的人物形象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草房子中桑桑的人物形象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曹文轩《草房子》中桑桑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桑桑是我国著名的少儿小说家曹文轩笔下的人物,桑桑是个精灵的化身,穿梭于油麻地的每个角落。
他生活于特殊年代,他的物质生活是贫乏的,而内心世界却永远充满朝气,正是如此他给我们诠释了苦难中美的含义。
桑桑有孩子特有的天性、顽皮幼稚,有很多缺点,但身上却有着许多宝贵的东西。
他的淘气、富于幻想,不谙世事塑造了他的矛盾性格。
我们以桑桑的经历中真切的体会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他给我们展示了特殊年代富有特殊风情的人生画卷。
关键词:苦难的美;矛盾性格;真善美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一个活泼、顽皮、要强、又懂事,重感情的孩子。
正如曹文轩所说的那样:“桑桑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他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①他是作者童年的化身,也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桑桑是一个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矛盾的性格特征。
在他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快乐的童年时光。
尤其是他身上的真善美使得他在那个时代中熠熠生辉。
虽然桑桑的生活已经离我们很远,但这个淘气、富于幻想、不谙世事的少年形象就像一个精灵一般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中,下面笔者用三部分来分析这位曹文轩笔下的儿童人物形象,让我们试着走进桑桑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一、桑桑身上带着苦难的美世上万物皆美,“苦难要写,但要以一种优美的方式”②基于这样一种创作思想和创作理念,即使物质的贫乏,即使是病痛的缠绕,即使是灾难的降临……再悲惨的事情在曹文轩的笔下都有美的力量,小说写的是中国五六十年代少年的故事,那时正是中国最贫困的时期,但作者笔下没有满眼的荒凉,没有满野的饿蜉,没有人性的龌龊,这不是作者有意回避,他也写到了贫穷,但是他反映的是贫穷中人们的勤劳拼搏和追求人性的善良。
(完整word版)《家》人物分析

1、高老太爷:他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
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
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慧: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
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然而他又是幼稚的。
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
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
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总而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推荐下载】金锁记人物形象分析-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金锁记人物形象分析《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金锁记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金锁记人物形象分析(一)对曹七巧的心理分析报复心理曹七巧的心理起因来自于强烈的自卑感,出身低微且几近卖身的嫁给残废的丈夫,在显赫的夫家中备受轻视嘲笑,这种自卑的心理日积月累,最后以畸形地表现出暴怒、嫉妒、自欺欺人,不分亲疏地无情恶劣对待他人。
她以"自我中心"来衡量一切,嫉妒他人的优点或幸福,当这种嫉妒破坏了她的自负、引发更强烈的自卑时,产生攻击与仇视对方的强烈心理,甚至不惜扭曲他人形象。
“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娘这几个前不是容易得来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
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上人的当......”有了金钱之后,曹七巧借着金钱作为她报复的工具。
长久"被吃"的忍耐,转为她"吃人"的冲动。
她生活中的主要动力是她需要胜利的报复。
曹七巧对爱的态度是毁谤与揭穿,因为她认为她长久的受害需要获得补偿,她刻意表现出受痛苦折磨企图使人同情,然而却无结果,到最后却放弃所有同情的需求——因为她已"判定"真正的感情不只是她无法获得的,而且根本就不存在,最后她不希求它了,甚至轻视它、毁灭它。
她拆穿姜季泽爱的谎言,破坏儿子与媳妇的夫妻之情,恶意拆散女儿的婚事,对爱情、亲情、体恤、怜悯等一切人性关系都加以扭曲、毁坏。
曹七巧心里除否定了一切感情的存在外,还认定每个人根本上都是意图不轨的、所有友善的姿态都是伪装的,目的只是要她的钱,故而她必须先发制人。
她以一种"疯子的审慎与机智"打击他人、打击他人的希望,打击他们对于关怀、感情、伴侣的需求和憧憬。
(完整word)《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赏析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赏析摘要: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重要的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反应了16—17实际西班牙现实,本文将从堂吉诃德和桑丘两个形象来赏析《堂吉诃德》里贯穿始终的理想与现实、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精神.关键词:堂吉诃德桑丘人文主义现实主义人物赏析游侠骑士一、小说梗概《唐·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留给后世文学的不朽之作。
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柯德·德·拉·曼却》共2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吉柯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
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
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
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朽,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
小说中,可笑、可敬、可悲的吉柯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了文学界的经典代表.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活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品反映了16-17世纪西班牙现实:涉及政权、经济、宗教、道德、风俗等方面,写出了封建政权、天主教会的黑暗和广大人民备受剥削压迫的现实,揭露了西放牙王国表面强大的背后,已开趋于衰落的本质。
贯穿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美好理想遭到嘲弄和践踏的悲剧。
二、悲喜交加的矛盾游侠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本是蛰居在拉曼却村的一个年近50岁的穷乡绅。
一部骑士小说让其决心模仿古代骑士周游天下,打抱不平,实现他所崇信的骑士道,立志“冒大险,成大业,立奇功”,帮助被侮辱者和被压迫者.但他的抱负和理想不为人们所理解,一路受尽嘲笑、辱骂与毒打,结果一事无成,回乡郁闷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小说文体知识:
一、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二、小说的定义: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
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常用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
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
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
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
理描写。
②从侧面描写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有
力的表现人物、表达主题。
③从细节描写入手: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
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即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等等。
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4、借助作者态度分析人物形象
5、借助小说中“我”的分析
6、小说中的“我”,有的起叙述或见证人的作用;有的是事件的参与者;有的
是小说的主人公。
6、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 7、借助比较阅读的
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7、比较阅读是将文本自身、文本与文本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或相异的地
方加以比较、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文本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运用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上,效果很好。
8、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就是对情节
进行分析、解剖,从中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异中求同”就是通过甄别、
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一、理清故事情节,掌握文章脉络:
二、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第二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第三步,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只要从情节入手,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分析,就能逐步掌握分析一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要领。
下面即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对这种分析方法作一介绍。
一、理清故事情节,旨在掌握文章的脉络,为分析人物形象打下基础。
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情节结构围绕着“套子”展开,即沿着“生活的套子”(开端)──“思想的套子”(发展)──“婚姻的套子”(高潮)──“死亡的套子”(结局)──套中人还有许多(尾声)这一线索来铺展故事情节,集中塑造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
抓住这一情节结构特点,便找到了分析人物形象的入手处。
二、所谓“从情节入手”,即将故事情节作为分析人物的起点和必由之路。
因为小说是通过一系列曲折生动的情节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
分析人物形象可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指既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又深刻体现一定历史条件下时代、社会的面貌。
通过典型环境的分析,揭示典型人物的形象,让读者关心小说中各种各样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命运。
如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别里科夫关于“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害怕一切新事物的举止的描写以及对其卧室的描写,充分展示了俄国沙皇统治恐怖的典型环境。
这个典型环境不仅烘托了别里科夫胆怯、惧怕新事物而又顽固、凶狠、狡猾的性格特征及落得被嘲讽的下场,而且也揭示了造成这种性格特征及落得这种下场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
第二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
通过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是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而人物的不同性格,也主要是通过人物所独有的言行和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的。
如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对别里科夫从楼上跌下来时,“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一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他虚伪、自欺欺人的特点。
再如《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对别里科夫整天把“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句话挂在嘴上,晚上躺在被子底下也会“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这一言行的描写,表现他害怕新事物,受不了一点刺激的胆小和保守的习性及其依附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思想性格。
第三步,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这就形成了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
因此,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常常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人物。
阅读小说应该注意主要人物同他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通过别里科夫同他周围人柯瓦连科姐弟等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别里科夫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也要把别人装在套子里的可悲下场,以及由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而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在推动社会前进的这一现实。
第四步,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俄国沙皇制度的产物,作者塑造这一典型形象,旨在对俄国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教育人们不要把幻想寄托在死了一两个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身上,而应该彻底推翻沙皇制度。
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列宁曾用“套中人”的故事,对现实生活中的“套中人”进行过有力的嘲讽。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人物的语言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
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
人物的行为完全受其思想意识制约,写了人物的行动,也就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有力的表现人物、表达主题。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
肖像描写,可写衣饰,可写外貌,可写神态,而最传神的是写人的眼睛。
进行人物描写有两点要注意:
第一、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外貌描写,一忌照相式,不分主次全面描述:二忌搬用套语,千篇一律。
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
第二、第二、外貌描写应表现人物的内心出界。
外貌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
成功的外貌描写,读者可以从人物的眼神、表情、姿态中看到他们的个性和命
运。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
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动作描写,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从而有力的表现人物、表达主题。
心理描写的目的,跟其他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样,也是为了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是指对景色和周围陈设的描写。
景物描写应根据主题的要求来决定详略。
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需要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性格可以借助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以用景物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对于在一定场合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的情景的描述。
一个场面,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因此,描写应做到有条不紊,或以人物分类,或按人物主次,或点面结合,总之应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其次,一个特定的场合,必有一项中心事件,描写时,应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将全场表现的某种气氛着力描绘出来;第三,描写一个场面。
既要写众多人物的语言行动,也要写环境气氛,所以必须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
人物形象题的词语:
寡言少语、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