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红痢的治疗方法

仔猪红痢是一种猪只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以下是对仔猪红痢的治疗方法:

1. 给予抗生素: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来治疗红痢病菌,如经验表明有效的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补充体液:由于红痢引起的腹泻和呕吐会导致脱水,须及时补充体液。可以使用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特殊口服补液溶液,或者在病情严重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液体。

3. 提供营养支持:红痢会严重影响仔猪的食欲和营养吸收能力,因此需要提供易消化和高营养的饲料。可以给予高能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饲料来满足猪只的需求。

4. 改善环境卫生:消除污染源和提高饮水和饲料的卫生条件,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 预防措施:加强出生后3周内的母猪的抗体转移,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注射疫苗可以提高猪只抗体水平,预防红痢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仔猪红痢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兽医的建议来进行,因此建

议在治疗过程中寻求兽医的指导和帮助。

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

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仔猪梭菌性肠炎 概述 仔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of piglets)是初生仔猪(3日龄以内)的高度致死性 肠毒血症。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其特征是排出红色粪便,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和坏死;发病快,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损失很大。此猪病首先由英国报道,以后在美国、丹麦、美国、荷兰、新西兰、前苏联和日本等国陆续报道了本病。我国于1964年首次从患红痢仔猪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据调查,我国近20个省、市有本病发生。我国已研制出仔猪红痢灭活疫苗用于预防,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危害。 病原 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C),也称魏氏梭菌(C1.Welchii)。此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是梭菌属中较长的大杆菌,长4~8μm,宽1~1.5μm,菌体短粗,两端钝圆,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本菌能形成芽孢,芽孢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本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特点之一。 本菌为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在马丁氏血液琼脂平皿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菌落周围有明显的透明β溶血环,其外围有不完全溶血区。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较快,如在37℃条件下培养2~3h即开始生长,肉汤呈均匀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葡萄糖鲜血琼脂表面厌氧培养生长的菌落,在25℃以上温度时,菌落与空气接触后可变成绿色,是其特征。 本菌能发酵葡萄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蔗糖、果糖,产酸产气。不发酵水杨素、卫芽醇、甘醇、鼠李糖。液化明胶,不产生靛基质,H2S阳性,MR和VP试验阴性。石蕊牛乳培养基的“爆裂发酵”,产生的大量气体使乳凝块变成多孔海绵状,甚至冲成数段或将试管棉塞冲出管外。 本菌能产生强烈的致死性毒素。根据产生的毒素不同可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主要产生α、β毒素,特别是β毒素,它可引起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根据毒素种类的不同,用以鉴定不同的菌型。 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人、畜肠道中。梭菌繁殖体抵抗力并不强,一旦形成芽孢后,对热力、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就显著增强。加热80℃ 30min、100℃数分钟可杀死本菌。 流行病学 在发病猪群中,C型魏氏梭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的肠道中,随粪便排到体外,污染周围环境。猪舍的地面、垫草、饲养管理用具和运动场,以及周围的土壤、下水道等处存有此菌。初生仔猪出生后很快接触被污染的母猪体表和乳头、泥土和垫草,将本菌芽孢吞入消化道内而感染发病。芽孢在猪体小肠中发芽繁殖,侵入绒毛上皮组织,沿基底膜繁殖扩散,

仔猪腹泻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广大养猪户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1-4]。临床表现为下痢、消瘦、被毛粗乱,精神萎靡,常因脱水死亡。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只有辨证施治,才能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1仔猪腹泻发病原因 (1)初生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仔猪在母体中通过胎盘获取营养,出生后只有通过吃到初乳获得免疫球蛋白才能产生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比较弱,对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不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因而易导致初生仔猪发生腹泻。 (2)初生仔猪因为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皮下脂肪少,被毛较短,对温度的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当气温突然变化、贼风侵袭、仔猪舍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此时其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引起仔猪腹泻。 (3)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消化酶不足,若仔猪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质进入肠道后,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 (4)仔猪早期断奶,母猪和仔猪突然分开,环境变化、饲料变化等原因引起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抗病力下降而发生腹泻。 (5)母猪产后无奶或乳汁过浓、过稀均可导致仔猪腹泻。母猪无奶,仔猪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取母源抗体;乳汁过浓,脂肪和蛋白质过高,仔猪易消化不良;乳汁过稀,营养不全,缺少某些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因子而引起仔猪腹泻。 (6)由细菌性病原而致腹泻。大肠杆菌可引起1~7日龄仔猪黄痢、10~30日龄仔猪发生白痢,C型魏氏梭菌可引起1~3日龄仔猪发生红痢,沙门氏杆菌可引起仔猪副伤寒,猪痢疾密螺旋体可引起50~90日龄的仔猪泻痢。 (7)因病毒性病原而引起的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发生于冬、春季,感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80%;伪狂犬病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轮状病毒在寒冷季节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多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 (8)因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主要是艾美属和等孢子属的球虫和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类原线虫等线虫寄生在消化道内引起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

腹泻按部位分:大肠段腹泻和小肠段腹泻。 大肠段病变引起的的腹泻都是消化完全的粪便,以稀糊状为主,或是粘腻的稀便,如有血便多为鲜红色血便。如猪痢疾、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等。 小肠段腹泻往往由病毒、原虫、厌氧梭菌、毒素、环境突变、更换饲料等引起。以水样便、血便、混有未消化饲料为主,多伴有呕吐,血便以暗红色或黑色为主。 (二).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腹泻病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程、病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用止泻药,抗菌药,不但不能治好病,反而会引起毒素蓄积,涨肚,厌食,菌群失调,中毒死亡。 1.判明腹泻的原因: (1).首先判定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感染性的粪便呈水样便、粘腻便、脓血便、呈绿色、黑色、或黄色、白色,常混有粘液、粘膜、脓血,有时有腥臭味。初期伴有体温升高。非感染性的粪便松软不成形,饲料消化不全或有奶块,有生饲料味,无腥臭味。体温不高。 (2).根据粪便特性区分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染:病毒性腹泻呈暴发性、常呈水样便,伴有呕吐;细菌性腹泻糊状稀便为多。 (3).区分是小肠段感染还是大肠段感染:小肠段感染以病毒、原虫、厌氧梭菌感染为多,小肠中前段以革兰氏阳性菌继发感染为主;粪便中有消化不全的饲料;大肠段感染往往以细菌感染为主,多为革兰氏阴性菌,粪便以稀软的粪便为主。 (4).根据易感日龄和粪便的特性区分具体何病: ①.3日龄内仔猪,排红色血便,死亡率高—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用头孢或阿莫西林,紧急注射,必要时注射安络血 ②.7日龄内排黄色稀便,死亡率高—仔猪黄痢,用仔猪黄白痢停或健痢宝灌服。 ③. 7~14日龄仔猪腹泻,排黄色或灰白色粪便,常附有粘液,高温高湿环境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抗生素治疗无效—球虫,用克球口服5-7天。 ④. 10-30日龄,排灰白色粥样粪便—仔猪白痢,大肠杆菌引起,用仔猪黄白痢停或健痢宝拌料或饮水。 ⑤.断奶后的的幼龄猪,排出淡黄色、灰绿色、褐色,恶臭的稀粪—仔猪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猪痢宝拌料,或健痢宝饮水。 ⑥.多发于3-8周龄以内仔猪,以厌食,呕吐,下痢为特征,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死亡率达100%,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死亡率10%~30%。—猪轮状病毒病,初生仔猪注射干扰素,大些的仔猪可以口服芪聚肽+胃肠黏膜保护修复剂+血痢肠毒+口服补液盐。 ⑦大小猪均可发生,10日龄内小猪发病重,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冬天和早春多发—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初生仔猪注射干扰素,大些的仔猪可以口服芪聚肽+胃肠黏膜保护修复剂+血痢肠毒+口服补液盐。 ⑧.大小猪均可发生,初期便秘,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猪瘟,大群及时补助猪瘟疫苗,料中拌入高免抗毒和黄芪VC多维健。 ⑨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呈现持续性腹泻,生长迟滞,皮肤苍白,有的出现死亡。年轻成年猪,呈急性出血性贫血,病程稍长者,排黑色柏油状稀粪,后期转为黄色,有些突然死亡猪仅见外表苍白,粪便正常—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局部性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由细胞内罗松菌引起,用粘杆菌素或泰乐菌素拌料,连用7天。 ⑩常见于7~12周龄之猪群,下痢拉稀或水样带血粪便,体温稍高。以且粪便中粘液及

猪常见病

猪常见疾病 (1)猪瘟:一年四季,任何猪都可发生,传染快,症状为高热稽留,脓性结膜炎、初便秘,后腹泻,耳后、颈、腹、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指压不退色。防治药物:无 特效治疗药物。发病后对假定健康猪每头按4—8头份紧急注射猪瘟疫苗。 (2)猪丹毒:散发,夏季多见,架子猪易感。症状为发热42 ℃以上,绝食便秘,皮肤有瘀斑,有的病肤出现疹块并坏死,或有心内膜炎和关节炎症状。防治药物、青 霉素类药物治疗。 (3)猪肺疫:秋末春初多见,中小猪易感。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咽喉肿胀,口鼻流泡沫液体,死前瘀斑,慢性者有肺炎和胃肠炎。防治药物:庆大霉素、磺胺类 等药物。 (4)猪链球菌病:地方流行性,各种猪均易感。症状为高热稽留,废食、跛行、呼吸困难。皮肤有瘀斑,神经症状明显,病程短,死亡快。防治药物:抗菌消炎类药物。 (5)猪气喘病:无明显季节性,冬季多见。症状为气喘咳嗽,早晚吃食,运动 时咳嗽明显,呼吸快。防治药物:卡那霉素、土霉素、咳喘速停等。 (6)猪日本乙型脑炎:7—9月份蚊子较多时易发。症状为体温升高、口渴、结 膜潮红,粪便干燥如羊屎,有的呈明显神经症状。防治药物:磺胺嘧啶。 (7)猪流行性感冒:在天气骤变和冷湿季节易发。症状为发病突然,全群发生,体温升高,寒颤,呼吸急促,咳嗽,流清涕、眼结膜充血,病程短,2—6天即可康复。防治药物:抗菌素、磺胺类、解热类药物。 (8)猪弓形体病:散发,无季节性,3—5月龄易感。症状为:高热、废食、流 鼻涕、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红斑,多数排暗红或焦状血便。防治药物: 禁止养猫,用磺胺类药物。 (9)猪附红细胞体病:大多发生在夏季。病状为出现倦怠、沉郁、瘦弱、便秘、低血糖,急性黄疸性贫血。防治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血虫净等。 (10)猪副伤寒:散发或地方流行,1—4月龄多发,无明显季节性。症状为发热40—41℃,减食、初便秘后腹泻,排淡黄恶臭稀便,耳胸腹处皮肤蓝紫色瘀斑或痂状 湿疹。防治药物:长效土霉素、先锋霉素、复方新诺明、安白利、氧氟沙星等。 (11)猪水肿病:多发生断奶后的仔猪,但小到数日龄,大到4月龄也偶有发生,体格健壮,生长快的发病率高。防治药物:水肿康、痢肿消、先锋9号、齐全水肿灵、齐全一支灵等治疗。

猪病处方

猪病处方 1.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以高热稽留,全身出血,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本病重在预防,治宜抗病毒消炎。 【处方1】 抗猪瘟血清 25ml 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 16万~32万IU 用法: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次。 说明:在猪尚未出现腹泻时应用本方可获一定疗效。 【处方2】预防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2头份 用法:非猪瘟流行区,仔猪60~70日龄时接种1次;猪瘟流行区,20日龄第1次接种,60日龄以后再接种1次,种猪群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发病猪群中假定健康猪群及其他受威胁的猪只,可用此苗作紧急预防接种。 【处方3】白虎汤加减 生石膏40g(先煎)知母20g 生山栀10g 板蓝根20g 玄参20g 金银花10g 大黄30g(后下)炒枳壳20g 鲜竹叶30g 生甘草10g 用法: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服2~3剂。 说明:配合西药治疗。 2.猪口蹄疫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的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处方1】 (1)抗口蹄疫血清 25ml 用法: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按1kg体重0.5ml用药。 (2)0.1%高锰酸钾溶液适量 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适量 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处方2】冰硼散加减 冰片5g 硼砂5g 黄连5g 明矾5g 儿茶5g

用法: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 【处方3】贯众散 贯众15g 桔梗12g 山豆根15g 连翘12g 大黄12g 赤芍9g 生地9g 花粉9g 荆芥9g 木通9g 甘草9g 绿豆粉30g 用法: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用2~3剂。 3.猪痘 由猪痘病毒引起。特征是有规律的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病变。治宜局部消炎,预防感染。 【处方1】 1)0.1% 高锰酸钾溶液适量 0.1%龙胆紫或碘甘油适量 用法:先剥去痘痂,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患处,再涂擦龙胆紫或碘甘油。 2)注射用青霉素钠 80万~160万IU 注射用链霉素 100万~200万IU 注射用水 5ml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处方2】 枸杞根90g 忍冬藤90g 用法:水煎取汁服并洗患处,每日1剂,连用3剂以上。 说明:对初期病例有效。 4.猪流行感冒 由猪流行感冒引起。以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和上呼吸道炎症为特征。治宜对症消炎,控制继发感染。 【处方1】 (1)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60万~120万IU 1%氨基比林注射液 5~10ml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2)板蓝根注射液 3~6ml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处方2】 柴胡20g 茯苓15g 陈皮20g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 - 猪病防冶

猪的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猪病防冶 “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我地区常见猪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仔猪黄白痢 1.1症状 仔猪黄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黄痢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1~3日龄多发;白痢发生于1~4周龄的仔猪,1~2周龄多发。黄痢一般于出生12h后,一窝仔猪相继发病,拉黄色糊状稀便,且含小块凝乳块,身体虚弱,进而脱水,继而昏迷而死;白痢多见于1~2周龄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状粪便为特征,发病率可达50%,死亡率低,但影响仔猪生长。 1.2预防 疫苗预防采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于预产期前15~30d按注射方法免疫(具体方法可参考说明书)。 1.3治疗 药物预防则采用庆大霉素,每次4~11mg/kg体重,1d口服2次;磺胺脒0.5g+甲氧苄氨0.1g,研末,每次5~10mg/kg体重,

1d口服2次;庆增安注射液每次0.2mg/kg体重,1d口服2次。上述药物均需连用3d以上。 2猪水肿病 2.1症状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死亡率高达90%。病猪突然发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体温无变化。病猪不时抽搐,四肢如游泳状,站立时弓背发抖,步态不稳。常在脸部,眼睑,结膜、颈部、腹部、皮下发生水肿。 2.2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防止饲喂过饱。免疫预防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2.3治疗 治疗水肿病的方法很多,但没有特异疗法,一般以综合疗法为主。(1)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量分别肌肉注射。(2)樟脑磺酸钠、硫酸庆大霉素按量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同时分别按量肌内注射呋塞米(速尿)、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猪排尿后,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饮水。 3仔猪红痢 3.1症状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引起

猪腹泻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猪腹泻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猪的腹泻是现代规模集约化养猪场的一种常见的多因素性疾病。在猪的疾病 中,出现腹泻症状占35-40%左右,尤其是仔猪,发病率更高,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细菌、寄生虫、病毒及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肠炎和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最常见的病因。因此,防治与控制猪的肠炎与腹泻是每一个养猪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应力求系统的了解其致病的因素及诊断技术,针对病因,掌握其腹泻防治的有效措施。 一、腹泻的病因 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即许多因素可引起猪的腹泻。包括管理因素,饲料因素,猪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等。通常把这些导致病因素归类于传染性因子和非传染性因子两大类。 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 ①仔猪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比成年猪低,杀菌能力差。 ②仔猪在夏天过多地饮水,稀释了胃酸,胃内的病菌不能被胃酸杀死,容易通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腹泻。 ③仔猪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包括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比成年猪分泌的少,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④幼猪生长迅速,需要足够营养,而这些物质又要经过肠道消化吸收,与成年猪比,仔猪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腹泻。 ⑤过敏性反应导致的腹泻:仔猪腹泻是伴随早期断奶而出现的问题之一。 ⑥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引起的腹泻。 2.传染性致病因子 ①由细菌引起的腹泻:引起猪肠炎与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见表1 表1 引起猪腹泻与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症状 病原菌 诱因 症状 特征 埃希氏大肠杆菌 (E.coli) 仔猪黄痢 气温变化 饲料改变 等应激因子 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捕捉时挣扎鸣叫中,肛门冒出稀粪 出后一周内发病,7日龄以上较少发生,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仔猪白痢 同上 仔猪突然腹泻,开始排浆糊样粪→水样→乳白、灰白黄白色下痢、气味腥臭 2-3周龄发病多、体温、食欲变化不明显、症状轻,3-7 天康复。 魏氏梭菌C型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模式的推广,猪场仔猪腹泻常常发生,一旦错过治疗最佳时间,将会给养猪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那么仔猪腹泻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如何加强管理才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呢?一旦猪群得了该病,如何治疗呢? 一、仔猪腹泻的原因 1母源农业技术性因素 母猪在妊娠期间,若出现营养不良、便秘、脱霉素滥用等,都会造成仔猪宫内发育迟缓(IUGR)。 2应激因素 哺乳仔猪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保温不当等都可造成仔猪腹泻。 3营养因素 营养性腹泻由管理不当引发,高危群为断奶仔猪。 4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引发仔猪腹泻危害最为严重的因素,仔猪较易突发的腹泻疾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仔猪黄白痢、寄生虫性腹泻等。 二、疾病治疗措施 治疗仔猪腹泻以抗菌、补液、收敛、母仔兼治为原则。在发生仔猪腹泻时,补液疗法是减少仔猪死亡的一项重要措施。病仔猪脱水时,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必须及时补液,缓解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可采用口服补液盐饮水,临床上多用0.9%的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钾、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丁香莲采用口服

补液盐配合痢菌净,治疗没有经过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和基因工程双价K88、K99疫苗免疫过的母猪所产的,混合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黄白痢的2~10日龄仔猪,治疗过448窝4688头仔猪,治愈4302头,治愈率91.7%。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药,主要从抗病毒、防止细菌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三方面着手。抗病毒药物有黄芪多糖、干扰素、免疫球蛋白、清开灵注射液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的药物有阿米卡星、氨苄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等,同时使用收敛药、吸附药,如:鞣酸蛋白、木炭末。对严重下痢者还可辅以神经性止泻药阿托品。仔猪发生细菌性腹泻时,为了保证产品安全,在氯霉素、磺胺药被禁用的情况下,复方新霉素制剂可有效防治细菌性腹泻。

猪群及各种疾病治疗办法(最新版)

猪群及各种疾病治疗办法(最新版) 重要提示:蓝耳病毒和圆形病毒感染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损失,其独特的致病机理的免疫抑制现象日益严重,制定一套完善的 政策方针药物预防路线图,用替米考星控制整个猪群特别是母猪和保 育舍仔猪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感染,对于行之有效突破免疫抑制、具 有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和净化养猪场蓝耳病毒和圆环病毒感染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1、雷米雷蒙县保健最佳方案替米考星+泰乐菌素+黄芪多 糖+多种维生素+VC+银翘散,用治疗量连喂7天。黄芪多糖+多种维生 素+VC也可以投水给药。2、断奶小猪最佳保健方案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白龙散,自断奶之日起用治疗量连喂10天。3、丹毒病投药:替米考 星+青霉素粉(没有可以用阿莫西林)+黄芪多糖+VC,用治疗量连喂7天。打针:早---黄芪多谷胱甘肽青霉素,晚---黄芪半乳糖多谷胱甘 肽无抗新一代头孢,连用3天。4、嗜血杆菌病和链球菌病投药:替米 考星+泰乐菌素+银翘散+黄芪多糖,用治疗量连喂7天;打针:奥富康(只打1次)、嗜血链球清,1天1次,连用3天;重症间隔1--2天,再连用2天;其后间隔1--2天,巩固1天。备注:本病包括急性脑膜 炎和各种腰病及本病引发的皮下淋巴病变。嗜血杆菌病一般都是混合 感染,威胁最大的就是支原体肺炎,加泰乐菌素很重要。5、气喘病及 所有肺部病投药:泰乐菌素+VC+银翘散+多种维生素,用治疗量连喂7天;打针:呼喘金刚和咳喘安泰王(可以加量)分别注射,1天1次,连用3天;重症间隔1--2天,再连用2天;其后间隔1--2天,巩固1天。备注:出血性不宜抓住猪打针,最好用滴流管儿或打飞针,抓会 加重病情恶化死猪的。6、篮耳病及圆环病混合感染投药:替米考星+ 黄芪多糖+高稳VC+多种维生素+银翘散,用治疗量连喂7天。打针:第 1----第3天天蓝圆金针2号100斤/支,其后间隔4---6小时打清开 灵(黄芪多糖)+无抗新一代头孢。其后7天,做苗打自然毒株蓝耳苗 2头份;猪好了后普免1次猪瘟苗(细胞苗)。如果是单纯的圆环蓝耳病毒的话就直接这样治疗!要是有伪狂犬猪瘟等其他病毒的话第一天 打瘟感血抗二号配合头孢第二天打蓝圆金针二号配合头孢!备注:一 般千万别打退烧针,严禁使用丘壳和安乃近。7、附红细胞体、弓形虫

猪常见疾病的首选药物

猪常见疾病的首选药物 一、细菌病 1.猪喘气病 首选药物: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泰妙菌素。 依据其使用效果依次为:支原净>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等>土霉素>红霉素。 以上顺序可能因不同地区对各个药物的抗药性不同而有所区别。 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首选药物:恩诺沙星、阿莫西林、SMZ+TMP 可用药物: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泰妙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噻呋、SMM+TMP、SMD+TMP。 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首选药物:恩诺沙星、强力霉素、SMZ+TMP。 可用药物: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庆大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SMM或SMD+TMP。 4.消化道疾病:黄痢、白痢、副伤寒 首选药物: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呋喃唑酮、新霉素+东莨菪碱、硫酸粘杆菌素+林可霉素。 可用药物: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阿莫西林、新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安普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痢菌净、磺胺二甲嘧啶。 5.猪痢疾 首选药物:乙酰甲喹(痢菌净)、林可霉素。 可用药物:二甲硝咪唑、泰妙菌素、泰乐菌素、喹乙醇、克林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等。 6.仔猪红痢 首选药物:林可霉素(内服给药)、甲硝咪唑、杆菌肽锌。 可用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二甲硝咪唑、泰乐菌素、喹乙醇、新霉素、强力霉素。7.体内外寄生虫 首选驱虫药物: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2 mg/kg拌料(每10 kg体重每日给1 mg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连用7天;或颈部皮下注射0.3 mg/kg。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可用于怀孕母猪,首次用药后7~10天,也可再用一次,便能控制多种线虫(蛔虫、类圆线虫、鞭虫等)和疥螨等体内外寄生虫。用药后应彻底清洁环境,粪便做集中发酵等无害处理。 可用药物:左旋咪唑(8 mg/kg体重内服给药)、丙硫苯咪唑(10~20 mg/kg体重内服给药)、敌百虫(用2~3%水溶液(现用现配)灌服,每kg体重0.10~0.12 g(总量不可超过7.0 g),也可拌入饲料中喂服,能驱除猪体内线虫。可二次用药,中间间隔7~10天。 附:规模化猪场驱虫模式: 1、对猪场全部猪驱虫一次。 2、母猪产仔前1~2周驱虫一次。 3、种公猪一年驱虫二次。 4、仔猪断奶转群前驱虫一次。 5、新购猪只驱虫2次,隔离至少30天才能并群。 6、彻底清洁环境,加强粪便管理,防止再次感染。 二、病毒类 1、猪传染性胃肠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