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流预测

交通流预测
交通流预测

目录

摘要.............................................................. I I 绪论. (1)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 (1)

1.1单因素方差分析简介 (1)

1.2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2)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 (3)

2.1问题叙述 (3)

2.2模型假设 (4)

2.3符号说明 (4)

2.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

三、模型评价与推广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估算当车道被占用时对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程度,并且通过本次研究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设置路边停车位等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观测数据,结合数学软件,采用应用交通流波动理论与数据分析相关方法对事故所处横截面通行能力变化进行分析,以及占道不同对横截面通行能力的影响的说明。

对于问题一,我们提取了视频1的交通调查数据,并进行了预处理,对本文中一些需要用的专有名词进行定义,初步的对事故发生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进行分析,得到横截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是周期性振幅可变的运动。

对于问题二,我们观察了视频2进行了类似的处理,然后运用SASV8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以占用车道的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后得到检验p 值为

0222.0,对于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并检验

了同时置信区间至少95%置信度下,2u 比1u 大。

对于问题三,建立基于交通流理论的交通事故影响路段车辆排队长度计算模型,以流体动力学为基本原理,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连续性方程。由事故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三种情况,建立起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

对于问题四,我们针对问题三所建立的模型对视频1进行了更深层的数据调查与处理,并运用题设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结果0.2016h 1 T 。

关键字:实际通行能力 单因素方差分析 交通流理论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estimate the city road traffic capacity influence when the lane was occupied , and proper guidance for the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vehicle, approval lane construction, design of road drainage scheme, set up roadside parking spac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nalysis by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al data, combined with mathematical software, using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raffic flow data analysis methods for the accident in which the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changes in capacity, as well as description of the cross-section of different lane capacity impacts.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 problem: We extract the traffic survey data of video 1, and the pretreatment of the paper, which in this article some of the terminology needs to be defined by the initial cross-section of an accident changes in actual capacity analysis, cross-section the actual capacity change is cyclical variable amplitude m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econd problem: For the second question, we have observed the video 2 conducted a similar deal, then uses SASV8 to change and lane occupancy of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the last to be tested is 0.2222, for the different sound Lan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actual capacity, and test and confidence interval at least 95% confidence level, u2 than u1.

An analysis of the third problem: Based on theory of gather-disperse wave to establish the impact of accidents distribution road vehicle queue length calculation model,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luid dynamics to simulate fluid continuity equation, continuity equation traffic flow. By the length of the duration of the accident in three cases, and establish a road accident vehicle queue length and the cross-s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ual capacity, the duration of the accident, road traffic between upstream.

An analysis of the fourth problem: We created problems for the model of the video one of three conducted deeper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and applying

the data to solve the model, get the results is 0.2013h

【Key Word】Actual Capacity , one-way ANOV A , Theory of Traffic Flow

绪论

道路交通运输是城市基本职能和物质基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维持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近代城市与道路交通的发展具有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产业的发展、城市各种职能的加强,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也不断发展,而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网络完善与否,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发展。

单因素方差分析【1】是指对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显著性影响的方法。它是两个样本平均数比较的引伸,它是用来检验多个平均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显著性影响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单个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

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

我全面分析了题目,从中发掘出隐含的信息。对于问题一,我们提取了视频1的交通调查数据,并进行了预处理,对本文中一些需要用的专有名词进行定义,初步的对事故发生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进行分析,得到横截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是周期性振幅可变的运动。对于问题二,我们观察了视频2进行了类似的处理,然后运用SASV8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以占用车道的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问题三,建立基于车流波动理论的交通事故影响路段车辆排队长度的计算模型,以流体动力学为基本原理,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流的连续性方程。由事故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三种情况,建立起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对于问题四,我们针对问题三所建立的模型对视频一进行了更深层的数据调查与处理,并运用题设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结果。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

1.1单因素方差分析简介【1】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指对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检验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显著性影响的方法。它是两个样本平均数比较的引伸,它是用来检验多个平均数之间

的差异,从而确定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显著性影响的一种统计方法。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单个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

1.2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假设所关心变量为Y ,影响Y 的因素为A ,有a 个水平, 如下表: (各样本独立,同方差)

ij ij i i

, 1~i a =

则有(相当于a 个回归模型)

2,1~,1~~(0,),ij i ij i ij ij y j n i a N μεεσε=+==???且诸相互独立(3.1),

称 1n

i

i n n ==∑为总容量;

1

1n

i i

i n n μμ==∑为总平均;

,1~i i i a δμμ=-=为水平i A 的效应(影响度)

且满足1

a

i i

i n δ

==∑, 最后归结为

21

,1~,1~~(0,),0

ij i ij i ij ij a

i i

i y j n i a

N n μδεεσεδ

==++===∑且诸相互独立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

2.1问题叙述

车道被占用导致车道或道路横断面通行能力在单位时间内降低的现象。由于城市道路具有交通流密度大、连续性强等特点,车道占用降低即使时间短,也可能引起车辆排队,出现交通阻塞。如处理不当,甚至出现区域性拥堵。正确估算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将为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引导车辆行驶、审批占道施工、设计道路渠化方案等提供理论依据。

视频1和视频2中的两个交通事故处于同一路段的同一横断面,且完全占用两条车道。请研究以下问题:

问题1:根据视频1,描述视频中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的变化过程。

问题2:根据问题1所得结论,结合视频2,分析说明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

问题3:构建数学模型,分析视频1中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间的关系。

问题4:假如视频1(附件1)中的交通事故所处横断面距离上游路口变为140米,路段下游方向需求不变,路段上游车流量为1500pcu/h,事故发生时车辆初始排队长度为零,且事故持续不撤离。请估算,从事故发生开始,经过多长时间,车辆排队长度将到达上游路口。

视频1(附件1)和视频2(附件2)中的两个交通事故处于同一路段的同一横断面,且完全占用两条车道。

交通事故位置示意图

2.2模型假设

1、测量结果允许一定的误差;

2、对视频中的部分间断点对模型影响不大;

3、忽略四轮以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对交通流的影响;

4、对占用不同车道后的同一截面上的车流量独立同分布;

5、处于同一截面未占道的车辆有优先权通过。

2.3符号说明

2.4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2.4.1 问题一的数学模型 2.4.1.1模型分析与准备

对于视频1,考虑到相位时间为30秒,我们以30秒为时间间隔,把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的流量的变化数据进行了记录,并进行预处理。(具体数据见附录一)

根据问题研究需要,查找专业资料,定义如下专业名词[1-3]:

车头时距0t (s/pcu )——在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辆车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主要决定于车头时距或车头间距,车头时距可直接用秒表测定,而车头间距需在高处进行摄影观测。

流量Q (pcu )——已知时间间隔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点或某断面的标准车辆总数。

流率v (pcu/h )——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点或某断面的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数。

平均行程速度S (km/h )——该公路的一段长度处于车辆通过该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行程时间包=候时间+行驶时间)如果有n 辆车,通过路段长度为L (km )每辆车的行程时间为:n t t t ,,,21 (h ),则平均行程速度为:∑∑====

n

i i

n

i i

t

nL

n

t

L

S 1

1

/

(1)

密度D (pcu/km )——已知长度的道路上车辆数,按时间取平均值。本题中在现场直接测定密度是较为容易的,因为视频中的视角处于有利的位置,在那里对较长段路段进行了摄影。当然密度还可以由平均行程速度和流率进行计算。

D S v ?= (2)

其中实际交通能力与密度和流率的关系如图1:

临界密度

阻塞密度

流率

图1

2.4.1.2模型建立

对于文献2中实际通行能力定义 :为在实际的道路、交通、驾驶员条件和满足基本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某一点或某断面的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记为p C ,单位pcu/ h 。为符合本要求,我们对公式进行简化如下

211

3600

f f N t C p ???=

(pcu/h ) (3) 其中1t —实际车头最小时距(s/pcu )

N —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个)

1f —道路条件系数,目的是对车的实际车况等系数进行修正

2f —交通条件系数,目的是使不同类型的车辆换算为同一车型 2.4.1.3模型求解

将视频丢失的时间数据舍去,再将处理的数据带入模型求出得到事故所处横断面流量的实际通行能力,如下表

我们再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绘制时间间隔30秒和60秒折线图,直观了解事故所处横断面流量的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情况,如图2、图3

图2 以30秒为时间间隔的横断面流量的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情况(视频1)

图3 以60秒为时间间隔的横断面流量的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情况(视频1)

2.4.1.4结果分析

通过对模型一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出横截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是有规律性的,结合视

频1不难解释此结果,每当路口的30秒的相位时间放行直行车辆,便会增加该横断面流量的高峰,以及路口的密度。从而使该横截面实际通行能力具有周期性的振幅可变的运动。

2.4.2问题二的数学模型 2.4.2.1模型分析与准备

我们对视频2进行相同的数据预处理,即把交通事故发生至撤离期间事故所处横断面的流量的变化记录并绘制成表格形式(见附录二),根据上题所得结论和结合视频2,分析同一横断面交通事故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的差异,对此我们建立以所占车道的不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4.2.2模型建立

设所关心变量为Y ,影响Y 的因素为A ,有a 个水平,假设如下表:

Y

的取值是否有显著差异。(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取了重要的相关公式)

?

??==+=相互独立且ij ij ij i ij N a

i n j u y εσεε),,0(~,2,1,,,2,1,2

不全相等),2,1(::1210a i H H i a =?===μμμμ 检验的p 值为0()((1,))H p P F f P F a n a f =≥=--≥

对给出的α, 若p α<, 则拒绝0H , 各水平的效应有显著差异;否则, 不能拒绝,认为各水平的效应无显著差异.

2.4.2.3模型求解

先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以时间间隔30秒和60秒绘制附录二中的数据折线图,直观了解事故所处横断面流量的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图 4 以30秒为时间间隔的横断面流量的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情况(视频2)

图5 以60秒为时间间隔的横断面流量的实际通行能力变化情况(视频2)

再将附录一、二中的数据进行分组得到附录三,将表中数据代入运用SAS

(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 )V8软件(代码和英语运行结果见附录四)得到

数据分析表和方差分析表

对于给定的05.0=α,因为α<=0222.0p 所以对于所占车道不同对该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故我们可作进一步分析,得到两种占车道横断面的实际通行能力的均值之差的置信度至少为95%的Bonferroni 同时置信区间[4],

();6520.94,264.:12u u - ().94264.65,-20-:21u u -

同时置信区间至少95%置信度下,可断言占用车道一、车道二的2u 比占用车道二、车道三的1u 大。

2.4.2.4结果分析

首先题目中的附件3给出了各车道的流量比例可以给出上述结果的直接解释,即外侧车道(车道一)流量为21%、中间车道(车道二)流量为44%、内侧车道(车道三)流量为35%。其次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当其他两个车道被占,内侧车道或外侧车道的流率v (pcu/h )呈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性。这是因为当道路上流量较小时,除公交车外,驾驶员由于习惯一般会选择中间车道和内侧车道,选择干扰较多的外侧这道较为随机,此时内侧车道的车辆可以以较高的速度行驶,车辆的行驶属性可以看做单个的行为,而由于其他车道被占用,车辆行驶更多受到其他一车道的车辆变换行驶道路的影响,车辆的驾驶的随机性降低,车速也会下降。

当三个车道的流量都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驾驶员必须被动的选择某一车道,每辆车作为车道上交通流量的一部分,其自主性和随机性大大降低,此时车流的车速是因,流量是果,则当车速越高时,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车辆就越多,即流量越大;同时,当流量到一定程度后,流量又会反过来对车速形成一定的制约,当流量大于道路的通行能

力时,车速必将低于正常行驶的速度,乃至停滞。

2.4.3 问题三的数学模型 2.4.

3.1模型分析与准备

分析材料,可知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上游车流量来源有路段上游十字路口直行来车、垂直道路右转向来车以及事故发生路段两小区路口来车三部分,其中十字路口直行方向来车受十字路口红绿灯控制,由附件5知道红绿灯信号周期为60s ,相位时间=绿灯时间+绿闪时间+黄灯时间=30s ,即每一信号周期,车辆通行时间为30s 。根据排队论的知识可把车辆到达红绿灯路口过程设为泊松到达过程,我们以前方道路发生交通事故后第一次红灯为零时刻,第二次红灯为时刻1,每一次红灯间隔为60秒,依次类推。假设车辆均以速度0v 到达红绿灯路口,则车辆到达红绿灯路口过程可假设为强度为0v =λ的泊松过程。

2.4.

3.2模型建立

从视频和题目分析中我们可以确定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成反比,与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成正比的关系

道路上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堵塞部分车道甚至切断交通,此时车辆停车或排队向上游延伸,甚至使若干进口道路也会严重堵塞。确定交通事故所影响的路段车辆排队长度与事故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事故持续时间、路段上游车流量之间关系,并进行预测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便能使交通尽快恢复通畅。本文结合了集散波的理论方法避免了因车身长度导致的误差。

(1)阻塞消散过程中流量和密度的变化

[5-8]

图13表示上游进口的车流需求与供给关系,以时间的为横轴完全一样,以车辆数量为纵轴,最上面的一条折线的斜率表示需求流量1Q 和2Q ,而在其下面的一条折线的斜率表示通行能力,其中1Q 时间持续为1T ,其密度记为1K ,随后流量下降到2Q ,其密度记为2K 。对于整个1Q 过程,我们分为四个阶段,依次是交通事故堵塞了部分车道状态(简称堵塞状态)、故障导致的道路完全瘫痪状态(简称瘫痪状态)、道路故障的处理状态(简称处理状态)、故障完全排除后恢复状态(简称恢复状态),则可设他们的参数为表4

图13

如果1T ≥1R +2R +3R +s T ,从图13和表5中的几何关系推出

s T =

1

2

3111321)(Q S S R S R Q R R R ---++ (5)

当1T ≤1R +2R +3R +s T 时,同理也可推得

s T =

2

2

1321231111)(Q S Q T R R R S R S R Q T --+++-- (6)

(2)用交通流理论表示排队的真实长度

[6-8]

图14

图14是与图13相对应的,同样以时间的为横轴完全一样,当纵轴变为了道路中心线上的车辆位置图14能把车流的阻塞——消散过程详细的表示出来,它包含了车流的信息包括密度、流量和速度的变化,消散时间、所占路长总延误及排队车辆数等。图中从左下方到右上方的f e d c b 、、、、、a 的每一根折线表示同一辆车在时间空间平面上的运动轨迹。折线的斜率表示车的速度,其中两折线的纵向距离为两车车头的空间距离,水平距离表示相应两车的车头时距(中间可以有其它车辆)。车流中密度不相同的两部分的分界称之为集散波,波速公式为

y

x y x K K y

x W --=

,

(7)

式中:x K x 、和y K y 、车流前后两种状态为流量和密度的。

由图14,可知斜线PM HD CF BA FD AF OA 、、、、、、就是8个不同的集散波,其中第一个波前后两种车流状态依次为 ),(11S Q ,其他以此类推。当1T ≥E T 时,折线

OAFDE 称为拥挤与畅流的分界线,分界线上方是拥挤状态(低速度高密度),下方则是

畅流状态(高速度低密度)。D 点(横轴与分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拥挤车辆所占的路长)表示拥挤向上游延伸达到的最远处(简称最远处),模型的最终目标是求出最远处D 点的位置XD 。图13、14中的折线OBCHME 表示流量的供给。值得指出的是,上

3

下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并不是排队车数,由图13是不可能求出排队占用道路的长度的。

通过所给资料可以确立车流的流量Q 和密度K 的相关模型曲线。如图15所示,所求流量1Q 和2Q 属畅流状态,而通行能力21S S 、和 S 属拥挤状态,那么流量S Q 、与密度就之对应,流量之间可以相互推算密度。若当模型曲线是二次抛物线,则有公式

???

?

??--=S Q K K i

j i 115.0 (8) ???

?

?

?-+=S S K K i j si 115.0 (9) 式中:j K 如前文为车流停车时的最大密度;i K 为畅流流量i Q 所对应的密度;si K 为拥挤流量i S 所对应的密度。

K

Q

2

j

图15

图14是一个分布式的波浪理论,图13的对照横坐标所得,现以p t 和p X 分别表示图13、14中p 点的时间坐标和位置坐标。在波速公式J I S Q W ,中,可省略Q , 只留下下标i , 简记为j S i W ,, 如果0=i Q ,简记为j S W ,若j S 等于零,简记为i W ,密度为i Q K 简记为i K ,一般总有121121,S S Q S Q Q S >>>>>,但22,S Q 关系不定。图13、14中,拥挤结束于E 点,E T T >1, 排队长度为D ,通过解三角形HDE ,可求出

S

S

S S D W W T X ,1,1

12-=

(10)

把波速公式以及公式(5)代入公式(7),可得

()()[]()()()122112*********Q S K S S K S Q K S R S R Q R R R S S X S S D -+-+---++-=

(11) S

S D

D W X R R R t ,3212+

++=

(12)

通过D 点作一条斜率为111K Q V =

的直线DJ ,则1

V x

t t D D J -= (13) 只要j t T ≥1,排队长度还是D , 比如当1T 结束于L t 且 图13中LM 的斜率表示2Q 在图14中,那么过L 点作一条斜率2

2

2K Q V =

的直线LP ,则有PM 的斜率表示波速S W ,2拥挤在M 点结束,就有分界线变成OAFDPM ,D 点则是排队长度。

FI 线斜率为1V , 1

V t t F

I =。如果I t T ≥1,且212S Q Q <<,则F 是排队长度,通过图13、14可得

()[]()1

22121211121Q K S K S Q K S S R Q R R X S J F

-+--+= (14)

2

21s F

F W X R R t ++=

(15)

若J I t T t ≤≤1,且221Q S Q >>,排队长度为 []2

112221112111)()(S K Q K S R R S R S Q T Q X S -++--=

(16)

若I t T ≤1,且221S Q Q >>,排队长度为

()()[]()()()

222222************Q S K S S K S Q K Q T R R R S R S R Q T S S X S S -+-+--+++---=

(17)

若I t T ≤1,且221Q S Q >>,排队长度为

()[]()

2222222

212111112S Q K S K Q K S Q T R R S R Q T S X j s ----++-=

(18)

2.4.4问题四的数学模型 2.4.4.1模型分析与准备

由于问题三的模型建立,附录1的数据已经不足以满足求解的条件了,所以我们对

视频1进行更深层的数据预处理,得到以下表

2.4.4.2模型求解

当0.14km =X ,取1500p cu/h 1=Q ,pcu/h 02=Q ,设信号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h 0167.0=C ,红灯时间h 0083.0=R ,根据阻塞消散过程中流量和密度的变化关系有:

pcu/km 3941=S ,/km 1054.82pcu 1=S , /km 1270.13pcu 2=S 对应的车流密度为:

pcu/km 13.9432=ks ,km 184.72pcu/1=k

则车流堵塞长度为X 的时间计算如下:

221Q S Q >>,符合公式(16)

,可最终算出平均时间1T 为: 0.2016h 1=T

2.4.4.3结果分析

在问题4中根据题目所给已知数据以及视频1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后代入公式所得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视频1的再次观测,不难发现结果与计算所得相近。

三、 模型评价与推广

优点:本模型能对城市道路上多种交通条件下车辆排队的长度进行客观的估算, 对信号灯交叉口进口道利用集散波的理论和方法,车辆排队占用的最大道路长度亦可作类似估算,从而为交通质量评价及采取的控制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缺点:研究事故发生横断面实际通行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众多,其随机的、非线性、多维系统特征导致利用理论推导来模拟描述通行能力规律很难涵盖其所有特征。本所使用数据均通过几个短时视频收集得到,数据量少,不免有一定的测量误差。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研究 姓名:彭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指导教师:赵晓安 20081101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研究 摘要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智能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一直是智能交通研究的热门课题。城市交通流控制与诱导系统的实现将有效地减少交通拥挤和城市环境污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改善交通安全状况。而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正是这些系统实现的前提及关键,交通流量预测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控制与诱导的效果。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需要在做出控制(诱导)变量决策的时刻对下一决策时刻乃至以后若干时刻的交通流量做出实时预测。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遥感微波检测器或环形线圈检测器检测实时交通流量。但是,对于一个完善的交通流诱导系统而言,采用实时检测设备检测的交通流信息具有滞后性。因此,实现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关键是道路交通状况的预测,也就是采用相应的技术,以有效地利用实时交通数据信息滚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状况。根据预测的交通流信息实现交通流的诱导,以避免交通拥挤,实现交通的畅通。 本文主要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在实时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交通流量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途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为: (1)介绍了交通流预测系统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并提出了路段短时交通流预测 模型; (2)利用BP神经网络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改进型BP网络算法。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路段短时交通流预测方面有着优良的效果; (3)结合递归Elman网络和BP网络的优点,提出了一种综合型交通流预测算法。 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和学习能力,为路段短时交通流预测 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交通流,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Elman网络,预测 i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3.1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 3.1.1项目影响区的确定 项目影响区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根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彭山区,间接影响区包括眉山市、新津县等。 3.1.2交通现状分析 1、交通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仍然是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重要性有所下降,两轮电动车的出行比例已上升至10.1%,汽车出行增长较快,达到12.5%,公交车比例仅为14.7%。彭山区私家车发展势头强劲,将成为未来城市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因素。 2、项目影响区交通现状及规划条件 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关系十分密切,当然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交织的历史时期,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过去五年彭山区机动车每年以10.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道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此。彭山区城范围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2.4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路网密度更低,而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的平均容积率要达到规划水平,还存在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仍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3.2 交通量预测方法 交通量预测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片区路网的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给片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及其程度,判断在当前这种交通路网的承载能力下的影响,能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确定合理的项目出入口位置。道路断面的设置形式是否合理,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条件。设计通行能力低于设计交通量的道路形式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容易造成片区路网的交通拥挤,甚至发生交通堵塞,要求设计通行能力必须大于设计交通量。另一方面,通行能力也不能过大,否则使道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必然造成大量的浪费。

交通流预测方法

交通流预测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交通拥挤等交通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了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对于交通流的预测不仅是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基础,还是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关键。如果能精确的预测交通网中各个支路上的汽车流量,那么我们可以运用规划方法对交通流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使得道路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也可以解决部分拥堵问题。在新建道路的前期也需要对兴建道路的车流量进行一个长期的交通预测,从而对道路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对论证道路修建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由此可见,对交通流的预测是必要的,在本课题中我对四公里立交车流作一个最优函数估计,旨在对四公里立交的车流进行精确预测。 交通流理论是研究交通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模型和方法体系。多年来交通流理论有了较快的发展,众多学者在这一研究方向做出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将交通流理论运用于交通运输工程的许多研究领域,如交通规划、交通控制、道路与交通设施设计等。 预测方法从大体上可分为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定性预测中主要有相关类比法、德尔菲法等;定性预测则分为因果分析、趋势分析智能模型。因果分析主要方法有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模型;趋势分析主要有时间序列模型、趋势回归模型等;智能模型主要包括神经网络模型和非参数回归模型。 短期交通流的预测方法较早期的有:自回归模型(AR)、滑动平均模型(MA)、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历史平均模型(HA)和Box-Cox法等,随着该领域的发展,预测方法不断趋于精确,在大批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许多更加复杂、精度更高的预测模型。大体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理统计和微积分等传统的数学方法为基础的预测模型,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模型、卡尔曼滤波模型、参数回归模型等;第二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如模拟技术、神经网络、模拟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而形成的短期预测模型,该种方法不追求严格意义上的数学推导和明确的物理意义,更加重视与现实交通流量的拟合接近程度,该种方法主要包括非参数回归模型、KARIMA算法、基于小波理论的方法、谱分析和多种与神经网络相关的复合预测模型等。现阶段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型。 历史平均模型Stepehanedes于1981年将此方法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中。其特点有算法简单,参数可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操作简单,速度快,但其由于它是一种静态的预测方法,不能反映动态交通流基本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性,无法克服随即干扰因素的影响。 时间序列-ARIMA模型由Ahmed和Cook于1979年首次在交通领域提出。在大量连续数据的基础上,此模型没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但需要复杂的参数估计,且其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较高,成本较高。该方法技术比较成熟,特别适用于稳定的交通流。该模型只是单纯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进行预测,没有考虑上下游路段之间的流量关系。 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Schin 于1992年用之于长期的交通预测,1993年1994年Dougherty 和Clark 分别将其应用于短期交通预测。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困扰,为研究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应用较广泛的有BP神经网络-误差反传神经网络模型、单元神经网络模型、基于谱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高阶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 非参数回归模型,由Davis和Smith于1991年应用到交通预测领域,该预测方法是一种适合不确定性、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的非参数建模方法。无需先验知识,只需足够的历史数据。 鉴于道路交通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许多无模型的预测方法被应用到短期的交通流预测当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考虑上下游道路流量的关系的预测方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比起单纯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更加贴合实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道路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案

1、交通量预测依据的确定,预测思路和方法的撰写; ①明确本项目的开工时间、建成时间以及投入运营的时间; 2、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 ①确定交通小区:明确道路沿线周围的区、城镇、县等的行政管辖界限以及这些地区的大概用地性质,以便于道路影响交通小区的划分和影响范围的确定; ②制定交通调查的表格(客车和货车的调查表格); ③确定调查点(主要以城市出入口、快速路与快速路以及主干路等的大流量交叉口、主要人流量和车流量产生与吸引点) ④调查车流量的统计分析; ⑤本道路现状交通量的调查与分析(项目历年来的交通量统计、如果有分段的历年流量统计最好,还有分车型); ⑥与本道路相交的每条道路的历年流量统计(尽量包括所有相交道路历年来的分车型流量统计); ⑦确定本项目内是否有其他运输方式(比如铁路、航空等,如果有确定每个方式的规模和年运输量) 3、基年OD表的计算分析 ①评价年的确定; ②基年影响范围内交通小区OD的计算,根据OD公式来计算(分别统计出客车、货车的OD以及总的OD); ③对基年OD的交通特性进行分析;

4、交通量预测; ①各影响交通小区发生、集中交通量预测(本项目应用弹性系数模型来进行交通量预测,为了确定相关弹性系数,需要提供的数据主要有:各个影响范围内各个城镇、县、区等历年来的人口、GDP、(近一二十年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人均GDP等); ②各影响交通小区弹性系数预测(各个影响范围内各个城镇、县、区等历年来公路运输情况:包括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③各影响交通小区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和交通增长率预测 5、趋势交通量 ①应用“弗莱特”模型进行交通量分布; ②确定未来年的趋势OD交通量; ③结合各小区未来年趋势OD交通量总结出本项目路段未来年的总趋势交通量; 6、转移交通量; 确定本项目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其他交通方式,如果有确定好每种其他方式未来年的转移交通量,然后总结出未来年总的转移交通量。 7、诱增交通量 对拟建项目各特征年份诱增交通量增长率进行预测。 8、未来交通量预测 未来各影响区之间的交通量包括三个部分,即趋势型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一般说来,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主要分

交通预测模型【对各种交通流预测模型的简要分析】

交通预测模型【对各种交通流预测模型的简要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专家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试图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流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几十年来,专家和学者们用各种方法建立了许多相对精确的预测模型。本文在提出交通流短期预测模型应具备的特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几类主要模型的结果和精确度。 关键词:交通流预测;模型;展望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研究尚处于探索成长阶段,交通量预测主要采用个别推算法,又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直接以路段交通量作为研究对象;间接法则是以运输量作为研究对象,最后转换为路段交通量。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交通量分析预测多采用“四阶段”预测,该法以机动车出行起讫点调查为基础,包括交通量的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选择和交通量分配四个阶段。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利用各学科领域的方法开发出了各种预测模型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总结起来,大概可以分为六类模型:基于统计方法的模型、动态交通分配模型、交通仿真模型、非参数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基于混沌理论的模型、综合模型等。这些模型各有优缺点,下面分别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基于统计方法的模型 这类模型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交通历史数据。一般来说统计模型使用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它假设未来预测的数据与过去的数据有相同的特性。研究较早的历史平均模型方法简单,但精度较差,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解决不同时间、不同时段里的交通流变化问题,但静态的预测有其先天性的不足,因为它不能解决非常规和突发的交通状况。线性回归模型方法比较成熟,用于交通流预测,所需的检测设备比较简单,数量较少,而且价格低廉,但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适用性差、实时性不强,单纯依据预先确定的回归方程,由测得的影响交通流的因素进行预测,只适用于特定路段的特定流量范围,且不能及时修正误差。当实际情况与参数标定时的交通状态相差较远时,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3.1.1调查综述 交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状区域路网的交通特性,掌握路段交通量及其特征。通过交通调查来分析路段交通量及车种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等,了解区域交通发生、集中及分布状况。 本项目有关的交通调查主要是交通量调查。 交通量调查是收集沿线主要相关道路的历年交通量状况,交通量的车种构成以及有关连续式观测站点的交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等资料。 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拟建项目X922荔波县翁昂至瑶山(捞村至瑶山段)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起点位于荔波县捞村,顺接X922翁昂至捞村段,终点位于荔波县瑶山与X418平交,终点桩号K20+。路线推荐方案全长公里。 根据贵州省公路局及地方观测点提供的交通量统计资料,现有与该项目相关的公路主要有X922翁昂至捞村段(原Y101乡道),X418线。公路沿线历年的交通量观测值见表3-1。 表3-1 X922捞村至瑶山段(原Y007乡道)公路历年平均交通量单位:辆 /日

注:表中数据除混合车折算值为按小客车为标准的折算值外,其余均为自然车辆数。 预测思路与方法 3.3.1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 公路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是为正确制定公路修建计划提供分析基础,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根据对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调查的资料分析,计划建设的荔波县瑶山至捞村改扩建公路工程是荔波县境内的重要公路项目。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公路沿线工业和乡镇的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发展、为精准脱贫提供交通保障。 预测远景交通量一般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 趋势交通量是指现有公路交通量按照它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是指公路的开通,使它所覆盖的影响区内经济和交通体系的深刻变化,诱使经济、产业迅猛增长,则会新产生交通量。 转移交通量是指公路建成后,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它运输方式(铁路、水运和航空)转移过来的交通量。对本项目而言,由于没有与本项目有竞争关系的其它运输方式存在,因此本项目不考虑转移交通量。 根据分析,本项目的远景交通量主要由趋势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组成。 3.3.2 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 由于该项目属于老路改造工程,大部分为改造路段,且公路沿线均设有交通观测点,因此该项目不作OD调查,采用沿线历年断面交通量与影响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及规划,进行相关分析,预测未来特征年的远景交通量。 交通量预测 3.4.1 预测年限和特征年确定 根据交通运输部交规划发[2010]178号文件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预测年限为调查年到项目建成后20年;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 1交通流预测方法历程 在交通预测方法方面,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交通流预测模型,并逐渐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早期得预测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法,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等等。这些预测模型主要为线性模型,其考虑因素都较为简单,一般都用最小二乘法(LS)在线估计参数,利用历史数据线性变化趋势预测交通流参数。早期得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易于数据实时更新,便于数据量与规模较小得条件下应用得优点;但就是由于这些模型不能体现交通流得非线性与随机性,很难克服随机因素对交通流量得干扰,所以随着预测时间隔得缩短,随机因素得作用也增强了,这些模型得预测精度与实时性也就变得达不到预期得效果。 伴随着交通流量预测研究得深入进行,学者们又提出了很多更复杂得、更高精度得预测方法与模型。从表现形式上大体可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早期以数理统计等传统数学方法为基础得线性预测模型;一类就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与科学技术(如模拟技术、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为主要方法与手段而形成得非线性预测模型,她们得特点就是不需要精确得物理模型,在一定应用范围内却具有良好得鲁棒性、精确度;第三类主要就是前两者得组合应用,第三类方法综合了得特性,克服前两者她们得缺点,使得前两者得优点互补,从而达到很好得预测效果。这类方法建模过程较为复杂,但为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开辟了新得路径,也就是将来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得发展方向。 早在1994 年Hobeika, A、G 与Chang Kyun Kim 在文献中提出了根据截面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与上游交通流数据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Brian L、Smith 与Miehael J、Demetsky(1997)在文献中对历史平均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非参数回归预测模型四种交通流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非参数回归模型以其模型简单,精度高成为了小样本预测中最佳得预测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研究* 李瑞敏1马宏亮2陆化普1郭敏3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1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北京100084)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3北京100037)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流实时预测是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受到较多的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城市交通状况,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流实时预测系统的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层、数据处理计算层以及应用层,提出了物理结构中的4个核心功能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服务器、GIS服务器和Web应用服务器。提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4个主要功能模块,研究了系统的数据流过程,给出了系统实施的技术方案。经过实施检验,所提系统结构与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关键词交通流预测;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数据流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SSN167424861.2010.01.001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实时预测是上述2个系统的重要基础,因此,近年来其关注程度日益增加。 欧盟在其CAPIT ALS plus项目中选择了巴黎、罗马、马德里等城市作为示范城市,将交通预测工具的开发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1]。英国在其未来10a IT S项目T raffic England中开发了交通预测的功能,可以给出主要道路未来时段的预测参数[2]。德国Bavarian州政府发起的Bayern Online的项目开发了BayernInfo的网站,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出行者提供长、中、短期的交通流预测信息,采用了1个名为/ASDA2FOT O0的交通模型[3]。美国有一些州、市正在研究和建立交通预测系统[4],如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在I-4州际高速公路上[5]。国内学者对交通流短期预测模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目前尚无成功的应用案例[628],本文结合实际实施需求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实施方案,实施结果表明本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1需求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系统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决策支持工具,系统建设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1功能需求 1)能够集成城市现有和未来安装的各类检测器的信息和数据。 2)能够实现对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状态的实时预测以及交通状况中长期预测。 3)可以对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态势进行在线综合评价、非常态交通状态预警与交通拥挤识别等。 4)能够对路口、路段、区域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给出实时评价,为道路交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5)能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进一步集成,为其他系统提供预测数据。 1.2性能需求 1)实时性。对事务的响应时间一般在5s以内,对于大量的交通流数据统计应该在30s以内。 2)可靠性。系统具有双机热备的基本功能,具有良好系统安全功能。在高负荷情况下,能够实现降级模式,满足50%的可访问率。 3)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灵活的接口功能, 收稿日期:2009203217修回日期:2009211220 *国家高技术研发局计划(863计划)(批准号:2007AA112233)、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项目(批准号:D07020601400705)资助作者简介:李瑞敏(1979),博士.研究方向:交通信息与控制.E2mail:lrm in@https://www.360docs.net/doc/db2211535.html,

第三章_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第三章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第一节道路路网现状及道路服务水平评价 庐山区道路主要由十里大道、长江大道、外环路、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并与周边的城市外围主干道长虹大道、庐山大道、芳兰大道、金凤路,九莲南路联系。 由于现有主要道路兼有区内交通、对外交通、以及生活性、交通性多重功能,虽在目前区域交通量并非十分巨大,但作为XX市区的规划范围,随着土地开发利用,规划道路应按城市道路“人车分离、机非分离”的原则规划设计。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对道路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路网的不完善,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区域路网规划 一、交通运输规划调查 道路系统历来被称为城镇的动脉和骨架,是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合理的重要因素。因此道路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镇能不能经济合理的发展。 道路规划本着“快速、顺畅、通达”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合理布置集镇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间距大于500米,红线30—60米;次干道间距为250—500米,红线宽度为20—40米;支路间距150—250米,红线宽度为9—20米以下。 二、路网规划

项目建设区域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道有十里大道、庐山大道、濂溪大道、芳兰大道、长江大道、欣荣路、外环路,道路宽度为30—50m;次干道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道路宽度20—30 m;支路道路宽度15—20 m。 三、道路新建必要性论证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濂溪大道为XX市庐山区道路骨架中最重要的一条主干道,本工程(濂溪大道延伸线)是濂溪大道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是城区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了能更好地改善XX市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就成为必然。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XX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本次工程沿线地势较起伏,因土地、规划部门工作到位,全线道

交通量预测

第三章交通分析及预测 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本项目位于昌吉州内。合计路线全长70.7Km。 项目组在外业调查中,收集了路线附近的交通量资料,并取得了路段两个典型断面全天24小时的断面交通量观测资料。 折算值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全部折算为小客车的数量,采用的折算系数见表3-1。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表3-1 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7t的货车 大型车 2.0 载质量>7t~≤14t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的货车 现有公路通车困难,出行特别不方便,特别是现有老路历年的翻浆病害情况严重,老路路线技术指标低,平、纵线形组合差,路面平整差,也无法满足交通安全、舒适、快速的需求。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建设一条上等级的公路,是十分必要的。 3.2预测思路与方法 3.2.1预测思路、方法和步骤 本项目未来年交通量是根据昌吉回族自治州交通局提供的沿线各乡镇交通出行调查资料基础上,结合沿线乡镇经济发展规划与交通运输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预测。 根据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汇编》(2010年)的规定,农村公路和功能单纯的各类专用公路,以及为大型工矿项目或新建开发区服务的配套公路或其它农村公路。交通量预测工作可适当简化或采用其它预测技术而不必采用四阶段法,故本报告预测方法采用“定基、定标法”。即首先进行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研究;其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及其与交通运输的相关关系,通

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综述_高慧

第22卷第1期2008年1月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 OURNAL OF UN I VERSITY O F JI NAN (Sc.i &T ech ) Vo.l 22 No .1 Jan.2008 文章编号:1671-3559(2008)01-0088-07 收稿日期:2007-05-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4062);济南大学博士基金 (B0608);济南大学科研基金(Y0601)。 作者简介:高 慧(1982-),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生;赵建玉 (1966-),女,山东临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综述 高 慧1 ,赵建玉1 ,贾 磊 2 (1.济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22;2.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061) 摘 要:以交通流预测研究的步骤为主线,对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现存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析:基于统计理论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方法以及基于新兴技术的预测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模型要比单一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常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好;基于非线性理论的预测方法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交通;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交通流预测中图分类号:U 491.112 文献标识码:A 交通系统 [1] 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 和 循环系统 ,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交通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 的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城市无不存在着交通拥挤问题。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 瓶颈 问题。然而有限的土地和经济制约等使得道路建设不可能达到相对满意的里程数,所以就需要在不扩张路网规模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手段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以提高交通路网的通行能力。于是,运用各种高新技术系统地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思想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智能交通系统I 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 m ) [2-3] 。 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是I T S 研究的热门核心课 题,而实现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实时交通数据信息去滚动预测未来几分钟内的交通状况。其结果可以直接送到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和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 S)当中,给出行者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路径选择,实现路 径诱导,以缩减出行时间,减少交通拥挤。这种预测称为短期预测(short-ter m forecasting),它是微观意义上的,与中观和宏观意义上的以小时、天、月甚至 是年计算的基于交通规划的战略预测(strateg ic fore -casting)是有本质区别的 [4-5] 。 1 数据采集 最初的交通参数信息采集方法都是非自动的人工采集方法,包括人工观测法和摄影法等。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研制出 声控 式感应式交通信号控制机以来,交通量检测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出现了大量的新型交通量检测器。交通量检测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环形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磁感应式检测器,光辐射式检测器,雷达检测器,视频检测器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环形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和视频检测器。1.1 环形线圈检测器方法 环形线圈检测器 [6] 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 目前交通控制中应用最广的交通量检测器。该检测器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车辆检测器,它的传感器是一个埋设在路面下、通有一定交变电流的环 形线圈。当车辆通过线圈或停在线圈上时,车辆引起线圈回路电感量的变化,检测器可检测出该变化,基于此原理采集交通量。1.2 超声波检测器方法 超声波检测器 [1] 是通过接收由超声波探头发 出并经过车辆反射的超声波来检测车辆的。超声波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传播时间差法和多普勒法。 传播时间差法,超声波检测器的探头向路面发射超声波然后接受其反射波,当有车辆时,超声波会经车辆反射提前返回。多普勒法,超声波探头向空间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信号,如果有移动物体,那么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就会呈现多普勒效应。

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综述

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综述 摘要: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是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短时预测是交通控制、车辆导航的技术基础。本文概述了道路交通流预测方法的发展历程,分析比较了各预测模型的优点、缺点及适用情况,给出了道路交通预测的一般流程。对现存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析:基于统计理论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方法以及基于检测器优化选择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的预测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结合的综合预测模型要比单一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常规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好;以预测的均方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选择合适的检测器,以小波神经网络作为预测算法进行短时交通流预测具有很高的精度和适用性。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流理论;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神经网络算法 Research on Short-Time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Methods LIU Jia-tong (1. Depart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School of Highway, Chang’an Unversity) Abstract:Prediction of road traffic flow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methods,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of each forecasting model. The existing prediction methods a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nonlinear theory and traffic detector based on the optimal selection of flow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rediction method and neural network method.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odel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other fields combined than single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conventional prediction; to minimize the mean squared error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detector with the wavelet neural network as prediction algorithm of short term traffic flow forecasting high precision and applicability. Keywords: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raffic Flow Theory; Short-termTraffic Flow; Prediction Model;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3-交通量分析及预测(新)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交通量分析和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章首先在交通量观测及其他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本项目相关线路及其影响区域的公路交通发展水平和特征,然后结合社会、经济、技术调查与分析,使用公路可行性研究通用的预测技术和方法,分析预测远景年交通量发展规模和水平,为确定本项目的技术等级、工程设施标准规模和经济评价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3.1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本项目采用交通量观测为交通调查方法。 3.1.1 调查综述 调查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公路交通调查是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环节,为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公路交通量的特性和构成,掌握公路交通流量流向、车辆构成、货物种类等资料,为未来拟建公路交通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本项目公路交通调查主要包括相关公路观测交通量、汽车保有量、交通事故等方面内容,调查范围主要是针对拟改建项目所属区域及沿线所经区域进行调查。 3.1.2 调查资料的分析 1.历年相关公路交通量 表3-1 正镶白旗杨白音敖包嘎查测站历年交通量

2.交通量观测调查车辆构成分析 通过资料整理,可以得到各调查点断面交通量情况。详见下表。 3.2 预测思路与方法 3.2.1预测思路 交通量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定项目技术等级、建设规模及标准的依据,也是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 根据研究项目白旗伊克淖苏木白音敖包嘎查至乌兰胡吉尔浩特至陶苏图浩特公路周边地区的公路项目,路段历史交通量能反映该路段上交通量的发展趋势。因此,可以利用周围路段的历史交通量用基于运输通道的交通量预测法来进行预测。基于运输通道的交通量预测法的大致思路如下: (1)获取项目所在运输通道内各条道路的历史交通量; (2)根据运输通道历史交通量找出其发展趋势,运用相关趋势模型求出运输通道交通量的增长率,并计算出运输通道未来年总交通量; (3)根据项目运输通道内各条道路的历史交通量发展趋势,结合相关各条道路在未来年的等级、车道数和通行能力等因素,采用Lgoti概率模型来确定未来年各条道路在运输通道内所分担的交通量比例,最后计算出本项目未来年的交通量。 3.2.2 交通量预测方法及步骤 该项目为正镶白旗明安图镇三面井嘎查敦廷高勒浩特至白生图浩特公路,是白旗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之一,由于公路交通是白旗唯一交通方式,因此本项目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正镶白旗明安图镇三面井嘎查敦廷高勒浩特至白生图浩特公路线上的观测点交通量调查分析得出,现有道路的交通量比较大,由于省道的服务水平、道路路况等影响,在未来年单一的通道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量的需求。 交通量预测:主要是在现状交通量观测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项目区未来年经济发展及项目所属通道运输方式发展趋势,测算公路通道的运输量,利用合理的预测方法进行

交通流预测模型综述

交通流预测模型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交通专家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交通网络越来越复杂的今天,交通流预测在智能交通系统中是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因为正确的交通流预测,可以进行实时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分配、路径诱导、自动导航,事故检测等。本文从交通流短期预测模型出发,分析常见预测模型的优缺点,得出综合模型进行预测将是交通流预测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交通流预测,智能交通系统,综合模型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models review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ffic accidents, traffic ja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alleviate traffic pressure, traffic experts also puts forward all kinds of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traffic network i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oday,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a hot research fields, because the correct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can real-time traffic signal control, traffic distribution, route guidance, automatic navigation, accident detection, etc. This article from short-term prediction model of traffic flow,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mmon prediction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predict comprehensive model will be traffic flow predictive areas of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Traffic flow predic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grated model 引言 目前,有关交通流预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建立了多种实时交通量预测的方法,其预测精度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本文先是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交通流短期预测模型的优缺点,然后对具有优势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综合模型进行模型的构建。 一、交通流预测概述 (一)交通流预测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人们出行的次数等越来越多,使得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日趋严重。很多城市也陷入了“拥有最宽阔的马路,也拥有最宽阔的…停车场?”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转效率,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专家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试图通过先进的智能交通手段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而实现这些系统或方法的关键,不仅要有实时的道路检测数据,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实时、可靠、准确的预测信息。再利用动态路径诱导和交通信息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实时有效的道路信息,实现动态路径诱导,达到节约出行者旅行时间,缓解道路拥堵,减少污染、节省能源等的目的。因此,准确、可靠的交通预测信息是动态路径诱导系统的基础和关键。

浅谈公路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思路

浅谈公路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思路 浅谈公路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思路 丁伟赵新华 (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南昌330002) 摘要:四阶段交通量预测,在分析项目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经 济指标,预测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对交通与经济的弹性分析,预测交通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 项目区域未来各小区的趋势和诱增的交通出行集中与发生量,得到未来特征年的出行分布OD表; 在充分考虑预测期内项目区域交通路网或其它运输方式对交通量的分流影响,通过交通量分配, 最终获得拟建公路项目预测交通量。 关键词:交通工程;四阶段;经济;OD;弹性系数;集中;发生;分布;分配 前言 公路远景交通需求量的预测,是公路交通规划的基础,是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交通量预测的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个别预测法,二是以出行起讫点为基础的四阶段预测法。前者主要以单个运输行为为研究对象,根据老路交通状况的历史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技术,预测老路的远景交通量,此方法预测过程较简单,没有考虑综合运输网络和运输方式的分担,预测的精确性不高,此法在我国九十年代以前采用多。后者从交通需求出发,考虑了交通的发生、吸引,交通量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以及交通量的分配;五六十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对这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来日本人在运用研究中,把它称作为四阶段推定法;作为当今最为完善的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体系,在我国,首次在沪宁高速公路采用后,后来逐步得到运用推广。笔者就自己对四阶段预测法理论的理解,并结合可行性研究中的运用体会,浅谈公路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思路。 1总体思路与方法 交通量增长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量是由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对交通的需求而产生的,一方面经济发展带动交通需求的增长,将产生新增交通量,同时又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导致降低运输成本和节约在途时间,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变得更便利更频繁,将

基于交通流预测的最大化关键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与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的解决方案,通过采集路网交通流短时与长时段历史数据,运用Node2vec与图多注意力神经网络(GMAN)融合机制的深度学习,训练出预测模型并预测出当前时间点之后30分钟路网目标路段和节点交通流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对信号灯的绿信比作实时智能反馈,从而达到精准限流、最大化挖掘路网通行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拥堵和交通瘫痪的目的。本技术从交通数据采集和转换到交通信号灯的调整控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最大化关键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并在实际工程上进行了应用验证,达到了精准限流、最大化挖掘路网通行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拥堵和交通瘫痪的效果。 技术要求 1.一种基于交通流预测的最大化关键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数据采集与存储 通过路网安放的交通流传感器,采集分钟时间段内的路网交通流数据,每条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包括时间(分钟)、地点(传感器编号)、交通流量(在该分钟内车辆累计通过数量);同时采集路网主数据和天气、节假日、重大事件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存储; B、深度学习模型训练

(1)利用路网图邻接矩阵来描述交通流采样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和关系,邻接矩阵的每一行表示每条边的起点、终点和权重,其中权重表示两个顶点之间的连接道路的距离; (2)利用Node2vec来产生网络中节点向量,通过深度优先随机游走方式对图中节点进行采样,对于每个点都会生成对应的序列,再将这些序列视为文本导入word2vec中的skip-gram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每个节点的向量; (3)对采样时间、天气、节假日、重大事件信息等类别分别进行独热(One-Hot)编码,最后拼接所有的独热向量和连续向量成为一个高维度的向量Ut; (4)对于通过传感器得到的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转化并构建出训练数据; (5)结合以上数据,使用图多注意力神经网络(GMAN)训练一个深度图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6)使用当前时间前30分钟采集的数据,输出经过步骤(5)训练的路网中当前时间后30分钟的交通流; (7)通过步骤(6)得到的关键道路的预测交通流与该关键道路最大通行能力进行对比,来确定是否需要启动信号灯控制来限制连接道路对关键道路的交通流压力; (8)信号灯调整 信号灯控制系统包含微控制单元(MCU)、4G数据透传模块、若干继电器组成; 4G数据透传模块通过串口连接到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交通指挥中心的信号灯时长调整数据; 继电器和微控制单元的输出口连接,用于接收微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 各个继电器分别和相应的信号灯电路连接,当某一继电器接收到来自微控制单元的输出数据后,可以点亮或者熄灭相应的与该继电器连接的信号灯; 具体的规则是:在一个工作周期里,微控制单元通过继电器点亮东西向绿灯,同时点亮南北向红灯;然后,微控制单元内置的计时器开始计时,等待东西向绿灯时长秒数到达后,通过继电器信号熄灭东西绿灯,并点亮东西向黄灯,此时,南北向红灯的时长尚未到达; 东西向黄灯点亮并等待相应的时长后,微控制单元熄灭东西向黄灯,并点亮东西向红灯;此时,南北向红灯的计时器的时长秒数刚好到达,微控制同时熄灭了南北向的红灯,点亮南北向的绿灯; 同理,南北向的绿灯在点亮后达一定的绿灯时长后,微控制器熄灭南北绿灯,并点亮南北向黄灯,此时东西向红灯等待时长尚未到达;南北向黄灯点亮后达一定时长后,刚好东西向红灯的等待时长秒数也刚好到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