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点

知识点: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保护装置由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执行输出元件。

*过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恒小于1.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为最大最小运行方式.P16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P19

*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三相星形接线,两相星形接线方式。P29附图

三相星形接线用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作为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的保护。

两相星形接线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非直接接地系统中,被广泛用作为相间短路的保护。

功率方向继电器广泛采用的是90度接线方式。

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特点、与功率相位关系。P43-44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P51。

电流、电压保护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经济、可靠,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66表3-1.

阻抗继电器及其动作特性P69-71(1)偏移圆特性(2)方向圆特性(3)全阻抗圆特性。

P94 例3-1.

电力系统振荡:并联运行的电力系统或发电厂之间出现功率角大范围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电力系统振荡与短路时电气量的差异P101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特点和工作方式P124

自动重合闸作用P149

双侧电源输电线路重合闸的特点和主要方式P152-153

重合闸时限的整定原则P155

重合闸前加速、后加速优缺点P158-159

变压器保护配置有哪些保护:瓦斯保护、纵差动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外部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时的后备保护、过励磁保护、其他非电量保护。

由于发电机容易发生绕组线棒和定子铁芯之间绝缘的破坏,因此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比例很高,约占定子故障的70%-80%。

本文基本上是老师勾的重点知识点,自己归纳了下,有些比较难码字,自己翻书查看。

还有部分计算题和少数知识点没有归纳,请见谅!

本文后面附精选习题答案,请自行查看。

谢谢!

1.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什么P4

(1) 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 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信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地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而引起的误动。

2.阐述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保护的优缺点。

答:远后备保护的优点是:保护范围覆盖所有下级电力元件的主保护范围,它能解决远后备保护范围内所有故障元件由任何原因造成的不能切除问题。

远后备保护的缺点是:(1)当多个电源向该电力元件供电时,需要在所有的电源侧的上级元件处配置远后备保护;(2)动作将切除所有上级电源测的断路器,造成事故扩大;(3)在高压电网中难以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近后备保护的优点是:(1)与主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在主保护拒动时近后备保护动作;(2)动作时只能切除主保护要跳开的断路器,不造成事故的扩大;(3)在高压电网中能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近后备保护的缺点是:变电所直流系统故障时可能与主保护同时失去作用,无法起到“后备”的作用;断路器失灵时无法切除故障,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3. 解释“动作电流”和“返回系数”,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过低或高各有何缺点

答:在过电流继电器中,为使继电器启动并闭合其触点,就必须增大通过继电器线圈的电流

k

I ,以增大电磁转矩,能使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称之为动作电流

op

I 。

在继电器动作之后,为使它重新返回原位,就必须减小电流以减小电磁力矩,能使继电器返回原位的最大电流称之为继电器的返回电流

re

I 。

过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过小时,在相同的动作电流下起返回值较小。一旦动作以后要使继电器返回,过电流继电器的电流就必须小于返回电流,真阳在外故障切除后负荷电流的作用下继电器可能不会返回,最终导致误动跳闸;而返回系数过高时,动作电流恶和返回电流很接近,不能保证可靠动作,输入电流正好在动作值附近时,可能回出现“抖动”现象,使后续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继电器的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都可能根据要求进行设定。

习题: 如图2-2所示网络,在位置1、2和3处装有电流保护,系统参数为:

115/E ?=,

115G X =Ω

210G X =Ω

310G X =Ω

1260L L km

==,

340L km

=,

50B C L km

-=,

30C D L km

-=,

20D E L m

-=,线路阻抗0.4/km Ω,

rel

K Ⅰ= 、rel K Ⅱ=rel K Ⅲ

= ,

.max 300B C I A

-=,

.max 200C D I A

-=,

.max 150D E I A -=,

ss

K =、

re

K =。试求:

(1)发电机元件最多三台运行,最少一台运行,线路最多三条运行,最少一条运行,请确定保护3在系统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阻抗。

(2)整定保护1、2、3的电流速断定值,并计算各自的最小保护范围。

(3)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并校验使其满足灵敏度要求(

sen K ≥

(4)整定保护1、2、3的过电流定值,假定流过母线E 的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为,校验保护1作后备用,保护2和3作远备用的灵敏度。

图2-2 简单电网示意图

解:由已知可得1L X =

2

L X =×60=24Ω,

3

L X =×40=16Ω,

BC

X =×50=20Ω,

CD

X =×

30Ω,

DE

X =×20=8Ω

(1)经分析可知,最大运行方式及阻抗最小时,则有三台发电机运行,线路L1~L3全部运行,由题意G1,G2连接在同一母线上,则

.min

s X =(

1

G X ||

2

G X +

1

L X ||

2

L X )||(

3G X +

3

L X )=(6+12)||(10+16)=

同理,最小运行方式下即阻抗最大,分析可知只有在G1和L1运行,相应地有

.max

s X =

1G X +

1

L X =39

B

C

D

E

图2-3 等值电路

(2)对于保护1,其等值电路图如图2-3所示,母线E 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

保护1

的最大短路电流为

..max .min 115/ 1.31210.620128k E s BC CD DE

E

I kA

X X X X =

=

=+++++

相应的速断定值为.1set I Ⅰ

=rel K Ⅰ×..max k E I =×=

最小保护范围计算公式为set I Ⅰ

=2

.max 1min

s E Z Z L + min L

=.max 120.4

s set E Z I ??

? ?-? ? ???Ⅰ=

即1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没有保护区。

对于保护2等值电路如图2-3所示,母线D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2 的

最大电流

..max

k D I =

.min

s BC CD E

X X X ++=

相应的速断定值为 .2set I Ⅰ

=rel K Ⅰ×..max k D I =×=

最小保护范围为 min L

=.max .2120.4

s set Z I ?? ? ?-? ? ???Ⅱ=

即2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也没有保护区。

对于保护3等值电路如图2-3所示,母线C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三相短路流过保护3 的

最大电流 ..max k C I =.min

s BC E

X X +=

相应的速断定值为 .3set I Ⅰ

=rel K Ⅰ×..max k C I =×=

最小保护范围为 min L

=.max .3120.4

s set E Z I ?? ? ?-? ? ???Ⅱ=

即3处的电流速断保护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也没有保护区。

上述计算表明,在运行方式变化很大的情况下,电流速断保护在较小运行发生下可能没有保护区。

(3)整定保护2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为 set I Ⅱ=set K Ⅱ.1set I Ⅰ

=×=

线路末段(即D 处)最小运行发生下发生两相短路时的电流为

..max k D I

=.max 2s BC CD

E

X X X ++=

所以保护2处的灵敏系数 set K Ⅱ=..min

k D set I I Ⅱ

= 即不满足sen K ≥的要求。

同理,保护3的限时电流速断定值为 .3set I Ⅱ=

rel K Ⅱ.2set I Ⅰ

=×= 线路末段(即C 处)最小运行发生下发生两相短路时的电流为

..max k C I

=.max 2s BC

E

X X +=

所以保护3处的灵敏系数 .3set K Ⅱ=..min

.3k C set I I Ⅱ

= 即不满足sen K ≥的要求。

可见,由于运行方式变化太大,2、3处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度都远不能满足要求。

(4)过电流整定值计算公式为 set I Ⅲ='re re I K =.max rel ss L re

K K I K Ⅲ

所以有 .1set I Ⅲ=.max

rel ss D E re K K I K -Ⅲ

=

同理得 .2set I Ⅲ=406A .3set I Ⅲ=609A

在最小运行方式下流过保护元件的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公式为 .min k I

=.max 2s L E

Z Z +

所以有 .min

E I =

.min

D I =

.min

C I =

所以由灵敏度公式 sen K =.min k set

I I Ⅲ

可知,保护1作为近后备的灵敏度为 .1set K Ⅲ=.min

.1E set I I Ⅲ=≥ 满足近后备保护灵敏度的要求;

保护2作为远后备的灵敏度为 .2set K Ⅲ=.min

.2E set I I Ⅲ=≥满足最为远后备保护灵敏度的要求; 保护3作为远后备的灵敏度为 .3set K Ⅲ=.min .3E set I I Ⅲ=≥满足最为远后备保护灵敏度的要求。

保护的动作时间为 1t Ⅲ

=+=1s 2t Ⅲ=1t Ⅲ+= 3t Ⅲ=2

t Ⅲ+=2s

当图中保护1 的出口处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发生两相短路,保护按照题配置和整定时,试问

(1)共有哪些保护元件启动

(2)所有保护工作正常,故障由何处的那个保护元件动作、多长时间切除

(3)若保护1 的电流速断保护拒动,故障由何处的那个保护元件动作、多长时间切除 (4)若保护1 的断路器拒动,故障由何处的那个保护元件动作、多长时间切除

答: (1)由题的分析,保护1出口处(即母线D 处)短路时的最小短路电流为,在量值上小于所有电流速断保护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值,所以所有这些保护都不会启动;该量值大于1、2、3处过电流保护的定值,所以三处过电流保护均会启动。

(2)所有保护均正常的情况下,应有1处的过电流以1s 的延时切除故障。 (3)分析表明,按照本题给定的参数,1处的速断保护肯定不会动作,2处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也不会动作,只能靠1处的过电流保护动作,延时1s 跳闸;若断路器拒动,则应由2处的过电流保护以的延时跳开2处的断路器。

阻抗继电器的绝对值比较动作方程和相位比较动作方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设绝对值比较式中“≤”左侧的阻抗记为B

Z ,右侧的阻抗记为

A

Z ,则绝对值比较动作

条件的一般表达式为

B A

Z Z ≤;设相位比较式中分子、分母的阻抗分别用

C D

Z Z 和表示,则

相位比较动作条件的一般表达式为90270

C

D Z Z ≤≤。可以得出四个量之间关系为

C B A

Z Z Z =+

D B A

Z Z Z =-

1()2B C D Z Z Z =

+ 1

()2A C D Z Z Z =-

纵联保护与阶段式保护的根本差别是什么

答:纵联保护与阶段式保护的根本差别在于,阶段式保护仅检测、反应保护安装处一端的电气量,其无延时的速动段(即第Ⅰ段)不能保护全长,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需要依靠带有一定延时的第Ⅱ段来保护;而纵联保护通过通信联系,同时反应被保护线路两端的电气量,无需延时配合就能够区分出区内故障与区外故障,因而可以实现线路全长范围内故障的无时限切除。

图4—30所示系统,线路全部配置闭锁式方向比较纵联保护,分析在K点短路时各端保护方向元件的动作情况,各线路保护的工作过程及结果。

??

答:当短路发生在B—C线路的K处时,保护2、5的功率方向为负,闭锁信号持续存

在,线路A—B上保护1、2被保护2的闭锁信号闭锁,线路A—B两侧均不跳闸;保护

5的闭锁信号将C—D线路上保护5、6闭锁,非故障线路保护不跳闸。故障线路B—C

上保护3、4功率方向全为正,均停发闭锁信号,它们判定有正方向故障且没有收到闭

锁信号,所以会立即动作跳闸,线路B—C被切除。

答:根据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功率方向为负的一侧发闭锁信号,跳闸条件是本端保

护元件动作,同时无闭锁信号。1保护本端元件动作,但有闭锁信号,故不动作;2保

护本端元件不动作,收到本端闭锁信号,故不动作;3保护本端元件动作,无闭锁信

号,故动作;4保护本端元件动作,无闭锁信号,故动作;5保护本端元件不动作,收

到本端闭锁信号,故不动作;6保护本端元件动作,但有闭锁信号,故不动作。

什么是重合闸前加速保护

答:所谓前加速就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靠近电源端保护无选择性动作,然后进行重

合。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则在断路器合闸后,再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

什么是重合闸后加速保护

答:所谓后加速就是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的动作,然后进行重合。如果重合于永久性故障上,则在断路器合闸后,再加速保护动作瞬时切除故障,而与第一次动作是否带有时限无关。

简述何谓断路器失灵保护。

答:所谓断路器失灵保护,是指当故障线路的继电保护动作发出跳闸脉冲,但其断路器拒绝跳闸时,能够以较短的时限切除与其接在同一条母线上的其他断路器,以实现快速后备同时又使停电范围限制为最小的一种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董双桥 2005年9月

第一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由发电电厂中的电气部分,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用电设备等组成的统一体:它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用电设备以及相应的通信,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调调自动化设备等。 电力系统运行有如下特点: 1、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必须同时进行。 2、与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暂态进程非常短,一个正常运行的系统可能在几分钟,甚致几秒钟内瓦解。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 1、外部原因:雷击,大风,地震造成的倒杆,绝缘子污秽造成污闪,线路覆冰造成冰闪。 2、内部原因:设备绝缘损坏,老化。 3、系统中运行人员误操作。 电力系统故障的类型: 1、单相接地故障D(1) 2、两相接地故障D(1.1) 3、两相短路故障D(2) 4、三相短路故障D(3) 5 线路断线故障 以上故障单独发生为简单故障。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两个或以上称为复故障。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后果: 1、短路电流在短路点引起电弧烧坏电气设备。 2、造成部分地区电压下降。 3、使系统电气设备,通过短路电流造成热效应和电动力。 4、电力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可能引起振荡,甚至鲜列。 不正常工作状态有: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未发展成故障。 不正常工作状态有: 1)电力设备过负荷,如:发电机,变压器线路过负荷。 2)电力系统过电压。 3)电力系统振荡。

4)电力系统低频,低压。 电力系统事故:电力系统中,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均可能引起系统事故,即系统全部或部分设备正常运行遭到破坏,对用户非计划停电、少送电、电能质量达不到标准(频率,电压,波形)、设备损坏等。 继电保护的作用,就检测电力系统中各电气设备的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的信息,并作相应处理。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将故障设备从运行系统中切除,保证系统中非故障设备正常运行。 2)发生告警信号通知运行值班人员,系统不正常工作状态已发生或自动调整使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四性) 1)选择性:电力系统故障时,使停电范围最小的切除故障的方式 2)快速性:电力系统故障对设备、人身、系统稳定的影响与故障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故障持续时间越长,设备损坏越严重;对系统影响也越大。因此,要求继电保护快速的切除故障。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快速性的要求与电网的电压等级有关。 35kV及以下保护动作时间工段60-80ms 110kV 工段40-60ms 220kV 高频保护20-40ms 500kV 20-40ms 快速切除故障,可提高重合闸成功率,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 3)灵敏性:继电保护装置在它的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的反应能力(各种运行方式,最大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故障时通人保护装置的故障量与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之比,称为保护装置的灵敏度。 4)可靠性: ①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可靠动作切除故障,不拒动。 ②保护范围外发生故障和正常运行时,保护可靠闭锁,不误动。 在保护四性中:重要的是可靠性,关键是选择性,灵敏性按规程要求,快速性按系统要求。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从目前电力发展状况来看,继电保护已经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应用,普通的继电保护技术已不能满足现行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怎么样利用继电保护技术来减少电力系统中的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是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文章探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阐述了其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标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趋势 1 继电保护的组成、工作原理、作用和工作要求 1.1 继电保护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的种类有很多,可是组成上一般都包括测量、逻辑、执行模块。输入信号获取的测量信号需要与给定的整定数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传送至逻辑模块。逻辑模块按照测量模块传输的对比值特点、大小和出现的次序或上述各种参数的组合,进行逻辑计算,得出的逻辑数值也是决定动作是否进行的重要依据。 1.2 继电保护的作用 继电保护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损坏用电设备或影响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故障时,能够对电力系统起到保护的措施;并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监控,当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或某些用电设备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信号,以便于提醒值班工作人员发现故障所在,能使故障得到处理,使其正常运行。 1.3 继电保护的应用 在一些工厂企业高压供电系统,变电站中对继电保护设备的应用非常普遍,除此以外还用于保护供电系统高压线路,主变保护中。变电站应用的继电保护的情况包含:(1)保护线路,通常应用的是二段或者三段式的电流保护,一段属于速断电流保护,二段属于速断电流显示保护,三段是过电流保护;(2)保护母联;(3)保护主变设备,保护主变主要是主保护与后备保护;(4)保护电容设备,保护用电设备主要包含了电压零序保护、过电流保护、过电压或失电压保护。伴随着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开始了微机保护设备的应用。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电力覆盖面积逐渐扩大,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而且由于对电力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视,促使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应用综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应用综述 发表时间:2019-05-06T09:53:53.57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作者:成立宇1 高玮2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结构愈加完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用电需求。 (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12;2.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结构愈加完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用电需求。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息息相关。本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要求及进行了总结,对继电保护领域的新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管理要求。 关键词:继电保护;运行要求;新技术 引言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离不开继电保护,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电能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故障频发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对生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发现电力系统存在的故障及运行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切断故障线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有效的实现对故障的控制,使电网能够安全、可靠的提供高质量电能供应。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要求 1.1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有许多运行要求,其基本的运行要求主要有选择性和速动性。所谓继电保护的选择性,是指继电保护系统在电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选择性的判断,找出故障所在,并对其进行切断。继电保护的选择性能够确保出现故障的电路部位停止工作,防止由于故障部位对电路其他部分的运行造成损害。所谓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是指继电保护系统在电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的找出故障所在,及时的对故障部位进行切除,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故障部位对整个电路带来的损失。但是,由于电路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在一些情况下很难对故障部位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之能够解决更加复杂的电力系统故障问题。 1.2继电保护安全运行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安全,继电保护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在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上。为保证继电保护安全运行就需要进行深入检查,确保各个元件正常运作,同时还要合理的控制好各个元件连接,使得保护装置在合理的逻辑范围内运作。另一方面,需要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充分研究各项运行数据指标,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试,确保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安全运行。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应用 2.1智能传感技术 智能传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升了继电保护信息采集的便捷性,使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变压器保护为例,在变压器本体上安装智能传感器,包括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充分发挥传感器监测和控制作用,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更为细致明确的数据支持,实现多元化继电保护目标。通过智能传感器,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综合判断,降低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提升继电保护选择性。在智能电网中,通过传感器获取精准的电气量并辨别异常采样值已十分普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非衰减基波分量问题,也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重新分配系统电压和电流,有效避免谐波分量衰减问题。所以,通过智能传感器收集和分析信息数据,对于电力系统减少故障误判、加快故障响应速度、智能化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2.2自适应控制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需要坚持以自适应控制技术为主线。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判定复杂电路的故障,并结合实际情况下发控制命令。通过广泛应用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增强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辨别中的准确性,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性能,加强对电力系统的保护,降低故障影响。同时,要从更广泛的视野出发,类比其他行业自适应技术的应用,充分借鉴有效的控制措施,结合继电保护装置的逻辑本质,实现电力系统自适应控制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升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靠性。 2.3超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 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总体要求下,电网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超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对新时期的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超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应用下,电力系统在故障后,会出现明显的暂态特征,其谐波分量快速增长,在搭配有效的电量测量装置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做出更为精准的故障判断。在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继电保护技术逐渐将谐波作为故障判定的主要依据。以变压器保护为例,内部励磁涌流可能造成变压器其他保护逻辑无法发挥作用,而二次谐波不受涌流影响,可以通过对二次谐波进行监控,实现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判定。超高压交直流混输技术的应用,在解决暂态难以测定、高压长线路中串联补偿问题和零序互感问题的同时,可以通过明确跨线故障定位和电气量范围,对现有的直流线路中的母线接线方式调整和完善,增设非线性元件,提升继电保护技术水平。 2.4网络化技术 网络化技术在继电保护中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和改进有着积极影响。所谓网络化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设置及计算机系统来合理的控制好各项功能,避免在电力系统中出现不合理的继电保护反应,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加快故障判别速度,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在继电保护中,网络化技术主要是通过联网进行数据整合,通过集中控制进行电网统一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还可以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安全。 2.5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新技术,主要根据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设计出相应的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自动处理信息的全部过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电路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判定是继电保护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很大程度上实现继电保护装置性能质的提升,减少继电保护装置出错的概率。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在继电保护中已经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也必将成为继电保护发展

继电保护课后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后习题答案 1 绪论 1.1电力系统如果没有配备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情景? 答:现代的电力系统离开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是不能运行的。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电源至故障点之间的电力设备中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若没有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将故障快速切除,则会引起故障元件和流过故障电流的其他电气设备的损坏;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发电机端电压降低造成发电机的输入机械功率和输出电磁功率的不 平衡,可能引起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起电网的崩溃、造成人身伤亡。如果电力系统没有配备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则当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运行时,不能及时地发出信号通知值班人员进行合理的处理。 1.2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作用 包括:1.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动作;2.电力系统部正常运行时发报 警信号,通知值班人员处理,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3.电力系统故障时,甄别出发生故障的电力设备,并向故障点与电源点之间、最靠近故障点断路器发出跳闸指令,将故障部分与电网的其他部分隔离。 1.3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哪些主要环节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各环节的 作用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一般通过测量比较、逻辑判断和执行输出三个部分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测量比较环节是册来那个被保护电器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别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逻辑判断环节是根据测量环节输出的逻辑信号,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执行输出环节是根据逻辑部分传来的指令,发出跳开断路器的跳闸脉冲及相应的动作信息、发出警报或不动作。 1.4 依据电力元件正常工作、不正常工作和短路状态下的电气量复制差异,已经构成哪些原理的保护,这些保护单靠保护整定值能求出保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作业答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作业答案171801 20170910 作业答题注意事项: 1)本作业共含客观题48题(单选20题,判断28题),主观题5题。所有题目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页面的答题表格中,填写在 题目中间或下面空白处的答案以0分计。单项选择题填写字 母ABCD之一,判断题大写V字表示正确,大写X表示错误。 其它填写方法将不能正确判别;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纸页面内 各题的表格方框内,其内容框大小可自行调节; 2)不要把答案拍摄成图片再贴入本文档,不要修改本文件中答题表格格式,务必将答题文件命名为“[学生姓名][答案].doc”, 用word2003格式存储并上传到网页,谢谢! 3)提交作业答案文件时请删除所有题目,答案文件应仅含个人信息表、客观题答案表和主观题答题表,不含题目; 4)不标注本人姓名的文件名无效,仅将答案拷贝到网页编辑框而没有上传答案word附件的作业,可能会造成批阅速度、格式 正确性上的较大困难,请同学们理解。 作业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20题)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不包括()。 (A)选择性;(B)速动性;(C)灵敏性;(D)针对性。 2、使用调试最方便的保护是()。 (A)电磁式保护;(B)分立晶体管保护;(C)集成电路保护;(D)微机保护。

3、电力系统中发生概率最大故障是()。 (A)三相短路;(B)两相短路;(C)单相接地故障;(D)两相接地故障。 4、()不属于影响距离保护工作的因素。 (A)短路点过渡电阻;(B)电力系统振荡; (C)电压回路断线;(D)并联电容补偿。 5、目前,()还不能作为纵联保护的通信通道。 (A)公用无线网络通道(wireless network); (B)输电线路载波或高频通道(power line carrier); (C)微波通道(microwave); (D)光纤通道(optical fiber)。 6、可以作为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的纵联差动保护是()。 (A)分相电流纵联差动保护;(B)电流相位比较式纵联保护; (C)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 (D)距离纵联保护; 7、()是后加速保护的优点之一。 (A)能够快速地切除各段线路上发生的瞬时性故障; (B)可能使瞬时性故障米不及发展成为永久性故障,从而提高重合闸的成功率; (C)使用设备少,只需装设一套重合闸装置,简单、经济; (D)第一次是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不会扩大停电范围,特别是在重要的高压电网中一般不允许保护无选择性的动作而后以重合闸来纠正(前加速的方式)。 8、下列方式不属于综合重合闸(简称综重)工作方式的是()。 (A)两相重合闸方式; (B)三相重合闸方式; (C)单相重合闸方式; (D)停用重合闸方式。 9、双侧电源线路的过电流保护加方向元件是为了()。 (A)保证选择性;(B)提高灵敏性;(C)加强可靠性;(D)提高速动性。 10、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时,中性点对地电压()。 (A)为零;(B)上升为线电压;(C)上升为相电压;(D)上升为线电压α倍(α表示由中性点到故障点的匝数占全部绕组匝数的百分数)。 11、互感器二次侧应有安全可靠的接地,其作用是()。 A 便于测量时形成回路; B 以防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绝缘破坏时,高电压对二次设备及人身的危害; C 有助于泄放雷电流; D 提高保护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 12、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大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与发电机型式和冷却方式有关的A参数,随着发电机机组容量的增大而: A. 成周期性变化; B. 恒定不变; C. 逐步减小; D. 逐步增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正常、过激运行的发电机失磁后,机端测量阻抗的变化轨迹应该是 A. 从第Ⅰ象限到第Ⅳ象限 B. 从第Ⅰ象限到第Ⅲ象限 C. 从第Ⅰ象限到第Ⅱ象限 D. 从第Ⅳ象限到第Ⅱ象限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中,闭锁信号是: A. 由短路功率为正的一侧发出的 B. 由短路功率为负的一侧发出的

C. 只在负半周发信 D. 只在正半周发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对自动重合闸前加速而言,下列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 保护第一次切除故障可能有选择性 B. 保护第一次动作可能有延时 C. 保护第二次切除故障一定有选择性 D. 保护第二次动作可能有延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距离Ⅲ段的灵敏度校验中应采用。 A. 最大分支系数 B. 过激分支系数 C. 最小分支系数 D. 正常分支系数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在不需要动作时保护不误动,保护范围内发生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不拒动的特性是指保护的。 A. 可靠性 B. 速动性 C. 灵敏性 D. 选择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汽轮发电机失磁后是否继续运行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个因素? A. 系统的运行方式; B. 发电机自身的状态; C. 系统的无功储备; D. 负荷需求;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自动重合闸后加速一般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 A.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 B.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

C. 系统发生永久性故障; D. 系统发生瞬时性故障;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纵联电流相差动保护中,保护装置本身的最大角度误差是多少度? A. 0.06 B. 22 C. 15 D. 7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故障切除时间等于: A. 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的总和 B. 保护的固有动作时间 C. 保护的整定时间 D. 断路器的动作时间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摘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提升电力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配置与应用;常见故障;措施 现今,伴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与电力系统的迅猛发展,电网规模逐渐增大,网络结构也是越来越复杂,系统短路电流容量变化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大。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也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怎样有效利用继电保护相关技术来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提升电力系统运转的质量与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关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电力系统出现运转不正常之时,会导致电流电压间相位角的改变、电压减小、电流上升等方面的变化,所以此时系统中各个参数和系统安全运行时各个参数之间的区别就能构成不同类型、不同工作原理的继电保护。通常继电保护由测量回路、逻辑回路、执行回路构成,其工作原理由下图一所示。 测量回路从电力系统中读取相关信号,并将此信号与规定的整定值比较,最后将结果输送到逻辑回路之中;逻辑回路依据上一环节输出量的组合、出现的顺序、大小性质等方面决定是不是需要动作;假设逻辑回路判定需要动作之时,则会将需动作这个信号发送到执行回路;执行回路延时又或者是马上输出跳闸信号或者是警报信号。 1.2电力系统安装继电保护的意义 当电力系统被保护设施设备运转出现问题的时候,继电保护设备可以有选择、快速、自动地从电力系统中把故障设施设备切断,进而确保电力系统运转正常的部分快速恢复工作,避免故障设施设备的损害程度继续加大,将停电范围尽可能减小;当被保护设施设备发生故障,出现异常工作状态之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当可以反应及时,并且依据工作维护相关信息,输出信号、降低跳闸又或者是负荷动作指令的发生概率。这个时候一般对保护快速动作不作要求,而是依据对系统相关元件与整个电力系统危害程度规定某种程度的延时,防止不必须的动作。与此同时,继电保护装置也承担着监控整个电力系统的责任,它能通过测量系统电流电压情况将电力系统设施设备工作状态反映出来。 2.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

继电保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写法及示例

如何书写开题报告,以下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注意不要加编号,分两段,一段讲背景,一段讲意义。背景段,回答几个问题,(1)110kV 属于什么类型的电网?是主干网么?(2)传统的110kV电网是单侧电源网还是双侧电源网?(3)现在的110kV电网存在分布式电源问题……(4)110kV电网一般配置有距离与零序电流保护,但在配置、整定与运行中中出现过什么问题? 意义段,针对110kV电网一般配置有距离与零序电流保护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工作,……研究,解决……问题。将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关键问题: (1)等值阻抗计算与网络简化问题 ……………… (2)短路电流计算问题 ……………… (3)保护整定配合问题 ……………… (4)PSCAD仿真验证问题 …………………… 难点: (1)分支系数求取的问题 (2)系统运行方式确定的问题 (3)PSCAD仿真验证问题 等,自由发挥 三、文献综述 围绕上述问题进行综述,字数要够,格式正确,引用正确。具体方法: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国电力》等杂志上下载20篇相关论文,注意要限定期刊,关键词为:距离保护、零序保护、分布式电源等。 四、方案(设计方案、研制方案、研究方案)论证 根据个人的任务,确定以下内容: (1)运行方式的论证 具体说明对于本课题,的大运行方式及小运行方式。…………………… (2)短路点的论证 以哪些点为短路点,为什么?准确求取什么类型的短路故障?为什么 (3)短路电流求取 求出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后,将要求出哪些支路的短路电流? (4)整定计算方案 说明一下。 (5)仿真任务 ……该条泛泛地说下即可。 五、工作计划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概述参考文本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概述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概述 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 答: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 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时,能够向 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断 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 和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 2.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 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

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简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式。 答: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后部分习题答案

1 绪论 1.1电力系统如果没有配备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想象一下会出现什么情景? 答:现代的电力系统离开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是不能运行的。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电源至故障点之间的电力设备中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若没有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将故障快速切除,则会引起故障元件和流过故障电流的其他电气设备的损坏;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发电机端电压降低造成发电机的输入机械功率和输出电磁功率的不平衡,可能引起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起电网的崩溃、造成人身伤亡。如果电力系统没有配备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则当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运行时,不能及时地发出信号通知值班人员进行合理的处理。 1.2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作用包括:1.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动作;2.电力系统部正常运行时发报警信号,通知值班人员处理,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3.电力系统故障时,甄别出发生故障的电力设备,并向故障点与电源点之间、最靠近故障点断路器发出跳闸指令,将故障部分与电网的其他部分隔离。 1.3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哪些主要环节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一般通过测量比较、逻辑判断和执行输出三个部分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测量比较环节是册来那个被保护电器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别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逻辑判断环节是根据测量环节输出的逻辑信号,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执行输出环节是根据逻辑部分传来的指令,发出跳开断路器的跳闸脉冲及相应的动作信息、发出警报或不动作。 1.4 依据电力元件正常工作、不正常工作和短路状态下的电气量复制差异,已经构成哪些原理的保护,这些保护单靠保护整定值能求出保护范围内任意点的故障吗? 答:利用流过被保护元件电流幅值的增大,构成了过电流保护;利用短路时电压幅值的降低,构成了低电压保护;利用电压幅值的异常升高,构成了过电压保护;利用测量阻抗的降低和阻抗角的变大,构成了低阻抗保护。单靠保护增大值不能切除保护范围内任意点的故障,因为当故障发生在本线路末端与下级线路的首端出口时,本线路首端的电气量差别不大。所以,为了保证本线路短路时能快速切除而下级线路短路时不动作,这种单靠整定值得保护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 1.5依据电力元件两端电气量在正常工作和短路状态下的差异,可以构成哪些原理的保护? 答:利用电力元件两端电流的差别,可以构成电流差动保护;利用电力元件两端电流相位的差别可以构成电流相位差动保护;利两侧功率方向的差别,可以构成纵联方向比较式保护;利用两侧测量阻抗的大小和方向的差别,可以构成纵联距离保护。 1.6 如图1-1所示,线路上装设两组电流互感器,线路保护和母线保护应各接哪组互感器? 答:线路保护应接TA1,母线保护应接TA2。因为母线保护和线路保护的保护区必须重叠,使得任意点的故障都处于保护区内。 母线 线路 TA1TA2 图1-1 电流互感器选用示意图 1.7 结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知识,说明加快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为什么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答:由电力系统分析知识可知,故障发生时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减小二机械功率基本不变,从而使发电机产生加速的不平衡功率。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越快,发电机加速时间越短,功率角摆开幅度就越小,月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由分析暂态稳定性的等面积理论可知,继电保护的动作速度越快,故障持续的时间就越短,发电机的加速面积就约小,减速面积就越大,发电机失去稳定性的可能性就越小,即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1.8后备保护的作用是什么?阐述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保护的优缺点。 答:后备保护的作用是在主保护因保护装置拒动、保护回路中的其他环节损坏、断路器拒动等原因不能快速切除故障的情况下,迅速启动来切除故障。 远后备保护的优点是:保护范围覆盖所有下级电力元件的主保护范围,它能解决远后备保护范围内所有故障元件由任何原因造成的不能切除问题。 远后备保护的缺点是:(1)当多个电源向该电力元件供电时,需要在所有的电源侧的上级元件处配置远后备保护;(2)动作将切除所有上级电源测的断路器,造成事故扩大;(3)在高压电网中难以满足灵敏度的要求。近后备保护的优点是:(1)与主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在主保护拒动时近后备保护动作;(2)动作时只能切除主保护要跳开的断路器,不造成事故的扩大;(3)在高压电网中能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近后备保护的缺点是:变电所直流系统故障时可能与主保护同时失去作用,无法起到“后备”的作用;断路器失灵时无法切除故障,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 1 -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工农业的进度,对电能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将会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保障运行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与准确性,才能最大限度确保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实际运作中不会出现差错,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文章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从而提升管理质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标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管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是在电力系统发生突发故障的情况下,能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的消除与修复,进而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必须得到正视,从而为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管理的重要性与主要任务 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的重要性 整个电力系统工作中继电保护是不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涉及到责任、工作量、技术性都非常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是:保护装置、电网结构、设备配置、运行实际情况以及故障出现情况等相关的很多信息,需要通过电脑系统对其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进而进行处理工作,这类工作十分重要,并且十分繁重。為了对现场运维人员的工作量进行有效的降低,并且要更好地确保其劳动生成质量与效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当前电网改革发展的一个主要项目。 1.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的主要任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针对继电保护所涉及到的表格、文件、数据以及图像等进行分析、查询、修复、浏览以及删除。由此可见,管理对象的结构是很复杂的,而且其中层次很多,无论什么样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参数、统计分析及运行状态、档案管理等等事务管理。在分工过程中,每一层保护专业都非常详细,也是造成数据库与表格种类很多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效率与数据使用的准确性。 2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述

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设计题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综述 指导教师时间1周 一、教学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训练。本课程设计教学要求是:(1)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2)学习电力系统保护的配置原则以及整定计算方 法。(3)训练学生工程CAD制图方法。(4)学习保护配置原则、整定原则、灵敏系数要 求以及灵敏系数校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历史、 现状和发展前景,对各类保护的具体内容作一综合阐述。 二、设计资料及参数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参考所使用教材内容。 2、通过网络查询我国及国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保护方法及最新成果等。 3、通过校园网数据库查阅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有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综述内容。 4、通过校园网数据库查阅优秀硕博士全文论文。 三、设计要求及成果 1、理论联系实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将目前常用的继电保护 方法进行论述,不能将别人论文中的观点或内容直接拷贝复制,否则课程设计成绩记为不及格。 2、独立思考,在现有保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或对现有保护的不足提出 改进措施。 3、阐述过程中可以针对一种或几种保护或对某一设备的保护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4、认真细致,在课程设计中应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克服马虎潦草不负责的弊 病,为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担当建设任务打好基础。 5、按照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和进度完成。 四、进度安排 1、讲解设计目的、要求、方法、任务分工。(2小时)

2、查阅资料,熟悉用户任务要求,(0.5天) 3、设计保护方案,提出可行性报告(1天) 4、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工具书进行设备校验,绘制继电保护二次展开图( 1 天)。 5、撰写设计说明书(2天) 五、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成绩采用非百分制记法。主要注重量化过程考核,创新能力考核,评分内容 和标准如下: (1)设计态度20% 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文明实训,准时上下课,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不做与课程 设计无关的事。认真查找资料,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服从管理,按时完 成设计任务。 (2)实践能力20% 继电保护装置满足规程要求,可靠性高,设备选择得当,计算、保护、整定等满足要 求。保护屏安装规范,布置美观。设计过程有创新,故障判断准确,短路电流计算正确。 (3)方案设计40% 课程设计报告包含两部分,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文字流畅,字迹端正,图纸规范,尤其要突出设计创新, 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设计论证充分,可靠性高。设备选择正确合理,设计心得 体会真实可信。 (4)课题说明书20% 对课题考核重点理解深刻,能正确、全面地回答问题。 若发现有抄袭或请别人代做者,取消参加考核的资格,成绩以零分记录。 最后总评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 六、建议参考资料 1.张保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二版,2005 2.贺家李,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二版, 1994 3.杨奇逊.微机型继电保护基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8 4.王维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教学总结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一、概述 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一次设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也包括相应的通信、继电保护(含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等设施(二次设备)。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指运行中所有电力设备必须在不超过它们所允许的电流、电压、频率及时间限额内运行(强调充裕性)。不安全的后果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大面积停电。 2003年8月14日下午,美国纽约、底特律和克利夫兰以及加拿大多伦多、渥太华等城市均发生停电事故。事故原因俄亥俄州阿克伦城的第一能源公司的两根高压电线其中一根因树枝生长碰至线路后跳闸,另外一条线路因安全自动装置误动,导致第二条线路跳闸,最终导致各个子电网潮流不能平衡,最终系统解列。 可见,要保证电力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配置安全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顾名思义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隔离故障点保护一次设备,同时能够让电力系统继续安全稳定运行。 二、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配置方式要满足电力网结构和厂站的主接线的要求,并考虑电力网和厂站的运行方式的灵活性。所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1)要根据保护对象的故障特征来配置。

继电保护装置是通过提取保护对象表征其运行状况的故障量,来判断保护对象是否存在故障或异常工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自动装置。用于继电保护状态判别的故障量,随被保护对象而异,也随电力系统周围条件而异。使用最普遍的工频电气量,而最基本的是通过电力元件的电流和所在母线的电压以及由这些量演绎出来的其它量,如功率、序相量、阻抗、频率等,从而构成电流保护、电压保护、方向保护、阻抗保护、差动保护等。 2)根据保护对象的电压等级和重要性。 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的保护配置要求不同。在高压电网中由于系统稳定对故障切除时间要求比较高,往往强调主保护,淡化后备保护。220kV及以上设备要配置双重化的两套主保护。所谓主保护即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无延时跳闸,此外还要考虑断路器失灵保护。对电压等级低的系统则可以采用远后备的方式,在故障设备本身的保护装置无法正确动作时相邻设备的保护装置延时跳闸。 3)在满足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要尽量简化二次回路。 继电保护系统是继电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构成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二次回路虽然不是主体,但它在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复杂的二次回路可能导致保护装置不能正确感受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而不正确动作。因此在选择保护装置是,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简化接线。 4)要注意相邻设备保护装置的死区问题 电力系统各个元件都配置各自的保护装置不能留下死区。在设计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1习题参考答案

噢噢第一章 1、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是什么 答:(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什么是故障、异常运行和事故短路故障有那些类型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在故障分量上有何区别对称故障与不对称故障在故障分量上有何区别 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这种情况下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事故,就是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的损坏。相间故障无零序分量。对称故障只有正序分量。 3、什么是主保护、后备保护什么是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在什么情况下依靠近后备保护切除故障在什么情况下依靠远后备保护切除故障 答:当本元件的主保护拒绝动作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作为后备保护,由于这种后备作用是在主保护安装处实现,因此,称之为近后备保护。在远处实现对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称为远后备保护。 4、简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式。 答:基本原理:1、过电流保护2、低电压保护3、距离保护4、方向保护5、差动原理的保护6、瓦斯保护7、过热保护等。构成方式:1、测量部分2、逻辑部分3、执行部分 5、什么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答: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装置。 6、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选择性: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2、速动性:在发生故障时,力求保护装置能迅速动作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3、灵敏性: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4、可靠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他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他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第二章 1、何谓三段式电流保护其各段是如何保证动作选择性的试述各段的工作原理、整定原则和整定计算方法、灵敏性校验方法和要求以及原理接线图的特点。画出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的保护范围和时限配合特性图。 答:电流速断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限时速断是按照躲开前方各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而过电流保护则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华南理工网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堂作业标准答案

华南理工网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堂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系统工程导论》 作业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一般系统理论重申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系统的功能可以等于系统全部要素功能的总和。 【错】 2.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告诉我们:系统的故障在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其故障率都很小,到损耗故障期,故障率会逐渐升高。 【对】 3.“什么也不干”,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方案,称为零方案。 【对】 4.香农把信息定义为两次不确定性之和,即: 信息(量) = 通信前的不确定性+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错】 5.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6.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你选择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进一步发

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 2.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3.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专家打分法_;(3)两两 比较法;(4)_体操计分法_:(5)_连环比率法_;(6)_逻辑判断评分法__。 4.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5.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 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6.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结合;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管理对于信息的要求是:(1)准确、(2)及时、(3)适用、(4)经济。 三简答题 1.按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系统如何分类?对每一类系统举一例。 答:1)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2)按照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举例:小系统:一个家庭 大系统:一个地级市 巨系统:一个国家。 简单:一个局域网 复杂:因特网。 2.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只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