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海闻版)复习总结资料.doc

国际贸易(海闻版)复习总结资料.doc
国际贸易(海闻版)复习总结资料.doc

《国际贸易——海闻版教材》考试复习资料

* p I /irr^rr

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Z间在经济上的相互共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从国际或世界角度, 可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world trade)o

2?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对该国的国民牛产总值或国内牛产总值的比率称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是进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出口依存度是出口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该比率可以反映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3?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木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牛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就是绝对劣势。绝对优势也可以间接的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4?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牛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牛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集屮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5?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一般拥有牛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而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则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以换取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上的相对差别。

6?贸易条件——在经济学中,把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x)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PG的比率称为该国的“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表示为:贸易条件(TOT)二P X/P M

7.行业内贸易——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这种既进口乂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8?不完全竞争——古典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的假设越來越远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品结构。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如矿产品,农产品基本是同质的,所以,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通常是行业间贸易。但制造产业中的大多数产品呈现同类不同质,经济学家称之为差异产品。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就是行业内贸易。

(2) 生产规模和对市场的影响力。

9?外国直接投资基本方式为在东道国创立新企业和并购东道国的企业.

因此,当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的基础上研究国际贸易。

新企业的创立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独资企

业;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者共同创立一个国际合资企业。

并购的一般做法是从证券市场取得企业的股权证券,或者是在企业增资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企业增发的股权证券,或者是同企业直接谈判购买条件以取得企业的所有权。

10?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

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的3要素:

1、跨国公司本质上是一工商企业

2、跨国公司的管理决策着眼于全球

3、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广孔关税——是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政策及进出口税则,向进出口商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12?从价税——是根据进口商品价值征收一定比例的关税。

从价计征的关税税额=进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x关税税率

13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14.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一国或区域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理由,制定一些复杂、苛刻且经常变化的技术标准、卫牛检疫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措施,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的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市场的目的。

15.经济特区——指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岀口,在其领土上的部分经济区域内实行特殊政策。通过降低地价,减免关税,放宽海关管制和外汇管制等各种优惠方法,从而达到开拓出口货物,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木国或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16?保税区——是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地区和仓库。外国商品存入这些保税区内,可以暂时不缴纳进口税,如在出口,不缴纳出口税。运入区内的商品可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等。

17?保护幼稚工业论一一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新生或幼稚阶段,就像初生婴儿一样, 而同类工业在发达国家却是实力雄厚。如果允许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话,发展屮国家的幼稚工业肯定被扼杀,永远没有成长起来的希望。如果政府对其新建工业实行一段时间的保护,等“新生儿”长大后,再取消保护,那么它就不但不怕竞争,还可以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工业匹敌了。

18?不公平竞争——是指凡是由政府通过某些政策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并造成对国外同类企业的伤害,即被看成是不公平竞争。具体来说,出口补贴、低价倾销、将监狱中犯人或其他奴工制作的产品,或使用童工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国外、通过不同的汇率制度人为地降低出口成本、对国外知识产权不加保护等等都包括在不公平贸易的范围之内。

19?经济全球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及产品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和经济体制的一体化。

20?世界贸易组织——是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批界贸易组织协定》于1995年1 J] 1日开始正式成立的,是以市场经济机制和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以乌拉圭冋合达成的各项协定为法律框架,并具有国际法人地位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其总部设在日内瓦。

二.简答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

些补充?

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

(2)

(3)

(4) 补充:

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

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2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

(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冢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

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 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贏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

上述观点。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自由贸易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本是个可证实的经济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

5?“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请

评论并用图说明。

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牛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

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

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岀口产品市场为例)。

6?假设A 、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

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 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 国拥 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僦釉丰忌为苗时宰隹刑吝算?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1) 由于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 国,所以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木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A 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 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 单位的食品。

(4) 根据H-0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 国出口,食品为资

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 国出口。

7?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出的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2)天津的食街;

思路: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主耍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 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所以(1)中的批发市场和(2)中的食街都是同类型的企业 组成的交易场所,显然是

利用外部规模经济。(3) (4) (5)显然是经济体自身扩大规模的结果:

(3)中的企业集团是企业横向和纵向发展的结果;(4)中的香港是一个地区利用自身的优势发 展成亚洲的无可替代的金融中心;(5)中的大型家庭农场也是私人经营体对自身规模的扩大。

8?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

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Intel 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 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中

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5)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

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1) (2) (3) (4) 思路: (1)

云南省昆明市郊斗南镇的鲜花市场;

(3)

漱公司;

(4)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

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1) (2) (3)

(4) 1000

思路:

(1)

(2)

(3)

(4)

(5)比较优势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

9?国际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有哪些?思路: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分为经济方面和心理方面。

(1) 经济方面。

a. 丧失某些己经积累起来的社会福利,如政府养老金和社会保险;

b. 放弃国内的各种工作机会;

c. 可能要上缴的“移民税”及与办移民手续有关的其它费用;

d. 在本币不可兑换的情况下,移民述会遇到换汇问题甚至一时无法使用在国内的资金;

e. 在国外安顿的各种花费。

(2) 心理方面。

a. 语言的障碍

b. 文化的差异

c?种族的歧视

d. 离乡的痛苦

e. 牛活方式的适应

10.假设墨西哥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美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美国的资

本大量到墨西哥投资。请用局部均衡的方法分析美国和墨西哥两国资本市场各方的利益变动。墨西哥是否从吸引美国资本中获得利益?美国呢?

由上图可知,

墨西哥的资本供应方损失a,资本需求方获利为a+b,墨西哥总获利为b。美国资木供应方获利为c,资木需求方损失为c+d,美国总损失为d。

由美国流动到墨四哥的资本获利至少是d+e。

Sk

假如把流动资本收益算入美国,则美国总收益至少为e。

□?政府对外贸权和进口产品分销权的控制为什么被认为是一种非关税壁垒?

思路:政府控制该国厂商进口的权力实际上限制了该国的进口数量,该国进口多少进口什么不是市场能决定的,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可以根据国内产业的需要妨碍自由贸易,因而构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

12?为什么中国企业向美国低价销售柠檬酸对美国国内产业不造成实质损害而美国向中国倾销新闻纸却严重损害中国的新闻纸生产企业?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一般性结论?

思路:中美两国牛产的柠檬酸和柠檬酸钠在质量上从而在最终用途上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柠檬酸质量很高,主要用于食品和药品,而中国只生产未经提纯的低质包装的柠檬酸,主要用于洗涤剂的工业产品,很少用于饮食业和制药业,因为屮国产品的质量与在美国饮食业和医药业的接受程度,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无法与美国产品匹敌。因此,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中国岀口到美国的柠檬酸和柠檬酸钠对美国的同类产业产生了实质性的损害或潜在的损害。另一方面,美国向中国倾销的新闻纸却因为物美价廉极大地压缩了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对国内企业的生产、销售挤兑以及使国内企业在吸收就业方面的能力下降,而口在正常的财务运作方面也将受到影响即发展空间受到影响。从屮可以看出只有倾销与本国产品有很大替代性的产品时,本国行业才会受到严重伤害。

13?假设下面是中国20英寸电视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世界市场价格是$500。

如果政府决定促进本国电视机产业的生产并征求你的意见,以下两种政策你会推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假定中国是电视机出口小国)

(1)对每一台出口的电视机给予$100的退税;

(2)企业每生产一台电视机给予$ 100的补贴。

(3)对该产业承诺$600美元的保护价。

思路:这三种政策都能使木国的电视机产量增加10个单位,对木国电视机厂家的收益影响相同,但是由于三种政策对木国的价格影响不同,所以对消费者乃至对全社会的福利影响不同。牛产补贴下价格不变,对全社会的福利影响最小;出口退税和保护价使国内价格上升到600,所以使社会福利损失大于牛产补贴。所以如果政府在培育木国电视机产业的同时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话,可以考虑b,这也是一个经济学家最常建议的。

另一方面,注意到b种政策政府的财政支出最大,如果政府促进产业的同时要兼顾政府财政预算, 则可以考虑a和c。

14?研究显示,发达国家中消费者为每一个被保护的工作付出的代价都不小,为什么政府仍要保护这

些行业?

思路:受保护的行业很可能拥有实力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或者说是重要的选票来源。所以如果从就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考虑,尽管代价不菲,政府述是会对这些行业进行保护,以满足其政治上的利益最大化。

15?既然自由贸易有贸易保护所不具有的诸多好处,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行完全的

自由贸易?你估计到什么时候“自由贸易时代”会到来?

思路:自由贸易不能完全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利益分配的原因。取消贸易保护必然使一些既得利益者受损,如果这些利益组织严密,对政府决策有较强的影响力,那么必然会对白由贸易政策构成极大的阻力。这需要与该国的政治格局、民主形式结合在一起分析。

虽然无法准确预测“白由贸易时代”的时间表,但这已是大势所趋,屮国加入WTO会对这一进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6.有人认为“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请对此观点进行评论。

思路:以上观点不正确。

由于美国是当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因此全球化过程,人们见到了很多美国的身影,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

全球政治稳定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东西对抗的政治环境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前苏东社会主义的瓦解,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积极主动的溶入国际经济体系。

信息产业革命使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全球性的商业运作成为可能。

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进行生产的全球化是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寻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事实上,全球化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由于能够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而从中受益。

17?发展中国家有许多人反对经济全球化,认为全球化会扩大全球贫富差距。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

有很多人反对全球化(如在西雅图等地举行的规模盛大的示威游行),他们认为全球化会降低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分析这种现象?

思路: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使得各国的比较优势更好的发挥, 促进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的实现,将改善各国和全人类的福利。无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是当代贸易理论都证明以上结论。

然而,这个过程中不是每个国家的所有的利益集团都中受益,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也必然有比较劣势的行业。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它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将会从全球化中受益,而由于资本相对缺乏,它们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发达国家则相反,劳动力相对稀缺,它们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没有比较优势,全球化将导致这些行业萎缩,而由于资本相对充裕,它们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在国际竞争中受益。

以上分析表明全球化总体上是各国都受益的过程,至于是否会扩大各国贫富差距,目前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这种观点。由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萎缩,使得这些行业中的利益集团,主要是工人的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于是他们反对全球化。不过,这都是短期中由于经济结构的不能及时调整才出现的情形。长期中,各国将资源重新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屮,可以使全体国民从全球化中受益。

18?请具体分析发达国家实行农产品保护的原因并讨论为什么在关贸总协定中农产品作为特殊情况

处理。

思路:基本原因是,一般在工业发达国家里,农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为 了避免

农民收入的大幅下降,经济发达国家需要保护农产品。然而,根本原因是土地的不可转 移性。土地不像资本和劳动力,除了生产农产品外别无他用,而当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时, 对农产品的保护就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问题。作为政府,无论从土地资源的利用还是对农民 的生存的关心,无论是经济上述是从政治上都不得不对农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三、计算题 设中矗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2?给定玫瑰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各行业的行业内贸易指数IIT 。 (单位:万美元)

向其他国家的出 口额 从其他国家的进口 额

新鲜水果

65 54 玩具

56 680 微型面包车

700 200 电影电视 300 97

思路:根据〃--兽,可以求得:

(1)新鲜水果行业心一胡八存90.76%

De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 (2) (3) 思路:

(1)

(2)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

令De 二Sc,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o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 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3) 数量

消费者福利增加 a+b 二 1/2* (1800+1600) *10000二 1. 7*10?

生产者利润减少 a 二 1/2* (1400+1600)*10000=1. 5*10’ 社会

(2) 玩具行业〃卩=1 |680-56|=] -— = 15.22%

56 + 680 736

(3) 微型面包车行业IIT = 1 _l70°-200l= 1 = 44.44%

700 + 200 900

(4) 电影电视行业〃卩=1 -卩°0_9刀=1-—= 48.87%

300 + 97 397

3?设中国对小汽车的关税税率为180%,国内一典型的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和部件关税如下:

(3)降低对产品零部件的关税有助于提高有效保护率。= 421.25%

成本项目

占汽车价格比重关税税率钢板

20%

60

%

发动机轮胎

30% 10%

120% 30%

(1)

(2)

(3)请计算对中国小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如果钢板、发动机、轮胎的关税分别降为10%、30%、5%,计算小汽车的有效保护率。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推出哪些关于有效保护率的一般结论?

思路:由有效保护率公式e. = tj~^ijtlJ ,可以计算得

(1)

令车=180%-20%x60%-30%xl20%-10%x30% = 180%」2%-36%-3%= 322.5%

1-60% 40% (2)

180% —20% x 10% —30% x 30% —10% x 5%

1-60% 180%— 2%-9%-0.5%

40%

六种常见国际贸易术语汇总

四种常见国际贸易术语 一、FOB 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船超过船舷后,履行其交货义务。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那时起承担一切费用以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它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结关手续。 按照《2000年通则》,FOB合同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如下: 卖方主要义务: 1.负责按港口惯常方式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指定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 2.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 3.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负责提供商业发票和证明货物已交至船上的通常单据。如果买卖双方约定使用电子通讯,上述发票和单据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信息所替代。 买方主要义务: 1.负责技合同规定支付价款。 2.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运费,并给予卖方关于船名、装部地点和要求交货时间的充分通知。 3.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必要时经由另一国过境运输的一切海关手续。 4.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5.收取按合同规定支付的货物,接受有关单据。 使用FOB术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把FOB术语称之为"离岸价"。 2."船舷为界"主要是针对风险的划分而言的,如果把它作为划分买卖双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的界限就不十分确切了。

3.船货衔接问题。 4.装船费用问题(FOB变形)。按FOB术语成交,可以选用适当的FOB 术语变形,即FOB术语之后加列各种附加条件,用以明确有关装船费用的负担。常用的FOB变形有以下几种: (1)FOB Liner Terms-FOB班轮条件,指有关装船费用按班轮条件办理,即由负责签订运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即买方)支付。 (2)FOB Under Tackle-FOB吊钩下交货,指卖方仅负责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船只的吊钩所及之处,有关装船的各项费用均由买方负责。 (3)FOBS(FOB Stowed)一FOB包括理舱,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人船舱支付包括理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4)FOBT(-FOB Trimmed)一FOB包括平舱,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入船舱,并支付包括平船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5)FOBST(FOB Stowed andTrimmed )-FOB包括理舱、平舱,指卖方负责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包括理既费和平舱费在内的装船费用。 FOB变形不改变交货地点和买卖双方划分风险的界限。 5.应当注意《2000年通则》与《1 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对FOB贸易术语的不同解释。 二、CFR Cost and Fr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必须支付成本费和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货物装船后发生事件所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自货物于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起即从卖方转由买方承担。 按照《2000年通则》,CFR合同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如下: 卖方主要义务: 1.负责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期间内,在装运港将符合合同的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并给予买方充分的通知。 2.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核准书。 3、负责租船定舱,并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4.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2020年整理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doc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国际贸易的分类 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从根本上说,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 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 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的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 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为把货物贸易额中的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 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中的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 和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 的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凡进入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的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 口的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称为总贸易差 额。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 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 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 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 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

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国际贸易值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通常都用美元来表示。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出口值加上进口值之和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总值。但是,在统计国际贸易总值时,却不能简单加总,而是把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出口值汇总起来。这是因为一国的出口值即为另一国的进口值,两者相加无疑是重复计算。 (2)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Trade)是指按某一时点上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值。具体说来,国际贸易量是以某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国际贸易值,这样修正后的国际贸易金额就可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比较准确地反映不同时期国际贸易规模的实际变动幅度。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量就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 (1)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 (2)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又称贸易顺差(A Favourable Balance of Trade),是指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即贸易差额为正的情形。出超意味着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收入大于支出。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汇总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2=600 边界如下所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复习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自考复习笔记.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本文由飞梦好男儿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笔记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区)及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一国(地区)及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按《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分为十大类:63章、233组、 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其具体分类为: 0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1类:饮料及烟草类; 2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4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 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6类: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 9类: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指那些未经过机器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机器加工的农林牧渔产品,一般把0~4 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指全部经过机器加工的产品,一般把5~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一国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活动。进口贸易:一国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的活动。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指一国各类进出口货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5.1 复习笔记 一、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以及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1)行业间贸易 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是指各国之间进行的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 (2)行业内贸易 ①行业内贸易 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是指各国之间进行的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 ②行业内贸易指数 经济学家通常使用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简称IIT )来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1X M IIT X M -=-+ 其中X 和M 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IIT 的值介于0和1之间。 a .0IIT =,意味着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 b .0IIT >,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有行业内贸易。

IIT 的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0X M -=,1IIT =。IIT 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定义一个行业或产品,行业或产品定义得越宽泛,IIT 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 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1)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 (2)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 (3)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贸易发展中的第三个重要现象是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 (1)战前,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其他国家不得不从这些国家进口。 (2)战后这种产业领先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例如纺织业、机电业,甚至汽车制造业,都出现这种情况。 二、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1.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商品的同质性,二是单个厂商在市场中的微弱地位。纵观战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国际贸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的假设已经越来越远了。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2020年10月整理).pdf

国际贸易术语 1 国际贸易术语: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三个字母的英文缩写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并说明在货物的交接过程中,有关交货地点,风险,责任,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门术语。 2 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国际贸易惯例本身不是法律,它对交易双方不具强制约束力,因而,买卖双方有权在合同中做出与某项惯例不符的规定,只要合同有效成立,双方均要遵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国际贸易惯例对国际贸易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2000通则》保留了《1990通则》中包含的13种术语,并将这13种术语分成了E,F,C,D四个组。 4 六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术语: (一)FOB术语:指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按合同规定的装运时间将货物教导买方指派的船上。(适用范围:海运和内河运输) FOB术语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 1)卖方义务 (1)在约定的装运期间内和指定的装运港,将个同规定的货物教导买方指派的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 (2)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3)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批准文件,并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4)提交商业发票和自费提供证明自己按规定交货的清单单据,或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信息。 2)买方义务 (1)自费签订从指定装运港装运货物的运输合同,并将船名,装货地点和装货日期及时通知卖方 (2)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3)根据买卖合同规定受领货物并支付货款 (4)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负责办理货物进口和必要时从他国过境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3)在具体业务中,使用FOB术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船舷为界问题:表明货物在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如在装船时货物跌落码头或海中所造成的损失,均由卖方承担。 船货衔接问题:在FOB术语成交的合同中,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是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装运。 (二)GIF术语:(成本加运费,保险费,指定目的港)也是在装运港交货,只适用海运和内河运输,采用GIF术语成交时,卖方的基本义务是自负费用办理货物的运输及海运保险,并在规定的装运期及装运港将货物装船。 采用GIF术语时,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如下: 1)卖方义务 (1)自负费用签订运输合同,按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在指定装运港将合同要求的货物装船,并及时通知买方 (2)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3)按照合同的规定,自负费用办理货物运输保险 (4)自负风险和费用,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办理货物的出口手续

国际贸易术语总结

贸易术语总结 总论如下图: 标注:DAP、DAT是与DDP同一个位置 分论 依据是“清风货运保”。“清”:清关手续;“风”:风险转移;“货”:交货地点;“运”:运费;“保”:保险 1、EXW 清风货运保 买方买方 买方交货时卖方所在地或其 他指定点 清风货运保 买方买方 卖出买进货交第一承运人出口国内地、港 口 注意: (1)在卖方所在地交货的,买方有义务将货物装上买方派来的运输工具上,之后风险转移。 (2)在卖方所在地以外的某个地点交货的,货物运到该地点无须卸货、在卖方自己的车上交买方支配,风险转移

3、FAS (1)卖方应及时给买方发出装货通知,以便及时对装上船后的风险购买保险5、CFR (1)卖方应及时给买方发出装货通知,以便及时对装上船后的风险购买保险6、CIF (1)对投保险种无约定时,仅需要投最低险别 7、CPT 8、CIP 11、DAT

注意: (1)DAT卖方要负责卸货 以上要关注的要点: (1)2010年新的贸易术语取消了FOB、CFR、CIF下的“船舷”的概念,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卖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后的一切风险。 (2)2000年贸易术语依照卖方义务责任的大小分为EFCD组,而2010年依照不同的运输方式分为两组,适合水上运输的术语有四种:FAS、FOB、CFR、CIF。注意:这两组通则不是依照“新法取代旧法”的规则的,而是要看当事人的约定,采用哪种贸易术语。 (3)E、F组后附地名的意义是装运地或者装运港;C、D组是目的地或者目的港,此时风险的转移点是不变的,买方不需要承担到目的地或者目的港的风险。 (4)F组和C组下,交货地点和风险转移点都在指定装运港或装运地,故称装运合同;D 组称为交货合同,E组为产地交货合同。

最新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 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 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 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进 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 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 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10、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贸易 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4.1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收益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1)短期影响 在短期内,生产要素不会在各部门之间流动,各行业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决定。具体影响如下: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 (2)中期影响 在中期内,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不能转移。贸易之后,出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生产扩大;进口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生产缩减。这会导致,出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增加而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资本不流动而劳动力流动的结果会使各行业的资本劳动供给比例发生变化。 国际贸易对各行业工资和利润的中期影响可以表述为: ①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受益; ②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工业)中的不流动要素会进一步受损; ③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3)长期影响: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流动,包括资本。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长期影响可以由“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来说明。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Stopler-Samuelson Theorem)是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理论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具体内容如下: ①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 ②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 (4)放大效应与实际收益变动 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不仅指出了国际贸易对本国各种要素收益的可能影响,而且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大小。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认为,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琼斯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并说明了实际收益的变动。 ①“放大效应” “放大效应”是指在国际贸易下,要素价格的变动幅度大于产品价格的变动幅度。 ②实际收益变动 要素实际收益定义为要素名义收益除以产品价格。要素实际收益的变动率为要素名义收益变动率减去产品价格变动率。 琼斯论证了:只要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上升,进口竞争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 2.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1)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WTO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重点笔记解析

第一章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1.关贸总协定成立的时间与历史地位是什么? GATT从1948年诞生,WTO 1995年诞生。 1)GATT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取消一半数量限制以及对非关税壁垒进行控制,促进缔约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继而推动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 2)GATT通过自身不断完善,强化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规则,力图为世贸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通过磋商和争端解决,较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贸易领域的纠纷和争端,避免贸易战争。 4)通过“特殊和差别待遇”,重视发展中国家利益。 2.关贸总协定经历了哪几个回合的谈判? 1-5前五轮谈判仅涉及关税减让。 6肯尼迪回合谈判首次涉及反倾销措施。 7东京回合谈判开始涉及非关税措施与框架协议。 8乌拉圭回合谈判则广泛涉及规则、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等15项议题。 目标:制止和扭转保护主义,消除贸易扭曲现象;维护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促进目标;建立一个更开放更具有生命力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 3.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意味着一个强大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2.标志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巨大增长,并未各成员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机会和更高的福利水平。 4.突破了只注重于货物贸易的局限性,覆盖并完善了服务贸易规则、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4.WTO 建立以来取得了哪些成就? 1.落实乌拉圭会和协议与推进新协议谈判 2.管理范围与成员方数目不断增加 3.争端解决机制日益受到信任 4.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包括服务、技术等特殊商品的交换。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的法律 1、国内法; 法律冲突 通常在国内法中规定冲突规范的办法,可选择一国的法律、按最密切联系的原则;2、国际贸易惯例(ITC); 由国际组织将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反复实践的习惯做法,加以编纂与解释所形成的非强制性文件。 贸易惯例的性质:本身不是法律,没有普遍的强制性,只有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加以采用时,才对合同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在合同中作了与国际贸易惯例不同的规定,以合同规定为准。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统一规则》常用的三大贸易惯例 3、国际条约 (1)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诸如公约、协定、议定书等各种协议的总称。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s of goods 简称CISG) (3)公约分四部分:适用范围和总则;合同的订立;货物销售;最后条款共101条(4)中国关于公约提出的两项保留: 公约适用范围的保留 合同形式的保留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个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因此,只有一个合法的、有效的合同,才具有这种效力,从而对买方和卖方产生约束力。 1、合同的合法性。对于一个合法的合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公共政策; ②违禁品问题; ③敌对国贸易问题; 2、合同的有效性。对于合同的生效要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订约人的能力:自然人(未成年人、醉酒者、精神病人无订约能力)、法人; ②意思是真实的(欺诈、胁迫、错误等无效); ③约因或对价; ④合同的形式: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必须按规定的形式和程序成立才有效。涉外合同必须是书面的。 2、出口贸易磋商和出口合同的订立 根据出口贸易计划,与客户进行接触联系。在与贸易对象建立业务关系之初,为简化今后的贸易磋商的内容,可先与客户就一般交易条件达成协议。

国际贸易读书笔记

国际贸易读书笔记 自接触国际贸易这一科目以来,对国内外的贸易有一些的了解,也因此丰富了头脑原本浅薄的见识。故在此分享一下读国际贸易这一课的些许感悟。 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是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通过研究这些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贸易利益的产生和分配,解释这种交换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国际贸易研究的主要类容包括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等。 国际贸易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属于一个历史范畴。要产生国际贸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国家的形成。国际贸易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一直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以后,处于生产过程的内在需要,国际贸易才成为现代化大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而真正得以迅速发展。在当代,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加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 而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三个辉煌时期:汉朝、唐宋和元朝。中国近代由于受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的束缚,对外贸易有所衰落。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在20世纪末期开始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主要包括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重商主义者认为金银是惟一的财富,对外贸易是活的金银财富的源泉,其政策主张是“奖出限入”。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实行自由贸易。这些思想对后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将劳动价值论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为开端,后经李嘉图发展,形成了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各国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不仅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对于交易的双方都会有利。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各国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同样不仅会增加社会财富,而且交易双方也都能获得利益。“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是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则。 约翰·穆勒认为,均衡贸易条件决定于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的相对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贸易条件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比例对本国越是有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用几何曲线阐释了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决定的,所以各国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条件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汇总汇编

国际贸易实务题型和重点 ?复习原则 基本概念(富有专业色彩) 题型 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题 案例题 一、商品的品名与品质 (一)表示品质的方法 凭实物表示商品的品质 复样 凭文字说明表示商品的品质 对等样品 良好平均品质(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货而言) 品质的机动幅度(特定质量指标在一定幅度内可以机动) 品质公差(工业制成品中加工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为人们所公认的误差)二、商品的数量条款 ?公量 公量=商品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 公量=商品净重*(1+公定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 ?数量的机动幅度 允许货物多装或少装的条款即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溢短装条款(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商品受本身特性、生产、运输或包装等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交货时不易精确计算。为了便于合同的顺利履行,减少争议,买卖双方通常要在合同制定时规定数量机动幅度条款,这种条款又称为"溢短装条款"(more or less clause)。所谓溢短装条款是指在规定具体数量的同时,再在合同中规定允许多装或少装的一定百分比。卖方交货的数量只要在允许增减的范围内即为符合合同有关交货数量的规定。例如在合同中规定"装运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Shipment Quantity5%more or less allowed)。 ?(1)明确规定(明确规定数量的机动幅度) ?(2)没有规定(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溢短装条款.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可以有5%的幅度.个数,件数计件的商品除外)?(3)大约(合同中有“大约”(Approximately or About)的字样是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有10%的机动幅度) 三、包装条款 ?运输包装(大包装、外包装) 便于仓储,便于运输,便于搬运) ?唛头(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

(完整版)国际贸易学笔记

《国际贸易学》复习笔记 绪论前言 1、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贸易量:是指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用不变价格表示贸易发展规模的一个指标】 对外贸易量:指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以基期价格作参照,用 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可更准确反映对外贸 易实际规模的变动。 国际贸易量: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 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简称TOT)【选择里会有计算,判断贸易条件改善还是恶化】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交换比率。又称为“进出口交换比价”或简称“交换比价”。它用贸易条件指数反应。 当贸易条件指数>100时称贸易条件改善;当贸易条件指数<100时称贸易条件恶化;当贸易条件指数=100时称贸易条件不变。 【例】假设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100,1998年时出口价格指数较基期下降6%,进口价格指数较基期上升12%,通过计算以数字说明该国1998年净贸易条件的变化。 答:以1990年为基期,净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出口价格指数=100-100×6%=96 进口价格指数=100+100×12%=112 净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 96/112)×100 =85.7 因为净贸易条件85.7小于100,所以贸易条件恶化。即1990年1个商品换回1个国外商品,而 1998年1个商品只能换回0.857个国外商品。说明1998年贸易条件恶化。 【例】假定某国以1995年的年价格及出口数量为基期;其2000年的出口价格指数为80%,进口价格指数为12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50%。试计算该国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 答:(1)以1995年为基期,净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净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80/120)×100 =66.7 因为净贸易条件66.7小于100,所以贸易条件恶化。即1995年1个商品换回1个国外商品,而 2000年1个商品只能换回0.857个国外商品。说明2000年贸易条件恶化。 (2)以1995年为基期,收入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出口数量指数 收入贸易条件=(80/120)×150=100 因为收入贸易条件等于100,表明收入贸易条件不变。所以2000年收入贸易条件不变。 3、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4、对外贸易地理方向(Foreign Trade by Regions)&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它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并反映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表示各洲、各国或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5、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 国际贸易中以产品偿付进口设备、技术等费用的贸易方式。它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 纳

国际贸易学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 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 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 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若出口值大于 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 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 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 8、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手段的,称为自由结汇方式贸易,或叫做现汇结算贸 易。 易货贸易: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称为易货贸易。 9、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 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