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1).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 3 )

姓名 : 刘春芳学校:北京62中日期:

授课教师洪梅学科语文班级8( 4)班

上午第四

课程题目邓稼先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信仰”导入

二、积累词语

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燕然勒功

锋芒毕露截然不同妇孺皆知热血殷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作者简介

杨振宁( 1922-),原籍安徽,西南联合大学研究

生毕业,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共同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

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四、写作背景

1993 年 7 月 29 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听课时间

随堂思考意见

1、导入自然巧妙,如

行云流水般自然进入文本。

2、作者简介有些死板,不是灵活地引入,教学环节前后不衔接,有些“突兀”。

3、背景的呈现应该是

灵活的,不应该按部就班地安排引入。这样有些墨守成规。

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 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用简练语言概括每小节内容

生自读两部分,自主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研究概括。

教师引导板书

六、研读思考

1、写邓稼先,却为何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邓

稼先( 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

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2、邓稼先为中国核事业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却为何“鲜为人知”

3、细读 3 段,作者是如何刻画邓稼先性格特点的

你了解吗

1、1947 年邓稼先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修满学分,并通4、利用邓稼先的事例充实文本,很能降低文本的难度。

5、这个导学问题提得很好,帮助学生深度地理解文本,实现了文本解读的深度

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2 岁,人称“娃娃博士”。

2、1958 年秋,邓稼先参加了中国核研制工作,因为要严格保密,他甚至没有和妻子说去哪里。从此,邓稼

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了。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中分析得出两人的相同点与不同

点,得出两人的人物形象。

4、第 5 部分中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有什

么作用

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荒凉而又神

秘的戈壁荒滩,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5、引用五四时期的歌的作用

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

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

由此得出: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

小中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七、结束语:

世界上不断涌现一些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在不同的领域开拓进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在核武器领域里奋斗一生的卓越的科学家。掩卷沉思,我们对邓稼先的敬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这真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曲情文并茂的正气歌。

八、作业:

1、找出文中运用的表达方式。

2、找出文中能够表达杨振宁先生情感的语句。

3、《学习、探究、诊断》中《邓稼先》基础部分。

优点:教师善于运用“助读法” ,利用课外资料充实文本,做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单薄为厚实,有了资料的铺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之走进文本,认识了立体的“邓稼先” 。用他山之石,攻出文本之深意。总

改进建议:文本的解读应该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思路,议

课堂解读有些离散,缺乏整体意识。另外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零碎,没有在“处理文本”方面多琢磨,有些随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