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讲义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讲义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讲义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讲义

草业科学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使用

(修订版)

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学研究所编写

2012年3月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是草业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体到教学内容上则是重在让学生掌握不同草类种子的形态构造特征,常用种子生理特性的测定方法, 使学生建立起种子质量与种子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宜的加工贮藏措施有利于种子质量保持的概念,为学生将来从事种子科学研究和种子经营管理奠定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草类植物种子学是研究草类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从应用角度讲,该实验课主要介绍草类种子形态结构及种子检验等应用技术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种子生物学、种子质量检验等基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忆、分析归纳,学会种子形态、生理的测定方法。为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熟悉常见草类植物种子的形态构造;

2、掌握种子检验的内容和程序,种子净度检验,种子水分、千粒重、发芽率和生活力的检验测定;

3、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意义、类型、原因及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

4、熟悉并掌握草种子活力的概念及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

三、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本实验课总共12学时,教学方法是理论课和实践课交叉进行,每一部分先上理论课,主要以幻灯片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然后进行实验实践操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使理论和实践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学时分配上加大了实验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考核办法以考察为主,一般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课堂实验,对学生现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进行打分,平时实验成绩占70%,课堂表现占3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牧草种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韩建国;

《种子生物学》,高教出版社,2008年,胡晋;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GB/T 2930.1~2930.10-2001;

实验一草类种子形态及识别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及实际观察,掌握20余种主要草类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学会利用这些特征鉴别种子。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讲授豆科及禾本科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其常见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1.1 豆科种子

1.1.1 形态特征

荚果,背、腹缝线开裂或不开裂,或在种子间缢缩或横断成节荚;种子有明显种脐、种孔、脐条和内脐。

种子大小(长>宽>厚)变化很大,圆至长圆形,种脐着生位置为种子的腹面,珠孔位于种脐附近但不易看到。种皮光滑,通常很厚并坚硬。

鉴别依据为种子和种脐的形状、大小,种皮的颜色,合点的位置及胚根的长短等。

1.1.2 常见的豆科种子

通过图片及实物演示教会学生认识常见的豆科植物种子。

1.2 禾本科种子

1.2.1 形态特征

果实为颖果,干燥不裂开。果皮薄,附生在种子上,种皮与果皮不易分离。颖果包在内外稃内,纵长,扁状,腹部具沟或沟状,有的背部扁平或凸弯,果皮光滑。胚小,呈椭圆形,位于背部的基部,具丰富的粉质胚乳。

鉴别依据为:小花数目;小穗各部分结构如颖片、稃片、芒、总苞以及胚、种脐等形状特征。

1.2.2 常见的禾本科种子

通过图片及实物演示教会学生认识常见的禾本科植物种子。

2、讲授其他科常见草类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图片及实物演示教会学生认识常见的其他科植物种子。

2.1 菊科

2.2 蓼科

2.3 伞形科

2.4 苋科

2.5 十字花科

2.6 藜科

2.7 车前科

2.8 蒺藜科

2.9 胡颓子科

2.10 旋花科

3、讲授形态相似种子的识别方法

3.1 物理法:

a、利用紫外光线检验

b、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c、色谱(薄膜光谱、色谱纸)

3.2 化学方法:苯酚法、重铬酸钾法等-通过着色否及着色深浅来判断。

3.3 细胞学方法:染色体形状及核型分析。

3.4 生物学方法:电泳分析种子内的蛋白质和同工酶,根据谱带的数目及宽度等鉴别。

4、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常见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种子并对其进行正确描述

4.1 豆科种子描述

种子形状:肾/方/正方/倒卵/(长/宽)椭圆/圆柱/球/心脏/近三角/距圆/斧/倒圆锥/菱形

大小;胚根不/与子叶明显分开/界限不明

颜色:黄/黄褐/橄榄绿/绿/黄绿/灰色/紫红/红褐/黑褐/紫黑表面:具各种颜色的花斑(点/纹);光泽/无,光滑/粗糙/皱褶;具小瘤/毛/颗粒

种脐形状:圆形;非圆形;线/距圆/椭圆/倒卵/卵形

位置:中央/突尖上/边缘/种1/2以上/肾形角上

具/不具白色环状脐冠

长度:60%以上/20-60%/20%以下

内脐:明显/不明显;距种脐0.2-1.0mm;在/不在脊背

脐条中间/远端

4.2 主要豆科(6种)牧草种子分类检索表

1.种脐圆形。

2.种脐靠近种子长的中央。

3.不具脐冠。

4.种皮具斑纹或有色斑点。

5.胚根尖不与子叶分开,不具胚乳…………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 4.种皮不具花斑或斑点。

6.胚根尖与子叶分开。

7.种子长在3mm以内。

8.种子表面黄色、黄褐色或褐色。

9.正视种子腹面时,两侧具波浪状,种子纵轴稍弯曲或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6.胚根尖不与子叶分开。

10.种子长3~6mm。

11.种子圆柱形,长3.5~5.0mm…………………多变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2.种脐不靠近种子长的中央。

12.种脐不具脐冠。

13.胚根长为子叶长的3/4或以上。

14.种子表面不具调温、花斑或斑点。

15.种子长1.0~1.5mm。

16.种子心脏形或三角形,长1.0~1.5m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光泽

……………………………………………………白三叶Trafolium repens

1.种脐不为圆形。

17.无胚乳。

18.种脐线形。

19.种瘤在脊背上。

20.种脐不限制在种子的边缘上。

21.种子表面红褐色,具黑色花斑,种脐长占种子圆周长的25%~30%

…………………………………………………………歪头菜Vicia unijuga 19.种瘤不在脊背上。

22.种子长在3mm以上。

23.种脐长占种子圆周长的35% ~ 50%,表面具斑点或斑纹

……………………………………………………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

4.3 禾本科种子描述

颖果:长圆/(长)倒卵/(长)椭圆/三棱/距圆/球形

与内外稃相贴不易分离/易分离;大小;具/不具柔毛

具窄而深/宽而浅的深沟,呈舟形/稍凹陷/不具沟

颜色为乳白 /米(金)黄/黄褐/灰蓝/灰褐/黑褐/紫黑/黑色

外稃:窄/宽披针形;大小;具1-13脉;纸/革/骨质

具芒(长度,膝曲扭转/劲直/反曲) /无芒/仅具短芒尖

芒自第一/二外稃顶端二齿裂/顶端下方伸出

顶端/基部/边缘/脊上具不同颜色的细/纤毛/粗/硬毛

背面隆起/马蹄形隆起/成脊

光滑/粗糙/乌暗无光泽/有皱纹

先端截平/尖

内稃:膜/非膜质

小穗轴: 多面形,不与内稃紧贴/矩形或扁平,与内稃紧贴

圆锥形,顶端斜截,中间凹陷/圆柱形

先端膨大,平截或凹陷;具毛/不具毛

4.4 主要(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分类检索表

1.颖果顶端具毛茸

2.颖果具长柔毛

3.外稃无毛,基盘无毛。

4.外稃无毛…………………………………………………燕麦Avena sativa 2.颖果不具长柔毛。

5.颖果与内外稃相贴,不易分离。

6.第一颖缺,奇数外稃的背对象穗轴。

7.无芒或具短芒………………………………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8.不为上述情况。

9.内桴不为膜质。

10.外稃无毛。

11.小穗轴节间圆柱形,先端膨大,平截或凹陷。

12.稃片长在6mm以上。

13.外稃长6.5~8.0mm,背部脉上及两边向基部具刺状粗糙,内桴具点状粗

糙…………………………………………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10.外稃具毛。

14.芒向后弯曲,芒长20mm以上,外稃上部具明显5脉。

15.内外稃等长,颖果矩圆形……………………披碱草Elymus ahuricus 5.颖果与内外稃易分离。

16.内桴为外稃所包。

17.基盘具棉毛。

18.脐不明显,具腹沟。

19.颖果三棱形,腹面呈明显小舟形……………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1.颖果顶端不具毛茸。

20.小穗含1至多花;颖等长或不等长,具1至多脉,具脊或否。

21.小穗含1~两枚小花,只1可孕小花,被腹压扁呈圆筒形。内外稃膜质或

透明质,较其颖为薄。

22.第一、二颖具在,等长或不等长。

23.第一颖长于第二颖;小穗轴节间及柄等具毛。

24.无柄可孕小穗第二外稃发育正常,先端2裂,芒自裂间伸出

………………………………………………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三、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识别10种草类植物种子并进行特征描述。

实验二种子净度分析和重量测定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种子净度检验技能,包括净种子、杂质、其它植物种子区别技能,熟悉种子净度检验的方法步骤及结果计算,学会填写净度分析原始记录表格。

2、掌握用百粒法测定种子的千粒重,熟悉种子千粒重测定的方法步骤及结果计算,学会填写重量测定原始记录表格。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讲授种子净度分析

1.1 检验目的

净度分析的目的是测定供验样品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由此推测种子批的组成;并鉴定组成样品的各个种和杂质的特性。

1.2 分析原则

将试验样品分成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三个组成部分,并测定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在分析中应尽可能鉴定出样品中的所有植物种和杂质种类。必要时可根据送验者要求,测定某种(类)植物或某类杂质的重量百分率。

1.2.1净种子

送验者所叙述的种或在分析时所发现的主要种。包括该种的全部植物学变种和栽培品种。

凡能明确地鉴别出是属于所分析的种(除已变成菌核、黑穗病孢子团或线虫瘿外),即使是未成熟、瘦小、皱缩、带病或发过芽的种子也应作为净种子。

1.2.2 其他植物种子

除净种子以外的任何植物种子单位。

1.2.3 杂质

除净种子或其他植物种子外的种子单位和所有其他物质及构造。

1.3 分析程序

1.3.1 大型混杂物的检查

在送验样品(或至少是净度分析试样重量的10倍)中,若有与供检种子在大小或重量上明显不同且严重影响结果的混杂物,如石块、土块或小粒种子中混有大粒种子等,应先过筛或挑出这些重型混杂物并称重,再将重型混杂物分率为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

1.3.2 试验样品的分取

净度分析试验样品可用规定重量的一份试验样品(称作全试样),或两份半试样(全试样重量的一半),各自独立分取,进行分析。

试验样品应称量,以克(g)表示,精确至表1所规定的小数位数,以满足计算各种成分百分率达到一位小数的要求;称重时试验样品重量应不超过规定重量的10%。

表1 称重与小数位数

1.3.3 试样的分离

试验样品(或半试样)称重后,按规定分离成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三种成分。

净种子的分离须根据种子的明显特征,借助器具,或用镊子施压,在不损伤发芽力的基础上进行检查。

1.3.4 分离后,各成分分别称重,以克表示,折算为百分率。

1.4 结果计算和表示

1.4.1 核查分析过程中重量的损失:将分析后所有成分重量之和与分析前最初重量比较,核对分析期间物质的增失,不应超过5% 。

1.4.2 计算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

分别计算各成分占供试样品重量的百分率。

供试样品重量应是分析后各种成分重量的总和,不是分析前的最初重量。

半试样各重复百分率保留2位小数,平均百分率保留1位小数

检查重量间的误差:半试样的任一成分重复间的差距不得超过标准规定(见附件3),否则重新分析成对半试样,直到一对各成分的差距均在容许范围内为止(但全部分析不

必超过4对)。 1.4.3 结果表示

净种子和其他植物种子的中文名和学名以及杂质的种类应填写在结果记录表上;对不能确切鉴定到种的种子可鉴定到属。

各成分的最后结果保留1位小数,各成分的总和应为100.0%,如果总和是99.9%或100.1%,那么从参加修约成分的最大值中增减0.1% 。

小于0.05%的成分应填报“微量”。没有发现杂质或其他植物种子,应填报“0.0”。 2、讲授种子重量测定

2.1 仪器设备 感量为0.001 g 或0.0001 g 的天平。 2.2 试验样品 净度分析后的全部净种子 。 2.3 测定方法 ? 数取试样 从试验样品中随机数取8个重复,每个重复100粒种子。 ? 试样称重 8个重复分别称重。称重时记录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为: ? 1.0000g 以下,保留4位小数; ? 1.000g ~9.999g ,保留3位小数; ? 10.00g ~99.99g ,保留2位小数; ? 100.0g ~999.9g ,保留1位小数。

?

检查重复间的容许变异系数

标准差 S =

?

式中:S 为标准差; 为100粒种子的平均重量(g );X 为各重复种子的重量(g );

n 为重复次数。 ?

注意:带有稃壳种子的变异系数不超过6.0,其他种类种子的变异系数不超过4.0。

如果变异系数超过上述限度,则再测定8个重复,并计算16个重复的标准差,凡与平均数之差超过两倍标准差的重复略去不计。 ?

计算千粒重

三、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进行豆科或禾本科种子的净度分析和重量测定,并填写好原始记录表格

2人一组,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或禾本科牧草燕麦进行半试样净度分析,每人做一

()()

1)(2

2--∑∑n n X X n =100S

X ?变异系数

个半试样,并填写净度分析原始记录表格。

?紫花苜蓿和燕麦种子净度分析试验样品最小重量分别为5.000g和120.0g。

?紫花苜蓿净种子定义:

?附着部分种皮的种子。

?超过原来大小一半,附着部分种皮的破损种子。

?种皮完全脱落的种子(包括整粒和破损种子) 、分离的子叶(不论胚中轴和/或一半以上种皮是否附着)列为杂质。

?燕麦净种子定义:

?有芒或无芒,有内外稃包着颖果的小花。

?颖果。

?超过原来大小一半的破损颖果。

?复粒种子单位列为净种子部分

2、要求学生进行豆科或禾本科种子的重量测定,并填写好原始记录表格

4人一组,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或禾本科牧草燕麦进行千粒重测定,并填写原始记录表格。

实验三种子发芽实验和破除休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种子发芽检验技能。包括发芽技术规定和方法,幼苗鉴定技能,结果计算,允许误差及原始记录填写等。

2、掌握豆科和禾本科种子休眠破眠技能。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讲授种子发芽试验

1.1 准备工作

1.1.1 发芽床、发芽温(湿)度的确定:按草种子发芽技术条件规定,选用最适合的发芽床和发芽温度。

?小粒种子采用纸床;

?大粒种子采用砂床或纸间;

?中粒种子可采用各类发芽床。

1.1.2 加注标签:根据种子大小选取4套适宜的洁净发芽皿,在发芽皿底盘或发芽纸上注明样品编号、重复号等。

1.1.3 湿润发芽床:根据种子和发芽床的特性,加适宜的水分湿润发芽床,以使种子周围不产生一层水膜为原则,4个重复的加水量应一致。

1.2 数种置床

1.2.1 试样来源和数量

?从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一般数量400粒,4次重复,每重复100粒。净种子可从净度分析后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也可从送验样品中直接随机数取。

?复胚种子单位可视为单粒种子进行试验,不需分开。

1.2.2 置床

?种子均匀分布在湿润的发芽床上;

?每粒种子应留有足够空间,一般保持其1-5倍间距,防止种子携带的病菌或污染菌相互感染并保持足够的生长空间;

?每粒种子均应良好接触水分,使发芽条件一致。

1.3 置箱培养

?调节发芽箱至所选定的温度,并根据需要调节光照条件。将置床后的培养皿放入发芽箱。

?大部分草种子可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发芽,但通常采用光照(光照强度为750~1250 lx),因为光可促进幼苗发育,便于幼苗鉴定。少数植物种发芽会受到光的抑制,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1.4 检查管理

?经常检查温度、水分和通气状况,以保持适宜的发芽条件。

?适时补水,始终保持发芽床湿润。

?检查发芽箱的温度,防止因电器损坏、控温部件失灵等事故造成发芽箱温度不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如采用变温发芽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变换温度。

?如有腐烂的死种子应及时取出并记载。

?如有发霉的种子应及时取出冲洗,发霉严重的应更换发芽床。

1.5 观察记载

1.5.1 试验持续时间

?试验前或试验间用于破除休眠处理的时间不包括在发芽时间内。

?样品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只有几粒种子开始发芽,则试验时间可延长7d,或延长规定时间的一半。

?如果在规定的试验时间结束前,样品已达到最高发芽率,则该试验可提前结束。

1.5.2 幼苗鉴定和计数

?幼苗的主要构造发育到一定时期时,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种苗鉴定与计数。?初次计数

?发育良好的正常幼苗从发芽床中取出计数。

?可疑的或损伤、畸形或不均衡的幼苗,通常到末次计数。

?严重腐烂幼苗或死种子应及时取出并计数。

?末次计数:按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新鲜不发芽种子、硬实和死种子分类计数和记载。

?当一个复胚种子单位(能够产生一个以上幼苗的种子单位)产生一株以上正常幼苗时,仅按一株正常幼苗计数。

1.6 结果计算和表示

?发芽试验的结果以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硬实、新鲜未发芽种子和死种子的百分率表示。

?当4个重复的正常幼苗百分率在最大容许差距内(见附件4),用其平均数表示发芽率。

?平均百分率修约到最近似整数,各成分百分率总和应为100%。如果总和是 99%或98%,从参加修约成分的最大值中增加1%,或参加修约成分的最大值和次大值各增加1%;如果总和是101%,从参加修约成分的最大值中减去1%。

2、讲授种子破除休眠

2.1 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不萌发的现象。

?休眠的种子会对种子萌发带来困难,在进行发芽试验和田间播种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破除休眠处理。

?种子休眠类型:

?生理性休眠

?硬实种子

?抑制物质等

?发芽试验前或试验期间用于破除休眠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在发芽试验时间内。2.2 破除生理休眠的方法

?预先冷冻发芽试验前,将置床后各重复种子在5~10℃下预先冷冻7d,必要时可延长预冷时间,然后移至规定的温度下进行发芽。

?预先加热将发芽试验各重复种子放在30~35℃,空气流通的条件下加热处理7d,然后移到规定发芽条件下发芽。

?预先贮藏一些温带禾本科牧草种子,检验前可将样品置于15℃~25℃温度下,保持空气流通,预贮藏期可持续至一年。

?光照变温发芽时,在8h高温时段给予光照。光照强度约为750~1250lx(冷白荧光灯)。尤其适用于一些热带和亚热带的草种,如无芒虎尾草和狗牙根。

?聚乙烯袋密封当标准发芽试验结束时,仍有很高比例的新鲜未发芽种子(如三叶草属),可将种子密封在大小适宜的聚乙烯袋中重新试验。

?硝酸钾处理用0.2%硝酸钾溶液代替水润湿发芽床,以后用水润湿。

?赤霉酸(GA3)处理赤霉酸预处理常用于燕麦、大麦、黑麦和小黑麦。通常用0.05%

的GA3溶液湿润发芽床。休眠较浅可用0.02%,休眠很深时可用0.1%。

?NaOH浸种浓度为30%的NaOH溶液浸泡羊草种子60min。

2.3 破除硬实的方法

?有硬实的草种子,通常不需破除硬实使其发芽,可直接填报硬实率。

?如有要求破除硬实得到最高的发芽率时,则需进行处理。

?一般可在发芽试验前进行,

?为避免对非硬实种子产生不良影响,可在试验后期对存留的硬实进行处理。

?破除硬实的方法:

?浸种将种子在水中浸泡24~48h。有些种子可在沸水中浸泡,同时不断搅动直至冷却。浸种后立即开始进行发芽试验。

?机械划破种皮在紧靠子叶顶端的种皮部分,小心地把种皮刺穿、削破、锉伤或用砂纸摩擦,也可直接刺入子叶部分或用刀片切去部分子叶和胚乳。

?酸液腐蚀硬实率高的种,如大翼豆属及小粒豆科草种子,可放在浓硫酸中腐蚀种皮。将种子浸在酸液里至种皮出现孔纹。腐蚀时间因种而异,从几分钟到1h不等,但每隔数分钟应对种子的腐蚀情况进行检查。种子腐蚀后应在流水中充分洗涤至中性,然后进行发芽试验。

2.4 除去抑制物质

?预先洗涤当果皮或种皮中含有天然发芽抑制物时,发芽试验前可在25℃环境下将种子用流水冲洗,以除去该抑制物。冲洗后的种子,在不超过20~25 ℃的条件下回干。

?除去种子附属物有些种子除去其附属物可促进发芽,如禾本科中某些种的刺毛状总苞片、内外稃等。

三课堂作业

1、学生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并填写好原始记录表格。

4人一组,以紫花苜蓿和燕麦为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及幼苗评定,4个重复,紫花苜蓿每个重复100粒种子,燕麦每个重复50粒种子。在一周后统计正常幼苗数。在第二周结束后,按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新鲜不发芽种子、硬实和死种子分类计数和记载。

注:紫花苜蓿和燕麦用TP发芽床(2张滤纸),发芽温度为20℃

2、学生进行种子破除休眠实验,并填写好原始记录表格。

以上周进行发芽试验的紫花苜蓿和燕麦为材料,各取其中2个重复进行破除休眠处

理。紫花苜蓿用刀片切去紧靠子叶顶端的部分种皮以破除硬实。燕麦用0.05%的GA3溶液湿润发芽床破除生理休眠(休眠较浅可用0.02%,休眠很深时可用0.1%)。

四、课后练习

比较破除休眠处理和没有破除休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有何不同,思考破除休眠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影响如何?

实验四种子生活力的生物化学(四唑)测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种子生活力的生物化学(四唑)测定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其操作程序。

2、掌握四唑染色法,以及如何判断种子的生活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

讲授种子生活力的生物化学(四唑)测定的基础知识。

1、生活力测定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快速估测一般情况下尤其是休眠情况下送验样品或其所代表种子批的生活力;亦可用于发芽试验结束时确定未萌发种子的生活力。

?迅速了解某些用普通发芽方法不能发芽或发芽率很低种子的生活力,即测定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便于休眠种子检验,了解真实的种子生理质量。

?快速预测种子的发芽潜力(时间紧迫;发芽缓慢;要求估测发芽潜力);

?分析种子不发芽和发芽异常的原因(怀疑休眠;收获或加工损伤;不正常苗产生的原因;杀菌剂处理效果),从而指导种子生产、加工、处理等技术的改进。

2、四唑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四唑染色图形技术于1942年由德国Lakon教授发明,用于种子生活力测定以来,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1953年列入《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现已广泛用于各种作物,特别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原理

?试剂:生化显色剂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或溴化三苯基四唑

?四唑被种子中活细胞吸收,参与活细胞的脱氢还原过程,可作为氢受体从脱氢酶上接受氢而被还原成红色、稳定且不扩散的三苯基甲臢。根据四唑染成的颜色和部位,区分种子染成红色的有生活力部分或不染色的死亡部分。

?除了全部染色的有生活力种子和全部未染色的无生活力种子外,还会出现部分染色的种子,部分染色的种子中又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组织。确定种子有无生活力取决于坏死组织面积的位置与大小,而不一定在于颜色的深浅。

3、测定程序

3.1 试验样品

?净种子中随机数取箭筈豌豆或燕麦种子各50粒,4个重复

3.2 染色前的种子准备

?种子预湿:染色前种子应进行预湿,预湿后的种子不易破碎,易切开或刺穿且染色更为均匀,利于鉴定。若种皮妨碍吸胀,则须刺破种皮。

?箭筈豌豆或燕麦种子分别置于烧杯中,20℃条件下水中浸渍18h。

?种子染色前准备:将组织暴露在外面,利于四唑溶液的渗透,便于鉴定。对种皮妨碍染色的种子可采用下列切刺处理,之后应保持种子湿润,直到各重复都处理完为止:?箭筈豌豆种子纵切,除去种皮

?燕麦种子纵切胚及3/4胚乳

3.3 染色

?箭筈豌豆和燕麦种子用1.0%四唑溶液置于30℃恒温箱中染色1-2h。种子完全浸入四唑溶液,移置黑暗或弱光下染色。

?染色结束后倾去溶液,用水淋洗准备鉴定。

?规定的染色时间不是绝对的,可因种子的自身条件而改变。可以在染色早期或晚期进行鉴定,如果种子染色不完全,可延长染色时间,但也应避免染色过度。

3.4 鉴定

?染色结束后立即进行鉴定。鉴定前,应将经过染色的种子加以适当处理,使胚的主要构造和活的营养组织暴露。

?观察胚的主要构造和有关活营养组织的染色情况,判断种子是否有生活力:

?种子或胚完全染色或部分染色,未染色部位未超过最大允许面积且组织状态正常的为有生活力的种子:

?箭筈豌豆无生活力组织的最大容许范围是2/3胚根;1/3子叶末端或不超过子叶边缘的1/3总面积。

?燕麦观察胚表面,无生活力组织的最大容许范围是1个根原始体除外的根区,1/3的盾片末端。

?不符合上述要求,染色不正常或主要构造柔软的为无生活力种子。

?胚或主要构造明显不正常的种子,无论染色与否均划为无生活力的种子

3.5 结果计算与表示

分别统计各重复中有生活力种子的数目,计算出生活力平均百分率,修约至整数。各重复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不得超过最大容许差距(见附件4)。

三、课堂作业

学生进行豆科或禾本科种子生活力的四唑测定,并填写好原始记录表格。

4人一组,任选箭筈豌豆或燕麦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生活力四唑测定。

实验五种子水分测定和活力测定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种子水分测定程序,熟悉其结果计算,学会填写原始记录表格。

2、了解用电导率法测定种子活力的基本原理,并学会其操作程序。

3、掌握活力测定的结果计算及原始记录的填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讲授种子水分测定。

1.1 仪器设备

?恒温烘箱:常用电热恒温干燥箱,配精密度为0.5 ℃的温度计。

?粉碎(磨粉)机:结构密闭,转速均匀。

?样品盒:常用铝盒,盒与盖均标上号。

?干燥器、干燥剂:涂凡士林后密封性良好,打开时将盖向一边推开。干燥剂一般用变色硅胶,未吸湿前呈蓝色,吸湿后呈粉红色。吸湿后的硅胶可以烘干除去水分。

?天平:感量达到0.001g。

?筛子:孔径0.5,1.0,4.0mm

1.2 检验程序

1.2.1 注意事项

?样品必须装在防湿容器中,并尽可能排除其中空气。

?样品接收后立即测定,测定过程中应操作迅速。不需磨碎的种子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不得超过2min。

1.2.2 操作步骤

草种子一般采用高恒温烘干法。

?烘箱在130℃下预热。

?烘干前必须磨碎的种子按规定磨碎,否则直接分样;若这类种子水分高于17%,应预先烘干。

植物学实验(上)习题集

植物学实验(上)习题集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填图: 1、在印发的显微镜图上注明各部分名称。 二、思考题: 1、把物镜从低倍镜换至高倍镜时应注意哪几点? 2、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 实验二、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初步观察 一、绘图: 1、绘洋葱鳞叶内表皮细胞图,注明: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细胞核、核仁。 二、思考题: 1、植物细胞的构造特点是什么?注意与动物细胞有何区别? 2、试述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 3、简述生物学绘图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实验三、细胞内各种质体和后含物 一、填表: 二、思考题: 1、植物体的叶、花、果实呈现的不同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2、晶体在细胞中是如何形成的?晶体的形状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征? 3、试述制作徒手切片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四、植物细胞壁、纹孔、胞间连丝、胞质流动观察 一、绘图: 1、红辣椒果皮细胞壁上的单纹孔,注明:细胞壁、单纹孔。 2、松管胞的一段(示具缘纹孔),注明:具缘纹孔。 3、柿胚乳薄壁组织(示胞间连丝),注明:初生壁、胞间层、胞间连丝、细胞腔。 二、思考题: 1、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 2、哪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进行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实验五、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及组织的四种类型 一、绘图: 1、把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按顺序各绘一细胞图,示明其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绘蚕豆叶(或豌豆叶)下表皮细胞图,要求绘出3―4个气孔为宜,注明: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气孔。 二、思考题: 1、顶端分生组织有什么特点(位置和细胞特点)? 2、表皮有何特点?这与其生理功能有何关系? 2、基本组织有什么特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对植物生活有什么意义? 3、分泌结构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实验六、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一、绘图: 1、绘一管胞、一纤维细胞图,注意二者的区别。 2、绘一导管细胞图(根据观察到的类型绘)。 3、绘2—3个筛管和伴胞的横切面图。 二、思考题: 1、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2、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实验七、根外部形态、初生生长与次生生长 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的观察 一、绘图: 1、毛茛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略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2、毛茛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1/6详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学实验指导最终版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 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 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 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 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 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 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 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 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理论学习 实验项目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基本理论 学生姓名:XX 专业:XX 学号:XXXXXXXX 同组学生姓名:XX / 指导老师:XX 实验地点:XXX 实验日期:XXXX 年X 月XX 日周二下午 题目: 对下列数据进行处理,并自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或 Chapter 9 Photosynthesis: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onsiderations, p243-269,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比较两曲线的差别,求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根据实验数据和自学内容,分析为什么有这些差异? (第1叶为最上部的剑叶,第3叶为较老的叶片) 表1 水稻抽穗期不同叶位叶片光和光合作用关系的测定值 (已知测定的条件相同,光合的单位为μmol CO2 m-2 s-1 ,光强的单位为μmol photon m-2 s-1 )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求平均值如下表: 根据上表作图如下: 由图估计可得: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第一叶30.0 1700.0 第三叶20.0 800.0 差异与分析: 第一叶比第三叶光补偿点高的原因:因为第一叶是刚抽出的幼嫩的叶,他的新陈代谢比第三叶要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所以第一叶达到光补偿点所要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比第三叶多,故需要的光强更大。 第三叶的光饱和点比第一叶低且光合速率也比第一叶低的原因:第三叶相比第一叶是已经衰老的叶子,他的新陈代谢不如第一叶强,他体内的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数量和活性比第一叶要低,而且第三叶中所含的叶绿素比第一叶少,其捕获的光能比第一叶少;此外,第三叶中叶绿体中的基粒由于衰老有部分水解,所以第三叶的光合速率较第一叶低且光的补偿点比第一叶低。

植物学实验守则

植物学实验室守则 1.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静,实验要严肃认真,专心观察,不得高声喧哗,切忌任意谈笑,原则上得穿实验服。爱护环境卫生,在实验室内不准随地吐痰、吸烟及乱扔纸屑。 2.爱护一切仪器及设备,节约水、电和一切消耗物品。遵守操作规程,不听从老师指导和不按实验室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赔偿,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3.学生实验时要服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不遵守规章制度者,应 给予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者,指导教师有权取消其做实验资格。 4.学生做实验必须准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之前必须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预习实验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将写好的预习报告放在 相应的位置上以备指导教师检查。 5.熟悉和掌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实验中做好实验记录, 不得抄袭,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6.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作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除障碍。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或其他同学帮助。 7.实验完毕,按照已安排好的值日小组将实验室的卫生打扫干净;清查各种仪器、用具并擦拭干净。将实验用具摆放整齐,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8.实验时同学要带上实验指导书、课堂笔记、教科书、实验报告册、绘图铅笔,橡皮、直尺等。 实验报告书写内容说明 (一)实验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通过植物学实验课程实践操作,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及与功能间的关系;植物系统演化及类群多样性概况。 (二)实验报告的内容 1.实验名称 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 植物学实验要求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实验内容 观察切片标本时注意切面与整体的关系,通过显微镜下一块组织一个薄片建立立体结构的概念。观察制片标本时要注意结合观察植物体的外形,了解取材部位,联系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运用对比法对比各种结构的异同、特点,达到深入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课堂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必要的植物系统分类学直观及实践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生物学的后继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4.实验材料及用品 根据各个实验内容的不同写明所需用的实验工具及药品。 5.实验步骤 详细的书写各个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或用流程图来表示,不可照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1.植物:多为营固生活的具细胞壁的:自养的生物。(植物界各大类群:藻 类(蓝、甲、隐、红、黄~藻门,、菌类植物(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地衣植物(地衣门)、苔藓植物(苔藓、蕨类植物门)、维管植物(裸子. 被子植物门) 2.《植物名实图考》:图文并茂。作者以野外观察为主,参证文献记述为 辅,主张"目验",每到一处,注意"多识下问",虚心向老农、老圃学习,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到现在还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科、属甚至种的重要依据。 3.《齐民要术》: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书。 4.《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的药学著作,载有药物1892种 5. 《植物种志》:是现代植物分类学开始的一重要标志,被看作早期欧洲植 物志,被王文采称为世界第一部“世界植物志”。初步建立了双名命名法。 6.双名法:属名+种加名+种定人名。 7.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细胞匪类后逐渐在形态、 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这一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有机体发育的基础与核心,分化的关键在于基因选择性表达)。 8.组织: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 位叫组织。

9.胚:由胚芽(由生长点与幼叶组成(有的植物无幼叶)禾本科植物的胚 芽外面有胚芽鞘包围着),胚轴(市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包有胚根鞘),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两片子叶,但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组成。 10.胚乳: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养料的部分,由两个极核受精后发育而 成,所以是三核融合的产物。 11.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包在种子的最外面,坚韧,起保护作用。禾本科 植物的种皮与果皮不易分开。 12.瘦果:是由1-3心皮组成,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内含1粒 种子的一种不裂干果(闭果)。成熟时,果皮革质或木质,容易与种子分离(1心皮构成的瘦果如白头翁;2心皮的乳向日葵;3心皮如荞麦)。 13.壳斗:花序的总苞。在坚果外面包着果实。 14.柑果:是由复雌蕊具中轴胎座的上位子房发育而成的,为柑橘类植物持 有的一类肉质果。外果皮厚,外表革质,内部分布许多油腔;中果皮较疏松,具多分枝的维管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向内产生许多多汁的毛囊。 15.梨果:是由复雌蕊的下位子房和花筒愈合发育而成的一类肉质假果。花 筒与外、中果皮均肉质化,无明显分界,内果皮木质化,较易分辨。中轴胎座,常分隔为5室,每室;含两粒种子。如梨。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doc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 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 10 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 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 10 颗绿豆种子放在 xx 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 5 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 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 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xx、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过程如下 日期光照下的种子发芽情况黑暗中的种子发芽情况 照片文字描述照片文字描 述 10.1 长出胚根长出胚 根

10.2 10.3 10.4 10.5 10.6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露出子叶露出子 叶 子叶长出子叶长 出 胚轴稍微胚轴变 变长长,有真 叶 有真叶真叶变 大 上胚轴变上胚轴 长,有几根变长 才长出真 叶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10.7 一株比较继续生 成熟,其他长,都比 的继续生较成熟 长 四、实验结论: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xx。 2、xx 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完整版)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南瓜茎纵切片导管观察 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 图1 (南瓜茎纵切片螺纹导管) 图2(南瓜茎纵切片网纹导管) 图3(南瓜茎纵切片环纹导管) (在几个装片中没有找到梯纹导管) 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及其侧壁次生增厚和木化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五种类型: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的木化增厚次生壁;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螺旋带状木化增厚;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侧壁呈几乎平行的横条状木化增厚,与未增厚的初生壁相间排列,呈梯形;网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呈网状木化增厚,“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孔纹导管(spiral vessel),侧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增厚部分形成孔纹。 上述五种导管类型中,前两种导管出现较早,常发生于生长初期的器官中,导管直径较小,

输水能力较弱,未增厚的初生壁还可随器官伸长而延伸;后三种导管多在器官生长后期分化形成,导管直径大,每个导管分子较短,输导效率高。有时在一个导管上可见到一部分是环纹加厚,另一部分是螺纹加厚;有时梯纹和网纹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小;也有网纹和孔纹结合而成网孔纹的过渡类型。导管的长度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 导管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它们是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成的一种输导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vessel element)。 在导管分子的发育初期,其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微管、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的分化和继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导管分子的侧壁形成各种纹饰的次生加厚,端壁逐渐解体消失,形成不同形式的穿孔(单穿孔或数个小孔组成的复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称为穿孔板(perforation plate)。穿孔的形成及原生质体消失使导管成为中空的连续长管,有利于水分及无机盐的纵向运输。导管还可通过侧壁上的纹孔或未增厚的部分与毗邻的细胞进行横向运输。根据导管的发育先后和侧壁木质化增厚方式,可将其分为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五种类型。 环纹导管(annular vessel)和螺纹导管(spiral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早期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原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细长而腔小(尤其是环纹导管),且其侧壁分别呈环状或螺旋状木质化加厚,输水能力弱,有时同一条导管的不同部分可出现环纹与螺纹增厚。由于其增厚的部分不多,未增厚的管壁部分仍可适应于器官的生长而伸延,但易被拉断。 梯纹导管(scalariform vessel)、网纹导管(reticulated vessel)和孔纹导管(pitted vessel)这类导管是在器官的初生生长中后期和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位于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其导管分子短粗而腔大,输水效率高(尤其是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的侧壁分别呈梯状和网状增厚,孔纹导管的侧壁则大部分木质化增厚,未加厚的部分则形成纹孔。

2018《时间上的植物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 隐性饥饿指的是人体摄入()的不足。(1.0分) 1.0分 ?A、 碳水化合物 ? ?B、 脂类 ? ?C、 必需微量营养素 ? ?D、 蛋白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 据估算,到2020年,要弥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单产必须提高()。(1.0分)1.0分 ?A、 2% ?

?B、 8% ? ?C、 20% ? ?D、 28%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在河南省的()发现了最早的稻壳。(1.0分)1.0分 ?A、 仰韶村遗址 ? ?B、 八里岗遗址 ? ?C、 贾湖遗址 ? ?D、 孟庄遗址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得益于绿色植物的维管结构,绿色植物大量出现后,引起了空气中()含量的下降。(1.0分) 1.0分 ?A、 氧气 ? ?B、 二氧化碳 ? ?C、 氮气 ? ?D、 甲烷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世界上稻属作物的品种数量大约是()。(1.0分) 1.0分 ?A、

140种 ? ?B、 1400种 ? ?C、 14000种 ? ?D、 140000种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下列植物中不属于伞形科蔬菜的是()。(1.0分)1.0分 ?A、 香菜 ? ?B、 水芹 ? ?C、 当归 ?

白萝卜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 关于大刍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分 ?A、 原生于美洲 ? ?B、 3个基因改变使其变成玉米 ? ?C、 种子有坚硬的外壳 ? ?D、 大刍草有多个茎杆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对于大众消费需求来说,对黄瓜基因研究的目的是培育出()的黄瓜。(1.0分)1.0分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编张立军 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 樊金娟郝建军 刘延吉阮燕晔 朱延姝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1 月 序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 2004 年1月30日 2014年12月29日 1

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 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 目录 Section 1(1h)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 1.教学目的 2.教学要求和考核 3.实验内容介绍 4.实验室安全要求 Section 2(6h)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Section 3(6h) 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Section 4(6h) 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 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Section 5(4h) 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Section 6(4h) 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 2

植物学期末复习

1. 植物组织的概念 通常将在植物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2. 植物组织的分类 (1)分生组织根据在植物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分生组织可划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永久组织) 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成熟组织分为 1)保护组织主要起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水分过度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抗机械损伤和其它生物的侵害,维护植物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保护组织包 括表皮和周皮。 2)营养组织营养组织在植物体内所占分量最多,广泛存在于植物根、茎、叶、花、果实中,担负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基本生理功能,故又称为基本组 织。 3)机械组织对植物起支持作用。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壁加厚的方式不同,机械组织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4)输导组织一类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自下而上;另一类是运输同化产物的筛管和筛胞,自上而下。 5)分泌结构外分泌结构A. 天竺葵属茎上的腺毛B. 烟草具多细胞头部的腺毛C. 棉叶主 脉处的蜜腺 D. 苘麻属花萼的蜜腺毛 E. 草莓的花蜜腺 F. 百里 香叶表皮上的球状腺鳞G. 薄荷属的腺鳞H. 大酸模的黏液分泌 毛I. 柽柳属叶上的盐腺J. 番茄叶缘的排水器 内分泌结构A. 鹅掌楸芽鳞中分泌细胞 B. 三叶橡胶叶的含钟乳体异细胞C. 金丝桃叶中的裂生分泌腔 D. 柑橘属果皮中的溶生分泌腔 E. 漆树的漆汁道 F. 松树的树脂道G. 蒲公英的乳汁管H. 大蒜叶 中的有节乳汁管 3、维管组织、维管束和维管系统 1)由于木质部或韧皮部的主要组成分子都是管状结构,因此,通常将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其中之一称为维管组织。 2)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木质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称为维管束。根据维管束内形成层的有无,可将维管束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 3)维管组织系统简称维管系统,是植物全部维管组织的总称。维管组织错综复杂,贯穿于整个植物体中,组成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单位。 4、根 (1)根系一株植物地下所有的根总称为根系。 ?1).定根和直根系:种子植物的第一个根是种子内的胚根突破种皮而形成的,称为主 ?根或直根。根产生的各级分支都侧根。主根和侧根合称为定根。 由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为直根系。 .2)不定根和须根系:由植物的茎、叶、老根等处形成的根叫不定根。 须根系主要是由茎基部产生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它的主根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植物生理学实验-3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学生姓名: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号: 同组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9年10月9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以青菜为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原理如下: 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常用95%的乙醇或80%的丙 酮提取。 2.皂化反应。 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盐,就可与有机 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装 订 线

3.取代反应。 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绿素卟啉环中的Mg2+可依次被H+和Cu2+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H+取代Mg2+, Cu2+ (Zn2+)取代H+。 4.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 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 5.光谱分析。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其中645和 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万分之一)、可扫描分光光度计(UV-1240)、离心机 2.研具、各种容(量)器、酒精灯等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定性分析 a)称取鲜叶3-5g,并逐步加入乙醇15ml,磨成匀浆 取匀浆过滤,并倒入三角瓶中,同时观察荧光现象。 b)取三角瓶中约1ml溶液于小试管。加KOH数片剧烈摇均,加石油醚 O 1ml分层后观察。 1ml和H 2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植物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植物组织的含水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汽的原理,可用加热烘干法来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植物组织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常以鲜重或干重 % 表示,有时也以相对含水量 % (或称饱和含水量 % )表示。后者更能表明它的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植物鲜组织。 (二)仪器设备:天平(感量1/1000g);烘箱;干燥器;剪刀;搪瓷盘;塑料袋;纸袋;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⒈鲜重测定迅速剪取植物材料,装入已知重量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带入室内,用分析天平称取鲜重(FW)。 ⒉干重测定提前把烘箱打开,温度升至100~105℃。把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装入纸袋中,放入烘箱内,100~105℃杀青10min,然后把烘箱的温度降到70~80℃左右,烘至恒重。取出纸袋和材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重(DW)。 ⒊饱和鲜重测定将称过鲜重的植物材料浸入水中,数小时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再次将材料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次取出,吸干表面水分,称鲜重,直到两次称重的结果基本相等,最后的结果即为饱和鲜重(SFW)。若事先已知达到水分饱和所用的时间,则可一次取得饱和鲜重的测量定值。 ⒋取得以上数据后,按公式计算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思考题: 测定饱和含水量时,植物材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过短或过长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实验原理:将植物组织分别放在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溶液中,当找到某一浓度的溶液与植物组织之间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时,则可认为此植物组织的水势等于该溶液的水势。因溶液的浓度是已知的,可以根据公式算出其渗透压,取其负值,为溶液的渗透势(ψπ),即代表植物的水势(ψw)。 ψw=ψπ=-P=-iCRT 实验材料与设备: (一)材料:小白菜或其它作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带塞青霉素小瓶12个;2.带有橡皮管的注射针头;3.镊子;4.打孔器5.培养皿。 (三)试剂:1. 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2.甲烯蓝粉末。 实验步骤: (一)取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6个为甲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约4ml(约为青霉素瓶的2/3处),另取6个干燥洁净的青霉素瓶为乙组,各瓶中分别加入0.05~0.30mol/L蔗糖溶液1ml 和微量甲烯蓝粉末着色,上述各瓶加标签注明浓度。 (二)取待测样品的功能叶数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约50片,放至培养皿中,混合均匀。用镊子分别夹入5~8个小圆片到盛有不同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的青霉素瓶中(乙组)。盖上瓶塞,并使叶圆片全部浸没于溶液中。放置约30~60min,为加速水分平衡,应经常摇动小瓶。 (三)经一定时间后,用注射针头吸取乙组各瓶蓝色糖液少许,将针头插入对应浓度甲组青霉素瓶溶液中部,小心地放出少量液流,观察蓝色液流的升降动向。(每次测定均要用待测浓度的甲烯蓝蔗糖溶液清洗几次注射针头)。如此方法检查各瓶中液流的升降动向。若液流上升,说明浸过小圆片的蔗糖溶液浓度变小(即植物组织失水);表明叶片组织的水势高于该浓度糖溶液的渗透势;如果蓝色液流下降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低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若蓝色液流静止不动,则说明叶片组织的水势等于该糖溶液的渗透势,此糖溶液的浓度即为叶片组织的等渗浓度。 将求得的等渗浓度值代入如下公式: ψw=ψπ=-iCRT。 式中:ψw=植物组织的水势(单位:Mpa);ψπ=溶液的渗透势; C=等渗浓度(mol/L);R=气体常数(0.008314 MPa·L /mol/K);T=绝对温度;i=解离系数(蔗糖=1,CaCl2=2.60)。 思考题:在干旱地方生长的植物其水势较高还是较低?为什么?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植物学试验指导-淮阴师范学院生物试验中心

植物学实验指导编写杨晋彬罗玉明李才生 淮阴师范学院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淮安2005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4) 实验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0) 实验三根和茎的形态结构比较 (14) 实验四叶的形态和解剖 (19) 实验五花的结构、花粉的形态及胚胎发育 (22) 实验六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比较 (25) 实验七藻类植物 (27) 实验八真菌、地衣和苔藓植物 (30) 实验九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34) 实验十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37) 实验十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38)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性实验 实验十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多样性 (40) 实验十三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41) 实验十四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技术 (43) 实验十五种子植物的鉴定 (45) 实验十六公园与淮师校园认识种子植物 (46) 第三部分研究性实验

实验十七淮安市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47) 实验十八淮安地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48) 参考文献 (49)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1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工具。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以可见光作光源的光学显微镜又可分为单式与复式两类。单式显微镜结构简单,常用的如放大镜,由一个透镜组成,放大倍数在10倍以下。构造较复杂的单式显微镜为解剖显微镜,也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的,其放大倍数在200倍以下。单式显微镜放大的物像都是和实物方向一致的虚像。 植物绘图是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一些重要形态解剖特征的常用方法。通过绘图,有助于对植物结构及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学习植物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从事植物形态解剖以及分类学研究必备的常用技能之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材料相关玻片标本、一些可以用来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的植物材料 2用品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擦镜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I生物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1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图1-1,图1-2)复式显微镜的结构复杂,至少由两组以上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较高,是植物形态解剖最常用的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μm。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像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①镜座:显微镜基座,用以支持镜体的平衡,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②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下部分。 ③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可使镜体在—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般倾斜不超过30°)。 ④镜筒: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双目斜式的镜筒,两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镜筒一般长160mm或170mm。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像光路与亮度。 ⑤物镜转换器:装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可作圆周转动。盘上有3-5个螺口,在螺口上面可按顺序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旋转转换器,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保证目镜与物镜光线合轴。 ⑥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标本压夹,以固定玻片标本。研究用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用以固定或移动标本。移动器上装有游标尺,用以计算标本大小或标记被检标本的部位。镜台有固定式或移动式。 ⑦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调,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用于低倍物镜检查标本时使用;小的是细调,每旋转一周,使镜筒升降0.002mm,用于高倍物镜观察时使用,转动细调不可超过180°,使用时,必须先低倍、后高倍。 ⑧聚光器调节螺旋:安装在镜柱的左侧或右侧,旋转它时可以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但简单显微镜无此装置。 (2)光学部分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 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 水。 3、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猜想假设:豆苗在壤土中长得好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 实验过程: 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植物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植物生理实验使用的材料非常广泛,根据来源可划分为天然的植物材料(如植物幼苗、根、茎、叶、花等器官或组织等)和人工培养、选育的植物材料(如杂交种、诱导突变种、植物组织培养突变型细胞、愈伤组织、酵母等)两大类;按其水分状况、生理状态可划分为新鲜植物材料(如苹果、梨、桃果肉,蔬菜叶片,绿豆、豌豆芽下胚轴,麦芽、谷芽,鳞茎、花椰菜等)和干材料(小麦面粉,玉米粉,大豆粉,根、茎、叶干粉,干酵母等)两大类,因实验目的和条件不同,而加以选择。 植物材料的采集和处理,是植物生理研究测定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仪器测定上,而对于如何正确地采集和处理样品却不够注意,结果导致了较大的实验误差,甚至造成整个测定结果的失败。因此,必须对样品的采集、处理与保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原始样品及平均样品的采取、处理 植物生理研究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或准确性),首先取决于试材对总体的代表性,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那么测定所得数据再精确也没有意义。所以,样品的采集除必须遵循田间试验抽样技术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根据不同测定项目的具体要求,正确采集所需试材。目前,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该不断提高采样技术的水平。 在作物苗期的许多生理测定项目中都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在作物中后期的一些生理测定项目中,如作物群体物质生产的研究,也需要采集整株的试材样品,有时虽然是测定植株的部分器官,但为了维持器官的正常生理状态,也需要进行整株采样。 除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外,对于作物生理过程的研究来说,许多生理指标测定中的整株采样,也只是对地上部分的采样,没有必要连根采样,当然对根系的研究测定例外。采样时间因研究目的而不同,如按生育时期或某一特殊需要的时间进行。除逆境生理研究等特殊需要外,所取植株应是能代表试验小区正常生育无损伤的健康植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