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诊断及综合防控

羊布鲁氏菌病诊断及综合防控
羊布鲁氏菌病诊断及综合防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b8745693.html,

羊布鲁氏菌病诊断及综合防控

作者:王雅平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06期

[摘要]随着羊肉消费量的日益增长,养羊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作为畜牧工作者,为养殖业保驾护航责不旁贷,面对因羊只大量流通造成的布病传播加剧的局面,笔者结合实际情况综合阐述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

[关键词]布鲁氏菌流产琥红平板凝集实验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71—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羊肉消费在生鲜肉消费总量中日渐攀升,促使当地养羊业快速发展,然而,很多地区当地羊羔数量难以达到育肥羊场和育肥羊养殖户进购量,形成了大量从内蒙、山东等地引进羔羊进行育肥的现象。随着物流的发达,一方面加快了羔羊和育肥羊的市场流通,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布病的传播。

布鲁氏菌病也叫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发生。其特征是怀孕母畜大月份流产,有的羊会关节肿大、乳房炎、胎衣不下、生殖器官与胎膜发炎等。公畜表现睾丸炎、不育、性欲降低、死精等。布病不仅可引起羊大批流产,而且可由羊传染给人。

1

病原

布鲁氏菌为小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不形成芽孢,一般无荚膜,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

2流行病学

该病传染源是病羊及带菌动物,受感染的产后母羊最危险,受感染产后羊的胎衣、羊水里含菌最多。受感染的母羊流产一次终身免疫,虽然还可以继续生育,只是终身带菌,检查为阳性。

带菌羊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以及被其污染的饲料、水、围栏,和带菌羊产生的粪、尿、生肉、生奶感染健康羊。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1次。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在一般情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他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播途径 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 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五、布病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㈠潜伏期:在一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一年之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㈡发病及前驱期症状: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病发病较为急骤。在发病缓慢者中,有些布病患者可以看到所谓的前驱期症状。一般诉说全身不适,乏力感,有时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痛、多汗。与一般感冒有类似。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痛,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体征可以发现患者有微热,傍晚为重;淋巴结轻度肿大。偶见肝脾和扁桃体肿大。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甚大,短者几天长者数周。起病急剧者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或者易被忽略,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期症状。 ㈢主要症状和体征: 1、主要症状 ⑴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观察体温傍晚升高。根据我国布病患者热型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型:低热型、波状热型、不规则热型、间歇热型、驰张热型。而稽留热罕见。 在抗生素普遍应用之前,波状发热曾被认为是典型的热型,因此,曾把布氏菌病称为“波状热”。热波的数量、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差异很大。波与波之间的间隔不一,短者3~5天,长者数周。波状发热多见于羊种布氏菌感染。近年来,波状热型已属少见。 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仍然是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在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 为尽快消灭我区畜间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保障畜牧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 一、工作原则 属地管理,分区净化,多措并举,各方联动,稳步推进。 < 二、目标任务 从20**年开始,用3年时间,全区达到布病净化标准。 1.20**年,调查摸底,划分片区。 2.20**年,制定和实施净化方案,分片区细化管理,全面推进监测净化,实现布病稳定控制,种畜场布病检测无阳性。 3.20**年,巩固提升,全面净化。全区规模场、散养户实现布病检测无阳性;种畜场达到布病净化标准;全区达到布病净化标准。 < 三、技术路线 < 四、具体措施 (一)监测 1.监测方法 按照农业部“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待检血清进行初筛,以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核。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elisa试验阳性,确定为疑似阳性;疑似阳性经试管凝集试验复核阳性,确定为阳性;有确定阳性个体的群体确定为阳性群体。

2.采样要求 常规消毒,颈静脉采血,采血量为2ml-5ml。采血完成后,将注射器活塞外拉预留血清析出空间,倾斜放置放置冷藏箱中析出血清,使用过的棉球、注射器推杆、注射器包装等废弃物应回收集中处理。全血也可于水浴锅中37℃温浴自然析出,尽可能不采用离心,避免震荡、抖动导致溶血,影响判定。新分离的待检血清尽可能立即检测,应避免反复冻融。 被检动物:山羊、绵羊1月龄初检布病,怀孕羊在在产后0.5-1个月检测布病;牛6月龄初检布病,怀孕牛在产后0.5-1个月检测布病。 3.监测数量 每个群体每年开展两次监测。 20**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所有规模场及散养户全群采样监测。 20**年7月至20**年底,规模场全覆盖抽样监测。存栏100只(头)以下的抽检比例不低于30%,100只(头)以上的按照存栏量的递增可以适当降低抽检比例,但不得低于10%,抽检总数不低于30只(头),其中种用牛羊全部检测。农村散养户全覆盖抽样监测,抽检比例不低于10%,每户不低于5只(头),存栏少于5头的散养户全群采样监测。种牛、奶牛、奶山羊、种羊全群采样监测。 阳性场(户)每月开展一次全群检测,直到全群监测为阴性,半年后再次监测为阴性,转入常规监测。阳性场(户)周边区域的养殖场(户)每季度开展一次抽样监测。 (二)疫源控制 1.阳性动物扑杀 确定阳性动物须采用不放血方法扑杀。

羊病大全之羔羊疾病

羊病大全 -----羔羊疾病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技术部整理提供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动物疾病咨询服务起家的兽药服务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为动物血液血清抗体的研究,致力于动物疾病治疗的快速、有效、便捷。公司重视动物疾病的系统性研究,经过与养殖户的多年沟通与调研。 整理出养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疾病预防治疗方案,资料免费供养殖户朋友分享,帮助养羊的朋友一起健康养羊。对于有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搜索公司网站---天行健动物药业向在线客服索取养羊资料。 全套羊病基础资料分为: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代谢性疾病、羔羊疾病、流行病。

目录 羔羊疾病 (3) 羔羊肺炎 (3) 初生羔羊消化不良 (4) 初生羔羊低血糖症 (5) 羔羊便秘 (6) 羔羊痢 (7) 初生羔羊败血症 (9) 脐孔炎 (10) 羔羊先夭不足症 (11) 佝倭病 (12) 白肌病 (13) 癫痫 (14) 初生羔羊假死 (15) 锁肛与直肠闭锁 (15) 羔羊肠痉挛 (16) 羔羊水中毒 (17) 羔羊疾病 羔羊肺炎 羔羊肺炎多发于半月龄至2月龄的羔羊,呈流行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原为肺炎双球菌,以肺和胸膜同时发炎为特征。 【发病机制】 多在天气忽冷忽热情况下突然发病,经呼吸道感染,接触传播。风寒

感冒是诱发本病的根源。 【诊断要点】 (1)主要发生于产后数周的羔羊,尤其体质差的小羊。 (2)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连声咳嗽,颈部肌肉抽搐。 (3)口腔黏膜充血,呼吸加快,流脓性带血鼻涕。 (4)个别羔羊会出现腹泻,急性者1?2天即死亡,慢性者半月才能耐过。 (5)剖检见整个肺部充血发炎,胸腔有红色积液,肝.肺肿大,心外膜、胸膜有纤维性沉着物。 【防治方案】 (1)发现可疑病例,立即进行隔离,防止传播。 (2)青霉素20万单位,注射用水3毫升,1次肌内注射,毎天3次,连用3天 (3)氢化可的松2毫升,异丙嗪0.1毫升,1次肌内注射, (4)为了降温,可用30%安乃近针剂滴鼻,每次滴0.1毫升。 初生羔羊消化不良 出生周龄内羔羊突然表现消化紊乱,以腹泻衰弱,停止哺乳为特征。【发病机制】

羊病综合防控技术

羊病综合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80-01 近几年随着我国规模舍饲养羊业的发展,掌握圈养羊的饲养疫病预防上和管理与放养羊的不同十分重要。圈养羊羊病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检疫工作,做好防疫、坚持定期驱虫、预防中毒等。 1 建立消毒制 1.1 圈舍要经常清扫,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常用消毒药物:10%-20%的生石灰乳、2%-5%的火碱溶液、3%的福尔马林溶液或百毒杀等市售消毒剂。消毒次数:羊舍冬季间隔1个月,春季间隔半个月,夏季10消毒1次。此外,每年春季、秋季各进行1次彻底消毒。 1.2 转群或出栏后,要对整个羊舍和用具进行1次全面的消毒,方可进羊。 1.3 贮粪场的羊粪中常含有大量的细菌和虫卵,应集中处理。可在其中掺入消毒液,也可采用堆积发酵法,杀灭病菌和虫卵。 1.4 场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谢绝无关人员进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及车辆等都要

严格消毒。 2 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每年定期免疫接种;从外地引进的羊只,要经严格检疫并确认没有传染病方可进场;不从疫区购买草料和畜禽;饲养员不得使用其他羊舍的用具及设备;草车、粪车要分开;患结合和布氏杆菌的人不准入场喂羊;羊场内不养猫、狗、鸡、鸭等动物;羊舍内应消灭老鼠和蚊蝇。 3 免疫程序 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免疫注射1次,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在江苏省较多见的羊传染病还有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等。各地应根据疫病流行情况,按说明进行预防注射。 3.1 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注射三联四防苗1次,不论大小羊一律肌注或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3.2 预防羊痘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按说明稀释,不论大小羊一律于腋下或尾内侧或腹下,皮内注射0.5毫升,注射后4-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免疫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有些羊注射5-8天后在注射部位有小的硬节肿块,不需处理,会逐渐消失。 3.3 传染性胸膜肺炎用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菌 苗(兰州生物制品厂生产),注射部位应于颈部两侧远离肩

青海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方案

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青海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强畜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实现到2020年省内畜间布病达到控制和部分地区稳定控制的目标,根据农业部《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特制定本防控技术方案。 一、制定本方案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青海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中布病被确定为优先防治病种二类动物疫病的第一位。并在区域布局中将中原、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作为布病重点防治区。2014年,农业部下发《常见动物疫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将我省确定为布病感染一类地区,要求以县为单位,连续3年对牛羊实行全面免疫。 近年来,牛羊布病的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在我省部分地区布病感染率有大幅度的回升。2011年至2014年,种牛平均阳性率为1.83%,其他牛平均阳性率为1.44%,种羊平均阳性率为 0.48%,其他羊平均阳性率为0.36%。 二、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增加防控经费投入,采取“监测、免疫、扑杀、消毒、流通监管”的

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布病疫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省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防控原则 (一)分区域防控 依据布病感染状况和流行范围进行分区,对近年来布病监测结果阳性率回升至“控制区标准”以上的地区确定为免疫区,仍保持控制区和稳定控制区标准的地区确定为监测区。 (二)免疫与监测相结合 实施免疫的地区,对应免牛、羊实施免疫,并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奶牛、种公畜不免疫,进行感染抗体监测。非免疫的地区,重点开展对种公畜感染抗体监测,扑杀病畜和阳性畜。 (三)检疫与监督相结合 加大流通环节的监督力度,对运出运入的易感动物实施强制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对检出的阳性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引进牲畜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染疫牲畜的流动。 四、防控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免疫的地区应免牛、羊布病免疫率达到100%,免疫抗体阳转率达到80%以上。全省牛、羊布病感染率明显下降,达到“控制区”标准。奶牛布病达到净化。 (二)具体目标 1、稳定控制区防控目标。2015年至2020年,对稳定控制

羊病防治技术与常用药物

羊病防治 一、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圈舍要经常清扫,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 常用消毒药物:10-20%的生石灰乳、25%的火碱溶液、30%的福尔马林液或者百毒杀等市售消毒剂。 消毒次数:羊舍冬季间隔1个月,春季间隔0.5个月,夏季10天消毒1次。此外,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转群或出栏后,要对整个羊舍和用具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方可进羊。 贮粪场的羊粪中常含有大量的细菌和虫卵,应集中处理。可在其中掺入消毒液,也可采用堆积发酵法,杀灭病菌和虫卵。 场门、生不场区入口处消毒池内的药液要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谢绝无关人员进场,静茹生产区的人员及车辆等都要严格消毒。 二、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每年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从外地引进羊只,要经严格检疫并确认没有传染病方可进场,不从疫区购买材料和畜禽。

饲养员不得相互使用其他羊舍的用具及设备,草车、粪车要分开。 患结核和布氏杆菌的人不准入场喂羊;羊场内不养猫、狗、鸡、鸭等动物;羊舍内应消灭老鼠和蚊蝇。 免疫接种 每年春节和秋季各免疫注射一次。 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 在我省较多见的羊传染病还有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等。 各地应根据疫病流行情况,按疫苗说明进行预防注射。 预防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和肠毒血症。 注射三联四防苗一次,不论大小羊一律肌注或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预防羊痘 用羊痘鸡胚化弱毒苗按说明稀释,不论大小羊一律于腋下或尾内侧或腹下,皮内注射0.5毫升,注射后4~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免疫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有些羊在注射后5~8天在注射部位有小的硬结肿块,不需处理,会逐渐消失

羊病大全跟呼吸道

羊病大全 --------呼吸系统疾病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技术部整理提供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动物疾病咨询服务起家的兽药服务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为动物血液血清抗体的研究,致力于动物疾病治疗的快速、有效、便捷。公司重视动物疾病的系统性研究,经过与养殖户的多年沟通与调研。 整理出养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疾病预防治疗方案,资料免费供养殖户朋友分享,帮助养羊的朋友一起健康养羊。对于有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搜索公司网站---天行健动物药业向在线客服索取养羊资料。 全套羊病基础资料分为: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代谢性疾病、羔羊疾病、流行病。

目录 呼吸系统疾病 (3) 鼻炎 (3) 溃疡性鼻炎 (4) 鼻出血 (5) 喉头炎 (6) 支气管炎 (7) 肺炎 (9) 化脓性肺炎 (10) 肺坏疽 (11) 呼吸系统疾病 鼻炎 鼻炎是羊常见病,又叫羊鼻卡他,属鼻黏膜表层浆液性炎症。以鼻端不适、流鼻涕.鼻腔狭窄,呼吸不畅为特征。 【发病机制】 鼻腔感染(病毒与细菌寒)、寒冷刺激以及吸入有害气体(灰尘.毒性气体.失火烟熏)引起鼻黏膜充血发炎.红、肿.热、痛、分泌增加,鼻腔变细,甚至鼻孔不通。

【诊断要点】 (1)病初常打喷嚏,大量流稀薄清涕。 (2)经常用鼻端在物体上摩擦,频颊摇头,或用前肢蹄尖蹬鼻端。 (3)病到后期常有鼻痂堵塞鼻孔,呼吸受阻。 【防治方案】 (1)可用副肾上腺素.庆大霉素各1毫升混合后滴双侧鼻孔内。 (2)也可用10%磺胺嘧啶10毫升、病毒唑5毫升混合滴鼻。 溃疡性鼻炎 溃疡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深层化脓性炎症,以鼻腔有烂斑,颌下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发病机制】 在病因作用下,外伤感染.寄生虫损伤、感染了化脓菌等引起局部(感染处)肿胀坏死,组织水解,分泌物增加,甚至引起全身性毒血症,体温升髙。 【诊断要点】 (1)鼻部(内、外)肿胀,局部温度增髙,额面浮肿。 (2)鼻腔内壁可见到成片的溃疡面,并附有血性白色脓液。

常见羊病防治-最新

常见羊病的诊断与治疗大严备村农民实用技术资料

我县常见羊病的诊断及治疗 常见羊病防治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 传染病是由于各种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侵入羊体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导致的。寄生虫病是各种体内外寄生虫侵害羊体,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的机械性损害,夺取羊体营养并产生有害毒素而导致的。普通病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和产科疾病,多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误食毒物,机械性损伤,异物的刺激以及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 为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卫生防疫制度,落实各种综合性防治措施,将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取得防病灭病的综合效果,保证肉羊生产健康顺利的发展。 防治基本技术1.判断:羊是否患病饲养管理人员平时应注意观察个别羊只甚至整个羊群的行为变化,整体上一般观察羊的肥瘦、步态、姿势,从羊的个体上主要观察被毛、皮肤、粘膜、结膜、食欲、粪尿、呼吸、体温的变化等,以确定羊是否有病,并及时诊治。肥瘦:慢性消耗性疾病,由于病原的长期作用,病羊的身体瘦弱。

姿势:观察羊只的举动是否与平时一样,如果不同,就可能是有病的表现。步态:健康羊步态活泼而稳定,病羊则行动不稳,或不愿行走。被毛:健康羊的被毛平整且不易脱落,富有光泽;而在患病状态下,被毛粗乱蓬松,失去光泽,容易脱落。 皮肤:健康羊的皮肤富有弹性。观察羊只皮肤的颜色及有无被毛脱落、皮肤变厚变硬、水肿、发炎、外伤等。粘膜:健康羊的钻膜呈光滑的粉红色。如果可视粘膜发红.则可能体温升高,体内有发炎的地方;如果粘膜发红并带有红点、血丝或呈紫色,可能是由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 食欲:羊吃草或饮水量突然增多或减少,以及喜欢舔泥土、吃草根,也是有病的表现,可能是慢性营养不良,如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如果反色减少、无力或停止,则表示羊的前胃有病。有时羊不进食可能是由口腔疾病引起的,如喉炎、咽炎、口腔溃疡、舌有损伤等。 粪便:如果羊粪有特殊臭味,则见于各种肠炎,若粪便内有大量粘液,则表示肠道有卡他性炎症;若粪内有完整的谷粒或纤维很粗,则表示消化不良;若混有寄生虫或寄生虫节片,则表示体内有寄生虫。 呼吸:正常羊每分钟呼吸12?20次,呼吸次数增多见于热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衰弱、贫血、腹内压升高等,呼吸次数减少,主要见于某些中毒、代谢障碍、昏迷等疾病。体温:用手摸耳朵或把

羊病大全之代谢疾病

羊病大全 ------代谢性疾病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技术部整理提供

河南天行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动物疾病咨询服务起家的兽药服务公司,主要研发方向为动物血液血清抗体的研究,致力于动物疾病治疗的快速、有效、便捷。公司重视动物疾病的系统性研究,经过与养殖户的多年沟通与调研。 整理出养羊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疾病预防治疗方案,资料免费供养殖户朋友分享,帮助养羊的朋友一起健康养羊。对于有资料需要的朋友可以搜索公司网站---天行健动物药业向在线客服索取养羊资料。 全套羊病基础资料分为: 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代谢性疾病、羔羊疾病、流行病。

目录 代谢性疾病 (3) 日射病与热射病 (3) 奶羊骨软症 (4) 食毛症 (5) 山羊白肌病 (6) 奶山羊酮尿病 (7) 低磷血症 (8) 低镁血症 (9) 奶山羊钴缺乏症 (10) 铜缺乏症 (11) 碘缺乏症 (12) 维生素A缺乏症 (13) 维生素E缺乏症 (14) 代谢性疾病 日射病与热射病 羊是耐寒而恶热的动物,在盛夏的直射阳光照耀下,会发生日射病,外界环境髙温、拥挤,会发生热射病。 【发病机制】 从生理角度看,羊的汗腺不发达,散热能力差,主要靠口腔和舌的蒸发水分而散热,每当在烈日下停留时间过长或高温高湿环境中过久,如长途驱赶.车运拥挤,在缺乏饮水的情况下,均可引起本病发生。【诊断要点】 (1)神经紊乱,不安静,张口伸舌,呼吸迫促,头部炽热,走路摇摆。

(2)体温升高至42℃以上,可视黏膜充血,瞳孔时大时小,心悸亢进。【防治方案】 (1)立即将羊只移到阴凉通风处,用凉水敷头部或凉水从肛门灌入。 (2)放静脉血50~100毫升,同时注入5%糖盐水500~1000毫升。 (3)内服六一散30克,藿香正气水5毫升。 【专家提示】 忌用自来水浇于羊全身。 奶羊骨软症 奶羊骨软症是指成年奶羊磷.钙代谢不平衡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冬春枯草时期(又是产奶髙峰时期)。以食欲减退、异食癖和跛行为特征。 【发病机制】 产奶期间,乳汁中需要大量钙质,若饲料里磷补充不足,严重影响钙的吸收利用,当饲草单一,精料中玉米过多,而豆饼、麩皮(含磷饲料)过少或根本没有,就会出现缺磷性营养不良。由于饲料中磷、钙供应不平衡,尽管增喂多量钙,也不能被机体利用,发生骨软症就成必然现象了。 【诊断要点】 (1)食欲大减,喜啃碱土和砖石,行走无力,四肢软弱,产奶量下降。

春季常见羊病及防治技术

春季常见羊病及防治技术 羊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羊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个别羊发病后很快蔓延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饲养管理不好可促使发病。 羊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对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 羊病治疗大羊用鱼腥草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小羊用鱼腥草注射液5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用1~3天。 寄生虫病 羔羊的体外寄生虫主要有疥癣、虱蝇,体内寄生虫主要有线虫、绦虫等。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原则:外界环境杀虫,消灭外界环境中的寄生虫病原,防止感染羊群;消灭传播者蜱和其他中间宿主,切断寄生虫传播途径;对病羊及时治疗,消灭体内外病原,做好隔离工作,防止感染周围健康羊;对健康羊进行化学药品预防。根据寄生虫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年定期驱虫。通常每年4~5月及10~1 1月各驱虫1次。还可用辛硫磷(浓度为0.25%~0.5%)、林丹乳油(浓度为0. 025%)、倍特(50~80PPm)5%的溴氰菊酯水剂对羊进行药浴。 一、体内寄生虫的驱除计划:(一)绦虫。每年春、夏、秋三季各驱虫1次,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配成混悬剂灌服。(二)线虫。每年春、秋两次或每个季度1次驱虫。常用药物: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8~10毫升溶水灌服。阿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0.2毫克肌肉注射。丙硫苯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灌服。 二、驱除体外寄生虫,可在每年春、秋两季,用阿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0.2毫克皮下注射,或用阿维菌素预混剂,按每1000公斤饲料中混用2克,连用7天。 三、羊病使用驱虫药物注意事项:(一)丙硫苯咪唑对线虫、吸虫和绦虫都有驱杀作用,但对疥螨等体外寄生虫无效。用于驱杀吸虫、绦虫时比驱杀线虫时用量应大一些。有报道,丙硫苯咪唑对胚胎有致畸作用。所以,对妊娠母羊使用该药时要特别慎重,母羊最好在配种前驱虫。(二)有些驱虫药物,如果长期单一使用或用药不合理,寄生虫对药产生了抗药性,有时会造成驱虫效果不好。抗药性的预防可以通过减少用药次数,合理用药,交叉用药得到解决。(三)目前阿维菌素的剂型有片剂、散剂、针剂等。有些制品是用菌丝体甚至用药物残渣制成,有的注射液不是缓释制剂,药效不是28天,隔5~6天需要再注射1次。

布鲁氏菌病防治

布鲁氏菌病防治培训材料 第一章概述 一、布鲁氏菌病发展简史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二、布病流行现状 布病的主要储存宿主是患病的羊、牛、猪等家畜,因此,其地理分布与家畜密切相关,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报告有人、畜布病疫情的约有170个。 三、布病造成的损失 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因此其造成的危害是双重的。以羊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人的感染发病情况较为严重;以牛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则对畜牧业危害较重,而人的发病相对较轻。 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给患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并导致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家畜患布病后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还造成使役能力及皮、毛、乳、肉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因此,布病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乃至内外贸易。全世界每年因人畜间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可达数十亿美元。 四、布病防治管理机构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布病防治工作主要由兽医部门承担。在我国,人间布病防治工作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组织实施;畜间布病防治工作由农业部兽医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布鲁氏菌病病原学 1887-1966年等人先后发现了布鲁氏菌属的羊种、牛种、猪种、绵羊副睾种、沙林鼠

种和犬种菌。198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第六次公报公布了新的布氏菌分类表,将布氏菌分为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5型)、绵羊附睾种、犬种及沙林鼠种6个种19个生物型。 布鲁氏菌属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宽约0.3~0.6μm,长约0.6~1.5μm。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镜检时多呈单个排列,少见成对、短链状或成串排列。布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该菌属对营养要求较高,需要各种氨基酸、硫胺素、烟酰胺、生物素、镁、铁、钙等各种离子。有些菌种(如绵羊副睾种)需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才可生长。 布鲁氏菌生长缓慢,初代分离一般需4~30天。其最适为7.2,最适生长温度37℃,绵羊副睾种和牛种菌的某些生物型需在严格的2(5-10%)环境下才可生长。布氏菌对糖类发酵不明显,产酸不产气,过氧化氢酶、尿素酶阳性,甲基红、V-P反应阴性,不产生吲哚,不液化明胶,硝酸盐还原阳性。该菌在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对低温和干燥都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水、粪、尿、畜舍、皮毛中可生存数天~4、5个月,在鲜牛乳中甚至长达18个月。布氏菌对热、各种常用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不同种的布鲁氏菌有其一定的寄生宿主,比如羊种菌多寄生在羊只,牛种菌多寄生于牛。但也常发现有宿主转移现象,宿主转移和经不规则治疗的病人体内分离的布鲁氏菌往往发生变异。布鲁氏菌的致病力强,主要与各种酶类及菌体崩解后释放出来的内毒素有关。它们作用于宿主后,可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炎症。不同种型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很大差异,一般羊种菌致病力最强,猪种菌次之,但牛种菌的某些生物型的某些菌株甚至有和羊种菌相似的致病力。目前除绵羊副睾种和沙林鼠种尚未发现使人感染发病的迹象外,其余四种布氏菌均能导致人类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第三章流行病学

羊病防治大全及治疗方法

羊病防治大全 一、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一)羊病的防制措施 1、搞好饲养管理,增强个体的抗病能力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遵守原则,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和冰冻水,使用权羊膘肥体壮,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 2、搞好环境卫生,圈舍做好清毒工作。圈养羊应保持圈舍、场地和用的卫生。经常清扫圈舍,对粪便、尿等污物集中堆积发酵30天左右。同时定期用消毒药(如:百毒杀、易克林惠昌消毒液等到高效低毒药物)对圈舍场地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3、有计划地搞好免疫接种工作对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菌的重要措施。目前预防羊主要传染病菌的疫苗有以下几种: (1)无毒炭疽芽苗 用于预防羊炭疽。绵羊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一年。(此苗不能用于山羊) (2)破伤风明矾沉降类霉素 用于预防破伤风。羊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1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 (3)绵、山羊痘弱毒冻干苗 用于预防绵、山羊痘。接瓶签上的头数应用,每头份用0。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每只羊皮内注射0。5毫升(不论大小瘦弱、怀孕均可同量)。注射后5-8天肿胀,硬结,5-10天逐渐消失。注射后4-6天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1年。 (4)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羔羊痢疾)三联四防苗用于预防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干粉苗:用20%铝胶盐水溶解不论羊只年龄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湿苗(又称羊四联苗):应用前摇均后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免疫期6个月。 (5)中口型口蹄疫天活疫苗 用于预防羊O型口蹄疫。肌肉注射:成年羊每只2毫升,羔羊每只1毫升。注射后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4个月。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用肾上腺素救治。 免疫接种对体质健壮的成羊会产生很强的免疫力,对幼羊,体弱或患慢性疾病的羊效果不佳。而对于怀孕母羊,特别是临产前的母羊,接种时由于驱赶、捕捉和疫苗反应等有时会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发育和免疫效果不佳。应该注意交通规则于疾病威胁区不应考虑上述结果,为确保羊群健康,应紧急预防接种疫苗。 4、发生传染病时应采取措施

羊的疾病防治及注意事项

羊的疾病防治及注意事项 冬春季节常见羊病及羊病防治技术 羊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羊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个别羊发病后很快蔓延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饲养管理不好可促使发病。 羊病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对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 羊病治疗大羊用鱼腥草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小羊用鱼腥草注射液5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用1~3天。 寄生虫病 羔羊的体外寄生虫主要有疥癣、虱蝇,体内寄生虫主要有线虫、绦虫等。防治寄生虫病的基本原则:外界环境杀虫,消灭外界环境中的寄生虫病原,防止感染羊群;消灭传播者蜱和其他中间宿主,切断寄生虫传播途径;对病羊及时治疗,消灭体内外病原,做好隔离工作,防止感染周围健康羊;对健康羊进行化学药品预防。根据寄生虫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年定期驱虫。通常每年4~5月及10~11月各驱虫1次。还可用辛硫磷(浓度为0.25%~0.5%)、林丹乳油(浓度为0.025%)、倍特(50~80PPm)5%的溴氰菊酯水剂对羊进行药浴。 一、体内寄生虫的驱除计划:(一)绦虫。每年春、夏、秋三季各驱虫1次,用硫双二氯酚(别丁)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配成混悬剂灌服。(二)线虫。每年春、秋两次或每个季度1次驱虫。常用药物: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8~10毫升溶水灌服。阿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0.2毫克肌肉注射。丙硫苯咪唑,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灌服。 二、驱除体外寄生虫,可在每年春、秋两季,用阿维菌素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0.2毫克皮下注射,或用阿维菌素预混剂,按每1000公斤饲料中混用2克,连用7天。 三、羊病使用驱虫药物注意事项:(一)丙硫苯咪唑对线虫、吸虫和绦虫都有驱杀作用,但对疥螨等体外寄生虫无效。用于驱杀吸虫、绦虫时比驱杀线虫时用量应大一些。有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