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概况资料

光伏行业概况资料
光伏行业概况资料

光伏行业概况

1.回顾光伏行业发展历史

自从1954年第一块实用光伏电池问世以来,太阳光伏发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比计算机和光纤通讯的发展要慢得多。其原因可能是人们对信息的追求特别强烈,而常规能源还能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90年代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大促进了太阳光伏发电的发展。其发展过程简列如下:

1893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即“光伏效应”。1876年亚当斯等在金属和硒片上发现固态光伏效应。

1883年制成第一个“硒光电池”,用作敏感器件。

1930年肖特基提出Cu2O势垒的“光伏效应”理论。同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

1931年布鲁诺将铜化合物和硒银电极浸入电解液,在阳光下启动了一个电动机。

1932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第一块“硫化镉”太阳电池。

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4年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太阳电池,效率为6%。同年,韦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了第一块薄膜太阳电池。

1955年吉尼和罗非斯基进行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优化设计。同年,第一个光电航标灯问世。美国RCA研究砷化镓太阳电池。

1957年硅太阳电池效率达8%。

1958年太阳电池首次在空间应用,装备美国先锋1号卫星电源。1959年第一个多晶硅太阳电池问世,效率达5%。

1960年硅太阳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运行。

1962年砷化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3%。

1969年薄膜硫化镉太阳电池效率达8%。

1972年罗非斯基研制出紫光电池,效率达16%。

1972年美国宇航公司背场电池问世。

1973年砷化镓太阳电池效率达15%。

1974年 COMSAT研究所提出无反射绒面电池,硅太阳电池效率达18%。

1975年非晶硅太阳电池问世。同年,带硅电池效率达6%~%。1976年多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10%。

1978年美国建成100kWp太阳地面光伏电站。

1980年单晶硅太阳电池效率达20%,砷化镓电池达22.5%,多晶硅电池达14.5%,硫化镉电池达9.15%。

1983年美国建成1MWp光伏电站;冶金硅(外延)电池效率达11.8%。

1986年美国建成6.5MWp光伏电站。

1990年德国提出“2000个光伏屋顶计划”,每个家庭的屋顶装3~5kWp光伏电池。

1995年高效聚光砷化镓太阳电池效率达32%。

1997年美国提出“克林顿总统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在2010年以

前为100万户,每户安装3~5kWp。光伏电池。有太阳时光伏屋顶向电网供电,电表反转;无太阳时电网向家庭供电,电表正转。家庭只需交“净电费”。

1997年日本“新阳光计划”提出到2010年生产43亿Wp光伏电池。1997年欧洲联盟计划到2010年生产37亿Wp光伏电池。

1998年单晶硅光伏电池效率达25%。荷兰政府提出“荷兰百万个太阳光伏屋顶计划”,到2020年完成。

2.国家政策扶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第十二条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

第十五条国家扶持在电网未覆盖的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电力服务。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第十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提供财政支持。

第二十条电网企业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确定上的上网电价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所发生的费用,高于按照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附加在销售电价中分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电网企业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网费用及其他合理的相关费用,可以计入电网企业输电成本,并从销售电价中回收。

第二十九条电网企业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造成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国家电力监督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损失额一倍以下的罚款。

3.中国光伏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每年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折合标准煤达17000亿吨,而包括风能、水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在内的其他可再生能源折合标准煤总共才不到60亿吨,而且开发利用过程中基本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更不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尽管太阳能应用潜力如此巨大,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仍旧还处在初级阶段,太阳能光伏电站还处在建设中,要积极地开发市场,起码要由政府出面形成一个对太阳能产业发展有利的政策环境,使这些企业可以在初期维持下来的同时,也可以更直接的引导太阳能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虽然目前太阳能产业面临诸多困难,但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仍然产生了一批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带领下,太阳能市场整体虽然仍未摆脱混乱的局面,但已经逐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这曲折的过程中,太阳能企业本身也在努力适应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与角色,吹尽黄沙始见金,一批优秀的太阳能企业如尚德、力诺瑞特、皇明等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行业翘楚,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新能源的重视和日本核辐射危机给人类带来的对于能源安全应用的思考,相信太阳能产业必然会成为未来人类普遍使用的重要能源之一。

在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各国都加紧了发展光伏的步伐。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意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日本也提出了在2020年达到28GW的光

伏发电总量;欧洲光伏协会提出了“setfor2020”规划,规划在2020年让光伏发电做到商业化竞争。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逐渐提高。

2009年全球新装置的太阳能发电容量为7.2GW,其中欧盟就占了5.8GW。至于德国,由于第4季需求大增,全年新增的太阳能发电容量有3.8GW,约占全球的1/2。

中国也不甘落后,2009年相继提出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太阳示范工程等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政策,2020年的光伏发电目标从原先的1.6GW提高到现在的

20GW,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长远规划让中国的光伏发电发展之路更加宽广。

2008年中国光伏安装总量是40MW,累计安装总量只有140MW,而2009年全年安装量就有160MW,是上一年的4倍,比以往累计安装总量还要多,足见中国光伏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

2010年7月下旬美国通过的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将引发全球光伏市场激增。随着发电成本下降和补贴政策出台,美国光伏发电安装量不断攀升,正逐步追赶传统的欧洲市场,预计北美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光伏发电应用的主要新兴市场。而随着成本的持续降低,光伏发电应用最终将向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转移。

据了解,目前,中国政府正抓紧制定一系列新能源规划和政策。一个新的国家能源战略将呼之欲出。中国新能源振兴产业规划草案也

显示,政府已经把能源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开始投入力量引导推动。

当前,为了鼓励和支持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国家从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一、明确了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简称CDM项目)实施企业的相关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清洁基金取得的下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二、财政贴息。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基本建设及流动贷款进行贴息。

三、电价补助。国家对风电企业予以电价补助,来源是通过对除农业用电以外的电价每度征收2厘钱作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并按发电量分摊给风电厂,现在执行0.25元/kwh。

四、税收优惠。根据《可再生能源法》,风电企业增值税减半征收。

业界人士指出,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此次工业革命的宗旨,就是要大量创造出新的可再生能源。过去以煤碳燃烧为基础的工业模式已走到了转折点,必须改变。美国已启动了能源革命的按钮,客观上就要求中国也要迅速跟上,加速新能源革命的进程。

日本地震之后,多个国家开始重新审视核安全性质,开始探寻新能源之路。3月15日,德国政府宣布暂时关闭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核电站。法国总理15日宣布将对全国58座核电机组的安全性进行检查,但不会考虑修正以核电为主的能源政策。韩国总统李明博日前派遣教育科学技术部长官李周浩前往古里核电站,要求长官亲自实地盘点核电站在面临地震和海啸等天灾时的安全问题。俄罗斯总理普京已下令对俄罗斯核工业进行检查。

中国在日本地震之后,重新调整新能源战略,核电站发展紧急叫停。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中国将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中国原计划2020年核电占总装机容量的10%左右,新能源产业以风能为主。中国预计2020年实现非石化能源达到15%的目标。2010年国家能源局牵头编制的新兴能源产业规划目标,水电为主,风电为辅。初步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风电装机1.5亿千瓦。核电装机大7000万千瓦~8000万千万。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2000万千瓦。照此计划,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0%左右,核电占总装机容量10%左右,风电占23%,生物智能和太阳能分别占4%和3%左右。

核电发展计划更改,海上风能将成为新能源项目的主攻方向。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中,风能项目占到70%左右的份额,与太阳能、生物智能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虽然风能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主力,但风能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和外界环境的限制,陆上风能未来发展空间有限。内蒙、新疆、河北、青海等风力较大适合开发风力发电的地点基本招标项目已经完毕。与陆上风电相比,滩涂发电和海上风电尚处在开发的前期阶段,未来发展空间显著。

太阳能发电,尤其是光热发电项目,未来很可能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寄望之所在。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小水电等四大发展方向。生物质能发电缺少全球突破性技术,目前为止,还处在实验阶段,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风能和小水电受到地理位置和外部条件限制,全球可发电位置有限。太阳能发电在过去10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一直以来行业通用光伏发热技术,太阳能电池本身的生产给环境带来巨大的负担。最近两年,

光热发电技术成为太阳能发电行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发电效率随着技术的更新在不断提升。一旦次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之后,成本将大大下降,而成为全世界国家新能源发展的首选。

光伏逆变器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前景

一、光伏逆变器产业链结构分析 图表光伏发电用逆变器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一、上游原材料 逆变器企业主要外购产品包括各种电子元器件、结构件、电气元器件、电线电缆等。 逆变器的主功率元件的选择至关重要,使用较多的功率元件有达林顿功率晶体管(BJT),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绝缘栅晶体管(IGBT)和可关断晶闸管(GTO)等,在小容量低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器件为MOSFET,在大容量系统中一般均采用IGBT模块,而在高压特大容量(1000KVA以上)系统中,一般均采用IGCT、GTO等作为功率元件。 图表光伏发电用逆变器主要原料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二、下游需求领域 图表光伏发电逆变器国内主要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三、产业链各环节传导机制 光伏逆变器上游为电力电子元器件、微电子芯片、集成电路、电力电容器、电抗器、变压器、机柜、机箱壳体制造等行业。该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较低,上游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本行业采购成本。 逆变器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国家光伏项目建设与投资是决定本行业未来需求的重要部分,其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本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二、国外光伏逆变器市场格局 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厂商分布在光伏安装的主要区域,包括德国、中国、美国等地。2015年,全球逆变器的主要产能集中在德国、中国、美国,其中SMA、阳光电源、华为占据前三位。国外厂商逆变器项目经验丰富,产品质量高,成本也相对较高。国内自主研发的光伏逆变器,成本较低、售后服务效率更高。从地域来看,预计未来新增光伏逆变器需求将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 2015年全球逆变器市场格局在领先厂商之间日趋巩固。全球逆变器需求在2015年上涨了33%,排名前10的光伏逆变器厂商市场份额提高到了75%,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达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 德国SMA继续保持其2015年全球最大光伏逆变器供应商的地位,但在出货量上继续损失市场份额。虽然SMA仍然在光伏逆变器收入上处于全球领导者地位,但其从逆变器出货排行榜流失的全球需求已转向中国。2015年出货量前十名厂商中有四个是中国企业,其中华为出货量领先。SMA业绩提升的主要得益于美国和其他快速增长的公用事业规模市场,该公司还更新了其逆变器产品组合,表示其在住宅、商业和公用事业规模市场都有竞争力产品推出。 图表2015全球10大光伏逆变器厂商出货量排名

(完整版)@国内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国内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邓州市鑫园光伏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与国内知名专家对世界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查: 自1839年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和1954年第一块实用的光伏电池问世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它的发展仍然比计算机和光纤通讯要慢得多。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20世纪90年代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大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光伏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科研投入不断加大,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也不断出台。以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百万太阳能光伏屋顶计划”为标志,日本还有欧洲的德国、丹麦、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国也纷纷开始制定本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案,刺激了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 2000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连续6年以30%~~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2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为560MW/a,到2003年已高达750MW/a,增长了34%。2004年开始,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订,新的补贴法案促成了德国光伏市场随后的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发达国家间新一轮的政策热潮和全球光伏市场的更高速膨胀。2004年世界光伏电池年产量达到1256MW,年增长率高达68%,2005年产量达1818MW,增长率仍有45%(图1-2),2006年,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提出了要在加州实施“百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在未来10

年内建设3000MW光伏发电系统的提案,这象征着美国光伏政策的新纪元的到来。正是由于欧洲、日本和美国强有力的政策推动,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市场才呈现出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前景无限光明(图1--3~~图1--7)。

光伏产业概述

光伏产业的概念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为应用开发形式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 利用太阳能的最佳形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为应用开发形式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 制约产业迅速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障碍 1.太阳能电池板所使用大风高纯度硅材料严重短缺 2.主要市场目前在国外 3.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如现在的藏獒市场一样迅速膨胀,2007年在全国太阳电池成产 能力达到2.0GW 4.成本仍然偏高,商业化市场的发展受到限制 5.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配套技术还不成熟。如:并网逆变控制产品太阳能控制器还没有实 现自主研发商业化生产,产品可靠性低、主要依赖进口,独立系统中的蓄电池技术还不过关,寿命低 6.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继续扩大 7.尽管鼓励政策已经出台,但无具体的可操作性,如无并网电价 光伏发电的优点: 1.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有光照的地方就能应用光伏发电 2.不受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的限制,可以与建筑物相结合,节约土地资源,发电过程不需 要水冷却,可以建在广阔的沙漠上。 3.真正的绿色可再生资源,无噪音,无污染排放, 4.无需消耗燃料和搭建输电线路,节约成本,可就地发电供电 5.转换过程简单,中间没有机械损耗,开发潜力大 6.建设周期短,获取资源所需要的时间短 缺点 1.照射的能量分布的密度小,需要占用巨大的面积 2.获得的能源同昼夜及阴晴等气象因素有关 光伏发电主要应用于三大方面: 1.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主要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电力,还有一些移动电源 和备用电源 2.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太阳能程电器电子玩具路灯草地灯等 3.并网发电,在国外已经大面积推广使用,在国内还没有- 话语权的问题: 1.价格的话语权 中国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在终端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中国品牌的低端形象,形成了恶性循环。 2.媒体的话语权 Photon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光伏行业媒体平台。它对于一款产品的评测和检验结论,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终端市场实现本土化销售和服务 福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做出最及时的反应,通过欧美本土化的销售和服务团队,给客户带来最完美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福能的优势:

2018年度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附图)

2018 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附图) 1、行业概况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石油、天然气和煤碳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增大,迫使世界各国必须认真考虑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 (1) 全球光伏产业呈现爆发性增长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具有储量大、永久性、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就地可取等特点,因此成为目前人类所知可利用的最佳能源选择。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研制成功单晶硅电池以来,光伏电池技术经过不断改进与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该技术得到了许多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尤其在二十一世纪,光伏产业以令世人惊叹的速度向前发展。2000年至2016年间,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自1,250MW增至304,300MW,年复合增长率 高达%。 (2) 光伏产业的格局从欧洲一枝独秀发展为全球百家齐放 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EEG),为德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4 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首次修订,大幅提高了光伏电站标杆电价的水平,收益率的突升使得资本涌入,带动了德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并引领了全球光伏数十年。2000 年至2012 年,以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三国为代表的欧洲区域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的核心地区。受2011 年末欧债危机爆发的影响,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各国迅速削减补贴,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光伏产业陷入低谷。2013 年,中国以国务院24 号文为代表的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措施迅速落实,中国因此掀起光伏装机热潮。日本也于2013 年出台力度空前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全球光伏市场迅速升温,光伏产业从依赖欧洲市场向全球化迈进。自2013 年以后,中国、日本、美国三国接过了欧洲的接力棒,成为全球光伏装机的主要增长区域,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73GW其中中国、美国、日本、欧洲、 印度4GW。欧洲等传统市场的份额逐步向中国、美国、印度等市场转移,一批新兴市场,如印度、 南非、智利正在加速发展。海外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光伏产业从依赖欧洲市场向全球化迈进。 (3) 中国光伏产业几经曲折,目前已经形成成熟且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在国际上处 于领先地位中国光伏制造业在欧洲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迅速形成规模。2003 年 至2007 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0%。2007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 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中国光伏产业产能巨大,但“两头在外” 即太阳能级高纯度多晶硅原料依赖国外市场供应,而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严重依赖国外消费市场的状况为行业快速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光伏电站融资困难,欧洲需求减退,中国的光伏制造业遭到重挫,产品价格迅速下跌。2009?2010年期间,在全 球市场回暖及国家 4 万亿元救市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2011 年末受欧债危机爆发影响,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而上一阶段的投资热潮导致我国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中国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

光伏产业分析

光伏产业分析 一、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明确新能源应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其中,太阳能储量巨大,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 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 二、太阳能光伏介绍 太阳能光伏技术(Photovoltaic)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其核心是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地壳硅储量丰富,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太阳能光伏电池有两层半导体,一层为正极,一层为负极。阳光照射在半导体上时,两极交界处产生电流。阳光强度越大,电流就越强。太阳能光伏系统不仅只在强烈阳光下运作,在阴天也能发电。其优点有:燃料免费、没有磨损、毁坏或需替换的活动部件、保持系统运转仅需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可以制成不同形状,而组件又可连接,以产生更多电力,可在任何地方快速安装、无噪声、无有害排放和污染气体等。 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光电转换效率为4.5%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

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此后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在1990-2006 年这十几年里,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了50 多倍。随着全球能源形势趋紧,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式,于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并首先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三、光伏现状 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拉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兴起,并迅速成为后起之秀,涌现了无锡尚德、常州天合和天威英利等一大批优秀的光伏企业,并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中国太阳能电池全球占有率由2003年的1%飙升至2009年的30%。但是却过于依赖欧洲市场。2009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能约为300万千瓦,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2万千瓦,95%的产能出口,其中欧洲是最重要的市场。当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汇率急转直下,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超过12%,国内太阳能电池厂商损失严重。2011年,随着国家光伏上网电价的落实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国际化程度愈加增强。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供需失衡严重、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挤压、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外加欧洲削减太阳能补贴、美国“双反”等不利因素,光伏企业正经历着寒冬。 四、光伏明天 化石能源储量的有限性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光伏行业发展概况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太阳能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矿物燃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太阳能发电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一种形式。其中,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光伏组件的光伏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手段。 1、光伏发电产业链 光伏发电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的晶硅、晶片、光伏玻璃、铝合金、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中游的光伏组件、光伏支架、光伏电力电子产品等光伏发电设备;下游的光伏电站EPC 承包商及光伏电站。

3、行业驱动因素 (1)技术创新:驱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光伏产业投资成本减少、发电效率提升、度电成本下降的永恒驱动力,并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 一方面,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有效提升了发电效率,并能够在一定装机容量条件下减少对土地、组件资金的投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2018 年5 月9 日,高效P 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3.95%,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中国科学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的测试认可;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有效降低了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和价格。根据Wind 资讯数据,晶硅光伏组件现货价格(周平均)由2012 年初的0.95 美元/W 下降至2017 年末的0.31 美元/W,降幅达67.37%。 未来,伴随光伏行业的相关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光伏发电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并能够持平或低于化石能源电力成本,逐步实现平价上网,推动光伏发电行业可持续发展。

(2)政策支持:光伏发电行业实现平价上网的重要保证 为应对环境污染,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自给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新能源战略。太阳能作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大力支持,纷纷采取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其中,财政补贴是最常见的扶持政策,主要可以分为三类:①对安装光伏系统直接进行补贴,如日本;②对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设定,如德国;③将前述两种政策混合执行,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现阶段,光伏发电全面推行平价上网仍有难度,但在政府大力支持和技术突破创新的背景下,平价上网已逐渐成为现实。我国在2012 年前后明确提出光伏行业的发展目标,并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财政补贴促进光伏产

一成都光电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概要

成都市光电光伏产业 投资指南

二〇〇八年八月 目录 一、产业现状 (2) (一)光电(显示)产业 (2) (二)光伏产业 (4) 二、投资环境 (6) (一)人力资源 (6) (二)基础设施 (8) 1.自来水 (8) 2.电力 (8) 3.天然气 (9) (三)物流 (9) (四)环保要求 (9) 1.环境质量标准 (9)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0) 三、产业发展规划 (11) (一)发展目标 (11) 1、总目标 (11) 2、发展重点 (11) (二)产业政策 (11) 1.政府资金导向投入光电光伏产业 (11) 2.建立光电产业发展扶持资金 (12) 3.编制科技和技改专项计划 (12) 4.实施项目的节能环保调控 (12) 5.光伏发电补贴 (12) (三)产业规划 (13) 1、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基地 (13) 2、双流光伏产业园 (13) 3、新津硅材料基地 (14) (三)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 (15) 四、“5.12”汶川地震对成都市产业发展的影响 (16)

一、成都光电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2007年,成都市光电子产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71.4亿元,工业增加值23.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48户,已初步形成了以高新区、双流县、新津县为主要载体的光电光伏产业聚集区。 (一)光电(显示)产业 目前全球光电显示器件产值近1200亿美元,加上游配套材料和下游应用整机,整个光电显示产业的规模更大。其中,FPD(平板显示面板)已超千亿美元,种类主要包括LCD (液晶显示)、PDP(等离子显示)、OLED(有机发光显示)等产品。 截至2006年底,全球已建成大中尺寸面板的生产线(5代-8代线)28条,我国目前仅拥有5代生产线4条。大中尺寸面板的应用整机主要是液晶TV、Monitor(计算机桌面监视器)和NB(笔记本电脑),竞争非常激烈;而中小尺寸面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及展望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产业组织核心理论的发展进程概述 1.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1776)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竞争理论。他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了所谓的自由竞争的思想。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自由竞争是一个导致利益和谐与市场均衡的过程。自斯密之后,经济学界有关产业组织问题的先驱性研究多集中于竞争理论和所谓理想竞争状态的确定等方面。1879年,马歇尔夫妇合著的《产业经济学》首次出版,将产业组织定义为产业内部的结构,马歇尔被看做产业组织学的创始人。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揭示了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关系,即“马歇尔冲突”。1933年,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分别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所谓的垄断竞争理论,他们否定了以往要么垄断、要么竞争的一种极端对立的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通常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竞争与垄断交织并存。这些早期的研究虽然开启了产业组织研究的大门也卓有成效,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后期的发展过程中共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即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 2.哈佛学派研究范式 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出版,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标志着哈佛学派形成。哈佛学派主要以经验性的分析为主,通过对跨部门的产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导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了是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企业市场绩效,即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的分析框架。它强调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即S →C→P,因此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市场结构从而影响市场行为,最终保证良好的市场绩效成为了经济中最重要的事务。SCP理论范式标志着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并影响了整整一代的学者和决策者。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虽然统治了产业组织学界近半个世纪,但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分析范式,存在许多缺陷。 3.芝加哥学派研究范式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理论界对哈佛学派最猛烈的批判来自于芝加哥学派。他们推翻了SCP范式中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他们看来,市场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效率的基本因素,即P→S →C关系。而且通过可竞争市场理论指出产业的进入壁垒并不像SCP范式里面指出的那么高。芝加哥学派相信市场的力量,主张放松管理,对当时美国的产业组织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芝加哥学派的崛起以及随后众多学者的追随,哈佛学派的SCP研究范

分析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分析中国光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来经历了缓慢---快速---爆炸式的发展过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在核心技术、产品制造 、设备,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4家。此外,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光伏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贡献,它给了世界一个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业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规模大、技术薄弱、发展不协调 目前,中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领先国际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虽然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目前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有的产业供大于求,有的产业供不应求。加之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项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间接引进的俄罗斯多晶硅提纯技术,其生产成本高、耗能高,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设备靠进口、产品靠出口、发展受制约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均来自国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太阳能电池用配套材料有超过五成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有全球装机总量的1%,与国内光伏产业的强大产能差距甚远。我国太阳能电池约90%还要依赖出口。由此,造成了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局面,致使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迅速崛起、发展显现、竞争激烈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呈现区域化、集群化,临近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实现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CSIA 类历史上从未有如2009 年底哥本哈根会议那样的事件,会使“节能减排”、“低碳”等字眼如此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导航标也已然转向了低碳经济。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低碳社会的理想能源之一,当下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产业概况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是由硅提纯、硅锭/硅片生产、光伏电池制作、光伏电池组件制作、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在整个产业链中,从硅提纯到应用系统,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企业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且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是集中在上游的晶体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CSIA 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分为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三种。单晶硅电池技术成熟,光电转换效率高,但其生产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多晶硅电池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而薄膜电池成本低,发光效率高,但目前其在技术稳定性和规模生产上均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薄膜电池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 年至2009 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60%。由于受到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 年前两个季度光伏电池产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随着2009 年下半年市场需求的复苏,2009 年全年的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了10431MW,比2008 年增长42.5%。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燃煤成本的11—18 倍,因此目前各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补贴规模决定着本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目前在政府的补贴力度上,以德国、西班牙、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最大。2008 年,西班牙推出了优厚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使其国内光伏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发展的态势,一度占据了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三分之一强。2009 年德国光伏组件安装量高达320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50.4%。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国内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了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知名企业。2009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9300MW,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已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 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 2009 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应用分类(按装机总量)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虽然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且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的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在中国还是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者间接引进的俄罗斯的多晶硅的提纯技术,其成本高、耗能量,重复性建设严重,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也是在2009 年初中国出现多晶硅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其次,目前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较小,国内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的97%都出口到了海外市场。这种过度依赖出口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行业风险很大,易受国际需求量变化的影响。如在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因西方国家消减了对光电产品的价格补贴,直接导致了中国许多光伏企业的倒闭。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当下,许多国家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中国也将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财政对太阳能产业的补贴力度逐年增强。2008 年,中国开始启动屋顶和大型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的建设;2009

第二章__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教学重点 贝恩SCP的分析框架。 教学难点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讨论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反映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 一、产业与市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与市场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杨治: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严格地说,就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 马建堂: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是指一组生产具有较高替代率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可见,从这两位学者分别对产业与市场的定义看,产业与市场似乎没有什么差别。 弗格森(Ferguson): 市场是由生产具有紧密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品的替代性是从购买者的观点(或产品需求方)来分析的。在某一市场中,产品之间的交叉需求弹性(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很大,而对其它市场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相比较而言,产业是由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组成的,这种紧密替代性是从供应者的观点(或产品供应方)来分析的。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市场和产业的区别:P 伯吉斯(Burgess): 产业与市场的区别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本活动进行定义。产业以生产为特征,而市场以交换为特征。第二,产业与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定义。 由上可见,产业与市场是有区别的,而区别两者的标准是因经济分析的需要而定的,因此,这种标准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和较大的灵活性。 课堂提问:什么是市场? 二、产业组织 一些学者认为: 产业组织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 有的学者认为: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这种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 有的学者则认为: 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就是所谓产业组织。

2019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531政策推动精细化、高质量转变

2019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531政 策推动精细化、高质量转变 531政策推动行业向精细化发展、追求质量转变 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在经历了2013-2017年的高歌猛进之后,在2018年经历了行业低谷,531政策的急刹车使得国内市场快速下滑、产品价格快速下降、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位于低位,行业发展热度骤降。但是,受政策影响,行业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式增长、追求规模向精细化发展、追求质量转变。 1、中国光伏发电建设放缓 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2013年以来,在国家及各地区的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53.06GW,创历史新高,2018年,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各地光伏发电新增项目有所下滑,全年新增装机容量为44.26GW,同比下降16.6%。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5.99GW。 2013-2019年前9月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累计装机容量方面,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

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迅速。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9.42GW,到2018年已经增长至174.46GW。预计2013-2019年,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将有近10倍增长。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90.19GW,同比增长15%。 2013-2019年前9月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中国光伏发电供需持续提升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光伏发电量增长迅速。2013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仅为90亿千瓦时,到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平均利用小时数1115小时,同比增加37小时。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中,蒙西1617小时、蒙东1523小时、青海1460小时、四川1439小时。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量为1715亿千瓦时。 2013-2019年前9月中国光伏发电量统计情况

国内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研究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2000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连续6年以30%~~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2年全球光伏电池产量为560MW/a,到2003年已高达750MW/a,增长了34%。2004年开始,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修订,新的补贴法案促成了德国光伏市场随后的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发达国家间新一轮的政策热潮和全球光伏市场的更高速膨胀。随着全球经济化和世界人口的发展要求更多的能源来满足经济和人口发展的需要。但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不断减少,新能源还在探索阶段,同时对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工艺和太阳能组件的加工流程进行描述,并对未来我国太阳能发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能源危机,光伏发电,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英文题目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Every revolution in the world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energy. As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the world population development requires more energ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But oil, coal and other non-renewable energy reserves, new energy is dwindling in exploration stage, plus fossil energy exploitation improper, will cause the energy cri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quo, the global energy for power and solar power,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ease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of state strongly support,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with good prospect,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energy cell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discusses the nanometric simultaneously on the solar panel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olar energy components processing flow description, and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 in solar power. KEY WORDS:The energy crisis, photovoltaic energy,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panels 目录 一、国内能源危机……………………………………………… 二、光伏发电对能源的缓解……………………………………. 三、国内太阳能的发展……………………………………….. 四、世界光伏发电的高速发展主要表现………………………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实践了解中国光伏企业现状,解读财政政策对微观主体 *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化理解财政 相关知识,加强对财政学的理解。 调查时间:xx年7月15日至8月30日 调查对象:中国光伏产业 调查方式:访问法文献法 调查概况:8月30日,发展改革委明确了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较征求意见稿中的每千瓦时0.35元的补贴标准提高20%,为光伏业走出寒冬”再添动力。一直以来,补贴政策都是光伏企业最为关注的政策之一,光伏业有望借此之机尽早实现扭亏为盈。但除了政府政策之外,中国光伏产业仍然存在着资金和技术等许多问题,通过访问和调查我逐渐找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 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面临的问题 (1)出口受挫:xx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进出口总额289.5 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额233亿美元,同比下降35%;进口额56.6亿美元,同比下降16.1%。库存高企、经营性现金流锐减, 再加上投资基金和银行对光伏热情的消退,全光伏行业正面临资金链条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而全球经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光伏企业出口前景令人堪忧。xx年11月8日欧盟开始 * 光伏产品发 起“双反”调查。机电商会的报告中称,这次“国外对我太阳能电 池产品"双反"调查,对整个行业 * 是致命性和毁灭性的。”直到8 月初欧盟与中方达成“价格承诺”协议,部分光伏企业才将被免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受贸易摩擦影响,上半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对外出口额锐减30.97%至65.22亿美元,其最核心原因是出口价格 下降41.07%,尽管出口量增长17.02%,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出口 额大幅下滑,约占出口总额半壁江山(42.81%)的欧盟市场同比下降近五分之三(58.33%)。海外市场受到重创。 (2)产业内部问题:由于光伏飞快地市场增速和xx年以前的暴利,实际上是建立在政府补贴和制造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渡初期的暴利所导致的。这种情形使得光伏产业的市场极端依赖政府补贴政策,因此,当金融海啸、欧债危机这些涉及到政府要动用资金的危机情形

光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光伏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光伏产业兴起的背景及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 首先是全球化石能源(石油、煤炭)越来越接近枯竭的严峻能源形势和污染日趋严重、气候日益变暖的生态环境压力。其次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产业化技术基本成熟。再者是世界相关国家法规政策的强力推动,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相继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太阳能发电,实施“阳光屋顶计划”。 在上述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世界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所有新能源产业最为“低碳经济”的最直接体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投入的1度电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可收回30-50度电(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差别),是投入回报较高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各国政府政策强力推动下,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7—2002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3.1%;2003—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5%;2008年全球光伏产量达到6791MW,比2007年的4000MW增长了70%,发展速度呈上升势头。作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多晶硅、单晶硅产品,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快速发展。 我国光伏产业近几年来经历了缓慢-快速-爆炸式的发展过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在核心技术、产品制造、设备,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已有16家;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产量前10强中我国分别占了4家。此外,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我们光伏产业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贡献,它给了世界一个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业的机会。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链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5个生产环节。我县的太阳能光伏行业主要集中在硅片环节,硅片生产环节又分拉单晶、线破方、切片三个环节。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特点: 1、产业规模大、技术薄弱、发展不协调 目前,中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领先国际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虽然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目前居全球第一,但产业链发展不协调,有的产业供大于求,有的产业供不应求。加之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中,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而这项技术在我国尚属空白。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间接引进的俄罗斯多晶硅提纯技术,其生产成本高、耗能高,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2、设备靠进口、产品靠出口、发展受制约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均来自国外。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太阳能电池用配套材料有超过五成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有全球装机总量的1%,与国内光伏产业的强大产能差距甚远。我国太阳能电池约90%还要依赖出口。由此,造成了原料、产品两头在外的局面,致使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3、产业迅速崛起、发展显现、竞争激烈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呈现区域化、集群化,临近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互补和经济合作,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整体提高。从光伏企业的分布区域来看,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

第二章__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本章主要讨论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框架和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以反映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 一、产业与市场 研究产业组织理论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产业与市场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与市场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如我国产业经济学的著名学者杨治认为,①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严格地说,就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而著名学者马建堂认为, ② 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是指一组生产具有较高替代率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可见,从这两位学者分别对产业与市场的定义看,产业与市场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对此,弗格森(Ferguson)认为,③市场是由生产具有紧密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品的替代性是从购买者的观点(或产品需求方)来分析的。在某一市场中,产品之间的交叉需求弹性(cross-elasticity of demand)很大,而对其它市场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相比较而言,产业是由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组成的,这种紧密替代性是从供应者的观点(或产品供应方)来分析的。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市场和产业的区别:由于大卡车、客车、轿车的用途不同,因此,存在不同的市场,就是在轿车市场中,“桑塔纳”和“劳斯莱斯”等还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市场,因

为这两种品牌轿车的交叉需求弹性很小。但是,所有的大卡车、客车和轿车都属于汽车产业,因为这些产品在生产中具有相当紧密的替代性,运用相类似的生产工艺过程,类似的原材料,工人的基本技能也相似。如果某个生产卡车的企业发现生产客车更有利可图,这家企业就能较容易地转产客车。所以,产业通常(但不是总是)比市场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 伯吉斯(Burgess)则提出,④在以往的讨论中,市场和产业的概念几乎是通用的。但它们是等同的吗?不。产业与市场的区别至少可以从两方面分析:第一,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基本活动进行定义。产业以生产为特征,而市场以交换为特征。美国的汽车产业是指在美国生产汽车的国内生产者所组成的群体,汽车产业可能为国内市场提供产品,也可能为出口供应产品。另一方面,美国汽车市场是指汽车的国内贸易,而不论汽车的产地。这个汽车市场可能由国内汽车产业提供产品,也可能通过进口满足市场需要。第二,产业与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定义。产业可以由一组生产者生产特定产品时所使用的技术和原材料来定义,而市场可以由能满足一群购买者的特定需要的产品来定义。 由上可见,产业与市场是有区别的,而区别两者的标准是因经济分析的需要而定的,因此,这种标准带有相当的主观性和较大的灵活性。 二、产业组织 与对产业有不同的定义相联系,学者们对产业组织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如一些学者认为,⑤产业组织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⑥所谓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这种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和行为关系。有的学者则认为,⑦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

中国光伏产业链分析及主要市场概述

中国光伏产业链分析及主要市场概述 工业级硅——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制造——硅片切割——电池制造—— 组件封装 1中国光伏产业链分析 工业硅(98-99%)——高能耗、高污染 ?中国有极为丰富的硅矿资源,国内具有年产工业级硅90万~120万吨的能力。 ?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电弧法用炭还原制取低纯度的工业硅(纯度为98%~99%)的方法,工业技术极为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同时还会带来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国内企业互相压价,以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提纯工业硅,常常以1美元/公斤的价格卖到国外,相当于卖电的价格. ?国外通过工业硅提炼成太阳能硅的价格高达40美元/公斤,最高时竟达到200~300美元/公斤卖回国内,利润极为丰厚。 太阳能级多晶硅(99.9999%)——国外垄断、95%以上靠进口 ?太阳能电池对硅纯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达到99.9999%的纯度,即“6个9”的纯度。 ?2006年国内太阳能级电池已经达到1450兆瓦的年生产能力,那么对硅材料的需要将达1.74万吨,超过全球太阳能硅材料的实际用量. 硅材料价格已经从2003年的20~30美元/公斤上涨到2006年的 200~300美元/公斤,还常常“有价无货”。 ?目前高纯度硅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用这种提纯方法生产的产品占据80%以上的市场.但“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集化

工、冶金、机械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复杂综合性工艺,属于资金密 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Tokuyama、三菱, 美国的Hemlock、MEMC以及德国的Wacker等8家公司手中,国内 企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的能力. ?目前国内多晶硅产量不足500吨,并且技术上比较落后,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竞争对手.中国企业的技术是从俄罗斯购入“改良西门子 法”,但仅限于百吨级产量的技术,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仍然没有达到1000吨产能的业界公认最小经济规模(最佳经济规模要达到2500 吨/年),同时俄罗斯的技术在电能消耗上明显高于国际同行(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生产1兆瓦的太阳能电池大约消耗12吨硅材料). ?从工业硅提纯高纯度多晶硅是一种高耗电、高污染的化工项目,涉及电力、煤炭、硅砂、氯气、氢气等多种主要原料,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废水、废液排出,如生产1000吨多晶硅会有三氯氢硅3500吨、四氯化硅4500吨废液产生,同时消耗大量电能,甚至需要建立 专用电网、专用排污系统等,而未经处理回收的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是一种有毒的液体,环境污染极为严重. 国际上所谓掌握多晶硅 提纯项目,实际上也包括建立对有毒液体、气体的回收系统以及保护环境的能力. 硅片切割——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原料不足导致开工不足 ?拉棒、切片的设备已经全部国产化——七八十万元就能购置一台单晶硅拉制设备,只要有几台设备就能实现规模生产,因此目前国内投资硅锭(硅棒)、硅片的热情空前高涨. ?2005年国内在此环节上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超过5700吨,2006年中国持续增长的产能将占到全球90%以上。 ?利用国内电力资源加工产品.拉制1公斤单晶硅的耗电量约50度,每公斤切片的耗电量约为6度,正是由于这个环节对电能的需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