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编制工作推进
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

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全面的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以提升针灸科的临床实践水平,保障临床实践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针灸科临床实践的医务人员。
2. 目的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质量控制要求3.1 诊疗规范在临床实践中,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针灸临床实践规范,确保按照规范进行诊断和治疗。
3.2 安全措施在针灸治疗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同时,针灸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3 设备管理医务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针灸治疗所使用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3.4 记录和报告针灸科临床实践必须建立完整的患者病历记录系统,详细记录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
医务人员必须及时提交相关的统计报告,并对患者的隐私信息保密。
3.5 持续教育与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针灸科的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临床实践水平,掌握最新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知识。
4. 质量监控措施4.1 定期质量评估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定期接受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临床操作、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等。
4.2 随访和回访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已完成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和回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4.3 不良事件管理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记录和处理因治疗过程引起的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 实施措施5.1 领导落实相关领导必须充分重视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推行。
5.2 培训和教育相关医务人员应接受针灸科临床实践质量控制制度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了解和掌握制度要求和操作指南。
《实验针灸学》教学体会

《实验针灸学》教学体会
《实验针灸学》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针灸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学习了《实验针灸学》这门课程。
这门课程不仅是对针灸学理论的深入探讨,更是对针灸临床实践的重新审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针灸学的魅力,也对针灸疗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针灸实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实验手段研究针灸的作用机制。
通过实验手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针灸对人体的影响,探究针灸的作用机理,为针灸疗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通过针灸治疗各种疾病。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针灸疗法的神奇之处,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针灸疗法的适应症和疗效机制。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针灸疗法的独特魅力,比如在治疗一些疼痛性疾病时,针灸疗法往往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针灸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中医治疗方法,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针灸学,为更多的人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灸学》实践教学探索

的 同 时 . 重 讲 授 每 一 个 实 验 的操 作 方 法 、 作 要 领 与 技 巧 、 着 动 相 关 的注 意事 项 等 。 师 指 导 学 生 通 过反 复训 练 , 掌 握 该 实 教 既 验 的 临 床 适 用 范 围 , 能 熟 练 、 活 地 应 用 , 终 达 到 应 用 针 又 灵 最 灸技 术来 防治 临 床 常 见 疾 病 的 目的 。 我 院 于2 0 年 开 设 针 灸 推 拿 专 业 , 在专 科 层 次 开 课 , 03 并 逐 步 积 累该 课 程 建 设 的经 验 :0 5 开 设本 科 针 灸推 拿 专业 , 20 年 在 本 科 层 次 开课 ; 年 开设 中 医专 业 , 同 在专 科 层 次 开 课 。 0 5 , 20 年 针 灸 推 拿 专 业 在 国 家 教 育 部 、 生 部 “ 升 本 ” 估 中 评 为 优 卫 专 评 秀 后 , 院加 大 了 对 针 灸 推 拿 专 业 的 经 费 投 入 , 大 了课 程 建 学 加 设 力 度 . 累计 投 入 10 元 建 设 了 两 间 多 媒 体 专 业 针 灸 实 验 0万 室 、 间专 业 推 拿 实 验 室 和 一 间 器 械 练 功 房 , 验 教 学 条 件 大 两 实 大 改 善 , 到 省 内先 进 水 平 。每 年 投 人专 项 教 学 经 费 1 万元 , 达 0 用 于 课 程 建 设 , 《 灸 学 》 课 程 建 设 和 改 革 步 入 正 轨 及 快 使 针 的 速 发 展 时期 。现 就 我 院多 年 《 灸 学 》 践 教 学 过 程 中的 探 索 针 实
常见 疾 病 的 目的 。 本 门课 程 的实 验 教 学 以 实验 操 作 为 主 , 合 理 论 讲 授 。 结 每 堂 实 验课 在介 绍 与 该 实 验 有 关 的基 本 知 识 及 国 内外 研 究 动 态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10-11)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YYS 20090003)———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通信作者:杜惠兰(1960 0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E mail:duhuilan@163 com;孙莹(1992 09—),女,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妇科,E mail:yings0927@163 com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2019 10 1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图分类号:R271 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6.004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崩漏(以下简称“本指南”)在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2009年发布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1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 COEIN)系统》[2]、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崩漏》(ZYYXH/T210 2012)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ZYYXH/T2372012)[3]、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2013年发布的《育龄女性非妊娠急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管理》第557号委员会意见[4]、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协会(SOGC)2013年发布的《绝经前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实践指南》[5]、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14年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6]、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2018年发布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7]、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18年发布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8]和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19年发布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T/CACM1279 2019)[9]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崩漏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10-11)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YYS 20090003 29)———月经先期中医诊疗指南通信作者:杜惠兰(1960 0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E mail:duhuilan@163 com;刘杨杰(1993 11—),女,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E mail:1185624333@qq com规范与标准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2019 10 1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6.001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月经先期(以下简称“本指南”)在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1]、2012年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月经先期》(ZYYXH/T203 2012)[2]、2014年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3]、2019年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月经先期》(T/CACAM1239 2019)[4]等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本指南。
本指南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SCM0001 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
本指南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本指南的技术内容不能替代宣传教育、预防措施等其他工作。
月经先期是妇科常见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UterineBleeding OvulatoryDysfunction,AUB O)的黄体功能不足,AUB O患者11 3%是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且多见于育龄期妇女[5]。
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针灸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针灸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针灸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针灸科加强中医针灸特色建设与管理~发挥科室中医针灸特色~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针灸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针灸科是中医特色治疗优势科室~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病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皮科、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应在中医理论和针灸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针灸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针灸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
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针灸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开设独立的针灸门诊~根据就诊病源情况~可开设专病门诊或针灸特色疗法门诊~进行专病专法建设与管理。
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针灸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针灸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应当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
其中二级医院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4张~三级医院诊疗室治疗床应不少于10张。
针灸诊疗室内应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中医医院针灸科病房应当设置操作治疗室~二级医院的针灸科病房床位数不少于10张~三级医院不少于15张。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理疗室、康复室~理疗室、康复室应当通风良好~绝缘防雾防火~铺设防滑设施。
第九条中医医院针灸科应当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概述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医学专业人士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业标准。
它们基于广泛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确保患者得到一致、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的权威性文件,主要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指南通常由专业医学协会、政府机构或医疗机构制定,并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证据。
临床诊疗指南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诊断策略:指南会提供关于如何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特定疾病的建议。
这可能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治疗策略:指南会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这可能包括药物、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3、随访策略:指南会建议医生在治疗后定期随访患者,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或改善。
4、预防策略:对于某些疾病,指南会提供预防建议,以降低患者患病的风险。
三、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是关于医疗实践中常规操作的指导和标准。
它们旨在确保所有医护人员都能以一致、安全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
操作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使用: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设备有效运行。
2、药物管理: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正确地给药、存储和报废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3、感染控制:规范会提供关于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建议,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4、患者沟通: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患者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
5、文件记录: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医疗记录,以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确保了所有医护人员都能遵循一致、安全和有效的标准操作,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它们还能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针灸学》实践教学四位一体综合模式的构建研究

《针灸学》实践教学四位一体综合模式的构建研究【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系统的提出了《针灸学》实践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四位一体即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教具;加强实训模拟训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医院实习和尽早临床。
这套体系最终能够更好掌握《针灸学》这门技术、提高针灸临床水平。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四位一体《针灸学》是一门特别强调操作技能的临床医疗学科,无论经络、腧穴、刺灸法、临床治疗等那个环节, 都要求学习者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同时具备较强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服务于临床。
《针灸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并熟练地进行经络腧穴定位、熟练掌握针刺的进针、行针手法、熟练操作拔火罐、艾灸等技术,必须让学生通过枯燥的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有所提高。
笔者在多年的针灸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体会,构建了一套针灸学实践教学四位一体综合模式,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勤于动手、勤于实践、反复练习,最终能够更好掌握针灸学这门技术、提高针灸临床水平。
1合理设置《针灸学》实践内容及时间安排1.1调整现有学时设置,增加大量实践学时:将现有《针灸学》的实训内容学时增加为课内实训学时48学时,其中自学24学时(主要指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练习时间、看教学录像等教师不在场的教学时间)。
另外,增加课外学时若干。
1.2将所有实践内容分为三部分:基础训练、操作技术训练、临床实战篇。
基础篇包括的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定位;技术操作篇包括的内容有毫针的刺法、毫针补泄、艾灸的操作、特种针法操作、头针、耳针等;临床实战篇包括的内容有:利用义诊给病人治疗、平时为同学治疗及寒暑假在家为街坊邻里进行治疗。
时间安排上,基础和操作技术训练,主要放在48学时内完成;实战篇放在课外完成。
2《针灸学》实践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2.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教具。
(1)教学:传统的实训课授课多采用板书讲解结合课堂提问方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对所作实验内容一知半解,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蔡大 勇, 1] 陈金 星, 伟 . 栀逍遥 散 干预 D 半乳糖 拟老年 性痴 呆大脑 张 丹 一
能量物质 代 谢的机 制研 究 []航 天医 学与 医学 工程, 05 1 () 2 J. 20 ,8 2 :3.
在“ 个性 ” 特征的挖掘, 把改善和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和社会适 应能力作为研究评价的重点, 为临床合理规范应用提供依据。
[7 1]徐建 民. 益智 汤抗老 年 期痴呆 的 实验研 究 [] 中国 中医药科 技,0 7 J. 20 ,
l 4 2 9 4(): 7 .
统和规范化的临床评价, 以期形成规范的诊疗方案。 此外, 中医
药 的评 价 研 究 不 能 只 着 眼 于 改 善 和 提 高 患 者 认 知 功 能 , 着 重 应
谢动 力学 的影 响 [ ] 中国中 医基础 医学 杂志 , 9 7 3 6 : 1 . J. 1 9 , () 5
多、结构清晰, 说明可以改善 A D模型大 鼠的能量代 谢, 从而达
到 治疗 A D的 目的 “ ; 同样 具 有 降低 能 量 障 碍 作 用 的 中 药 还 有
益智汤 、丹栀逍遥散“ 等。
细 胞 、T细 胞 、B细 胞 、 细 胞 因 子 及神 经一 内分 泌 一 疫 网络 的 免 调 节 提 高 机 体 抗 病 能 力 , 到 防病 治病 的 目的 。阿 魏 酸 钠 的 达
[3谢桂 琴, 6 孙秀 兰, 田苏平, . 等 红景天 素对 实验 性老年 性痴 呆大 鼠防 治作 用 的研究 [] 中国 行为 医学科 学, 03 1 () 8 0 J. 20 ,2 1:l —2.
论指 导, 整 体 出 发 , 调 辨 证 论 治 , 重 个体 , 本 兼 治 , 从 强 注 标 同病 异 治, 有疗 效确 切 、 不 良反 应 小 、 费用 相 对 低 廉 、顺 应 性 较 具
[5 1 ]姚 素艳 , 张宝 云, 德宇 , 中药 当归主 要 活性 成分 阿魏 酸钠 抑制 淀 郑 等. 粉 样 B蛋白激活炎症因 子的量 剂反应 []中国临床康复,052 () 3 . J. 20 ,99:14 [6 1]姚 柏春 , 华 , 翔 , 喂饲 绞股 蓝皂 苷对 AB, 注射 海马 后大 鼠 袁 黄 等. 脑 内 CX活性和 线粒 体超 微结 构变 化的 影响 [] 中国老 年学 杂志 ,05 O J. 20 ,
的影 响 [ ] 中国中 医基础 医学 杂志 , 9 7 3 6 : 1 . J. 1 9 , () 3
[O 李 莉 . 味 子酚 等三 种抗 氧 化剂 对氧 化应 激损 伤 中枢 神经 细胞 的保 1] 五
护 作用及 其 作用机 理研 究 [] 生理科 学进 展,9 82 () 5 J. 19 ,9 1:3 . [ 范国煌, 宁优 . 母 皂苷元 对原 代培 养的 神经细 胞 M 受 体密度 和代 1] 1 伊 知
习记 忆 、脑 B A — P的影 响 []甘肃 中医。0 0 1 () 9 1 J. 20 ,33 :5 —6 . []朱 嘉琦 , 4 拓西 平, 贾丽 艳, 五 味子 酮对 1淀粉 样蛋 白诱 导大 鼠海 马神 等. 3 经元 内游 离钙离 子浓度 变 化 的影响 []上 海 医学,0 52 () 9 . J. 20 ,8 9 :7 0
( 本刊通讯员)
临床实践指南编制工作培养人才 。
[]刘 孟渊 , 7 肖柳 英, 竞锵 . 潘 加昧 当 归芍 药 散对 阿 尔 茨海默 病 模型 小 鼠记
忆 能力 和腑 组织 t u蛋 白及 F s抗 原含量 的影 响 [] 中医杂志 ,0 4 a a J. 2 0,
4 5 5():3 8 3 0 7 — 8.
抗炎作用呈 明显剂量依赖性地 抑制 AD对 巨噬细胞 的激 活作 用, 巨噬细胞生成肿瘤坏死 因予一a、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 使 化氮水平 降低 。 36 改善脑代谢 . A D的发病机制与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关系
参考文献 :
[]李 龙宣 。 1 茹立 强 . 参 酮对海 马 内注 射 1一 丹 3 淀粉 样肽 后 大 鼠学 习记忆 障
碍 的影 响 [ ] 中国老年 学 杂志, 0 3 2 ( ) 9 . J. 2 0 , 3 5 :2 4
延缓皮质 、海马、纹状体 M受体的减少, 中枢 M受体 的密度 使 显著增加;②促进脑 内 D A N N 、R A蛋 白质 的生物合成, m N 对 RA
讨 ( ] 中 医药 学刊, 0 1 1 ( ) 7 - 3 5 J. 2 0 , 9 4 :3 3 7 .
现代医学治疗 A 主要是基于不同的发病 学说, D 在控制和 改善症状方面具有较好 的疗 效和优势, 但面临的 问题是费用 昂 贵、不 良反应较大 、患者耐 受和顺应性不足, 甚至有些药物的 疗效 尚待进一步验证。 中医药对 A D的认识 自成体 系, 有系统 理
在全 国 范 围 内 培养 一支 针 灸 临床 实 践 指 南 编制 的研 究 队伍 , 进
一
文献报 道指 导临床诊疗 。 从临床 实际出发, 以临床 医生 为主体, 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 制订出适合临床 应用 的循证针灸 临床 实
步扩大研 究单位 的覆 盖范围, 国家 “ 为 十二五 ”规划的针灸
的表达起调控作用:③对抗 O 0对脑细胞的损伤;④阻抑 H・
H0等 因素诱导的细胞 凋亡;⑤提 高小 鼠脑干纹状体、海马区 2 的去甲肾上腺素 、 一 5 羟色胺和多 巴胺的含量;⑥降低脑 内单胺 氧 化酶~ B和脂褐素 的堆积 。
3 5 减轻 免 疫 炎症 反 应 . 研 究表 明 ,D 可 能 是 中枢 神 经 系统 内 免 疫 活 性 细 胞 过 度 A 激 活 而 导 致 的 免 疫 炎 性 反应 , 示 抑 制 或 阻 断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免 提
2 1 ): 1 9 . 5(0 1 3
好等优势 , 能有 效改善患者 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 既 又有 一定 的
“ 治本 ”优势, 具有广 阔前景 。但 中医药 的基础研究和药物的
系统评 价尚不够完善, 因此, 今后应该加强对 A D中医辨证分型
规 律性 的研 究, 一 些 有 效 的 药 物 和 治疗 方 法 应 该 进行 深入 系 对
[] 张 婷, 克礼 . 智健 脑颗 粒对 阿尔 茨海默 病患 者脑脊 液 口 淀粉 样 蛋 2 董 益 一
白含量 的影响 [] 中 国老年 学杂 志, 0 7 2 () l 8 . J. 20 ,76 : 0O
[]李 亚 明, 3 张春燕 , 林水 淼. 调心 方对 D半 乳糖 和鹅 膏蕈 酸致痴 呆大 鼠学 一
密 切 。 究 表 明, 股 蓝 皂 苷 可 使 A. 8 中医药 防治老 年痴 呆症 的研 究进 展 []中 国老年 学杂 志,0 5 J. 20,
2 3 : 3 4— 3 6 5() 5 5.
[]胡亚尔 , 9 石瑞 如. 用放 射 自显影 技术研 究 黄芪对 老年 大 鼠脑 M胆 碱 受体 。
( 收稿 日期:2 1- 1 2, 0 0 - 1 编辑:梅 智胜) 0
《 灸临床 实践 指 南》编 制工作 推进 针
目前, 国尚没有专 门的 《 我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对于 同…
种 疾 病 或 症 状 的针 灸 治疗 , 灸 医 师 大 多 根 据 个 人 的 经 验 或 者 针
践指 南是 当务之 急。为此, 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 针灸学会 标准化工 作委 员会举行 了针灸临床 实践指南方法学 培训会议, 旨在进一步提高 《 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质量,
4 小 结
[2 1]崔 瑛 , 侯士 良, 正华, . 颜 等 熟地黄 对毁 损下 丘脑 弓状核 大 鼠学习记 忆 及 海马 cf sNF表达 的影响 [] 中国中药 杂志,03 2 () 6 -35 —o,G J. 20,8 4:32 6. [3 周 纯 , 永 建, 正林 . 1] 顾 姜 刺五 加对 受 谷氨 酸毒 性神 经元 保 护作用 的研 究 [] 临床神 经病 学杂 志, 03 1 () . J. 20 ,6 1:6 n4 ]孙 维广 , 慧丽 , 兆 胜, . 年 性痴 呆病 病理 与 中药 干预 途径 的探 廖 黄 等 老
・
6・
C i e e o r a o I f r a i n o C h n s J u n 1 f n o m t o n T M
A g 2 1 o1 1 o 8 u . 0 0 V . N . 7
的 目的 。其 作 用 机 制 包 括 :① 促 进 脑 细 胞 M 受 体 的 生 成 ,
[]顾 明, 慧芳, 冰 , 雷公藤 单体 T 对 A 所 致 P I 5 周 薛 等. 。 o B。 C 2细胞 凋亡 的抑 制 作用 [ ] 生理学 报, 0 4 5 ( ) 3 J. 2 0 , 6 1 :7 .
疫炎症反应 的药物可能在 A D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 近年来, 科研人 员对 中药 的结构和药效学等进行 了深入研究, 发现 许多 中药及 其提取物。 如枸杞多糖 、黄 芪多糖、人参 皂苷 等都具有 很好 的免疫调节作用, 其机制大 体为通过对单核 巨噬细胞 、N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