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温悦
当归多糖对不同化学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当归多糖对不同化学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刘娟【摘要】目的观察纯化当归多糖对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乙醇及四氯化碳制造小鼠肝损伤模型,给予纯化当归多糖,按100 mg/kg和200 mg/kg口服给药进行干预.观察血清sALT、sAST的变化;测定抗氧化指标SOD、MDA、GSH的含量;以苯胺羟化酶反映cYP2El活性.结果当归多糖两剂量组均可降低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模型组的sALT、sAST,减轻肝脏损伤;两组引起的抗氧化功能下降均可被当归多糖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归多糖可抑制乙醇所致的CYP2E1上调,但对四氯化碳所致的CYP2E1酶活性降低却无明显影响.大剂量组的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论纯化当归多糖对不同化学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但其干预能力因保护机制不同而有所差别.【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09【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当归多糖;乙醇;四氯化碳;肝损伤;CYP2E1【作者】刘娟【作者单位】430065,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正文语种】中文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许多因素如病毒、药物、酒精等均可导致肝损的产生,若诊治不当,会导致肝衰竭,引起严重后果。
现代医学对肝损的研究比较深入,已从多方面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并研制了抗脂质过氧化剂、抗免疫反应剂等保肝药物,但有些因其不良反应或疗效不够理想而限制了临床使用。
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活性成分,低毒价廉的优势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证实,芦根多糖、云芝多糖和枸杞多糖均具有良好的护肝作用[1,2]。
当归多糖(ASP)是从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当归中提取的重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活性,包括影响造血系统、调节免疫、抗肿瘤等等[3,4]。
本文从甘肃岷县新鲜当归中提取分离了含量较高的 ASP,分别观察其对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作用如何,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当归多糖对人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当归多糖对人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王亚平;姜蓉;等
【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21)T10
【摘要】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研究当归多糖(AP)对人红系造血祖细胞(BFU-E,CFU-E)增殖调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AP能显著促进BFU-E,CFU-E的集落形成/经AP诱导制备的脾细胞,胸腺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能提高BFU-E的集落产率;AP能协同IL-3和红细胞生长素(Epo)促进BFU-E生长,研究提示,AP有可能直接刺激BFU-E,CFU-ZE增殖。
亦可能通过促进机体产生红系造敌国生长因子和/或协同这些因子的作用等途径。
进而促进机体的红系血发生。
【总页数】5页(P7-11)
【关键词】当归多糖;红系造血祖细胞;造血生长因子;细胞增殖;实验
【作者】王亚平;姜蓉;等
【作者单位】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1.2;R285.5
【相关文献】
1.当归多糖对人早期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研究 [J], 王亚平;郑敏
2.当归多糖对人髓系多向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J], 郑敏;王亚平
3.当归多糖对小鼠红系细胞增殖的影响 [J], 王亚平;祝彼得
4.当归多糖对造血祖细胞增殖调控机理的研究 [J], 王亚平;祝彼得
5.当归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及定向红系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J], 宋姝丹;王建伟;王亚平;姜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 现代 药理 机制 化学

当归现代药理机制化学当归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多种临床应用。
近年来,众多研究已经揭示了当归的药理机制和化学成分。
首先,当归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种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酮类化合物和红色苷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当归素、当归苷、异当归苷等,红色苷类化合物包括当归酸、当归醇和熊果苷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凝血等活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当归的药理活性主要通过多个途径发挥作用。
首先,当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达到抗炎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当归中的红色苷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聚,从而具有抗凝血作用。
此外,当归中的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系统来发挥药理活性。
研究证实,当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效应。
同时,当归中的化合物也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中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此外,当归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药理活性。
比如,当归中的红色苷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血管舒缩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管紧张,具有降压作用。
当归中的化合物还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一些研究还发现,当归中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综上所述,当归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中药材。
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和红色苷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
当归的药理机制主要通过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系统等途径发挥作用。
此外,当归还具有降压、改善心脏功能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当归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图3 上样量对白果内酯分离效果的影响Fig 3 Effect of sample volume on isolation of bilobalide3 讨论硅胶柱色谱分离白果内酯时,洗脱剂、洗脱速度、上样量是影响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
提高洗脱剂中醋酸乙酯的比例,可加快洗脱速度,但白果内酯的得率低;提高洗脱剂中石油醚的含量比例,则反之。
洗脱速度越慢越有利于白果内酯的分离。
本实验采用一次硅胶柱分离后得到了质量分数为82%的白果内酯,经结晶纯化,最终可得质量分数为98%的白果内酯单体。
此方法得率较高,可应用于白果内酯的批量制备。
参考文献:[1] 苏 静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银杏叶中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 、B 、C[J] 中草药,2008,39(11):1644 1648[2] 颜迎春 银杏内酯B 和白果内酯分离纯化的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3[3] 何 珺 银杏叶提取物中白果内酯分离提取及其综合利用的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2004[4] 潘 见,徐 涛 配位色谱法分离纯化白果内酯[J ] 药物分析,2005,25(6):614 617[5] 韩金玉 银杏内酯A 、B 和白果内酯的分离与纯化[J ] 中草药,2000,31(9):652 653[6] 王 帆,胡小钟 分析用银杏内酯对照品的制备研究[J] 中草药,2005,7(7):1008 1010[7] 何珺,何照范 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内酯A 、B 、C 和白果内酯的研究[J ] 中草药,2004,35(12):1359 1360[8] 中国药典[S ] 一部 2005当归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韦 玮1,龚苏晓2,张铁军2*(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3)摘 要:目的 优选并确立当归多糖的最佳提取和纯化工艺。
方法 以多糖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加水倍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进行优化研究;以多糖收率和质量分数为考察指标,采用传统乙醇沉淀法进行比较。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进展

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进展【关键词】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为伞形科植物(Umbelliferae)当归的干燥根,性甘、辛、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具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研究发现,当归含有黄酮、香豆素、挥发油、有机酸、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多种成分,其挥发油虽然仅占当归化学总成分0.62%左右[1],却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家药品标准的成方制剂中以当归挥发油入药的品种多达40余种[2]。
笔者归纳、比较了近年来有关当归挥发油方面的文献,拟对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反映当归挥发油组分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
1 化学成分张氏等[3]比较了当归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含量,结果表明,生当归中挥发油的含量最高,酒炙当归次之,土炒当归再次之,当归炭最低。
胡氏[4]比较当归挥发油的三种提取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和分析当归挥发油的化学组分。
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法得率最高,达1.81%,为水蒸气蒸馏法的6倍,也比有机溶剂萃取法高,气味较纯正,其当归挥发油在保持较高藁本内酯含量的同时含有更多其他成分,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法是提取当归挥发油的较佳方法。
当归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多,早期就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刘氏等[5]对当归挥发油进行分离,得到酸性、酚性、中性三部分,其中酸性部分主要含有棕榈酸和邻苯二甲酸,酚性部分主要为香荆芥酚等化合物,中性部分则为当归酮、正丁烯基苯酞内酯。
王氏等[6]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甘肃岷当归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出32个化学成分。
其中, (Z)-藁本内酯相对峰面积百分含量达78.62%,为其主要化学成分;6-正丁基环庚二烯、1-甲基-1-茚满醇、氧化石竹烯等11种化学成分则是首次从岷当归中分离得到。
当归多糖结构表征研究进展

当归多糖结构表征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1-11T01:06:54.85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0期作者:张洪财1,王文姌1 [导读] 当归多糖作为水溶性生物大分子,是中药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随着近些年对于多糖研究的深入,张洪财1,王文姌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药基础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当归多糖作为水溶性生物大分子,是中药当归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随着近些年对于多糖研究的深入,科研工作者运用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鉴定其结构,并开展相应的生物活性研究。
本文对当归多糖结构鉴定等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当归多糖的开发利用及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归多糖;结构表征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性温,味甘、辛。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
素有“十方九归”之称[1]。
多糖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本文围绕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这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1.多糖结构表征目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多糖一级结构,包括:分子量范围、单糖的组成、连接方式、糖苷键的构型及重复单元等。
多糖的高级结构研究较少,周涛[2]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表观形貌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田苏阳[3]使用二维磁共振成像法与刚果红法确定是否含有三螺旋结构。
对于多糖结构解析,通常使用的方法如表1所示。
多糖甲基化后,通常使用红外光谱(IR)证实其完全甲基化,经水解、还原、乙酰化处理后,使用GC-MS进行测定,通过GC的出峰顺序和对MS谱图的主要离子碎片分析,得到各糖残基类型和比例,及其连接方式,并且由此推测出多糖的链接单元[4]。
通过GC-MS分析高碘酸氧化-Smith 降解产物,可以辅助验证甲基化分析结果。
当归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当归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王燕;单体中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本文针对当归多糖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控细胞因子及造血系统的影响和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王燕;单体中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神经酰胺生物学功能和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J], 孙天玮;徐婷;董蕾;刘仁萍;吴永尧
2.当归多糖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J], 王燕;单体中
3.环状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动物肠道屏障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魏文焯;郑超;刘静波;皮劲松;张昊
4.黄芩苷的生物学功能及在奶牛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聂德超;张卓;赵琛;李艳玲
5.NEK7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康双;李树珍(综述);李萌(审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当归挥发油是其对血管平滑肌解痉作用的主要活性部分 , 其中蒿本内酯活性最强 。当归挥发油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的机 制可能是干扰细胞内钙离子的代谢 。
补体受体是淋巴细胞表面的重要膜结构 , 其活性变化对淋 巴细胞的免疫效应有着重要作用 。当归多糖是一种免疫调节 剂 , 它能调节淋巴细胞膜相的补体受体活性 , 增强淋巴细胞免 疫应答 , 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采用 131Ⅰ标记放 射免疫技术 , 观察当归多糖对小鼠血液 、胸腺 、脾脏中 cAM P 、 c GM P 含量的影响 , 证实当归多糖确实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 噬 、E - 玫瑰花形成 、淋巴细胞转化等增强免疫的功能 , 对 B 淋巴细胞的功能也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2 ,3 ]。
株 HSC - T6 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J ] 1 第二军医大学学 报 ,2000 ,21 (5) :4231 [ 9 ] 严晓红 , 欧阳静萍 , 涂淑珍 , 等 1 当归对氧化低密度脂蛋 白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J ] 1 湖北医科大学 学报 ,1999 ,20 (3) :1811 [10] 刘桂华 , 白翠华 , 孔翔云 , 等 1 当归与白芨水煎提取液杀 菌效果的试验观察 [J ] 1 中国消毒学杂志 , 2000 , 17 (1) :
当归多糖有提升 T 淋巴细胞数量的作用 , 能通过促进 T 细 胞产生 IL - 2 ,也能显著促进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 IL - 2 。 同时 ,当归还具有很强的诱生γ- 干扰素的能力 [4 ~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
·综述·
CHINAMEDICALHERALD中国医药导报
当归为伞形科(umbrelliferae)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根,当归入肝、心、脾,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之一,素有“十方九归”之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多糖是其主要成分之一。我国学者邓永健等[1]从岷县当归中分离出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s,AP),组分含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以及半乳糖酸等。AP为当归主要水溶性成分,且具有明显地改善血液系统、免疫促进、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故成为当归药效成分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AP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1血液系统作用AP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并且这种作用在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受到抑制时尤为明显。同时,AP能够影响动物机体的造血系统,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小鼠与人髓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显著促进作用。Liu等[2]将AP作用于小鼠脾细胞后发现,小剂量AP(2.3mg/kg)可以快速恢复贫血小鼠的外周血红蛋白至正常水平,缓解了贫血症状。另有实验发现,AP能有效地刺激正常小鼠及贫血小鼠的早、晚期红系祖细胞和CFU-GM(粒细胞及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增殖,并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向红系、粒系细胞方向分化[3]。同时,我国学者柳永青[4]发现,AP通过保护和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了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导、激活造血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等,从而产生造血效应。杜小丽等[5]探讨了AP对小鼠造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为阐述AP在造血调控和动员方面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研究发现,AP组小鼠外周血的WBC、Sca-1+
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骨髓MNC和Sca-1+细胞数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细胞表面CD49d表达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推测AP使造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发生变化,影响造血细胞对骨髓基质的黏附力而使其“外移”至外周血而产生动员效果,而这也为AP成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除了造血作用外,AP在凝血方面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杨铁虹等[6]经AP对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AP主要影响内源性凝血系统,显著延长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产生抗凝血作用;同时能促进血小板聚集,产生生理性止血作用。2免疫促进作用
近年来,AP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了广泛研究。大量药理及临床试验证明,AP不仅能激活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促进抗体生成,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杨铁虹等[7]利用小鼠脾细胞经氢化可的松作用制成免疫抑制模型,再加入适量AP后观察到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对染料的廓清率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显著提高,说明AP对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AP对特异性免疫同样具有促进作用。洪艳等[8]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照射+AP组,经60Co辐照后检测三组经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
力、IL-2和血清抗体产生能力。实验显示,正常对照组和照射+AP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表明AP能拮抗60Coγ射线所致的免疫功能损伤,预示着AP作为
一种新的生物调节剂用于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具有应用前景。Chen等[9]从当归中提纯获得AP及其他3种水溶性成分,在利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这4种成分的免疫调节活性进行评估后发现,AP较其他3种成分更能促进细胞增殖及NO和H2O2的释放,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溶菌酶
(LZM)活性,增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细胞表面表
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温悦傅正毅赖艳孟德胜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重庆400042
[摘要]当归多糖为当归主要水溶性成分,具有明显地改善血液系统、免疫促进、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故成为当归
药效成分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当归多糖;药理作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2)10(c)-0027-03
ResearchprogressofpharmacologicalactionofangelicapolysaccharidesWENYueFUZhengyiLAIYanMENGDeshengDepartmentofPharmacy,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Abstract]Angelicapolysaccharideisthemainwater-solublecomponentofAngelicasinensis,whichhascomprehensive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ofimprovementofbloodsystem,immunologicalenhancement,anti-tumorandanti-radiation.Itbecomesahotspotinthestudyofangelicaefficacycomponents.Thisarticlesummarizesresearchprogressrelatedangelicapolysaccharidespharmacologicalactionathomeandabroa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itsclinicaluse.[Keywords]Angelicapolysaccharides;Pharmacologicalaction;Researchprogress
[基金项目]第三军医大学预研基金(40115-1258#)。
[作者简介]温悦(1976.7-),女,硕士研究生,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
学及药理学。[通讯作者]孟德胜(1966.4-),男,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理学。
27·综述·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MEDICALHERALD达和Toll-likereceptor4(TLR4)的基因表达等,由此可预测AP有可能作为临床免疫调节剂发挥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于AP调节免疫的机制也有较多研究。Yang等[10]将AP经体外研究发现,其免疫调节活性是通过调节Th1和Th2等相关特异性免疫细胞因子来实现的。细胞增殖结果表明,AP对总脾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使IL-2和IFN-γ的生成增加,基因表达增强。同时细胞因子的响应时间-效应关系也表明,AP在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参与激活,其次对T细胞也有辅助性作用。3抗肿瘤作用在研究AP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分化作用时,郑敏等[11]发现AP对K562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并随着加入AP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加,但高浓度的AP却表现出明显的毒性反应。因此,当AP作为抗肿瘤药物时,浓度的选定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杨劲松[12]通过研究发现,AP与瘤苗联用后二者有协同作用。AP能通过其免疫促进作用而提高瘤苗抗瘤疗效,其抑瘤效果优于单用AP或瘤苗组。这种瘤苗与免疫促进剂联用抗瘤的方法也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方向之一。随着对AP结构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发现AP的抗肿瘤作用与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联系。李小强等[13]将当归总多糖分离纯化后得到了AP-1cⅡ。这种均一性多糖在荷瘤小鼠体内通过增加免疫器官的质量和免疫细胞的数量,激活小鼠巨噬细胞并增强其吞噬功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IL1-β,TNF-α及活性氧等),从而抑制荷瘤小鼠S180的生长。然而不同结构的AP抗肿瘤作用也具有较大的差异。Cao等[14]从当归中分离出3种酸性多糖(AP-3a、AP-3b和AP-3c),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和抗肿瘤活性:AP-3b和AP-3c造成脾细胞浓度依赖性增殖,上调脾细胞中IFN-γ、IL-2和IL-6的mRNA表达,从而抑制小鼠S180肿瘤生长,增加了S180荷瘤小鼠的寿命;然而AP-3a无明显效果。另外有研究发现,AP-3c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其机制现仍在研究当中。4抗辐射损伤作用机体在电离辐射的照射下会导致造血功能的损伤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损伤,从而导致出血、感染、恶性肿瘤等病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寻求高效的辐射防护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AP能作为辐射防护剂最直接的证据来源于洪燕等[16]研究,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给小鼠皮下注射AP后10d可明显对抗放射引起的血细胞减少,故AP对放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样,Sun等[17]则利用天然当归中提取出的酸性多糖AP3预处理小鼠模型,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淋巴细胞死亡显著减少(P<0.05)。说明AP3能保护小鼠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对抗放射性损伤,具有潜在的放射防护作用。另外洪燕等[18]认为,AP能提高放射损伤小鼠(一次性全身照射60Coγ5Gy)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促进放射损伤小鼠ConA诱导的胸腺细胞增殖。这也同时为AP作为放射防治药及化疗患者的免疫增强剂应用与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5抗氧化作用AP能增强心、脑、肾、胰四脏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心、脑、肾、胰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发挥抗氧化效应[19]。操刚等[20]实验研究发现,AP能对抗四氯化碳(CCl4)所
致肝损害,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使之恢复到近正常水平,血清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也逐渐恢复正常,同时进一步观察到,AP能明显阻止CCl4引起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升高,使之恢复正常。提示AP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使肝细胞内AST、GST溢出减少,血清AST、GST恢复正常,进而发挥保肝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多糖具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贾敏等[21]通过研究发现,AP硫酸化修饰后具有抗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这同时可能
是其抗AIDS作用的机制之一。APS组在药物0.3~100μg/mL浓度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活力,升高SOD的活性,与模型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由此可以推测A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并且硫酸化修饰对其抗氧化作用可能是有益的。根据现有外国文献报道,A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H2O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2]。AP能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保护经H2O2损伤的ECV304细胞并且抑制活性氧种类产物(ROS),而递减的ROS可能与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增加有关。6保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