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方法玉米芯种植平菇可以减少种植的成本,提高种植的效率。

那么玉米芯种植平菇的配方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芯种植平菇配方玉米芯80%、麦麸10%、尿素1%、过磷酸钙2%~3%、石膏2%、石灰2%~3%g霉灵0.1%料水比1∶1.6~1.8。

按50kg玉米芯加水85kg。

先将石灰、石膏兑入水中混匀加入玉米芯,不能让水流走。

当料充分湿润后堆成1.2~1.5m、高1~1.2m,长自定。

料堆四周每隔40cm用3~5cm木棒打孔,孔深至底。

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喷洒一遍氯氰菊酯,盖上薄膜,膜四周撑起,或不盖。

待料温升至62℃保持48h翻堆,边翻边加入麦麸,拌匀后再堆成原来的形状,打孔、覆盖。

待料温再次升到60℃时,维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调节水分,以后每天翻一次,第三次翻堆时加尿素及过钙。

直到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颜色一致、质地松软有弹性,伴有清香味,料内有一定量的“白线菌”时,说明料已发酵成功。

此时加入0.1%的克霉灵,再闷24h即可散堆降温,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装袋接种。

玉米芯种植平菇方法一、培养料配方1.玉米芯(新玉米轴粉碎成黄豆大)88%、草木灰1%、石膏粉1%、石灰粉1%、新麦麸皮8%、磷肥1%。

2.玉米芯97%、石膏粉2%、磷肥1%。

3.玉米芯87%、阔叶木屑10%、石膏粉1%、石灰粉1%、磷肥1%。

二、制栽培种的时间安排一般低温型的2028、2027等平菇菌种7月份制母种。

8月份制原种。

9~10月制栽培种。

11~12月规模生产菌棒、春节前后上市。

三、建堆发酵玉米芯将玉米芯等原料按配比拌料后使含水量达到60%,pH值5.5~6.5,建堆一般宽1.5~1.8米,高1~1.5米,堆长随地势而定,堆料地面上垫麻袋片或草帘,建堆后用2米长,直径5厘米光滑木棍扎空通氧,孔深1~1.5米,孔距相间30~40厘米,料上盖湿麻片或草帘。

料温升到60℃,保持18小时,倒堆使发酵料上下倒人中间,外倒内,继续按第一次发酵的办法管理。

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的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2年第19期
JINGJI ZUOWU
经济作物
购买试管母种或选择长势旺盛的平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挑选无菌的子实体内部组织放置在PDA 培养基上进行平菇母种的培育,一般母种10~15 d 即可长满;待试管种长满培养基斜面后,再蒸煮麦粒,添加石膏后混匀、装瓶进行高压灭菌,然后把母种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上进行原种的制作,一般原种25 d 左右即可长满;待原种长满之后再接种到已进行灭菌处理的棉籽壳或着玉米芯培养料中进行平菇菌种的制作,一般情况下接种30 d 即可长满。

平菇的各级菌种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污染,平菇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6℃。

三、培养料配制及处理
我国地域宽广,食用菌栽培中可选择的原料众多,选择培养料要因地制宜,原料吸水的速度、硬度、可
一定的防虫剂和灭菌剂外,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菇棚内的日常消毒和虫害的防治。

针对病害,可在棚内喷撒一定量的多菌灵和克霉灵等,定期对菇房进行消毒,进行病害的综合防治;针对虫害,还是要以防治为主,一旦虫害在菇棚内蔓延很难控制住,因此,可以在菇棚内设置防虫网、粘虫板、灭蚊灯等通过物理方法隔绝或诱杀菇棚内的菇蝇、菇蚊成虫,同时在菇棚内喷洒防虫灵等消灭菇棚内可能存在的菇蝇、菇蚊幼虫,并及时对发生虫害的菇棚进行隔离防止虫害肆虐,虫害治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品使用的计量和频率,以免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和平菇子实体的畸形、减产,做好栽培料处理过程中杂菌和虫卵的彻底消杀,以及保持菇棚的干净整洁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张珍)。

冷凉山区冷棚夏季平菇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

冷凉山区冷棚夏季平菇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

冷凉山区冷棚夏季平菇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冷凉山区冷棚夏季平菇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区域、冷棚建造、品种与生产原料选择、栽培配方与发酵、蒸料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预约鲜销或预冷保鲜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平菇;冷棚;夏季;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冷凉山区中图分类号 s646.1+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7-0108-01平菇因其风味浓郁、低脂肪、高蛋白,是世界各国广泛生产和消费的三大食用菌之一[1]。

涉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太行山东簏,属深山区,海拔在203.0~1 562.9 m、境内沟谷纵横,天然小气候多,山坡岗地气候冷凉,年均气温12.5 ℃,夏季平均气温在24.6 ℃。

涉县北部、西部山区年平均气温9~12 ℃,夏季平均气温20~22 ℃,非常适合平菇栽培[2]。

2011—2012年经过2年的实践,在海拔较高的山坡岗地建造冷棚生产平菇,投资7 000~8 000元,蘑菇产量195~225 t/hm2,效益49.5万~57.0万元/hm2,生物转化率100%。

1 选择适宜区域涉县西北部的偏城、鹿头、辽城等乡镇6—8月平均气温20~22 ℃,森林覆盖率在71%以上,山区空气清新,水质无污染。

选择海拔700 m以上,远离工厂、鸡场、猪场等污染源,地势高燥,不易积水,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通风透光的林下山地建造冷棚。

2 冷棚建造建造133.4 m2冷棚,需无缝镀锌6.7 cm铁管70 m、2 cm铁管100 m、变接管件60个、8号不锈钢丝400 m、宽5 cm竹皮1 200 m、大棚塑料薄膜300 m2、12.0 m×1.5 m草帘15个、棚绳250 m、30目防虫网65 m2、水泥3袋、石子0.6 m3、沙0.3 m3。

建造长20 m、宽7 m、高2.2 m的冷棚,首先在两边栽立柱的地方均匀划线,每隔3 m挖1个30 cm×30 cm×30 cm的坑,坑底放2块红砖,将用作立柱的高2.5 m的6.7 cm铁管放入,使所有铁管上端在同一个平面上,用混凝土浇筑至地面。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一、生产工艺流程无公害备料→发酵→装袋(柱)播种→发菌培养温度25~30℃ 温度10~27℃出菇管理空气湿度60%~70% 空气湿度5%~90% 再出菇管理→采收二、生产季节山东一般适宜在秋季和冬季栽培,自然气温以20~25℃为理想的播种时间,15~20℃是适宜的出菇期。

在设备条件较好,既能升温又能降温的环境中,可以周年生产。

另外,选用不同温型的品种,也可实现四季栽培。

三、培养料配制1、配方。

常用棉耔壳85%、麦麸12%、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或用棉籽壳99%、石灰1%。

也可以选用稻草,其中稻草50%、棉籽壳30%、麦麸17%、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2、配制方法。

按配方比例准备称好主料和副料。

先将主料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再将麦麸及石膏粉或石灰、糖水溶液依次拌入料中,反复搅拌均匀,适量加水,达到适宜的含水量。

四、装袋灭菌1、装袋。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筒,宽20~22厘米,长40~45厘米,厚度0.02~0.025毫米,装干料0.7~0.8公斤。

采用两头袋口接种。

装袋时,将一头折叠,先放一层菌种,再放培养料并压实。

装到袋长一半时,又放一层菌种,再装满培养料,播种一层后压实。

用木棒在料中央插一空洞。

往孔内填小块菌种,接着在料面撒一层菌种封顶,再用绳将袋口扎紧。

接种量一般为10%~15%。

2、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的工作压力为1.1~1.5公斤/厘米2,温度121~125℃,1.5~2小时;常压灭菌温度100℃时,保持8~10小时。

3、冷却。

灭菌后料袋搬入冷却室冷却,或者在已消过毒的培养室冷却,袋温度降到30℃下接种。

五、接种培养1、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操作。

接种室和培养室在接种前要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料袋和接种用品在菌种搬入后进行二次消毒。

接种时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菌种不宜掰的太大或太碎,以杏核大小为宜。

平菇的种植技术

平菇的种植技术

平菇的种植技术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菌类。

它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环节。

一、选址
平菇的选址要选择在通风、采光好、空气湿润、温度适宜、土壤肥沃的地方,最好不要选择在水流量大的地方,以防止雨水浸泡。

同时,要注意周边环境,避免有污染源。

二、种菇
1.菌种选择:要选择优良的菌种,一般建议选用国家认证的优良菌种。

2.准备菇种:将菇种放入袋中,将袋子密封好,然后放入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培育,一般需要20-30天左右。

3.接种:将培育好的菇种放入菇坑中,按照一定的密度进行接种。

接种后,要注意保持菇坑的湿度,避免干燥。

三、管理
1.温度:平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要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湿度:平菇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通常在80%以上,要进行保湿,避免菇体干燥。

3.通风:要保持菇坑内的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积聚,影响菇体生长。

4.施肥:平菇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施肥。

5.病虫害防治:要定期检查菇坑内是否有病虫害的存在,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采摘
平菇生长期一般在20-30天左右,当菇盖展开后,就可以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将菇体完整地摘下,避免留下菇蒂和菇柄。

五、总结
以上是平菇的种植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环境的稳定,避免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过大。

同时,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保持菇坑内的清洁卫生。

只有这样,才能种出高品质的平菇。

平菇的种植技术

平菇的种植技术

平菇的种植技术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平菇的种植技术对于菌农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获得优质的平菇产量。

本文就平菇的种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平菇的生长环境平菇喜欢温度适宜、湿度高、通风良好的环境。

温度控制在18-25℃之间,湿度要保持在80%以上,通风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积聚。

同时,平菇对光线的要求不高,但应保持一定的光照。

二、平菇的培养基平菇的培养基是指用于平菇生长的基质,通常使用的是麦秸、蘑菇渣、玉米秸等农作物废弃物。

培养基要先经过脱水、消毒等处理,保证其无菌。

平菇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添加营养物质,以促进菌丝生长。

常用的添加物有麸皮、玉米粉、蔗渣等。

三、平菇的种植方法1. 培养菌种平菇的种植首先要培养菌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菌种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待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取出培养菌丝,加入到培养基中。

2. 填充培养袋将处理好的培养基填充到培养袋中,每袋重量一般控制在1-1.2公斤之间,填充时要注意保持培养袋的密封性。

3. 消毒填充好培养袋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高温高压法进行消毒,将培养袋放入压力锅中,加压至0.1-0.15MPa,保持30-40分钟。

4. 接种消毒后的培养袋要先降温至28-30℃,待温度降至适宜时,将培养菌丝加入到培养袋中,均匀撒在培养基上即可。

5. 生长接种后,将培养袋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平菇会在10-15天左右长成,此时可以采摘。

四、平菇的病虫害防治平菇的病虫害主要有菌核病、蜱虫、蚜虫等。

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可采用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蜱虫、蚜虫等害虫可采用喷洒杀虫剂进行防治。

同时,平菇的生长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总之,平菇的种植技术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如生长环境、培养基、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等,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才能获得优质的平菇产量。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蔬菜。

它是一种具有滋补健身功效的优质植物,在美容、健身、养生和保健方面的功效都非常显著。

平菇的栽培技术是保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它的栽培技术不仅关系着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影响着平菇的品种和口味。

一、土壤准备在栽培平菇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土壤。

要使平菇获得良好的发育,必须具备肥沃、肥沃、湿润的条件,以及排水性能良好的底质。

此外,土壤中的有机质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向平菇提供充足的营养。

最后,必须对土壤的pH值进行检测,确保其处于适宜的状态,以使栽培的平菇质量更好。

二、播种播种时,要选择具有优良品质的可栽培菌种,以保证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如果是种子播种,则需要先进行种子处理,消毒,然后播入土壤中,播种深度约为10厘米。

菌种播种需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以保证菌种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施肥在栽培平菇过程中,施肥是非常重要的,施肥不仅可以保证菇的品质,还可以提高产量。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肥方式,以使施肥作用发挥到最大。

合理的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从而促进平菇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四、菇台管理菇台是平菇栽培的重要设备,它的管理决定着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菇台还可以提供温度、湿度、照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从而使菇获得较好的生长环境。

因此,要想栽培出优质的平菇,就必须充分考虑菇台的管理问题,以保障菇的正常生长。

五、病虫害防治在栽培平菇过程中,病虫害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如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杀菌剂、杀螨剂等,以维护平菇的栽培稳定性。

六、收获收获期是栽培平菇的关键期,它决定着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收获时,要随时关注菇苗的发育进度,根据菇的大小,选择恰当的收获时机,以保证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就是关于平菇栽培技术的介绍,从土壤准备、播种、施肥、菇台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等环节,平菇栽培技术的了解及掌握将有助于平菇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技术1、选择地点采选拥有透光、透风、有升温以及御寒条件的地点培育,若具备升温要求的室内菇房、热度很高的地下菇场或者温室大棚等。

不适合采选在昏暗、透风不流畅或环境很差的地点种植。

另外,第一次种菇地点,要在墙面利用石灰水涂刷、地面则采用生石灰挥洒的办法实行消毒,挥洒在地面上的生石灰要在第二天打扫干净,要确保菇场干净整洁。

平菇栽培技术2、培育原种母种要引进来源于不一样单位的大量菌株,通过出菇测验选择优秀的使用。

最初的培植材料配方是这样的:棉壳百分之八十,麸皮百分之十五,豆饼百分之三,石膏百分之一,石灰百分之一以及五5原始物种。

原始物种在二十二摄氏度的恒定温度下栽培,同时一个礼拜查看一次。

为了保证菌株的纯度,把不好的菌株除去,选择发芽率以及菌丝生长加快的菌株。

平菇栽培技术3、接种要求一是增加接种量。

冬季温度比较低,发菌时菌丝发展迟缓,能够经过增加接种量,让菌种发芽后,迅速遮盖全部料面,变成平菇正常菌丝发展优势,抵制杂菌生长。

二是实行严格的空气消毒灭菌管理,确保接种地点的干净整洁。

平菇栽培技术4、两段出菇等菌棒出菇要接头的时候,会破坏袋子以及菇种。

在袋子还没破之前,真菌棒依照间距5至8层布列成行,间隔要40cm。

之后把菌棒两边的上部做出记号4cm 长的蘑菇口。

休息之后,洒水保湿,一周左右就可以吃了。

平菇栽培技术5、及时采菇平菇七八成熟时就可以采摘了,避免采摘得太迟,怕培养材料里的养分耗尽太多,导致转潮太慢。

采摘完后,要立刻清洁料面。

去除质量不好的菇根以及杂物,若是菌袋里水分低于百分之四十的时候要立马补水,利用注水以及浸水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陵县食用菌协会交流材料—— 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平菇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纲、伞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亚科,香菇族,侧耳属。 一、环境条件 1、温度 4个平菇类品种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温度条件见表1所示, 表1 平菇类品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温度条件(℃) 品 种 菌丝生长 子实体生长 温度范围 最适温度 温度范围 最适温度 糙皮侧耳 5-35 25-32 5-32 15-25 姬 菇 5-35 25-28 5-25 13-15 白平菇 5-35 25-28 5-22 15-18 鲍鱼侧耳 20-33 25-28 20-32 25-30

2、其他环境条件

平菇类品种生长的水分、湿度、光照、空气和酸碱度见表2所示。 表2 平菇类品种生长的水分、湿度、光照、空气和值范围

品种 菌丝生长 子实体生长 水分(%) 氧气 光照 值 湿度(%) 氧气 光照

糙皮侧耳 60-65 少 不需要 5.5-6.5 85-95 多 50勒以上 姬菇 60-65 少 不需要 5.5-6.5 85-95 多 10-50勒 白平菇 60-65 少 不需要 5.5-6.5 85-95 多 10-50勒 鲍鱼侧耳 60-65 少 不需要 5.5-8 90 多 100勒以上

二、栽培设施与设备 (一)菇房设施 1、菇房结构与建造 (1)塑料大棚 其做法是,用竹竿或铁管制作棚架结构。菇房宽为5.5米,长度因地势而异,中部高为1.8米。先规划出菇房的位置,在两侧相距0.5米直立直径为2-3厘米的新鲜竹竿,将两侧的竹竿相向弯曲,在中央交接后用绳捆绑好,即形成一个拱形架,如此一排一排地制作好拱形架,在顶部和两侧放上横杆固定住拱形架,棚内中央相距1.5米直立竹竿支撑着棚架,增加其牢固性能。另外,棚架可用铁管制作,这种棚架牢固,使用时间长。最后盖上宽为8米的白色塑料薄膜或无滴塑料薄膜,四周用土块压住,并在菇房四周开好排水沟。在夏季高温时期,需在塑料大棚上盖上遮阳网或草帘来隔热降温。 (2)日光温室大棚 该大棚是北方地区常用的菇房,利用日光照射提高棚内温度。其制作方法是:日光温室大棚规格为长50-70米,宽6.5-8米。在北面砌砖墙,则可增加保温效果,在墙体上开通风窗口,东西两侧的墙高为2米,顶部为斜坡状。南面为塑料拱棚。棚架用铁管或钢筋制作,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固定在前沿土中,形成一个弧形棚架,相距1米排放棚架。再在棚架上均匀地排放3根横杆,固定好拱形架。盖上热合成整体的塑料薄膜,接触地面部位用土块压实。再在塑料薄膜上盖上编织好的草帘,有卷帘器的大棚将草帘用绳串连好便于收卷,一端固定在北墙上,另一端自然放下并可完全盖严塑料薄膜,在东面或西面做一个缓冲间。 2、菇房内部设施 (1)活动式床架 先在地面直立一排粗竹竿或木棒,相距2米1根,每排竹竿之间相距1米,上端2米处放上横杆固定。需要进行床架栽培时,在竹竿间地面上排放砖,再排放菌袋,每排放一层菌袋后,在菌袋上排放2根竹板或竹竿,如此一层菌袋一层竹竿地码袋,即成为一排一排的菌袋墙。不需要进行床架栽培时,拆去横杆即为1个大的菇房。 (2)水泥柱铁丝床架 先制作一个水泥柱,水泥柱高为2.5米,在水泥柱上开圆孔,孔与孔之间间距为0.3米,孔径为3-5厘米。将水泥柱直立起来,纵向距离为1-1.5米,横向间距为1米。然后在水泥柱的孔上放入1根竹竿或木棒,长度为0.3米,最后在横杆上拉上铁丝,在铁丝上排放菌袋。铁丝要拉直捆牢,防止排至上层菌袋下陷、滑落。 (3)水泥梯柱床架 用水泥浇筑两侧呈现梯状的水泥柱,高度为2.8米。将水泥柱直立于菇棚内,相距1.5-2米立一排,在其上放上2根竹竿即成为床架,两排床架之间相距0.7米,然后分层排上菌袋。 (二)灭菌设备 1、砖制土蒸灶 用砖和水泥制作土蒸灶,是食用菌生产中常用灭菌灶。这种灭菌灶分为单锅炉和双锅炉,单锅炉菌灶体积较小,一次可装料袋500-800袋;双锅灭菌灶可装料袋1000-1200袋。 单锅灶的灶体长和宽为1.5米,高为2米,灶内安装一个口径为1米的铁锅。双锅灶是指灶内并排两口直径为1米的铁锅,灶体长为3米,宽为2米,高为2米。灶体用砖砌制而成,并在内外壁上都抹上水泥沙浆,要求内壁光滑。双锅灶内双锅之间设置1个水槽,使两锅水互相流通。另外,需在灶外侧,即在烟道与灶体之间设置1个热水池,热水池用小铁锅制作,口径0.5米,四周用砖制作1个边框,形成一个热水池。在灶体内与热水池之间安装l根铁管,便于向灶内锅中补充热水,防止水被烧干后烧坏铁锅。在灶体一侧开1个门,门的大小以能对角线放入铁锅为宜,以便更换被烧坏了的铁锅。门也不宜过大,否则不易密封。在距底部0.4米处开门,门高为1.2米,宽为0.5米。门框边缘向内凹进4厘米,边缘要求呈水平状且光滑,便于门与门框紧贴漏气量少。在门的两侧均匀地各安装3个钢筋环,直径为7~8厘米,用于上木棒加木契扣紧门板。门板用木板制作,在内侧贴上塑料薄膜,并在中央开l个插入温度计的小孔。炉膛制作成烧煤的灶,要求煤燃烧时火力大。 2、大型钢板灭菌灶 用钢板制作的大型灭菌灶,具有密封严、升温快的特点,是生产上用于代替砖制土蒸灶的灭菌灶。一次可装料袋2000~3000个,便于大规模生产。 整个灶体用钢板制作,长3米,宽1.8米,高2.4米,或长为3米,宽为2米,高为2米等不同规格的灶体。灶体内底层为盛水槽,在距底部0.3米安装横隔。在一侧中央开1个门,一端安装1个进水管,另一端安装l个水位管,水位管距底部0.1米左右,在水位管上连接1根透明的塑料管竖立起来,通过塑料管内水位来判断灶体内水量。加热装置为燃煤的灶,一端为燃烧煤的炉膛,另一端设置烟道。 3、油桶供气灭菌灶 油桶供气灭菌灶是由汽油桶装水加热烧开桶内水,产生蒸汽后,将蒸汽输入到堆码的料袋中进行灭菌的方法,这种灭菌灶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是一种较适用的灭菌灶。 (1)油桶产气设备 用3个汽油桶制作,将2个汽油桶并排放置在炉灶上,再在2个汽油桶上放置1个汽油桶,下方2个汽油桶装水供蒸汽用,上方l个汽油桶装水向下方2个汽油桶内补充热水,下方2个汽油桶各安装1个排气管和1个进水管,上方汽油桶上各安装1个排水管和进水管。或者将3个油桶并排作产生蒸汽的装置。炉灶制作成以煤或蜂窝煤作燃料的灶。其用蜂窝煤作燃料的炉灶,操作方便,在煤车内l次可装250块蜂窝煤,燃烧结束后,灭菌即结束。 (2)灭菌场 在油桶灶旁边平整地面上,制作灭菌场,先在地面上排放砖,再在砖上排放竹竿或木棒,然后铺上l层编织袋。灭菌室规格为长3.5-4米,宽2.5-3米。将料袋整齐堆码其上,顶部堆码成龟背形。最后盖上l张塑料薄膜和l张彩条塑料薄膜,四周用沙袋压实,防止蒸汽大量排出。灭菌时,将输送蒸汽的塑料管伸入灭菌室料袋横隔底部,当塑料薄膜鼓胀成似气囊状时,保持l5~l8小时,在灭菌期间,塑料薄膜鼓胀成似气囊状时,小火维持始终保持其似气囊状,即温度可达到l00℃左右。灭菌时间到了后,再焖半天或一夜后取出。 1、拌料机 (1)料槽式拌料机 这种拌料机是将培养料一并加入料槽内,开启电机利用旋转的叶片翻动拌匀培养料,再加入水搅拌混匀。 (2)其他拌料机 还可利用装袋机来拌料,即将先加水初步混匀的培养料,倒入装袋机内通过旋转螺旋状轴的挤压作用将培养料拌匀。小麦脱粒机来拌料,其操作方法同过腹式拌料机。 2、装袋机 (1)简易式装袋机 简易装袋机是利用电动机带动螺旋状轴将培养料从出料筒中排出,进入塑料袋内的方式装袋。有不同大小出料筒的装袋机,适宜不同规格的塑料袋装料,可用于直径为l5厘米、17厘米、20厘米,22~23厘米的塑料袋装料。有的装袋机可更换出不同大小的料筒和螺旋状轴。 ⑵冲压式装袋机 冲压式装袋机是将培养料压入料筒内,然后进入出料筒内,利用向下压作用将培养料压入套在出料筒的塑料袋内。这种装袋机还可与拌料机和输送培养料装置连接,进行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三、菌袋制作 (一)原料准备与配制原则 1、原材料准备 生产平菇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以及农作物秸秆等为主料;辅料有麸皮、米糠和玉米粉等,用于补充主料中氮素营养;另外,还须添加石膏、石灰等来补充矿物元素和调节酸碱度。 2、培养料配制原则 生产平菇以多种主料混合组成的基质为好,如棉籽壳、阔叶树木屑和农作物秸秆粉混合组成的基质,比单一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以及农作物秸秆粉等组成的基质的产量高;多种原料混合后,不仅在养分上互补,而且可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如保水性、通透性等,对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作用。 (二)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方详见表3 表3 培养料配方 方 别 主 要 成 分 配方一 稻草或麦秸粉82%,麸皮或米糠10%,玉米粉5%,石灰3%

配方二 棉籽壳29%,阔叶树木屑29%,玉米粉29%,麸皮或米糠10%,石灰3% 配方三 稻草或麦秸粉50%,棉籽壳37%,麸皮或米糠10%,石灰3% 配方四 阔叶树木屑87%,米糠或麸皮10%,石灰3% 配方五 玉米芯47%,阔叶树木屑40%,米糠或麸皮10%,石灰3% 配方六 阔叶树木屑47%,蔗渣40%,麸皮10%,石灰3% 配方七 棉籽壳87%,米粮或麸皮10%,石灰3% 配方八 阔叶树木屑42%,稻草或麦秸粉40%,米糠或麸皮15%,石灰3%

(三)培养料配制

按配方比例先称取主料,平铺在地面上,再将辅料混合均匀后,均匀地撒在主料上。使用玉米芯时,须将玉米芯在水中浸泡3小时以上,或加水拌湿堆积一夜后,再与其他原料混合使用。然后,用铁铲翻拌匀培养料,或者用拌料机拌匀。最后加足水,按料水比1:1.2-1.3比例加入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再用铁铲拌匀,或用拌料机拌匀。拌匀的培养料要求干湿均匀,含水量在65%左右,即用手捏料无水滴出,在手指缝间可见到水。培养料中含水量不宜过高,否则会推迟出菇。拌匀后的培养料即可装袋。也可堆积起来发酵4~5天,再装入袋内。通过发酵处理后,使培养料水分均匀,原料软化,还可杀死部分杂菌,装袋之前,再拌匀培养料和调节水分。 (四)装袋 用规格为22厘米×42厘米,或23厘米×4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袋装袋。利用高压灭菌时,应使用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时,常用聚乙烯塑料袋。若以稻草粉或者麦秸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