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个税合理避税技巧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及避税方法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及避税方法一月到二月的时间段,是年终奖和年终福利发放的高峰期,在不同状况下发放的奖金在个人所得税核算方面会有什么相应的税收政策,我们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到底是对是错?风险应该如何把控?(一)不同形式的年终奖如何扣税1. 正常年终奖如何扣税先将员工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上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张三2018年1月份工资4000元,2017年度的年终奖金12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400元,那么张三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工资应纳税所得额= 4000 -400 -3500 = 100元工资应纳个税= 100 ×3% -0 = 3元年终奖金12000元,除以12后,每月平均1000元,对照上述年终奖税率表得到,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则应纳个税为:年终奖金应纳税额= 12000 ×3% -0= 360元(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李四2018年1月份工资4000元,2017年度的年终奖金36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700元,那么李四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工资应纳税所得额= 4000 -700 -3500 = -200元,小于0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 36000 -200 = 35800元平均每月收入= 35800 / 12 = 2983,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105年终奖应纳税额= 35800 ×10% -105 = 3475元。
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

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年终奖计缴个税的三种方法个人取得年终奖金应单独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税,具体有三种计税方法:1: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0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000-3500)×10%—105=45(元),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295+45=2340(元)。
2: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工资与年终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10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500=9500,以9500除以12,其商数791。
66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9500×3%=285(元).当月工资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税。
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85元。
3:年终奖金与双薪同一个月内发放时,将所发的双薪与年终奖金合并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和双薪在同一个月内发放,年终奖金为10000元,年终发放双薪为3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000)-3500=12500,除以12,商数1041。
66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12500×3%=375(元)。
工资发放与合理避税

2如何能做好准备工作制作出规范的工资表及时准确地发放工资注意最低工资的标准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合计规避个税的技巧总结123456701如何能做好准备工作如何能做好准备工作工资表制作与工资发放前需要做细致的准备工作,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证工资准备、及时地发放。
这些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工资表制作与工资发放所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工资表制作与工资发放所需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工资表制作与工资发放所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工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福利管理制度》《考核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从接口关系及做事步骤的角度明确工作的规范性不一定有书面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流程非必须项,但掌握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可促进薪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础财务知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工资支付条例》《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法规1新进员工管理招聘专员《新进员工统计表》2离职员工管理员工关系专员《离职员工统计表》3调动员工管理员工关系专员《调动员工统计表》4转正员工管理绩效考核专员《转正员工统计表》5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考核专员《绩效考核结果表》6工资调整管理薪酬专员《工资调整统计表》7员工考勤管理薪酬专员《员工考勤统计表》8员工社保/公积金管理薪酬专员《员工社保/公积金统计表》9员工补贴管理薪酬专员《员工补贴统计表》10员工扣款管理薪酬专员《员工扣款统计表》11其他与工资相关管理各HR专员相关统计表工资表制作和工资发放前数据准备一览表02制作出规范的工资表2.2 工资表样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工资总额工资总额-五险一金(个人)-考勤扣款-个人所得税+其他补贴-其他扣款=工资实发五险一金(公司)=公司福利支出合计工资总额-考勤扣款+其他补贴-其他扣款+公司福利支出合计 = 公司支出合计工资表中的重要逻辑关系工资表制作的工具一般公司规模不大或内部信息化建设较弱时,多使用Microsoft Excel制作工资表。
个税计算方法掌握技巧

个税计算方法掌握技巧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根据中国法律规定,从各种合法收入中按规定比例扣除费用后应当缴纳的税金。
掌握个税计算方法是每个纳税人都需要具备的技巧。
本文将从计算方法、常见误区、优化策略等方面探讨个税计算的技巧。
一、个税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税率递进和综合计算两种方式:1. 税率递进:中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制,分为七个税率档次,起征点为5000元。
根据个人收入在相应档次的所得,按照不同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2. 综合计算:税率递进的计算方式中,每个档次的税率只适用于该档次中超出起征点的部分收入。
而综合计算是将所有收入综合起来,然后按照适用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的具体方法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 确定个人所得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2. 确定收入总额:将各项所得累加计算得出。
3. 扣除费用:按照规定扣除相应的费用,如社保、公积金等。
4.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减去费用后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5. 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6. 计算个人所得税:根据所得额和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常见误区在个税计算中,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点:1. 忽略免税额:在计算个税时,应注意起征点5000元的免税额,将其从收入中扣除,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 遗漏扣除项目:个人所得税可以扣除一些费用,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但是这些扣除项目往往容易被忽略。
3. 税率适用错误:在计算过程中,应准确选择适用的税率档次,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计算误差。
4. 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对于有多个收入来源的人士,应合理进行收入分配,考虑税率和各项扣除。
三、个税计算优化策略个人所得税计算可以通过优化策略来减轻纳税负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策略:1. 合理规划收入:对于有弹性的收入,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
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

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年终奖计缴个税的三种方法个人取得年终奖金应单独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税,具体有三种计税方法:1: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0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000-3500)×10%-105=45(元),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295+45=2340(元)。
2: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工资与年终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10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500=9500,以9500除以12,其商数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9500×3%=285(元)。
当月工资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税。
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85元。
3:年终奖金与双薪同一个月内发放时,将所发的双薪与年终奖金合并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和双薪在同一个月内发放,年终奖金为10000元,年终发放双薪为3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000)-3500=12500,除以12,商数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12500×3%=375(元)。
个人所得税避税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避税筹画案例个税筹画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目前世界上已有 140 多个国家开征了这一税种。
据统计, 1991 年,全世界 20 多个低收入国家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平均比例为 9.3%,个别发达国家达 40%以上,而我国 1998 年仅占到 3%摆布。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个人所得税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税种之一。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由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发展趋势的看好,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方法对每一个纳税义务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利用附加减除费用、利用分次申报费用、利用境外扣除费用、利用捐赠抵减、利用账面调整、利用资产处理、利用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等八种避税筹画法的案例。
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到个人自身利益,个人避税的主观愿望势必十分强烈。
这里正是符合个人的这一需要,为纳税人提供了许多参考。
同时,科学的例证也能有效地避免逃税行为的发生。
在普通情况下,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 800 元费用后为应纳税所得额。
但部份人员在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减除 800 元费用的基础上,将再享受减轻 3200 元的附加减除费用。
主要范围包括:1.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人员;2.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外籍专家;3.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4.财政部确定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其他人员。
个税筹画例.某纳税人月薪 10000 元,该纳税人不合用附加减除费用的规定,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如下:应纳税所得额=10000-800=9200(元)应纳税额=9200 某 20%-375= 1465(元)若该纳税人为天津一外商投资企业中工作的美国专家(假定为非届民纳税人),月取得工资收入 10000 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过程如下:应纳税所得额=10000-(800+3200)=6000(元)应纳税额=6000 某 20%-375=825(元)1465-825=640(元)后者比前者节税 640 元。
企业合理避税的60种方法+42个技巧

企业合理避税的60种方法+42个技巧【绝对干货】企业合理避税的60种方法+42个技巧,赶紧收藏!一、销售收入方面(销项税额)(一)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的依据。
其表现为:发出商品时,仓库保管员记帐,会计不记帐。
(二)原材料转让、磨帐不记"其它业务收入",而是记"营业外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帐款",不计提"销项税额"。
(三)以"预收帐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帐,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四)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业企业则把质保金长期挂帐不转记销售收入。
(五)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如:托收承付违约金,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冲减财务费用。
(六)三包收入"不记销售收入。
产品"三包"收入是指厂家除向定点维修点支付费用外,还有按一定比例支付商家"三包费用"(含配件),保修点及商家挂帐不记收入,配件相当一部分都记入"代保管商品"。
(七)废品、边角料收入不记帐。
主要是工业企业的金属边角料、铁肖、铜肖、铝肖、残次品、已利用过的包装物、液体等。
这些收入多为现金收入,是个体经营者收购。
纳税人将这些收入存入私人帐户,少数应用在职工福利上,如:食堂补助,极个别用于上缴管理费,多数用在吃喝玩乐和送礼上。
(八)返利销售。
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方式多变,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物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是新产物占领市场的有用手段,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
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帐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帐外经营。
个税筹划技巧分享案例

个税筹划技巧分享案例在当代社会中,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对个人收入的征税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税法的复杂性和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税收制度,许多人在个人所得税筹划方面面临困难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分享一些个税筹划技巧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案例一:降低应税收入小张是一名年收入较高的白领,每年需要缴纳较高的个人所得税。
为了降低应税收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选择将一部分收入以股票形式获得,以推迟应税时间并降低交税额。
其次,他积极寻找合理的税收减免政策,比如购买符合政府政策的商业保险和公积金,以降低应税收入。
此外,他还充分利用家庭关系,将一部分费用分担给配偶或子女,以减少他个人的应税额。
案例二:合理分配收入小李是一名创业者,公司的利润很高,因此个人所得税也相应较高。
为了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负担,小李将公司利润合理分配。
他选择分红的方式,将一部分利润以股权形式分配给员工,员工可以将这部分收入作为股息收入,享受较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同时,小李还注意到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优惠政策调整利润分配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案例三:合法避税小王是一名资深投资者,他在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为了合法避税,小王选择将资产转移至离岸地区。
通过设立合适的离岸公司或信托基金,小王可以将投资所得以非居民个人的名义进行记录,从而避免了应纳税款的产生。
当然,在实施这种筹划时,小王也要确保自己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避免涉及非法避税行为。
案例四: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小刘是一位独立设计师,作为自由职业者,他能够享受许多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合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小刘需要详细了解个人所得税法规中关于自由职业者的相关规定。
他可以将一些合理的费用和支出作为扣除项目,如办公室租金、设备采购费用等,从而降低应纳税额。
此外,小刘还可以充分利用每年可免税的起征点,将收入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年度,以减少应纳税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2020年个税合理避税技巧 2020年个税合理避税技巧 一、起征点由3500元/月提高到6万元/年的几个重要特点。 ●1.由按月计税改为按年计税,纳税尺度更加合理,避免因月度收入差距导致多缴纳个税。 举个栗子,A、B两名员工2020年在不同企业从事产品销售。 A员工所在企业按年核算全年销售提成。1-11月每月扣除社保后,发放3000元基本工资,缴纳个税0元。12月扣除社保后,收入2.7万元,一次性缴纳个税2245元。 B员工所在企业按月核算月度销售提成。1-12月每月扣除社保后,发放5000元工资,全年缴纳个税=45*12=540元。 即:旧版个税政策下,A与B均为全年总收入6万元,缴纳个税却相差1705元。 C、D两名员工2020年在不同企业从事产品销售工作。(均无附加免除项) C员工所在企业按年核算全年销售提成。1-11月每月扣除社保后,发放5000元基本工资,缴纳个税0元。12月扣除社保后,收入2.9万元,一次性缴纳个税720元。 D员工所在企业按月核算全年销售提成。1-12月每月扣除社保后,发放7000元工资,按照全年6万免税额度,1-8月总收入5.6万元,不纳税。9月收入纳税=(0.7w-0.4w)*0.03=90元,10-12月纳税=0.7w*0.03*3=630元,全年累计纳税720元。 即:新版个税政策下,C与D均为全年总收入8.4万元,缴纳个税完全相同。 结论:对开拓、产品销售等类型员工,不再因为月度收入差距大造成多缴纳个税。 员工获得大额度津贴、专项奖励时,完全可以建议公司在一个月内兑现完毕。 ●2.企业可酌情改变“上半年收入低,下半年收入高”的分配惯例,适当提前“预兑现”。 目前企业普遍做法是,上半年只发常规薪酬,下半年发年终奖或双工资等,如薪酬核算人员没采用合理避税技巧,就可能造成员工下半年缴纳大额度个税的损失。 2020年,采用按年度免税额计税后,个税的多少取决于年度总收入,企业在上半年发放一些大额度奖金,不会因此多上税,还可让员工早点拿到钱存点利息。 举个栗子,A员工2020年2月收到公司2万元年终奖预兑现,存入理财账户,按照年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化3.65%计算,每天可收益2元,到12月时,已额外收获540元利息。 B员工2020年12月收到公司2万元年终奖。 A员工相比B员工,成为新政策下企业调整分配方式的受益者。 ●3.员工会感觉2020年前半年工资到账收入高,后半年工资到账收入低。 这是因为全年累计收入在6万免税额度内,不需要缴税。当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时,纳税税率、金额会递增。 不考虑专项附加扣除情况下,当月应缴纳个税金额为:截止当月全年累计收入应纳税额-截止上月全年累计收入已纳税额。 举个栗子,B员工2020年,扣除社保后每月收入为1万元,那么1-6月无需缴纳个税。 7月缴纳个税=1w*0.03-0=300元。 8月缴纳个税=(1w+1w)*0.03-300=300元。 9月缴纳个税=(1w+1w+1w)*0.03-(300+300)=300元。 。。。 考虑上专项附加扣除,收入较高者,明显在年度最后几个月会缴纳较多个税。 二、如何用好专项附加扣除。 一句话总结,6项附加扣除,就是3家1老1小1己。 3项与家庭相关:住房租金、住房贷款利息、大病医疗。 1项与老人相关:赡养老人。 1项与小孩相关:子女教育。 1项与自己相关:继续教育。 具体的免税额度及适用条件,大家已了如指掌,重点说一下可分摊额度的项目如何合理分摊。 1.赡养老人,2020元/月免税额度。 如共同赡养人有2名,按照规定,必须选择每人每月1000元免税额度平均分摊。 如共同赡养人大于2名,按照规定,可均摊、约定分摊或老人指定分摊。 2.子女教育(含子女本科以下学历的继续教育),每个子女1000元/月免税额度。 选择由夫妻一方全额享受或双方各自每月500元免税额度。 3.大病医疗,当年孩子自付部分超过1.5w后,在8w内的据实金额。 选择由夫妻一方全额享受免税额度。 4.住房贷款利息,1000元/月免税额度。 选择由夫妻一方全额享受免税额度。 5.住房租金,800-1500元/月免税额度。 选择由夫妻一方全额享受免税额度。 以上可以分摊额度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夫妻、或大于2个共同赡养人之间分摊时,遵循同样的最优化分摊原则。 即:通过判断分摊人全年总收入所在税率档的高低,来决定分摊方式。 举个栗子,老王和小红是夫妻,老王扣除社保缴费后,年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度收入合计为15万元,小红扣除社保缴费后,年度收入合计为9万元。双方父母未满60周岁,有一子女在读幼儿园,一套房在还贷款利息。合计免税额度为2020元/月。 减去6万/年免征额后,老王个税税率在3%-10%之间,小红个税税率为3%。很明显,子女教育和住房贷款利息的额度都应全额分配给老王,可节税2.4w*0.1=2400元。如分配给小红,只能节税2.4w*0.03=720元。 结论: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涉及分摊时,一定要对照税率表,分析分摊人税率区间的差异,把尽可能多的额度让给税率档次高者。专项附加扣除的使用方式:1、员工填写专项附加扣除申报表,所在单位提交税务部门审批通过后,员工即可享受附加扣除免税额度。2、所在单位按照6w/年的额度去预扣税,员工在次年3月-6月申请个税清算后多退少补已缴纳个税。第2种方式,明显更方便、快捷,员工无需给单位提交纸质表格,只需在官方的“个人所得税”APP中自行申报即可。 三、个税合理避税技巧。 每名纳税人,每年享有一次年终奖计税机会,即用年终奖总额除以12个月的商数去匹配税率区间,再用速算法得出年终奖应缴纳的个税。 在每个税档的临界值处,会存在“年终奖雷区”,简单来说就是多发1元钱,却要多缴纳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个税。 新政策下,3%税档平均月度上限金额为3000元,10%税档平均月度上限金额为12020元。 举个栗子,小陈发放年终奖36000元,小贺发放年终奖36001元。小陈缴纳个税36000*0.03=1080元,小贺缴纳个税=36001*0.1-210=3390.1,小贺看似多发1元钱,实际却多缴税2310.1元。这就是“年终奖雷区”。 作为普通纳税者,大多人不清楚个税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要避免“年终奖雷区”,更多的要靠企业薪酬核算人员去研究,并采用合理避税方法。上述例子,应把小贺年终奖的36000元采取一次性奖金计税,把另外1元采用正常月度奖金去计税,瞬间为员工节税2020多元。 用数学公式找到3%、10%两个税档间的平衡点。假设年终奖金额为A,除以12的商数在3000-12020之间。(超出3%上限后,多发金额等于多纳税金额) (A*0.1-210)-36000*0.03=A-36000 求得平衡点金额A=38566.67,此时,超过3%税档临界值36000元的2566.67元,多发金额正好等于多缴纳个税金额。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平衡点提供了躲避“年终奖雷区”的指导性数据。 新政策下,个税金额是按照年度总收入来计算,月度收入无论如何分配,都无法产生避税的作用。 所以,除了合理分配好专项附加免除额度外,科学核算年终奖成为合理避税的关键。 例1 小君不符合专项附加扣除条件(全年免税额度为6万),扣除社保个人缴费后,1-12月工资收入5万元,12月底年终奖收入3.6万元。 如直接核算年终奖,全年总个税=0+3.6w*0.03=1080元。 采用优化方案,将年终奖分为1万元和2.6万元,全年总个税=0+2.6w*0.03=780元。 个税下降了28%。 优化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正常工资收入所在低税率区间的免税额度。 例2 老王专项附加扣除免税额度4.8万/年(全年免税额度为10.8万),扣除社保个人缴费后,1-12月工资收入15万元,12月底年终奖收入5万元。 如直接核算年终奖,全年总个税=3.6w*0.03+0.6w*0.1+(5w*0.1-210)=6470元。 采用优化方案,将年终奖分为1.4万元和3.6万元,全年总个税=3.6w*0.03+(0.6w+1.4w)*0.1+(3.6w*0.03)=4160元。 个税下降了36%。 优化关键在于,通过年终奖分成2笔核算,合理避开了“年终奖雷区”。 例3 老张专项附加扣除免税额度1.2万/年(全年免税额度为7.2万),扣除社保个人缴费后,1-12月工资收入26万元,12月底年终奖收入10万元。 如直接核算年终奖,全年总个税=3.6w*0.03+10.8w*0.1+4.4w*0.2+(10w*0.1-210)=30470元。 机械性的采用例2优化方案,将年终奖分为6.4万元和3.6万元,全年总个税=3.6w*0.03+10.8w*0.1+(4.4w+6.4w)*0.2+(3.6w*0.03)=34560元。 个税不降,反而增加了13%! 优化失败的原因是,对税率区间和“年终奖雷区”理解不透彻,单纯考虑把年终奖分为2笔,虽利用到了3%税率区间,却使原先处于10%年终奖税率区间的收入进入到20%正常收入税率区间,造成个税的增加。 通过以上实例,得到新政策下个税合理避税的操作方法: 综合考虑年终奖所在税率区间和正常收入已达到的税率区间,结合对“年终奖雷区”的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回避,得到最优化的合理避税方案。 企业通过分析研究,采用合理避税法后,让员工直接受益,特别是对企业高管,高级职业经理人等高收入阶层而言,合理避税的效果更是十分显著。 为便于合理避税,企业可在薪酬设计时,直接优化到位。 最优薪酬设计示例: 某IT业高管不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缴纳社保个人部分后,年收入100万元。 方案一:7.1w/月*12+14.4w年终奖。全年总个税=(85.6w-6w)*0.35-85920+(14.4w*0.1-210)=206870元。 方案二:5.8w/月*12+30w年终奖。全年总个税=(70w-6w)*0.3-52920+(30w*0.2-1410)=197670元。 方案三:4.8w/月*12+42w年终奖。全年总个税=(58w-6w)*0.3-52920+(42w*0.25-2660)=205420元。 方案四:2.8w/月*12+66w年终奖。全年总个税=(34w-6w)*0.2-16920+(66w*0.3-4410)=232670元。 方案二相比方案四,为个人直接增加3.5万元到账收入! 由此看来,新政策下,对个税合理避税的研究很有必要,也有意义,将让纳税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