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模式与中国政治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边区选举的投票方式更是别具一格。各地乡选时,根据当 时乡村地广人稀、文化落后、群众识字不多的实际情况, 普遍采取了“投豆子”、“画圈”,用香“烧窟窿”, “背箱子”挨户送选票等灵活的投票方式,使那些不识字 者、行动不便的病弱病残者、居处偏远者都能行使选举权。 这些办法虽然各有千秋,但总的意图就是便于民众参加选 举和行使权利,克服因文化落后而造成的实行民主政治的 障碍。有的地区为了使无记名投票的秘密性得以保证,还 创造了依次进窑洞封碗投豆的方法,即把每个候选人盛投 豆的碗置于窑洞之内,再把碗口用纸封起来,只留下一个 能投豆子的小孔。这样选民互相间不知道谁投谁的票,也 不知道候选人已经得票的情况,避免了受已有投票数的影 响,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投票的秘密性和公正性。
• 1971年出版的《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 ([美]马克· 赛尔登著, 魏晓明、冯崇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延安道路”正是他在这本书中提出的主要 分析概念。他指出:“‘延安道路’可视 为一部完整的纲领,它是关于经济发展、 社会改造和人民战争的特殊方式。其特征 是紧紧依靠具有创造性的中国人民,尤其 是农民,坚持人定胜天的信念,敢于克服 一切自然困难、贫穷和剥削。它明确拒绝 管理或技术精英通过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实 行统治,强调大众参政、分权和社区权力。
• 在边区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边区在 日用工业品方面,如毛巾、肥皂、火柴、 袜子、陶瓷、纸烟等已能全部自给或大部 自给。截止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边区有 轻、重工业与化学工业,职工总数达到1万 多人。
• 在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恶 劣的环境下生存并且发展壮大起来,实现 领导边区和全国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其 主要原因在于共产党在边区实行了深得人 心的民主政治,不仅树立了共产党良好的 形象,而且得到了边区人民的广泛支持和 拥护。并注意推动政治社会建设,提高老 百姓文化素质、且大力发展经济,从而树 立了自己牢不可破的政治权威,并在以后 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增强。
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著:《中国人征服中国》,刘维 宁、何政安、郑刚译,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93页。
• 这个美国人感到惊讶, “千百万中国人民 用投豆入碗的办法来进行政治上的选择。 这些人如果是在欧美制度下,他们就根本 不能参加选举。在那里,选举之前要通过 文化测验,这在西方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事。
当今:结合全球化趋势,不断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2、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借鉴 (1)人民民主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人 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 典范。 (2)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政 权的建立,也为建国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和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范例。 (3)这一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建设和社会 管理经验 。
列宁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实 际上就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限制, 不可能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
三、“延安模式”所取得的具体成 效
• 在中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进行了当时最先 进的民主制度的实践,从而得到民众的政 治认同,获得了政治合法性;并随着民众 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不断加强自身权威, 建立和巩固政治秩序,有力的推动了近代 中国的政治发展,也为日后其成为全国性 的执政党打下了政治基础。
• 3、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
Biblioteka Baidu
• 边区人民的生活,在过去是极苦的,特别是工农大众吃没 有菜的稀饭,穿褴褛的衣服,甚至冬天穿不上棉衣,一家 人住在一个窑洞里,睡在一个炕上,全部家具财产有两个 毛驴可以载完,有了病只能听天由命,一遇天灾人祸则流 离饥饿,为匪为盗。同时,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人民中 吸食鸦片,嗜好赌博的现象也很普遍。蓬头垢面,终身不 洗澡的是很多的。自从土地革命以后,人民的生活才逐步 的改善了,首先是取得了三餐粗饭,两季衣衫,因为为匪 为盗、讨饭、卖淫的现象才大大的减少了。至于卖儿鬵女 的事情则已不复存在。而且人民不仅有饭可吃,有衣可穿, 并且许多农民还时不时可以吃肉吃面。……这已说明边区 人民的生活是在逐渐改善中。现在害了病,也可免费请医 调治,鸦片、赌博也大大减少了,如延安市二十五年(那 时红军初到)有烟民一千三百人,现在只有二十二人,又 都是因为年老或有病无法戒除的。从前有二十余家终日聚 赌者,现在则完全消灭了。 •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编:《抗战 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九编,陕西人民出 版社1981年版,第2页。
• 中国共产党在最贫穷落后的文盲率占90% 以上的陕甘宁边区率先并很好的的实践了 当时最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不能不说 是个奇迹。
• “民主政治,选举第一。” 民主选举的核心 是人们的参与权。在陕甘宁边区,最广大 的人民群众能够普遍参加选举活动真正履 行自己最神圣的民主权利,是边区实行民 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
• 陕甘宁边区在旧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地主阶级对农民 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分散的落后的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停 滞状态,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都很不发达,基本上是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荒山遍野,地广人稀,农业粗放,交通 不便,农民终日劳动难得温饱。反映在文化教育上;就是 封建、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知识分子缺乏,文盲高达 99%;学校教育除城镇外,在分散的农村,方圆几十里找 不到一所学校,穷人子弟入学无门;文化设施很缺,人民 十分缺乏文化生活;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人畜死亡 率很高,婴儿死亡率达60%,成人达3%;全区巫神多达 2000余人,招摇撞骗,为害甚烈。人民不仅备受封建的经 济压迫,而且吃尽了文盲、迷信、不卫生的苦头,人民的 健康和生命得不到保证。 • 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6年版,第566页。
• Mark Selden (born 1938) is a Coordinator of the open access journal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Japan Focus, a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in the East Asia Program at Cornell University,and Bartle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 at Binghamton University,He graduated from Amherst College with a major in American Studies and completed a Ph.D. at Yale University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He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Committee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in the 1960s and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served on the board of editors of The Bulletin of Concerned Asian Scholars (later Critical Asian Studies). He is also the editor of book series at Rowman & Littlefield, Routledge, and M.E. Sharpe publishers • His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Asia, and world social chang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social movements, war and peace, revolutionary change, regional formation, agrarian studies, and historical memory.
“延安模式”与中国政治发 展
一、何谓 “延安模式”?
“延安模式” 或“延安道路” , 是海外中国 史学家们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解释中国 共产党何以最后战胜了国民党政权。 某种意义上说,“延安模式”就是中国共产 党在当时其所治理的地区进行的一场伟大 的社会实验,就是重建中国基层的所有各 种努力。
“延安模式”的提出者: 美国学者马克· 塞尔登因提出“延安道路” 这一概念而成名。 马克· 塞尔登(Mark Selden)是纽约州立大 学宾汉姆顿分校的荣誉退休教授,康奈尔 大学的资深客座研究员。是中国、日本和 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政治经济与历史领域 的专家。
四,“延安模式”对当今中国政治 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 1、顺应政治发展潮流 中国共产党抓住了抗日战争这个自我发展的 历史机遇,使其直接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 顺应了历史潮流,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生 存下来,并且有效的推动了边区的社会发 展和全面进步,边区政权也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 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顺应当时的历史 趋势,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对当时 特定的时代特点做出了准确判断,以此为基点, 果断的提出了建设民主的模范根据地,确立了抗 日、创造新社会的目标。因此积极开展民主运动, 实行普选制。并强调建立高效、民主廉洁的政府, 完善司法制度等。中共除对自身建设做出极大努 力外,为了发动群众,它还积极加强政治社会化。 由于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反映、代表了根据地人 民的意愿和心声,自然得到民意的支持。
1、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
• 国际知名美国作家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在她 的书中写道:“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发现人们 对他们的选举赞不绝口”,“人们在经济 上过着几乎是石器时代的原始俭朴生活, 自己种麻做鞋底,买不起煤油或蜡烛,用 自己种的麻籽油点灯,却夸耀他们有权罢 免自己的村长,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就 像我们当年在西雅图炫耀活跃的民主生活 似的。”
2、政治文化建设
• 边区是文化的荒漠,几乎没有什么现代文 化设施、剧团和出版物,民众也几乎没有 什么文化生活。中央红军到达后这种状况 才有所改善。斯诺在《西行漫记》里曾专 节描写他观看红军剧社演出的情形是“充 满了明显的宣传,一点也不精致,道具都 很简单”的节目,老百姓却都看得津津有 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边区文化生 活的枯燥。 • [美]埃德加· 斯诺著:《西行漫记》,董乐山 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二、“延安模式”产生的社会历史 背景
• 特殊的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特殊的地区——中国最贫穷落后的陕甘宁 地区
• 陕北是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陕西的农田 可以说是倾斜的,有许多地方可以说是滑溜溜的,因为经 常发生山崩,农田大部分是地缝和小溪之间的条状小块。 在许多地方,土地看来是足够肥沃的,但是所种作物受到 很陡的斜坡的严格限制,无论从数和质上来说都是这样。 很少有真正的山脉,只有无穷无尽的断山孤丘,连绵不断, 好像詹姆斯· 乔伊斯的长句,甚至更加乏味。然而其效果 却又常常像毕加索一样触目,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 的角度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异的变化,到黄昏时分, 紫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 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及底 的沟壑中。 • [美]埃德加· 斯诺著:《西行漫记》,董乐山译,解放军 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 采取了各种手段对边区人民进行文化、理 想信念教育和政治启蒙。 • 到1945年,全边区高等院校18所,中等学 校12所,小学1377所,在校学生数达到 34000人。 • 边区政府还要求各县建立冬学、夜校、半 日校、识字班等社会教育组织,以便经常 性地、有组织地对民众进行文化思想教育。
• 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民众明白了许 多道理,如为什么要识字学习、为什么要 学习军事知识、为什么要努力生产等等。 边区人民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快速提升,改 变了从前封闭狭隘、软弱保守、自由散漫 和对社会变革冷漠麻木的状态,成为守纪 律、讲团结、爱国家、爱集体、积极参与 社会政治生活的新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