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氨基酸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氨基酸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氨基酸生产技术及其应用一、概述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代谢产物。

氨基酸的生产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提高,氨基酸作为营养补充剂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氨基酸生产技术1. 传统工艺法传统工艺法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

其中以谷氨酸和赖氨酸为主要代表。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营养盐等因素,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2. 生化合成法生化合成法是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目标氨基酸。

该方法具有高纯度、高收率等优点,但其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污染较大。

3. 基因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目标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优化和改造,使其在微生物体内得到高效、高产的表达。

该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环保等优点,是目前氨基酸生产技术的主流。

三、氨基酸应用1. 营养补充剂氨基酸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可以作为营养补充剂供人体摄取。

谷氨酸和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前体物质,对于促进肌肉生长、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氨基酸还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使用。

例如,谷氨酸钠可以增加食品的鲜味度和口感;精氨酸可以提高肉类制品的保水性和口感;甘氨酸可以增加食品的甜度等。

3. 医药领域某些特定类型的氨基酸在医药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缬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脯氨酸可以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等。

四、氨基酸生产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提高,氨基酸的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展。

未来氨基酸生产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低成本和高效率。

同时,基因重组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实现更高产量和更优质的产品。

五、结语总之,氨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现代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氨基酸生产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甘氨酸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氨酸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甘氨酸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甘氨酸厂可行性研究
1. 项目背景和目的
甘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

本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建设甘氨酸厂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技术资源、投资风险等方面。

2. 市场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甘氨酸目前的市场需求与供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

随着人们对健康与美容的关注增加,甘氨酸作为一种常见的抗氧化剂和皮肤保养成分,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

3. 竞争分析
甘氨酸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国内外已有多家甘氨酸生产厂家,其中一些拥有规模化生产和较高的技术实力。

在竞争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4. 技术资源评估
甘氨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相对成熟,有多种生产方法可选择。

在建设甘氨酸厂时,我们需要评估技术资源的可行性并选择适合的生产工艺。

5. 投资风险评估
建设甘氨酸厂的投资风险需要全面评估,包括原材料供应、市
场价格波动、政策风险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压力的变化。

6. 经济效益评估
在评估甘氨酸厂的经济效益时,需要考虑投资规模、生产能力、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等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以及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估算出预计的投资回报率。

7. 结论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建设甘氨酸厂是可行的。

尽管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和投资风险,但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技术资源可行,预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建设阶段,需要科学规划生产工艺和投资规模,同时关注市场动向和技术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我国氨基酸现状与发展意见

我国氨基酸现状与发展意见

我国氨基酸是生产现状与发展意见氨基酸是含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蛋白质氨基酸有20种,非蛋白质氨基酸有400多种,其衍生物和合成的短肽品种达数千种之多。

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保健、饲料、化妆品、农药、肥料、制革、科学研究等领域。

据统计全世界氨基酸的年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年总产量120万t以上。

作为食品添加占40%,饲料添加剂占40%,医药保健等占20%。

饲料工业氨基酸应用量较大的有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日本已有30年的应用历史。

1999年蛋氨酸生产能力达到72万t,产量48.9万t;赖氨酸生产能力达到60万t,产量43万t。

国际氨基酸生产厂家主要有日本味之素、协和发酵、田边制药以及德国De-gussa公司。

日本在氨基酸产量、品种和技术水平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在美国、法国以及我国的四川、上海建有合资公司。

1我国氨基酸生产现状我国已成为氨基酸原料的生产大国。

其中味精(谷氨酸)年产量40多万t,产销量居世界第一位,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年产量分别达到2000 t和1500 t,产销量也居世界第一位。

其它各种氨基酸大多数能够生产,年产量3万t左右。

生产企业有100多家。

临床用氨基酸输液的10多种原料,大多数依赖进口。

我国药用氨基酸占世界总产量的1%左右,但销售额占氨基酸产品总额的18%~20%。

我国氨基酸工业,在50年代只生产味精,其它品种基本没有。

70年代开始以水解法制备胱氨酸为起点,同时开发了精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等产品。

1999年国内氨基酸产值30亿元,2000年预计可达40亿元。

目前用于氨基酸输液的18种氨基酸原料药品种,14种实现了国产化。

天津、广东、湖北的输液生产使用国产氨基酸原料比例超过50%,有些品种在成分和质量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创汇。

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厂家从1989年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40多家,产量1997年达到3000 t,是1994年的5倍,1999年达到4000 t,主要生产单位有湖北八峰药化、天津氨基酸、广东肇庆星湖、上海冠生园、宜昌三峡、南宁安力泰、潜江氨基酸等。

2023年椰油酰甘氨酸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椰油酰甘氨酸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椰油酰甘氨酸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椰油酰甘氨酸钠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经常用于个人护理、美容化妆、洗涤剂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个人护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椰油酰甘氨酸钠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本文将从各方面分析椰油酰甘氨酸钠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概况椰油酰甘氨酸钠是一种清洁剂,可以分解油脂、去除污垢和杀菌,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美容化妆、洗涤剂等领域。

据调查,目前全球椰油酰甘氨酸钠市场规模已达9.12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到14.0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2%。

二、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对个人护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椰油酰甘氨酸钠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椰油酰甘氨酸钠市场规模约为6亿元左右。

美容、护肤、清洁、医药等多个领域都离不开椰油酰甘氨酸钠的应用。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国内市场存在着依赖进口的局面。

三、行业状况1.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椰油酰甘氨酸钠生产技术正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纯度和制备工艺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许多国内的化妆品和日化厂家已经能够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椰油酰甘氨酸钠产品。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改善生产设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排放,进一步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

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椰油酰甘氨酸钠在日化、美容、医药等领域的需求一直以来都很稳定,未来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美容意识的增强,椰油酰甘氨酸钠在化妆品、护肤品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将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3.绿色环保趋势明显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椰油酰甘氨酸钠的生产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由于椰油酰甘氨酸钠的生产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化学品和大量的水资源,增加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可能性,因此,生产企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引进环保新技术和新工艺,降低化学品和水资源的使用量,减少废气、废水、废料的排放,建立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

四、未来展望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椰油酰甘氨酸钠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甘氨酸的ccdc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氨酸的ccdc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甘氨酸的ccdc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甘氨酸,化学名为2-氨基-3-羟基丙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之一。

它由氨基基团和羧基基团组成,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甘氨酸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在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甘氨酸作为非必需氨基酸,意味着人体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合成,不必从食物中摄入。

它可以由天门冬氨酸转化而来,同时也可以由食物中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分解产生。

此外,甘氨酸在一些食物中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如水果中的西瓜和梨等。

甘氨酸在化学性质上是一种具有疏水性的非极性氨基酸。

它的分子式为C3H7N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1.1 g/mol。

甘氨酸的结构中含有羟基,使得它与其他氨基酸有所不同。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甘氨酸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一些独特的功能,如参与蛋白质合成和组装,调节酶活性等。

甘氨酸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补充剂,用于治疗某些代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状况。

此外,甘氨酸也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和免疫调节等领域的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甘氨酸的简介和化学性质,并探讨其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同时,也将对甘氨酸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指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说明和概括。

在本文中,文章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甘氨酸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进行说明,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以引导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目的部分则明确表达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Body)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甘氨酸的简介和化学性质。

在甘氨酸的简介部分,可以介绍甘氨酸的命名、外观特征、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等基本信息。

在化学性质部分,可以详细探讨甘氨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化学结构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以展示甘氨酸的特点和特性。

未来5年甘氨酸需求仍会不断增长

未来5年甘氨酸需求仍会不断增长

未来5年甘氨酸需求仍会不断增长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农药信息》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目前中国生产四个级别的甘氨酸,即工业级、饲料级、食品级和医药级。

其中,工业级甘氨酸占据市场主流,只有少量的其他三个级别的甘氨酸在国内市场上流通。

调查结果显示,自2007年以来,受草甘膦拉动,中国甘氨酸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能不断扩张,产量不断增加。

在2008年末,甘氨酸供应已经超过需求,而这种情况还在不断恶化,2009年至今,行业开工率处于较低水平,50%以下。

2009年国内产量十八万吨左右,而目前产能已将近五十万吨/年。

【总页数】1页(P34-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26.36
【相关文献】
1.国内苯乙烯市场需求增长迅速,进口量仍会加大 [J],
2.未来5年甘氨酸需求仍会不断增长 [J],
3.未来5年,中国仍是全球包装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J],
4.IFA《2014-2018化肥市场展望报告》:未来五年化肥需求持续增长过剩仍会加
剧 [J], 帕特里克·艾费;米歇尔·普鲁道;张番
5.未来5年全球聚乙烯产能增长将超过需求增长 [J], 王秀丽(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对羟基苯甘氨酸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对羟基苯甘氨酸市场需求分析

对羟基苯甘氨酸市场需求分析引言羟基苯甘氨酸(Hydroxyphenylglycin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活性。

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护肤品等领域。

本文将对羟基苯甘氨酸市场需求进行客观分析,以帮助相关行业了解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羟基苯甘氨酸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医药行业的需求增加、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

羟基苯甘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被应用于合成多种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市场应用领域医药行业羟基苯甘氨酸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羟基苯甘氨酸作为药物中间体,可以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此外,羟基苯甘氨酸还具有抗肿瘤活性,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开发用于抗癌药物。

农药行业羟基苯甘氨酸在农药行业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可以作为抗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

羟基苯甘氨酸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激素水平,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对绿色无公害农药需求的增加,羟基苯甘氨酸在农药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将增加。

护肤品行业羟基苯甘氨酸在护肤品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抗氧化剂和美白剂的研发和生产。

羟基苯甘氨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可以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减少皮肤损伤和色素沉着。

随着人们对美容和护肤需求的提高,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需求在护肤品行业中也将逐渐增加。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羟基苯甘氨酸市场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主要由一些大型药企和化工企业主导。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

此外,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市场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定位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市场发展前景羟基苯甘氨酸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甘氨酸的性能,应用及生产发展概况

甘氨酸的性能,应用及生产发展概况

甘氨酸的性能,应用及生产发展概况
何燕
【期刊名称】《化工物资》
【年(卷),期】1996(000)003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何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22
【相关文献】
1.高剂量二甲基甘氨酸钠对肉鸡生产性能、血常规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杨敏馨;寇涛;张莉莉;何进田;李博;王恬
2.甘氨酸亚铁和维生素A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J], 耿彦强;李业明;张雄;刘敬盛;来光明;马秋刚;计成
3.甘氨酸应用,生产发展概况 [J], 杨华
4.二甲基甘氨酸钠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寇涛;胡志萍;张莉莉;钟翔;王恬
5.甘氨酸和铁及其络合物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壳品质的影响 [J], 索菲娅;马秋刚;张建云;赵丽红;计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氨酸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泽辉 刁春霞 黄亚茹 常慧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甘氨酸生产国之一,目前中国甘氨酸的生产技术基本都采用已经被国外淘汰的氯乙酸氨解法工艺,虽然经过持续的改进,提高了反应的收率和产品的质量,但与国外技术相比较,仍有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的劣势,且只能生产工业级甘氨酸。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甘氨酸的生产现状及市场情况,对制约我国甘氨酸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建议重点发展以羟基乙腈为原料的直接Hydantion工艺,生产纯度在99.5%以上的甘氨酸产品,进一步拓展其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甘氨酸 生产 市场 甘氨酸是氨基酸系列中结构最为简单,人体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能团,在水溶液中为强电解质,在强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基本不溶于非极性溶剂,而且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通过水溶液酸碱性的调节可以使甘氨酸呈现不同的分子形态[1]。根据甘氨酸的制备工艺和产品的纯度可分为食品级、医药级、饲料级和工业级四种规格产品。在食品加工中甘氨酸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延长其保质期;在含酒精饮料和动植物食品的加工中,则作为调味剂、甜味剂、增香剂、营养增补剂,此外,在甜酱、酱油、醋、果汁中添加甘氨酸,达到改善食品的风味和增加食品营养的目的。在医药方面,甘氨酸可以合成多种药物,如治疗高血压药物盐酸地拉普利、抑制胃溃疡用碳酸钙制剂、扑热息通甘氨酸盐、单甘氨酸乙酰水杨酸钙、利血胺注射液、抗巴帕金森氏病药物L-多巴、甲砜霉素等[2]。工业级甘氨酸则主要用于大规模生产除草活性最强的除草剂草甘膦[3]。 甘氨酸化学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和海因法(Hydantion)三种。目前国内仍采用在国外已被淘汰的氯乙酸氨解法技术,而国外则采用改进的施特雷克法和海因法技术路线。由于原料和工艺的不同,氯乙酸氨解法具有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的特点,所生产的甘氨酸大多为工业级,纯度一般在95%左右,严重制约了其下游的应用,而国外厂商大多利用丙烯腈副产氢氰酸和羟基乙腈生产甘氨酸,该法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一般纯度可以达到99%以上。

1 生产技术 1.1 氯乙酸氨解工艺[4~7] 该工艺以氯乙酸与氨水为原料,在乌洛托品催化剂作用下制得。先将催化剂溶解在氨水中,在良好搅拌下滴加氯乙酸,投料结束后,升高度,保一段时间,再降至一定度时,用乙醇或甲醇重结晶两次,就可以得到纯度为95%左右的甘氨酸。 该工艺虽然简单且对设备要求不高,但由于产生大量的无机盐,使得产品的提纯非常困难,只能生产工业级甘氨酸。并产生大量富含氯化铵和甲醛的废水,所要求的环保处理费用较高。而且作为催化剂的乌洛托品难以循环使用,使生产成本增加。

1.2 Strecker工艺[7] 将甲醛水溶液、氰化钠和氯化铵混合后在低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醋酸使亚氨基乙腈析出,然后溶解在乙醇内,加入硫酸后转化为氨基乙腈硫酸盐,最后加入化学计量的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甘氨酸。该工艺同样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缺点。

1.3 改进的Strecker 和Hydantion工艺[8、9] 为了提高甘氨酸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国外开发了以氢氰酸替代氰化钠或氰化钾改进的Strecker工艺,反应以氢氰酸、甲醛、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反应液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在低下析出甘氨酸,母液循环使用,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副产物的浓度,使平衡向目标产物方向移动,从而达到提高反应收率的目的。虽然该工艺具有流程短、收率高和不产生污染等诸多优势,但由于氢氰酸的剧毒性和易挥发性,无法长距离运输,装置只能放在其原料装置附近,制约了甘氨酸生产的发展。

1.4 直接Hydantion工艺[10、11] Hydantion工艺的发展源于寻找氢氰酸的替代品,以消除甘氨酸生产的地域局限性。羟基乙腈是氢氰酸和甲醛的加成产物,其沸点为183℃,在高下易分解为氢氰酸和甲醛,因此,从生产和化学角度来说,以羟基乙腈为原料来生产甘氨酸,既解决了氢氰酸不易处理的缺陷,又保持了改进Strecker工艺的优点,该工艺目前正成为国外最受关注的技术路线之一。

1.5 生物法工艺[12、13] 生物法制备甘氨酸工艺目前尚处于技术开发阶段,有些日本公司在该领域较为活跃,申请了许多专利。它以甘氨腈为原料,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使甘氨腈水溶液进行水解反应,从而转化为甘氨酸,同时伴随产生氨,水解时系统中含有至少一种抑制该微生物酶的有机物。

1.6 甘氨酸的精制[14、15] 由氯乙酸氨解法制取的甘氨酸含量在90%~95%之间,杂质含量为4%~10%,并带有较深的色泽,如不进行精制处理,无法满足食品及医药级甘氨酸的要求。目前工业上提纯甘氨酸的方法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脱色后进行重结晶。首先将粗甘氨酸溶解在热水中,加入粉状活性炭吸附脱色,再经过滤分离活性炭后加热浓缩,当浓缩液体积为原先体积的二分之一时,冷却至室,再加入3~4倍体积的乙醇或甲醇使甘氨酸结晶析出,为了使甘氨酸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指标,这种精制需反复进行2~3次。通常精制收率为60%~70%,消耗大量的乙醇和活性炭,生产成本较高。为此,有文献中报道了以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和弱碱性阴离子为吸附剂的改进的粗甘氨酸精制工艺,简化了精制流程,提高了精制的收率。

1.7 几种生产工艺的对比 表1~4分别是几种生产工艺路线原料消耗和原料成本[16]。 表1 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消耗及成本 原料名称 纯度,% 单耗/t·t-1 单价/元·t-1 成本/元 氯乙酸 96 1.550 6 500 10 075 液氨 工业级 0.850 1 850 1 573 乌洛托品 98 0.30 7 200 2 160 甲醇 98 2.10 2 300 4 830 合计 18 638

表2 Strecker工艺原料消耗及成本 原料名称 纯度,% 单耗/t·t-1 单价/元·t-1 成本/元 甲醛 37 0.25 1 570 393 氰化钠 70 0.93 8 500 7 905 碳酸氢铵 70 1.02 1 550 1 581 氢氧化钡 80 1.43 2 450 3 500 硫酸 90 0.725 380 275 合计 13 654

表3 改进的Strecker和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成本 原料名称 纯度,% 单耗/t·t-1 单价/元·t-1 成本/元 甲醛 37 1.5 1 570 2 355 氰化氢 100 0.5 7 000 3 500 碳酸氢铵 2.9 400 1 160 乙醇 95 0.1 3 000 300 催化剂 0.005 200 合计 7 515

表4 直接Hydantion工艺原料消耗及成本 原料名称 纯度,% 单耗/t·t-1 单价/元·t-1 成本/元 羟基乙腈 100 0.92 7 000 6 440 氨水 0.1 2 900 290 二氧化碳 0.1 2 000 200 合计 6 930

对比上面几种工艺的原料消耗及产品的收率可以看出,氯乙酸氨解法原料成本最高,Strecker工艺由于氰化物消耗较大,原料成本仍高达13 654元/t,改进的Strecker和直接Hydantion工艺竞争力最强。

2 甘氨酸产品的质量指标 甘氨酸产品的质量决定于所使用的生产工艺和原料,由于中国尚未制定医药级、食品级和饲料级甘氨酸的质量标准,这些产品均参照国际上目前使用的甘氨酸质量标准执行,见表5。表6是中国最大的甘氨酸生产商江西电化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执行的甘氨酸质量规格。

表5 国外甘氨酸的质量规格 规格 食品和医药级 USP-24,BP-98 外观 白色结晶粉末 白色结晶粉末 纯度(C2H5NO2),% 99.5~01.5 98.5~101.5 氯 (以Cl-计),% ≤0.006 ≤0.007 重金属,,% ≤0.001 ≤0.002 铅(以Pb计), % ≤0.000 5 硫酸盐(以SO42-计), % ≤0.006 ≤0.006 5 砷(以As计),% ≤0.000 1 铁(以Fe计),% ≤0.001 氨(以NH4+计), % ≤0.01 烘干失重,% ≤0.07 ≤0.2 灰分,% ≤0.05 ≤0.1 PH值 5.8~6.2 注:USP-24为美国药典;BP-98为英国药典。

表6 国产甘氨酸的质量规格 规格 医药级 食品级 饲料级 工业级 外观 白色结晶粉末 白色结晶粉末 白色结晶粉末 白色结晶粉末 纯度(C2H5NO2),% 99.5~101.5 98.5~101.5 ≤98.5 ≤97.5 氯 (以Cl-计),% ≤0.007 ≤0.021 ≤0.50 ≤0.70 重金属,,% ≤0.002 ≤0.002 ≤0.002 铅(以Pb计), % ≤0.000 5 硫酸盐(以SO4+计), % ≤0.006 ≤0.006 5 砷(以As计),% ≤0.000 2 ≤0.000 2 ≤0.000 3 铁(以Fe计),% ≤0.003 氨(以NH4+计), % ≤0.0 ≤0.02 烘干失重,% ≤0.20 ≤0.2 ≤0.2 ≤1.00 灰分,% ≤0.1 ≤0.1 ≤0.1 PH值 5.5~6.5 5.5~6.5 注:食品级符合日本味之素JISK-91标准;工业级产品规格符合HG2029-91标准。

对比表5和表6可以看出,国外食品和医药级甘氨酸要求的含量大于99.5%,工业级要求大于98.5%,且对氯含量要求极高,最大值不允许超过0.007%,反观国内生产的甘氨酸,特别是工业级和饲料级的质量与国外有明显差距,即使通过精制可生产医药级产品,但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