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试卷

电化学原理试卷
电化学原理试卷

电化学原理试卷

命题人:应化0901班32号郝颖民一.选择题(3*8=24)

1影响离子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离子的半径B溶液总浓度

C温度D溶液pH值

2下列关于理想极化电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理想极化电极不发生电极反应

B不可逆电极

C交换电流密度趋近于零

D电极电位恒定不变

3哪一个不是任何电极过程都必定包括的单元步骤( B )A液相传质过程 B前置转化

C电子转移步骤 D反应后的液相传质步骤

4. 等温下,电极-溶液界面处电位差主要决定于:( C )

(A) 电极表面状态

(B) 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

(C) 电极的本性和溶液中相关离子活度

(D) 电极与溶液接触面积的大小

5. 下列关于零电荷电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零电荷电位不一定为零

B零电荷电位的数值受多种因素影响

C零电荷电位在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中较为方便

D零标电位在研究电化学热力学应用广泛

6.0.1mol/kgNa2SO4溶液的平均活度为(已知γ±=0.453)( A )

(A)0.0072 (B)0

(C)0.159 (D)不确定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对于非稳态扩散过程,不存在确定的扩散层厚度

B当电极过程由液相传质的扩散步骤控制时,电极所产生的极化就是浓差极化

C可以根据是否有极限扩散电流密度的出现来判断整个电极过程是否由扩散步骤来控制

D当电解液中没有大量的局外电解质存在时,电迁移的作用可以忽略

8 下列属于一次电池的是( B )

(A)镍电极(B)锌锰电极

(C)锌电极(D)银电极

二、填空题(3*6=18)

1化学电源是能自发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能作为基准的、其电极电位保持恒定的电极叫做(参比电极)

3稳态极化测量按其控制方式,分为(恒电流法)和(恒电位法)俩大类。

4(当电池的电压等于其电动势的一半时),电池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

5液相传质过程中的三种传质方式:(电迁移)、(对流)、(扩散)。

6从开始恒电流极化到电极电位发生突越所经历的时间叫做(过渡时间)

三.简答题(3*6=18)

1 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有什么区别?

答:第一类导体又叫电子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第二类导体又叫离子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由上述定义可知,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载流子的不同。

2影响电极电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6点)

答:1电极的本性2金属的表面状态3金属的机械变形和内应力4溶液的pH值5溶液中氧化剂的存在6溶液中络合剂的存在7溶剂的影响。

3什么是电毛细曲线,为什么电毛细曲线近似于有最高点的抛物线?

答:界面张力与电极电位的关系曲线叫做电毛细曲线。我们知道,界面的同一侧带有相同符号的剩余电荷,无论是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由于同性电荷之间的排斥作用,都力图使界面扩大,与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的作用相反。因此,带点界面的界面张力比不带电时要小。电极表面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就越小。所以电毛细曲线近似于有最高点的抛物线。

四.计算题(13+13+14=40)

1已知反应3H2(101325Pa)+Sb2O3(固)2Sb+H2O在25℃时△G0=-8364J/mol。试计算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并指出电池的正负极:

Pt|H2(101325Pa)|H2O(pH=3)|Sb2O3(固)|Sb

解:

2. 用铂电极电解0.5mol/L的NaSO4水溶液,测得25℃时阴极电位为-1.23V,溶液pH值为6.5,

计算该阴极过电位数值。

3.已知25℃时,阴极反应O+2e→R受扩散步骤控制,O和R均可溶,C0o=0.1mol/L,C0R=0,扩

散层的厚度为0.01cm,O的扩散系数为1.5×10-4cm2/S。求

(1)测得j

c

=0.08A/cm2时,阴极电位ψ

c

=-0.12V,该阴极过程的半波电位是多少?

(2)J c=0.2A/cm时,阴极电位是多少?

命题人:应化0901郝颖民(3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