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题库

国际金融题库
国际金融题库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00亿元,则表示该国( A )

A增加了100亿美元的储备B减少了100亿美元储备

C人为的账面平衡,不说明问题D国际收支可能出现了赤字

2.下列哪个账户余额能较好地衡量国际收支对国际储备造成的压力( D )

A贸易收支余额B经常账户余额

C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D综合账户余额

3.按照IMF的建议,所有货物的进出口价格一律采用( B )

A成本价B离岸价C到岸价 D FOB+国外运费

4.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为了轧平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及储备资产账户的借贷差额而人为设立的账户是( A )

A错误和遗漏账户B经常转移C资本转移D移居

5. 企业为骗取出口退税而虚报出口会导致国际收支的( A )

A借方金额大于贷方金额B贷方金额大于借方金额

C形成错误与遗漏的贷方金额D国际储备增加

6.国际收支的交易主体是( A )

A居民与非居民B居民与居民C非居民与非居民D本国公民与外国公民7.下列内容中属于金融账户的有( A )

A直接投资B商品与劳务C收益D资本转移

8.经常账户的收益项目包括投资收益和( A )

A雇员报酬B非投资收益C出口商品的销售利润D储备资产的投资收益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以交易为基础,其中的交易包括:

A交换B转移C移居D其他依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2. 下列项目应记入贷方的是

A商品出口B商品进口C资本流入D国际储备增加

3. 经常账户包括( )

A贸易项目B收益项目

C经常转移项目D国际储备项目

4.资本与金额账户包括( )

A资本账户B金融账户C直接投资D证券投资

5.金融账户是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它包括( )

A直接投资B证券投资C其他投资D储备资产

6.资本账户

A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B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相关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

C债务注销 D 储备资产

7.下列项目中应记入国际收支借方的项目有( )

A进口B非居民为本国居民提供服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

C单向转移(居民对非居民)D居民获得国外资产与居民对非居民偿债

8.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 )

A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B是个流量概念

C是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D国与国之间的交易

三、判断题

1.引起本国对外汇需求增加或支出增加的交易项目要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 T

2. 吸收国际直接投资既会增加国际收支盈余,也会通过收益账户对国际收支形成赤字压T

3. 开放条件下,一国的储蓄与投资可以通过经常账户余额来协调T

4. 开放条件下,一国国内吸收超过国民收入会导致经常账户赤字T

5. 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之间存在着互为融资的关系T

6. 一国某一时期内的经常账户余额,会形成新的净国外资产(或负债),导致本期的净国际投资头寸相对上期发生变化T

7.综合账户余额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T

8.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通常指的是综合差额盈余或赤字T

9. 综合账户余额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持有所造成的压力T

10. 净差错和遗漏账户反映了因统计技术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了收支不平衡T

11.资本与金融账户可以无限制地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F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区别和联系。

2.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出现失衡状况?

3.如何分析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

五、论述题

1.如何完整理解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计算题

阅读我国2005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摘要),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按表中信息,计算经常项目、货物贸易、直接投资和储备资产的借方和贷方的差额,填入表中。

2. 2005年我国的储备资产是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或减少了多少?

3.分别计算经常项目、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差额数占储备资产变化额的百分比。

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摘要)单位:千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www.safe.gov. cn。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DBA AAAA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AC ABC AB ABCD ABC ABCD ABC

三、判断题

√√√√√√√√√√×

四、简答题

1.简述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区别和联系。

答: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

(1)国际收支反映的是货币收支的综合状况,国际借贷反映的是债权债务的综合状况。

(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流量,是个动态的概念;国际借贷反映的是一定日期的存量,是个静态的概念。

(3)国际收支的范围比国际借贷的范围大(如对外捐赠属国际收支范畴,但并未体现国际借贷关系)。

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联系体现在:

国际借贷是因,国际收支是果。它们之间是一对因果关系。一般来说,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后,必然会在其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有所反映。但有时,国际收支又会反作用于国际借贷,即国际收支的某些变化会引起国际借贷活动的展开。因此,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2.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出现失衡状况?

答: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觋象是经常的、绝对的,而平衡却是偶然的、相对的,因此国际收支的调节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

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平衡,其原因多种多样,很难具体罗列。但一般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原因。

(1)周期性原因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周期性不平衡在二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战后,其表现则经常得到扭曲。

(2)收入性原因

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使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动,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通常,当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此时一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当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减少,则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相对于进口来说,出口得以增长,于是国际收支出现了盈余。

(3)货币性原因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由于货币价值的变动而使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的不平衡。一国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物价普遍上升,使其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相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商品输出必受抑制,而输入会受到鼓励,致使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相反,由于通货紧缩的原因,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相对地降低,则有利于出口,抑制进口,因而使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4)结构性原因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木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其二是指因进出口商品收入、价格弹性格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而进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比较高,所以出口很难大量增加;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大,而进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所以,在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大于出口商品价格时,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

3.如何分析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以有多种方法,一般可分为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比较分析和个案分析。

静态分析实际上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分析。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首先要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及官方储备变动状况,国际收支究竟是顺差还是逆差、顺差逆差的大小情况;其次应分析各项局部差额,了解各项局部差额对国际收支总差额的贡献度;再次应逐项分析各项目,以便掌握各项子项目对各局部项目的影响;最后分析各项局部差额的平衡情况。如贸易差额与劳务、转移收支能否相抵?经常差额与长、短期资本流动的关系等。

总差额与局部差额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国际收支总差额和经常项目都为顺差,其结果是储备资产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2)国际收支总差额和经常项目都出现逆差,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经常项目中各个子项目的差额,到底是贸易支大于收,还是劳务收入减少,或对外援助过多等。

(3)当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逆差,而经常项目是顺差时,说明资本大量输出,资本项目逆差额大于经常项目顺差额。

(4)当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顺差,而经常项目为逆差时,说明总差额是靠资本输入维持的。

动态分析又称纵向分析,是指将一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并列在一起,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国际收支的各个项目及总体的收支及差额的变化,分析其发展是否正常、均衡以及差距所在,并从而研究进一步均衡、有效地发展国际经济交往的措施。

比较分析也称横向分析,即将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面或某些项目与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面或相同项目相比较,分析异同所在,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己所用。

个案分析是指根据一国的具体国情及该国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例如,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国际收支适度逆差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始终存在进口大于出口的“外贸缺口”和投资大于储蓄的“投资缺口”。如果要像发达国家一样要求发展中国家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或平衡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就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该是静态、动态、比较、个案分析的综合。

五.论述题

1.如何完整理解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答:国民收入账户是宏观经济的基本分析框架,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及其相互关系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得到初步认识。在开放条件下,经常账户进入了这一分析框架之中,它和原有的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可从不同角度分析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含义。

(1)经常账户与进出口贸易

如果不考虑净要素收入,经常账户反映最为直接的是进出口的情况,也就是:CA= X – M 当NFP = 0时

商品、服务的进出口不仅构成国民收入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它常常体现出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反映了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长期以来,经

常账户由于可以提供进出口贸易的情况而被重视,人们也一般将经常账户仅仅视为与进出口贸易有关。

(2)经常账户与国内吸收

我们再看一下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当NFP = 0时):

Y = C + I + G + X – M

上式中,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构成国内居民的总支出,我们常称之为国内吸收,以A表示,即A = C + I + G。因此,经常账户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即CA = Y – A。该式的含义在于,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的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可以不必相等。当一国的支出超出其产出的产品与服务总值时,必须通过进口外国产品与服务来满足这一支出。因此,经常账户顺差表明国民收入超出国内支出,逆差表明国民收入小于国内支出。从这一角度来说,经常账户余额反映的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关系。

(3)经常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

对于一国来说,国内吸收超出国民收入导致的经常账户逆差,必然会带来该国在世界上积累的资产或负债的相应变化。反映一国某一时点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资产与负债的概念就是国际投资头寸IIP,而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相抵后所得的净值就是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一国某一时期内的经常账户余额,会形成新的净国外资产(或负债),造成本期的净国际投资头寸相对于上期发生的变化,也就是:

CA = NIIP – NIIP-1

理解经常账户与国际投资头寸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分析经常账户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经常账户余额会直接带来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化,而国际投资头寸综合反映了一国在海外的资产负债状况,它可以通过影响一国财富总量等多种途径作用于一国经济。以经常账户逆差造成一国净国际投资头寸下降为例,一国的对外资产是有限的而对外债务终归需要偿还。因此,国际投资头寸问题意味着经常账户可以在某一个或几个时期内出现逆差,但不可能永远维持逆差,而是在多个时期内受到约束的,这就要求宏观经济进行相应调整。

(4)经常账户与储蓄、投资

国民收入可以用支出法与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衡量(S p为私营部门储蓄),即:

Y = C + I + G + X – M = C + S p + T

上式整理可得(S g为政府部门储蓄):

X – M = S p– I + T – G = (S g + S p) – I = S – I

也就是:

CA = S – I

这一等式表明,开放条件下一国投资与储蓄不必相等,当本国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时,可以通过产生经常账户赤字的方法来以产品的净进口满足投资需要,形成国内资产。正如我们已分析的,这会产生对外债务,实际上就是利用国外资本弥补本国的储蓄缺口。当本国储蓄超过国内投资需要,则可以通过净出口带来的资本流出而形成海外资产。因此,各国出现的经常账户赤字或盈余,就意味着资本从经常账户盈余国家流入赤字国家,为后者国内资本存量的增加提供融资。从这个角度看,决定经常账户状况主要因素是各国储蓄、投资状况之间的差异,各国商品与服务的净出口情况则是这一差异的反映。

我们还可以将投资、储蓄进一步细分。利用上式,有:

CA = (S p–I) + (T – G)

当一国经济行为可以划分为私营部门与政府部门两部分使,考察经常账户的变化就可以从私营部门与政府部门的不同行为特征的角度进行。如果认为私营部门的投资储蓄行为比较稳定,那么政府收支因素就直接导致了经常账户的相应变动。美国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的经常账户赤字与预算赤字都很突出,有的研究者就从这一角度分析“双赤字问题”,认为是

预算赤字导致了经常账户赤字。这一分析实际上强调了经常账户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首先分析一下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的关系。经常账户余额除包括贸易账户外,还包括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在不考虑经常转移问题时,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收入账户余额的大小上。由于收入账户主要反映的是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取得的收人,因此收入账户与一国的净外国资产或债务密切相关。为达到一定的经常账户余额(假定这一月为零),净国外资产数额越大,从外国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贸易账户也就可以相应出现更多的赤字。相反,净外国负债越大,向国外付出的收入也就越多,贸易账户就必须实现更多的盈余才能维护经常账户平衡。这可参见图1 – 1(图中的经

图1 – 1 经常账户余额与贸易账户余额的关系

其次,分析一下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一笔贸易流量对应着一笔金融流量,经常账户中实际资源的流动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国际收支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因此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因素时,经常账户中的余额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相反方向上的数量相等的余额。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存在的这一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CA + KA = 0

通过对该式进一步的分析,来着重研究经常账户为赤字时资本与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赤字进行融资的机制。当经常账户出现赤字时,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相应盈余,这意味着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影响金融资产流动的因素很多,例如利率、各种其他投资的利润率、预期的汇率走势和税收方面的考虑,以及政治风险等因素。我们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可以在各国间自由流动,利率水平是影响资本流动的最主要因素;同时,假定分析对象是一小国,它无法影响世界市场利率水平,那么资本与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赤字进行融资的机制一般如下述分析。

(a) 封闭条件下的小国自发性投资上升

(b)开放条件下的小国自发性投资上升

i 1 i 0 i *

图1 – 2 资本与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示意图

假如甲国在起初经常账户差额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差额均为零,这意味着国内储蓄(S0)等于国内投资(I0),本国市场利率水平(i)与世界利率水平(i*)相等。此时,当该国出现自发性国内投资需求的增长(表现为任一利率水平上的投资需求数量都增加了,即图1 - 2(a)中I曲线右移至I’曲线),如果国内储蓄不能有相应的增长,只要利率不是由当局所固定的话,利率将会出现上升的趋势。如果该国是封闭经济,则本国利率水平将会上升直接使本国储蓄投资重新相等,此时本国投资水平(I1)高于原有平衡水平(I0),但低于原有利率水平上增长后的投资需求(I2).如果该国是开放经济,则本国利率微小、不引人注意的上升就会吸引国外资本流入(因为依照假定,本国利率上升而高于世界利率水平会带来资本大量流入,直至本国利率水平重新与世界利率水平相等),满足这一利率水平上的投资需求,其结果是本国利率水平不变,国内投资(I2)超过储蓄(S0),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其数量可用I0 I2表示),这一赤字在资本流入中得到融资。可参见图1 – 2(b)。

对于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存在的这种融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资本与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不是没有制约。如果一国很难吸引国外国本流入,那么势必主要通过本国政府持有的金融资产(这记录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官方储备中)进行融资。对于一国来说,它的储备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这一融资不是无限的。如果提供融资的主要是国外资本(这记录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的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中),那么这一融资方式的限制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流入的资本本身并非是稳定的。一般来说,资本与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项目中记录的资本流动比较稳定,而证券投资等项目中记录的资本流动更易于变动,这些资本是以短期投机为目的,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主要依靠这类资本融资,是很难长期维持下去的。其次,利用外国资本进行融资必然面临着偿还问题。如果因各种因素导致对借入资金使用不当,这一偿还就会发生困难。如果因各种因素导致对借入的资金使用不当,这一偿还就会发生困难,特别是吸引资本流入的较高利率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存在人为扭曲因素时,更容易产生偿还困难。

第二,资本与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所决定而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这一账户中的资本流动存在着独立的运动规律。

第三,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存在的融资关系中,债务收入因素对经常账户也会产生影响。我们在分析贸易账户余额与经常账户余额关系时已指出收入账户是影响经常账户状况的重要因素。资本与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后,这一资本流动造成国际投资头寸的相应变动,这又会通过债务支出进而影响到经常账户。尤其是当一国经常账户赤字数额长期很高时,由此导致的债务积累会使得利息支出越来越大,这又加剧了经常账户状况的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最后,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总余额在账面上并不等于零,这主要是由于统计技术原因造成的,有时也有人为因素,这样就需要一个错误与遗漏项目,以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使总的借方和贷方达到人为的相等。需要主要的是,错误与遗漏账户是由于复式记账原则而设置的,通常被认为无经济上的意义,但有时对其进行分析是必要的,从中可以发现实际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六、计算题

1.经常项目差额:903 581 787- 742 763 476=160 818 311

货物贸易差额:762 483 733 - 628 294 638=134 189 095

直接投资差额:86 071 263 - 18 250 220=67 821 043

储备资产差额:1 929 000 - 208 945 000= - 207 016 000

(以上计算单位为千美元)

2. 2005年我国的储备资产增加了2 070亿美元。

3.在储备资产增加的2 070亿美元中,经常项目占77. 7%(160 818 311/207 016 000),其中货物贸易占64. 8% (134 189 095/207 016 000),

直接投资占32. 8%(67 821043/207 016 000)。

第二章国际收支的失衡与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调节性交易主要包括( A )

A 短期资本流动与官方储备B长期资本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

C官方储备D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

2.从供给管理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 C )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D融资政策

3.下列因素中,引起国际收支长期性失衡的原因是( A )

A结构性因素 B周期性因素

C外汇投机 D货币性因素

4.根据弹性分析理论,决定汇率对贸易收支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是( A )

A需求弹性 B供给弹性

C边际进口倾向 D边际吸收倾向

5.货币分析法在分析货币供求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时,重视下列哪个因素( A )

A居民对货币余额的调整B心理预期

C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D需求弹性

6.弹性分析理论、乘数分析理论与吸收分析理论的一个共同点是( A )

A都把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B都重视需求弹性的作用

C都把国际收支赤字而不是盈余作为分析对象

D 都强调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

7.金本位下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A )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B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融化

C 金币价值保持相对稳定

D 金的运费低廉

8.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形成的初始动因是( A )

A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B物价水平改变

C 利率水平改变

D 本币贬值压力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主性交易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基于商业动机或其他考虑而独立发生

B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项目

C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动性交易的借贷双方相等

D自主性交易具有不可逆性

2.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手段主要包括( ABC )

A需求调节政策 B供给调节政策

C融资政策 D国际协调

3.支出转换政策主要包括( AD )

A汇率政策 B政府补贴

C关税政策 D直接管制

4.国际收支均衡概念的内含包括 ( ABCD )

A经常项目差额可由正常的资本流量弥补

B经常账户差额应该具备适度性和可维持性

C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水平及其变化应有助于一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增长

D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水平有助于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5.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国际收支赤字可能会导致( ABCD )

A外汇储备减少B货币供应减少

C失业增加D,货币政策缺乏自主性

6. 根据乘数分析理论,决定收入对贸易收支影响力度大小的关键因素有(AB )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进口倾向

C需求弹性 D供给弹性

7.需求管制政策包括( AB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 D直接管制政策

8.可以减少国际收支支出数量的政策手段包括( ABGD )

A紧缩财政货币 B外汇管制

C实施本币贬值 D进口配额

三、判断题

1.主动平衡就是政府基于自主性交易主动干预实现的平衡. 错

2.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可存在于任何经济条件下错

3. 汇率贬值一定会恶化贸易条件错

4. 弹性论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对

5.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强调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合理组合,强调不同年度国际收支盈余与赤字的有序衔接与转化对

6. 弹性论只考虑了汇率变化通过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忽视了收入效应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

7.吸收分析理论把国内总产出与总支出的差额与国际收支差额(仍为对外贸易差额)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对

8.货币分析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一国商品劳务的进出口与资金跨国流动实际上都是由对货币存量进行调整的需要所导致的对

9.货币论认为贬值引起贬值国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对

10.直接管制政策与汇率政策都属于支出转换政策, 对

四、简答题

1.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出现失衡状况?

2.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

3.如何分析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

4.简要评析货币分析法。

五、论述题

1. 试论述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2. 试论述国际收支的主要调节方法。

六、案例分析

国际收支与1997-1998东南亚金融危机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

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 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资料来源:http: //jpkc. xmu edu- cn/gjjr/anli/anli02. doc)

案例讨论

下表摘录了发生金融危机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前的1996年底的主要国际收支数据。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分析:

1.在1996年底,这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怎样的国际收支状况?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转引自Corsetti G.,Pesenti P.and Roubini N. (1999) “What Caused the Asian Currency and Financial Crisis?”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11(1999) 305 - 373。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 C A A A A A A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ABC AD ABCD ABCD AB AB ABCD

三、判断题

××√√√×√√√√

四、简答题

1.国际收支为什么会出现失衡状况?

答: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觋象是经常的、绝对的,而平衡却是偶然的、相对的,因此国际收支的调节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

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平衡,其原因多种多样,很难具体罗列。但一般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原因。

(1)周期性原因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周期性不平衡在二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战后,其表现则经常得到扭曲。

(2)收入性原因

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使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动,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通常,当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此时一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当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减少,则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相对于进口来说,出口得以增长,于是国际收支出现了盈余。

(3)货币性原因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由于货币价值的变动而使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的不平衡。一国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物价普遍上升,使其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相对地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的商品输出必受抑制,而输入会受到鼓励,致使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相反,由于通货紧缩的原因,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相对地降低,则有利于出口,抑制进口,因而使国际收支发生顺差。

(4)结构性原因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木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其二是指因进出口商品收入、价格弹性格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例如,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低,而进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比较高,所以出口很难大量增加;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大,而进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所以,在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大于出口商品价格时,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引起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

2.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

答:国际收支失衡会对一国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规模不大、持续时间较短的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经济影响相对较小;但大规模、持续性的失衡则会引起一国经济的强烈震荡。

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会加大本国通货膨胀压力,促使本币汇率上升,影响本国商品出口,加剧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紧张程度。国际收支的持续逆差会促使本币汇率下降,减少本国国际储备,损害本国国际形象,增加国际筹资的难度和成本。

由于持续、巨额的国际收支失衡可能给当事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因而,一旦国际收

支失衡超过某种限度,当事国就必须考虑进行必要的调节。在选择调节措施时,应遵循针对性、匹配性、非他性原则。

(1)针对性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周期性、收人性因素,又有货币性、结构性因素。因此,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调节措施十分重要。若国际收支失衡是周期性因素造成的,意味着这种失衡是短期的,因而可以动用本国的国际储备或通过从国外获得短期贷款来弥补;若是货币性失衡,则应考虑通过利率和汇率的调整,调节资金流出入的规模和商品进出口的规模;若是结构性失衡,应加速产业结构调鏊;如果国际收支的失衡是由于资本大量外逃或进口大量增加所致,则可采取对贸易、金融进行直接管制的措施,通过对商品的输出入和资本流动的限制,来恢复国际收支的平衡。

一国经济要健康、稳步地发展,必须要有内外均衡的良好经济环境。内部均衡指的是通货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外部均衡指的是国际收支均衡。一般来说,一国要同时实现宏观经济四大目标,同时达到内外均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按其轻重缓急,在不同的时期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作出抉择。在选择国际收支调节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国内平衡,尽可能使其不发生矛盾。而要做到这一点,政策的搭配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地,财政政策主内,货币政策主外。若一国国内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则应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若国内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顺差,则应采取“双松”政策;若国内经济繁荣、国际收支顺差,则应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若国内经济繁荣、国际收支逆差,则应采取“双紧”政策。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的这一政策搭配理论,很好地解决了开放宏观经济中国内经济的均衡与国际收支的平衡这对矛盾。

(3)非他性

各国对本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自然首先从本国利益出发,各国利益的不同必然使调节国际收支的对策对不同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利于一国改善国际收支的调节方法,可能损害他国利益,造成他国收支的失衡,从而造成他国的反措施,并激化两国间矛盾。例如,一国贸易收支出现逆差时,采取提高关税、限制他国商品进口或降低本国货币汇率,以达到本国贸易收支的平衡,但他国也可照样办理。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另~方面参与贸易国都蒙受损失。因此,在选择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时,应尽量避免损人过甚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来自他国的阻力。

3.如何分析一张国际收支平衡表?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可以有多种方法,一般可分为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比较分析和个案分析。

静态分析实际上是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分析。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首先要分析国际收支总差额及官方储备变动状况,国际收支究竟是顺差还是逆差、顺差逆差的大小情况;其次应分析各项局部差额,了解各项局部差额对国际收支总差额的贡献度;再次应逐项分析各项目,以便掌握各项子项目对各局部项目的影响;最后分析各项局部差额的平衡情况。如贸易差额与劳务、转移收支能否相抵?经常差额与长、短期资本流动的关系等。

总差额与局部差额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国际收支总差额和经常项目都为顺差,其结果是储备资产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2)国际收支总差额和经常项目都出现逆差,需要进一步具体分析经常项目中各个子项目的差额,到底是贸易支大于收,还是劳务收入减少,或对外援助过多等。

(3)当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逆差,而经常项目是顺差时,说明资本大量输出,资本项目逆差额大于经常项目顺差额。

(4)当国际收支总差额为顺差,而经常项目为逆差时,说明总差额是靠资本输入维持的。

动态分析又称纵向分析,是指将一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并列在一起,以发

展的眼光来分析国际收支的各个项目及总体的收支及差额的变化,分析其发展是否正常、均衡以及差距所在,并从而研究进一步均衡、有效地发展国际经济交往的措施。

比较分析也称横向分析,即将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面或某些项目与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全面或相同项目相比较,分析异同所在,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为己所用。

个案分析是指根据一国的具体国情及该国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一国的国际收支。例如,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国际收支适度逆差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初期始终存在进口大于出口的“外贸缺口”和投资大于储蓄的“投资缺口”。如果要像发达国家一样要求发展中国家保持国际收支顺差或平衡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就可能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应该是静态、动态、比较、个案分析的综合。

4.简要评析货币分析法。

答:货币分析法(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国际收支逆差的根源在于国内信贷扩张过大,故它的对策是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使货币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的速度。

货币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唤醒了人们在国际收支分析中对货币因素的重新重视。它的主要缺陷则表现为:

(1)颠倒了国际经济的因果关系。把货币因素看成是决定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而把收入、支出、贸易条件和其他实际因素看成是次要的,这些因素只通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发生作用。而实际上,是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而不是相反。

(2)它假定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但在短期内,货币需求往往是很不稳定的,也很难不受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

(3)货币论还假定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其实不然,因为货币供给变动后,人们不仅改变对国外商品和证券的支出,而且也会改变对本国商品和证券的支出,由此影响到国内产量的变化。

(4)它强调一价定律的作用,但尤其从短期来看,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黏性的存在,一价定律往往是不能成立的。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答: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通过外汇储备变动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不变。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节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坐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收入机制

收入机制是指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水平会下降。如图1.1所示,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也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程度不同的下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反之亦然。

图.1

(2)利率机制

如图1.2所示,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本国货币的存量(供应量)相对减少,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表明本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从而对本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上升,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减少,资金外流减少或资金内流增加,国际收支改善。反之亦然。

图.2

(3)价格机制

如图1.3所示,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引起国内信用紧缩、利率上升,投资和消

费均趋减少,劳工失业率上升,闲置资源增多,工资率和其他要素价格均将下跌,逆差国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也将下跌。物价下跌可刺激出口,出口增长的程度取决于国外买主对该国商品价格下降的反应程度,即取决于国外的需求弹性。该国商品价格的下降同样使其商品对本国居民亦有吸引力,

本国居民将从购买进口商品转向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这种转移的程度取决于该国进口需求的弹性。由于出口增加、进口抑制,国际收支逐渐平衡。反之亦然。

图.3

2.

试论述国际收支的三种主要调节方法。

答: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是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不干预为前提的。当今世界,

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由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各国主要还是通过人为调节,

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国际收支的调节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运用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一是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开支的增减和税率的高低来实现的。当一国因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而发生逆差时,政府可削减财政开支,或提高税率以增加税收,使社会上通货紧缩,迫使物价下降,从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逐步消灭逆差。反之亦然。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即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来达

到政策实施目标。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则可提高再贴现率及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库券,回笼货币,所有这一切都向市场提供了一个紧缩的信号,于是利率上升,社会总需求抑制,物价下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资本也大量流人本国,从而逆差逐渐消除,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反之亦然。

(2)采职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以行政命令的办法,直接干预外汇自由买卖和对外贸易的自由输出入。另外,采取差别汇率的办法也可以达到管制外汇的目的。

直接管制的主要措施有:商品输出人管制,如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出口许可证制等;资本流动管制,如鼓励长期资本流入、限制资本外流等。

直接管制对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效果较为迅速和显著,不像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通过汇率的变化、价格的变化及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后方能生效。因此,如果不平衡是局部性的,则直接管制更为有效,不必牵动整个经济的变化;而运用经济政策则不然,不管何种政策都会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化,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但是,一国的外汇、外贸管制,必然要影响到有经济联系的其他国家,以致招来对方的相应报复,最终抵消预期的效果。

(3)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上述各种调节方法,是针对一个国家来说的。每个国家为解决逆差问题,可以选择采用各种对策。可是一国的逆差常为他国的顺差,反之亦然。每个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用一定的对策,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为保卫自身利益而采用相应的政策。这就可能扰乱国际经济合作的局面,使各国都蒙受损失。为此,各国应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合作的展开可消除自由贸易障碍、促使生产要素自由移动、协调各国经济政策,更好地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

六、案例分析

分析要点:

1.在1996年底,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表现为:

◆大额的进出口贸易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

◆外汇储备不足;

◆超出外汇储备甚至达到其两倍以上的短期外债。

2.国际收支情况是国家经济基本面中的重要一部分。

◆进出口贸易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反映了一国出口竞争力不足,根源包括产品结构,技术含量,以及国家汇率水平的不合理。

◆高于外汇储备的巨额短期外债严重削弱了国家的流动性和清偿能力。

◆外汇储备的不足削弱了国家对本国货币投机性打击的抵御能力。

作为国家经济基本面中的重要一部分,薄弱的国际收支情况削弱了一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外来打击的抵抗能力,增大了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这些因素与脆弱的国内银行体系,和不适当的资本市场开放度结合起来,成为导致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内因。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外汇资产中属于狭义外汇范畴的是( )

A外国货币

B外汇支付凭证

C外币有价证券

D美元有价证券

2.把外汇区分为贸易外汇与非贸易外汇所依据的标准是

A外汇的来源和用途

B交割期限

C可否自由兑换

D外汇的供求属性

3.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都属于报价银行的( )

A卖出汇率

B买入汇率

C中间汇率

D远期汇率

4.最常见的外汇掉期交易的类型是( )

A即期对远期

B即期对即期

C远期对远期

D远期对近期

5.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划分依据是( )

A期权的性质

B行权期

C交易目的

D市场行情特点

二、多项选择题

1.一种外币资产成为外汇(狭义)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

A自由兑换性

B普遍接受性

C可偿性

D应具有流动性

2. 根据交割期限的不同可以把外汇区分为( )

A即期汇率

B远期汇率

C期汇汇率

D掉期率

3.按一国货币价值是否与其他国家保持某种特殊联系,可以把管理浮动汇率区分为( ) A单独浮动

B联合浮动

C钉住浮动

D自由浮动

4.人们进行远期外汇交易的基本目的包括( )

A套期保值

B投机

C承担风险

D 赚取营业外收益

5.外汇掉期交易的类型包括( )

A即期对远期

B即期对即期

C远期对远期

D远期对近期

三、判断题

1.狭义外汇是泛指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 ( )

2.远期汇率是远期外汇交易交割时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的汇率( )

3.间接标价法是以若干单位本币显示的单位外币的价格( )

4.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说明外币升值,本处贬值( )

5.固定汇率是基本固定的、波动幅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货币间的汇率( )

6.外币现抄的买入价要低于外汇的买入价( )

7.进口商买入外汇应使用报价银行的卖出价( )

8.在间接标价法下,远期汇率应等于即期汇率+升水(-贴水)

9.美式期权的灵活性较大,期权卖方所承担的风险也大,因而期权费较高。

四、简答

1.什么是外汇,构成外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外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什么是汇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哪些?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AAAA

二、多项选择题

ABC AB ABC AB ABC

三、判断题

×××√√√√×√

四、简答

1.什么是外汇,构成外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外汇是指一种以外币表示的支付手段,用于国际间的结算。作为外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以外国货币表示,其二是可自由兑换。

2.外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外汇在对外经济交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方便国际结算,有利国际贸易的进行;其二是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

3.什么是汇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哪些?

答:汇率又称汇价,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两国货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或者说两国货币进行买卖的比价。它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国际上常用的汇率标价方法有两种: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1、100、10 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率国货币的表示方法。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外国货币的表示方法。此外,在国际间进行外汇业务交易时,银行之间的报价通常以美元为基础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这一标价法称为美元标价法。

国际金融期末试题试卷及答案

国际金融期末试题试卷 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本科)模拟试卷(第一套)及答案 《国际金融》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 15 分,每题 3分) 1 汇率制度 2 普通提款权 3 套汇业务 4外汇风险 5 欧洲货币市场 1、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真变动的基本规定。 2、普通提款权: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需要弥补国际收支赤字, 按规定向基金组织申请贷款的权利。 3、套汇业务:是指利用同理时刻在不同外汇市场上的外汇差异,贱买贵卖,从中套取差价利 润的行为。 4、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心的外向计划或定值的债权债务、资产和负债,由于有关汇 率发生变动,使交易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遭受经济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5、欧洲货币市场:是指经营欧洲货币的市场。 二、填空题(共 10 分每题 1 分) 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 2、现货交易是期货交易的,期货交易能活跃交易市场。 3、按出票人的不同,汇票可分为和。 4、国际资本流动按投资期限长短分为和两种类型。 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是各国的储备资产。 三、判断题(共 10 分每题 1 分) 1、出口信贷的利率高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 2、短期证券市场属于资本市场。() 3、国际储备的规模越大越好。() 4、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概念。() 5、信用证的开证人一般是出口商。() 6、参与期货交易就等于参与赌博。(X ) 7、调整价格法不可以完全消灭外汇风险。() 8、银行收兑现钞的汇率要高于外汇汇率。( X )

国际金融学试题

国际金融试题库 一、简答题 (2) 二、论述题 (9) 三、名词解释 (12) 四、判断正误 (17) 五、问答题 (20) 六、计算题 (25)

一、简答题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什么?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3、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现行国际收支账户构成与原有国际收支账户构成有何不同 5、确定外部均衡的标准有哪些? 6、简述内外均衡冲突 7、率的标价方法有哪些?在不同标价法下,外汇汇率上升或下降的涵义怎样理解? 8、什么是购买力平价说?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9、我国《外汇管理条例》是如何对外汇进行表述的? 10、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什么? 1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哪些? 12、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13、远期外汇交易的目的有哪些? 14、外汇期货交易的特点有哪些?

15、外汇期合约的内容有哪些? 16、什么是外汇风险?它有哪些类型? 17、防范交易风险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18、防范折算风险的方法与措施有哪些? 19、防范企业经济风险的方法与措施有哪些? 20、简答外汇管制的目的和内容。 22、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能力有何关系? 23、国际储备的构成与来源如何? 24、国际储备有何作用? 25、影响一国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6、为何要进行外汇结构管理?如何进行外汇储备结构管理? 27、国际储备政策与其他政策如何搭配? 28、非贸易结算及其特点。 29、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 30、承兑及其作用是什么?

31、背书及其主要方式有几种? 3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 34、什么是保险单及其作用? 35、汇款及其三种具体结算方式是什么? 36、国际结算的特点有哪些? 37、海运提单及其作用是什么? 38、国际金融市场及其作用? 39、什么是亚洲美元市场? 40、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区别? 41、欧洲货币市场有哪些特点? 42、欧洲债券与外国债券的区别? 43、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原因? 44、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 45、国际资本流动的动因。 46、二次大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答案

1、 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 A ?实物资产 B ?黄金 C ?账面资产 2、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A .股票 B .政府贷款 C .欧洲债券 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 )为界限。 A .外国领土 B .本国领土 C .世界各国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 A .升值 B .升水 C .贬值 D .贴水 5、 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 .经常工程 B .资本工程 C .统计误差工程 D .储备资产工程 6、 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A .经常工程 B .资本工程 C .统计误差工程 D .储备资产工程 7、 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 A .套期保值 B .掉期交易 C .投机 D .抛补套利 8、 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 A .偿债率 B .负债率 C .外债余额与 GDP 之比 D .短期债务比率 9、 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 货 币 汇 率 的 ( ) A . 上升 B .下降 C .不升不降 D .升降无常 10、 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 A .铸币平价 B 黄金输入点 C .黄金输出点 D .黄金输送点 11、 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 A .直接标价法 B .间接标价法 C .美元标价法 D .标准标价法 12、 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 A .负债率 B .债务率 C .偿债率 D .外债结构指针 13、 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 ) D .外汇 )° D .国库券 D .发达国家 A .流动性 B .盈利性 C .可得性 D .安全性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学》试卷A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A.实物资产B.黄金C.账面资产D.外汇2、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A.股票B.政府贷款C.欧洲债券D.国库券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为界限。 A.外国领土B.本国领土C.世界各国D.发达国家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A.升值B.升水C.贬值D.贴水5、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统计误差项目D.储备资产项目6、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统计误差项目D.储备资产项目7、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A.套期保值B.掉期交易C.投机D.抛补套利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A.偿债率B.负债率C.外债余额与GDP之比D.短期债务比率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 A.上升B.下降C.不升不降D.升降无常 10、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A.铸币平价B.黄金输入点C.黄金输出点D.黄金输送点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A.直接标价法B.间接标价法C.美元标价法D.标准标价法12、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A.负债率B.债务率C.偿债率D.外债结构指针 1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A.流动性B.盈利性C.可得性D.安全性 1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是()。 A.美元双挂钩B.特里芬难题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D.汇率波动缺乏弹性15、某日纽约的银行报出的英镑买卖价为£1=$1.6783/93,3个月远期贴水为80/70,那么3个月远期汇率为()。 A.1.6703/23 B.1.6713/1.6723 C.1.6783/93 D.1.6863/63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交易有() A.进口B.出口C.资本流入D.资本流出 2、下列属于直接投资的是()。 A.美国一家公司拥有一日本企业8%的股权B.青岛海尔在海外设立子公司 C.天津摩托罗拉将在中国进行再投资D.麦当劳在中国开连锁店 3、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一般来讲() A.有利于本国出口B.有利于本国进口C.不利于本国出口 D.不利于本国进口 4、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 A.外汇银行B.外汇经纪人C.顾客D.中央银行 5、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 A.IMF B.世界银行C.亚行D.国际金融公司 得分评卷人 三、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10分) 1、各国在动用国际储备时,可直接以黄金对外支付。() 2、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是国际经济交易。() 3、特别提款权可以在政府间发挥作用,也可以被企业使用。() 4、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5、净误差与遗漏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金额相等而人为设置的项目。() 得分评卷人

国际金融完整考试题库

模拟试题1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和综合。国 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全部交易,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 之间的交易。 2、最优货币区:指若干个国家或地区因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构成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 度或单一货币制度有利于建议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调节机制。 3、特里芬两难:是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唯一的储备货币,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的问题: 美国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供应则不足;若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信用难以 维持。 4、马歇尔-勒纳条件:指贸易收支改善的必要条件,即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 性之和必须大于1。 5、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 定。包括:确定货币汇率的原则和依据;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 政策;确定维持和管理汇率的机构。 二、判断题(每题1分,1×15=15分)红色为错误 1、在间接标价法下,当外国货币数量减少时,称外国货币汇率下浮或贬值。() 2、本国资产减少,负债增加的项目应记入贷方。() 3、补贴和关税政策属于支出增减型政策,而汇率政策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 4、如果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其拥有的国际储备量可以相对较小。() 6、消除国际收支逆差的措施之一是降低贴现率。() 7、货币贬值不一定能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 8、一般地说,利率较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会呈现升水。() 9、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一是固定汇率制,二是政府干预制。() 10、如果一个投机者预测日元的汇率将上升,他通常的做法是买入远期的日元。() 11、在纸币流通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的措施之一是削减财政开支和税收。() 12、贬值的弊端之一就是可能引起贬值国的国内通胀加剧,从而抵消了贬值的部分作用。() 1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项目为+12亿美元,则表示该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增加了12亿美元。() 14、外汇银行标示的“买入价”即银行买入本币的价格;“卖出价”即银行卖出本币的价格。() 15、外国投资者购买我国中国银行发行的日元债券,对我国来讲属于资本流出,对外国来讲属于资本流入。()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15=30分) 1、与金币本位制度相比,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对汇率的稳定程度已() (A)升高(B)降低(C)不变 2、国际收支的长期性不平衡指:() (A)暂时性不平衡(B)结构性不平衡(C)货币性不平衡(D)周期性不平衡 3、根据国际收入平衡表的记帐原则,属于贷方项目的是()。 A、进口劳务 B、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 C、官方储备增加 D、非居民偿还本国居民债务 4、外汇储备过多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A)不必升值(B)通货膨胀(C)外汇闲置(D)外币升值(E)通货紧缩 5、当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状况时,应采用下列什么政策搭配:()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01916整理) (1)

《国际金融学》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A.实物资产 B.黄金C.账面资产D.外汇 2、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A.股票 B.政府贷款 C.欧洲债券 D.国库券 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为界限。 A.外国领土 B.本国领土 C.世界各国 D.发达国家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A.升值 B.升水 C.贬值D.贴水 5、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 D.储备资产项目 6、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D.储备资产项目 7、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A.套期保值 B.掉期交易 C.投机 D.抛补套利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A.偿债率 B.负债率 C.外债余额与GDP之比D.短期债务比率 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 A.上升B.下降C.不升不降D.升降无常 10、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A.铸币平价B.黄金输入点C.黄金输出点D.黄金输送点 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A.直接标价法B.间接标价法C.美元标价法 D.标准标价法 12、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A.负债率B.债务率C.偿债率D.外债结构指针 1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A.流动性B.盈利性 C.可得性D.安全性 1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是()。 A.美元双挂钩B.特里芬难题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D.汇率波动缺乏弹性 15、某日纽约的银行报出的英镑买卖价为£1=$1.6783/93,3个月远期贴水为80/70,那么3个月远期汇率为()。 A.1.6703/23B.1.6713/1.6723 C.1.6783/93 D.1.6863/63 1、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A.套期保值 B.掉期交易 C.投机 D.抛补套利 2、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称为外汇()。 A.升值B.升水C.贬值 D.贴水 3、收购外国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称为()。 A股权投资 B.证券投资C.直接投资D.债券投资 6、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的交易有()。 A.进口B.储备资产 C.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8、外汇市场的主体是()。 A.外汇银行 B.外汇经纪人 C.顾客 D.中央银行 10、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为界限。 A.外国领土B.本国领土 C.世界各国 D.发达国家 11、衡量一国外债负担指标的债务率是指()。 A.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B.外债余额/出口外汇收入

国际金融学 课后题答案 杨胜刚版 全

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收支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丁伯根原则:196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其所著的《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一书中提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当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米德指出,如果我们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那么,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 分派原则:这一原则由蒙代尔提出,它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逆差或顺差,需要用补偿性交易来弥补。它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 复习思考题 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 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精选最新2019年《国际金融》考试题库1000题(标准答案)

2019《国际金融》考试题库1000题 一、选择题 1.力谋取商品价格、利率、汇率或股价绝对水准变动的利益,买入或卖出期货者,称为(C)。 A、基差交易商 B、价差交易商 C、、头寸交易商 D、证券交易商 2.在国际银团贷款中,借款人对未提取的贷款部分还需支付()。 A、担保费 B、承诺费 C、代理费 D、损失费 3.如何预测经济风险? 一般来讲,预测经济风险,重点分析: (1)该国经济和财政管理质量; (2)自然资源及其发展潜力,劳动力资源及其接受教育和训练的程度; (3)政府以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所需资金的能力,以及通过商品构成和市场反映的出口多样化程度; (4)对外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的前景如何,外债增长的比率和这些债务的条件,官方外汇储备的实力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的提款权; (5)政局的稳定性,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以及两者适应世界形势变化的弹性等等。 4.目前,国际上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主要有(BE)。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E、英国 5.外汇调剂中心的主要职责是(BCEF)。 A、发放外汇配额 B、受理外汇买卖申请 C、办理外汇成交 D、监督外汇的使用 E、办理外汇清算 F、监督交割 6.伦敦外汇市场的主要特点有(ACDF)。 A、交易的币种多 B、安全性高 C、机动灵活 D、速度快 E、流动性强 F、效率高 7.在外汇交易谈判时,常用的保值条款有(BDE)。 A、美元保值 B、黄金保值 C、软货币保值 D、硬货币保值 E、一揽子货币保值 8.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具体可分为(BCD)。 A、非完全避险战略 B、完全避险战略 C、积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D、消极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E、宏观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实用参考]国际金融学试题和答案

国际金融学 第一章 2.国际收支总差额是(D)20RR.1 A.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账户差额之和 B.经常账户差额与长期资本账户差额之和 C.资本账户差额与金融账户差额之和 D.经常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净差错与遗漏四项之和 13.国际收支是统计学中的一个(B)20RR.1 A.存量概念 B.流量概念 C.衡量概念 D.变量概念 15.本国居民因购买和持有国外资产而获得的利润、股息及利息应记入(A)20RR.1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储备资产账户 1.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定义,IMF判断个人居民的标准是(D)20RR.10 A.国籍标准 B.时间标准 C.法律标准 D.住所标准 2.保险费记录在经常项目中的(B)20RR.10 A.货物 B.服务 C.收益 D.经常转移 2.广义国际收支建立的基础是(C)20RR.1 A.收付实现制 B.国际交易制 C.权责发生制 D.借贷核算制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实际核算与编制过程,没有完全按照复式借贷记账法去做,由此导致了平衡表中什么项目的产生?(D)20RR.10 A.经常项目 B.资产项目 C.平衡项目 D.错误与遗漏 2.政府贷款及出口信贷记录在金融账户中的哪一个项目?(D)20RR.10 A.直接投资 B.间接投资 C.证券投资 D.其他投资 1.我国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C)20RR.1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储备账户 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借方记录(C)20RR.1 A.商品的进出口额100万元 B.好莱坞电影大片的进口额20万美元 C.对外经济援助50万美元 D.外国人到中国旅游支出2万美元 16.我国某企业获得外国汽车专利的使用权。该项交易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B)20RR.1 A.贸易收支 B.服务收支 C.经常转移收支 D.收入收支 13.政府间的经济与军事援助记录在( A )20RR.10

金融学试题库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三、计算题 1.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为:单位:亿元(一)各项存款:113650 企业存款:38038 企业结算账户存款:32356 企业定期存款:5682 机关部队团体存款: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3243 其他存款: 6610 (二)金融债券:330 (三)流通中现金:23894 (四)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3910 请依据上述资料计算M0、M1、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1.M0=现金=23894亿元 M1=M0+企业结算账户存款+机关、部队团体存款 =23894亿元+32356亿元+ 5759亿元 =62009亿元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62009亿元+63243亿元+5682亿元 =130934亿元 四、简述题 1.简述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价值形式。 2.简述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3.举例说明“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它是这样产生的: 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律上评价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律上评价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例如,金银的法定比例是1:15,而当市场上金银比价为1:16时,按法定比价,金币价值低估,银币价值高估,实际价值较高的金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银币成为劣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不断地从流通中取走金币,熔化成金块,再按1:16的比例换成银块,铸造成银币,然后在流通界按1:15的比率换成金币,如此循环一周,就可以得到1份白银的利润,不断循环下去,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直到最后金币从流通界绝迹,银币充斥市场。 4.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是:(1)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不与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是能兑换成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5.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内容及其类型。(金融学专业要求) (1)国际货币制度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 (2)国际货币制度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3)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有:国际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管理浮动汇率体系、区域货币一体化等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答题要点: (1)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的债务凭证。 (2)信用货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人民币也是信用货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信用关系。银行在提供货币时伴生一种信用关系,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第二,人民币产生的程序和信用关系。我国人民币产生的程序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凭借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派生存款。 第三,人民币的运动过程与信用关系。人民币的运动过程,无论是存款变现金,还是现金变存款,对银行来说都是债务形式的转变,对持有者来说都是债券形式的转变。 (3)货币的发行、流通、回笼都是通过信用方式来实现的,它具备信用货币的特点。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三、计算题 1.某人在第一年末购买了一张10年期、票面金额100元、每年可获得8元利息的债券,购

(完整版)国际金融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国际金融学》试卷A 2、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 A .股票 B .政府贷款 C .欧洲债券 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 )为界限。 A .外国领土 B .本国领土 C .世界各国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 A .升值 B .升水 5、 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6、 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贬值 D .贴水 )° C .统计误差项目 D .储备资产项目 )° C .统计误差项目 D .储备资产项目 7、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 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 币汇率的( )。 10、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 D .外汇 D .国库券 D .发达国家 A .套期保值 B .掉期交易 C .投机 D .抛补套利 A .偿债率 B .负债率 C .外债余额与GDP 之比 D .短期债务比率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升不降 D .升降无常 A .铸币平价 B .黄金输入点 C .黄金输出点 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A .直接标价法 B .间接标价法 C .美元标价法 12、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 A .负债率 B .债务率 C .偿债率 )° 1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首要原则是( D .黄金输送点 )° D .标准标价法 D .外债结构指针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学》试卷A 、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15分)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 )° A .实物资产 B .黄金 C ?账面资产 2、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 A .股票 B .政府贷款 C .欧洲债券 3、 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 )为界限。 A .外国领土 B .本国领土 C .世界各国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 A .升值 B .升水 5、 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6、 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贬值 )° C .统计误差项目 )° C .统计误差项目 7、套禾睹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 A .套期保值 B .掉期交易 C .投机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是( )° A .偿债率 B .负债率 C .外债余额与GDP 之比 D .外汇 D .国库券 D .发达国家 D .贴水 D .储备资产项目 D .储备资产项目 )° D .抛补套利 D .短期债务比率 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 币汇率的( )° A .上升 B .下降 10、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是( A .铸币平价 B .黄金输入点 C .不升不降 )° C .黄金输出点 D .升降无常 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是( A .直接标价法 B .间接标价法 C .美元标价法 D .黄金输送点 )° D .标准标价法 12、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 ° A .负债率 B .债务率 C .偿债率 D .外债结构指针

国际金融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B)基础上的。 A、收支 B、交易 C、现金 D、贸易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的是(B)。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C、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D、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减少 3、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A)。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4、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是(A)。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投资收益 D、单方面转移 5、投资收益属于(A)。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6、周期性不平衡是由(D)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7、收入性不平衡是由(B)造成的。 A、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8、用(A)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发生冲突。 A、财政货币政策 B、汇率政策 C、直接管制 D、外汇缓冲政策 9、外债清偿率被认为是衡量国债信和偿付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这个比 率的(A)为警戒线。 A、20% B、25% C、50% D、100% 10、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D)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 D、直接管制 11、对于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应用(B)使其恢复平衡。 A、汇率政策 B、外汇缓冲政策 C、货币政策 D、财政政策 12、我国的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 A、贸易收支 B、非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无偿转让 13、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B)。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14、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A) A、铸币平价 B、黄金输送点 C、法定平价 D、外汇平准基金 15、仅限于会员国政府之间和IMF与会员国之间使用的储备资产是(C)。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普通提款权 16、普通提款权是指国际储备中的(D)。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17、以两国货币的铸币平价为汇率确定基础的是(A)。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纸币流通制 18、目前,国际汇率制度的格局是(D)。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钉住汇率制 D、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并存 19、作为外汇的资产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是(C) A、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B、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C、自由兑换性、普遍接受性、可偿性 D、可得性、自由兑换性、保值性 20、若一国货币汇率高估,往往会出现(B)

国际金融学试题和答案(免费)44376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 B )基础上的。 A、收支 B、交易 C、现金 D、贸易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的是( B )。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C、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D、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减少 3、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 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4、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 )。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投资收益 D、单方面转移 5、投资收益属于( A )。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6、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方法有很多。对某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 B )。 A、静态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7、周期性不平衡是由( D )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8、收入性不平衡是由( B )造成的。 A、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9、用( A )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发生冲突。 A、财政货币政策 B、汇率政策 C、直接管制 D、外汇缓冲政策 10、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 D )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 D、直接管制 11、对于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应用( B )使其恢复平衡。 A、汇率政策 B、外汇缓冲政策 C、货币政策 D、财政政策 12、我国的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 ) A、贸易收支 B、非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无偿转让 13、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B )。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14、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是( A )。 A、美元 B、英镑 C、德马克 D、法国法郎 15、仅限于会员国政府之间和IMF与会员国之间使用的储备资产是( C )。

国际金融学习题及答案

《国际金融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是世界上成员国最多、机构最庞 大的国际金融机构。( 对 ) 2、国际清算银行是世界上成员国最多、机构最庞大国际金融机构。( 错 )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提用储备部分贷款是无条件的,也不需支 付利息。( 对 ) 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投票权与其缴纳的份额成反比。( 错 )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只提供给会员国的政府机构。( 对 )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主要用于会员国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错) 7、参加世界银行的国家必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 对 ) 8、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一定是世界银行的成员国。( 错 ) 9、被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错 ) 10、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对 ) 11、“特里芬两难”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对 ) 12、牙买加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对 )。 13、牙买加体系完全解决了“特里芬两难”。( 错 ) 14、蒙代尔提出的汇率制度改革方案是设立汇率目标区。( 错 ) 15、威廉姆森提出的汇率制度改革方案是恢复国际金本位制。( 错 ) 16、欧洲支付同盟成立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端。( 对 ) 17、《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统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 约”。( 对 ) 18、《马约》关于货币联盟的最终要求是在欧洲联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并发行统 一的欧洲货币。( 对 ) 19、政府信贷的利率较低,期限较长,带有援助性质,但是有条件。( 对 ) 20、国际金融机构信贷的贷款利率通常要比私人金融机构的低,而且贷款条件非常宽松。( 错 ) 21、在国际债务结构管理中,应避免尽量提高长期债务的比重,减少短期债务的比重。( 对 ) 22、在国际债务的结构管理上,应尽量提高浮动利率债务的比重,减少固定利率债务的比重。 ( 错 ) 23、在国际债务的结构管理上,应尽量提高官方借款的比重,减少商业借款的比重。( 对 ) 24、在国际债务的结构管理上,应尽量使债权国分散。( 对 ) 25、欧洲货币市场是所有离岸金融市场的总称,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对 ) 26、欧洲银行实际上是大商业银行的一个部门,其名称是就功能而言的。( 对 ) 27、欧洲银行同业拆放市场是欧洲短期信贷市场的最主要构成。( 对 ) 28、80年代以来,发行欧洲债券已成为借款人在欧洲货币市场筹资的主要形式。( 对 ) 29、亚洲货币市场是欧洲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 ) 30、新加坡金融市场是最早的亚洲货币市场。( 对 )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学》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特别提款权就是一种账面资产 A.实物资产 B.黄金 C.账面资产 D.外汇 2、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经常交易的短期金融工具就是国库券 A.股票 B.政府贷款 C.欧洲债券 D.国库券 3、外汇管制法规生效的范围一般以( B )为界限。 A.外国领土 B.本国领土 C.世界各国 D.发达国家 4、如果一种货币的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之为( D )。 A.升值 B.升水 C.贬值 D.贴水 5、商品进出口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 D.储备资产项目 6、货币性黄金记录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D )。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统计误差项目 D.储备资产项目 7、套利者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进行外汇抛补以防汇率风险的行为叫抛补套利 A.套期保值 B. 掉期交易 C.投机 D.抛补套利 8、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就是否合理的指标就是短期债务比率 A.偿债率 B.负债率 C.外债余额与GDP 之比 D.短期债务比率 9、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她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 )。B A.上升 B.下降 C.不升不降 D.升降无常 10、就是金本位时期决定汇率的基础就是铸币平价 A.铸币平价 B.黄金输入点 C.黄金输出点 D.黄金输送点 11、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若干单位本币的标价方法就是简接标价法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美元标价法 D.标准标价法 12、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 A )。

A.负债率 B.债务率 C.偿债率 D.外债结构指针 1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首要原则就是( A )。 A.流动性 B.盈利性 C.可得性 D.安全性 1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弱点就是(B )。 A.美元双挂钩 B.特里芬难题 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称 D.汇率波动缺乏弹性15、某日纽约的银行报出的英镑买卖价为£1=$1、6783/93,3个月远期贴水为80/70,那么3个月远期汇率为(A )。 A.1、6703/23 B.1、6713/1、6723 C.1、6783/93 D.1、6863/63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的交易有( 进口 资本流出 ) A.进口 B.出口 C. 资本流入 D.资本流出 2、下列属于直接投资的就是( BCD )。 A.美国一家公司拥有一日本企业8%的股权 B.青岛海尔在海外设立子公司 C .天津摩托罗拉将在中国进行再投资 D.麦当劳在中国开连锁店 3、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一般来讲( BC ) A.有利于本国出口 B.有利于本国进口 C.不利于本国出口 D.不利于本国进口 4、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有 ( ABCD )。 A.外汇银行 B.外汇经纪人 C.顾客 D.中央银行 5、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有( AB D ) A.IMF B.世界银行 C.亚行 D.国际金融公司 三、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10分) 1、各国在动用国际储备时,可直接以黄金对外支付。( F ) 2、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就是国际经济交易。( T ) 3、特别提款权可以在政府间发挥作用,也可以被企业使用。( F ) 4、欧洲货币市场就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T ) 5、净误差与遗漏就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金额相等而人为设置的项目。(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际金融试题库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习题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项目的利息收入应列入下列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哪一个项目中 A. 资本项目 B. 经常项目 C. 国际储备 D. 净误差与遗漏 2.国际旅游、保险引起的收支属于下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哪一个项目 A. 经常项目 B. 国际储备 C. 净误差与遗漏 D. 资本项目 3.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是指借贷期为多长的资本 A. 期限不定 B. 一年以内 C. 一年 D. 一年以上 4.当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收入大于支出时,就在“净误差与遗漏”的哪一方加上相差的数字。 A. 右方 B. 左方 C. 收入方 D. 支出方 5.一国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商品与劳务增加,导致国际收支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况 A. 不确定 B. 不变 C. 逆差 D. 顺差

6.狭义的国际收支仅指 A. 贸易收支 B. 经常项目收支 C. 外汇收支 D. 全部对外交易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解释属于下列哪一种收支概念 A. 狭义的 B. 广义的 C. 事前的 D. 规划性的 8.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务收支项目 A 进口商品支出 B 国外捐款 C 侨民汇款 D 对外投资利润 9.特别提款权不能直接用于 A. 换取外汇 B. 换回本币 C. 贸易支付 D. 归还贷款 10.到岸价格中的运费和保险费属于 A. 无形收支 B. 有形收支 C. 转移收支 D. 资本项目收支 11、国际收支基本差额是指()。 A、贸易差额 B、经常项目差额 C、经常项目差额与长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D、经常项目差额与短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12、根据《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记在资本金融帐户的是()。

国际金融学试题和答案77603

《国际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收支 B、交易 C、现金 D、贸易 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的是()。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 B、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C、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 D、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减少 3、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4、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投资收益 D、单方面转移 5、投资收益属于()。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错误与遗漏 D、官方储备 6、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方法有很多。对某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 的方法是()。 A、静态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比较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7、周期性不平衡是由()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8、收入性不平衡是由()造成的。 A、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 B、国民收入的增减 C、经济结构不合理 D、经济周期的更替 9、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发生冲突。 A、财政货币政策 B、汇率政策 C、直接管制 D、外汇缓冲政策 10、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汇率政策 D、直接管制 11、对于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应用()使其恢复平衡。 A、汇率政策 B、外汇缓冲政策 C、货币政策 D、财政政策 12、我国的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贸易收支 B、非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无偿转让 13、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14、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