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M系统硬件架构配置方案

PLM系统硬件架构配置方案
PLM系统硬件架构配置方案

1前言 (1)

2TC4层架构介绍 (2)

2.1软件架构 (2)

2.2客户端层 (2)

2.3WEBB (3)

2.4企业应用层 (3)

2.5数据库 (5)

2.6文件服务器 (7)

2.7服务器开放端口 (7)

3客户端配置 (9)

3.1推荐配置 (9)

3.2当前用户机器配置 (9)

4硬件架构配置 (10)

4.1计算依据 (10)

4.2机器型号说明 (13)

小型机服务器(数据库、文件服务器) (13)

A型NT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15)

B型NT服务器(Web服务器) (16)

5实际网络布置图 (18)

6建议配置 (19)

1刖言

本文档描述了 XXXX未来PLM系统的部署方式,所需服务器和客户机的配置需求信息。

2 TC4层架构介绍

XXXX 公司将采用基于 Rich Clie nt (胖客户端)的四层架构方式部署。此布置模式下, 需要配置的服务有:Database Server (数据库服务),FMSServer (文件服务),Volume Server (卷服务),Enterprise Server

(业务逻辑层服务),WEBServer ( WEE 层服务),Teamcenter Server (Teamcenter 程序文件服务),license 服务及客户端。

2.1软件架构

?结构化数擔(数据库) 资源层 *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卷)

2.2客户端层

4层胖客户端至少需要 2048M 的内存,2层胖客户端至少需要 3072M 内存。如果客户端 需要使用三维设计或者经常展开规模较大的装配则需要很多内存,推荐内存是最低内存

?胖客户端(RichCEent)

客户界面 层

客户界面 WEB 层 ■%-

企业层

? T earn center M ■%-

-服务管理

*2。

Table 2-2, Single Us^ei1 Rich Client Workstation Memory Measure men ts

User Type Rich client Memory ou

XVjiicIcnw

{4-tier)

Rich CHrnt Meuorv

ou XMndows

(2-tier)

Typical (Navigator, My Workli^r

applicatiom)

Virtual Bytes1920 MB2048 MB

Pnvare Bves400 MB512 MB

Woikh过Set

■-

256 MB400 MB SM / ViSUflllzatiOD (Larae

Assy expanded vie^'ed in SM

enibe

/

ViiTiial Bytt?、2304 MB2560 MB

Piivate Bytes640 MB76SNEB

Woikine Set512MB640 MB

Table 2-3, Memory Siiing GuideUues - Single Is er Client Workstulion Configuration 2-Tier 4-Tki

Minimum p072 MB 2048 MB

Rcconunaided 6144 MB 4096 MB

2.3 WEB层

Teamcenter对 WEB层的CPU内存要求很小。

2.4企业应用层

因为Teamcenter对企业应用层的资源消耗要求比较高。因此建议Teamcenter对于

CPU的使用饱和率应该在 80%^下,如果超过这个程度,则系统的运行速度将急速下降。

下图列出了用户使用 PLM系统时,不同操作系统在企业应用层消耗的峰值CPU平均CPU的情况。

CPU As sinning the Usage Profile matches APA Benclmiarki

Peak and average SDR per user fbr suppoited platforms is listed below as

SPEC inti ate2006 values.

Platform Peak CPU /

User

Avg CPU /

User

AIX0.2830.105

HP-UX03460,071

Solaris0.1490.047

Suse0.1400.047

Windows0.1420.044

Therefore, multiply the # of users by the average SDR and factor in an

Operating Range Reserve of 20% to handle rhe login rare.

For example, using 500 users on Solans:

Step 1)0,047x500-23.5

Step 2) 23.5 壬80% = 2938

Step 3) Select a Solaris system with a SPECiii(_rare2006 rating of 29.4

or more,

下图列出内存在不同操作系统消耗的情况。

Menioiy Each Concurrevt user consiunes approxunarely the amount of

RAM and SWAP listed below in Megabytes.

Note that HP-UX and Solaris pie-allocate SWAP space when a process is

instantiated,

F图列出了使用相同的配置,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可用的用户个数:

2.5数据库

和所有的应用服务一样,Teamcenter对于CPU的使用饱和率应该在 80%以下,如果超过这个程度,则系统的运行速度将急速下降。而且,如果数据库的相关配置不合适的话,会引起更多的系统CPU资源消耗。如果CPU的使用率在80%以上,系统等待进程数超过CPU个数的两倍的话,系统将达到CPU性能的瓶颈。虽然单个CPU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满足要求,但是我们还是强烈建议使用多个CPU的硬件系统。

F图列出用户使用 PLM系统时,不同操作系统在数据层消耗的CPU峰值、CPU平均值。

Assuming (lie Usage Profile matches APA Benclmiark:

Peak and average ODR per user for stippoiled platfomis is listed below

as SPECint_iate2006 values:

Platform Peak CPU /

User

Avg CPU /

User

AIX0.0870.022

HP-UX0.0840.024

Solaris0.0530.017

Suse0.0770.013

Windows0.0360,012

Therefore, multiply the # of users by rhe average SDR and factor in an

Operating Range Reseive of 20% to handle the login rate.

For example, using 500 users on Solaris:

Step 1) 0.053 x 500 = 26.5

Step 2) 26.5-80% = 33,125

Step 3) Select a system with a SPECiiit_rate2006 rating of 33.2 or more. 建议的最小值,通常是总内存的5~10%左右。

CPU

ORACL系统全局区(SGA需求如下图。

Number of Us^rs SGA Size

250-500 sga_target = 512 MB-10 GB. sga_max_size = 768 MB-1? GB) 500-1000 sga target = 1.5 GB -3.0 GB, sga_inax_^ize = 2.0 GB -4.0 GB)

> 1000 $ga_targe( = 3.0GB OT larger. sga_mai_$ize = 4 0GB or larger)下图列出用户在使用 PLM系统时,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内存使用情况

Mernoiy Each Cortcurretti user cousumes appraxiinately rlie auiount of

RAM and SWAP listed below in Megab^les.

Note that HP-UX and Solaris pre-allocare SWAP space when a process is

instanriated.

数据库服务器对磁盘性能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建议采用小而快的多磁盘驱动器。建

议采用多控制器的磁盘管理系统。

RAID0没有容错性,但是读写性能俱佳

RAID1 (镜像),有容错性,写性能差,需要同时写两次

RAID3具有一定的容错性,很少使用

RAID5具有很高的容错性,但是读写都是两次,性能很差

RAID0+1具有容错性,具有很好的性能,但是是最贵的。

下图列出磁盘读写性能,其中1为性能最佳,5为性能最差。

Table 5-5t RAID CuunglH Atlou Rankilifis^

Or ack File

Tea incenter

Uw

No

RAID

RAII^ 0

RAID

1

RAID RAID RAID

0+1

3

5

Control File

Z 2 1 2

1 5 3

Rpdo T.og File

4 1

5 1

2

3 System Tiiblcspace z

2 1 2 1 5

3

DBWn intensive data

files

1

1

2 1

5 5

Indexed read-only data files

2

1

2

1

2 3

Sequential read-only data files

1

5

1

2 3

Duect load-bitensh e data files

4

5 1

1

2 2

2.6文件服务器

按60分钟内250,000 次打开动作 ,50,000 次创建动作, 以及50,000 次删除动作进行

测试,对CPU 的要求如下:

Table 6-1, FMS Server SPECint_rate2006 Requirements

Peak CPU Peak SiR Average CPU Aveiase SiR

Exports, Imports. Deletes

79°o

15.4

38%

7.4

Exports only

38°o 74 18% 3.5

Overall

585%

1L4

28%

55

根据上表的数据进行评估,以上数据为 1000个用户,每个用户平均每分钟执行 6次打

开、创建或者删除动作的情况下所需要的

CPU 直

2.7服务器开放端口

3客户端配置3.1推荐配置

CPU性能

双核以上的工作站或性能较好的

内存需求

在四层布置模式下,客户端需要内存。

3.2当前用户机器配置PC机。

2GB以上的内存,如果使用三维接口则最小需要4G的

4硬件架构配置

根据xxxx的实际情况,建议使用小型机服务器(文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可根据实际配置集群)+ Web服务器(Web服务)+客户端的架构方式。该架构

能保证部署的可靠性,实施相对简洁快速,能保证主机高CPU内存利用效率。

4.1计算依据

4.2机器型号说明

小型机服务器(数据库、文件服务器)

A型NT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B型NT服务器(Web服务器)

5实际网络布置图

6建议配置

XXXX公司建议服务器端使用小型机服务器(文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 WE冋艮务器(WEB服务)的架构方式。

以下列出了服务器的相关性能,作为购买参考的依据。

小型机服务器(数据库、文件服务)

硬件架构

(TH-OpenECU :清华开放电子控制平台)概述 OSEK/VDX标准全称为Open Syst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faces for automobile Electronic /Viechle Distributed eXecutive,是汽车电子控制方面的国际标准。 清华开放电子控制平台是在MPC555微控制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开放的符合OSEK/VDX标准的汽车电子控制平台。本平台可以方便用户构建复合汽车控制系统,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架构 1、硬件架构 清华开放电子控制平台在硬件上具有开放性,适用于汽车控制的主要领域,可满足汽车控制的不同计算与接口需求。控制平台采用MPC555作为主控制器,具有专门针对汽车电子而设计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接口资源。同时,清华开放电子控制平台又对汽车控制常用的传感器输入信号和控制输出进行了优化,可适应汽车控制的特定要求。2、软件架构 清华开放电子控制平台选择清华OSEK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作为管理软硬件资源和用户控制算法运行的系统平台,为控制模型提供有标准的系统服务接口,满足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并方便模型的实现和移植。 清华开放电子控制平台根据OSEK ORTI规范对GDB调试工具进行了二次开发,为用户提供的ORTI模块,支持车载控制系统的在线诊断,提供了一套系统运行时调试和测试工具。 特点 ?符合OSEK/VDX标准 ?针对汽车控制的计算能力 ?类型丰富的接口资源 ?优化的传感器输入信号与控制输出信号 ?以TH-OSEK为系统平台 ?标准的系统服务接口 ?实时性 ?可靠性 ?方便模型的实现与移植 ?系统运行时调试与测试 Embedded System Team(EST), All rights reserved.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一、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体系主要组成包括: 1. 硬件层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 、ROM 、Flash 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 接口(A/D 、D/A 、I/O 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 中。 软件层功能层

2. 中间层 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 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 3. 系统软件层 系统软件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time Operation System,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接口(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网络系统及通用组件模块组成。RTOS是嵌入式应用软件的基础和开发平台。 4. 功能层 功能层主要由实现某种或某几项任务而被开发运行于操作系统上的程序组成。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 硬件的设计 本网关硬件环境以单片机S3C2440芯片和DM9000以太网控制芯片为主,

1系统平台的硬件结构

1 系统平台的硬件结构 本文使用的系统平台硬件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该平台采用Samsung公司的处理器S3C2410。该处理器内部集成了ARM公司ARM920T处理器核的32位微控制器,资源丰富,带独立的16KB的指令Cache和16KB数据Cache,LCD控制器、RAM控制器,NAND闪存控制器,3路UART、4路DMA、4路带PWM 的Timer、并行I/O口、8路10位ADC、Touch Screen接口,I2C接口,I2S接口、2个USB接口控制器、2路SPI,主频最高可达203MHz。在处理器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相关的配置和扩展,平台配置了16MB 16位的FLASH和64MB 32位的SDRAM,通过以太网控制器芯片AX88796扩展了一个网口,另外引出了一个HOST USB接口。在USB接口上外接一个带USB口的摄像头。另外,还配有分辨率为320×240,256色的LCD。 2 嵌入式Linux简介 Linux操作系统具有相当多的优点,他的内核稳定、功能强大、支持多种硬件平台、源代码完全开放,可裁减和低成本的特性非常适合于嵌入式应用,并且Linux本身直接提供完整的TCP/IP协议,可非常方便地进行网络应用。但Linux内核本身不具备强实时性,且内核体积较大,而且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资源有限,因此把Linux用于嵌入式系统,必须对Linux进行实时化和嵌入式化,即通过配置内核,裁减shell和嵌入式C库对系统定制,使整个系统能够存放到容量较小的FLASH中,Linux的动态模块加载,使Linux的裁减极为方便,高度模块化的部件使添加非常容易。 整个系统软件是在嵌入式Linux的基础上构建的。S3C2410平台使用的Linux内核是在Linux-2.4.18内核打上patch-2.4.18-S3C2410这个补丁后编译而成。S3C2410平台使用的文件系统是yaffs,文件系统包括应用程序、模块、配置文件和库等,图像的采集和显示是建立在嵌入式Linux内核之上的,整个软件系统如图2所示。

PLM系统硬件架构配置方案

目录 1前言 (1) 2TC4层架构介绍 (2) 2.1软件架构 (2) 2.2客户端层 (2) 2.3WEB层 (3) 2.4企业应用层 (3) 2.5数据库 (5) 2.6文件服务器 (7) 2.7服务器开放端口 (7) 3客户端配置 (9) 3.1推荐配置 (9) 3.2当前用户机器配置 (9) 4硬件架构配置 (10) 4.1计算依据 (10) 4.2机器型号说明 (13) 小型机服务器(数据库、文件服务器) (13) A型NT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14) B型NT服务器(Web服务器) (16) 5实际网络布置图 (17) 6建议配置 (18)

1前言 本文档描述了XXXX未来PLM系统的部署方式,所需服务器和客户机的配置需求信息。

2TC4层架构介绍 XXXX公司将采用基于Rich Client(胖客户端)的四层架构方式部署。此布置模式下,需要配置的服务有:Database Server(数据库服务),FMS Server(文件服务),V olume Server (卷服务),Enterprise Server(业务逻辑层服务),WEB Server(WEB层服务),Teamcenter Server(Teamcenter程序文件服务),license服务及客户端。 2.1 软件架构 2.2 客户端层 4层胖客户端至少需要2048M的内存,2层胖客户端至少需要3072M内存。如果客户端需要使用三维设计或者经常展开规模较大的装配则需要很多内存,推荐内存是最低内存*2。

2.3 WEB层 Teamcenter对WEB层的CPU、内存要求很小。 2.4 企业应用层 因为T eamcenter对企业应用层的资源消耗要求比较高。因此建议Teamcenter对于CPU的使用饱和率应该在80%以下,如果超过这个程度,则系统的运行速度将急速下降。 下图列出了用户使用PLM系统时,不同操作系统在企业应用层消耗的峰值CPU、平均 CPU的情况。

《ARM嵌入式系统结构与编程》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2章ARM技术与ARM体系结构 1.简述ARM处理器内核调试结构原理 答:ARM处理器一般都带有嵌入式追踪宏单元ETM(Embedded Trace Macro),它是ARM 公司自己推出的调试工具。ARM处理器都支持基于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 联合测试行动小组)的调试方法。它利用芯片内部的Embedded ICE来控制ARM内核操作,可完成单步调试和断点调试等操作。当CPU处理单步执行完毕或到达断点处时,就可以在宿主机端查看处理器现场数据,但是它不能在CPU运行过程中对实时数据进行仿真。 ETM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在CPU运行过程中实时扫描处理器的现场信息,并数据送往TAP(Test Access Port)控制器。上图中分为三条扫描链(图中的粗实线),分别用来监视ARM核,ETM,嵌入式ICE的状态。 1.分析ARM7TDMI-S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答:ARM7 T D M I – S 中 ARM是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缩写 7是系列号; T:支持高密度16位的Thumb指令集; D:支持JTAG片上调试; M:支持用于长乘法操作(64位结果)ARM指令,包含快速乘法器;; I:带有嵌入式追踪宏单元ETM,用来设置断点和观察点的调试硬件; S:可综合版本,意味着处理器内核是以源代码形式提供的。这种源代码形式又可以编译成一种易于EDA工具使用的形式。 2.ARM处理器的工作模式有哪几种,其中哪些为特权模式,哪些为异常模式,并指出处 理器在什么情况下进入相应的模式。 答:ARM技术的设计者将ARM处理器在应用中可能产生的状态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同一类型的异常状态设定了一个固定的入口点,当异常产生时,程序会自动跳转到对应异常入口处进行异常服务。 ?1.用户模式:非特权模式,也就是正常程序执行的模式,大部分任务在这种模式下 执行。在用户模式下,如果没异常发生,不允许应用程序自行改变处理器的工作模式,如果有异常发生,处理器不会自动切换工作模式 ?2.FIQ模式:也称为快速中断模式,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通道处理,当一个高优先

PLM系统硬件架构配置方案

目录 1 .......................................................................................................................... 前言1 2 ......................................................................................................... TC4层架构介绍2 2.1软件架构 (2) 2.2客户端层 (2) 2.3W EB层 (3) 2.4企业应用层 (3) 2.5数据库 (5) 2.6文件服务器 (7) 2.7服务器开放端口 (7) 3 ............................................................................................................... 客户端配置9 3.1推荐配置 (9) 3.2当前用户机器配置 (9) 4 ............................................................................................................ 硬件架构配置10 4.1计算依据 (10) 4.2机器型号说明 (13) .................................................................. 小型机服务器(数据库、文件服务器)13 ............................................................................... A型NT服务器(应用服务器)14 ............................................................................... B型NT服务器(Web服务器)16 5 ........................................................................................................ 实际网络布置图17 6 ................................................................................................................... 建议配置18

详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特点及架构

详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特点及架构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计算机、汽车、航天飞机等等。提到嵌入式系统首先联想到单片机,是的,MCU是最基础和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与模拟电路或其他功能电路组成的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或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在手机、机顶盒等功能复杂的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嵌入式系统发展呈现如下特点:·由8位处理向32位过渡·由单核向多核过渡·向网络化功能发展·MCU、FPGA、ARM、DSP等齐头并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呈多元化趋势所有的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一定的架构的,即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生产处理器的厂家很多,但拥有IP核的屈指可数。有自己的IP核,光靠卖IP核即可坐拥城池。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专有架构和标准架构之分,在MCU(微控制器)产品上,像瑞萨(Renesas)、飞思卡尔(Freescale)、NEC都拥有自己得专有IP核,而其他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标准架构。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是所谓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RISC体系的阵营非常广泛,从ARM、MIPS、PowerPC、ARC、Tensilica等等,都是属于RISC处理器的范畴。不过这些处理器虽然同样是属于RISC体系,但是在指令集设计与处理单元的结构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彼此完全不能兼容,在特定平台上所开发的软件无法直接为另一硬件平台所用,而必须经过重新编译。 其次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体系,我们所熟知的Intel的X86处理器就属于CISC体系,CISC体系其实是非常低效率的体系,其指令集结构上背负了太多包袱,贪大求全,导致芯片结构的复杂度被极大的提升。过去被应用在嵌入式系统的X86处理器,多为旧世代的产品,比如说,工业计算机中仍可常见数年前早已退出个人计算机市场的Pentium3处理器。由于此世代的产品效能与功耗比可以说是过去X86体系的甜蜜点,加上已经被市场长久验证,稳定性高,故常被应用于效能需求不高,但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中,如工控设备等产品。 1、RISC家族之ARM处理器 ARM 公司于1991年成立于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目前,采用ARM技术智能财产(IP)核心的处理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ARM处理器,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ARM技术不止逐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甚至可以说,ARM 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RM处理器架构,可分为ARM7、ARM9以及ARM11,新推出的Cortex系列尚在进行开发验证,市面上还未有相关产品推出。ARM也是嵌入式处理器中首先推出多核心架构的厂商。ARM 首个多核心架构为ARM11 MPCore,架构于原先的ARM11处理器核心之上。ARM11核心是发布于2002年10月份,为了进一步提升效能,其管线长度扩展到8阶,处理单元则增加为预取、译码、发送、转换/MAC1、执行/MAC2、内存存取/MAC3和写入等八个单元,体系上属于ARM V6指令集架构。ARM11采用当时最先进的0.13μm制造制程,运行频率最高可达500到700MHz。如果采用90nm制程,ARM11核心的工作频率能够轻松达到1GHz以上—对于嵌入式处理器来说,这显然是个相当惊人的程度,不过显然1GHz在ARM11体系中不算是个均衡的设定,因此几乎没有厂商推出达到1GHz的ARM11架构处理器。 ARM11的逻辑核心也经过大量的改进,其中最重要的当属“静/动态组合转换的预测功能”。ARM11的执行单元包含一个64位、4种状态的地址转换缓冲,它主要用来储存最近使用过的转换地址。当采用动态转换预测机制而无法在寻址缓冲内找到正确的地址时,静态转换预测功能就会立刻接替它的位置。在实际测试中,单纯采用动态预测的准确率为88%,单纯采用静态预测机制的准确率只有77%,而ARM11的静/动态预测组合机制可实现92%的高准确率。针对高时脉速度带来功耗增加的问题,ARM11采用一项名为“IEM (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r)”的智能电源管理技术,该技术可根据任务负荷情况动态调节处理器的电压,进而有效降低自身的功耗。这一系列改进让ARM11的功耗效能比得以继续提高,平均每MHz只需消耗0.6mW(有快取时为0.8mW)的电力,处理器的最高效能可达到660 Dhrystone MIPS,远超过上一代产品。至于ARM11 MPCore,其在架构上与ARM11同样属于V6指令体系。根据不同应用的需要,MPCore可以被配置为1-4个处理器的组合方式,根据官方资料,其最高性能约可达到2600 Dhrystone MIPS的程度。MPCore是标准的同质多核心处理器,组成MPCore的是4个基于ARM11架构的处理器核心,由于多核心设计的优点是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让处理器的性能获得明显提升,因此可望在多任务应用中拥有良好的表现,这一点很适合未来家庭消费电子的需要。例如,机顶盒在录制多个频道电视节目的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收看数字视频点播节目、车内导航系统在提供导航功能的同时,仍然有余力可以向后座乘客播放各类视频码流等。 2、RISC家族之MIPS处理器 MIPS是美国历史悠久的RISC处理器体系,其架构的设计,也如美国人的性格一般,相当的大气且理想化。MIPS架构起源,可追溯到1980年代,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同时开始RISC架构处理器的研究。MIPS公司成立于1984年,随后在1986年推出第一款R2000处理器,在1992年时被SGI所并购,但随着MIPS架构在桌面市场的失守,后来在1998年脱离了SGI,成为MIPS技术公司,并且在1999年重新制定公司策略,将市场目标导向嵌入式系统,并且统一旗下处理器架构,区分为32-bit以及64-bit两大家族,以技术授权成为主要营利模式。 MIPS除了在手机中应用得比例极小外,其在一般数字消费性、网络语音、个人娱乐、通讯、与商务应用市场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不过近年来因为其它IP授权公司的兴起,其占有比率稍有衰退。MIPS应用最为广泛的应属家庭视听电器(包含机顶盒)、网通产品以及汽车电子方面。对于MIPS,其核心技术强调的是多执行绪处理能力(Multiple issue,国内也通常称作多发射核技术,以下以此称谓)。一般来说,多核心与多发射是两个并不是互斥的体系,可以彼此结合,然而在嵌入式领域,ARM与MIPS这两大处理器IP厂商对这两个架构的态度不同,造成这两个架构在嵌入式市场上对抗的结果。 MIPS 的多发射体系为MIPS34K系列,此为32位架构处理器,从架构上来看,其实多发射核技术只是为了尽量避免处理单元闲置浪费而为的折衷手段,就是将处理器中的闲置处理单元,分割出来虚拟为另一个核心,以提高处理单元的利用率。在技术上,为了实现硬件多重处理,多核心与多发射两者对于软件最佳化的复杂度方面同样都比单核心架构来得复杂许多。34K核心能执行现有的对称式二路SMP操作系统(OSes)与应用软件,通过操作系统的主动管理,现有的应用软件也能善用多发射处理能力。它亦能应用在多个执行线程各自有不同角色的(AMP或非对称式多重处理)环境下。此外,34K核心能设定一或两个虚拟处理组件(VPE)以及多至5个线程内容(Thread Content),提供相当高的设计弹性。MIPS的多发射在任务切换时,有多余的硬件缓存器可以记录执行状态,避免切换任务时,因为必须重新加载指令,或者是重新执行某部分的工作,造成整个执行线程的延迟。不过即便能够达到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能力,多发射处理器本质上仍然是单核心处理器,在单一执行绪

嵌入式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嵌入式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当今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 到掌上的数字产品,大到汽车、航天飞机。 提到嵌入式系统我们很快会联想到单片机,不错,MCU 是最基础和常用的 嵌入式系统,但是目前像FPGA、ARM、DSP、MIPS 等其他嵌入式系统应用 越来越广泛。嵌入式系统与模拟电路或其他功能电路组成的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或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在手机、机顶盒等功能复杂的产品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总的来说,嵌入式系统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由8 位处理向32 位过渡 -由单核向多核过渡 -向网络化功能发展 -MCU、FPGA、ARM、DSP 等齐头并进 -嵌入式操作系统呈多元化趋势 所有的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一定的架构的,即IP 核(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生产处理器的厂家很多,但拥有IP 核的屈指可数。有自己的IP 核,光靠卖IP 核即可坐拥城池。 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专有架构和标准架构之分,在MCU(微控制器)产品上, 像瑞萨(Renesas)、飞思卡尔(Freescale)、NEC 都拥有自己得专有IP 核,而其他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标准架构。本文讨论仅讨论标准架构的嵌入式系统。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是所谓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RISC 体系的阵营非常广泛,从ARM、MIPS、PowerPC、ARC、Tensilica 等等,都是属于RISC 处理

嵌入式系统架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嵌入式系统架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范虎 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当今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掌上的数字产品,大到汽车、航天飞机。提到嵌入式系统我们很快会联想到单片机,不错,MCU是最基础和常用的嵌入式系统,但是目前像FPGA、ARM、DSP、MIPS 等其他嵌入式系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总的来说,嵌入式系统发展呈现如下特点:·由8位处理向32位过渡·由单核向多核过渡·向网络化功能发展·MCU、FPGA、ARM、DSP等齐头并进·嵌入式操作系统呈多元化趋势,所有的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一定的架构的,即IP 核(IntellectualProperty,知识产权),生产处理器的厂家很多,但拥有IP 核的屈指可数。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专有架构和标准架构之分,在MCU(微控制器)产品上,像瑞萨(Renesas)、飞思卡尔(Freescale)、NEC等都拥有自己的专有IP核,而其他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标准架构。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是所谓RISC (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RISC体系的阵营非常广泛,从ARM、MIPS、PowerPC、ARC、Tensilica等等,都是属于RISC 处理器的范畴。不过这些处理器虽然同样是属于RISC体系,但是在指令集设计与处理单元的结构上都各有不同,因此彼此完全不能兼容,在特定平台上所开发的软件无法直接为另一硬件平台所用,而必须经过重新编译。 其次是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体系,我们所熟知的Intel的X86处理器就属于CISC体系,CISC体系其实是比较低效率的体系,但由于其已经被市场长久验证,稳定性高,故常被应用于效能需求不高,但稳定性要求高的应用中,如工控设备等产品。 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比较常见的RISC和CISC嵌入式系统架构。 1、RISC家族之ARM处理器 ARM公司于1991年成立于英国剑桥,主要出售芯片设计技术的授权。目前,采用ARM技术(IP)核心的处理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ARM处理器,已遍及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产品、通信系统、网络系统、无线系统等各类产品市场,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应用约占据了32位RISC微处理器75%以上的市场。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ARM处理器架构,可分为ARM7、ARM9,ARM11以及Cortex 系列。ARM也是嵌入式处理器中首先推出多核心架构的厂商。ARM首个多核心架构为ARM11MPCore,架构于原先的ARM11处理器核心之上。ARM11采用当时最先进的0.13μm制造制程,运行频率最高可达500到700MHz。如果采用90nm制程,ARM11核心的工作频率能够轻松达到1GHz以上—对于嵌入式处理器来说,这显然是个相当惊人的程度。

智能手机硬件体系结构

智能手机的硬件体系结构 2008-06-04 本文来源:电子设计信息作者: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江有财 随着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已经由原来单一的通话功能向话音、数据、图像、音乐和多媒体方向综合演变。 而对于移动终端,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传统手机(feature phone);另一种是智能手机(smar t phone)。智能手机具有传统手机的基本功能,并有以下特点:开放的操作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可扩充性和支持第三方的二次开发。相对于传统手机,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等特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一种潮流。 然而,作为一种便携式和移动性的终端,完全依靠电池来供电,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功率损耗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提高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和待机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配备更大容量的手机电池;另一种是改进系统设计,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手机的功率损耗。 现阶段,手机配备的电池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虽然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以往提升了近30%,但是仍不能满足智能手机发展需求。就目前使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而言,能量密度只有20%左右的提升空间。而另一种被业界普遍看做是未来手机电池发展趋势的燃料电池,能使智能手机的通话时间超过13 h,待机时间长达1个月,但是这种电池技术仍不成熟,离商用还有一段时间[1]。增大手机电池容量总的趋势上将会增加整机的成本。 因此,从智能手机的总体设计入手,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器件,进行降低功率损耗的方案设计,从而尽可能延长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和待机时间。事实上,低功耗设计已经成为智能手机设计中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1 智能手机的硬件系统架构 本文讨论的智能手机的硬件体系结构是使用双cpu架构,如图1所示。

嵌入式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主要是处理器不一样,一般嵌入式系统用的是arm架构的处理器,属于专用处理器。一般的PC机用的是X86架构的处理器(intel、amd)属于通用处理器。 你可以把arm嵌入式系统看成是一个专用的pc。它比通用pc机所消耗的硬件资源要少。由于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需要实现一些智能的操纵,使用通用pc机不合算(成本),使用嵌入式系统可以基本满足需要。显然,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和硬件资源相对于pc机来说是进过精简的。 应用场合、系统结构、知识背景等等:百度百科上说的就很详细(直接百度百科“嵌入式系统”),这里不在累赘了。以看pc机的眼光看嵌入式系统就很简单了。 嵌入式系统架构的发展趋势及比较分析 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当今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掌上的数字产品,大到汽车、航天飞机。 提到嵌入式系统我们很快会联想到单片机,不错,MCU是最基础和常用的嵌入式系统,但是目前像FPGA、ARM、DSP、MIPS等其他嵌入式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嵌入式系统与模拟电路或其他功能电路组成的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或SiP(System in PAC kage,系统级封装)在手机、机顶盒等功能复杂的产品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总的来说,嵌入式系统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由8位处理向32位过渡 ·由单核向多核过渡 ·向网络化功能发展 ·MCU、FPGA、ARM、DSP等齐头并进 ·嵌入式操作系统呈多元化趋势 所有的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一定的架构的,即IP核(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生产处理器的厂家很多,但拥有IP核的屈指可数。有自己的IP核,光靠卖IP 核即可坐拥城池。 嵌入式系统的架构有专有架构和标准架构之分,在MCU(微控制器)产品上,像瑞萨(Renesas)、飞思卡尔(Freescale)、NEC都拥有自己得专有IP核,而其他嵌入式处理器都是基于标准架构。本文讨论仅讨论标准架构的嵌入式系统。 标准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有两大体系,目前占主要地位的是所谓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RISC体系的阵营非常广泛,从ARM、MIPS、PowerPC、ARC、Tensilica等等,都是属于RISC处理器的范畴。不过

嵌入式系统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嵌入式系统》试题库 《嵌入式系统》试题库 一、填空题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定义为:以应用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 1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从模块结构来看,嵌入式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硬件、软件和开发平台。、 2从层次角度来看,嵌入式

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应用软件层、操作系统层、、 3板级支持包(或硬件抽象层) 和硬件层。嵌入式产品的主要度量指标包括:上市时间、设计成本和产品质量。、 4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体系结构设计、构件设计、系统、 5集成和系统测试。需求分析包括:功能性需求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6、确定输入信号是数字信号还 是模拟信号属于功能性需求。 7、确定系统的物理尺寸和重量属于非功能性需求。 8、在嵌 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其中规格说明解决“做什么”。 9、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其 中体系结构设计解决“如何做”。 10、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软硬件划分应该在体系结构设计阶段完成。 11、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处理器的选择应该在体系结构设计阶段 完成。、 12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应该在体系结构设计阶段完成。、13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完成原理图设计应在构件设计阶段完成。、 14在嵌入式系统 的设计过程中,完成版图设计应在构件设计阶段完成。、15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完 成软件设计应在构件设计阶段完成。 16、反映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员的水平能力主要在于总体 设计(需求分析、规格说明和体系 17、结构设计)和系统调试。设计流程指的是设计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步骤。、 18核的模块级重用和基于平台的系统级重用。 IP 设计重用技术主要分为基于19、 软硬件协同设计由系统描述、软硬件划分、软硬件协同综合以及软硬件协同模拟与验 20、证几个阶段组成。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包括三种,分别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单片机)和、21页共页第 1 44 《嵌入式系统》试题库

服务器硬件架构

从性能角度来看,处理器、内存和I/O这三个子系统在服务器中是最重要的,它们也是最容易出现性能瓶颈的地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服务器大多使用英特尔Nehalem、Westmere微内核架构的三个家族处理器:Nehalem-EP,Nehalem-EX 和Westmere-EP。下表总结了这些处理器的主要特性: Nehalem-EP Westmere-EP Nehalem-EX Nehalem-EX 商业名称至强5500至强5600至强6500至强7500支持的最插座数2228 每插座最大核心数4688 每插座最大线程数8121616 MB缓存 (3级)8121824 最大内存DIMM数181832128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别从处理器、内存、I/O三大子系统出发,带你一起来梳理和了解最新英特尔架构服务器的变化和关键技术。 一、处理器的演变 现代处理器都采用了最新的硅技术,但一个单die(构成处理器的半导体材料块)上有数百万个晶体管和数兆存储器。多个die组织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硅晶片,每个die都是独立切块,测试和用陶瓷封装的,下图显示了封装好的英特尔至强5500处理器外观。 图 1 英特尔至强5500处理器 插座 处理器是通过插座安装到主板上的,下图显示了一个英特尔处理器插座,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时钟频率和功耗的处理器安装到主板上。

图 2 英特尔处理器插座 主板上插座的数量决定了最多可支持的处理器数量,最初,服务器都只有一个处理器插座,但为了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包含2,4和8个插座的主板。 在处理器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性能的改善都与提高时钟频率紧密相关,时钟频率越高,完成一次计算需要的时间越短,因此性能就越好。随着时钟频率接近4GHz,处理器材料物理性质方面的原因限制了时钟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找出提高性能的替代方法。 核心 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小(Nehalem使用45nm技术,Westmere使用32nm技术),允许在单块die上集成更多晶体管,利用这个优势,可在一块die上多次复制最基本的CPU(核心),因此就诞生了多核处理器。

系统结构与硬件(答案)

系统结构与硬件 1.绘图仪属于 A: 输出设备 B: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 输入设备 D: 计算机正常工作时不可缺少的设备 2.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一般指主存储器和 A: 累加器 B: 寄存器 C: 辅助存储器 D: 鼠标器 3.把硬盘上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去,称为 A: 打印 B: 写盘 C: 输出 D: 读盘 4.CPU 是计算机硬件中的()部件。 A: 核心 B: 辅助 C: 主存 D: 输入输出 5.CPU 中的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 )。 A: 负责读取并分析指令 B: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 指挥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D: 存放运算结果 6.CPU 中的控制器的功能是( )。 A: 进行逻辑运算 B: 进行算术运算 C: 控制运算的速度 D: 分析指令并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7.以下全是输入设备的是 A: 键盘、扫描仪、打印机 B: 键盘、硬盘、打印机 C: 鼠标、硬盘、音箱 D: 扫描仪、键盘、只读光盘 8.现代计算机系统是以()为中心的。 A: 中央处理器 B: 内存 C: 运算器 D: 控制器 9.计算机中必要的、使用最广泛的、用于人机交互的输出设备是

A: 打印机 B: 显示器 C: 绘图仪 D: 声卡 10.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与半导体随机存储器(RAM)的主要区别在于A: ROM 可以永久保存信息,RAM 在掉电后信息会消失 B: ROM 掉电后,信息会消失,RAM 不会 C: ROM 是内存储器,RAM 是外存储器 D: RAM 是内存储器,ROM 是外存储器 11.CPU 的中文意思是 A: 中央处理器 B: 主机 C: 控制器 D: 计算机器 12.内存与外存的主要不同在于 A: CPU 可以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外存则相反。B: CPU 可以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快,存储容量小;外存则相反。C: CPU 不能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慢,存储容址大,外存则相反。D: CPU 不能直接处理内存中的信息,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外存则相反13.能够将图片输入到计算机内的装置是 A: 打印机 B: 扫描仪 C: 鼠标 D: 键盘 14.微型机中硬盘工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 A: 光线直射 B: 环境卫生不好 C: 强烈震动 D: 噪声 15.ROM 指的是 A: 只读存储器 B: 硬盘存储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16.I/O 设备的含义是 A: 输入输出设备 B: 通信设备 C: 网络设备 D: 控制设备 17.计算机突然停电,则计算机____全部丢失。 A: 硬盘中的数据和程序 B: ROM 中的数据和程序 C: ROM 和RAM 中的数据和程序 D: RAM 中的数据和程序

C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之软件架构篇

C语言嵌入式系统编程之软件架构篇 模块划分 模块划分的“划”是规划的意思,意指怎样合理的将一个很大的软件划分为一系列功能独立的部分合作完成系统的需求。C语言作为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模块的划分上主要依据功能(依功能进行划分在面向对象设计中成为一个错误,牛顿定律遇到了相对论),C语言模块化程序设计需理解如下概念: (1)模块即是一个.c文件和一个.h文件的结合,头文件(.h)中是对于该模块接口的声明; (2)某模块提供给其它模块调用的外部函数及数据需在.h中文件中冠以extern关键字声明; (3)模块内的函数和全局变量需在.c文件开头冠以static关键字声明; (4)永远不要在.h文件中定义变量!定义变量和声明变量的区别在于定义会产生内存分配的操作,是汇编阶段的概念;而声明则只是告诉包含该声明的模块在连接阶段从其它模块寻找外部函数和变量。如: /*module1.h*/ int a = 5; /* 在模块1的.h文件中定义int a */ /*module1 .c*/ #i nclude “module1.h” /* 在模块1中包含模块1的.h文件 */ /*module2 .c*/ #i nclude “module1.h” /* 在模块2中包含模块1的.h文件 */ /*module3 .c*/ #i nclude “module1.h” /* 在模块3中包含模块1的.h文件 */ 以上程序的结果是在模块1、2、3中都定义了整型变量a,a在不同的模块中对应不同的地址单元,这个世界上从来不需要这样的程序。正确的做法是: /*module1.h*/ extern int a; /* 在模块1的.h文件中声明int a */ /*module1 .c*/ #i nclude “module1.h” /* 在模块1中包含模块1的.h文件 */ int a = 5; /* 在模块1的.c文件中定义int a */ /*module2 .c*/ #i nclude “module1.h” /* 在模块2中包含模块1的.h文件 */ /*module3 .c*/ #i nclude “module1.h” /* 在模块3中包含模块1的.h文件 */ 这样如果模块1、2、3操作a的话,对应的是同一片内存单元。 一个嵌入式系统通常包括两类模块: (1)硬件驱动模块,一种特定硬件对应一个模块; (2)软件功能模块,其模块的划分应满足低偶合、高内聚的要求。 多任务还是单任务 所谓“单任务系统”是指该系统不能支持多任务并发操作,宏观串行地执行一个任务。而多任务系统则可以宏观并行(微观上可能串行)地“同时”执行多

FAS系统硬件结构和功能

FAS 系统硬件结构和功能 1.系统总体结构 如图2-1所示,FH98-G 产品由系统主机、各种调度终端、维护管理系统、集中录音系统等部分组成。 系统主机提供数字中继、模拟中继、模拟用户、数字用户(2B+D)、2/4线音频、磁石、以太网和RS485等接口。并通过这些接口与电话公网、普通话机、磁石话机、2B+D 键控终端、2B+D 触摸屏调度台、集中数字录音仪、维护管理系统等相连。 FH98-G 指挥调度系统从总体上分为N 系统、C 系统和网管系统。 在铁路调度应用中N 系统是专供组织铁路运输生产的行车调度员、货运调度台、电力调度员及各专业生产调度员通过调度台向所管辖区段内的各站业务值班员、机车台以及无线终端发布命令和听取汇报的专用设备,一般位于调度所和指挥中心。 C 系统作为各车站内数字化调度分机及数字化站场集中机设备,构成以信号楼值班员或车站运转室值班员为中心的站内通信系统,包括调度分机的接入、站间通信的接入、站场用户的接入等。 FH98-G 的网管系统一般设在调度指挥中心,对N 系统及全线的C 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 提供音频通道 。 。。 2B+D 接口 2B+D 接口 触摸屏调度台 触摸屏调度台 网管终端 接自动交换网 接磁石电话 环路接口 磁石接口 音频接口 通过传输设备接车站FAS 接共电话机 共电接口 数字E1接口 与共电接口对接 共分接口 Copyright ?1996 Northern Telecom Copyright ?1996 Northern Telecom 通过传输设备接MSC 30B+D 接口 交换机

图2-1 N 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2 C 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 1.1 系统主机 1.1.1 机柜 FH98-G 采用标准19英寸机柜(2000mm*600 mm *600 mm ),为插箱插板式结构。FH98-G 系统标准包括主控层和扩展层两种插箱,根据容量需要,N 系统扩展层一般为3层,C 系统扩展层为1层。机柜图如下所示: 2B+D 2B+D 2B+D E1接口 E1接口 接上行车站 FAS 接下行车站FAS 磁石接口 共电接口 环路接口 音频接口 接共电电话机 接磁石电话机 接自动交换网 触摸屏车站台 Copyright ?1996 Northern Telecom 触摸屏车站台 Copyright ?1996 Northern Telecom 与共电接口对接 共分接口

描述嵌入式系统的几个组成部分的层次结构

描述嵌入式系统的几个组成部分的层次结构,并总结他们与开发过程的关系。_百度知道 底层(硬件层):需要你自己对于硬件相当的了解,能够独立绘制PCB并进行焊接,之后调试板子,做好电路板。比如sc2410,你需要绘制至少四层PCB电路板,其中ARM核心板是最难掌握的部分,外围电路要注意各种走线技巧等等。绘制完PCB之后就需要你的焊接功夫。将元器件焊接在PCB上。最后调试电路板,这是这一层设计中的收尾工作,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调试电路需要大量的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很强的电路知识,对于硬件的性能以及应用要非常了解才行。 中间层(驱动层):电路板已经有现成的。你需要编程使一个死的板子,活起来,就是把程序下载进去,能叫板子跑起来。这里需要你对于ARM芯片的结构有很好的掌握,要会读芯片资料(datasheet)通常都是英文的。了解其内部资源我们就可以进行驱动编程了。我们平时所使用单片机,一般都是写好的程序,各个管脚在什么时序下输出什么信号(1或0),来操作实现相应借口的外围设备,比如液晶屏、LED灯等。单片机也可以叫做简单的嵌入式。原理相同。ARM也可以向单片机一样使用,但我们更多的是要对ARM加入操作系统的,这才是我们最常说的嵌入式。加入操作系统了以后,芯片对于个个资源的调度有了更系统的统筹规划,可以更充分的利用ARM芯片的系统资源,提高性能,使资源合理分配。而通常的驱动是在操作系统下工作的。比如基于LINUX或WINCE等等下的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链接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的纽带,当然编写驱动要同时兼顾操作系统特点和硬件接口的特点。做驱动的开发,需要对于软硬件都要有所了解,其中更偏重操作系统的理解。这部分工作也是最难做的。 上层(应用层):应用层,即我们所说的软件编程了。就相我们手机里QQ和飞信一样,我们需要根据我们手机的操作系统来编写应用程序。对于各个开发板,我们同样需要根据它里边的系统进行应用开发。这部分,应该是几乎脱离硬件了,我们只需简单的了解硬件即可。我们只需深刻理解操作系统的中各个系统函数和接口函数,即可进行开发。需要很强的C++水平。 以上是我总结出的一些东西,希望对于楼主能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