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案

网络安全教案
网络安全教案

网络安全

第一节提高网络自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端正对电脑网络的态度,增强网络自护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网虫”,避开“网害”的侵扰。

3.了解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提高学生网络自护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端正对电脑网络的态度。

2、了解“网虫”的特点。

3、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

教学过程:

(一)端正电脑网络的态度。

给出事例:

在我国某城市,两名初二的学生用家长给的零花钱,在网吧里连续上网8天8夜,当焦急万分的老师和家长在网吧找到他俩时,这两个学生已经头脑麻木得不知东南西北,面容憔悴,身体虚弱不堪。家长无奈地把他俩送进了医院。

学生讨论交流:这两名学生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而要成为网络的主人。面对阳光,舒展身躯,拥抱现实,融入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去吧!

(二)了解“网虫”特点,避开“网害”侵扰。

给出小"网虫"的特点:

①上网时间失控,总觉得时间短不满足。

②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上网,想的、聊的主要内容也是网上的事。

③在网上全神贯注,到网下迷迷糊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④有点时间就想上网,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网不能不上。

⑤对家长和同学、朋友隐瞒上网的内容。

⑥与家长、同学的交流越来越少,与网友的交流越来越多。

⑦泡网吧的主要目的是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有人甚至是为了浏览不良信息。

⑧为了上网甘冒风险,撒谎、偷窃、逃学、离家出走。

提出问题:

对照这些进行比较,看看你是不是个小网虫?如果你有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学生交流。

(三)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

提出问题:上网时,你是怎么保护自己的信息的?

学生交流。

师总结并补充:

给出网络自护的具体措施:

(1)安装个人"防火墙",以防止个人信息被人窃取。比如安装"诺顿网络安全特警2001",利用诺顿隐私控制特性,你可以选择哪些信息需要保密,就不会因不慎而把这些信息发到不安全的网站。这个软件还可以防止网站服务器在你察觉不到

(2)采用匿名方式浏览,因为有的网站可能利用cookies跟踪你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怎么办呢?你可以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在参数选项中选择关闭计算机接收cookies的选项。

(3)在发送信息之前先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防止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资料出售给第三方。网络隐私,即个人资料的保密性,是网络时代新的概念,要学会维护自己的网络隐私权,有一种"隐私维护与管理"软件,建议你还是装上一个为好。

(4)要经常更换你的密码,据统计,我国有54%的电子邮箱从来不换密码,这是很不安全的。密码不要使用有意义的英文单词、生日、寻呼机号码、电话号码等容易被人猜中的信息。另外,当好多地方需要设置密码时,密码最好不要相同。使用包括字母和数字的八位数的密码,可以比较有效地干扰黑客利用软件程序来搜寻最常见的密码。

(5)如果有人自称是ISP服务商的代表,告诉你:系统出现故障,需要你的用户信息,或直接询问你的密码。千万别当真,因为真正的服务商代表是不会询问你的密码的。

(6)在网上购物时,确定你采用的是安全的链接方式。可以通过查看浏览器窗口角上的闭锁图标是否关闭来确定一个链接是否安全。

(7)在不需要文件和打印共享时,就把这些功能关掉。因为,这个特性会将你的计算机暴露给寻找安全漏洞的黑客。黑客一旦进入,你的个人资料就容易被窃取。

作业:对照保护措施,把自家的电脑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设置。

第二节认识网络不良信息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学会识别网络不良信息。

2、自觉遵守道德和国家法律,预防违法犯罪。

3、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对“网瘾”说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因特网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同学们,你们在浩瀚的因特网上畅游时,是否想过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我们如何识别不良信息,享受健康的网络呢?

活动探究:

活动一:小调查,你上网都遇到过哪些不良信息?

又是如何识别不良信息的?

遇到不良信息你又是如何处理的?

活动二:案例分析,(1)小齐网上发表的评论被屏蔽

(2)小高为了升职,利用网络技术盗窃对方公司的高层机密

(3)网上看电视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精美礼品一份

活动三:我来测一测(网瘾评估标准)

学生对照选项判断自己是否有网瘾

小组讨论:如何控制时间,戒掉网瘾

多媒体展示中学生安全上网的30个法则,以此自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东西?

第三节网络的是与非

教学理念:

努力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本次教学使学生围绕“网络的是与非”这个课题开展一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入调查小学生的上网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2)让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危害,懂得如何正确上网。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体现自我成就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

(2)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养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正确对待网络。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引出研究课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上网吗?都玩些什么?(指名答)

2、教师补充

3、小结:是啊,网络给我们到来了很多快乐,也给我很多帮助,

它被称为百事通、活雷锋,然而,有些人却特别仇恨网络,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网络的是与非”。(板书)小组讨论“网络的危害”

小组展示,点评分析。

补充案例

思考:我们应如何安全上网?

总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