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纪录片前期拍摄的技术性与真实性
论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

论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作者:王然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5期摘要:“艺术性”与“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
纪录片的核心是其“真实”,且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前提,而在纪录片中进行艺术性的创作是纪录片的展现形式,赋予纪录片以美感。
缺乏艺术性的纪录片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影响纪录片的传播,但是过于艺术化的纪录片容易让纪录片偏离本质,所以把握好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平衡是一部好的纪录片的关键。
关键词:纪录片; “艺术性” ; “真实性”中图分类号:J952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58-02纪录片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真实的展现,并且通过后期艺术性的加工处理,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人们对所记录生活的思考。
纪录片和电影一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从前期的选题、策划,中期的拍摄,后期的剪辑都会有创作者意识的主导。
纪录片实则就是创作者通过选择拍摄的真实社会生活来给观众呈现出所要表达的主观意识,整个纪录片的拍摄都由创作者来选择和决定。
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有很多,如长镜头配合同期声、跟踪拍摄、抓拍、抢拍等,目的是让纪录片更为真实客观,让观众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就是纪录片所要呈现给大家的“真实性”。
有人认为,纪录片本身是对于真实社会生活的记录,过多的创作者意识的控制有违纪录片的本质,但是这种观点其实并不科学,缺乏思想和灵魂的纪录片实则是简单镜头的叠加,虽然真实,但是缺乏内涵和思想,不能很好地表达记录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更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纪录片来源于生活,却要高于生活,创作者通过对社会生活的选择、提炼,从而让观众从纪录片中得到共鸣、受到启发,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纪录片的作用。
因此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创作人员不断的加工、处理,既不失去纪录片的“真实性”,同时又有“艺术性”的美感,这样,创作的纪录片才能具有灵魂、思想、内涵。
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doc

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摘要]真实性与艺术性是纪录片的两大大体特点。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与核心;艺术性是记录片拥有审美价值的基础。
二者完美结合,是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大体保证。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性艺术性纪录片是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引发人们对生活本质试探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载体一样为电影或电视。
有些纪录片过于重视真实性,忽略了艺术性,如此的纪录片难以引发人们的共鸣。
相反,若是过于重视艺术性,会使纪录片本身过于夸张,乃至会违抗客观真实的原那么。
因此,二者必需张弛有度,才能成绩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笔者以《南水北调中线大移民》的拍照为例,探讨纪录片中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问题。
一、真实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是纪录片的艺术生命所在。
但纪录片也绝对不是对事件的自然记录,它必需对事件进行艺术加工,才能给观众以视听享受。
(一)合理安排“进程”的艺术纪录片创作最大的败笔确实是对事件进程的表达目的性不强或不得要领,如此会造成纪录片的主题不突出,无法表现出纪录片的庞大感染力。
尽管某一个片段或镜头是很动人的,可是纪录片绝对不是一部动人镜头的“大合集”,它应该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跨度感,从而使事件能够在历史长河中成立起自己的坐标,使观众能够体会到事件在历史前行进程中的深层意义。
比如《南水北调中线大移民》这部纪录片,将人民群众、移民工作者辛苦工作的场景融合于祖国建设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令人民群众浓郁的情感与国家进展的宏图专门好地融合在一路,为这一事件寻觅到了一个历史坐标,折射显现实意义,才能使影片的真实性加倍直观,也加倍震撼!除此之外,咱们还要注意的是生活中冗长、平淡的事件是缺乏结构力的,也缺乏呈现事件与人物内涵的能力,若是想将那个进程融入到影片当中,必需对事件与人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叙事手法才能增强影片的结构力。
(二)正确处置表象与真实的艺术纪录片中的纪实画面会给人以还原现实生活的真切感觉,但事实上受诸多因素的阻碍,纪实画面往往带有必然的片面性。
纪录片电影的真实与表现

纪录片电影的真实与表现纪录片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是一种阐述真实的媒介,同时也是对真实进行表现和再现的创作手法。
在纪录片中,制作者通过选取和剪辑素材,把观众带入一个看似真实却又经过艺术处理的世界。
纪录片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记录,更是对社会问题、文化现象及自然环境进行深入思考和表现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纪录片电影中的真实与表现的关系,以揭示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影响。
纪录片的定义与发展纪录片最早是在20世纪初诞生,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其形式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单纯记录到后来的拍摄技巧日益丰富,纪录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现代纪录片不仅包括传统的访谈、观察和纪实拍摄,还有动画、重现等多种表现手法,极大地拓展了其叙事疆域。
不同于虚构类电影,纪录片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试图呈现实际发生过的事件或人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真实”并非绝对概念。
在制作过程中,导演选择什么素材、如何剪辑、配乐等一系列因素都可能影响观众对“真实”的解读。
因此,有些学者提出“纪录片中的真实”实际上是“被表现的真实”。
纪录片与现实的关系纪录片常常先锋于社会现象,揭示当前的热点问题,比如全球变暖、贫困、战争等。
制作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实地拍摄,将生活中的点滴展现在银幕上,使观众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然而,这种“真实”的再现并非尽善尽美,它蕴含着更多复杂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
主观性与客观性在纪录片中,每位创作者都不可避免地带入个人视角。
例如,在选择主题时,导演必然根据自身经历或价值观进行筛选。
某些主题虽然是真实存在,但选择的不同时刻、地点和人物可能导致对事件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此外,在剪辑阶段,制作者可能会增强某些情节或情绪来引导观众,从而塑造出一种更为吸引人的叙述。
这种对现实的主观解读也正是纪录片魅力所在。
选择与局限在拍摄与剪辑过程中,导演需要做出一系列选择,包括被采访的人物、音乐使用、画面构图等。
这些选择虽然基于现实,但也暗含了导演所希望传达的信息。
论纪录片的真实

论纪录片的真实探究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
纪录片的真实具有独特的内涵。
一方面,对于现实客体而言,电视纪录片要求“无假定意义的真实”,它不允许虚构,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导演摆布。
另一方面,对于创作而言,纪录片所表现的现实又是一种被中介了的现实,它与真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创作者、摄影机、再现的作用与方式等因素的干预或干扰,以致纪录片中所呈现的现实,已经是按照创作者的主观价值加以组织过的了,通过创意、剪辑、提炼、结构,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关系。
因此本文认为纪录片的真实是建立在物质现实真实的基础上,并结合创作者的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而达到的一种真实。
而且这种真实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笼统的、绝对的。
一、对真实的理解与阐释关于纪录片的真实问题,历来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目前理论界有以下几种有关真实的理解,笔者在此列举并进行分析。
1.还原与再现关于还原与再现,其在内容本质上非常类似与克拉考尔关于《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现》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它强调纪录片的全部声像内容应该完全来自物质现实,即纪录片所展示的全部声像内容都应该以一种客观的物质现实曾存在于摄影机与拍摄者之前,纪录片的真实就直接来自于那种曾经真实的出现于摄象机和拍摄者之前的客观的物质现实的即时纪录。
这个观点的重要性在于强调纪录片全部声像内容应该以客观的物质现实作为其真切可信的对应,即拥有相应的一个物理真实,但是这种观点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因为真实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众所周知,不同事情都有无穷的侧面,即使是同一个事件,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展示;其次,摄象机的介入或多或少会改变事物发展的自然流程,在镜头面前,人们具有本能的矫饰心理,会有本能的表现欲;另外,素材拍回来要经过创作者的梳理、提炼、剪辑等创作过程,而这个过程依赖于创作者的感悟,这是一个不断理解真实、想象真实、建构真实、逼近真实的过程。
所以真实是相对的,是经过编导者加工过的真实,它的真实性保证与创作者的道德和良知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电影的真实与表现

纪录片电影的真实与表现1. 引言纪录片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旨在通过真实记录和展示来呈现事实和现实。
然而,纪录片电影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导演的主观表达和观众的主观感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与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观众的影响。
2. 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纪录片电影作为一种记录现实的媒介,其真实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纪录片电影通过采访、拍摄和剪辑等手段,力求还原事实和真相,使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被记录对象的真实状态。
然而,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并非绝对,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导演在拍摄纪录片时会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审美取向。
导演通过选择拍摄对象、角度和镜头等手段来呈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
这种主观性会对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观众在观看时需要对所看到的内容进行辨别和思考。
其次,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还受到剪辑和后期制作的影响。
导演可以通过剪辑和后期制作来改变纪录片的节奏、情绪和叙事方式,从而对观众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种处理手法可能会使观众对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事实产生误解或误导,进而影响他们对真实性的判断。
3. 纪录片电影的表现手法除了追求真实性外,纪录片电影还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来传达导演的意图和观点。
这些表现手法包括但不限于:3.1 镜头运用纪录片电影中的镜头运用是导演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导演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镜头角度、镜头距离和镜头运动等方式来突出或弱化某些元素,从而引导观众对事物进行思考和感知。
3.2 音乐与声音设计音乐与声音设计在纪录片电影中起着重要的情感表达作用。
导演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和声音效果来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
3.3 叙事结构纪录片电影的叙事结构是导演表达观点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导演可以通过选择线性、非线性或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来呈现事实和真相,从而引发观众对事件的思考和反思。
4. 纪录片电影对观众的影响纪录片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形式,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纪录片拍摄与制作技巧探讨

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的纪录片拍摄与制作技巧探讨影视摄影与制作,是一门融合了艺术、技术和创意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拍摄与制作技巧。
本文将探讨纪录片拍摄与制作的一些关键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1. 策划与前期准备纪录片作为一种真实记录现实的形式,策划与前期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明确纪录片的主题和目的,确定拍摄的目标对象和内容。
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搜集相关的资料和素材,为后续的拍摄与制作打下基础。
2. 摄影与拍摄技巧纪录片的拍摄需要具备一定的摄影技巧。
首先是构图的技巧,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视角,以突出纪录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其次是运用光线的技巧,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合理调整光线的亮度和方向,以提高画面的质感和效果。
此外,还需要注意稳定的拍摄,可以使用稳定器或脚架,避免画面晃动,提高观影体验。
3. 后期制作技巧在纪录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技巧来完善最终的作品。
首先是剪辑技巧,根据拍摄的素材进行选取和组织,通过合理的剪辑方式,展现纪录片的叙事和情感。
同时,还可以运用音效的技巧,添加合适的音乐和音效,增强纪录片的氛围和感染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调色的技巧,通过调整画面的色调和色彩,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增强纪录片的表现力。
4. 讲故事的技巧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讲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纪录片不仅仅是对事件的记录,更需要通过故事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其中,激发共鸣和思考。
因此,讲故事的技巧非常关键。
可以通过采访被拍摄对象、使用旁白、展现冲突和转折等手法,以整合素材和叙事方式,创造出有趣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结构。
5. 真实性与创作性的平衡纪录片作为一种真实记录现实的形式,要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纪录片也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因此,在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过程中,需要找到真实性与创作性的平衡点。
既要保持真实的呈现,又要注重影片的审美和艺术性。
纪录片电影的真实与表现

纪录片电影的真实与表现纪录片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它以真实记录和展现现实生活为主要特点,通过镜头展现出人们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事件。
然而,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众对真实性的不断追求,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和表现形式也受到了广泛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与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实生活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平衡。
首先,纪录片电影作为一种记录现实的艺术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
纪录片电影通常以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为素材,通过记录和呈现的方式展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
观众通过观看纪录片电影,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一些平时无法接触到的真实情况,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并非绝对的。
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导演和摄制组往往会对现实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有时候为了突出主题或者增加观赏性,导演会对镜头角度、剪辑手法等进行调整,使得影片呈现出一种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这种对真实情况的加工和处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观众对纪录片电影的真实性认知,引发争议和质疑。
另一方面,纪录片电影的表现形式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纪实记录不同,纪录片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
导演会运用各种摄影技巧和剪辑手法,使影片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
通过音乐、配音、字幕等手段,纪录片电影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思考,使得影片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因此,纪录片电影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纪录片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导演会夸大事实、夸张情节,甚至编造虚假情节,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种过度追求表现形式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影片的真实性,也会误导观众对真实情况的认知,引发观众的质疑和不满。
因此,在纪录片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和摄制组需要在真实性和表现形式之间取得平衡,既要保持真实记录的特点,又要注重艺术表现的效果,使影片更具有观赏性和感染力。
浅谈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浅谈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纪实摄影的基本概念纪实摄影是指通过摄影镜头记录真实生活中的场景、事物、人物,以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
它强调对现实的客观记录,这种记录是通过摄影师的主观选择和摆拍来实现的。
这种摄影形式的目的是通过图片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和历史,往往用于新闻报道、记录历史、社会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等领域。
纪实摄影的拍摄对象涵盖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场景和事物,无论是人物、建筑、自然、风景、传统文化等都可以成为摄影师的拍摄对象。
在拍摄时,摄影师需要全面而具有独到见解的记录,不仅要把握好摄影时机、光线、角度、构图等因素,更要时刻保持对被记录的场景、事物和人物的客观感知和理解,以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
纪实摄影通过摄影师的视角和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文化,这种记录是客观而真实的。
这里所谓的真实性,并不是指摄影的图像与客观世界一模一样,而是指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摄影师所看到的、记忆中的场景或事物。
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均由摄影师根据其主观意愿进行选择和处理,因此它体现了摄影师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性。
然而,客观真实性并非是纪实摄影唯一的艺术追求。
在一定的情境下,摄影师有时候会通过某些手段去强化、突出某些影像,使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这种手段可能涉及到后期处理、选择、构图等方面。
这种情况下,摄影的真实性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真实性和艺术性是纪实摄影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元素,它们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
在纪实摄影中,真实性不但不排斥艺术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相得益彰。
纪实摄影在满足真实性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创造,以此增强其艺术性。
这种艺术性并不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放弃了真实性,而是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去运用手法,以表达摄影师对现实的深层理解和感受。
以一些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为例,例如邵逸夫、赵德志、安利等,他们在记录社会现实的同时,运用了一些手法创作出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纪录片前期拍摄的技术性与真实性本文以纪录片真实性的这一本质属性为出发点,从先进摄像设备和娴熟拍摄技术两方面探讨了获取真实拍摄素材的技术要求。
指出,纪录片记录的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人和事,客观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是绝对运动的,人物、事件、时间、空间都是运动和变化的,在绝对运动的物质世界里,记录下不变的真实瞬间,同时带给人们某种历史或现实的启迪,这就要求纪录片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必须具备娴熟的拍摄技术并使用先进的拍摄设备。
标签:纪录片拍摄;技术性;真实性在纪录片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影响纪录片真实性的因素非常多,如前期的素材拍摄,后期的制作,导演的感情以及整个制作团队的职业精神等。
而前期的素材拍摄是整个纪录片创作真实性表达的基础,这一基础的实现是靠先进影像设备和娴熟拍摄技术进行的,因此这两方面的技术在纪录片的真实性中尤为重要,因为要创作出有价值的纪录片,必须在素材来源上先要达到绝对真实,这样后期制作人员才能根据导演的意图,创作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高度纪实性的纪录片。
一、先进的影像技术是纪录片真实性的依托影像技术是人类目前最先进的保存和记录技术,现实的真实记录和保存是离不开影像技术的。
影像是技术的产物,影像产品依托于技术之上,离开现代技术是不可能有先进的影像技术的。
而纪录片真实素材的获取,又是通过影像拍摄设备来实现的。
摄影师们为了拍摄到弥足珍贵,从未有人拍摄过的,真实的精彩镜头,就必须依托先进的影像设备来完成。
先进的技术对打造一部精品纪录片的作用是巨大的。
1、航拍技术在纪录片拍摄中被广泛应用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就是使用先进设备从高空对地面进行拍摄,获得相应的俯视图,由于其独有的鸟瞰视角,能将一些我们无法看到的角度有效的体现出来,因此航拍技术在纪录片的拍摄中被广泛应用。
在纪录片《航拍中国》中,为了拍摄到新疆地区的天山山脉连绵不绝的2500公里山脉走势,就充分应用了航怕技术。
通过航拍,将跨越四国的巨大山系真实的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观众不仅看到新疆天山山脉的天格尔峰和博格达峰的真实面貌,也看到海拔5000多米山峰上的常年积雪和沟壑交错的地貌。
在BBC纪录片《地球脉动2》里,摄影师通过充分利用航拍技术,准确的捕捉了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金雕在冬季捕猎的画面,这一真实过程的还原就充分利用了航拍技术来实现的。
为了用全新角度来展示盘旋在群山之间的金雕生活,BBC的摄影师们以地面拍摄和航空拍摄两种不同的方式,全方位的进行了拍摄。
传统的野生摄制组近距离,拍摄金雕地面夺食和赶走其它掠食者的画面。
近距离的特写镜头,真实的记录了金雕高速俯冲到地面的震撼画面。
航空组在高空捕捉金雕在群山间盘旋、滑翔、俯冲的画面。
为了从金雕俯冲的视角展示金雕的俯冲这一生动真实的飞行过程,摄像师采取了极端的航拍方法,让专业的滑翔员头戴摄像机,然后自己操控滑翔伞,模拟金雕俯冲的飞行过程。
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中,利用无人机超清航拍技术真实的拍到了宽吻海豚冲浪戏水画面,成群的宽吻海豚在巨浪下尽情的飞跃和戏耍真实画面,被无人机全部拍到。
2、与鱼共舞的水下拍摄技术自然类纪录片,由于其承担的科普教育功能,因此对于此类纪录片真实性的要求是绝对的,同时也要求了摄影师必须拍摄到最真实的素材。
浩瀚如宇宙的茫茫深海,是自然纪录片永远无法回避的领域,如何突破环境的限制,拍出前所未有的画面,这就需要许多水下先进拍摄设备的协助。
在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中,水下拍摄团队为了拍摄到真实细腻的水下画面,启用了全新的水下设备,如循环呼吸机、吸盘摄像机、微型广角镜头以及水下探测摄像机等。
由于这些先进和创新的拍摄设备的使用,使这样的自然纪录片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和真实画面,给观众展现出了一个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
循环呼吸机,是一种不会释放气泡的密闭式呼吸装置,摄影师可以坐下来静静观察海洋生物的行为,与它们进行近距离接触。
在循环呼吸机的帮助下,《蓝色星球2》中拍摄到猪齿鱼为了吃到珊瑚碎石和沙子中的小蛤蛎,先用嘴搬开珊瑚碎枝,再用鱼鳍扇开海床泥沙,发现下面的小蛤蛎后,用嘴把带有坚硬外壳的小蛤蛎,带到巨大的碗状珊瑚里,用嘴不停摔打小蛤蛎外壳。
如果没有循环呼吸机的帮助,这些珍贵的真实画面是无法完整拍摄到的。
吸盘摄像机是吸附在鲸鱼、鲨鱼、海豚等动物皮肤表面,观众可以直接从动物的视角,看到他们在海底游行、捕食、猎杀、哺乳、学习、交流等真实的画面。
微型广角镜头以及水下探测摄像机,就在阿拉斯加海域里拍摄到了海底的巨藻森林,在这些茂密的藻林中,观察到细小的海洋生物,在海藻和珊瑚的裂缝中拍摄到小型鱼类,真实地再现了藻森林中的生命活动。
3、深海中的红外摄像技术深海是无阳光的,那么生活在深海的生物究竟是什么样的。
完整真实地还原在没有阳光,没有声音的深海中,那些动植物活动状况,就必须借助红外水下拍摄技术来实现。
深海中是没有光线完全漆黑的,在这种环境下的生物,基本上对光都是敏感的,如果在这种环境中打上一道白光,那些敏感的鱼肯定会躲在洞里不出来,会给深海拍摄带來极大困难,使用红外拍摄技术,那些敏感的鱼是探测不到红外线的,这意味着就算摄影师在完全漆黑的环境里,也可以通过取景器看到发生什么,摄影师照样能捕捉到前所未见的动物真实行为。
《蓝色星球2》就在深达1000米的幽静海床里,使用红外摄像技术拍摄到了泥堆里的生命——单棘躄鱼。
单棘躄鱼大张着嘴巴极有耐心地、静静地伏在海床上,静待食物从身边“路过”,这一过程,被摄影师用水下红外摄像技术真实清楚的拍到。
通过水下红外技术的长期记录,摄影师发现单棘躄鱼在长期的趴伏下,为了便于它能在海床上拖着脚步行走,它的鳍变成了更有用的器官——足。
这个现象不仅仅是论述了真实性,还更好的表达了现代技术是如何推进科学研究的。
4、各种自制摄像机的综合使用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市场上各种最新摄像设备的使用之外,根据实际拍摄需要自制摄像机,也是获取真实素材最常规的方法。
《蓝色星球2》摄影师们为了拍摄到分层画面,即可以同时看到水下和水上的场景,还不使画面失真,不出现散焦情况,便专门打造了直径为60厘米的半球型摄像机。
在BBC纪录片《地球脉动2》中为了捕捉到雪豹这种习性极为隐匿的动物的身影,摄像师们自制了野外防水自动摄像机,利用这种自制的防水自动摄像机,最终捕捉到了爬上山顶的雪豹“引吭高歌”的画面。
摄像师们为了拍摄到大象的生活方式,自制大象粪便摄像机。
运动的自制摄像机跟着大象的步伐,拍摄到小像寻找妈妈的全部过程,同时也真实的记录下了象群的一举一动。
为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鱼类的速度和捕猎的刺激画面,《蓝色星球2》的摄影师们还自制了拖拽摄像机。
拖拽摄像机能跟着旗鱼、长吻原海豚、宽吻海豚等,以相同的速度游行拍摄,拍摄到它们的并肩游行和协同捕猎的画面,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鱼类的速度和捕猎画面。
5、不断发展的超高清数码技术随着720p 、1080p、2K高清和超清画质影像设备的逐步使用,4K超高清分辨率画质的影像设备在纪录片拍摄中也已逐渐开始广泛使用,观众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使画面之美和奇妙的世界完美结合。
高端4K 影像设备的使用,使纪录片画面干净细腻,锐度惊人。
热带森林的飞禽走兽,广袤草原奔驰的骏马,无垠沙漠长途跋涉的狮子,及各种壮观、壮丽的景色,都会被4K拍摄设备强大的捕捉能力真实准确的捕捉到,4K超高清的画质对纪录片画面的真实性有着巨大作用。
同一纪录片,用4K拍摄设备拍摄,就能看到885万像素的超精细画面;用2K拍摄设备拍摄,能看到的是221万像素的超清画面;使用全高清拍摄设备拍摄,只能看到的是207万像素的超清画面。
超高清和超清有近四倍的像素差别,普通静态的画面影响较小,但动态航拍画面失真情况尤为严重,如拍摄海边成片起飞的海鸥,画质不高,基本看不清飞的是什么,航拍南极企鹅集群在陆地上繁衍的画面,画质不够,看到的只是黑白相间的一大片。
清晰,自然,细腻的超高清的画质,更贴近真实,对于纪录对象的真实记录,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娴熟的拍摄技术是纪录片真实性的保证纪录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既有艺术审美的价值追求,也有高度纪实的宗旨需要。
这就要求在纪录片的整个拍摄过程中,必须具备非常娴熟的拍摄技术,并能将众多的摄影技巧在时间的一维性和空间的多维性碰撞过程中,及时地、准确地、灵活应用。
纪录片创作的成功与否与拍摄技巧有着直接关系,拍摄技巧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纪录片的整体效果和真实性的表现。
[1]1、实现纪录片真实性需要正确的构图画面构图是纪录片拍摄取景的基础,是镜头语言最直观的表现,构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镜头的张力。
拍摄一部纪录片不像故事片一样,需要很多镜头的分解,不会全景、近景、特写的频繁切换,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随画面主题不断移动变化,因此画面构图就显得很重要。
其中几种最常见、应用最广的构图方式有:九宫格构图,是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2]“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既能给主体一个好的空间,也能使边框点缀更丰富。
“黄金分割”构图法,即数学中黄金比的使用,由于比例背后的奇妙关系,它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摄影、艺术、电影中,这一美妙的线段关系,是画面比例最好的分割方式,因此也被经常应用于摄影当中。
对角线构图法,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
三角形构图法,是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三个视觉中心上的景物,构成一个三角几何形状,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3]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S”构图法,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整个画面看上去富有优雅、协调的韵律感。
[4]日常的拍摄中还有许多的构图形式,如均衡式构图、变化式构图、紧凑式构图、向心式構图、垂直式构图、对分式构图等。
在纪录片的拍摄中,构图的正确与否,对画面的影响意义重大。
无主题,画面太满的构图,会导致画面杂乱无章,根本不知道画面在展现什么。
拍摄动物捕食、打斗、攻击、逃生等画面时,拍摄对象都处在高速运动中,构图不正确,极有可能使这些精彩画面跑到取景器以外,就会捕捉不到这些精彩真实的画面。
2、巧妙的用光技巧是实现纪录片真实性的保障没有光就没有颜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漆黑一片,光在艺术摄像和艺术造型的表现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艺术摄像,光就是艺术摄像的生命,如果没有光,镜片就会像盖子一样黑。
要想达到逼真、细腻、丰富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调整和利用好光。
摄影所定义的光可以分为许多种,硬光、软光、背光、侧光、主光和互补光等,这些都属于摄影的定义。
在纪录片的拍摄中,为了拍摄到真实的画面,必须是环境光和补光互相作用,不同特性的光综合使用,在特殊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些特殊技术手段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