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合集下载

延安市经济分析报告

延安市经济分析报告

延安市经济分析报告延安市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该市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区域,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

随着开放的进程,延安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延安市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以及苹果、葡萄等水果。

农业产值在整体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延安市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延安市的工业也在快速增长。

该市的主要工业包括冶金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等。

其中,冶金工业是延安市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产值在整体工业中占比较大。

建材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延安市的煤资源丰富,为建材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此外,延安市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也成为延安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延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延安革命纪念馆、华山景区等。

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了解延安市的革命历史,增加对延安市的了解和认识。

近年来,延安市积极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积极引进外资、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

特别是延安市紧紧围绕打造“煤电铁新能源三线一网五带多极核心发展区”的目标,加大对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延安市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值。

在延安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例如,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工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比仍然较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延安市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链水平。

总之,延安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延安市的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延安市还将继续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延安市的调研数据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问题研究——基于延安市的调研数据
转化项 目; 七是着 手 编制盐 化工 规划 , 实施 一批盐 化
工 项 目。
来, 能源 工业 一直是 延安 市经 济发 展 的龙头 , 是财 也
政 的主要 支柱 。 目前 , 已查 明 的矿 产 资 源 和 资源 潜
在 价值 高 的主要有 石 油 、 煤炭 和天 然气 三种 。 2 能源化 工基 地建设 规 划不 断完善 。一 是 编制 .
第 2 3卷第 6期 21 0 0年 1 月 1
西 安财 经学 院学报
J un o ’ nUnvri fFia c d E o o c o r  ̄ fXia iest o n n ea c n mis y n
Vl . 3 No 6 0 2 J .
No . 0 0 v2 1
( ) 展现 状 一 发 1 以石 油 为 主 的 能 源 工 业 发 展 迅 速 。 长 期 以 .
配合省上编制了《 鄂尔多斯盆地 ( 陕西部分 ) 能源开 发总体规划》一批能源转化 、 础类重大项 目以及 , 基 杨舒( 含交 口河、 杨庄河)黄 陵、 坪三个园区建设 、 永 项 目被 列 入规划 ; 是 正 在 编 制 天 然气 开 发 利用 规 六 划, 积极 支 持延 长石 油集 团 、 庆油 田大力 勘探 开发 长 天然气 资 源 , 实 施 天 然 气 液 化 、 成氨 、 加快 合 甲醇 等
园区建设 的重大机遇 , 积极筹建 、 申报县级工业 园 区 , 快 发展支 撑县 域经 济 的特色工 业 。 加
4 能 源化 工基地 重大 项 目建设 不断 推进 。在推 .
收 稿 日期 :0 0—0 21 4~2 l
资 助项 目: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 学研究项 目(0 8y 9 )( 0 9y 1 ) 陕西师范大学 “ 1 2 0 1 6 、2 0 1 0 ; 0 O 2 1工程” 资助项 目; 西安市社 科规划基金项 目(0 1 ) 陕西企 业管理研究 中心基地项 目( ̄d2 1 J1 ; O 0) 作 者简介: 育 ̄( 97一) 女 , 西西 安人 , 刘 17 , 陕 陕西师 范大学 国际商学 院博士研究生 , 西安财经 学院经 济学院讲师 , 研究 方向为财税理 论与政策、 中国发展 经济 学 ; 强( 9 7 , , 张 17 一)男 重庆 合川人 , 安财经 学 院商学 院会 计师 , 西 硕 士, 研究方 向为政治经济学 。

当前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我规定性分析

当前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我规定性分析

成 经 济发展 方式 转变 的路 径选 择 .
1 陕北 地 区 经济 发 展现 状
1 1 经济 发展 的资 源优 势 .
陕北地 区位于 陕西 省北部 , 括延 安和榆 林 两大城 市 , 地 区 自然资 源 与人 文 资 源非 常 丰 富 , 我 国 包 该 是 西北地 区典 型 的资 源富集 区. 丰富 的 自然 资源 为该 地 区 的经 济发 展 提供 了坚 实 的基 础 . 先 , 首 陕北 地 区 矿 产 及 能源 资源储 藏量 大 . 该地 区有 丰富 的石 油 、 然气 、 及 煤炭 等矿 产 及 能源 资源 , 天 盐 被誉 为 “ 中国 的科 威 特 ” 如榆林 作 为 中国 的资源 富集 区 , 资源状 况被 描述 为 “ . 其 乌金 遍地 , 油浪 翻滚 , 气 十足 ,盐 ’ 不尽 ”, 底 ‘ 无
罗 萌 侯 壬 士 2 文 勇。 葡 蜀
(. 1 延安 大学
动集团公司 , 陕西 摘
西安创新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 7 ) 10 7
西安 7 0 0 ;. 110 2 延安大学
政法学院 , 陕西
延安 7 60 ;. 10 0 3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
要: 经济发展方式 涵盖了产业 结构 、 收入分配 、 区域结 构、 源利用等 方面 的内容. 陕北 地 区经 济发展转 变的 自我 规 资 从
且 目前 已探 明有 8大 类 4 8种矿 产 , 有 国 内外 罕见 的资 源 禀赋 , 中岩 盐 的探 明量 约 为 88 7亿 吨 , 炭 具 其 5 煤
的探 明储量 为 1 6 0亿 吨 , 油 的探 明储 量为 3亿 吨 , 6 石 天然气 的探 明储 量为 693亿 n 其 他 如高岭 土 、 3 l; 石 灰岩、 石英 砂等 各种 资 源 的蕴 藏也 非 常丰富 . 次 , 其 陕北 地 区具有 特有 的农 牧 业 资 源. 该地 区 的地 理 、 候 气

陕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以延安市枣园镇川口村蔬菜示范园为个案

陕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以延安市枣园镇川口村蔬菜示范园为个案
业 L 。设施 农 业主要 包括设 施 园艺和设 施养 殖两 1 ] 大 部分 : 园艺 按 技 术类 别 一 般 分 为玻 璃/ C板 连 P 栋 温室 ( 塑料 连栋 温 室 ) 日光温 室 、 料 大棚 、 、 塑 小
要 渠道 之一 。为 了 加快 把 蔬 菜 产业 推 向高 科 技 、
h , 菜产 业年 实现 产值 l5 0万 元 , m 蔬 0 占到 全镇 农 民纯 收入 的 4 , O 占到蔬 菜 生产 区农 民纯 收入
的 7 。蔬菜 产业 已 经 成 为 当 地 农 民收 入 的主 5
环 境条 件 , 一定程 度上 摆脱对 自然 条件 的依赖 , 在 进 而达 到促 使农 业 生 产 实现 速 生 、 产 、 质 、 高 优 低 耗 的 目的 , 以也被 称 为 工程 农 业 和控 制 环 境农 所
小 型 机械作 业 等特 点 , 我 国北方 地 区发展 较 其 在
收 稿 日 期 :0 00 O 2 1 — 52
示 范园 以高标准 规划 、 高质量 把 关 、 高起点 建设 为
原则 , 规划 抓 起 , 重每 个 环 节 , 从 注 建棚 统 一 以跨 度 8m, 高 4m, 体厚 度 2m 为标 准 。二 是种 顶 墙
力 密集 等产 业特 点 受 到各 地 普 遍重 视 , 得 了可 取
喜成绩 。
1 陕北 设 施 农 业发 展 现 状
设 施农业 是 通过实 施现代 农业 工程 和机械技
术 , 善局部 环境 , 改 为动 植物生 产提 供相对 可控制 的最适 宜 的 温度 、 度 、 照 、 湿 光 水分 、 料 、 肥 空气 等
高 标准 、 高效 益 的发 展 目的 ,0 9年 , 园镇 在 川 20 枣 口村新 建蔬菜 示范 园 , 占地 7 h , m 总投 资 近 1 0 5

资源型城市产业循环系统的构建研究——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资源型城市产业循环系统的构建研究——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工 而逐 步 发展 起 来 的新 兴
工 业城 市 。发展 至今 ,已
kr
社会提供能源产 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现实功
能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 市具有以资源 开
采 、加工为主体且相对单一的产业构成特
征 ,决 定 了资 源 型城 市 既 是矿 产 资源 开发 和 消耗 主体 , 是 “ 又 三废 ” 放 和 生 态环 境 排
18 1 9万吨 、销售各类油品 1 3 1 6万吨 ;实
副教授 ( 西安财经 学院资源环境 与 区域 经济研 究中心 西安
现销售收入 8 62 亿元、 0 .8 利润5 5f元 , 01 ', Z
上 缴 各 级 财 政 税 费 2 39亿 元 ,完成 固定 7 资 产 投 资 2 2 元 。随 着 陕 北 能 源重 化 工 5亿 基 地 的 建 设 ,延 安 石 油 天 然 气产 业 集 群 体 系 的规 模 和 影 响 力 将 进 ~步 加强 。 不 同 产 业 链 之 间 物 质 流 的 交 叉 和 互
一{ \ /


污染的主要威员。本 文以陕西延安这一典 型资源型城 市为实证分析对象 ,研究资源
形成 了石 油 开采— — 石 油
炼制— —石油化工的石油 资源产 业链 ; 然气开采 天
— —
型城市 以资源产 业链为核心 的集群 循环经 济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为资源型城市实施
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 一热力的生产 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生产和
供 应 业 ) 为主 要 分 析 对 象 。 延 安 市 这 些 作 产 业 构 成 ,表 现 出 以 下 的 主要 特 征 : 形 成 了 以资 源开 采 为
具 备循环 经济的部分 特征 ,为企业 内部 、

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对策初探

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对策初探

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对策初探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

随着延安地区以石油能源为主的优势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城乡差距扩大,发展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加剧。

本文以延安地区的现状概况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了延安现状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提出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当地今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实施对策、延安1.引言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呈现的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的现象,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关系逐渐失衡,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日益突出,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延安地区,城乡冲突更为明显,制约着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因此促进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己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延安甚至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延安地区的现状概况2.1地理区位延安地处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2.2区划与人口现状延安市总面积为37349平方公里,现辖宝塔区、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县、子长县、延川县、延长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县、宜川县共一区十二县。

2009年,全市共有166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3395个行政村,总人口215.18万人,人口密度57.61人/平方公里。

2.3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延安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是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区域内的产业类型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为主;2009年,延安市实现生产总值720.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2.2%,低于陕西省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07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508.15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57.3亿元,增长20.2%;三次产业的结构为7.7:70.5:21.8。

陕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动态分析

陕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变动态分析

摘 要:产业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陕北地区 2010~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 通过测度相关指标对陕北地区产业结构转变进行动态分析。研究时段内陕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动总体程 度明显,以能源型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为陕北地区的主导产业,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则有成为 地区潜导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时段内陕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和高级化,但受制于区位条件、 路径依赖以及技术短板等因素,其合理化水平和高级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研究认为,陕北地区经济发 展应在持续挖掘传统能源产业潜力的基础上加快确立和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陕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871(2019)05-0059-06 DOI:10.16752/j.cnki.jylu.2019.05.011
杂度指数以及相似度指数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进 行了考察和 评 价[8];徐 仙 英、张 雪 玲 运 用 变 异 系 数
谷、洛川、吴起等)凭借自然资源或农业资源的资源 禀赋优势经济发展较快,但大部分地区 (宜川、黄
法对构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标进行赋权,从而 龙、吴堡、清涧等)则受到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双
(YCX201914)
·60·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2019年第 5期(总第 145期)
调整幅度、调整质量与调整路径三个维度,构建了产 重要引擎;另一方面,陕北地区内部山多地少,各地
业结构变动幅度指数、高度化生产率指数、高度化复 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虽然部分地区 (神木、府
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动区域产业结构 实现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过程[2],产业结构升级能够 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高单位资源产 出效益,从而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不断推动区域经 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3]。

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2011年8月)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

全市辖1区12县,总人口219万,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

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救国的出发点和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

5000多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部落联盟式国家,轩辕黄帝的陵寝安卧于我市黄陵县桥山的苍松翠柏之间,是海内外华人寻根溯源、谒祖祭奠的圣地。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2006年以来,全市GDP相继突破400、500、600、700亿元大关,2010年达到885.4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年均增长14.8%,人均GDP位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底的45亿元增加到105亿元,年均增长18.5%,人均财力位居全省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73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倍;7个县区先后跻身西部百强,6个县跨入陕西十强。

(二)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一是能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延安是国家能源的重要战略接续区,全市已探明石油储量13.8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2000亿立方米以上,煤炭储量115亿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济 结 构 失 衡 是 陕 北 经 济 发 展 的瓶 颈 , 了 改 变 这 种 局 面 , 北 经 济 就 要 调 整 经 济 结 构 , 变 发 展 方 经 为 陕 转
式 , 结 构 调 整 中 不 断 优 化 产 业 布 局 , 育壮 大优 势 产 业 , 在 培 均衡 产 业 格 局 , 可持 续 发 展 的 道 路 。 因此 说 陕 北 走 经 济 发展 方 式 转 变 的重 点 实质 上 是 对现 有 的 以 能 源 经 济 为 主 的 方 式 转 变为 非 能 源 经 济 方 式 。
收 稿 日期 : 0 2 0 — 8 2 1 - 2 1
柯 武 钢 、 漫飞认 为 , 史 制度 是人 类相 互 交往 的 规则 , 它抑 制着 人 际 交 往 中 可能 出现 的任 意 行 为
和机 会 主义行 为 , 人们 的行 为更 可预 见 , 由此 使 并
基 金 项 目 : 安 大 学 社 科 处 课 题 , 题 名 称 《 北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重 点 、 径 与 对 策研 究 》课 题 号 y s0 0 3 。 延 课 陕 途 , d 2 1 - 3 作 者 简 介 : 丽 ( 9 2年 一 , , 西 省 清涧 人 , 安 大 学 财经 学 院 副教 授 。 文 是 2 1 —2 1 李 17 )女 陕 延 论 0 1 0 2年 在 西 北 大 学 访 学 期 间 的研 究 成 果 。
安 当地 自然 资源 禀赋 约束 , 为促 进本 地经 济 发展 ,
发挥 比较优势 , 与 国内社会 分 工 的结果 ; 参 另一 方 面, 是受 国家 区域 经济 协调 发展 政策 的影 响 , 特别 是 受 国家 区域 经 济 协 调发 展 政 策 的影 响 , 别 是 特 受 中 国 目前 的“ 化 工 业 阶 段论 ” 重 的影 响 , 安 也 延 优 先发 展 了以石 油 、 炭深 加工 为 主的重 化工 业 。 煤 但 这种 “ 资源 型 ” 业 结构 , 利 于 区域 经 济 可 持 产 不
关 键 词 : 北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陕
近 十几年 来 , 陕北 经济结 构 比较单 一 , 增长 方
式 粗 放 的 问 题 一 直 比较 突 出 , 源 工 业 ( 、 、 能 油 气 煤) 主导 整个 经济 社 会 走 向的 局 面依 然 没 有 根 本 性 改 变 。2 0 0 8年到 2 0 0 9年 , 以延 安市 为 例 , 济 经
上 工业 增长 的 主动力 。石 油工业 完 成产值 8 9 9 1.4 亿 元 ,占全 市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的 9 . 5 , 长 1 8 增 1 . 。这 种产 业结 构 的形 成 , 方 面 是 源 于延 57 一
9 以 上 都 靠 石 油 工 业 开 发 地 下 资 源 而 一 枝 独 O 秀 。在一 些 县 区 , 济 结 构 失 衡 的 问题 还 要 更 严 经 重 些 。在这 种 情 况 下 , 北 经 济发 展 方 式 的转 变 陕 已显得 迫在 眉 睫 。 目前 社会 发展 的 主攻方 向是 调 整 经 济结 构 , 变 发展 方式 , 转 在结 构调 整 中不断 优 化 产 业 布 局 , 育 壮大 优 势 产业 , 培 均衡 产 业 格局 , 走 可 持续 发展 的道 路 。 因此 说 陕北经 济发 展方 式 转 变 的重 点实 质上 是对 现有 的 以能源 经 济为 主的 方 式 转变 为非 能 源 经 济 方式 , 国内对 西部 能 源 发 展 的研 究 已有 许 多 。其 中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是 冯 之 浚 , 的观点认 为 , 他 发展 我 国能 源资 源转 化不仅 是 我 国转变 发展 方式 、 整产 业结 构 , 调 提高 资源 能源
续 发展 。 1 2 知 识 劣 势 .
由于延 安农 业 人 口 占总人 口的 比例 较 高 ( 约 为 7 ) 而且 据 调 查 延 安 农 民 的 平 均 受 教 育 年 4 , 限只有 小学 水平 , 以 , 安居 民受 教育 程度 与东 所 延
部 发 达 地 区 居 民 受 教 育 程 度 相 比差 距 较 大 。 这 种
使 用 效率 , 护生 态环 境 的需要 , 是在 国际金 融 保 也
危 机 的情 况 下增 强 国 内产 品 的 国 际竞 争 力 、 大 扩 出 口 以及 缓解 在全 球 温室 气体 排放 等 问题上所 面 临 的 国际压力 的需 要 。
差距产 生 的影 响有 两 个 方 面 : 是 延 安 居 民的知 一 识 积 累水平 较 低 , 而 导 致 生 产 率水 平 较 低 。二 从 是 由于知识 积 累水 平 低 , 而导 致 在 知 识 经 济 时代 对 新 知识 的吸 收能 力 较 低 , 又 进 一 步 拉 大 了 与 这

西




陕北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对 策 研 究
— —
以延 安 市 为 例
李 丽 。孙 琪 娟 。
(. 1 延安 大学 财 经 学院 , 陕西 延安 7 6 0 ; . 西工 业职业技 术 学 院 , 西 成 阳 7 2 0 ) 1 00 2 陕 陕 1 0 0
东 部 发达地 区居 民的知识 差距 。 1 3 制 度 劣 势 .
1 延 安 经 济发 展 存 在 的 问题
1 1 “ 源 型” 业结 构 , 利 于 区域 经 济可 持续 . 指延 安产业 结 构 中“ 、 二 三 、 的 比例构成 , 以石 油 、 一” 是 煤炭 为主 导产 业得 以优 先发 展 的产业 结 构 。据延 安市 统计 局发 布 的
增 长 总 量 的 7 以 上 , 政 收 入 和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5 财
《 0 9年 延 安 市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统 计 公 20 报 》20 :0 9年延 安 全 市 实 现生 产 总 值 达 到 5 4 0 9. 3
亿 元 。从行业 看 : 油 工 业 仍 是 拉 动全 市 规 模 以 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