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方向练习题

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方向练习题
太阳直射点日出日落方向练习题

初中地理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初中地理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判断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A.①到②段B.②到③段C.③到④段D.④到⑤段 2.五一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北半球,往南移动B.北半球,往北移动 C.南半球,往南移动D.南半球,往北移动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此完成3~5题。 3.国务院批复发布农民丰收节的当天,太阳直射点接近下图中的哪个位置 A.①B.②C.③D.④ 4.全国农民在庆祝首届丰收节时,我国昼夜情况接近哪幅图 A.B.C.D. 5.我国国庆节那一天,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 A.北半球B.南半球C.赤道上D.南回归线上 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6~7题。

6.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7.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等长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D.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8.每年冬去春来,天气逐渐变暖,对这种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9.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这一天是 A.9月23日前后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D.6月22日前后 10.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界限是 A.北回归线和赤道B.赤道和南回归线 C.南、北纬66.5度的纬线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二、解答题 12.读经纬网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教案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案 王新香 课标分析 新课标内容标准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其中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 划分和五带的形成。本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直接 因素,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掌握是达到该课标的关键点之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一般特点之后安排的。教材内容主要讲述了黄赤交角的产生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先讲黄赤交角,随后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部分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承接了 前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容,也为后面昼夜变化、四季五带的内容作铺垫。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入学,地理基础普遍都比较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学生刚学过,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思维不成熟,考虑问题还比较片面。以此 要采用较直观地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自己的话说出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射点的概念;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解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教师的模拟实验和讲解形成对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射点的认识;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和小组讨论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 化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难点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规律。 教法学法 教法为讲解法、演示法和引导法;学生学法为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精选-高中地理知识: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高中地理知识: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下面就这一问题简单分析如下。 一、以北半球为例 (一)选取23°26′N~66°34′N之间的任意一点为研究对象,O点为观测者所在点,A、B、C、D所在的平面为观测者所在的地平面,方向与生活中的实际方向相同:A为正东、B为正南、C为正西、D为正北,如图1所示。 粗线AC弧为观测地(O点所在地)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A点为日出、C点为日落,两者的太阳高度角均为0°。AC弧上除A、C点外的各点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太阳视运动轨迹,是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以太阳为参照物)观测地被太阳照射的时间的反映,也即是当地经历的白昼时间──昼长。那么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的度数和O地所在昼夜弧中的昼弧度数相当。为了观测、研究方便,我们把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到观测点所在的地平面上,这样太阳视运动轨迹AC弧投影在地平面上弧线ABC弧就相当于当地的昼长,因此我们可以把ABC弧作为观测地的昼弧使用,ADC弧则可以相当于当地的夜弧。B为昼弧中点,太阳高度角最大,时间为当地时间12时;C为夜弧中点时间为当地时间24时(或0时)。 同理,A为6时、C为18时。如图2所示:这样我们就把时 间、方位、昼夜弧长都整合到要研究的观测地平面中,以方便我们的观测和讨论。下面以北半球为例从春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或夏季(昼长夜短)、冬至或冬季(昼短夜长)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春秋分 如图3所示:此时昼夜弧等长──昼夜等长,日出点A方位为正东,时间为6时;日落点B方位为正西,时间为18时。 2.夏季或夏至

日出日落方向图解

日出日落方向图解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学生理解:北回归线以北昼长大于昼长,且正午太阳在南,因此东北_南_西北,太阳视运动轨迹大于180度。 钟表定向推导:夏季日出时在6时以前,因此太阳自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不过以上两种方法缺乏必要的科学性,虽然都能解释、并使学生进一步记忆,但却不利于进一步探究。对于初中及高一学生来说足以。 简易图解释: 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上图中能表示),站在晨线上看太阳(图中选择了几个点,也就是蓝点位置),应该就是顺着太阳光线的方向看到的。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都从东北升起,赤道上是东偏北23度26分,向南北两侧角度变大。夏半年的其它日期同理可得。 视运动图分析: 左图是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日出日落方向。 下面是从原初中课本上的图简化来的。 这是网友制作的,大家都可以依据地概的相关知识制作,也都可以说明日出日落的方向。

如果再进一步细化的分析: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 1]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 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下面是一些特殊地区,特殊时间的日出日落方位。 结论:? 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 春分、秋分,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如何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

如何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太阳的这种视运动不仅反映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同时还反映出地球自转的速度,即地球每小时向东自转15°,那么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角速度也是每小时15°。但是,严格说来,笼统地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是不准确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使得我们在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并不相同,那么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利用日照图来分析这个问题。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三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一、太阳直射赤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我们知道在晨线上看到的是日出,在昏线上看到的是日落。在上图中,选任意一点A,我们来分析一下A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因为纬度相同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相同,所以我们首先作出过A地的纬线,找到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B、与昏线的交点B’。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出的方位;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落的方位。显然,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东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西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西方向落下。 由此可得出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太阳直射北半球 我们讨论一下任意一点C地的日出日落方位,作出过C地的纬线,找出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D、与昏线的交点D’,显然太阳光线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东北方向;相对于D’地来说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教具使用说明 邻水县九龙中学沈俊 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回归运动)问题是理解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关键所在,文字表达往往不能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如果说能够巧妙地利用图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仅以利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图示,进行分段分析的教学进行阐述,供参考。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图中日期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图1 一、直射点与昼夜长短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相关的基本知识,如: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夜;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0°),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为极昼;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以北为极夜。 二、图示分段 引导学生从图1中获取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相应的时间段,如: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①段;6月22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②段;9月23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③段;12月22

日~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如图1的分段④段。 三、分段分析 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1、昼夜长短的变化(图2以北半球为例) 图2 (1)纬度变化规律 ①段和②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③段和④段:全球大体上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 (2)周年变化规律 ①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②段: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③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反之。 ④段: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图3以北半球为例)

日出日落方位及其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各种地理现象。当前学生的地理学习仅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实际,一味地为了应付升学而被动学习,无法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了地球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在生活中我们能够知道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间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不停的做周期性的运动,从而使得不同纬度的地区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日落时间,这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难点,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规律,最主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由于高一年级15级文科班学生我没有带他们的课程,所以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通过高二教学中的表现,发现他们的基础非常差劲,同时由于自然地理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接近生活,让同学们从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养成一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

2.比较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时间,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记录当地一年四季日出日落时间,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总结计算昼夜长短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到联系生活实际,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生活经验,并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思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提问式、小组讨论式、讲授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每天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 学生回答:东方。 老师:一个地方每个季节太阳升起来的时间一样吗?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不一样。太阳光照强度不一样、白天夜晚长短不一样等等。

日出日落方位详解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 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具体来说: (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 (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

一天转一圈。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

高中太阳方位问题——日出日落方位

例题: 纽约曼哈顿街区,每年7月12日前后,在天气晴朗的日落时分, 就会出现太阳悬在城市街道上空的现象,被称为“曼哈顿悬日”(见下 图)。据此回答下题。 1.日落时,出现“曼哈顿悬日”的街道走向及每年出现的次数分别为 ( ) A.正东—正西走向两次B.东北—西南走向四次 C.西北—东南走向两次D.西北—东南走向四次 日出日落方位的解法 1.一般情况下,日出日落方位只考察北温带或者南温带地区,我们以北温带为例 2.在北温带任意地点O,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下图所示 O点为人站立位置,EW为纬线,指示正东正西方向;SN为经线,指示正南正北 方向,蓝色半圆表示天顶,即太阳视运动所在弧面 3.我们知道,在两个特殊时间——春秋二分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我们在北 温带看到太阳在天空的日运动轨迹应该是从E点出发,到W点结束,轨迹向南方 偏的弧线,如下图绿色弧线

在此期间,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4.春分至秋分之间的夏半年,地轴向指向太阳的方向倾斜,在我们看来,则是太阳的 日运行轨迹整体北移,所以,在夏半年,太阳的日运行轨迹逐渐向北移动,如下图红色弧线。直到夏至日,地轴倾斜角度达到最大,太阳的日运行轨迹达到最北,开始向南返回初始位置。 如图,在此期间内,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5.同理,在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之间的冬半年,地轴向太阳相反方向倾斜,太阳日运 动轨迹向南移动,如下图蓝色弧线所示

如图,在此期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6.综上,对于北温带来说: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南温带与北温带日出日落太阳方位相同,只是太阳的日运动轨迹倾斜方向相反。 解例题: 曼哈顿每年7月12日前后日落时出现悬日,说明是北温带夏半年的日落,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判断出当日日落西北,故该街道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太阳的日运动轨迹往返各一次,所以每年两次,正确答案选C

日出方位角的判断及计算(教育相关)

日出方位角的判断及计算 纵观近年来各地的高考题和模拟试题,涉及日出方位角考查的题目不在少数,而这个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的最难点之一,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日出方位角,即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根据太阳视运动图(图1),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区域外,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时,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然而,不同纬度的日出方位角(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角度)到底多大?日出方位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到底是什么关系?本文试图运用中学地理知识,定量研究一下日出方位角问题。 图2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照情况。0号光线为直射北回归线的光线,光线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赤道、纬线圈A 、北极圈P 、纬线圈B 和南极圈Q 日出时刻光照情况。过P 、Q 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③ c ′ c ′ ① ② ②′ ④ ⑤ A N 赤道 P 1 2 3 a b c d o c ′ d ′

一、赤道地区日出方位角的大小 1、赤道夏至时的日出方位角的计算 如图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1=23°26′ 辅助线ab与赤道共面,且在晨昏圈与赤道的交点a上与赤道相切。直线ab与光线①的夹角为∠2 又∵所有太阳光线均为彼此平行的射线,∴∠2=∠1=23°26′ ∠2=23°26′的地理意义:夏至时,赤道地区日出方位为东偏北23°26′。 2、推论: 赤道地区日出方位角(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角度)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相等。赤道地区,冬至时太阳直射23°26′S,日出方位角为23°26′,日出方位为东偏南23°26′。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方位角为00,日出方位为正东。 二、其它纬度日出方位角的大小变化规律 1、夏至日其它纬度日出方位角的计算 如图2,辅助线cd、ef分别与纬线圈A、纬线圈B共面,且在地方时为6:00的经线与纬线圈A和纬线圈B的交点c、e处与纬线圈相切。 直线cd与光线②′的夹角为∠3。 ∵所有太阳光线均为彼此平行的射线,纬线圈彼此平行。 ∴∠3=∠2=23°26′。 ∠3=23°26′的地理意义:夏至时,纬线圈A上,地方时6:00太阳光线与当地纬线夹角为23°26′。同理,夏至时,纬线圈B上,地方时6:00太阳光线与当地纬线夹角为23°26′。 这并不是纬线圈A、B日出时刻的太阳方位。 光线②与纬线圈A的切线c′d′的夹角,才是纬线圈A日出时的方位角。这个角明显大于23°26′。 在北极圈P上,光线③从正北方向照射,那里的日出方位偏离正东90°。 2、推论: 赤道以外的其它地区,日出方位角的度数大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纬度越高偏离角度越大。刚好发生极昼现象的地区偏离正东方90°,太阳从正北(或正南)方升起。 三、一道典型错题的纠正 题:下图为某地某日的太阳视运动示 意图(图3)。已知∠A=20°,∠B=65°,则 此地的地理纬度是( )。 参考答案为:45°N。 试题提供的参考解析:由∠A=20°可 知,太阳直射20°N,又由∠B=65°可知 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5°。由H午=90°- 纬度差,推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250,所以该地纬度可能是50S或450N。再根据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排除50S。 其实,除了赤道地区日出方位偏离正东方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相等 N S E A B W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和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问题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和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问题 一、地球上某地一年中日出日落方位 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太阳每天一周的东升西落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太阳的周日视运动轨迹平面与天赤道平行,与天轴(观测者与北极星的连线)相垂直。如图一所示 我们知道,由于地平圈的存在,我们只能观测到半个天球(即天球在地平圈上的部分)。当太阳在地平圈以上的部分运行时,即为白昼,当太阳在地平圈以下的部分运行时,即为夜晚。如图一所示太阳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时称为中天。经过包括天极和天顶的那半个子午圈时,太阳到达一天中最高位置,称为上中天,此时即为地方时12点;经过包括天极和天底的那半个子午圈时,太阳到达一天中最低位置,称为下中天,即为地方时0时(或24时)。 太阳经过观测者的地平圈时称为出没,也称升落。太阳从地平圈下升到地平圈上称为日出,反之称为日没。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在一年之中太阳的黄道面上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每天太阳的周日视运动轨迹也不一样,从而造成每天日出日落方位及中天的高度也不相同。 由于地球的公转,太阳黄道上自西向东每天移动约1°。在一年的不同日期内,太阳的赤经、赤纬的变化,引起昼夜长度的变化。 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两天,即春分和秋分,太阳由正东点日出,正西点日没,昼夜相等。从春分起,太阳的出没方位逐渐北移,夏至日到达最北点。在这段时间内,日出的时刻逐日提早,而日没的时刻逐日延迟。同时中天高度越来越高,白昼变长,黑夜缩短。夏至那天中天高度最高,白天最长。夏至以后,太阳的出没方位逐渐南移,中天高度逐渐下降。秋分以后,太阳的出没位置已在东、西点以南,昼短夜长。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冬至日为止。这时,太阳的出没位置到达最南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以后,太阳的出没点重新北移,到春分点时昼夜又相等,完成一年一周的运动。由于纬度不同,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纬度越高,夏季白天越长,冬季白天越短。极圈以北开始出现“白夜”和“黑昼”。在地球北极,则是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太阳不再每天东升西落。南半球的情况和北半球完全相同,只是冬和夏、春和秋,恰好相反。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因而,对于全球任意点而言,在二分日时,均为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移动时(春分到秋分),全球均为东偏北方向日出,西偏北方向日落;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移动时(秋分到次年春分),全球均为东偏南方向日出,西偏南方向日落 二、北半球物体影子方位的判断

太阳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太阳的这种视运动不仅反映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同时还反映出地球自转的速度,即地球每小时向东自转15°,那么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角速度也是每小时15°。但是,严格说来,笼统地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是不准确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直射点位置的变化,使得我们在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并不相同,那么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利用日照图来分析这个问题。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三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一、太阳直射赤道 我们知道在晨线上看到的是日出,在昏线上看到的是日落。在上图中,选任意一点A,我们来分析一下A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因为纬度相同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相同,所以我们首先作出过A地的纬线,找到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B、与昏线的交点B’。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出的方位;只要得出太阳光线相对于B’地的方向,就可知道A地日落的方位。显然,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东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相对于B’地而言,太阳光线来自正西方向,所以在A地太阳从正西方向落下。 由此可得出规律一: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二、太阳直射北半球 我们讨论一下任意一点C地的日出日落方位,作出过C地的纬线,找出该纬线与晨线的交点D、与昏线的交点D’,显然太阳光线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东北方向;相对于D’地来说来自西北方向,所以,在C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 由此可得出规律二: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三、太阳直射南半球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课堂练习

第 一 章 行星地球 第 三 节 地球运动 (课时标题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制作:田春福 审核:张孝荣 1 关于太阳直射点的正确叙述: ①一直位于赤道上 ② 随地球自转而在地表自西向东运动 ③ 随地球自转 而在地表自东向西移动 ④ 随地球公转而在地表南、北回归运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的日期是 A 冬至日——夏至日 B 夏至日——冬至日 C 春分日——夏至日 D 夏至日——秋分日 3地球运动过程中存在黄赤交角的最大意义在于 A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 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C 造成太阳直射点自东向西移动 D 造成了地球离太阳远近的变化 4 假如黄赤交角增大为24o,地球的其他运动条件不变,则会出现 ① 回归年时间加长 ② 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移动速度加快 ③ 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增大 ④ 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变大 ⑤ 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变小 ⑥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移动速度减慢 A 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5 关于地表太阳直射现象的正确叙述是: ① 任何经线每一天都有太阳直射点经过的时刻 ②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都有两 天太阳直射其上 ③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每一年有两天太阳直射其上 ④北回归线以北(不含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不含南回归线)地区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读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时的节气和大致日期分别是甲▁▁▁▁▁▁▁▁,乙▁▁▁▁▁▁▁,丙▁▁▁▁▁▁▁,丁▁▁▁▁▁▁▁▁▁▁。(2)今天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图中的哪一点?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一个回归年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图中由▁▁▁点到▁▁▁点的过程;其时间是▁▁▁▁▁日▁▁▁时▁▁▁▁分▁▁▁▁秒。 7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代表黄道平面的直线是▁▁▁▁▁,代表赤道平面的直线是▁▁▁▁▁。(2)图中角A 是多少度▁▁▁,它表示了▁▁▁▁▁▁▁▁▁▁▁▁夹角。 角B是多少度,它名字叫▁▁▁▁▁▁▁▁。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和日出日落方位时间(学案)

三、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图 从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_____; 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______, 呈_______状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_____。 等 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 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例1、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B.乙C.丙D.丁 例2、图为地球上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7时 B. 15时 C. 17时 D. 21时 ) 2. 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 则此时刻的太阳高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 3. 此时 A. PM为昏线,PN为晨线 B.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 C. 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7/8 D. 全球昼夜平分 4. 此时Q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是 例3、该图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读图回答:(1)此日正午太 阳高度角为0°的点是__,纬度是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点。 ; 四、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例4、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判断四地的纬度位置 , 思考: 能否画出以下地区的太阳高度全天变化情况 1.北回归线与北极圈线之间 2.北极圈线与北极点之间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_____的, 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_______的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介于___到_______之间 、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_______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___值,即当地的___________ ) A: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太阳高度的变化: 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00,其中极圈上在0时太阳高度为______(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_____00(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极圈内太阳高度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______,南极圈反之 B:其他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 都是日出日落时为____,_____时最大,12时前递____,12时后递_____,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时和_____时为0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____ 五、日出日落的时间、方位1、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说课稿

地球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说课得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学情、教学模式、方法、过程设计、板书设计和得失,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学情分析 高一在初中已学过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模式 秉持我校的教学风格,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模式,把知识问题化,设置有逻辑,有层次,小坡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学生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中国 江苏 南京日出日落方位角

中国 江苏 南京日出日落方位角 日 期日出日落1月1日117243 1月2日117243 1月3日117243 1月4日117243 1月5日117244 1月6日116244 1月7日116244 1月8日116244 1月9日116244 1月10日116244 1月11日116245 1月12日115245 1月13日115245 1月14日115245 1月15日115245 1月16日115246 1月17日114246 1月18日114246 1月19日114246 1月20日114247 1月21日113247 1月22日113247 1月23日113247 1月24日113248

1月25日112248 1月26日112248 1月27日112249 1月28日111249 1月29日111249 1月30日111250 1月31日110250 2月1日110250 2月2日110251 2月3日109251 2月4日109251 2月5日109252 2月6日108252 2月7日108252 2月8日108253 2月9日107253 2月10日107253 2月11日106254 2月12日106254 2月13日106255 2月14日105255 2月15日105255 2月16日104256 2月17日104256 2月18日104257 2月19日103257

2月20日103258 2月21日102258 2月22日102258 2月23日101259 2月24日101259 2月25日101260 2月26日100260 2月27日100261 2月28日99261 2月29日99261 3月1日98262 3月2日98262 3月3日97263 3月4日97263 3月5日97264 3月6日96264 3月7日96265 3月8日95265 3月9日95266 3月10日94266 3月11日94266 3月12日93267 3月13日93267 3月14日92268 3月15日92268 3月16日92269

日出日落方向图解

学生理解:北回归线以北昼长大于昼长,且正午太阳在南,因此东北_南_西北,太阳视运动轨迹大于180度。 钟表定向推导:夏季日出时在6时以前,因此太阳自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不过以上两种方法缺乏必要的科学性,虽然都能解释、并使学生进一步记忆,但却不利于进一步探究。对于初中及高一学生来说足以。 简易图解释: 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上图中能表示),站在晨线上看太阳(图中选择了几个点,也就是蓝点位置),应该就是顺着太阳光线的方向看到的。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夏至日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都从东北升起,赤道上是东偏北23度26分,向南北两侧角度变大。夏半年的其它日期同理可得。 视运动图分析:

左图是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的太阳视运动,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日出日落方向。 下面是从原初中课本上的图简化来的。

这是网友制作的,大家都可以依据地概的相关知识制作,也都可以说明日出日落的方向。 如果再进一步细化的分析:要计算任意一个地方在任意一天日出日落的方位角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方位角=90 - 0.5arccos[2(sinM/cosN)^2 - 1] 公式中,M表示的是某天太阳直射的纬度,N表示的是某地的纬度,^2表示平方。 【例如】北京在北纬40度,则N=40,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北纬23.5度(太阳直射北纬23.5度),即M=23.5,把N和M的值代入上式,可求得:方位角=31度 意思是,夏至这一天,在北京的人看来,太阳是从东偏北31度的方位升起的,是在西偏北31度的方位落下的。 下面是一些特殊地区,特殊时间的日出日落方位。

结论: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太阳均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 春分、秋分,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教案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地球绕日公转时,7月初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就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1月比7月离地球更远,为什么我们北半球7月比1月更热?这与阳光垂直照射在地面的点的变化有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板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提出问题: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那么地球是以什么样的状态绕日运动?换句话说,地球是怎样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否垂直? 师(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 过渡: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并不是直着身子,而是斜着身子转动,且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的平面,也就是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或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这种形式的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 (板书)1.黄赤交角 播放黄赤交角图片 ∠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26′ ∠β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66°34′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生90°。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生66°34′。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 生23°26′。 刚才大家观察的三个角度很重要,要记住它们度数的大小。 1、黄赤交角的特点(板书):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 两面 ①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②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三角度: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90°)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3°26′(看P15 图1.18 解释说明) ●三不变: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黄赤交角大小;地球运动方向不变, 总是自西向东运动。 ●两个变: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定义)。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黄赤交角产生和特点,那到底黄赤交角给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板书)3.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概念: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即是日心与地心的连线与地球的交点 (1)如果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变化呢? 太阳直射点将永远直射在同一纬线上; (2)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又有什么变化? 如果地球不倾斜着自转,直射点将永远在赤道上。 (3)如果黄赤交角为90°,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变化? 太阳直射点直射极点 (过渡)可事实上正是由于地球倾斜着绕日公转,即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看模拟图,观察地球在二分二至时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二分二至为我国历法中的四个节气,在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比较特殊容易观察)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绕太阳转动。

日出日落问题

五、日出日落问题 (一)、日出和日落方位问题: 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的任何地点(出现极昼和极夜的区域除外),其太阳出没点的地平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取决于太阳直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而与观测地点位于南北半球无关。具体来说: (1)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从秋分经过冬至到春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夜的地方除外)。(3)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4)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 (二)、太阳视运动图的判断方法: 太阳视运动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一天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看太阳在天空中以观测者为中心,自东向西运动,一天转一圈。观测者所在的平面是地表切面,叫做地平圈,以观测者为中心的大球面为天球,天体在天球上运动。 (1)太阳视运动最高位置为正午,正午太阳高度为从地平圈中心向太阳最高位置的连线与地平圈的交角,地平圈以上部分长度反映昼长,以下表示夜长。 (2)不同半球的正午太阳偏向: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南方,每天太阳最高时太阳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太阳总是偏向北方,太阳最高时在正北,根据一年中太阳视运动最高、最低、居中位置来判断季节。 (3)南北回归线之 间地区,太阳轨迹也是平行的,只不过正午时太阳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北,有时位于观测者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太阳与地平圈中心连线与地平圈夹角),有时位于观测者以南。赤道上每天都昼夜平分,太阳每天都垂直升落,但正午太阳高度并不同。其余位于回归线之间纬度太阳运动轨迹倾斜,但与地面夹角较大。

2020日出、日落方向、太阳运动轨迹、太阳高度角知识梳理

日出、日落方向、太阳运动轨迹、太阳高度角知识梳理 1、情景假设 假设下图的A点为观察点,即观察者所处的位置。B点为天顶,E、W、S、N分别代表了观察者的东、西、南、北方向。图中的红色圆弧,代表了太阳的运动方向(东升西落),不同的圆弧代表了不同的季节(夏至、春秋分、冬至)。 2、日出、日落规律 (1)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时,太阳的运动轨迹向南倾斜,①夏半年(春分-->秋分)太阳由东北升起,西北落下;②春分、秋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③冬半年(秋 分-->春分)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2)观察点(A)位于赤道时,太阳的运动轨迹不发生倾斜,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起、 西北落下;春分/秋分时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冬半年时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3)观察点位于南半球时,太阳的运动轨迹向北倾斜,夏半年(北半球的夏半年)太 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夏至时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冬半年时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总体来说,在太阳轨迹的倾斜方向上:当观察者(A)位于北半球时,太阳轨迹向南倾斜;当它位于南半球时,太阳轨迹向北倾斜;当它位于赤道时,太阳轨迹不发生倾斜。在日 出、日落的方向上:①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夏半年),不论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或者北半球,都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太阳直射赤道时,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③太阳直射 南半球时,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3、实际计算 (1)日出、日落的角度、太阳高度角 如下图所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值夏半年(则太阳运动轨迹向南倾斜,且 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则此时日出的方向为东偏北β°,日落方向为西偏北β°,这个β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此时图中的a?为太阳高度角,a?=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