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颈椎骨折临床分析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论文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论文【关键词】颈椎骨折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临床上常见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
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方法,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科2002年5月~2005年4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
车祸伤8例,高处摔伤10例,机械碰撞伤1例。
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伴脱位10例;全瘫5例,不全瘫8例。
卧床时间最短10天,最长76天。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病情通常较危重,有的还合并复合伤。
认为颈椎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发生死亡,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担心术后疗效,思想负担较重,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的发展,解除压迫,植骨融合达到固定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由已行同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手术期间无痛,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阐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相反。
2.1.2注重呼吸道的护理因颈椎骨折压迫颈脊髓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
因此,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流、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末咳嗽,重复数次,对无力咳痰者,先用右手示指和中指按压主气管,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或用双手压迫患者的胸腹部,嘱患者用力咳嗽,以加强膈肌反弹的力量。
每2h帮助患者按轴线翻身拍背1次,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应进行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内套管,用双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口,雾化吸入每日2次。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接收治疗的9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入院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情况,脊髓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D-E级比率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D-E级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治疗中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后路联合手术;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临床疗效颈椎骨折脱位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患者在骨折脱位后,骨折碎片和椎管突出部位易对脊髓造成压迫,引起脊髓损伤[1]。
近年来,人们生活行为习惯改变,脊椎骨折脱位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疗法,使骨折脱位及时复位,并经过颈髓减压,极大的缓解患者的骨髓损伤程度[2]。
目前,前路和后路手术作为临床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常见手段,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聊好的效果。
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对9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接收治疗的90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经CT或MRI检查,均显示患者颈椎伴有严重骨折脱位。
采用入院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男女例数比为29:16,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8.4±5.9)岁,骨折原因:18例交通意外致伤,5例摔倒致伤,12例坠落致伤,10例重物砸伤,患者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14h-9d,平均(3.2±0.5)d;研究组患者45例,男女例数比为28:17,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9.2±6.2)岁,骨折原因:15例交通意外致伤,7例摔倒致伤,13例坠落致伤,10例重物砸伤,患者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14h-9d,平均(3.2±0.5)d。
手术治疗中重度脊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剖面是一种 自上而下外径 一致 的 圆锥 形 , 纹 深度从 顶尖到 螺
颈 部 逐 渐 变 迁 , 杆 实 心 部 分 纵 剖 面 为 锥 形 , 除 了 因 上 下 螺 钉 消 纹 一 致 引 起 的 螺 钉折 断 和术 中 反 旋 调 整 引 起 的 螺 钉 松 动 。 同
症状损伤患者进行椎管探查 同时进行减 压 , 先切 除半椎板 , 即
4 0例 , 2 女 0例 , 龄 2 年 3—7 0岁 , 均 年 龄 ( 53±1. ) 。 平 4. 22 岁
致伤原因 : 通事 故伤 3 交 5例 , 物 打 击 伤 l 重 5例 , 空 坠 落 伤 高
1 0例。骨折部位 : 1 T 5例, .2 T1 1例 , 1 3例 , 8例 , 3 Ll L L 3 例。合并伤 : 颅脑损伤 1 , 6例 胸腔损伤 6例 , 腹腔损伤 7例 , 其
究 采 用 通 用 型 内 固 定 治 疗 脊 椎 骨 折 , 所 采 用 的 螺 钉 螺 纹 纵 其
置人钉道 , X线检 查准确 判定钉 道 的情 况 , 择 弓根粗细 、 选 长
短 选 择 合适 的螺 钉 顺 时 针 拧 人 。 对 于椎 管 内无 骨块 突 入 和 神 经 损 伤症 状 的患 者 , 先 利 用 手 术 床 头 侧 抬 高 过 伸 脊 椎 , 行 首 进 前 柱 复 位 , 作 双 侧 交 替 后 方 进 行 撑 开 复 位 , 后 在 前 方 撑 再 最 开 , 过 延 长 杆 手 力 压 缩 , 复椎 体 的 正 常 高 度 。对 与有 神 经 通 恢
中重 度脊 椎 骨 折 是 骨 外 科 常 见 的 骨 折 之 一 , 体 和 骨 折 椎 块 的 移位 会压 迫 脊 髓 , 成 瘫 痪 。本 研 究 通 过 对 我 院 收 治 造 的 中 重 度 脊椎 骨 折 患 者 的治 疗 情 况 进 行 观 察 和分 析 , 报 告 现
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

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摘要】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效果。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脊柱稳定性。
而对于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手术效果也令人满意,可以极大减轻脊髓压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详细介绍了手术操作技巧和术后康复治疗措施,同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分析。
最后总结了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讨论了临床应用前景。
该治疗方法有望成为未来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
【关键词】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手术操作技巧、术后康复治疗、并发症、临床效果、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颈部损伤,常常由高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
这种伤害可能导致椎体的断裂、椎间盘破裂、椎间关节粘连等,严重时还会造成脊髓的挫伤、裂伤甚至断裂,引起脊髓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完全瘫痪。
目前治疗此类损伤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颈前路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方式。
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暴露受损椎体、椎间盘和椎间关节,进而进行植骨融合、复位、牢固内固定等操作步骤,从而恢复颈椎的稳定性和解剖结构,减少进一步的脊髓损伤。
这种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虽然颈前路手术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手术操作技巧、术后康复治疗及并发症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前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估手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S e l e c t i o n me ho t d s :o u r h o s p i t l a f r o m J a n u a r y 2 0 1 0 t o Au g u s t 2 01 2 we r e c e r v i c l a s p i n e f r a c t u r e d i s l o c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c o mb i n e d a n t e i r o r a n d p o s t e io r r a p p r o a c h f o r na a ly s i s .M e ho t d s
【 关键词 】 颈椎骨折脱位 ; 脊髓 损伤 ; 前后路联合手术 ; 神经功能损伤
C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a n a l y s i s o f c o mb i n e d a n t e r i o r nd a p o s er t io r o p e r a io t n i n t r e a m e t n t o f c e r v i c a l s p i n e
4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 l a l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n t e i r o r p o s t e i r o r j o i n t s u r g e y r a n d t o e v a l u a t e a l l o f he t p a —
颈胸段脊柱骨折例的手术治疗探析

颈胸段脊柱骨折例的手术治疗探析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和运动伤害等原因,颈胸段脊柱骨折也越来越普遍了。
颈胸段脊柱骨折是指颈椎和胸椎中一两个椎体的骨折。
这个病症通常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和运动障碍。
目前,对于颈胸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是主流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中,外科医生将通过开放手术或微创手术来修复椎体骨折,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并重建椎弓的解剖结构。
手术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治疗过程,需要一个精密的过程来确保治疗的成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颈胸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一些特点。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前,外科医生需要进行详细地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骨折类型、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况、神经系统和运动功能等方面。
另外,医生还需要考虑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的方法。
一旦确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手术计划,包括术中操作和术后照护等方面。
二、手术方法在手术治疗方面,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是两种主要的手术方法。
1. 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它涉及较大的手术切口和组织损伤。
开放手术需要通过切开患者的背部,暴露出骨折的部位,并通过引入特殊的螺钉和钢板等设备进行骨折固定。
这种手术方法对于多数的复杂颈胸段脊柱骨折案例是很有效的,但需要进行较长的恢复期。
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手术方法,它需要更少的手术切口和组织损伤。
在这种手术方法中,医生使用X 射线等辅助设备,通过一个小的切口引入一个导管进入椎体中,然后通过椎体中的粉碎器等设备,清除骨碎和污垢。
在导管中引入特殊的螺钉和钢板等设备,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并重建椎弓的解剖结构。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术后恢复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康复治疗,以帮助康复。
在康复阶段中,通常需要穿戴颈托和背部矫正支架等器械,并进行物理治疗,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
总结颈胸段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脊柱疾病,并且治疗过程也非常复杂。
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都需要精心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管理,以确保治疗的成功。
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颈椎骨折78例临床分析
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颈椎骨折78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在颈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的78例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
frankle评分除2例a级患者术后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提高1级以上。
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颈椎骨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 颈椎骨折;颈前路;内固定;自体植骨[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a)-0173-02颈椎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脊椎创伤,颈前路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手术,能使受压颈椎彻底减压并迅速恢复生理高度[1],从而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2]。
2007年1月~2012年6月,本院采用颈前路带锁钢板联合自体植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78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78例患者,男54例,女24例,年龄19~54岁,平均35岁,均经x线片检查及ct扫描确诊,其中颈椎爆裂型骨折58例,颈椎骨折脱位14例,两节段损伤6例;损伤部位:c4 18例、c5 36例、c4~5 6例、c6 18例;frankle分级[3]:a级12例、b级10例、c级26例、d级24例、e级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 h~14 d,平均2 d。
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取仰卧位,维持颅骨牵引。
于颈前右侧做胸锁乳突肌前斜切口,逐层显露至伤椎及上下邻椎和间盘,c臂x光机透视下确定伤椎后,切开前纵韧带和相邻椎间盘的纤维环,用环锯或刮勺清除伤椎椎体和椎间盘,随后用咬骨钳或磨钻逐渐将脱位之椎体大部切除直至椎体后缘,使减压节段形成一长方形骨槽,其宽度以显露出硬膜囊两侧边缘,使脊髓充分减压为度。
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探究和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保守治疗(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对比两组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的骨折恢复情况、骨折对位情况、肩关节功能活动情况以及总体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整体临床效果更好,与手术治疗相比,骨折恢复得更快、肩关节功能更强,大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在临床治疗上起到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肱骨外科胫骨折;临床效果前言: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外科中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数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外力、暴力。
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手术治疗,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另一种为保守治疗,即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
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各项指标比较,有利于今后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选择更加有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2~69岁,平均(53.58±4.02)岁;观察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40~68岁,平均(53.29±3.8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即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
肱骨外科颈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分析
肱骨外科颈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行锁定加压钢板和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价值。
方法:将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36例,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组36例。
结果: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优19例,占52.78%,良15例,占41.67%,可2例,占5.56%,差0例,优良率为94.44%;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优15例,占44.67%,良14例,占38.89%,可5例,占13.89,差2例,占5.56%,优良率为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器固定较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有安全,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icacy value of humerus surgical neck fractures with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nd clover plate. Methods:The surgical neck of 72 patients with humerus fractures,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group and the cloverleaf plate group, each group for 36 cases. Results:The patients were use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ixation, 19 cases were excellent ,and the accounted was 52.78%; 15 cases were good, and the accounted was 41.67% , 2 cases for so-so ,and the accounted was 5.56%, and no case for bad, the good rate was 94.44%, patients treated by cloverleaf plate for 15 cases,and the accounted was 44.67%,14 cases were good,the accounted for 38.89%, accounting for 13.89 % in 5 cases and poor in 2 cases accounted for 5.56%, excellent rate was 80.56%,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or mounting over the safety clover plate and rigid fixation, fewer complications, fracture healing, to early exercise and the advantages of a good recover of shoulder function.[Key words] Humerus surgical neck fracture;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Clover plate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 cm,即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也就是肱骨干坚质骨与肱骨头松质骨交接处,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此种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1]。
后路侧块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分析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l a e f f e c t o f p o s t e i r o r l a t e r l a m a s s s c r e w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l o w e r
X U E J i a n ・ , , T A N Z h o n g - w e n , Z H A N G J u n . t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G u a n g y u a n , G u a n g y u a n , S i c h u a n 6 2 8 0 0 0 , C h i n a
论
后路侧 块螺钉 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显著、 固定可靠、 患者 受痛苦 小, 对椎管 的正 常复位及脊髓 、 神经 功能的恢 复
也 有积 极 作 用 。
【 关键词 】 后路 ; 侧块 螺钉 ; 下颈椎 骨折脱位 ; 疗效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3 . 2 【 文献标识码 】 A
术, 2 1 例 患者应用 Ma g e r l 技术。术后 对所有 患者 随访 6个月, 观察 患者术前术后 生活质量 、 A S I A分级等 。结 果 术后 x
拍 片显 示新 鲜脱位 患者均 解剖复位 。对所有患者随访 6个月, 无 死亡患者 , 5例 完全瘫痪 的 患者有 不 同程度 的肢体 感觉 恢 复, 2 9例不完全瘫痪的患者有 6例可进行基础 活动 另外2 3例 患者可活动范围也有较 大提 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 了明显提 高。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 经功能 完全恢复 , 2 8例脊髓 受损 的患者的 A S I A分级 比术前平均提 高 了 1 级 。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颈椎骨折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
2016-06-28T13:30:01.3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作者: 吴金良
[导读] 颈椎骨折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正常的曲度及稳定性,椎管彻底减压,解除脊髓的压迫。
吴金良
望奎县人民医院152100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颈椎
骨折
3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跟踪随访24~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最后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测
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以及颈椎的屈伸范围、融合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
Frankel分级评定,平均
提高
1.8级。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
椎骨折可获得彻底地减压,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前、后联合手术
颈椎骨折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颈椎正常的曲度及稳定性,椎管彻底减压,解除脊髓的压迫,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前提条
件。但有时单纯的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完全解除同时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不能同时矫正前后方畸形,影响了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选择
2008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治疗颈椎骨折3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18~43岁,平均31岁。其中骨折脱位伴关节绞锁10例(C54例,C61例),爆裂型骨折12例(C5-7),
椎体骨折伴原发性椎管狭窄
4例(C5、C7),椎板骨折伴急性椎间盘突出8例 (C5,C6)。高处坠落伤16例,车祸伤18例。24h内手术者
18
例,2~5d内手术者16例。其中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 10例,D级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CT及MR
检查,以确定颈椎骨折脱位程度及有无关节绞锁、颈椎管狭窄程度及颈髓损伤范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前路再减压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气管插管全麻后,颅骨牵引下,先取侧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
伤椎及上、下一个椎骨的椎板及棘突,先切除伤椎全椎板,清除血肿、黄韧带及碎骨块。绞锁关节撬拨复位或凿除阻碍复位的关节突关
节。向上、下减压直至正常脊髓,大量盐水冲洗,在将减压取出的棘突及椎板制成骨条摆放在在关节突周围植骨,必要时用
10号丝线固定
在关节突关节囊上,放引流管缝合刀口。患者再取仰卧位,于颈前右侧作斜切口,逐层显露致颈前筋膜,用
“C”臂透视确定需要减压的椎体
间隙,用环钻及刮匙取出前方压迫颈髓的骨块、椎间盘。并向上、下方潜行减压,再用大量盐水冲洗,取自体髂骨块植入减压间隙。采用
Sofmmor-Danek
的Orion前路钢板,按颈椎生理曲度预弯后固定牢固,放置皮片引流,依次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激素、脱水剂、抗生素及营
养神经药物治疗。颈部用颈托固定
8~12周,术后第3天行高压氧治疗,每疗程10次,治疗2~3个疗程。同时积极预防褥疮、肺部感染、泌
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1.3 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及最后1次随访时均行放大率相同的颈椎正、侧位片检查,中立侧位片上测量C2-C7椎体高度h及h’,椎体高度丧失
率(
%)为:(h-h’)/h*100%。最后1次随访时拍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屈伸总运动范围[1]α=α1+α2。最后1次随访时的X线
片上观察融合率。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按
Frankel分级评定。
2 结果
34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48个月,平均4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平均提高1.8级。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
16?
,与单纯后路双开门后颈椎活动范围16.5?[2]相近。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
3 讨论
3.1 本术式的优点
①颈椎骨折后先后路减压植骨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一方面前、后路同时减压,减压彻底,同时前后方用生理盐水对损
伤的脊髓进行冲洗降温、清除内毒素减少了对边缘部脊髓组织的继发性损害
[3],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②前后路同时植骨,植骨充
分,加上钢板的固定,植骨融合率高,稳定性好。避免了手术后椎间高度的丧失和因椎间隙塌陷造成的后突畸形和继发性神经损害;③颈
椎骨折后,颈髓明显受压,缺血水肿,椎管容积明显变小。如果单纯从前路减压,由于手术入路深,操作器械对脊髓的任何刺激,都会加
重脊髓的损伤,引起术后症状加重的可能。先从后路行椎管减压,使绞索的关节突关节复位,可明显扩大椎管的有效容积,增大了颈髓的
缓冲空间,提高了再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④患者的平均屈伸运动范围和单纯的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相近
[3],说明前后路同时手术并不严
重影响颈椎的活动度。由于前后路同时植骨融合,加上前方钢板内固定,使融合率明显提高,远期的稳定性好。椎间盘切除加椎板切除可
引起三维运动的明显不稳,而前后植骨加钢板内固定具有明显稳定颈椎的作用。因此前后路手术很好的调和了颈椎手术后运动与稳定的矛
盾;⑤前后路一次手术既满足了椎管减压的彻底性,又获得了颈椎远期稳定性,降低了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另外,前后路手术一次完
成比分别实施前后路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
3.2 注意事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手术务必在颅骨牵引下进行,由侧卧位转换成平卧位时,一定保护好颈部,严防加重颈椎骨折脱位。术后颈部应用颈托固定8~12周。
因为前后路一次手术后,颈椎的骨性结构明显受到破坏,其稳定性主要依靠钢板的固定作用,因此术后一段时间必须有可靠的外固定。
8~
12
周后颈椎骨折可得到初步愈合,方可开始循序渐进的颈部活动。另外,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创伤较大,术后应密切注意病情
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全身营养。本术式的远期并发症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徐宝山,张佐伦,张兴凯.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与影像学表现[J].中华骨科杂志,1999,11:648
[2]姜晓幸,张光健,陈统一.双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随访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5:283
[3]马迅,党耕町,刘忠军.颈椎前、后路手术的运动学变化[J].中华骨科杂志,1998,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