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中外民歌的审美特点

中外民歌的审美特点

中外民歌的审美特点:1.形象生动。

“水想田想得心跳,田想水想得心焦。

”这是云南西双版纳长歌《流沙河之歌》中的两句歌词,天与水之间的关系给与拟人化处理,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还有像东北民歌《瞧情郎》、四川宜宾地区的传统山歌《槐花几时开》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比兴手法比比皆是。

2.整齐而有韵律。

整齐而有韵律是民歌具有一种流动的建筑美。

整齐是指歌词整体和内部结构的有条理整饬有条理,韵律指音韵、旋律和节奏。

明代文人冯梦龙搜集的民歌集《山歌·桐城时兴歌》中有一首:“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这首民歌巧妙得用谐音双关语“横也是思(丝),竖也是思(丝)”,动情的书法与核切整齐的韵律相得益彰,含蓄的表达了一个女子对自己钟情人的相思之情。

非洲象牙海岸阿萨克罗村鲍勒人的《鼓的语言》中用股的抑扬顿挫的演奏来模仿实际口语的音调。

这种通体流畅、声声入耳的鼓声,充分体现了整饬节奏的韵律美。

欧洲米噢那个在韵律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功能性均分律动节奏,其强弱拍是有规律的按小节线的划分而循环往复的交替使用。

尤其是在各种民间歌舞中,配合着舞步,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动力感;而其立体性又主要表现在民歌齐唱或合唱的音响组织方面,除了单声性织体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多声性织体。

如俄罗斯的无声伴奏合唱、意大利的“巴特克”和“特拉拉列罗”等。

其多声部思维是以纵向行为基础的,即在注意横向性旋律流畅的同时,又十分讲究声部之间的纵向关系,伴奏多采用传统和声进行,具有整齐韵律的建筑美。

3.通感性。

在审美感知中,审美主体的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各种感觉,彼此发生关联,以种感觉可以唤起其他各种感觉。

正中心理现象也叫“联觉”或“通感”。

各种感觉都可以形成联觉现象,产生通感,其中最普遍的是视觉和听觉之间的联觉。

心理学上讲的这种通感现象,即使欣赏着感知音乐形象或意境的心理基础,也是作为听觉意识的音乐所具有的内在性特征。

一般来讲,音乐的造型是通过模拟、暗示、类比和联想来实现的。

试论音乐美的特性

试论音乐美的特性

试论音乐美的特性摘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一切的表现是以运动的形式在进行的,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逐步将作品各个部分陆续显示出来,并发展到结束,决定了它是以动态美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这一特性。

关键词音乐音乐美特性音乐美即音乐所具有的美的品味。

这种美的品味是主客体结合的产物,即它是音乐家富于个性的能动创造,把客观世界以及人的思想感情的美加以集中、提炼和升华,并运用富于独创性的音乐形式予以体现的结晶。

波兰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莎说:“构成音乐特殊性的一切其他因素,其根源都在于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

正是由于音乐所使用物质材料的这些性质,才形成了下面这些音乐美的特性。

一、音乐美蕴含在现实的艺术生活中音乐美存在于乐音及乐音的艺术生活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别于其他艺术。

绘画通过构图、造型设计,颜色表现它的美,文学通过概念符号——文字表现它的美,而唯有音乐是通过流动的音符之间的巧妙关系,协调对抗,追逐和谐,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或呈现在主体的心灵面前,使之感到美的愉悦。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通过声音有组织地塑造音乐形象,并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这是音乐美的一个显著特性。

它区别于自然性质的日常音响,也不同于人的语言音调,但是一般经过了某种程度上的艺术加工,并且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结合在音乐作品当中。

音乐的美包括声音的美和形式的美两种,声音具有模拟和描绘的表征意义。

世界在不停息的运动,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丰富的音响。

通过客观事实使得作曲家可以利用各种特殊的音响手段作为媒介,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音乐生活艺术,描写客观世界。

声音的美比较感性,同时又是形式美的组合要素,但它并不是真正的音乐美,因为它还不具备构成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这一音乐美的基本特性。

而形式美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美,除了必备声音美,还要通过约定俗成的种种手段而得以体现的。

人们可以根据刻画音乐形象的需要,有效地把握力度、音色、节奏、速度、组织起旋律音列,设计好调式调性,运用好和声、复调,选择好乐队,造成富有表现力的音响建筑。

民族声乐欣赏的审美特征

民族声乐欣赏的审美特征
教育时空
l ■
Caiedcl i h e hoRe isnaTngew nccneoyv Leabharlann 民族声乐欣赏 的审 美特 征
苏义力
( 湖南 科技职 业学 院音乐 系 湖南 长沙 4 00 ) 10 4 [ 摘 要] 民族 声乐 艺术 的审美 观, 必须继 承 中国审 美思想 中 关注现 实 的人生 价值 的传统 , 须体现 时代 精神 和审 美趣 味, 求人与 社会 、人 与 自然 高度统 必 追 的精神, 真正从 内在 精神 上继承 民族 传统 中具有 生命 活力 的审美 思想 精髓, 要 以审美 的态度 去 陶冶性 灵 、体验人 生, 自己的传统 和文化 背景 出发 , 从 吸收 中国 传统 审美理 论 的积极 成果 , 站在 时代 的 高度, 合 国情, 西方 的相 关学 说进 行吸 收, 构 中国 民族声 乐审 美观 。 结 对 创 [ 关键 词] 民族 声乐 审美 心理 审美特 征 中图分 类号 :8 5 7 K2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9 94 (0 0 2—2 20 10— 1X 21 ) 103— 2

1民族 声乐 艺术 的审 美特征 1 言 的审美特 征 声乐 艺术 是通 过人体 自身 发 出的声 音所 形成 的音 .语 调与语 言相 结合 的艺术 。声 乐美 的创造 , 以它 对语 言 的美化程 度及 其感 染 是 力来 体现 的 。无 论 是词 的 撰写 、 曲 的谱就 、歌 的唱 成,始 终贯 穿着 语 言 的 因素 与作用 。如 果说语 言是人 类表 情达 意 的基本 工具 , 么歌 唱就是 这个 工 那 具发 展 的 高 级 阶段 。古 语 有 “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 诗 言 志 ,歌 咏 言 ” 情 、“ 之说, 的就是 声乐 艺术和 语言 艺术 的缘关 系 。作为 创造 声乐 艺术 美的文 学 讲 语言 基础, 词在 与音 乐结 合 的长 期艺 术实 践 中, 歌 逐渐形 成 了可 唱 的诗化 语 言 。 声乐 语言 是艺术 的语 言, 审美 特征首 先体 现在 词章 的诗情 美 。诗化 的 其 文学语 言在 与音 乐结合 的 艺术发 展 中, 逐渐 形成 了语 言 的音韵 美 。诗是 以高 度凝 练概括 的语 言来抒 发强 烈情感 的艺术 , 因此, 诗情就 成 了词 章表 现 内容 美 的精髓 与生命 , 章 的诗情美 也就 成 了声乐 艺术 美的 文学基 础 。艺术 的魅 力 词 是美 的创造 , 乐语 言的 美, 声 要达 到 “ 人 之声, 动 醉人 之音 ” 的境界 与效 果, 正是从 诗 的高 度凝 练概 括 的语 言 中来达 到 语言 的高度 准确 。 其次 ,曲调 的音 韵 美 。这 是韵 律 、押 韵所 造 成 的听 觉 美感 。字 的 “ 韵 味 ”是 形成 中 国民族 声 乐艺 术美 学 品格 的基 本 层 次 。汉 语 的特 点是 有声 调 j 节分 割清 晰, 音 无复 辅音, 音 占优 势, 元 无长 短音 区别 , 有 的韵母都 可 以延 所 长 , 于吟 诵和 演 唱, 适 语气 词 和量 词 丰 富, 加上 讲 究声 韵 、平 仄 、炼 字 、对

什么是音乐美学

什么是音乐美学

什么是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与审美概念的学科,主要探讨音乐的美感、审美质量、音乐的表现手法以及音乐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音乐美学的概念、特征、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等内容。

第一章:音乐美学概述
1.1 音乐美学的定义
1.2 音乐美学与其他审美学科的关系
1.3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第二章:音乐美感的特征
2.1 音乐的感性特征
2.2 音乐的审美特征
2.3 音乐美感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章:音乐美学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3.1 音乐的结构和形式美
3.2 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3.3 音乐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巧
第四章:音乐美学与文化
4.1 音乐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功能
4.2 音乐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4.3 音乐与人类文化交流和认知
第五章: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5.1 实证研究方法
5.2 历史研究方法
5.3 评价研究方法
5.4 跨学科研究方法
第六章:音乐美学的学术研究领域
6.1 音乐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6.2 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6.3 音乐哲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6.4 音乐教育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附件一:音乐美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和文献导读附件二:音乐美学的相关案例研究
附件三:音乐美学相关术语和概念解释索引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著作权:指对音乐作品所享有的法律保护和对其使用权的限制。

2.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用于保护创造性和独创性作品的权益。

3.知识产权法: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

艺术的分类及审美特征资料

艺术的分类及审美特征资料

建筑的审美特征
1、建筑是一定时代人们思想感情的凝聚 和象征。
2、以空间造型显示节奏
工艺 工艺是指在外形、色彩等方面打上艺
术家审美经验的烙印,具有一定审美 价值的造型艺术。
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是工艺审美的特征
第二节 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表演艺术是与演唱者、演奏者或演员的 表演有关。它是艺术家在一定的曲谱、 剧本、编舞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音响、 节奏、旋律或人体动作把自身对原作的 情感体验传达出来的艺术。
雕塑具有的审美特征
1、主要以形体造型为手段,寓丰富于单纯 2、注重整体效果。 整体效果在这里包括多重含义。 ①指雕塑应当比例和谐,在整体上给人以美感 ②雕塑作品结构完整 ③还须考虑到观众从正、反、侧和顶部等各个角度
对雕塑作品进行欣赏,必要时还应考虑观众的触摸 要求。 ④雕塑是否与它所附属的建筑物相匹配,是否与其 周边环境相协调,也是决定其成败的因素之一。
3、直观性:造型艺术是一种直接诉诸人的视 觉的艺术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1、书法 2、绘画 3、雕塑 4、摄影 5、建筑 6、工艺
书法
书法是采用笔墨、结构、章法等技法形 式来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 和人格追求的造型艺术。
书法的审美特征简要概括 1、书法是抒写性情的艺术。(字如其人) 2、书法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具有很
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独具风格,主要区 别如下:
1、西方戏剧以对白为主,而中国戏曲集“唱”、 “念”、“做”、“打”为一体,成功的将戏剧情 节与歌、舞、乐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角色面相的脸谱化、人物活动的程式化和舞台场 景的虚拟性,也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征。
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1、独特的舞台效果 2、强烈的戏剧冲突

论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

论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

论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作者:赵美音杨爽赵艳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

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

因此,在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和美学特征。

关键词:音乐作品美学特征情感意蕴“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这是艺术哲学和美学的一个关键性的命题。

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它的创作与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主动的审美创造活动。

这种主动性表现在作曲家需要去寻求和创造符合自己的审美意愿的音响(或音乐作品),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

因此,在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美学特征。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作为音乐创作,无论是声乐(含歌词在内)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应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脉搏的主旋律,唱出人民大众的心声。

“五四”至“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声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无不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和风格特征。

抗战时期,如《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等,鲜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反侵略的特定时代情绪。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人民武装力量空前壮大,反映在歌曲的音调上就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战斗精神,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打得好》、《战斗进行曲》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人民生活和欣赏心理的改变,歌曲的音调、结构形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征。

解放后的歌曲,如《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等,表现的是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青春活力、激情和自豪感。

谈节奏在音乐中的审美特点及意义

谈节奏在音乐中的审美特点及意义

谈节奏在音乐中的审美特点及意义音乐的节奏源于生活,但经过了艺术化处理,高于生活,是生活节奏的艺术化。

在音乐学家的视野里,专家们定义多种多样。

罗杰·卡曼认为:“节奏是时间中的音乐流动,是一首曲子中音符时值的特定组合”。

牛力先生将其定义为:“节奏就是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和轻重关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将不同长度单位的音丰富有序地组合就是节奏,丰富表明了它的多样性,有序体现了它的规律性。

可以说,正是节奏的有序性、丰富性体现了它特定的意义,从而实现我们听觉审美的需要,这就是节奏的价值所在。

如果没有节奏,将散乱的音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丰富有序的整体,音乐便是“现代无序”,审美价值就有可能大打折扣。

但是,该怎样从音乐中去发现节奏中所包含的信息呢?节奏在音乐中又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审美意义?显然,从纯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节奏在音乐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节奏的美学意义无异于空中楼角、海市蜃楼,比较抽象,很难明白节奏在音乐中的意义和体现。

为此,有必要对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进行分析。

一、节奏在音乐中的审美特点1.节奏是构成音乐内在张力的要素之一,对音乐的发展、对比、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节奏就像江河的后浪推动着前浪,从而使音乐的波涛或汹涌或舒缓地向前流动。

牛力先生认为,在音乐进行中,节奏与旋律、和声等音乐手段相配合,体现出内在的动力。

节奏的动力作用表现在节奏的疏密程度和时值关系上。

通常情况下,匀称的、长时值的节奏和节奏型,表现出平稳的情绪。

在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末乐章中,在缓慢的小快板速度下,优美的主题在长时值音符或长时值与短时值音符的交错中,不断地推动着音乐向前发展,音乐舒缓虔诚,平静安稳,体现了人们在暴风雨后的愉悦和对大自然的崇敬。

相反,短时值的节奏则表现情绪比较激动,显得动荡不安。

在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乐曲的节奏紧密,表现了暴风雨到来时的磅礴气势,生动地刻画了风声、雷声、雨声的层层叠叠,此起彼伏,音乐听起来也有“风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形象地描绘了暴风雨到来的情形。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ﻫ一、以“情”为核心内涵音乐和歌唱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在中、西方从来都是有争议的问题。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来有“唯情论”与“唯形论”两种对立观念的尖锐对立,在中国,有“声无哀乐”与“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观点分歧。

但从先秦以来典籍记载和近现代歌唱实践看,以情感为歌唱基本表现内涵的观点具有一贯性和主导性。

从懦家学派的孔、孟、荀以下至《乐记》等历代文献,皆把“歌以咏情”作为歌唱审美的核心内涵。

即使提出。

“声无哀乐”的稽康,也仅是把“情”与“声”分割为“名”与“实”两个范畴,并没有完全否认歌唱的情感表现功能。

ﻫ从歌唱实践看,具有聚族而居,农耕为主特点的我国汉族社区,从来把歌唱行为当作调节社区或族群内部人际关系的认同手段。

歌唱行为对以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这两种基本社会活动内容的直接干予,适应农耕宗法制社会以血缘、婚姻、师承、隶属等“天然情感”(而非法律契约)为人际凝聚纽带的组织特点,必然把情感表现作为歌唱功能实现的首要条件。

因此,无论是联络感情的“酒歌”、“对歌求偶”的情歌,还是靠煽情以招来听众的各种曲艺、戏曲歌唱,均把情感表现的地位放在声音谐美的技术之上。

这与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大歌剧或正歌剧强调高度技巧性的歌唱,和歌唱家以声音技能为成名首要条件的现象,也有观念上的差异。

在声,情关系的外化形式上,中西唱法亦存在相当差异。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铸造,我们在民族性格——主要是表达情感的习惯和方式上与情感表现更加直露、强烈和个体化的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讲究含蓄、中庸和群体化。

春秋时代即已得到明确表述的情感审美理想一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一条重要的价值标准贯穿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汉族音乐中。

京剧旦角荀慧生,他在表演尤二姐被害临死时最惨痛的那句唱腔“痛断肠染黄河”(二黄散板),是怎样运声的呢?他说:唱时要象游丝百转,缠绵而拖长,到煞尾似乎近于荒调,表示泣不成声,使观众也有回肠荡气,不忍卒听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悲剧音响效果”这种“哭音”是他在声情并茂上的艺术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
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
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
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音乐
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
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
音乐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
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
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
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
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
身。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
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
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
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
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
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
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
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
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
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
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正是因为这样,
所以音乐才能对人的感情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三、音乐长于抒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
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音乐与感情的联系是最直接、最能
激发和表现情感的,所以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总是倾向于同其它各类艺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其它艺术中,
没有达到像音乐艺术所达到的那样高的程度。音响结构本身缺乏内容的单义性,
这就决定许多音乐体裁中有的同绘画结合,有的同语言结合,有的同舞蹈结合,
有的则同戏剧结合。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让学生眼观耳闻、
产生联想、拓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音乐
由于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使音乐在反映现实上所缺乏的客观性、具体性,或
从歌词方面,或从舞台因素方面得到了辅助,但是,“音乐在这样的综合体中不
是第二位的。不仅是对歌词或舞台动作起补充作用,相反,音乐在这里是基本的
主要因素,而唱词只是对音乐表现进行解释,加以具体化。

随着我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
益提高。因此,我们理应充分重视和发挥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作用,不断
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审美能力,从而使音乐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绽放
出更绚丽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