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全宋诗_补遗100首
《全宋诗》辑补二十六首

第33卷第1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0年1月V ol. 33 No. 1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an. 2020 《全宋诗》辑补二十六首张茜茜1,丁治民2(1.温州商学院基础教学部,浙江温州325035;2.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摘要:刘信甫《活人事证方》《活人事证方后集》存有《全宋诗》失收宋诗26首,这些诗不仅对研究刘信甫其人及其医道、宋代医学、中医史有所帮助,而且有益于宋代文学研究材料的扩充以及《全宋诗》的辑佚、增补。
关键词:刘信甫;《活人事证方》;《活人事证方后集》;《全宋诗》;辑补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20)01-0113-04DOI:10.3875/j.issn.1674-3555.2020.01.013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经过十年的努力,72册《全宋诗》①于1998年出齐,这是20世纪古籍整理的一项大工程,其成绩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自此之后,学术界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考补订误文章,2005年《全宋诗》编委陈新与张如安等人编辑出版《全宋诗订补》②,2017年汤华泉又出版《全宋诗辑补》③。
汤华泉“以个人之力,为《全宋诗》辑得佚诗近二万二千首,残诗零句三千六百余则,所得佚诗有名姓作者近二千八百人”④,《全宋诗辑补》的出版,打破《全宋诗》辑佚工作近十年来的寂静局面,同时也颠覆了辑佚拾遗补缺、蚀饤琐屑的印象,其功甚伟。
这也说明《全宋诗》的辑佚工作大有作为,任重道远,需要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宋诗存世佚作数量巨大,从现今所辑诗歌来看,还远没有穷尽宋诗的数量,辑佚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我们在阅读宋人《活人事证方》《活人事证方后集》⑤时又发现《全宋诗》失收宋诗二十六首。
《活人事证方》《活人事证方后集》各二十卷,为南宋著名医家刘信甫所编。
《全宋诗》误收重出考辨及补遗

《全宋诗》误收重出考辨及补遗
房日晰
【期刊名称】《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卷),期】2001(018)001
【摘要】本文考出<全宋诗>误收诗11首,误收残诗3首,误收断句5则;对重出7首诗,断句2则作了考辩;并补18首诗.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房日晰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44
【相关文献】
1.《全宋诗》误收重出考辨及补遗 [J], 申振民
2.书法文献与《全宋诗》重出误收关系发微 [J], 杨玉锋
3.《全宋诗》重出误收诗丛考 [J], 周小山
4.《全宋诗》误收重出考辨及补遗 [J], 房日晰
5.《全宋诗》重出误收甄辨 [J], 刘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宋诗1991年版

全宋诗1991年版
《全宋诗》是一部大型宋代诗歌总集,共72册,书成于1991年。
《全宋诗》收录了宋代300余年间10余万首诗作,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
一部断代诗歌总集,也是整个《全宋文》《全宋词》之后大规模、系统整理
出版的宋代文献。
《全宋诗》所收诗篇数量之庞大,篇幅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宋代诗
作汇集,也在历代诗歌总集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全书内容丰富翔实,为宋
代历史、文学、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
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
为《全宋诗》补饶鲁诗歌七首

为《全宋诗》补饶鲁诗歌七首王彬【期刊名称】《华夏文化》【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37-38)【作者】王彬【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饶鲁(1193—1264),字伯舆,一字仲元,饶州余干人,南宋理学家,曾从黄幹学,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世称双峰先生。
《全宋诗》卷二八七二据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〇收录饶鲁诗歌6首,分别是《琵琶洲》《石潭急峡》《重湖夜月》《稠山茅屋》《远浦棹歌》《春水番湖》。
笔者为搜集中国古代训蒙诗而阅读《养蒙大训》(本文所引《养蒙大训》皆据(《丛书集成续编》第6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233页)时,发现饶鲁的7首诗作,这7首诗作与上述6首不存在重复。
因见时贤多为《全宋诗》补遗,故不揣固陋,东施效颦,若能稍有裨益,何幸如之。
《养蒙大训》为元人熊大年所辑,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四部分,另附朱熹的《孝经刊误》,共计10种书,具体目录如下:三言:陈淳《经学启蒙》四言:陈淳《初学经训》;王柏《伊洛精义》;饶鲁《性理字训》;程端蒙《毓蒙明训》;胡寅《叙古千文》五言:陈淳《小学诗礼》;饶鲁《训蒙理诗》七言:朱熹《训蒙绝句》《孝经刊误》据此目录可知,熊大年选入《养蒙大训》的10种书内有2部为饶鲁之作,一是《性理字训》,一是《训蒙理诗》。
但《性理字训》实则为程若庸在程端蒙《性理字训》的基础上增广而成,并非饶鲁所撰,关于这一点,明人杨士奇早已指出:右《养蒙大训》,豫章熊大年集陈氏《经学启蒙》《初学经训》《小学诗礼》,王氏《伊洛精义》,饶氏《性理字训》《训蒙理诗》,程氏《毓蒙明训》,胡氏《叙古千文》,朱子《训蒙绝句》《孝经刊误》十书而为之者也。
自三言、四言至于七言,而终《孝经》,于教童子甚宜,端本澄源之书也。
然《字训》本程达原(按:即程若庸)因程正思(按:即程端蒙)之旧而增广之者,此云饶氏所辑,不考之过也。
《全宋诗》补佚丛札

Ke r s o leSn om ;o pltnong ce r n ;i rr o s f e n yat ywo d :Cmpe gPe scm i i f e et wi g leayw r gD n y to ao l d i ts t k ot S h o s
文章编号 :0 6 12 ( 0 6 0 - 0 2- 10 - 5 5 2 0 ) 6 o 8 - 4 0
Redn oe o a ign tst C m#e S n oms o  ̄ o gP e
TANG a q a Hu - u n
( n u U iesy H fi 3 0 9 C ia A h i nvri , e 0 3 , h ) t e2 n
更 多闻? ( 宋蒲积中《 古今岁时杂咏》 卷三二 ) 陈 尧佐 送 朱 昂归荆南 部吏百衔通 爵里 ,从兵千骑过荆 门。 ( 宋阮阅 《 诗话总龟 》 卷四三引 《 古今诗话 》 《 。 全宋诗 》 据 《 诗话总龟 》 卷一二所引 《 杨文公谈苑 》 出二句 , 辑
佚, 很有 些 收获 。 当初 的想 法是 从安 徽 的地 方 文献
一
近几年抽 出了一些时间为 《 全宋诗 》试作补
《 全宋诗 》 辑佚工程 巨大 , 就我本人 的打算而 言, 安徽地方文献的搜辑还只是开了个头 , 永乐大 《 典》 残卷也未通检 , 俟时间有馀裕 , 再继续从事 。目 前所得 , 共辑得佚诗 5 1 、 句 7 则 , 1首 佚 3 所见诗人 有名姓者 3 5 , 0 人 不见 《 全宋诗 》 19 , 者 4 人 从诗人 诗作两方面辑补看 , 庶几可称补 十一于千百 , 已 在
维普资讯
《全宋诗》辑佚120首(二)

5 .李炎子 9 君 山 :杨柳 青青绕荻 门,维舟来访洞庭 君。 水 光相映八 百里 。秋意剩添 三五分 。破 晓雁声呼 舜子井泉谁记 古,随人 间巷祗 如今 。隶书字杂虱 科体 ,氏爵名存砾 石 阴。登 览时来 醒醉 眼,也 胜 出 日,拍 天龙气吐成云。直 为太史公游处 ,把此 江 山助 此 文 。( 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七) 《 他 物在 园林。(嘉靖湖广图 《 经志书》 卷五) 6 . 韩 氏 0 5 . 袁伯 文 4 烈女 自述 :我质本瑚琏 ,宗庙供苹蘩 。一朝 楚妃 曲 :口罐 滴凄 露,罗幌 已依 霜。逢 春每 婴祸难 ,失身 戎马 间。宁当血刃死 ,不作衽席完。 先绝,争秋次几芳。(嘉靖湖 《 广图 经志书》 卷六) 汉上有王猛 ,江 南无谢 安。长号赴洪流 ,激烈摧
考众籍 ,从事补遗 ,所得 渐多 。今将披 览方 志及 永乐大典》 残卷 所得 ,辑成 全宋诗辑佚作 10 。本 文所辑 2 首》 佚诗,均为 全宋诗》未收诗人之作,凡作者事迹可考者,则先作小传,后录佚诗 文后附弓用书目,以便查检。 l 关键词 : 全宋诗》 ;辑佚 ;10 2 首 中图分类号 :I2 . 2 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72o )60 2 —4 0 91 1(o 60 —0 00
全宋诗——精选推荐

全宋诗全宋诗⽬录全宋诗演变特点影响流传全宋诗分析系统全宋诗《全宋诗》精装七⼗⼆册 继唐诗的⾼度繁荣之后,宋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有新的开拓和创造,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家作品,形成了许多流派,对元、明、清的诗歌发展产⽣了深远影响。
演变 宋初的诗⼈基本上还局限于师法唐⼈,缺乏创新。
如徐铉、王禹偁主要师法⽩居易。
当时在⽂坛上影响最⼤的西昆派,代表⼈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他们的诗作学李商隐的善对偶、⽤典故、尚辞藻,但伤于雕琢堆砌,内容空洞乏味。
⾄仁宗、英宗时期,欧阳修领导的诗⽂⾰新运动,⼀扫西昆华艳之风,才使宋诗真正⾛上独具时代特⾊的发展道路。
这时期以欧阳修、苏舜钦、梅尧⾂为代表的创作共同特点是⼒求摆脱晚唐的柔弱诗风,矫正西昆体的浮靡,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常在作品中发表议论,⼀些长诗往往议论纵横、反复述说;语⾔趋于散⽂化,体裁上多⽤古体。
风格或流畅⾃然、或清新放逸、或古硬奇峭。
他们的作品由此确⽴了宋诗的基本特⾊,并在很⼤程度上影响了随后的发展⽅向。
由于欧阳修等⼈的努⼒,宋代诗歌在神宗年间进⼊了第⼀个繁荣期。
这期间,诗⼈辈出,流派纷呈,代表⼈物有王安⽯、苏轼、黄庭坚。
受欧阳修影响,他们都较重视思想内容,并且不同程度地有着以⽂为诗或以议论为诗的习⽓。
王安⽯的诗内容充实,个性鲜明,有浓厚的政治⾊彩,晚年讲求诗律精严,开宋⼈师法杜甫风⽓。
苏轼的诗则是才⽓奔放,随物赋形,风格多样。
⽽且其门下诗⼈如黄庭坚、秦观、张⽾、晁补之等,也各具特⾊。
宋诗发展⾄苏轼,完成了⾃晚唐、西昆以来的⼀次诗风转变,使宋诗于唐诗之外另辟天地。
黄庭坚则在这新天地中对诗歌的表现形式、创作技巧进⾏了深⼊探索,在⽴意、句法、⽤韵、⽤典等⽅⾯⾃出机杼,开创了宋代影响最⼤、最深远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北宋灭亡后,⾯对国运的衰微和江西诗派在流⾏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些作家开始跳出江西派的藩篱,⾃⽴门户,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其中南宋四⼤家(尤袤、杨万⾥、范成⼤、陆游)的出现,标志着宋代诗歌进⼊了第⼆个繁荣时期。
《全宋文》、《全宋诗》补正——以沈辽、沈括、蒋之奇为考察对象

的积 极意义。 由于参与整理的 队伍庞 大 , 包容的材 料相 当丰富 , 编排 的体例 不一等 原 因, 难免 存在 着疏 漏。根据 岳珂
《宝真斋法 书赞》 可补 《 全 宋文》 沈辽散 文七篇 , 由沈辽《 云 巢编》 附录可补《 全 宋文》 蒋之 奇散 文一篇 、 补《 全 宋诗》 蒋之 奇诗歌 一首。并对《 全 宋诗》 收录的沈括三首诗进行辨证 , 且从 《 全 宋文》中辑录沈括诗歌七首。 关键 词 : 沈辽 ; 沈括 ; 蒋之 奇; 《 全 宋诗》; 《 全宋文》 ; 补 正
集卷一二六沈允中诗集即沈括诗集寄永嘉王博三全宋诗沈括七首诗歌补遗士复见于永乐大典卷一四三八o两首诗当皆为沈括所此外笔者又在全宋文中发现沈括的诗歌七首这些诗歌为全宋诗沈括诗词辑存沈括全集诗歌辑佚部然自题水阁绝句当非沈括所作
第2 0卷 第 1 期
2 0 1 5年 2月
新
余
学
院
学
报
J O URNAL OF XI NYU UNI VE RS I T Y
对于保 留 、 考证 、 研究宋代 文学 起到 了极其 重要 的作用 , 功 不 讯托 申意 , 未及别书也 。今 岁大抵 多发疮 疹 , 永 仲儿女 皆病 , 可没 , 非 常值 得肯定。笔者在 研究 沈辽 、 沈括 、 蒋之奇 的诗 文 兹亦见安矣 。 时, 发现有未被 《 全宋文 》 收录者 , 也 有为 《 全 宋诗 》 误 收 和漏 ( 其 二) 辽启。 比奉书相各 彻侍史 , 前辱 赐教 , 及二 山诗 , 收者 , 这些没 有引 起研 究者 的 注意 和整 理 , 因此 笔 者不 揣 浅 若见颜色 , 所道昔游甚详 , 已如坐吾 庵 中矣。诵玩 无皲 , 尢 深 陋, 在前贤 的基础 上 , 对此做一番补正 。在补正 三人诗文 的同 感惬也 。即 日动止何 似?十 四县君 安胜 。新 妇烦 舅姑 爱恤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2期中国韵文学刊Vo.l19.N.2 2005年6月JournalofChineseVerseStudies Jun.2005
5全宋诗6补遗100首胡可先*(浙江大学 中文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之5全宋诗6尚有缺漏讹误之处,今在原已补全宋诗数200首的基础上,据有关文献载录,复增补100首。[关键词] 5全宋诗6;补遗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491(2005)02-0077-08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5全宋诗6,是有宋一代的诗歌总集。该书/搜采广博,涵容繁富,名家巨制,散篇佚作,全荟萃于斯。而考订之精审,比勘之是当,亦远非5全唐诗6之所可比拟。0(邓广铭先生题词)北京大学出版社自1991年起迄今已出版了该书的完帙共72册。但也有缺漏讹误之处,如诗人小传舛误、生卒年缺考、作品误收漏收、资料溯源失当等。笔者多年来查考众籍,从事订正与补遗,曾撰有5全宋诗琐考6(5文学遗产61993年第3期)、5全宋诗再考6(5中国文学研究61997年第3期)。近来披阅石刻、家谱、方志等文献,又得佚诗100首,属成此文。其作者按5全宋诗6顺序排列,并注明所在的册、卷、页数。王溥(1/11/161)5诗一首6:/白马金鞍碧玉鞭,红楼十里晚风前。青蛾不识中书令,笑问谁家美少年。0(5坚瓠集6补集卷六)5自问诗序6:/予年二十有五,举进士甲科。从周祖征河中,改太常丞。登朝时,同年生尚未释褐。不日作相,在廊庙凡十有一年,历事四朝,去春恩制改太子太保。每思菲陋,当此荣遇,十五年间遂跻极品,儒者之幸,殆无以过。今行年四十三岁,自朝请之暇,但宴居读佛书,歌咏承平,因作5自问诗6十五章,以志本末。0(洪迈5容斋三笔6卷九5冯道王溥6条:/王溥自周太祖之末为相,至国朝乾德二年罢,尝作5自问诗6,述其践历,其序云,,此序见5三朝史6本传,而诗不传,颇与5长乐叙6相类,亦可议也。0)周濆(1/11/165)5红梅6:/姑射仙人笑脸开,肯将脂粉涴香腮。
只因误入桃源洞,惹得春风上面来。0(5永乐大典6卷二八o九)翁宏(1/15/213)5湘江行6残句:/风回山火断,潮落岸冰高。0
(5全唐诗6卷七六二)宋白(1/20/280)5石烛6:/但喜明如蜡,何嫌色似黳。"(陆游5老学庵笔记6卷五)5诗一首6:/风骚坠地欲成尘,春锁南宫入试频。三百俊才衣似雪,可怜无个解诗人。0(同上书卷八)5句6:/对花莫道浑无过,曾与常人举好诗。0(同上)5自禁庭谪鄜6:/九月一日奉急宣,连忙趋至
合门前。忽为典午知何罪,谪向鄜州更怃然。0(同上书卷十)曾致尧(1/54/579)5游兴福寺6:/庭前翠柏春阴薄,堂上铜边画漏
长。因访高僧谈释部,试蠲尘虑对云房。"(5同治南城县志6卷九之六5艺文志6)
77*作者简介:胡可先(1960)),男,江苏南人。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郑文宝(1/58/640)5句6:/万株杨柳拂晴烟。0(5全宋诗6卷一三七o林震5舟入江阴集句6集此句注:/郑文宝。0)王禹偁(2/71/653)5出知黄州,劳新进士郑送6:/缀行相送我何荣,老鹤乘轩愧谷莺。三入承明不知举,看人门下放门生。0(5玉壶清话6卷四。按5全宋诗6仅从5墨庄漫录6辑得后两句:/三入承明不知举,看人门下放门生。0今补全诗。)5江郎三片石6:/三茅遗躅在金陵,又见江家有弟兄。谢脁门前春色好,一时分付与岩扃。0(明徐火勃5徐氏笔精6卷五)孙何(2/88/978)5读杜子美集6:/世系留唐史,丘封寄耒山。高名落身后,遗集出人间。逸气应天与,淳风自我还。锋铓堪定霸,徽墨可绳奸。进退军三令,回旋马六闲。楚词休独步,周雅合重删。李白从先达,王维亦厚颜。庖刀尽馀刃,羿彀肯虚弯。圣域分中上,天枢夺要关。逍遥登禁闼,偃蹇下尘寰。丽思苏幽蛰,神功凿险艰。语成新体句,才折好官班。谁氏传轩冕,何人得佩环。朱弦本疏越,黄鸟浪县蛮。元白词华窄,钱郎景象悭。蜀峰愁杳杳,湘水潺潺。子欲探骊颔,吾思撷虎斑。毛锥应颖脱,燕石竟疏顽。已袭兰兼菊,无嫌蒯与菅。二南如有得,高躅愿追攀。0(清仇兆鳌5杜诗详注6附编5诸家咏杜6。按此本自宋人所编5分门集注杜工部诗6。)陈尧佐(2/97/1085)5杭州喜李度支至6:/公望当年最得君,画图城郭喜同群。门前碧浪家家海,树上青山寺寺云。松下玉琴邀鹤听,溪边苔石共僧分。情多景好知难尽,且倒金罍任半醺。0(宋潜说友5咸淳临安志6卷九五)5又6:/淡薄交情老更浓,为君弹瑟送金钟。苎萝香径无时到,姑射仙姿在处逢。鸾鹤品流惭晚达,烟霞门户忆先容。公馀莫放西湖景,步步苍苔岸岸松。0(同上)5杭州苏长官山亭6:/诗阁城阴里,茅堂住半空。钟声千寺合,树影万家同。山远秋泉白,溪寒晚日红。相逢吟未足,沈醉恋云中。0(同上)5题杭州望越亭6:/树树西风叶叶秋,谁家烟火起沧洲。乘闲不耐无机性,拟动渔翁直钓钩。0(同上)周熏(2/113/1296)5金精歌6:/金精山,绝尘俗,中通洞天石削玉。翠微楼阁碧烟生,白鹤桥低幽径通。我今两度登名山,诗兴那穷吟不足。仙家庭院户不扃,草色迷阶满前绿。香炉峰,青可掬,风来颇觉清心目。飞升堂高云若屯,凌云亭壁猿窥熟。披发香朝礼斗坛,石鼓石鼓翠如矗。道人采药驾青牛,铁笛一声出鬼哭。浴仙池,水声瀑,流觞谁凿石为屋。岩深泉冷暑气消,水急杯流酒来速。阳灵道士颇自标,久立自把新诗读。问之其名何,雍容曰近竹。仙橘风来山之端,霞牵花气侵林峦。落日衔山新月弯,紫骝归落苔斑斑。酒醒香满客窗间,马蹄踏得飞花还。0(5道光宁都直隶州志6卷三一5艺文志6。按,5全宋诗6卷一一三周熏诗卷仅收此诗中八句,今补全诗。)王奇(3/152/1718)5寄阴行先6:/松萝石室中,清隐有名公。地尽无尘到,天高有穴通。藓铺春经绿,花照野塘红。遥忆深闺处,凭栏兴不穷。0(5同治南康县志6卷十二5艺文志6。按,5全宋诗6卷一五二王奇诗卷仅收此
诗前四句,题作5通天岩6,今据补全诗。)石延年(3/176/2000)5登云台山6:/上蹲狮子石,下有濯缨泉。石崖
对镌磨,唐宋留二贤。大暑日不到,银河倾九天。花气晓熏谷,春水如佩悬。坐久捐埃尘,冠弁斯泠然。0(5云台山志6卷十四5金石6,并录谭亨甫题:/石曼卿赋此诗,状此景,穷写胜概,曲尽其情,而无
石刻以为之纪。好事者记于州之永安寺壁,虑其岁月深远,颓毁不存,今刊于此,以永其传。盖将托是诗以不朽焉。丁亥十月谭亨甫题。0又跋:/右文五行,行十字,后谭亨甫题六行,行十二字,字径二寸五分,真书,勒故郁林观东岩下大石南面。0)刘沆(3/178/2044)5赠永新簿凌檄权泰和县事6:/移我禾水恩,
去拯西昌坠。予忝受知者,赠行聊建议。事上在乎恭,恭须戒成媚。临下贵乎简,简亦防兴伪。宽勿使伤韦,猛宜惩大鸷。五月期报成,雄揖循良吏。0(5同治永新县志6卷二五5艺文志6)宋祁(4/226/2610)5耤田颂6:/倬彼鲜原,帝耤于田。匪耤其勤,
我为民先。悠悠春旗,覛土于畿。阳膏泽泽,迈于三推。有壬有林,变莫不祗。我疆我理,或耘或籽。实苞实茂,茀厥丰草。田至喜,祈年伊蚤。我谷用成,我仓既盈。我仓耽耽,种于东南。其用伊何?事神荐馨。为酒为醴,为粢为盛。烝之浮浮,释之叟叟。上帝居歆,降福孔休。降福伊何?我民既蕃。室家溱溱,三事不谖。食足武奋,震叠尔功。蛮夷来78同,罔不率从。帝猷昭升,式于九围。兢兢业业,以毖万几。在丰念匮,在饫思饥。子子孙孙,勿替引之。0(5宋百家诗存6卷三5景文集6)5北楼6:/少城西北之高楼,此地苍茫天意秋。惊风白日忽已晚,落叶长年相与愁。极塞云物自惨淡,趋林鸟雀时啁啾。缨上朔尘久不洗,安得手弄沧江流。0(同上)张方平(6/305/3823)5歌风台6:/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慷慨5大风6诗。韩彭葅醢萧何絷,更欲多求猛士为?0(李齐贤5栎翁稗说6,录自5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6第16页。中华书局2002年版。)元绛(7/353/4376)5刘冲之相公拜相6:/天圣年中桂籍人,而今二十五回春。亲逢舜烛图邻弼,首见尧龙秉化钧。百辟望公承约束,四方多士仰经纶。为儒富贵皆隆极,惟视功名日日新。0(5同治永新县志6卷二五5艺文志6)祖无择(7/355/4406)5游云台山6:/清原王公衮君章,武功苏唐卿致尧,范阳祖无择择之。犯惊涛,航溟渤。投宿莽,屐崛岉。盘石,解簪韨。挹飞泉,醒心骨。挥高论,谢俗物。思古人,终日。足酒酣,清思逸。即绝壁,试奇笔。千万年,苍藓没。后有人,为吾拂。宋庆历甲申岁,秋七月辛卯朔,择之文,致尧笔,君章刻。0(5书法丛刊61997年第4期载是诗篆刻拓本,无录文。此据清许乔琳纂5云台山志6卷十四5金石6及5书法丛刊6所载拓本辨认。又刘洪石5唐宋风韵,绝壁生辉:花果山唐隶宋篆介绍6:/宋篆,即祖无择三言诗刻,位于唐隶石刻的斜对面。刻于-廉石.北立面上。诗刻高约五、宽约六米,小篆字体,字径八寸,正文,一二行,行七字,共八一字。前三行二一字是撰文、书篆、镌刻者的籍贯、姓名、字号。后九行六o字是三言诗正文,记述了祖无择、苏唐卿、王君章三人畅游云台山的感受。最后二一字是落款,分二行。总计一o二一字。诗刻的时间为北宋庆历甲申年,距今已九百五十馀年。诗刻为祖无择撰文、苏唐卿书篆、王君章镌刻,各取三人文、笔、刀之长,史称-三绝碑。.,,该三言诗是他知海州时撰写。0)张伯玉(7/383/4723)5读杜子美集6:/寂寞风骚主,先生第一才。诗魂躔斗壁,笔力撼蓬莱。运动天枢朽,奔腾地轴摧。万蛟盘险句,千马夹雄才。势走岷峨尽,辞含混沌来。剖山无鹊石,倾厩尽龙媒。荐擢夸三赋,飘零放一杯。艰艰行蜀道,感激上燕台。日月兵前没,江湖笑里开。独吟千载后,肝胆洗尘埃。0(5分门集注杜工部诗6附录)蔡襄(7/391/4817)5虚堂诗帖6:/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生清
光。文园胏渴厌烦熬,更要夫君在侧傍。0(5书法丛刊62003年第2期封三:/宋蔡襄5虚堂诗帖6。纸本,纵22.6、横1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属福建省)人,举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事迹见5宋史6本传。蔡襄善书,为宋四大家之一。此帖无款,原误题为-李西台建中.书,据徐邦达先生考证,为蔡襄三十五六岁时所书。0)韩绛(7/394/4842)5寄冲师诗帖6:/绛偶承拙颂,寄冲师长老。颍
川韩绛上。承师一指便心空,万象森罗触处通。别后自知它不隔,漫漫积雪起寒风。0(5书法丛刊62003年第4期载北宋韩绛5寄冲师诗帖6:/纸本,纵28.1、横30.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0)杨蟠(8/409/5034)5观子美画像6:/文光万丈照词林,独步才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