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气象学习题集
中尺度 复习资料

1.背风波: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则可在背风坡出现波动气流,这种波动成为背风波。
2.多单体雷暴:由一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命期短暂的对流单体组成,是具有统一环流的雷暴系统3.龙卷风暴:产生龙卷的强风暴系统称为龙卷风暴。
4.温带飑线:为—种带(或线)状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性狭窄的活跃的雷暴带(或不稳定线)。
其中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是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突变的狭窄强对流云带。
为破坏力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5.对流复合体(MCC):指由若干对流单体或孤立对流系统及其衍生的层状云系所组成的对流系统,其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具有幅度很广的谱。
最简单的是二维的线状对流系统,最大而复杂的是一种具有近于圆形团状结构的MCC这两种系统位于对流复合体波谱的两端。
6. 对称不稳定:在流体静力、地砖平衡且具有水平切变的情况下,浮力和旋转会共同起作用,这两种效应会导致一种新的浮力惯性不稳定,即对称不稳定,对称不稳定是中尺度雨带与雨团形成的主要不稳定机制。
7.条件性不稳定:对干空气是静力稳定的,而对饱和湿空气静力不稳定的情况。
8.对流性不稳定:不论气层原先的层结性如何,在其被抬升达到饱和后,如果是不稳定的则称对流性不稳定。
9.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大尺度流场通过摩擦边界层的抽吸作用,为积云对流提供了必须的水汽辐合与上升运动,反过来积云对流释放凝结潜热又成为驱动大尺度扰动所需要的能量,于是小尺度积云对流和大尺度流场通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都得到了发展。
这种通过不同尺度运动的相互作用使对流和大尺度流场不稳定增长的物理机制称为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
10. 超级单体风暴:直径达20~40km 以上,生命期达数小时以上,即比普通的成熟单体雷暴更巨大、更持久、天气更猛烈的单体强雷暴系统。
它具有近于稳定的、高度有组织的内部环流,并且连续地向前传播可达数百公里。
11. .暖输送带:在槽前辐合区的边界上通常可以看到一支狭长的云带。
2021气象学-气象学综合练习(精选试题)

气象学-气象学综合练习1、()是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掉的水量。
2、()是一日内因蒸发而损失的水层厚度。
单位:()。
3、道尔顿蒸发公式:()4、水面蒸发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因子(温度、()()、风、蒸发面性质、蒸发面形状、含盐度)5、气压:气压(),W();风:风速增大,W()。
6、空气中的水汽发生凝结的必要条件:();有凝结核存在7、降温冷却凝结方式:()()()()8、低云包括()()()()()9、中云包括()()。
10、高云包括()()()。
11、根据云底高度可将云分为()、()和()三个云族。
12、根据成因可将雾分为辐射雾、()、平流辐射雾(混合雾)。
13、根据浓度可将雾分为(()1~10km)、(雾500~1000m)、(()50~500m)、(()<50m)。
14、梯度风15、干洁空气16、辐射能17、暖锋18、反气旋19、高气压20、光谱21、辐射地面有效辐射22、气团23、气候24、水汽压25、大气污染26、龙卷风27、露28、台风29、冷锋30、相对湿度31、城市气候32、地转风33、低气压34、季风35、大气稳定度36、山谷风37、海陆风38、气温年较差39、温室效应40、饱和水汽压41、寒潮42、城市热岛效应43、干燥度44、积温45、气候资源46、锋面气旋47、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称为()。
48、等温线的稀疏表示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差异()49、高山气候有何特点?50、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51、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
52、为什么地中海式气候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53、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54、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55、简述热带季风的成因、分布和特征56、什么叫冰晶效应?57、森林对改善地区自然环境有作用?为什么?58、简述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59、简述热带气旋的分类标准和台风的结构60、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61、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2、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的温度低于高纬的?63、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64、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65、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气象学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引论一、填空题: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科学,以(大气)为研究对象。
用(气象要素)表示。
2.天气学是研究(地理条件)不同的区域内所发生的(天气过程)的(成因)及(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以(预报天气)为研究对象。
3.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中的(状态)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4.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原因)、(分布类型)、(变化)规律的科学,以(气候)为研究对象。
5.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6.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天气学是气候学的(基础),气候学是(气象学)和(天气学)的综合。
7.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历史经过了(萌芽)时期、(发展)初期和(发展)时期。
8.( 太阳辐射 )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在气候系统的五个子系统中(大气圈)是主体部分,也是最可变的部分。
9.大气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形态,即(气态)、(液态)、(固态)10.地面—90km的范围中大气的组成是(干洁空气)、(固体杂质)、(液体微粒)。
11.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氧、氩),此外还有含量不定的(固体杂质)、(液体微粒)。
12.干空气是指不包含(水汽)、(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大气。
其含量占整个大气的(99.97)%,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占干空气的(99.97)%;次要成分是(臭氧、二氧化碳、氖、氪、氙),占干空气的( 0.03 )%。
13.90km以下大气的分子量是(28.966 ),90km以上大气主要成分是(氧、氮)。
14.大气中的氧参与有机物的(腐败)、(氧化)、(燃烧)过程。
15.CO2在大气中具有(时空)分布特点。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太阳)和(地面)的长波辐射。
16.O3的作用是(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暖,另一个作用就是(改变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状态)。
气象学习题+参考答案

气象学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机场跑道方向的能见度标为A、平均能见度B、跑道能见度C、有效能见度正确答案:B2.下列何种地区最容易出现山地背风波A、高大山脉的背风面上空B、山谷风盛行的地区C、孤立山峰的后面正确答案:A3.当风速达到40节或以上时,以下哪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地形波颠簸?A、与山峰平行,气流稳定B、穿过山脊,气流稳定C、沿山谷下行,气流不稳定正确答案:B4.在锋线附近的雨层云中飞行会遭遇A、轻度积冰B、中度积冰C、强积冰正确答案:C5.暖湿气流流到冷的地面上,常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A、层状云B、平稳气流和平流雾C、暖锋云系正确答案:B6.航路重要气象情报由()发布A、局方B、空中交通服务单位C、气象监视台正确答案:C7.在重要天气预告图上,“CAT”表示A、碧空B、晴空颠簸C、满天云正确答案:B8.在日常航空天气报告中,电码“SHRA”表示的意思是A、强雷暴B、阵雨C、积雨云正确答案:B9.飞行员在飞行中发现远处的云由云条和云块组成,云条和云块底部较平,在有的云块上有云塔突起,层次不齐,这种云应是A、层积云B、浓积云C、堡状云正确答案:C10.在下面各种情况中,能最快形成地面逆温层的是()A、晴朗而相对平静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B、在山区有暖空气快速上升C、日出后,地面有雾或低云正确答案:A11.若飞机在飞行中遭遇到微下击暴流,飞机的飞行性能常常是A、先变好,后变坏B、先变坏,后变好C、急剧变坏正确答案:A12.飞机表面出现的冰珠说明A、在较高高度有逆温现象,伴随冻雨出现B、冷锋过境C、本地有雷暴正确答案:A13.在雷暴的生存周期中哪一阶段的特征是云中充满下降气流A、消散阶段B、积云阶段C、从云下有降水开始正确答案:A14.在北半球,一个飞行员作一次由西向东的长途飞行,在下面何种情况下,他将有可能因气压系统而形成的顺风A、在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南侧B、在高压系统南侧和低压系统北侧C、在高压系统北侧和低压系统南侧正确答案:C15.雷暴消散阶段的特征是A、内部都是上升气流B、出现强烈的湍流、积冰和闪电C、云中充满下降气流正确答案:C16.若飞机进入雷暴云下的下冲气流中,将会碰上A、逆风切变B、飞机乱流C、垂直风切变正确答案:C17.能降暴雨和冰雹的云是A、雨层云B、高层云C、积雨云正确答案:C18.飞机在雨层云中飞行时一般会遇到什么程度的积冰A、重度积冰B、中度积冰C、轻度积冰正确答案:C19.地面天气图上的蓝色实线所表示的是A、冷锋B、等压线C、静止锋正确答案:A20.在对流层,大气乱流形成的原因A、温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C、气流经过粗糙不平的地表或地面受热不均正确答案:C21.位于对流层上层成平流层下层的高空急流,中风速不小于A、30米/秒B、50米/秒C、60米/秒正确答案:A22.乌鲁木齐的四字代码是A、ZSSSB、ZGGGC、ZWWW正确答案:C23.若在海平面1000英尺高度上地面空气湿度为70℉,露点为48℉,那么积雨云云底端大概在什么高度A、海平面以上4000英尺的高度B、海平面以上5000英尺的高度C、海平面以上6000英尺的高度正确答案:C24.卷云在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上的颜色分别是A、白色、灰色B、黑色、白色C、灰色、白色正确答案:C25.YUCCAIRMET4VALID181015/181600YUDO-AMSWELLFIRMODMTWOBSAT100524DEGN110DEGEATFLO80STNRNC=根据上述AIRMET报,可知该情报区的天气是怎样的?A、从10:15到16:00,山地波的强度在增强B、在海拔2400米,北纬24度,东经110度,出现中等强度颠簸C、出现强度稳定的山地波正确答案:C26.METARZSSS120500Z32006MPSCAVOK30/26Q1008=依据上述METAR报,ZSSS站报告的地面风是A、东南风6m/sB、东北风6m/sC、西北风6m/s正确答案:C27.飞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形成厚度为9cm的冰层,说明其遇到了A、弱积冰B、中度积冰C、强积冰正确答案:B28.下面何种特征描述的是热雷暴?A、与天气系统一起移动B、在陆地上晚上增强,白天减弱C、范围小,孤立分散,雷暴云间有间隙正确答案:C29.在我国,下列何种天气系统是由于特殊的地形造成的?A、热带风暴B、西南低涡C、锢囚锋正确答案:B30.某次飞行的高度是9000米,飞行前,飞行员要了解航线高度上的气压和风的分布情况,他应参考A、200百帕等压面图B、300百帕等压面图C、500百帕等压面图正确答案:B31.飞行时,霾对能见度或观察地形地物的能力有何影响?A、在霾中,眼睛容易疲劳因而不容易发现相对移动的航空器B、所有航空器的活动或地形地物显得比实际距离远C、霾使视力集中在远处正确答案:B32.在地面天气图上可以看出,近地面的风A、由高压向低压斜穿等压线吹B、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C、沿着等压线吹,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后正确答案:A33.在高空逆温层下,能见度也常常变差,除了云之外,还可碰上的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是A、吹雪B、烟幕C、霾正确答案:C34.涡旋状云系天气系统是?A、台风B、反气旋C、锋面正确答案:A35.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形成辐射雾?A、在海岸外的冷水面上有潮湿的热带气团移动B、晴空、平静的夜晚,露点温度很低C、在晴朗微风的夜晚,低洼和平坦的地面上有温暖潮湿的空气正确答案:C36.飞机在雷暴云下进近着陆可造成严重飞机事故。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

18气象学习题(有答案)-29.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10.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11.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1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14.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16.任一坡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Rsb坡=;17.武汉夏至日测得正午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18.太阳9. 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季节交替吗?可照时间还会变化吗?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如何变化呢?为什么?10.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11. 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12. 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108公里,太阳直径为1.392×106 公里,太阳常数为 1367瓦?米-2,将太阳视为绝对黑体,忽略宇宙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试推算太阳表面辐射的辐射通量密度、总功率和有效温度。
13. 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14. 根据水平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计算式,分析直接辐射的影响因素。
15. 计算武汉(30°N)和北京(40°N)冬至和夏至日晴天真太阳时10、12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 p=0.8)。
16. 任一坡面上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 Rsb坡=Rsc?am sinα(其中α为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试分别计算武汉冬至和夏至正午时,在坡度为30°的南坡和北坡上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设透明系数 p=0.8)。
17. 武汉夏至日测得正午水平面上的直接辐射通量密度为800瓦?米-2 ,设这一天天空晴朗,透明系数不变,试计算透明系数和下午16时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18. 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各受哪些因素影响?19. 晴天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中光谱能量分布各随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为什么?(提示:根据分子散射规律解释)。
气象学习题(1)

绪论1. 名词解释:气象学、环境气象学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环境气象学:研究与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大气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科学。
2.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气象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次飞跃,以什么为标志?研究对象:大气圈及大气圈与水土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任务:1)、观测observation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2)、系统地、科学地解释research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3)、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诊断和预测forecast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人为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为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近现代气象科学的四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1700—1859年):气象仪器如温度表、雨量器、气压表等相继发明,导致对信风和全球大气环流的研究。
第二次飞跃(1860—1940):无线电报发明,地面气象观测网产生,天气图诞生,V.Bjerknes创立了锋面学说,提出了著名的斜压概念和环流理论,从此天气学和动力气象学形成并得到发展。
第三次飞跃(大约1941—1980年):无线电探空仪发明,高空观测网迅速建立,Rossby提出了长波动力学,创立了长波理论。
Lorenz提出奇异吸引子与混沌理论、准地转理论、适应理论、突变理论和不稳定理论等并相继得到应用,大尺度天气学进入成熟阶段。
第四次飞跃: (大约1980—):空间和地面大气遥感探测与气象信息技术系统日趋完善,大气科学试验正从局部的专业试验向全球的综合性试验过渡,气候研究正朝着更加广泛、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
第一章1.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微粒等三部分组成。
气象学习题(总)

⽓象学习题(总)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地球表⾯被⼀层厚厚的⽓体包围着,这层⽓体通常称之为地球⼤⽓,简称⼤⽓。
2、⽓象:⼤⽓中不断地进⾏着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3、⽓象学:就是研究⼤⽓中所发⽣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4、⽓象要素:⽤来表⽰⼤⽓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状态的各种物理量统称为⽓象要素。
5、天⽓:指⼀个地区短时间内各种⽓象要素的综合表现的现象。
6、天⽓学:指研究天⽓形成及其演变规律,并肩负着对未来天⽓作出预报的⼀门科学。
7、⽓候:指⼀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状况。
包括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8、⽓候学:是研究⽓候的特征及其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候资源及其与⼈类关系的学科。
9、应⽤⽓象学:是将⽓象学的原理、⽅法和成果应⽤于⼈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同各专业学科相结合⽽形成的边缘性学科。
10、农业⽓象学:就是研究⽓象条件与农业⽣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规律,并运⽤⽓象科学为农业⽣产服务的⼀门学科。
11、农业⽓象条件:在⼀定时期内各种农业⽓象要素的的某种组合。
12、农业⽓象要素:⽓象要素中和农业⽣产密切相关的要素称为农业⽓象要素。
13、农业⽓候条件:⼀个地区多年的农业⽓象条件的特征。
14、平⾏观测:即在进⾏各项⽓象要素观测的同时,也进⾏农作物⽣长、发育状况、农业⽓象灾害的观测及⽥间管理⼯作的记载等。
15、⼲空⽓:⼤⽓中,除⽔分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体,称为⼲洁空⽓,简称⼲空⽓。
16、⼤⽓中的固体杂质:⼤⽓中悬浮的各种固态和液态微粒,统称杂质17、⼤⽓污染:由于⾃然过程和⼈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把⼤⽓正常成分之外的⼀些物质和能量输⼊⼤⽓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的净化能⼒,以致造成伤害⽣物、影响⼈类健康的现象称⼤⽓污染。
18、极光:在⾼纬度地区,⾼空中⼤⽓稀薄的地⽅出现的⼀种光的现象。
⼆、简答:1、天⽓和⽓象的区别答:⽓象在时空范围上是泛指,⽽天⽓的时空范围要⼩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中尺度气象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中尺度气象学主要包括以下学科:(1)、(2)、(3)和(4)。 【答案】: (1)中尺度气象学包括中尺度天气学 (2)中尺度动力学与数值模拟 (3)中尺度天气的短期和甚短期预报 (4)中尺度大气物理学。 2.在Orlanski对中尺度运动进行的分类中,依照水平尺度由小到大分别为(1)、(2)、(3),对应的水平尺度为(4)、(5)、(6)。
【答案】: (1)γ中尺度 (2)β中尺度 (3)α中尺度 (4)2~20km (5)20~200km (6)200~2000km 3.中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有(1)、(2)、(3)、(4)。 【答案】: (1)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2)气象要素梯度大 (3)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4)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4.滞弹性近似与包辛内斯克近似的比较,滞弹性近似的连续性方程形式为(1)无辐散,而包辛内斯克近似的连续性方程形式为(2)无辐散;滞弹性近似中密度的变化不仅考虑热膨胀效应,而且也考虑(3)效应;对于适用范围,滞弹性近似可应用于(4)对流运动,而包辛内斯克近似只能应用于(5)对流运动。
【答案】: 精心整理 (1)质量
(2)速度 (3)压缩 (4)深 (5)浅 5.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在垂直方向上为(1)和水平方向上为(2)的环境中,空气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其不稳定判据等(3)面斜率小于等(4)面斜率。
【答案】: (1)对流稳定 (2)惯性稳定 (3)绝对动量 (4)位温 6.在CISK过程中,大尺度流场通过(1)的抽吸作用,对积云对流提供了必须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积云对流释放的(2)又为驱动大尺度扰动提供了能量,于是小尺度积云对流与大尺度流场演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发展。如(3)提供了CISK过程中启动积云对流的上升运动,则称之为波型第二类条件不稳定(Wave—CISK)。
【答案】: (1)摩擦边界层 (2)凝结潜热 (3)大气中的内波尤其是重力内波 7.中纬度地区常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有三类:(1)(普通单体雷暴和局地强风暴),(2)(如飑线)及近于圆形团状结构的(3)(MCC)。
【答案】: (1)局地对流系统 (2)二维线状(带状)对流系统 (3)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8.局地强风暴被认为是大气中最重要的中尺度环流,其环境场最重要的特征是强(1)和强(2)。 【答案】: (1)位势不稳定 (2)垂直风切变 9.中尺度天气现象分为二类,一类是(1),如(2)、(3)等;另一类是(4),如(5)、(6)、(7)、(8)等。 精心整理 【答案】:
(1)稳定性天气 (2)?局地低云 (3)浓雾 (4)对流性天气 (5)雷暴 (6)大风 (7)下击暴流 (8)冰雹 10.中尺度天气系统,就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1)和(2)两类,其中地形性环流有(3),和(4)等,强对流天气系统有(5),(6),(7)和(8)等。
【答案】: (1)非均匀性质下垫面强迫 (2)大气的内部过程 (3)背风波 (4)海陆风环流 (5)雷暴单体 (6)飑线 (7)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8)龙卷 11.在有基本气流条件下,重力波发展的条件是(1),它们表示了这样的物理意义,即(2)和(3)是有利于重力波发展的。
【答案】: (1)Ri<1/4 (2)弱的静力稳定度 (3)强的垂直风切变 12.中尺度大气运动遵循以下物理原理:(1)、(2)、(3)、(4)以及其它气体和气溶胶物资守恒。 【答案】: (1)质量守恒 (2)能量守恒 精心整理 (3)动量守恒
(4)水物质守恒(了解) 13.经典的对流发展的三要素是:(1)、(2)和(3)。 【答案】: (1)水汽 (2)不稳定 (3)抬升机制 14.只有与(1)力联系的项中保留了密度扰动,而在(2)力项中,则略去了密度扰动的影响,这样的近似称为对流近似。
【答案】: (1)重 (2)气压梯度 15.弹性流体方程组包含的四种重力波解,分别是一对(1)重力波,一对(2)重力波;而弹性近似之后的中尺度运动方程组则滤去了(3)重力波,而保留了(3)重力波。
【答案】: (1)高频 (2)低频 (3)高频 (4)低频 二、简答题 16.简述对流近似的含义。 【答案】 只有与重力联系的项中保留了密度扰动,而在气压梯度力项中,则略去了密度扰动的影响,这样的近似称为对流近似。
17.简述中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 【答案】: (1)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2)气象要素梯度大 (3)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4)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了解) 18.写出Orlanski对中尺度运动的分类标准。 精心整理 【答案】:
Orlanski把中尺度运动分为γ中尺度、β中尺度和、中尺度,对应的水平尺度分别为:2~20km、?20~200km?、200~2000km
19.简述大气标高和扰动垂直尺度的区别。 【答案】: 大气标高描述的是基本热力学变量的垂直尺度,用表示,它表征的是基本热力学变量垂直方向变化达到本身量级的尺度,而常用H表示扰动的特征垂直尺度,它表征的是扰动在垂直方向的伸展范围,一般情况下,显然H≤,对于浅对流运动来说,H<<。
20.中尺度气象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 中尺度天气学研究两类中尺度天气现象:一类是雷暴、暴雨、冰雹、大风、下击暴流等对流性天气;另一类是局地低云、浓雾等稳定性天气。
19.包辛内斯克近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在连续性方程中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是完全非弹性,因此是速度无辐散的; (2)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中要部分考虑密度的影响,状态方程或热流量方程中也要考虑密度变化的影响;
(3)所需考虑的密度变化主要由受热不均匀即温度变化引起的,不考虑压力效应对密度变化的影响。
21.滞弹性近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连续性方程中虽然不考虑密度的个别变化,但保留了平均密度的垂直变化,因而是滞弹性的,或称之为质量无辐散;
(2)在与重力相联系的方程及状态方程和热流量方程中要同时考虑压缩效应和热膨胀效应引起的密度变化。
22.常用的热力不稳定判据有那些? 【答案】: γ>,对于未饱和大气及饱和大气都是不稳定的,称为“绝对不稳定”;
,对于未饱和和饱和大气都是稳定的,“称为绝对稳定”; <,对于未饱和大气是静力稳定的,而对饱和湿空气来说是静力不稳定。 23.阻挡层(逆温层)对对流发展有何作用? 精心整理 【答案】:
一方面阻挡层具有稳定层结,抑制了对流发展;另外一方面它把低空湿层与对流层上部的干层分开,使风暴发展所需要的高静力能量得以储存,对于大气低层不稳定能量有积累作用。
24.说明在大尺度运动、积云对流运动和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不同作用。 【答案】: (1)大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相对重要,浮力可以略去; (2)积云对流运动中,浮力相对重要,地转偏向力可以忽略; (3)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需要考虑。 25.说明CISK的发展过程。 【答案】: 在CISK过程中,大尺度流场通过摩擦边界层的抽吸(Ekman?pumping)作用,对积云对流提供了必需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反过来积云对流凝结释放的潜热,又成为驱动较大尺度扰动所需要的能量,于是小尺度积云对流和大尺度流场演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均得到了发展。
26.局地强风暴最主要的环境特征是什么? 【答案】: 局地强风暴是在特定的大气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强大对流系统,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强位势不稳定和强垂直风切变。
三、问答题 27.说明云外下沉气流对一般对流和强风暴天气的作用。 【答案】: (1)由于云内上升气流和云外下沉气流是对流环流的统一整体,因此上升空气从不稳定层结中所取得的能量,并不完全都用在加强上升运动的本身,其中有一部分是消耗在维持下沉运动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云外补偿下沉气流是上升气流的一种阻力。普通积云对流的云外下沉运动的出现,使对流运动的发展受到不利的影响。
(2)强风暴天气系统的中尺度环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中尺度环流的准二维剖面上是一支由边界层开始倾斜上升直到对流层顶的暖湿气流和另一支中空干冷空气的下沉运动气流。这一支干冷空气的下沉运动,将与云中饱和空气混合,使云中雨滴或雹粒的蒸发而冷却,有蒸发冷却的下沉气流对于强风暴系统的强度和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可能使强对流组织化。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暖湿上升气流和蒸发冷却下沉气流的最后结果是局地大气稳定化;另一方面,下沉气流能形成近地面的冷空气堆或强烈的向外流出的辐散气流,可抬升雷暴前方低层暖湿空气上升形成新的单体,并且由于在风切变环境下,下沉气流又把高空水平动量带到地面,在低空加强了与暖空气的辐合作用,就更强烈地把暖空气上抬。因而常观测到新的对流单体在下沉气流前方形成,如果这样造成的上升气流得到充分发展,并在强切变环境下不断再生下沉和上升运动,就可维持强对流系统。
28.以水平尺度将中尺度大气运动进行分类,并说明中尺度大气用的基本特点。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