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的类型特征

微电影的类型特征
微电影的类型特征

微电影的类型特征

徐峰湖北民族学院

内容摘要:微电影是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能在段时间内社会大众的认可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说明微电影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品味。微电影的“微”特征在其制作规模、叙事方式和表达方式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目前来看,微电影的类型主要有文艺微电影、企业形象片和公益微电影等,它们因传播目的的不同而各自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微电影类型特征

一、微电影的兴起及现状

(一)微电影的概念

电影自1895年卢米埃兄弟发明以来,已走过近120年的发展历程。电影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影也出现了小型化和快速化的趋势,这就是微电影。微电影,意即微型化的电影。微电影是网络信息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电影形式,它与传统电影一样,都要经历编剧、拍摄、后期制作的流程,但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1、制作规模的“微”。相对于电影而言,微电影在时长、投资、制作周期方面都有微型化的特征。微电影的时长最少有几十秒,多则半个小时左右,最常见的在十分钟左右,如徐峥的微电影《一部佳作的诞生》,仅用8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三个绑匪为筹集拍电影的经费而去拍摄勒索录像的一连串趣事。微电影的投资由于时长和剧情的设置往往不需要像电影那么巨大,几百元也可以拍出来,如《天堂午餐》就是河北传媒学院大三学生刘啸宇用相机拍摄的一部表达“孝”主题的微电影。微电影的“微”还表现在制作周期上,微电影从拍摄到上映往往仅需要几天到10几天的时间,相比电影而言时间大大缩短了。

2、叙事方式的“微”。微电影是顺应当下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诞生的,在叙事上,它不得不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微型特征。微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往往是一些小片段、小故事或小情境,这就决定了微电影的叙事方式也不能太复杂。微电影要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个故事的叙述,因此,它往往会突出故事的高潮部分,而其他的情节和叙事就采取跳跃式的叙述。比如微电影《老男孩》的开头,就是通过肖大宝和王小帅的几个生活细节呈现的,

混乱和零碎的情节需要观众将其组合与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3、表达方式的“微”。微电影的时长决定了它的表达不能设置太多的铺垫和戏剧冲突,必须简洁明了地陈述故事的发展,运用观众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展开叙述。在主题方面,微电影的主题比较简单明确,主要集中在社会舆论焦点以及容易引起关注和争论的新闻热点。由于目前微电影的创作者主要在社会大众阶层,因此他们对电影主题的理解和剖析往往不够理性和深入,所以表达比较浅显。在细节表达方面,一部微电影往往只注重表达与主题最为贴近的那个细节点,并将此细节放大,成为俘获观众的“吸睛点”。在语言上,微电影也与电影有着不小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微电影与音乐、喜剧等的结合,而风趣、幽默、时尚更是微电影语言的共性特征。

(二)微电影兴起的原因

微电影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就呈现出了数量多、受众广的特点,广泛地进入公众视野,究其原因,与新媒体的发展、商业利益驱动和观众的需求密不可分。

1、新媒体的发展为微电影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传播渠道。微电影的发展依托的是发展迅速的网络传媒。一方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制作者可以方便地进行拍摄、剪辑等制作工序,并且制作者也可以通过信息量丰富的网络去获得更多专业的电影制作技术,这也为众多有着“电影梦”的人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微电影依托于3G、4G技术和移动互联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出现,得到了即时的传播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和评论微电影。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利益驱动了微电影的发展。微电影自诞生之日就被界定在电影与广告之间,这也缘于微电影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目前,选择通过微电影做品牌宣传的企业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接受和喜爱微电影的人以年轻人居多,有较大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微电影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效果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信任。

3、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大众的需求为微电影的兴起提供了接受群体。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当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便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接收到最大的信息量。于是,微信作为一种短小、简单、轻松的影视形式满足了人们的收视需求,也满足了快餐文化消费的需求。此外,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实现即时评论与互动,人们可以借助即时通讯设备和软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三)微电影的发展现状

1、微电影的规模。网络是微电影发行和放映的主要平台。随着科技的近乎和发展,网络已跃居人们获得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13年,涉及广告宣传的微

电影达到了9000多部,由其产生的商业价值可达10亿元,许多知名视频网站如爱奇艺、优酷、乐视等也都设置了微电影的板块。而根据《2013中国微电影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未来五年的时间,微电影大约可以创造数百亿元的产值。如今,全国的、地方的以及高校举办的微电影大赛和节会,也为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如,2012年举办的金鸡百花电影节首届微电影大奖赛、2013首届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2015年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等等。因此,无论是从微电影发行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其产生的商业价值来看,微电影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规模。

2、微电影的受众。目前,中国的网民已达6.49亿之多。微电影的受众也在此产生。微电影主要依靠网络传播,这就决定了微电影大部分的受众来自网民中间,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微电影的受众量是可以数以亿计的。据爱微电影网站的数据显示,点击量最大的微电影《田埂上的梦》已达到3866617次,而这仅是一家网站的数据;更有甚者,一些知名导演拍摄的微电影播放量可达上亿次,这是电影行业始料不及的。另据有关数据显示,学生和职场人士是微电影最主要的受众群,尤其是在校大学生。

3、微电影的市场。微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商业价值有着密不可分的瓜葛,这对于微电影来讲,喜忧参半。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他们可以完全借助微电影投入少、产量高的优势,将微电影与企业宣传做到良好的融合,对微电影进行软广告植入,以更加轻松、柔和的方式获得观众或者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可。另一方面,虽然微电影有着量的优势,但其质量的问题仍然令人担忧,这也是今后微电影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微电影类型及特征

目前来看,微电影已经具有了可观的发展规模。但目前对微电影的类别划分也是众说纷纭,比如,从时长来分有小微电影和大微电影,从主题来分有励志、爱情、悬疑、青春等等,但笔者认为比较科学的应该是以微电影的传播目的来进行划分,主要的有文艺微电影、企业形象片、公益微电影三大类。

(一)文艺微电影

文艺微电影是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微电影,这类微电影往往有着令人深思和反省的主题,在艺术表现上有着比较高的水平。这类微电影的目的并不是纯商业的,它重在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1、令人深思的主题。文艺微电影往往在内容上聚焦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舆论热事件,在内容的选择和表现上力求深度,能够通过电影的叙事方式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与交流互动。比如顾长卫导演的《龙头》,它反映的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片段、一个缩影,电影中的人

物和意象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表面来看,影片中只有一辆邮车上面有“龙头”二字,但深刻分析,它既是时间的指示,又是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生活进行反思和溯源的一个代名词。影片中不同事物的聚集看似简单的堆砌,实则是通过一个个的片段串联起了人生的全部,引发人们对婚姻、生育、住房、赡养、生死、灵魂的思考。

2、跳跃的思维方式。微电影的时长限制了它的思维,跳跃性是它的独特之所在,对于文艺片而言尤甚。文艺片由于其表达主题的深邃,从其情节和画面来看,似乎有着更加令人难以追随的快节奏和时空转换。观众往往需要对影片中的情节和画面进行重构才能串联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而揣摩作者的意图,这也是文艺片受众面比较窄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形象片

企业微电影是企业为了塑造形象、宣传品牌而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将企业故事、产品品牌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故事化叙述的一种微电影形式,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广告化的电影。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传统的硬广告无处不在,直白的广告词和宣传模式已经难以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于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多的企业愿意选择通过微电影的形式来实现软广告的植入。可以说,商业价值是企业形象片的追求所在,但是也不能否认企业形象片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1、个性化的故事情节。广告重在创意,这一点对企业形象片也不例外。几十秒到几分钟的时间里,企业要想得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选取最符合企业气质的一个点进行故事架构,而这一点也恰好是区别于其他企业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形象片的成功必定要有一个个性化的故事情节。例如佳能公司的微电影《让我留下》,影片通过一个感人的故事抓住了人们的心,而相机只是作为主人公的一个道具,如此巧妙地植入,既与观众分享了故事也让关注记住了佳能。

2、音画效果的唯美呈现。如今的企业形象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运用画面和字幕来呈现,而是把音乐融入其中,通过唯美的歌词与演员的演绎再现企业的创业历程和品牌故事。这一方面的拓荒者和杰出代表便是康美药业集团拍摄的音乐微电影《康美之恋》。首先从音乐上来讲,歌曲的旋律意蕴悠远,婉转美妙,清新温润,歌词短短数语便道出了康美药业“用爱感动世界,用心经营健康”的企业理念,再加上著名歌唱家谭晶集民族与通俗与一身的演绎,让观众获得了极佳的听觉享受,以至于出现“一部广告红了一首歌”的传播效应。从画面上来看,影片取景于桂林,借助“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再加上“绿色”的主色调,既突出山水的自然与清新,整个画面美不胜收,又传达了康美药业做绿色、健康企业的宗旨。从演绎上来看,著名影视演员任泉和李冰冰的加入更为其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如此动听

的音乐与唯美画面结合,加上众多名人的参与,大大扩大了康美药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至于长期在央视播放长达8年之久。

(三)公益类微电影

公益微电影的概念最早是由苹果微电影网站提出的,该网站主要是通过推广网络视频进而达到传播公益精神的目的。公益类微电影主要的目的是传达公益精神,其中包括家庭亲情、社会关爱、热爱自然、崇尚道德等方面的情感和责任。

公益是公益类微电影区别于其他微电影最显著的特征。如今,社会思想潮流与信息交互渠道的多元化交织,使得“吐槽”和“牢骚”等负面情绪的表达日益聚集,这严重影响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架构,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了许多颇受争议的事件发生,比如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等等。因此社会急切需要“正能量”的释放和传播,微电影便成为一种最好的表达。

在微时代下,媒介传播的话语权转嫁网络。而网络的参与者是网民,他们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婴儿,他们也更感兴趣于挖掘身边的热点话题和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而公益微电影恰恰能抓住观众的这一心理需求。比如微电影《父亲》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组合反映父爱如山的亲情,《老人愿》呼吁社会关爱老人,《天堂午餐》传达的“孝心”等等,以及还有众多围绕农民工、北漂、母爱、道德等主题创作的微电影。这些微电影往往能捕捉到人性中最真切的情感和脆弱的心灵,进而通过故事的展现呼吁人们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影形式,发展时间虽短,但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他放下了传统影院的高大上,走出院线,走向网络,走进大众,既娱乐着大众的生活,也传播着社会的正能量。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微电影在内容的选材上、拍摄手法的运用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要创作者能够把“真善美”的艺术追求把握好,加强专业队伍的培养和打造,微电影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案例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3]周圣崴.浅析微电影创意的形式与风格[J].电影理论,2014(20).

[4]郝幸田.企业微电影:网络传播新宠[J].企业文明,2014,(2).

[5]徐亚茜.微电影的美学特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5,(1).

[6]贾红分.探析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发展之路[J].今传媒,2013,(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