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的现状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的现状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的现状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的现状、发展及趋势

城市设计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借鉴西方城市。设计经验还是传承中华特色城市理念,都需要城市设计师的智慧。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人、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对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处都是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内容。通过对城市化进程的了解,体现城市化社会的意义及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中国内地城市化达到了51.3%,“农耕社会,乡土中国”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农耕转向工业、乡土转为城市是中国现阶段发展需求,是城市化发展的具体表现。我国城市设计理念,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又汲取世界先进理念和技术,既重视城市、自然与人的协调发展又注重城市与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处。如今,回归自然、突出时代、体现特色是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城市设计是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主张综合与整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不违背其他原则,整合各个因素。“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城市设计者是一个挑战。“美丽”不仅来自于城市设计的美学特质,更来自于城市设计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从起源

于19世纪芝加哥的“城市美化”到经济社会中对旧有设计的二次加工,影响中国城市设计理念的产生。中国城市设计在力求保持特色文化的同时,也进行着革新。

城市进程加速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带来破坏。借鉴L.范登堡的城市发展三阶段论能将城市化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实体性城市化阶段,非实体性城市化阶段,城市弱化阶段。注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环境之间的关系,既是合理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态环境、文化环境、人居环境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城市与生态环境

现代中国仍处于高速发展的上升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城市化在国民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重要指标。城市化进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是生态文明的表现。

在城市化发展中,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在设计施工的时候往往会丢失大量的自然景观,比如:森林,草地,湖泊等,从而产生环境垃圾。自然景观损失多、人文景观不凸显、缺乏地域特色等,导致最终的设计结果千篇一律。人造景观替代自然景观而改变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面貌,注重可持续性成为了行业设计师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小城镇城市化是被动城市化的产物。现在很多乡镇和县城都在复建,结果几乎在在两个不同的地域完全可以找到相类似的同一种设计。

2.城市与文化环境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分布在三秦文化、巴蜀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楚文化等文化板块上,再加上草原文化,西域文化、雪域文

化等,文化类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些特色展示了中国城市设计不同的类别和个性。

城市化作为景观规划的大背景已经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国家一些地方城市规划设计缺乏个性,发掘本地历史文脉不深入,传统文化意象特征不明显,建筑缺失文化灵魂。一些历史文化古城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在所谓“曼哈顿化”“纽约化” 的城市美化运动口号下,去除旧城风貌的同时大力改造新城,以往的旧城墙,古街道被宽广笔直的景观大道所取代,更甚有某些地方为了标榜所谓的“传统文化”,在破坏真文化的同时,兴建大量的“假古董”,人造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世人面前。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系列文化景观被现代化建设浪潮改造成支离破碎的景观片段,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面临着历史文脉的断裂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消失。

旧有的环境不断为新的发展潮流所淹没,即便幸存也显得支离破碎。新的环境在取代旧环境的同时也飞快地被时代的发展抛在后面。新与旧、现时与将来之间存在着众多的矛盾,使大量人们身边的建筑外环境处于不和谐的状态之中。

3.城市与人居环境

面对现实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乡发展的新方向,将“城镇化”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认识到城镇化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并不局限于单一的领域。人居环境是核心,是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出发点。

城市过度追求外延扩张,导致人居环境的不方便,生活舒适度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提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69079万,城镇化率达到51.3%。这表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必须看到,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如不少地方在制定和实施城镇发展规划时,对城镇规模与地位贪大求高,即追求城镇外延越大越好,城镇层级越高越好;盲目扩大开发区、新城区,大量占用土地;不顾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一味追求小城市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变成特大城市等。其结果为经济发展水品还未达到,城市基础设施还未跟上,人居条件还未具备,人口聚集过快,就业压力徒增,交通拥堵,人均拥挤,对城市居民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不便,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承载力带来严重挑战。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城市化不是越“化”越好,合理划分城乡二元比重,才能平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作为对美好的城镇环境物质的塑造者,给人们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舒适的美好的生存环境,让这个环境有实际的功能和价值,不过多的刻意追求形式、风格和流派。

规划收费标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文件 (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 号 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 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位: 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管理,约束不合理收费和制止不公平价格竞争,促进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现发至各会员单位,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计算和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二OO 四年六月一日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说明 一、2001 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 号)中取消了1993 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为了规范规划设计市场计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意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二、参照本《意见》计算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地区差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等情况,乘以0.8~1.5的调整系数。 三、外资和中外合资建设项目也可参照国际城市规划计费方法或标准,由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协商确定。 四、本《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计费基于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规划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而制定,如果委托方要求增加或减少内容、深度,计费应相应增减。 五、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含电子文件),应由委托方提供。如需要由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工作,委托方应支付相应费用。 六、规划设计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初步方案(含论证材料)15 套,规划文本6 套,彩色图纸一套。如委托方要求增加份数,则应另行支付成本费。 七、规划文本电子文件及版权归规划设计单位所有。如委托方要求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电子文件或版权,应支付相应费用。 八、委托方应按进度分期支付城市规划设计费。在规划设计委托合同签定后3 日内,支付规划设计费总额的20%作为定金;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 3 日内,支付40%的规划设计费,提交全部成果时,结清全部费用。 九、本《意见》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解释。

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设计影响

浅述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设计的影响摘要:现代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以美国为中心把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带到全世界,影响世界设计界数十年,并形成一股“国际主义风格”。这种风格对当代设计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是当代中国设计最重要、最具有影响的设计活动之一。 关键词:现代主义功能简约理性科技 abstract: the modern socialist arose in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complied with the need of the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modern socialist center thought to the world, affect the world industry for decades, and 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style”. this kind of style to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influence is deeply roote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mporary chinese design and most influential one of the design activity. keywords: modern socialist function contracted r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们回顾2008北京奥运会,相信“鸟巢”“水立方”的几何造型风格是再熟悉不过了。其简约而又流畅的造型设计正是当今“国际主义”风格完美呈现,是现代主义对当代设计影响的最好说服力。

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

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文献综述在当今物质社会生活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社会生活也保持着不变的追求和向往,而室内设计的发展正是这两种社会生活的一种合理体现。本文以涉及室内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文章为综述对象,从交互设计与陈设设计两个方面综述主题,其目的是对室内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对我今后的专业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指导。 一、从交互设计看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室内设计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而新媒体的不断介入,也使室内空间呈现出多元立体化的体验式交互特点。笔者们更多的关注了人与人,人与空间,空间与技术,技术与设计的交互关系,结合多元的视角,解析交互设计的存在价值,并发掘其的内在创造性。 1.展示空间的交互设计 展示空间作为一种多元传播展现的空间,包含了大众传播媒介、观展行为方式、展示空间功能、展示技术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贯穿展示空间设计发展历史,使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影响展示空间发展的各种因素。展示空间的多元角度决定其是一种由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技术等诸多方面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加之当代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介的植入,展示空间的交互设计也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趋势,即时空自由化、空间有机可变、形式娱乐化、内容非物质化。 2.餐饮空间的交互设计

作为服务性功能的餐饮空间设计,除了营造出恰如其分的就餐环境,表达深厚的饮食文化之外,科技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对餐饮空间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电子菜单已然成为餐饮空间中不可缺失的交互方式,同时它也是影响体验者情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顾客等待就餐的等待心理变化入手,提出了概念化的交互体验设计,并且探究改善等待体验方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好的餐饮空间设计应该是一个综合全面的体验体系。 二、从陈设设计看室内设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当代的室内设计,人们不单单满足于日常功能性的空间环境,同时对室内空间的现代化、艺术化、个性化具有很强烈的欲望。陈设设计也不再是单纯的陈设品的摆放,而是扮演者传达空间内涵,传递人类情感的重要角色。 1.装置艺术品在室内公共空间中的运用 笔者将装置艺术传承而来的装置艺术品,看做是室内陈设艺术品特立独行的一种类别,认为其本身更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笔者认为装置艺术品具有多方面的空间存在价值,同时寄希望可以以装置艺术品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探究出室内陈设艺术的新视角。 2.现代陶艺在室内陈设中的运用 自古至今,陶艺融入了生活中的美感和创意因素,形成了风格迥异、造型奇特、色彩丰富的陈设品。陶艺本身具有可塑性、可创新性,它能更好的适应各类空间环境。笔者从装饰形式、陈设特征以及空间特征等方面对陶艺在当代陈设艺术中的应用做了研究,不断挖掘出陶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摘要: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7年的29.62%。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改革开放、集约型城市化、健康发展、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前进的,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从十九世纪下

这是对人类社会进程的一个巨大促进。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我国经历了十一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时期政府从国家层面上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或间接地都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或根本性的影响。正是在这些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才取得了今天较为显著的成就,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化道路先后经历了单一化、多样化和协调化的发展历程,城市化道路的数度调整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我国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3.1 城市化的连续性和不稳定性 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

城市设计

页码,1/4 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英文叫“Urban design”,日文叫“都市设计”。其含义说法很多。 (1)《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 计”。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3)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对城市设计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 (4)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 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 质。” (5)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 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 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 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地段规划( Site Planning)—城市设计—城 市规划。 (2)城市设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 (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 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 (4)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掌握相互关系中的秩序观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共同之处是“两者都是 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不同之处,一是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 间的环境设计;二是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城市设计主要 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还有人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解决详细规划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详细规划 中有不少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总体规划阶段也同样有城市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详细规划是一个规划阶段,而城市设计则是另 一个范畴,两者不能划等号。 二、内容和任务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那末首先要了解城市空间的内容和分类。日本《新建筑 学大系17——都市设计》,认为城市空间构成可以用下列图解来表示。 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概念。 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如下: 城市总体空间设计; 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 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 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 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 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上面所述都属空间设计,至于以上各类在工程方面的设计,则应由各方面的工程师配合进行。城市设计的任务是: (1)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 (2)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 (3)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 (4)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5)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三、理论思潮 我国城市设计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礼·考工记》。该书“匠人营国”一节实际上是西周奴隶制王国国都 的城市设计模式。上述理论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都城建设影响很大。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主题思想。这 一整套理论体系再配以一整套封建宗法、礼制、等级等严格的制度,实际上对城市功能布局作了非常具体的安排。明北京城就 是按此建设的一个最好的实例。 西方城市设计理论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他的城市设计思想反映了古希腊奴隶制 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和人本主义。他所规划的米利都城(Mil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是方格形道路网,城市的中心广场 (Agora)是市民活动的中心,在空间设计上追求几何形体的和谐、秩序、不对称的均衡。这和中国封建都城的轴线对称是完全 不同的手法。人称这种处理手法为“希波丹姆斯城市模式”(HippodamusPattern)。如果说古代城市性质、功能比较简单的话, 那末近代,特别是现代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就变得十分复杂。为解决众多的矛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 例如: 1.从花园城市到新城设计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Ebenizer Howard)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第一次把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蒙等人的理想城市 设想加以具体化,在新城城市设计上开了先声。虽然霍华德也建了两个小城市作为试点,但真正开始新城运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之后,按大伦敦规划在伦敦周围建起了8座新城。哈罗城是它的代表。这是英国第一代新城。经过第二代伦康新城(Run Corn)、霍克新城(Hook,未建),到现在已建起以密尔顿·凯恩斯(MiltonKeyens)为代表的第三代新城。除英国以外,法国、 瑞典、芬兰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建起不少新城。日本、美国也掀起了新城建设热潮,苏联、东欧各国,直至中国也在效仿。可以说 新城运动几乎遍及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建设新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特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环境恶劣的矛盾,并通过疏散大城市 的人口,创造田园式的理想城市模式。尽管最初设想的疏散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未能完全实现,但却为特大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 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新城规划思想的发展,也使城市设计的理论得到了发展。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吉伯特(F.Gibberd) 是哈罗新城的设计者,他所著的《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一书是一本比较有影响的论著。该书总结了英国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思考

当代中国得建筑设计思考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所面临得主要问题以及 对西方建筑思潮涌入中国得思考 摘要:中国当代社会经历了高速得经济发展时期,建筑学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得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得成就。但就是在这些成绩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亟待解决得问题:建筑学科面临着全球化与地方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之间得矛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得发展日新月异,西方得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批判地域主义建筑思潮不断地涌入,使得新兴得建筑样式频频出现。除了上述得建筑思想在国内蔓延之外,国外建筑师也开始在中国建筑市场屡现身影,使得城市面貌与建筑形式达到从未有过得繁杂,国内建筑师以及建筑呈现出一片茫然得状态。如何应对这种当前这种严峻得境遇值得我们每个建筑领域得人思考。 关键词: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矛盾与问题西方建筑思潮思考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等主要矛盾 1、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得矛盾 现今,世界全球化得趋势己经成为人类普遍关注得问题。所谓得全球化就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打破民族、地域等限制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走向一体化得过程。这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得过程,以文化方面为例,全球化促进文化得交流与合作,相反,全球化也带来了多样性文化得逐渐消逝,并出现趋同得现象。然而,全球化得影响远远超乎人们得想象,它深入到生活得方方面面,同时也成为影响建筑发展得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到建筑方面来说,全球化对世界建筑发展得影响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各个国家、城市之间,全球化在建筑思想得交流以及科学技术得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得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建筑多元化得发展却受到了一定得负面影响,“千城一面”得现象在世界上无数得城市中蔓延,城市失去了它应有得可识别性。 全球化对以中国为代表得发展中国家影响尤为明显,它更新了我们对于现代建筑得认识,开阔了我们得视野,提高了我们得设计水平,给我们得建筑发展带来了新得动力。相反得,这些国家出于对发展得渴望,盲目得认为现代得城市形象必然就是挺拔得高楼大厦、快速得城市交通、宏大得城市广场等等,这些都造成了城市之间得趋同;此外,在这种“钢筋、混凝土”得大环境下,城市得历史脉络己

当前中国平面设计师的现状

当前中国平面设计师的现状 有个很奇怪的现实问题,就是在设计界,特别是平面设计的领域,我们的设计师广泛地存在着或多或少困惑和迷茫,甚至平面设计作为一个职业逐渐不被业界看好了,大多人作为谋生的同时也在思索着未来全新职场的发展,当然那可能不再是平面设计了。这种影响整个业界的微弱震荡,使得国内平面领域成果发展缓慢。 在北京、深圳、杭州、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应该是平面设计师肆意展现的最佳平台。然而,据调查三十岁以上的平面设计师寥寥无几,只有一些意志力顽强或是卓有成就者依然肃立在行业的尖峰,引领发展,难能可贵是他们大多放弃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这便是业界发展缓慢的现状。 从大量的平面作品中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蹊跷。平面设计是近十年来新兴的行业,是顺应了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全球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作为一门热门的行业,曾被众多考生追捧,甚至多数自学者也加入了行列,客观上造成了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一,即使是美术设计学院毕业的正规生,也只是为了应付高考。他们的美术功底有限,审美鉴赏能力不足,引起大量设计作品空乏无力或是视觉层次混乱,其实都是与审美能力有关,而针对性强,短期内提高鉴赏能力的著作又是少之又少,网络搜索出也大部分出自哲学范畴,理论性较强,对初学者没有太大指导意义。 我曾问过很多人,学好设计的秘诀是什么,有没有方法?回答是否定的,大多设计师认为只有多看,操作时反复调试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这话让我缄默。然而问及为何这样摆放时却道不出其中缘由。美,我想应该是作品的最低要求,如果好的创意夭折在版式设计上,那肯定是设计师最不想看见的。然而,这种最低的要求其实并非易事,版式设计作为设计的基础却成了大多数设计师的软肋。据调查分析,从前学习国画的要比学习西方色彩画的审美能力强,从小学画的要比应试教育的审美能力强,这当然只是个总体现状,说明构成学在这些基础学科里得到了体现,使得日后设计工作得以油润有余,挥洒自如。 诚然,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然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是有捷径可取得。万事万物都有发展的规律,美,也应有规律可循。抓住几条定律,控制几条回避,加上不懈探索研究,让设计变得轻松愉快,理论指导实际,应该是可行之路。平面视觉设计总是要先视觉后设计,就是先要满足眼睛的要求,而大多数人眼睛对美的要求应该是统一的:画面整体,元素构成默契,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首先是画面要有层次,层次要分明。在调整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一下,几块构成的内容有没有层次感,主体是否突出。如果画面显得气势还可,但视觉感不强烈,那肯定是层次上出了问题,或是面积上太平均,或是主体设计上不够强烈。 元素过多,密不透风,是一大忌,设计时应当留下足够空间,空间是元素的附属领地,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元素的位置,但有时会出现太空的感觉,问题是主体的元素在构成时太单一,或是相关重点不突出,大小、色彩、形式的对比,才有可能吸引住眼球,然后才有可能占领所属它的空间,设计时的方法应是先繁后简,逐步去除多余的元素。 另一种可能就是元素块太多,设计时太琐碎,位置摆放也松散,造成空间处过多且不整

关于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现状及思考

关于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现状及思考 一、代中国室内设计的状 目前室内设计中,出现了多种格形式,不同的风格有着不一的韵味。当代中国设计数是“有其形却无其神”,如说我们对其他流派和风格把握到位是因为我们对国的文化底蕴不了解,那么我对应十分了解的中国文化但是所做的大多数设计还是没有找到好的突破口,还是停在过去,没有与国际接轨当然值得庆幸的是,今天中国也断涌现出一些中西文兼通的设计师,他们没有弃对自身文化的新尝试全新的设计,并有了一些成功的例,如上海的新天地。 二、式元素所包含的内容 中式元素作为种独立的表现手法,涵盖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佛道文化也颇渊源。室内设计师们直喜欢将中式元素运用到设计中,今天不少前卫的设师将中式元素与传统符号以现代的法与现代的材料表现出来,有一番韵味。那么式元素一般包括中式家具、式装饰符号以及中式设计思想内容。 1、中式家具每一件中式家具都是有生命的,或许它只是整空间的一个细节,但放任何位置都可以决定这个地方的气。事实上,经过数千年的承,目前还可见到的中式家具,已经多了。我们在关注中式家具的时候除了考虑它的材质,更应该注其内在设计体现出的一种中国人家居智慧。我想今天的中式风格应该再和古老,死板划上等号,取代之的应是亲近自然朴实,亲切,简单却内藏丰意涵。中式家具包:“案、

桌、椅、床” 每一件中式家具就像一首典的老歌,在每一个流动的音中都蕴涵着深深的韵味,只有细细味,才能悟出一些哲理来,它特的魅力也会吸引纵多视线,过材质,线条,色搭配的不到位,很易收到相反的效果,为了符合当代居住的要,在选择中式家具,一定要认真思考,才能让居室发古雅而清新的魅力。 2、中式装饰传统室内设的装饰手法,是中人含蓄气质的体现,以一种寓意的式呈现。如“蝠”与“福”谐音,可寓福;“鹿”与“禄”谐音,可厚禄;“鱼”与“余”谐音,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类崇高的情操和品。竹有“节”,寓意人应有“气节,梅、松耐寒,寓意人应不畏强、不怕困难。当然像龙、长城、中红也是很有象征性的中国元,这些都是世界性的文化。因此现代室内设计中应借助这些中式装饰符号来表达我们的设计。 3、中式设计思想中国古人对居住境的研究和追求,其精雕细琢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他的一些室内设计理念和如今流行的简约主义很有一些不谋而合处。 1、宜设而设,在体宜在明清时代,宜”是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和价值标准。国内专家对其的解释:“宜可以分为三类,一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环境术设计的新视野》) 2、删繁去,绘事后素“删繁”是指除过于复杂的装饰,去奢实也很重要。

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200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从城乡居住人口这个城市化指标来看,2000年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达到36·22%,比1978年提高了18·3个百分点;而1949—1978年的29年里,城镇人口比重仅提高了7·3个百分点。但并不是说这个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一点。本文试图对这22年的城市化做出恰当的评估,指出其特点和成因,并依此提出建议。 一、1979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评估 (一) 城市化水平。 众所周知,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1] 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2] 另据麦迪森计算,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 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 上述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独特现象,是与改革开放前大陆所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由此导致的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的。本文即准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及其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和转移的影响,来探讨这个时期城市化缓慢的主要原因。 1949-1878年全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4]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1949|54167| 5765|10.6 1950|55196| 6169|11.2 1951|56300| 6632|11.8 1952|57482| 7163|12.5 1953|58796| 7826|13.3 1954|60266| 8249|13.7 1955|61465| 8285|13.5 1956|62828| 9185|14.6 1957|64653| 9949|15.4 1958|65994|10721|16.2 1959|67207|12371|18.4

论当代中国设计创新的大视野

论当代中国设计创新的大视野 引言 刚才袁运甫教授的发言中阐述了第十届全国美展设计艺术作品展所要体现的“和而不同” 的主题和他一贯倡导的“大美术”观,指出艺术设计无论大小,都应该为社会服务;无论艺术家的作品有多么的不同,都应该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一个设计师,哪怕做一个很小的东西,没有一个大的视野,我们也不可能做出有意义设计来。本人非常赞同,借题发挥,我想谈谈这个“和”是什么,这个时代的精神是什么,这个大的视野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所处的时代。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首要的认识是中国是正处在一个边缘上的大国,在传统与现代化的边缘,在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边缘。正是一个蓬勃发展而又充满危机的时代。“危机”二字在中文中意味着危险与机遇同在。没有危机意识就不可能有复兴。处在这样的时代、处在这样的中国、在这样的剧烈变化的边缘中,如果不是愚昧无知的话,看不见前景手口机会无疑是悲观主义的,而装着看不见危险则显然是不道德的。 基于“危机”与复兴的关系,有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曾经有两大文艺复兴,一个是在欧洲的原本意义上的文艺复兴(1350—1600),来源于包括黑死病在内的危机和恐惧,它促使人类摆脱了宗教的蒙昧,开始走向科学理性与人性的时代,最终成为工业革命和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原动力。第二大类似意义上的“文艺复兴”是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来自与欧洲独裁主义者的战争、冷战和非法信息的恐惧和危机,

从而有了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将人的创造力与创业精神体现到了极致,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on,1980)。如果说景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和符号的话(Cosgrove,1984),那么,我们有理由说景观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身份证。 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在当今中国尤其令人担忧。在二百年以前或者一百五十年前我们可以说中国有一种鲜明的民族身份,或者说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传统中华民族五千年了,大家都认同这个民族,黄种人、黄皮肤,认同于我们的祖先黄帝;地理空间上,我们认同于“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的整体环境;无论夷夏,我们认同于华夏文化,这个民族的身份鲜明地表现在封建帝王的大一统下,我们认同于乾隆大帝,认同于康熙大帝,认同于唐太宗,甚至认同于秦始皇;我们的身份证便是帝王们的紫禁城甚至于他们挥霍民脂民膏建设的离宫别苑、士大夫们的山水园林、无数同胞血汗构筑的长城,无数劳役开凿的大运河。古典的、封建的帝王的中国,这种民族身份是很鲜明的,所以世界的其他民族会把中国人称作唐人或者宋人,或者叫汉人,正因为认同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特征,独特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翻开到2004年为止的世界遗产目录,被认为代表中国的世界遗产有29项,除了其中的4项为自然遗产外,绝大多数是封建帝王和士大夫们的宫苑和后的坟墓、及其为维护其统治的宗教庙宇建筑和军事设施。我们当然要万分珍惜历史遗产,保护和善待它们是文明程度的标志。但作为现代中国人,难道还要继续这种古典的认同吗?我们当代

中国设计企业的生存现状

中国设计企业的生存现状 来源:站酷网作者:魏来编辑:白狐工业设计 第一:生存现状 我们的行业实在称不上一个像样行业,原因是至今没有几个成功企业化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运作,至多是一堆小作坊和稍微大一点的作坊而已。那么我们要想振兴我们的行业,使之能够和软件、游戏、音乐、电影并驾齐驱地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份子,企业化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企业化才能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把目前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一下,然后再分析解决之道。 1. 规模小:目前中国的设计企业的规模普遍太小,形成不了规模化发展(目前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过百人),价值创造不能对投资业产生吸引,是构成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这些公司总是处在没活儿呆着有活儿又干不过来、“有活儿没活儿都着急”的生存状态里。同时企业因为规模太小,导致在市场上的抗风险能力非常差。很多例子都能显示,市场和客户很小的波动,都能给设计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很多知名的设计公司的命运,其实就拴在一两个客户的手里。 2. 管理混乱:我们行业有一个特点,公司领袖们多少都带点艺术家气质,其实恰恰导致了管理上的幼稚和薄弱。公司员工经常以“老大”来称呼企业创始人或者经营者,其实恰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江湖作风。稍有管理的公司,也都大多采用或借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我们的行业特质又与传统行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企业的生产力是建立在物质上的,简单地说也就是靠机器或者经营场所为生产力基础的经营模式,而我们行业的生产力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会疲劳的人,人要比机器脆弱得多,要比机器有主见得多。而我们行业里的经营者经常像开机器一样去使用“人”,肆无忌惮地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制定产量要求,造成了经营者和从业者矛盾的根源。行业缺乏针对创意产业专门设定的有效的、可以复制的管理模式,导致规模稍有扩大效率和利润就大副降低的经营现实。 3. 频繁人才流动:广告和设计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繁程度,较之其他行业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现实导致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互不信任,伤害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导致了企业普遍采用“榨汁机”式的人才使用制度,这种制度反之又严重地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剧了员工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造成人才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公司一年半载就换血一次,行业里很多号称成立十几年的公司,其实追究起来只有三两年的文化传承,因为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是新来的。而设计企业其实是最需要年头的积累和沉淀才能形成企业的风格和思维方式及生产方法的。没有设计思想、没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公司,即使成立了100年也是一个新公司,就像我们的那些国产品牌里的“百年老店”,经过公私合营和文化革命之后,它的现在和过去除了一个名字之外,还有什么关系呢?世界上同名的人多了。https://www.360docs.net/doc/dd12911517.html, 4. 恶性竞争严重: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之中,竞稿竞价之风愈演愈烈,因为这种竞争是在没有任何目标和评判标准的状态下展开的,所以设计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供稿数量、降低价格这样的方式开展竞赛,导致了设计企业总是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缺乏修养生息的环境。“下午接案、连夜创作、天亮提案”的现象在行业里屡见不鲜,某企业的提案数量已经从百稿到达了千稿的惨状,这种“悲壮”的经营作风只能让设计公司在客户眼里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不受到尊重。甚至行业里已经出现了专门为设计企业提供投标方案的下游服务商(一般都是个人或小型工作室),这种愈演愈烈的自我贬低,无疑让作为从业者的设计师永远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奴隶社会里,我们大家摸着良心说,在这种状态下谈得上什么品质?谈得上什么修养?谈得上什么好作品?这是造成近几年中国主流设计公司设计水平下降,行业取费标准不断降低的原因。一个利润越来越微薄的行业,一个工资越来越廉价的行业,一个尊重度越来

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现状与展望

国住宅设施 建筑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 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现状与展望 摘要:我国室内设计的成长与发展与国家的建设是同步的,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室内设计水平提高得很快,但与国外设计师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室内设计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多思考我们的未来之路,本文重点就当今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现状比较及从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现状看其未来道路发表了作者的粗浅观点。 关键词:室内设计,行业现状,发展,本土化 秦 丽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6) 一、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状况 当今国内的基本建设蓬勃发展,建筑设计领域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给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我国,室内设计的成长与发展与国家的建设是同步的。建国初期受苏联专家的影响崇尚“新古典主义”风格,那一阶段的室外到室内到处可见画梁雕柱、图案浮雕,形式主义的设计方针和新古典主义的装饰路线是当时室内设计的一大特点。室内设计作为一种专业的学科存在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开放初期南方地区的建设热潮促使了室内设计专业的诞生,在专业形成的初期阶段,模仿和抄袭国外的室内设计作品的现象,能够突出本土特色的设计简直是凤毛麟角,设计中出现盲目追求豪华,乱用昂贵材料以及追求形式视功能的问题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的室内设计水平虽然提高得很快,但与国外设计师比较,还有差距,国内比较高水平的作品大多是外来的作品。任何一个行业,在它的起步阶段,学习国外优秀的设计这是必然之路,但如何在借鉴别人的经验的过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当今国内外室内设计行业现状比较 1.国外室内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客户基本生活的设计,而中国比较注重室内界面的装修 近年来,中外室内设计的比较这个论题对我们并不新鲜,且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首先从理念上来讲,中国室内设计与欧洲存在如下差异。室内设计并不等于室内装修,笔者认为,室内设计应该是室内空间环境的再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建筑空间的二次设计,它的设计始终围绕着空间的主体——人而进行。室内装饰侧重于对室内三大界面的装饰处理,它注重各式各样的装修材料的搭配运用。在 国内外的设计大师的作品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一般意义上的“装修”,如柯布西耶设计的萨沃伊别墅,那些用混凝土制作的家具和隔断构成了室内设计的主体,简洁明快的色彩又形成了一幅幅抽象的空间构图。 室内设计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提高居住于其间的人的生活质量。过分的强调与夸张天地墙的改造与装饰,过多的对于天、地、墙的装修会花费掉整个家居计划中的绝大部分,虽然其中很多部分装修出来的效果十分明显,但事实上房子是给自己用的,就如服装,舞台服装绝对没有家居服穿的舒服,在这一点上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就比我们做的好。例如日本的住宅空间设计,充裕的储藏空间是其设计特色之一,一般日本的储藏空间占整个面积的10%-15%有的甚至占到整个面积的20%以上,而且放鞋的、挂衣帽的、放衣物的、放被褥的、放杂物的、卫生间放纸和洗浴用品的,分门别类、齐全完备。设置位置考虑周到、分类明确。美国住宅特点之一是对储藏空间比较重视。住宅的主卧室通常附有两种辅助空间,一个是主卧独用卫生间,另外设有主卧附属储衣间,有的主卧甚至于设有3个辅助空间,一为卫生间,另有男、女主人各一个储衣间。相对而言,不论是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室内设计上,储藏空间的设计我们就显得弱了许多,储藏间设置不足的住户中,室内往往较为凌乱,人的生 活品质相对会打折扣。 2.国外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同步进行的,国内室内设计滞后于建筑设计 在国外,室内设计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而是与建筑方案构思同时起步,在创作草图中一并勾勒出来的。建筑创作中考虑了室内设计,就会使建筑空间组织更有目的性,而室内设计从建筑方案入手,也就使其后来的创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国外的室内设计师与建筑师有着更多的合作关系。相对而言,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就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 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以后,中国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 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摘要:中国城市化进程特征措施 1 中国城市化概述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 年代中期以 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2. 城市化的含义及标志含义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过程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一般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三大标志 (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 (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 3. 中国城市化 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报告显示,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低速平稳增长,人口生育继续稳定在低水平,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之欧阳歌谷创作

1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 欧阳歌谷(2021.02.01) 指导意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二〇〇四年六月 目录 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 (3)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说明 (4)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一、城市总体规划 (5) 二、分区规划 (6) 三、详细规划 (6) 四、风景区规划 (10) 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1) 六、城镇体系规划 (11)

七、环境景观规划 (12) 八、城市设计 (12) 九、小城镇总体规划(指县城以下的建制镇) (13) 十、城市单项专业规划 (13) 十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4) 十二、单独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及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 划 (15) 十三、规划咨询 (15) 十四、编制标书 (16) 十五、规划标底 (16) 十六、电子文件 (16)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文件 (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

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 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位: 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管理,约束不合理收费和制止不公平价格竞争,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现发至各会员单位,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计算和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二OO四年六月一日 《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说明 一、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为了规范规划设计市场计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本《意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二、参照本《意见》计算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地区差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等情况,乘以0.8-1.5的系数。 三、外资和中外合资建设项目也可参照国际城市规划计费方法或标准,由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协商确定。 四、本《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计费基于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规划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而制定,

设计出当代中国风格

设计出当代中国风格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代艺术设计也迫切需要完成一次自我风格的蜕变 ●当代艺术设计广泛地参与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之中,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拓展美学疆域的重要的创造性活动 ●中国新生代的艺术设计师正在自信地面对传统资源并进行思考和实践,展现出超越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由相信,传承中华美学精神的“当代中国风格”必将随之出现 缺乏独特风格是中国艺术设计之痛 发端于19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设计,其发展伴随着一路的风格更迭,从理论体系到视觉形式,一次次的激烈斗争是对先进文化解释权的争夺,也由此实现了风格体系和话语方式的不断进化。遗憾的是,在这一进程里,中国的身影十分模糊。 人类近代经济发展史证明,风格鲜明的艺术设计是先进生产力的必然产物,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理性与简约、美国的包容与创新、意大利的浪漫与感性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产生巨大影响的日本艺术设计的理性与节制,不仅体现出一国文化对于现实的关怀意识和人文精神,同时强化了国家的文化身份,对于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几十年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实力,老一辈艺术设计工作者努力践行寻找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之路,他们的探索成果对新生代的艺术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艺术设计的中国风格正在酝酿产生之中。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而紧迫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当代艺术设计也迫切需要完成一次自我风格的蜕变,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必然要求。 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是否已经形成了自我风格?这一问题首先要看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是否呈现出某种整体性特征,也要看外部世界是否认同了这一整体特征。以此看来,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自我风格尚未形成,本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知识体系的交融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在东方,日本艺术设计更早地面向了世界,占领了西方社会认知体系中所谓“东方风格”的前沿阵地,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形成自我风格的难度。但根源是,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原创精神缺失,存在着对西方艺术风格的盲目崇拜、拙劣模仿以及对中华美学精神研究和实践不足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行业内涵,存在着唯西方体系马首是瞻的倾向,再加上重视现实功用而忽视本体建设,使得中华美学精神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理论扩张能力受到限制。我们既要承认系统地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也应该看到毫无反思地一味模仿正在制约着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长足发展,失去了批判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无法创造出真正的中国风格。 当代中国新发展呼唤新的中国风格 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为什么迫切需要新的中国风格?艺术设计呈现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面孔,关系物质生产,也关系人类心灵。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新定位,呼唤中国当代艺术设计风格的产生。 首先,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发展阶段并非中国独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经历了相似的阶段。以史为鉴,这些国家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通过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和制造业的内部创新,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跃进过程,必然伴随着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