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辣椒疫霉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变异研究

合集下载

辣椒抗疫病基因初步定位

辣椒抗疫病基因初步定位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第52卷第3期52(3):20~252021年3月March 2021辣椒抗疫病基因初步定位张曦,王秀雪,邹春蕾*(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沈阳110161)摘要:辣椒疫病是威胁辣椒生产主要病害,改良品种抗性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途径。

选用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免疫的高代自交系ZCM334为父本抗源,构建F 1、BC 1F 1、F 2群体分析辣椒抗疫病遗传规律性。

结果表明,在感病对照全部发病时,ZCM334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抗性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利用SLAF-BSA 技术对BC 1F 1抗、感极端分离群体混池测序,将辣椒抗疫病基因定位在辣椒第5号染色体5.1Mb 范围内,候选区域内共有26个候选基因,为下一步目标基因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关键词:辣椒;疫病;SLAF-BSA ;初步定位中图分类号:S641.3;Q7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369(2021)03-0020-06张曦,王秀雪,邹春蕾.辣椒抗疫病基因初步定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52(3):20-25.DOI :10.19720/ki.issn.1005-9369.2021.03.003.Zhang Xi,Wang Xiuxue,Zou Chunlei.Preliminary mapping of phytophthora blight resistance genes in pepper[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21,52(3):20-25.(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OI :10.19720/ki.issn.1005-9369.2021.03.003.Preliminary mapping of phytophthora blight resistance genes inpepper/ZHANG Xi,WANG Xiuxue,ZOU Chunlei(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Liaoning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enyang 110161,China)Abstract:Phytophthora blight is the main disease threatening the production of pepper.Improving the resistance of varieties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his problem.The high generation inbred line ZCM334,which was immune to Phytophthora capsici No.3physiological species,was used as the paternal parent resistance source.The F 1,BC 1F 1and F 2populations were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epper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bligh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stance of ZCM334to phytophthora blight was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dominant gene,when all the susceptible controls diseased.SLAF-BSA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quencing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opulations of BC 1F 1.The phytophthora resistance gene was located in the range of 5.1Mb on chromosome 5of pepper.There were 26candidate genes in the candidate region,and i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fine mapping of target genesKey words:pepper;phytophthora blight;SLAF-BSA;preliminary mapping 基金项目:辽宁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项目(31102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20170540506);辽宁省农业重大专项(2019JHI/10200003)作者简介:张曦(1984-),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辣椒抗病育种。

辣椒疫病研究的进展

辣椒疫病研究的进展

辣椒疫病研究的进展
雷国明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科技》
【年(卷),期】1993(000)006
【摘要】1992年12月下旬,笔者参加了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学术讨论会,会上交流了我省辣椒疫病研究的新进展,现整理作一报道。

1.为害情况本病原为轻发次要病害,八十年代初连标本也难找到;北方菜区1985年开始流行,仅限于塑料大棚内发生;我省1987年初发,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1988年以后辣椒面积逐年扩大。

【总页数】1页(P41)
【作者】雷国明
【作者单位】修水县植保站,33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18.1
【相关文献】
1.木霉菌生物防治辣椒疫病的研究进展 [J], 杨万荣;邢丹;蓬桂华;张爱民;付文婷
2.辣椒疫病的发生及抗性研究进展 [J], 乔宁;马蓉丽;王瑞丽;成妍;焦彦生
3.辣椒疫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 张爱民;邢丹;杨万荣;杨红
4.辣椒疫病致病因子及防治研究进展 [J], 彭玉梅;黄玲芝;裴冬丽;韩霜;刘冬梅;周庆峰;朱晓琴
5.辣椒疫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J], 赫卫;张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辣椒种质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辣椒种质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辣椒种质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郑婉婉;赵建荣;程春园;洪成;耿三省;陈斌;杜和山;张晓芬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24()5
【摘要】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兼经济作物。

炭疽病严重危害辣椒生产,选育抗病品种是最根本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研究利用18份干椒用辣椒自交系材料,选用红熟期果实,对5种辣椒炭疽病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鉴定,筛选出强致病菌株,并应用其对529份辣椒材料进行了炭疽病人工接种抗性鉴定。

结果显示,402份干椒用辣椒自交系材料中,1份表现为免疫,1份表现为高抗,29份表现为抗病,62份表现为耐病,其余309份均表现为感病;127份干椒用杂交组合材料中,3份表现为免疫,1份表现为高抗,23份表现为抗病,24份表现为耐病,其余76份均表现为感病。

利用炭疽病抗性差异显著双亲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对辣椒炭疽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多基因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为最优模型。

【总页数】10页(P59-68)
【作者】郑婉婉;赵建荣;程春园;洪成;耿三省;陈斌;杜和山;张晓芬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
【相关文献】
1.辣椒砧木种质资源对青枯病抗性的数量遗传初步分析
2.辣椒砧木种质资源对疫病的抗性及遗传初步分析
3.辣椒4种病害病原鉴定及26份种质资源的抗性聚类分析
4.萝卜种质资源根肿病抗性鉴定与抗性基因遗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辣椒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辣椒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辣椒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雷建军;陈长明;朱张生;郑婕;吴昊;肖艳辉;蒋园园;原远;陈国菊;曹必好【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1)4【摘要】辣椒起源于南美洲,16世纪传入中国。

辣椒的营养价值高,在保健、美容、食品、医药、制暴等行业均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栽培面积逐渐增加、目前位居我国蔬菜作物之首。

辣椒栽培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通过化学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措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虫为害,但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抗病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是将来取得突破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辣椒抗病分子育种机理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抗病分子机理取得一系列成果。

分子育种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首先必须找到分子标记,分子标记分为基因标记、构建分离群体进行连锁分析获得的标记以及通过大量材料测序进行关联分析获得的标记;二是基因工程育种,前提是分离获得抗病基因,然后将抗病基因导入到经济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中,或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或基因沉默技术使负向调控的基因发生突变,从而提高植株抗病性。

该文从辣椒抗病性分子标记及其辅助选择、辣椒抗病分子机理、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病辣椒种质(抗病毒病、抗青枯病和抗疫病)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并对辣椒抗病分子育种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总页数】18页(P1-18)【作者】雷建军;陈长明;朱张生;郑婕;吴昊;肖艳辉;蒋园园;原远;陈国菊;曹必好【作者单位】韶关学院生物与农业学院/韶关学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农村部华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01【相关文献】1.辣椒抗病毒病育种研究进展2.我国辣椒抗病育种研究进展3.辣椒白粉病及其抗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4.大豆抗病性和分子标记及分子辅助育种研究进展5.分子育种技术在鲑鳟鱼类抗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抗性研究进展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抗性研究进展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抗性研究进展乔宁;马蓉丽;王瑞丽;成妍;焦彦生【摘要】近年来,辣椒疫病在我国迅速传播而且为害较为严重,成为了影响辣椒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如何有效防治疫病成为辣椒生产的关键.就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以及国内外对辣椒疫病抗性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以期为辣椒疫病的防治以及选育抗疫病辣椒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4页(P885-888)【关键词】辣椒;疫病;防治;抗性【作者】乔宁;马蓉丽;王瑞丽;成妍;焦彦生【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8辣椒别名番椒、秦椒、辣茄,是茄科辣椒属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辣椒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类型和品种较多,为夏秋的重要蔬菜之一。

辣椒果实色泽鲜艳,风味好,营养价值高,维生素C的含量尤为丰富。

而辣椒疫病是影响辣椒生产的世界性病害之一,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一般短期内就会突发成灾。

近年来,辣椒疫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并且为害程度持续加重[1]。

辣椒疫病的传播方式也较多,只有通过选育抗疫病品种,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辣椒疫病,目前育种家已经把选育抗疫病品种作为辣椒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2]。

利用抗病品种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同时也能降低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残留,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研究者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对辣椒疫病抗性基因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笔者就辣椒疫病的发生以及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育种家们选育抗疫病辣椒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1 发生规律1.1.1 病害循环疫病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形式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并可持续存活3 a以上。

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潜力

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潜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4):442–447.DOI:10.13331/ki.jhau.2023.04.010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引用格式:郑迪文,周游,谢芳玲,谢宗宝,刘峰,朱宏建.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潜力[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4):442–447.ZHENG D W,ZHOU Y,XIE F L,XIE Z B,LIU F,ZHU H J.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strain against Phytophthora capsici and the biocontrol potential[J].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23,49(4):442–447.投稿网址: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潜力郑迪文1,周游1,谢芳玲1,谢宗宝1,刘峰2,3,朱宏建1*(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3.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摘要:从湖南省长沙、衡阳、岳阳等地辣椒种植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出6株拮抗辣椒疫霉病菌的放线菌,采用含毒介质法检测,发现L57–60菌株发酵液的5倍稀释液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达到98.61%;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DNA、recA基因、atpD基因和rpoB基因联合建树分析,确定L57–60菌株为橄榄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

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L57–60菌株发酵液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烟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icotian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等12种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

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引言: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具有多样的品种和种类。

制干辣椒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材领域,因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

为了保护和利用辣椒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必要的。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0份制干辣椒种质资源,采用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子标记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和分析。

利用PCR扩增的方法提取了每个样本的DNA,并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分析。

结果:通过外部形态特征鉴定,我们发现所选取的种质资源中包括了的多个品种和类型的制干辣椒。

形态特征包括果实大小、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我们发现,制干辣椒种质资源在这些形态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展示了辣椒的遗传多样性。

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我们进一步验证了外部形态特征鉴定结果。

SSR分析结果显示,制干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并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关系。

我们还对特定基因座进行了频率分析,发现个别基因座在不同制干辣椒品种中的同态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讨论:制干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干辣椒拥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为制干辣椒的良种选育提供了潜在的遗传资源。

同时,研究结果还揭示了不同制干辣椒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辣椒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分类学。

此外,基因座频率差异的发现还为研究制干辣椒的抗病性和品质相关基因提供了线索。

结论:本研究通过外部形态特征鉴定和SSR分子标记分析,对500份制干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显示,制干辣椒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关系。

研究结果为制干辣椒的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制干辣椒关键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以深入理解辣椒的遗传机制和育种潜力。

同时,建立制干辣椒种质资源库以及相关数据库,有助于保护和利用制干辣椒的遗传资源综上所述,通过外部形态特征鉴定和SSR分子标记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制干辣椒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关系。

湖北和广西辣椒脉斑驳病毒的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湖北和广西辣椒脉斑驳病毒的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湖北和广西辣椒脉斑驳病毒的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作者:李桑桑胡荣罗香文李诗君卜珊张宇刘勇张松柏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辣椒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的分布及遗传变异,为明确该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扩散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反转录PCR(RT-PCR)检测从湖北宜昌及广西南宁和百色采集的48份疑似感染PVMV的辣椒样本;采用常规Sanger测序测定PCR产物序列,序列采用MEGA 5.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RDP等算法分析其可能的重组事件;采用DnaSP v5分析病毒株系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流及基因差异。

【结果】从48份辣椒样本中检测到5份样本被PVMV侵染,检出率10.42%。

基因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PVMV湖北和广西分离物CP基因序列同源性在97.00%以上,与其他地区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1.73%~98.78%。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湖北(YC)和广西(NN)PVMV分离物与我国台湾PVMV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重组分析表明,PVMV广西分离物NN10有2个重组事件。

【结论】湖北和广西辣椒的PVMV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毒已扩散至湖北和广西;基因突变可能是PVMV湖北分离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可能是PVMV广西分离物遗传变异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辣椒脉斑驳病毒;RT-PCR;系统发育分析;重组;湖北;广西中图分类号: S436.418.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20)07-1693-06Abstract:【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define 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 the results would be contributed to understanding the dispers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VMV in China. 【Method】PVMV was identified by specific prime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 from 48 suspected pepper samples, which collected from Yichang in Hubei, and Nanning and Baise in Guangxi, and amplified products by PCR were sequenced by Sanger sequencing. The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y MEGA 5.0. The recombinant events were analyzed by RDP algorithm. The gene flow and gene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PVMV isolates was analyzed by DnaSP v5. 【Result】There werefive PVMV positive pepper samples confirmed by RT-PCR among the 48 samples, and the incidence of PVMV in Hubei and Guangxi was 10.42%. According to gene homology detection, the sequences of CP genes of Hubei and Guangxi isolates shared over 97.00% identity with each other, and shared 91.72%-98.78% with isolates from others areas.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e relationship of Hubei(YC) and Guangxi(NN) isolates had the closest relation isolates of Taiwan of China. There were two recombinant events detected in PVMV Guangxi isolate NN10. 【Conclusion】The survey and detection of PVMV shows that PVMV has infected pepper plants in Hubei and Guangxi.Gene mutation may be one of key patterns for evolution of PVMV Hubei isolates, and gene mutation and recombinant are probably key factors for PVMV guangxi isolates evolution.Key words: 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 RT-PCR;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combination; Hubei; Guangxi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7017765)0 引言【研究意义】辣椒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是近年来我国辣椒上的一种新发病毒(Cheng et al.,2011; Zhang et al.,2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辣椒疫霉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变异研究
辣椒疫霉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原卵菌,可以侵染多种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
泛分布。本文以辣椒疫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辣椒疫霉的群体结构以及遗传
变异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获得结果总结如下:1)对2007至2011年从甘
肃24个采样点采集并分离获得的279株辣椒疫霉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多样性分析。
A1和A2交配型的菌株数量分别为153、126株,对甲霜灵敏感、中抗以及高
抗的菌株数量分别为155、88和36株,其中只有三个采样点出现高抗菌株。2)
采用世界蔬菜研究中心(AVRDC)提供的辣椒疫霉生理小种鉴别体系将来自我国甘
肃省不同采样点的104株辣椒疫霉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以小种3为优势种。
来自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一套辣椒疫霉生理小种鉴别体系(NMRIL’s)对甘肃
省不同地理来源的42株辣椒疫霉均表现为抗病性。SSR分子标记将来源于甘肃
省的127株辣椒疫霉划分为59种基因型,其中42个基因型只出现一次,17个出
现2-13次。
相同基因型的菌株来自不同地区和年份,且具有不同的生理小种以及对甲霜
灵不同的敏感性。127株辣椒疫霉被聚为3组,每组的菌株基本为相同交配型。
推测甘肃省辣椒疫霉群体以无性生殖为主要方式,且克隆系内部表现丰富的
表型多样性。3)将DNA粗提法、引物混合PCR预扩增程序与高分辨DNA溶解分析
(High Resolution DNA Melting Analysis, HR-DMA)结合,有效检测了超过200
个辣椒疫霉侵染组织和菌丝样本、86个致病疫霉样本以及8个菠菜霜霉侵染组
织样本共172个SNP位点基因型。
粗提法显著降低基因组DNA提取的时间和成本,PCR预扩增为单个样本提供
足够多的模板,理论上可以满足10000个SNP位点的检测要求。该方法具有应用
于所有生物SNP基因型检测的潜力。
4)重测序18个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开发了新型的SNP分子标
记。对20568个用于构建辣椒疫霉遗传图谱且符合简单孟德尔遗传规律的SNPs
进行筛选,选取适用于HR-DMA检测要求的、位于基因上的、沉默的、在18个重
测序菌株中杂合位点比例不低于22%的共437个SNPs作为候选标记,可用于世界
各地辣椒疫霉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5)使用45对核基因上的SNPs和2对线粒体上的SNPs对2006至2012年从
我国27省136个采样点采集的共276株辣椒疫霉进行群体结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辣椒疫霉群体共95种基因型和2种主要线粒体型。
群体结构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在我国的北部以及海南省,辣椒疫霉群体以
有性生殖为主要方式,其它地区则以无性生殖为主要方式,以4种克隆系长期广
泛存在。克隆系内部存在丰富的基因型多样性,推测是由于杂合缺失(LOH)所致。
直接对辣椒病组织进行SNP检测,证实杂合缺失现象不仅在室内离体条件下
发生,在田间也真实存在。6)对辣椒疫霉游动孢子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对精甲霜灵中等抗性的辣椒疫霉亲本,其游动孢子后代对精甲霜灵
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变异;A2交配型的亲本,其游动孢子后代具有不同交配型
(A1、A2和A1/A2),而A1交配型的亲本,其游动孢子后代则不会发生交配型的变
化。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辣椒疫霉和对照菌株致病疫霉的部分游动孢子后代均
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杂合缺失现象。
进一步对杂合缺失位点进行分析,推测杂合缺失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