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茗酸药效分析及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
辣椒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如苦参碱、印楝素等,能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的发生。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效果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 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技术的综
合应用。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可 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 。
提高防治效果
综合应用多种防控技术,可提高对 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危害
导致辣椒植株枯萎、死亡,严重 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 产带来巨大损失。
发病原因及规律
发病原因
病原菌通过土壤、水流等传播,高温 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
发病规律
多发生在雨季或浇水过多时,连作地 、低洼地、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 。
防治现状与挑战
防治现状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 下降。
辣椒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辣椒疫病概述 • 无公害防治技术原理 • 辣椒疫病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 • 生物农药与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 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应用与
示范推广 • 总结与展望
01
辣椒疫病概述
定义与危害
定义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真菌 性病害,主要危害辣椒的根、茎 、叶和果实。
详细描述
示范推广计划应包括推广目标、推广对象、推广方法、推广时间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 实施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与评价方法探讨
研究成果回顾
辣椒疫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疫病,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 该病害,研究者从抗病品种选育、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
杀菌剂对番茄猝倒病菌辣椒疫霉的毒力及药效[1]
![杀菌剂对番茄猝倒病菌辣椒疫霉的毒力及药效[1]](https://img.taocdn.com/s3/m/48a36a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7.png)
第3卷第2期现代农药V ol.3 No.2杀菌剂对番茄猝倒病菌辣椒疫霉的毒力及药效毕艳红刘峰石强李强(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泰安 271018)摘要选用甲霜灵等6种杀菌剂对番茄苗期猝倒病及其致病菌-辣椒疫霉菌进行了盆栽防治试验和毒力测定。
用辣椒疫霉菌进行活体接种筛选的结果表明,在安全使用浓度下,10%霉灵乳油、10%稻瘟灵乳油防治效果较好。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高低依次是:甲霜灵>代森锰锌>霉灵>稻瘟灵>霜霉威>异菌脲。
关键词杀菌剂辣椒疫霉菌毒力药效番茄猝倒病是番茄育苗期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生时,幼苗成片死亡,最后可使整个苗床幼苗发病,导致因死苗而重播或改种,延误农时,对蔬菜生产影响很大[1]。
该病在我国普遍发生,如南方地区冬春季节空气和土壤湿度都处于过饱和状态,非常适宜猝倒病的发生,一些菜农常因该病的发生而损失惨重,制约了南方蔬菜的发展[2]。
在我国北方地区,番茄猝倒病也是露地和保护地育苗时的主要病害[3]。
目前化学防治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离体毒力测定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市场上常见的杀菌剂控制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引起的番茄猝倒病的效果进行了比较,为选择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95%霉灵原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96%稻瘟灵原药(北京移栽灵集团)、92%甲霜灵原药(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96%霜霉威原药(青岛农药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72.2%霜霉威水剂(普力克,德国艾格福公司)、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实业有限公司)1.2 供试菌种从泰安市郊区蔬菜育苗地采集发病番茄植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
经鉴定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将病原菌转到燕麦琼脂培养基,10 保存。
1.3 供试番茄品种:毛粉802,25~28 黑暗条件下催芽3 d,至种子露白待用。
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与药效

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与药效宋天有;周璞;万红娟;高飞;程永战;周琳【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4)006【摘要】为筛选辣椒疫霉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游动孢子释放抑制法和室内盆栽,对5种新型化学杀菌剂(双炔酰菌胺、银法利、普力克、安博和阿米西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双炔酰菌胺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6 mg·L-1;银法利次之,其EC50值为1.41 mg·L-1 .银法利对辣椒疫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11.73 mg·L-1;双炔酰菌胺次之,EC50值为30.78 mg·L-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稀释1 000倍液的5种杀菌剂中,687.5 g·L-1银法利悬浮剂对辣椒疫霉病的盆栽防效最好,平均防效为76.92%;其次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50%安博可湿性粉剂,平均防效均为69.23%.【总页数】4页(P675-678)【作者】宋天有;周璞;万红娟;高飞;程永战;周琳【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462500;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相关文献】1.杀菌剂对番茄猝倒病菌辣椒疫霉的毒力及药效 [J], 毕艳红;刘峰;石强;李强2.杀菌剂对番茄猝倒病原辣椒疫霉菌的毒力及药效 [J], 毕艳红;刘峰;石强;李强3.新型杀菌剂氟苯醚酰胺对黄瓜白粉病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 [J], 罗大成;李培玲;李海静;李义涛;张磊;时春喜4.12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不同植保器械施药效果研究 [J], 路妍;高健;袁喜丽;景岚5.9种杀菌剂对不同来源辣椒疫霉病菌的毒力比较初探 [J], 尹敬芳;刘西莉;李健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4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活性筛选

14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活性筛选王勇;孙扬;周明霞;王苗苗;韩立荣;冯俊涛;张兴【摘要】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14种小分子有机酸对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发现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的抑菌效果较好.进一步对上述3种小分子有机酸的抑菌谱进行复筛,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病原菌的EC50.结果表明:枯茗酸对多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良好,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毒力最强,EC5.低至4.1735 μg/mL,肉桂酸对油菜菌核病菌EC5.达17.8336 μg/mL,苯甲酸对小麦全蚀病菌EC5.为37.364μg/ml.离体组织实验结果表明,1000 μg/ml枯茗酸对草莓灰霉病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0.42%和80.41%,与对照药剂多菌灵250 μg/mL的防治效果相当.综上所述,小分子有机酸枯茗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枯茗酸的抑菌活性较好,可以开发为用于病原菌抗药性治理的替代药剂或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小分子有机酸;抑菌活性;防治效果【作者】王勇;孙扬;周明霞;王苗苗;韩立荣;冯俊涛;张兴【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3.611植物病害每年给全世界粮食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辣椒疫霉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效试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49(2):201–205.DOI :10.13331/ki.jhau.2023.02.012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引用格式:高香辉,朱丽娜,谭泽宝,郑井元,严蓓,刘敏,罗坤.辣椒疫霉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效试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2):201–205. GAO X H ,ZHU L N ,TAN Z B ,ZHENG J Y ,YAN B ,LIU M ,LUO K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Phytophthora capsici and its antagonistic efficacy[J].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2023,49(2):201–205. 投稿网址:辣椒疫霉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效试验高香辉1,朱丽娜3,谭泽宝1,郑井元2,严蓓1,刘敏1,罗坤1*(1.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3.金华市婺城区经济特产站,浙江 金华 321000)摘 要:在辣椒疫病为害较严重田块采集健康植株,从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抗疫霉菌活性的细菌菌株Pa608。
通过菌落形态特征以及分子水平同源性鉴定,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和胞外产酶特性,确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采用平板对峙法测试其抗菌谱,盆栽试验确定防效后应用于温室辣椒田测试温室防效,发现该菌株对灰霉菌、稻梨孢菌、疫霉菌、炭疽杆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当菌液浓度为1.0×109 cfu/mL 、盆施3 mL 对辣椒疫病的盆栽防效达88.00 %;菌液稀释10倍、株施50 mL 的温室防效达74.96%。
几种药剂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测定

几种药剂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毒力测定赵兴红;李易初;于太飞;吕春梅;张俊华【期刊名称】《中国瓜菜》【年(卷),期】2012(25)4【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药剂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采用的5种药剂均对辣椒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药剂EC50大小顺序依次为甲霜·噁霉灵>噁霉灵>百菌清>科佳>腐霉利,其中甲霜·噁霉灵最高为19.4 mg·L-1,腐霉利最低为5.4 mg·L-1.%The toxicity to S fungicides to pepper Fusarium oxysponm was determined by mycelia growth inhibition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5 fungicides all inhibited mycelia growth of pepper Fusarium oxysporum. The EC50 order of 5 fungicides was hymexazolmetalaxyl > hymexazol > chlorothalonil > 1H-Imidazole-l-sulfonamide > procymidone. Among the five EC50,the highest EC50(19.4 mg·L-1) was observed from hymexazolmetalaxyl,the lowest EC50(5.4 mg·L-1) was observed from procymidone.【总页数】3页(P19-21)【作者】赵兴红;李易初;于太飞;吕春梅;张俊华【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哈尔滨 150086;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营养体亲和群研究 [J], 鲍建荣2.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突变体的诱发与鉴定[J], 白剑宇;郭庆元;赵震宇3.牛蒡寡糖-钕配合物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的影响[J], 张玉凤;董亮;杨力;徐建玲4.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ATK)Sndyder & Hansln的抑菌土初步研究 [J], 马存;简桂良;郑传临;陈其煐;李长兴;魏庆琛;刘澍才5.从土壤中分离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tum (Atk) Synder & Hansen)选择性培养基研究 [J], 文学;籍秀琴;陈其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辣椒疫霉对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辣椒疫霉对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张化霜
【期刊名称】《农药研究与应用》
【年(卷),期】2011(015)003
【摘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是引起辣椒疫病和南瓜疫
病的病原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辣椒疫霉菌对苯基酰胺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杀菌剂的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机理、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辣椒疫霉菌抗药性研究以及制定抗药性治理对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今
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张化霜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2
【相关文献】
1.辣椒疫霉病菌对内吸性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 [J], 邵见阳;马辉刚;苏玲
2.苯基酰胺、DMI和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J], 胡伟群
3.微生物对工业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J], 王春华;谢小保;曾海燕;欧阳友生;陈
仪本
4.病原菌对Strobilurin类杀菌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J], 贾俊超;马琳;范志金;夏倩;刘秀峰
5.植物病原真菌对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杀菌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J], 叶滔;马志强;毕秋艳;牛芳胜;韩秀英;张小风;王文桥;张利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种化学药剂防治辣椒疫病盆栽药效试验

病级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章 彦俊 ( 1 9 6 6 一 ) , 男, 河 北 张 家 口人 , 高级 农 艺 师 , 现
主要从 事 农 业技 术推 广 工作 。
责 任作 者 : 张 红杰 ( 1 9 6 3 一 ) , 男, 河 北 肃 宁人 , 本科 , 教授 , 现 主要 从
症状 S y mp t o m
重复 。选择整齐一致 的辣椒 盆栽幼苗 , 接种辣 椒疫霉菌 孢子囊 悬 浮 液 , 然 后 置 于 人 工 气候 箱 内 培 养 , 温 度 为
2 5 ℃, 湿度 为 9 0 ~l O 0 , 培养 7 d后按 照分级标 准计
算病情 指数 , 然后按药剂浓度用 喷雾 器进行人 工手动喷 雾, 每7 d喷 1 次, 连续喷施 2次后第 7 天计算病情指数
北 方 园艺 2 0 1 3 ( 0 2 ) : 9 9 ~ 1 0 0
・ 植物保护 ・
四种化 学药 剂 防治 辣椒 疫 病 盆 栽 药效 试 验
章 彦 俊 ,尉 文 彬。 ,马 全 伟。 ,张 红 杰 ,孙 卫 卫
( 1 . 张家 口市 下花 园 区农 业技 术推 广 站 , 河 北 张家 口 0 7 5 3 0 0 ; 2 . 张 家 口市农 业 科学 院 , 河北 张家 口 0 7 5 1 3 1 ; 3 . 张 家 口市农 业技 术 推广 站 , 河 北 张家 口 0 7 5 0 0 0 ; 4 . 北方学院, 河北 张 家 口 0 7 5 1 3 1 )
见表 1 。
菌种 : 菌种 采 自于张 家 口市 下花 园 区辣椒 大棚 , 发 病植株茎秆变 褐 , 叶片 萎蔫 , 果 实表 面长有 稀疏 白色霉
层, 经分离纯 化 、 回接 试验 表 明病菌 为辣 椒 疫霉 菌。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茗酸药效分析及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
作者:张娟王博
来源:《当代化工》2020年第03期
Pharmacodynamic Analysis of Cumin Acid and
Its Inhibition on Phytophthora Capsici
ZHANG Juan, WANG Bo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anxi Xianyang 712000, China)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较多,其中代谢的部分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虫及杀菌作用,通过多年以来的研究,将此类生物活性化合物进行提取合成,已被当作植物性农药来利用。
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每年都有类似植物性化学合成抗菌药物研制成果诞生,天然植物性抗菌化合物种类及数量不断变多。
但总体来看,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上的仍然较少,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加深。
目前研究成果侧重于对植物提取生物性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对细菌的抑制、对病毒毒株钝化效果等方面。
例如胡林峰等(2008)利用离体于活体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分析了枯茗醛和枯茗酸对各类农作物病菌的抑菌活性[1];高艳清等(2011)利用碱性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合成了诺蒎酸,再通过酸性脱水过程并重排开环合成了二氢枯茗酸,最后与各类醇反应生成了7种酯衍生物[2];熊李波等(2018)利用水蒸馏法提取出了从孜然、花椒和芥子精油,并分析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实验对3种提取物进行不同比例混合,测定对真菌的抑制效果,选择了最佳合成比例[3];高艳清等(2012)利用抑菌环法分析了二氢枯茗酸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效果[4];胡林峰等(2007)分析了枯茗酸和枯茗醛对油菜菌核病菌和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5];冯俊涛等(2012)提取了孜然种子中的枯茗酸,通过室内盆栽和滴定方法,分析了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6]。
孜然种子作为烧烤食品重要的调味品被人们广泛喜爱,其提取物具有杀菌、杀虫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7]。
提取物中的枯茗酸和枯茗醛能对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枯茗酸的效果更好[8-10]。
针对枯茗酸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通过枯茗酸于其他病害药品进行药效分析对比,更进一步明确枯茗酸的抑菌效果,并详细地研究了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菌抑菌作用方式及机理,为枯茗酸作为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1.1 ;实验药品
从孜然种子中提取的枯茗酸,纯度93%;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厂家为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20%精品三唑酮,厂家为北美农大集团;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厂家为湖北远成赛创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市场农药店购买。
1.1.2;;实验植物供体
辣椒(线辣椒),黄瓜(农城8号),小麦(西农979),番茄(郑粉四号),市场购买。
1.1.3;;实验设备
室内实验台,DWRH-300生化培养箱,TOLEDO/梅特勒-托利多电子天平,JSM-IT500HR 掃描电子显微镜,JEM-2000FX分析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hermo multiskan fc 酶标仪,冰箱(5、-20、-70;℃),SJIA-18N-50A低温冷冻干燥机,TG20G高速离心机,DDS-307型电导率仪等(图1)。
1.2.1 ;组织法
利用组织法测定药剂对植物供体的药效时,先取新鲜健康形状大小接近带蒂的果实,用95%酒精进行浸泡、擦洗消毒,晾干后备用。
施药过程向果实表面进行全覆盖式喷洒,接种时用针轻微划破果实表面将病菌接种,每个果实接种在三个不同位置。
等发病后测量果实上病斑直径,药效为(对照组病斑直径-释药组病斑直径)除以对照组病斑直径。
对照组为喷洒清水,药剂对照组为甲霜灵和速克灵。
接种过程为分析药剂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喷洒药剂后24 h后接种为分析药剂保护作用,接种48;h后喷洒为分析药剂治疗作用。
培养环境温度25~30;℃、枯茗酸药剂浓度均为0.5和1 g/L两组。
1.2.2 ;盆栽药效实验
培育植物供体幼苗,待其成株后移植营养钵中,为避免植株之间的相互影响,每盆内培养4株。
制备辣椒疫霉、小麦白粉、黄瓜白粉浓度为8 000、
3;000、4 000个/mL的病菌培养液。
利用孢子抖落法接种病源菌,接种后放置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设置度昼25;℃、夜20;℃,相对湿度位65%。
枯茗酸药剂浓度均为0.5和1 g/L两组,设置清水对照组,药剂对照组甲霜灵和三唑酮。
喷洒药剂后24 h后接种为分析药剂保护作用,接种72 h后喷洒为分析药剂治疗作用。
药效分析方法参考杨婷等(2017)、徐丹等(2018)为(对照组病情-释药组病情)除以对照组病情[11,12]。
1.2.3 ;形态及超微结构观察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将培养4;d左右的病菌放置于载玻片上放大400倍进行观察。
扫描电镜观察过程首先需要将病菌样品利用磷酸缓冲液进行冲洗,然后通过丙酮脱水、纯醋酸异戊酯置换,干燥、粘样、镀膜后再进行观察分析。
透射电镜固定采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法,固定后通过丙酮脱水,包埋剂渗透、包埋后在25;℃温度下聚合2;h,之后用刀片切成薄片,然后利用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染色后进行观察分析。
1.2.4;;细胞膜通透性测定
分析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菌细胞膜透性造成的影响,利用DDS-307型电导率仪测的空白组(蒸馏水+菌线)、对照组(溶剂+菌丝)、枯茗酸(0.01、0.04、0.1;g/L三组不同浓度),分别测定在0、0.5、1、2、3、5、10、20、30、40、50h后的电导率,分析电导率与时间的关系。
1.3.1 ;组织法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反映出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菌侵染辣椒果实几乎无明显治疗效果,对番茄灰霉病具有一定的效果,测定结果见表1所示。
1.3.2;;盆栽药效测定结果
盆栽实验结果反映出了枯茗酸对辣椒苗期疫病、黄瓜白粉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测定结果见表2所示。
2.1.1 ;病菌菌丝形态观察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空白对照组实验即未经过枯茗酸处理的培养液中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纤细,未正常细菌形态特征。
通过枯茗酸处理后培养液中辣椒疫霉病菌菌丝出现了大量的分枝,病呈现出膨大的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未经过枯茗酸处理病菌菌丝纤细光滑,菌丝粗细较为均匀,伸展情况良好,延伸生长点呈现尖锥状态(图2)。
0.5;g/L枯茗酸处理后观察发现病菌菌丝表面粗糙、分枝增多,菌丝粗细变化较大。
1 g/L枯茗酸处理后观察发现病菌菌丝表面异常,出现异常膨大,分枝分布杂乱且显著变多(图3)。
观察结果与光学显微镜基本一致。
2.1.2 ;病菌菌丝细胞微观结构变化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未经过枯茗酸处理菌丝细胞形态结构完整,细胞壁外壁均匀,原生质稠密,可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菌丝延伸生长点尖端的线粒体含量较多,整体结构完善,细胞呈现正常生长发育形态(图4)。
经过0.5;g/L浓度枯茗酸处理后菌丝细胞呈现出液泡化,脂肪颗粒有一定的增多,菌丝延伸生长点尖端的线粒体内嵴不明显(图5)。
经过1;g/L浓度枯茗酸处理后菌丝细胞总脂肪颗粒大量增加,几乎占据了细胞内60%的空间,细胞壁出现大量不规则增厚情况,液泡化更为明显(图6)。
利用DDS-307型电导率仪测定辣椒疫霉病菌在不同时间下的电导率见图7所示,枯茗酸0.04;g/L、0.1;g/L作用3 h后电导率变化趋于缓和,增长幅度不大。
空白组(蒸馏水+菌线)和对照组(溶剂+菌丝)测定结果随时间的变化相差不大,几乎无明显差异。
枯茗酸0.01;g/L作用过程在0~20;h内整体趋于急剧上升,20;h后趋于平稳。
实验测定了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番茄灰霉病、黄瓜白粉病的保护及治疗效果,其中反映出枯茗酸对椒疫霉病接种的辣椒果实几乎无抑制效果。
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0.5、1 g/L浓度枯茗酸保护效果分别为46.08%、48.15%,治疗效果分别为19.45%、
33.3%,总体效果低于常用药剂速克灵(浓度0.2;g/L)的保护及治疗效果70.67%、68.38%。
室內盆栽实验效果反应出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小麦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三种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其中0.5、1 g/L浓度枯茗酸对辣椒疫霉病保护效果分别为39.48%、62.19%,治疗效果分别为43.38%、59.56%。
对小麦白粉病保护效果分别为58.67%、69.62%,治疗效果分别为55.74%、66.54%。
对黄瓜白粉病保护效果分别为42.70%、63.17%,治疗效果分别为39.40%、49.40%。
枯茗酸作为多类植物中可以提取出的抑菌成分,提取原材料来源较为丰富,有望在未来成为植物性成分直接在农耕地中应用,且枯茗酸化学组分结构简单,几乎无污染,也是制药工艺中重要的合成化合物,将来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
辣椒疫霉病菌细胞膜通透性主要由细胞膜结构决定,外来物质在穿透细胞膜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pH值、辐射等。
不同浓度枯茗酸对细胞膜的影响过程初期差异较大,在50 h后总体趋于一致,反映出了高浓度的枯茗酸在早期对辣椒疫霉病菌细胞膜的影响较为剧烈,短时间内能快速的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枯茗酸中含有大量的羧酸根离子,能极大的改变细胞环境中的pH值,枯茗酸浓度越大,羧酸根离子含量越多,导致环境溶液酸性越强,促使细胞膜通透性更强。
但最终由于反应时间的持续,整个溶液内部中细胞膜内外渗透性逐渐趋于平衡,造成了最终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能力减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