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侵染率研究

合集下载

丛枝菌根应用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应用研究进展
度 !促进幼苗生长 !克服连作障碍 $ 在重茬土中接种 丛枝菌根后 ! 显著 降 低 了 叶 枯 病 病 情 指 数 ! 且 在 未 消毒土上接菌效果优于消毒土 ! 消毒土上病情指数 下降了 5?1B\GBH15\ ! 未消毒土上下降了 BH1A\G
3Q3Q?
促进生长发育 对含羞草 %紫茉莉的研究表明 ! 接种 D& 菌能够
/8)N 水平下 ! 接种 7#*%$& %*&&2/2 的生物产量分 别 比 不 接 种 处 理 的 生 物 产 量 增 加 3313\ "5B13\ 和 [B14\R?3S$ H+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 对在重茬土中生长的银 杏幼苗接种丛枝菌根菌 7#*%$& %*&&2/2 ! 7( 62.&", 9*.%2 ! 接种后均能减轻重茬银杏幼苗病害 发 生 程
H7I
囊结构 ! 但都形成丛枝结构 $ 因此 ! 越来越多的研究 者将其称为丛枝菌根 $ 丛枝菌根对植物具有广泛的侵染性 ! 世界上大 约 94U 以上的有花植物以及 蕨 类 和 苔 藓 植 物 都 具 有丛枝菌根 $ 在许多植物上丛枝菌根都被证明能
H3I
促进植物对矿质 营 养 元 素 的 吸 收 和 利 用 ! 改 善 植 物营养状况 ! 增 强 植 物 的 抗 性 ! 提 高 植 物 的 产 量 和质量 ! 加快移 栽 苗 成 活 速 度 ! 增 加 植 物 经 济 产 量和效益 $ 丛枝 菌 根 对 农 林 生 产 的 重 要 性 及 其 作 用正日益受到人 们 的 关 注 ! 并 在 农 林 生 产 中 逐 渐 得到应用 $
促进两种植物生长 ! 两 种 植 物 的 植 株 高 度 % 鲜 重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植 株 RBS$ 对 百 合 (!"#"$% &’( U,JL8PLM

丹参主产区AMF的多样性研究

丹参主产区AMF的多样性研究

丹参主产区AMF的多样性研究该文对丹参主产区涉及的8个省20个采样点丹参根围丛枝菌根真菌(AMF)的种属构成、侵染情况、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丹参根围AMF 种类丰富,共分离出7属27种AMF,分别为无梗囊霉屬Acaulospora、球囊霉属Glomus、管孢囊霉属Funneliformis、两性囊霉属Ambispora、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平囊霉属Paci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无梗囊霉属(9种,333%)、球囊霉属(8种,296%)两属是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 laevis (90%)、木薯根生囊霉R manihotis (80%)、双网无梗囊霉A brieticulata (75%)、疣状无梗囊霉A tuberculata(70%)等4种AMF是丹参根围的优势种。

丹参普遍受AMF侵染,但侵染强度不高,侵染率1092%~2593%。

各主产区之间的AMF 物种组成相似性系数为020~057,相似性普遍较低。

丹参根围AMF种类总体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不同产区的AMF物种分布存在相似性和地域性。

标签:丛枝菌根真菌;丹参;多样性;侵染率;形态鉴定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植物营养专性共生菌,能与80%以上的陆生高等植物共生形成菌根结构[1]。

AMF与植物共生后,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吸收及利用矿质元素与水分[23],调节宿主体内代谢[4],增强抗逆性[57],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78]。

研究表明,丹参能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促进宿主根系吸收水分及矿质元素,改善体内生理代谢,促进丹参生长[8],缓解连作障碍[7]等作用。

丹参属多道地药材,AMF群落分布受地理环境影响明显[9]。

然而,不同地域丹参根围AMF群落的多样性研究较少,AMF与各产区药材质量的关系有待阐明。

武夷山洋庄茶区水仙茶树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调查

武夷山洋庄茶区水仙茶树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调查

武夷山洋庄茶区水仙茶树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调查李国平;盛丹尼【期刊名称】《武夷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41)9【摘要】为调查武夷山市洋庄茶区水仙茶树丛枝真菌(AMF)侵染特征及AMF多样性,采用醋酸-墨水法测定水仙茶树AMF侵染率,应用湿筛-倾斜蔗糖离心法对根际土壤中的AMF进行分离鉴定。

结果表明:水仙茶树AMF侵染率在12%~100%,平均侵染率达68.4%,土壤类型对茶树根系的AMF侵染有一定影响,老丛水仙与一般水仙的AMF侵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

武夷山市洋庄茶区茶树AMF资源较为丰富,从各样地根际土中共鉴定出3属26种AMF,其中球囊霉属16种,无梗囊霉属9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聚丛球囊霉、明球囊霉、宽柄球囊霉、木薯球囊霉、粘屑球囊霉和光壁无梗囊霉的分布频度均大于50%,是常见种,其中光壁无梗囊霉的分布频度89.3%,为优势种。

不同采样地茶树根际的AMF物种丰度(SR)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AMF群落Sφrenson相似性分析表明,水仙茶树根际土壤AMF群落构成与土壤类型有关,而与茶树生长年龄无关;老丛水仙与一般水仙茶树在AMF侵染率和AMF群落构成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两者茶品质上的差异与AMF无关。

【总页数】7页(P1-7)【作者】李国平;盛丹尼【作者单位】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9;Q914.83【相关文献】1.广西木薯主产区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多样性调查研究2.贵州茶树丛枝菌根真菌资源及其种属的形态特征3.茶树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4.海南橡胶树丛枝菌根真菌调查5.华南主要树木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种染色剂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

五种染色剂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

五种染色剂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的染色效果汪茜龙艳艳*李冬萍张金莲陈廷速(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摘要:研究菌根对生姜的侵染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丛枝菌根(AM)对生姜进行接种实验,研究五种染色剂(酸性品红、台酚蓝、苏丹红Ⅳ、苯胺蓝、墨水)对生姜根系丛枝菌根真菌的染色效果。

结果表明:5%醋酸墨水染色液(派克纯黑书写墨水Quink)的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细胞内AM真菌的菌丝、泡囊、孢子等结构清晰可见,并且能够明确地分辨AM 真菌与其它未知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保存长久。

墨水染色操作简便、低毒性、成本低廉、染色效果极佳,适用于生姜根系AM真菌的染色和制片观察。

关键词:丛枝菌根;醋酸墨水;染色效果The Effects of five stains 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staining results in ginger rootsWANG Qian, LONG Yan-yan*, LI Dong-ping, ZHANG Jin-lian, CHENTing-su(Microb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xi Nanning530007,China)Abstract: Arbuscular mycorrhizal(AM) formation in plant roots of ginger infection was studied in pot cultures under sterilized condition, the effects of five stains(acid fuchsin, trypan blue, Sudan Ⅳ, aniline blue and ink-vinegar) 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staining results in ginger roo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tain was in 5% ink-vinegar solutions ( Parker black writing ink, Quink), arbuscules of the AM fungi in root cortex were clearly visible and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AM and other unidentified fungi could be noticed under a compound microscope. Ink-vinegar solutions should provided a smiple, low toxic and inexpensive technique for staining AM fungi in cleared root for ginger with excellent staining results.作者简介:汪茜(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土传病害与土壤微生物互作相关机理研究;E-mail:********************通讯作者:龙艳艳(1984—),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AM真菌分子技术研究;E-mail:***********************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Key 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a; ink- vinegar; staining results丛枝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简称AM) 真菌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生态系统中。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及菌根化枸杞育苗技术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扩繁及菌根化枸杞育苗技术研究

m o s s e a e G c h e n c k& T r a p p e ) 。为探明枸杞共生 菌根真菌 在枸杞生长发 育 中所 发 挥 的作用 , 该 试验 开展 了 A MF 真菌 的菌剂扩 繁研究 , 并利 用 自繁 的 A MF菌根真 菌菌 剂, 进行枸杞嫩枝 扦插 育苗 接种 , 以研 究菌 根化 枸杞 苗
1 . 2 试 验 方 法
缩 球囊 霉 ( G l o mu s c o n s t r i c t u m " F r a p p e ) 、 副 管 球 囊 霉
( G l o m l 2 s c o r o n a t u m G i o v a n n e t t i ) 、 根 内球 囊 霉 ( G l o mu s i n t r a r a d i c e s S c h e n c k S m i t h ) 和摩西球 囊霉 ( G l o mu s

要: 以“ 宁杞 7号” 枸杞 为试材 , 以红三 叶草和 玉米 2种宿主植 物 对 4种 丛枝 茵根真 菌
( ) 菌种进行 了菌剂扩繁, 采用枸杞嫩枝扦插育苗技 术, 利用 自繁的 A MF菌剂进行枸杞茵根 化 苗木繁 育; 苗木 出圃后田间定植 , 调查 田间的性状表现 , 以期为 黼 在枸杞上的应 用和深层研 究提 供了 理论参考。结果表明 : 采用红三叶草和 玉米 2 种植 物作为宿主植物可以扩繁 出高质量的丛枝菌 根真菌茵剂 , 侵染率在 9 4 以上, 基质 中孢子 密度 1 6 8  ̄3 5 1个/ 5 0 g干 土; 接种后 育苗成 活率均在 6 O 以上 , 各处理 间差异 不大; 接种 处理的幼苗根 系中均含有大量的真菌的菌丝体 , 茵根真菌的侵 染率 达4 3 以上; 菌根化苗木的苗高生长明显 高于对照, 其 中缩球 囊霉、 根 内球 囊霉பைடு நூலகம்混合接种处理分别较 对照提高了 5 3 . 4 5 ~8 9 . 6 6 , 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摩西球 囊霉接种 处理较对照提高了 3 9 . 6 6 , 达显著 差异水平; 接茵处理的地径的生长量虽高于对照, 但 多重比较分析表 明, 不存在差异的显著性。 关键词 : 菌根真菌 ( A ) ; 扩繁 ; 菌根化 ; 枸杞 ; 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 R 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0 0 0 9 ( 2 O 1 4 ) O 5 —0 1 3 9 一O 5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8T06:14:25.38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月第17期作者:李子辰[导读] 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在草地植被和废弃矿山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李子辰(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在草地植被和废弃矿山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AMF 与陆地上80%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AMF从植物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帮助植物吸收N、P等矿质营养元素,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产量,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物。

草地植物的生长时期的不同也会影响到AMF对其生长的作用。

本文重点从养分状况、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角度综述AMF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旨在能够对未来草地的补播建植以及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指导。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废弃矿山、养分吸收、物候期、重金属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1],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是一种内生的菌根真菌[1],也是现存最古老的无性真核生物之一[2]。

大量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多种生境中,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高达80%的P,研究表明,AMF和植物的互惠共生是建立在营养物质互换的基础上:宿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AMF提供菌丝和孢子生长所需要的碳和能量 [3];与此同时,AMF帮助宿主植物吸收矿质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逆性和适应性[4]。

与AMF 形成共生关系后,宿主植物分配给AMF自身4%—20%的碳水化合物和相当量的脂质,AMF将其所吸收的绝大部分矿质营养输送给宿主。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作者:岳辉,刘英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9期岳辉,刘英(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54)摘要: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一种真菌-植物联合共生体,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主要应用在园艺、土地复垦、森林及环境修复等方面。

近年来,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综述了国内外在菌根真菌侵染根系过程和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仍需在分子水平上继续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机理中图分类号:Q949.32;S15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9-4657-04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9.001ResearchProgressintheProcessandMechanism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ColonizingRootsYUEHui,LIUYing(CollegeofGeomatics,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Abstract: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isakindofmycorrhizalplantswhichformedcombinedsymbiontsbymycorrhizalfungiinthesoilfungiandplant.Presentstudywaslimitedinthepopulationandcommunitylevel,mainlyinhorticulture,landreclamation,forestandenvironmentalrestoration.Researchprogresswasalsomadeatthecellularlevelandmolecularlevel.Processandrelatedmechanismofmycorrhizalfungiinfectingrootwerereviewed.Futurestudyonthemechanism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infectingrootshouldbecontinued.Keywords:arbuscularmycorrhizafungi;colonizingroot;mechanism收稿日期:2015-0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496);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201306);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4QDJ061)作者简介:岳辉(1983-),男,山东淄博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修复研究,(电话)13720559861(电子信箱)13720559861@163.com。

云南部分地区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初报

云南部分地区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初报

云南部分地区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初报
云南部分地区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初报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昆明、澄江、建水、通海、石屏、东川和禄劝等地的15个科32种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11种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占34%.从湿地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分属于4个属的丛枝菌根真菌共1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是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类群(94%).摩西球囊霉(G.mosseae)占孢子总数的88%,是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种.
作者:王凯赵之伟WANG Kai ZHAO Zhi-Wei 作者单位:王凯,WANG Kai(中山大学)
赵之伟,ZHAO Zhi-Wei(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昆明,650091)
刊名:云南植物研究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YUNNANICA 年,卷(期):2006 28(4) 分类号:Q949 关键词:湿地植物丛枝菌根感染率感染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丛枝菌根研究方法 一、检测孢子含量的方法 A湿筛倾注法 1. 称取一定重量的土壤样品(最好是取自15cm 表层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放在容器内用水浸泡20-30min,使土壤松散。如果土壤粘性很大,也可加入各种土壤分散剂。 2. 选用一套洁净的具有孔径为0.5-0.034mm的土壤筛,依次重叠起来。最底层用一物体垫着(如培养皿、木块等物),使筛面稍微倾斜。 3. 用玻璃棒搅动浸泡的水溶液,停置几秒钟后,使大的石砾和杂物沉淀下去,即将悬浮的土壤溶液慢慢地倒在最上一层孔径最大的土壤筛上。倾倒时,最好集中倒在筛面的一个点上,不要使整个筛面都沾有土壤溶液。 4. 用清水依次轻轻冲洗停留在筛面上的筛出物,以免在上层粗筛面的剩留物中夹藏有VA菌根真菌孢子。 5. 用洗瓶将停留在筛面上的筛出物轻轻冲洗到一个清洁的培养皿里面,再将滤液通过细筛并用水冲洗。在冲下来的筛出物中,除有许多细的沙砾和杂质外,就含有VA菌根真菌的不同直径的孢子。 6. 将含有筛出物的培养皿放在双目实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

B 蔗糖离心法 1. 称取10 g菌剂,置入大烧杯中加500 ml水,搅拌,静置10 s。 2. 先后过80目分样筛、400目分样筛,将400目筛子上的残余物用药匙转入50ml 离心管中,后用清水冲洗筛子,将残余物全部转入离心管中,配平,3000转/min 离心10 min。(注分样筛最好直径为12 cm左右,便于下面放置烧杯过筛) 3. 去掉上清液,在离心管中加入预先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玻璃棒搅匀,配平,3000转/min 离心10 min(注意离心前离心管壁上不能有残余物)。 4. 将400目筛子呈一斜面放置,离心后的蔗糖溶液过筛子的下侧,用水将筛子上的残留物轻轻洗入划线培养皿中。(注意水不能加太多以防影响检测,培养皿划线便于统计)。 5. 解剖镜镜检统计培养皿中的孢子数目,计算出菌剂中的孢子含量。 注:溶于蔗糖溶液中的孢子仍可进行接种。 A. Gerdemann J W, Nicolson T H,1963. Spores of mycorrhizal endogone species extracted from soil by wet sieving and decanting. 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 46: 235-244 B .刘润进,李晓林.2000.丛枝菌根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0-194

二、检测菌根侵染率的方法(曲利苯蓝染色改良法)

Phillips J M,Hayman D S,1970. Improved procedures for clearing and staining parasitic and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or rapid assessment of infection. 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 55: 158~161

挑根—碱液软化—酸化—染色—脱色—制片、镜检 1.将洗净的粗细合适的根系剪成 1 cm左右的根段至于三角瓶中。 2.加入10% KOH在90℃的水浴锅中染色45~60 min(去除细胞质,便于染色。一般幼根需要时间较短约0.5 h,老根需要时间长约1 h,以根系相对透明为标准)。 3.弃去碱液,用清水洗3~5次(晾至室温后再冲洗),加入2%盐酸室温下酸化5 min。 4.加入0.05%曲利苯蓝于90℃水浴锅中染色30min。 5.去除曲利苯蓝后,弃去溶液后用自来水冲洗,加入乳酸甘油溶液(1:1:1 )室温下脱色24h,(晾至室温后再冲洗,也可直接脱色)。 6.用镊子夹取15条排列在载玻片上,每个样30条2个片,显微镜镜检(10×10)。 说明:常规制片用水即可,或封固剂(聚乙烯醇1.66g,甘油1 ml,乳酸20ml ,蒸馏水10ml)制片片子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但容易产生气泡,经脱色后的植物根系可以在甘油中保存数月。

三、统计方法

Estimation of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according to Trouvelot et al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性的评估方法(Trourelot等,1986) • Trouvelot A, Kough JL & Gianinazzi-Pearson V (1986) Mesure du taux de mycorhization VA d’un système radiculaire. Recherche de méthodes d’estimation ayant une signification fonctionnelle. In :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al Aspects of Mycorrhizae, V. Gianinazzi-Pearson and S. Gianinazzi (eds.). INRA Press, Paris, pp. 217-221. • 1.将15个根段固定在1张载玻片上,30个染色后的植物须根根段制2个片子。

2.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根段,按照图1的分类方法确定分级,这种分级包括对每个根段菌根侵染率水平和丛枝丰度的快速评估。

3.将观测值代入计算机软件“Mycocale”中即可按照以下相关公式计算出相关的菌根侵染度参数:%F,%M,%m, %a和%A (Trouvelot et al 1986)

o Frequency of mycorrhiza in the root system 根系中的菌根侵染率(%F)=有菌根根段数/总根段数*100 o F% = ( nb of fragments myco/total nb)*100 o Intensity of the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in the root system 根系中的菌根侵染强度(%M)=( 95*侵染率90%以上根段数+70*侵染率50%至90%的根段数+30*侵染率10%至50%的根段数+ 5*侵染率10%以下1%以上根段数+ 侵染率1%以下根段数)/总根段数*100 o M% = (95n5+70n4+30n3+5n2+n1)/(nb total) where n5 = number of fragments rated 5; n4 = number of fragments 4 etc. o Intensity of the mycorrhizal colonisation in the root fragments 相对菌根强度即根段中的菌根侵染强度(%m)=M*总根段数)/有菌根根段数 o m% = M*(nb total)/(nb myco) o Arbuscule abundance in mycorrhizal parts of root fragments a% = (100mA3+50mA2+10mA1)/100 (相对丛枝率)菌根根段丛枝率(%a)=( 100*mA3+50mA2 + 10mA1)/100,其中mA3,mA2,mA1分别是A3,A2,A1所对应的菌根侵染强度 o where mA3, mA2, mA1 are the % of m, rated A3, A2, A1, respectively, with mA3=((95n5A3+70n4A3+30n3A3+5n2A3+n1A3)/nb myco)*100/m and the same for A2 and A1. o Arbuscule abundance in the root system (绝对丛枝率)根系丛枝率(A%) = a*(M/100)

Figure 1 注:现在找不到“Mycocale”这个软件了,我一般都是显微镜检测后自己计算结果。统计菌根侵染率的方法有很多,有网格交叉法、频率标准法等,可以搜一下相关文献。另附《丛枝菌根及其应用》(刘润进,李晓林主编,2000,科学出版社)的

190-199页。

四、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试剂配制: 1. 柠檬酸钠浸提剂的配制:分别称取14.705g、5.882g柠檬酸钠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定容到1L,即50mmol L-1pH调至8.0、20mmol L-1pH调至7.0柠檬酸钠 2. 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称取100mg0.001牛血清蛋白溶于蒸馏水中,定容到100ml即为1g L-1的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稀释10倍(现配现用) 3. 考马斯亮蓝染色剂的配制:称取考马斯亮蓝G250 100mg加95%乙醇50ml,加85%(m/V)磷酸100ml,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保存于棕色瓶中 试剂 Reagent 试管编号 Tube number 1 2 3 4 5 6 7 牛血清蛋白ml 0 0.2 0.3 0.4 0.5 0.6 0.7 蒸馏水ml 1.0 0.8 0.7 0.6 0.5 0.4 0.3 蛋白质浓度 μg/ml 0.00 3.33 5.00 6.67 8.33 10.0 11.67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提取: 4. 易提取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EEG):分别称取土样 1.00 g 于带刻度离心管中,对应加入 8 mL 柠檬酸钠浸提剂(20 mmol.L-1、pH 值 7.0),加盖,摇匀,在 103 kPa、121℃下提取 30 min,10 000×g 下离心 6 min,收集上清液,每个处理重复 4 次,提取1次,用蓝色记号笔。 5. 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TG):分别秤取土样 1.00g 于带刻度离心管中,对应加入 8 mL 柠檬酸钠浸提剂(50 mmol.L-1、pH 值 8.0),加盖,摇匀,在 103 kPa、121℃下提取 60 min,,再重复提取 5 次,每次重复提取时,保证提取液体积固定且摇匀土样,使土样与浸提剂充分接触;每提取一次之后迅速在10 000×g 下离心 6 min,将上浮物从土壤中分离出去,收集上清液,每个处理重复 4次。上清液储藏在 4℃下直至第 2 天分析。 球囊霉素相关蛋白的测定:分别吸取 0.5 mL 的上清液,加入 5 mL 考马斯亮蓝G-250 染色剂(使用之前过滤),加盖,震荡,显色 10 min,于 595 nm 波长下比色。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umin,BSA)作标准液,考马斯亮蓝法显色,绘制标准曲线,最后含量单位表示μg/g 菌根参考书 期刊:Mycorrhiza 1.J.R.Norris,D.J.Read,A.K.VARMA.1992.Techniques for mycorrhizal resear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