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药动学特性及使用方法

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药动学特性及使用方法
毛霉菌治疗药物两性霉素B的治疗特点
吸收
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90%以上;
给与负荷剂量后,血药浓度在第二天可接近稳态浓度的90%;
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仅为11-12%;
在唾液和痰液中的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相近;
在皮肤、水疱液、腹腔液、唾液中浓度为血药浓度1-2倍;
在脑脊液中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60%;
食管念珠菌病
第一日200mg,后每日100mg,均为每天一次,疗程至少3周,或症状缓解后至少继续使用2周;
口咽部念珠菌病
第一日200mg,后每日100mg,均为每天一次,疗程至少2周;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
150mg单剂使用;
预防念珠菌病
有预防用药指征者,每天口服200-400mg,每天一次;
静脉滴注
隐球菌脑膜炎
代谢
少量在肝脏代谢;
排泄
主要经过肾小球滤过,80%以原型经由尿液排出体外;
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呈正比,血浆半衰期为27-37小时;
肾功能衰退时,半衰期明显延长;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清除氟康唑。
口服0mg,均为每天一次,疗程至少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继续使用2周;
每日400mg,一次静脉滴注,后每日200-400mg,直至用至脑脊液转阴后至少10-12周;
初始剂量400mg,每日两次,连用2日,后为每日400mg。

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口腔黏膜念珠菌病临床观察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口腔黏膜念珠菌病临床观察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口腔黏膜念珠菌病临床观察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张晓冬;徐莉;靳云霞【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06(20)7【摘要】目的观察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茵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口腔黏膜念珠茵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体外抗真茵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126例确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茵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对32例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

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氟康唑片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94.44%,真菌清除率为94.44%;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93.75%,真菌清除率93.75%。

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0160—4μg/ml和0.250—2μg/ml。

结论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

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总页数】2页(P401-402)【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口腔黏膜念珠菌病;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作者】张晓冬;徐莉;靳云霞【作者单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5【相关文献】1.伊曲康唑联合中药黄连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罗国良;李福明2.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生殖器部位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 [J], 钟宗远;邹灵3.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J], 张晓冬;徐莉4.氟康唑、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J], 张晓冬;徐莉;靳云霞;张莉敏5.氟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 [J], 张晓冬;徐莉;张莉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酸铝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磷酸铝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磷酸铝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李耀荣【摘要】目的:考查磷酸铝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食清淡流质饮食,同时予以胃肠黏膜保护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d,早晨顿服;阿莫西林0.5 g/次,3次/d;克拉霉素250 mg/次,2次/d.观察组加服磷酸铝凝胶20 g/次,3次/d,餐前0.5 h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Hp 转阴率分别为95.00%和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磷酸铝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肯定,可在临床应用.【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磷酸铝凝胶【作者】李耀荣【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6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发病率呈逐年升上趋势。

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病原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治愈消化性溃疡非常重要。

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采用磷酸铝凝胶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80例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67岁;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2例,胃溃疡18例。

氟康唑胶囊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氟康唑胶囊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氟康唑胶囊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功能主治•氟康唑胶囊属于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相关疾病。

•氟康唑胶囊可用于治疗皮肤念珠菌感染,如念珠菌阴道炎、口腔咽喉念珠菌感染等。

•氟康唑胶囊也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如深部组织念珠菌病、血行播散性念珠菌病等。

•氟康唑胶囊还可治疗口腔或食管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白色念珠状斑块。

•氟康唑胶囊还可用于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真菌感染性角膜炎等。

副作用•氟康唑胶囊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痛等。

•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氟康唑胶囊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包括肝酶升高、黄疸等。

•氟康唑胶囊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等。

•使用氟康唑胶囊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反应。

•长期或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抗真菌耐药性的产生。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氟康唑胶囊需谨慎。

注意事项•使用氟康唑胶囊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在使用氟康唑胶囊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剂量和疗程,不可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如果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联系医生。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氟康唑胶囊前,需告知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使用氟康唑胶囊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药物对肝脏的负担。

•患有心脏病、肾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氟康唑胶囊时应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以上是关于氟康唑胶囊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的详细介绍。

在使用药物时,建议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及时向医生反馈药物使用情况。

如遇到不适或副作用,请及时就医。

霉菌性食管炎33例的临床特点

霉菌性食管炎33例的临床特点

霉菌性食管炎33例的临床特点陶铸;刘新华;等【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01(6)C00【摘要】目的:分析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分析近3年来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确诊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3例中原发疾病有慢性肺结核、尿毒症、球溃疡、慢性皮肤病、胃癌、肝硬化等共12例,其余21例患者全部为普通感冒。

病例中除1例仅服用过中药外,其余32例(96.9%)的病例都有抗生素应用史,主要症状有咽下困难和咽下时疼痛25例(75.8%);胸骨后疼痛不适、伴烧灼感21例(63.6%),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有乳酪状豆渣样物。

一经确诊即停用抗生素及激素并给于酮康唑、氟康唑或里素劳治疗。

治疗2-4周后履约复查胃镜者共8例,内镜下粘膜改变均恢复正常,白色乳酪样物和炎症亦消失。

结论:霉菌性食管炎与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有关。

霉菌性食管炎的特征性是粘膜表面附着有乳酪、豆渣样白色物,立即停用抗生素,并及时足量的应用抑制霉菌药物是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有效措施。

【总页数】2页(P3-4)【作者】陶铸;刘新华;等【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二门诊胃镜室150036;黑龙江省医院二门诊胃镜室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1【相关文献】1.湘西山区霉菌性食管炎的内镜与临床特点(附20例临床报告) [J], 廖志丹;彭鑫;戴正萍;邬文敏2.霉菌性食管炎71例内镜及临床特点分析 [J], 曹熙3.143例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及诊断结果分析 [J], 陈晖;林瑶光;罗捷;蒋敦科;刘莹;井洁4.关于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及诊断结果的分析 [J], 黄安华;黄泳华;5.湘西山区霉菌性食管炎的内镜与临床特点(附20例临床报告) [J], 廖志丹; 彭鑫; 戴正萍; 邬文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曲康唑合莫沙比利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合莫沙比利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合莫沙比利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乔新民;屈利霞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0(031)009
【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莫沙比利对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霉菌性食管炎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伊曲康唑200mg,饭后1次/d,西沙必利5mg/d早晚各空腹服1次。

连服7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
服制霉菌素50万U/次,4次/d,连服14d为1个疗程。

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曲康唑联合莫沙比利效果显著,是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总页数】1页(P1204)
【作者】乔新民;屈利霞
【作者单位】陕西省神木县医院,陕西神木719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51
【相关文献】
1.伊曲康唑联合莫沙比利与制霉菌素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疗效比较 [J], 杨权
2.伊曲康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J], 王海霞;杨子京
3.伊曲康唑合莫沙比利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J], 乔新民;屈利霞
4.伊曲康唑治疗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J], 王真琦;韩小培;杨建军;梁科峰
5.伊曲康唑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J], 朱玉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

方法GERD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B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C组给予埃索美拉唑、磷酸铝凝胶治疗,分别于治疗第4w、8w 进行临床症状评价,判断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8w后A组在内镜分级和症状评分方面均较B、C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w、8w后A 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92.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是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较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埃索美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效果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标签:胃食管反流病;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irefiuxdisease,GERD)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常有反酸、嗳气、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等多种症状,完全治愈困难易反复。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为5.77%[1],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其治疗仍以抑酸为主,质子泵抑制剂(PPI)为首选药物,配合胃肠动力药或粘膜保护剂应用效果更好,为了探究GERD治疗的更有效方案,我们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对GERD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GERD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82例,年龄35~79岁,平均(45±9.2)岁。

纳入标准:①具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GERD典型的症状;②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溃疡糜烂等炎症表现。

排除标准:①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②消化性溃疡病;③Barrett食管;④胃及食管手术史;⑤胃癌及食管癌;⑥其他可致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的全身性疾病,以及哺乳期或妊娠妇女。

氟康唑作用

氟康唑作用

氟康唑作用
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属于三氮唑类药物。

它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中的酵母菌线粒体酶的合成和抑制真菌细胞中膜酵母菌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

氟康唑在体内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两种方式进行使用。

首先,氟康唑对多种真菌有抑菌效果,包括皮肤和黏膜部位的常见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细菌活性。

因此,氟康唑常用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的治疗,如念珠菌性阴道炎、肠道真菌感染、真菌性念珠菌脑膜炎等。

此外,氟康唑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特殊的真菌感染,如肺曲霉病、普通组织胞浆菌病等。

其次,氟康唑还可以用于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患者常常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引起,难以确诊,并且经过常规治疗无效。

在这种情况下,氟康唑可以通过抑制一些可能存在的真菌感染,从而解决这些患者的发热问题。

此外,氟康唑还可以通过抑制雄激素分泌发挥抗雄激素作用,因此也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雄激素依赖的疾病。

例如,氟康唑可以用于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通过抑制睾丸激素合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蔓延。

虽然氟康唑是一种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但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长期应用高剂量的氟康唑可能会导致肝毒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肝功
能。

总的来说,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适用于多种真菌感染的治疗。

它通过抑制真菌细胞酶的合成和生物合成来发挥作用。

除了抗真菌作用外,氟康唑还具有一定的抗细菌活性,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雄激素依赖的疾病。

然而,其不良反应和肝毒性需要引起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康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霉菌性食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标签: 氟康唑;磷酸铝凝胶;霉菌性食管炎;疗效
霉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受真菌侵犯引起的食管黏膜感染性疾病,主要致
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胃镜检查的普及,临床发现
病例逐年增多。我院2002~2006年经胃镜和病理刷片检查诊断的霉菌性食管炎
36例。予以氟康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并疗效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及住院经胃镜和病理刷片检查诊断的霉菌性食管炎患者36例,合
并食管癌、食管裂孔疝、肝硬化者除外,年龄29~78岁,男22例,女14例。
其中因近期吞咽时胸骨后痛、吞咽困难就诊胃镜检查17例,因上腹痛、消化不
良等症状胃镜检查者19例。36例病人中于1个月内有抗生素应用史14例,长
期皮质激素治疗1例。

霉菌性食管炎诊断标准:内镜下见食管黏膜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充血、变脆、
糜烂,浅溃疡形成,食管黏膜散在白色或乳白色斑点样物附着,可融合成条状附
片状白膜,内镜下刷检涂片找到霉菌菌丝及孢子。

1.2 治疗与方法
治疗前停止抗生素。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正常。予氟康唑胶囊中粉剂50
mg,溶于磷酸铝凝胶(洁维乐)20 g中,加水至50 ml于早餐后1 h、晚睡前饮
入,疗程7 d。疗程结束次日用食管脱落细胞采取球拉网取样涂片,未找到霉菌
菌丝及孢子停药;再次找到霉菌菌丝及孢子继续用药3~5 d后,再拉网取样涂
片,如此直至找不到霉菌菌丝及孢子停药。停药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停药
1个月后复查胃镜及镜下食管黏膜刷检后涂片查霉菌菌丝及孢子。

2 结果
食管拉网取样涂片:24例治疗7 d后拉网取样涂片阴性停药;5例见少量霉
菌菌丝及孢子,继续用药5 d后,拉网取样涂片阴性停药;7例仅见少量孢子,
继续用药3 d后拉网取样涂片阴性停药。疗程7 d转阴24例,占66.7%,疗程10
d 7例,占19%,疗程最长12 d 5例,占13.8%。所有病例停药后复查血常规、
肝肾功均无异常。

复查胃镜结果:食管黏膜正常29例;食管黏膜轻度条状充血发红或轻度弥
漫性充血7例;所有病例于原病变段镜下黏膜刷检均未找到霉菌菌丝及孢子。
3 讨论
霉菌性食管炎属深部真菌感染。目前临床上真菌感染的诊断和疗效判定还是
主要依靠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学检查[1-4]。食管真菌感染需经胃镜直视下刷检
涂片确诊,由于取样较困难,并易复发,临床上抗真菌用药上多强调剂量足,疗
程长。治疗过程中疗效判定多以症状缓解为基准。如,氟康唑用于霉菌性食管炎
的常规剂量为第1日200 mg,以后每日100 mg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再用药至
少2周。霉菌性食管炎患者具有典型症状者仅半数左右[5,6],根据症状缓解作
为判定停药的指标存在盲目性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治疗中采用胃镜下
刷检监测疗效又增加了胃镜检查次数和病人痛苦。本组病例利用食管拉网取样涂
片方法简便,可以免去多次胃镜检查刷片,而且由于食管拉网与食管黏膜接触面
大,利于提高检出阳性率,涂片转阴后可指导临床及时停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和副作用发生。

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具有水溶性好,口服易吸收,生物利
用度高,半衰期长,相对其他抗真菌药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用于食管念珠菌病等
深部消化道真菌感染,既能发挥局部作用又能吸收入血后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磷
酸铝凝胶为抗酸药,具有黏膜保护和中和胃酸作用,其胶体能强有力地附着在黏
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吸附毒素、微生物。与氟康唑混合后可黏附于食管壁,尤
其是更易附着于伪膜和糜烂形成的粗糙面,延长抗真菌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有
利于提高疗效,且磷酸铝凝胶造成的碱性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促进黏膜修复。

本文36例霉菌性食管炎采用氟康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疗程中采用食管
拉网取样涂片监测疗效,停药指征明确,疗程较常规短,66.7%疗程7 d;疗程最
长12 d。停药后1个月复查胃镜下刷检所有病例于原病变段镜下黏膜刷检均未找
到霉菌菌丝及孢子,无复发,疗效肯定,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万清,吴绍熙,王高松,等.真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89.258-259.

[2]廖万清.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
志,2007,7(2):101-103.

[3] 李拴位.霉菌性食管炎450例诊断与治疗[J].中国内镜杂
志,2002,8(11):37-38.

[4] 董丽丽,柯美云,杨爱明.24例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
杂志,2003,20(4):40-41.

[5]孔梅.霉菌性食管炎47例临床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2003,13(03):26-27.
[6[ 褚廷广,宋爱华.霉菌性食管炎181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
疗,2005,19(12):55-5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