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类别:

上课时间: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的分析

摘要:文章对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晚上进行回顾与分析,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49年—1980年;(二)探索阶段:1981年—2002年;(三)试点实施阶段:2003年—2013年;(四)合并阶段:2014年及以后。并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主体、主导因素、服务对象进行总结经验教训,以期能够对于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过程分析,经验总结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束了我国实行多年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二元”并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至此,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而有必要对于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晚上的历程进行回顾,以便能为并轨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立与晚上提供一定的借鉴。笔者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1949年—1980年;(二)探索阶段:1981年—2002年;(三)试点实施阶段:2003年—2013年;(四)合并阶段:2014年及以后。

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

(一)萌芽阶段:1949年—1980年

在这一阶段,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只是根据1954年的宪法在农村建立了五保供养和集体养老制度。

1 五保供养制度。依据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

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的规定,我国开始在农村逐步建立了包括劳动保险、困难补助、生活补贴、社会救济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1。1956年6月30 日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第53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给,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2。就是在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经济困难的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此后的农村五保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 供养对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二)供养内容: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办理丧葬事宜。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三)供养方式:(1)集中供养,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

1黄佳豪,2009,《建国6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十一期。

2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第九卷)》[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服务。(2)分散供养,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文革”期间,五保供养制度被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取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在农村又逐步恢复了五保制度。

2 集体养老制度。1962年的《农业十六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对个

人消费品的分配,采取实物分配和价值分配两种形式,其中,社员口粮的分配。采取基本口粮和按劳分配口粮相结合的办法,一般是“人七劳三”或“人六劳四”,即按家庭人口占70%或60%,劳动量(工分)占30%或40%的比例来分配粮食。农村人民公社长期实行“人七劳三”或“人六劳四”的口粮分配制度,农民年老没有劳动能力时也可以通过集体平均分配获得口粮,这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际上体现了集体保障职能3。在这样的安排下,老年人不仅可以分的比较轻的活去做,而且还拿同样的工分,直至老人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这样一来,农村老人就不仅仅依靠家庭供养,还可以通过集体的分配获得所需的物品。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对老人的养老有积极的作用,虽然会造成集体效率的下降。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集体的萎缩,该制度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就慢慢消失了。

农村实行的五保供养与集体养老制度,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救助,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于农村老人养老的保障作用。但是限于当时的生厂力水平的低下及整个社会的穷困,只能是维持老人的最低生活需要。但是也是一种保障农村老人的一种尝试,成为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最初的萌芽。

(二)探索阶段:1981年—2002年

在这一阶段,根据农村出现的老人养老的困难,我国逐步开始进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尝试。分为四个阶段:1 摸索期(1982年—1990年);2 试点推广期(1991年—1997年);3停滞整顿期(1997年—2002年)。

1 摸索期。1982年全国有11个省市3457个生产队实行养老金制度。规

定凡参加集体生产劳动10年以上的,年满65周岁的男社员和年满60周岁的女社员,可享受养老金待遇。约有42万名农民享受了养老金。一般每人每月可得到养老金10元一15元不等,最多的可达20元以上。养老金由大队、生产队根据经济状况按比例分担,从队办企业利润和公益金中支付4。这是中国最早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尝试。为了解决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出现的老人养老问题,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提出初步建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这个计划,民政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据不完全统计,到1989年,全国已经有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0多个县(市、区、旗)进行了农村养老保险方面的探索,800多个乡镇建立了乡(镇)本位或村本位的养老保障制度,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5。

2 试点推广期。1991年国务院决定由民政部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地区,开3黄佳豪,2009,《建国6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十一期。

4蒋月著,1999,《社会保障法概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

5黄佳豪,2009,《建国6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十一期。

展建立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并在山东等20多个省市区推广。199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方案陆续出台,农村社会养老工作在全国推广。1995年10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力争在2000年初步建立、2005年基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全国建立了农保机构27797个.形成了有专职农保人员24163人、兼职农保人员28251人和数十万人代办员的队伍,基本形成了中央部委、省、地、县、乡、村多级工作网络和上下贯通的管理体系,基本操作程序比较规范,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健全,在农村大部分地区.我国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6。

3停滞整顿期。1998年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业务部

门由民政部变成新成立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由此导致主管部门对于是否应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分歧。另外,当时中国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受到重创,经济下滑压力加大。此外,自1996年,央行不断降低银行利率,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益远远低于预期。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宣布对农村社会保险实施整顿。自此,农村社会保险进入了停顿期。

我国这一时期建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学者称之为”老农保“。老农保是我国尝试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老农保由于存在制度缺陷、收益率太低、保障水平较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停滞。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经验。

(三)试点实施阶段:2003年—2013年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2003年开始,各地在总结老农保经验的基础上又开始进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2007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以农村有缴费能力的各类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完善个人缴费、集体(或用人单位)补助、政府补贴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账户可随人转移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参保补贴机制。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统筹调剂为辅的养老保险制度。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市区的近200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50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300多亿元,有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7。

2009年9月1 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09] 32号),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新农保,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由个人、

6侯海涛、李波,1997,《最新社会保险工作实务全书》[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7储宇奇,2013,《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第三期。

集体、政府按一定比例承担养老保险费缴纳义务,为解决农村劳动者在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自此国家开始尝试承担起对于广大农民的养老责任。国发 [2009] 32号文件规定: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新农保的筹资机制为:个人缴费+ 集体补助+ 政府补贴。我国2011年7月起实施《社会保险法》,在第 20 条、21 条中,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做出了的规定,为我国制定有关关于农民的养老保险法或者养老保险条例奠定了基础。

2011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201 1年6月,温家宝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农保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要求:在本届政府任期内(2012年)基本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随后新农保试点推进的速度不断加快,2009年覆盖全国10%的县 (市、区) ,2010年覆盖 23%,201 1年覆盖60%。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 4.6 亿人。到2013年底,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参保人数已达4.98亿人,基本实现了对于农村老人的全覆盖。

这一阶段新农保在总结之前的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制度设计,并开始建立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合并阶段:2014年及以后

2014 年 2 月 7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会议决定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这无疑给广大农民传递了一个福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保障领域重点改革任务重大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8。可以视为中央首次在福利问题上消除城乡区别,打破城户籍制度。

当然要实现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来说难度相当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并不能是简单的相加。养老保障对象除了企业职工、农村居民还有公务员,对应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四、五种。从原则上、道理上和政策上将两个制度统一不会有太大问题,问题主要出现在制度合并的操作上。此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差距很大,城镇职工平均每月养老保险金有2000多元,而农村居民平均每月养老保险金只有55元多。即使农村居民每月缴纳最高的费用550元每年,退休后所得到的养老金也只有每月100多元。目前前者是后者的差不多是20倍。

二对建国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过程的简要评述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最初的五保供养和集体供养,经历一系列的努力,最终演变成为城乡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特点。

8李大清,2014,《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若干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第31期。

(一)政府始终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与建立的主体9。

建国时候,限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力水平,政府从实际出发只能建立比较低水平的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的开放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方面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有了相应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的日益衰落与萎缩,原有的保障体制也逐渐失效。于是政府开始设计和建立新的制度。其中经历了不断地实践与试点,最终找到了相对比较符合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此过程中,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制度设计的主体作用和养老金资金提供、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由国家承担对农民的养老责任。今年,政府又决定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合并,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因此政府合并后的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中仍然要继续发挥主体作用,并适当引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但是同时政府要对市场与社会进行有效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长效稳定运行。

(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养老保险水平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完善过程的体现了其受制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建国时限于经济发展与生产力水平,我国在农村建立了覆盖面狭窄的五保制度与集体养老制度,而且保障水平极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改革使得农村集体日益萎缩,因而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开始尝试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即老农保。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当时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与国家财政承担能力的有限,老农保的运行导致农民负担过重,国家并没有积极承担对于农村居民的养老责任,最后老农保陷入了停滞之中。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家真正富裕起来以后,有经济能力实现目标,在吸取老农保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2014年国务院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结束了养老保险的城乡二元体制,农民能够真正在养老保险方面实现了国民待遇。

另外,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因而也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度普惠型养老保险体系,不能像西方福利国家那样建立具有很高保障水平的养老保险体系。

(三)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要考虑农村与农民的实际情况

老农保的失败就是由于制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其筹资机制过于依靠农民自身,没有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使得农民的负担过重。另外,保障水平相对低下:一般没人每月只有几十元钱的养老金,只能作为对于老年农民的补贴而不是作为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养老金。同时,新农保也存在待遇偏低的问题:按照现行 5 个档次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符合领取条件的老年农民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分别为 1200 元、1300 元、1400 元、1500 元、1600 元。而目前农民每年维持基本生活至少需要 2600 元左右,养老金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这也是新农保制度缺乏足够吸引力的原因之一10。根据笔者在家乡进行的调查,80%以上的老人选择最低档次的个人缴费标准,

9黄佳豪,2009,《建国6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十一期。

10王慧娟、何序,2012,《辽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调研世界》,第五期。

即每年交200元,其结果是每个月领取60元,一年是720元。很多老年人只是把其当做生活补贴,而不是满足其基本需要的保障。因而现阶段的养老保险水平还是比较低,不能够发挥其具有的保障作用。

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是处于完善阶段,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笔者通过对于建国以来农村养老保险建立过程的回顾与分析,以期能够为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三小结

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完善到合并过程的回顾,能够得出以上三个特点。2014年国家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必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是一个建立、合并、完善并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汲取,最重要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的做法,不断总结,才能持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可以有政府承担起的可以实现良好运行的养老保险体系。

四参考文献

[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全书(第九卷)》[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黄佳豪,2009,《建国60年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探索[J]》,《理论导刊》,第11期。

[3 ]蒋月著,1999,《社会保障法概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

[4 ]侯海涛、李波,1997,《最新社会保险工作实务全书》[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5]王慧娟、何序,2012,《辽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调研世界》,第5期。

[6]段庆林,2001,《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1949~ 1999)》[J],《宁夏社会科学》,第1期。

[7]储宇奇,2013,《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第3期。

[8]李大清,2014,《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若干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第31期。

[9]李乾宝,2011,《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出路——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10]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2013,《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J],《人口研究》,第37期。

[11]赵慧珠,2007,《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演进及问题》[J],《东岳论丛》,第28期。

社会养老保险历史沿革

社会养老保险历史沿革 现代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基本的制度,最早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产生,已有一百来年的历史。目前由130个国家依据国际准则和本国实际,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发展过程看,共经历了五种模式: 1、救助型模式,该模式产生于资本主义初期。是一种为救助生活无来源者,由政府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贫困线),并对低于贫困线的老年人不论其交费多少,由国家出资,按最低需求和统一标准发放给养老保险金的一种养老保险方式。养老金的发放是低水平的,带有赈济色彩。 2、福利型模式,以西方一些老福利国家的筹资支付方式为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些奉行高福利政策的国家,将包括社会养老金在内的各种税收和基金作为调节个人收入的一种手段,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累进税收和基金作为调节个人收入的一种手段,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累进税和对低收入者发放社会保险金,实行高收入者的财富向低收入者的社会转移,并实行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政策。国家高投入、高保险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了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别,使老年人生活优裕,但也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陷入“福利危机”。 3、国家保险型模式,以前苏联为代表。主要由国家包办养老保险,国家财政预算筹划养老金,按统一标准发放。这种做法把公平混同于平均主义,牺牲了效率,助长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负效应,即依赖性和惰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养老保险金失去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处于低水平相对贫困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也曾实行过这种养老保险模式。 4、社会调剂型模式,亦称为传统型,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它在目标的选择上侧重效率,强调个人的责任,养老金的支付与交费和税率相联系,突出了权利和义务、公平与效率的对等关系。对国家的依赖性小,贯彻了互助原则,体现了自立、自主的养老保险意识,有内在的活力,但也需要以国家财政为依托。 5、储蓄金型模式,以新加坡、智利等国家为代表,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自助型养老保险方式。该方式侧重于责任和效率,突出自我保护意识,带有强制储蓄保险的性质。由劳动者或劳资双方交费,以劳动者个人名义储存,年老时连本带利返还本人。缺点是不存在收入的再分配,互济性和低于风险能力差。贫困者的养老保险来源没有可靠的保证,而且储蓄养老金容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养老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我国近9亿的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中国目前绝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为此,我国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希图提早准备应对未来的养老难题。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实施的新农保较于旧农保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新农保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制度实施过程控制力方面,还是在实施效果的保证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以求更好地完善现行制度。本文拟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 China's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but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the state, society and families are facing more heavy pressure on pension, pension issue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social problems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especially the pension problem in China in the last 900 million of the farmers, it is become a big problem now China never be ignored. This has b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to prepare to deal with future pension problems.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lthough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ol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obvious advantages, but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also not perfect, whether it is i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in power system, there are still imperfec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guarantee, which requires us to analysis and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动态帐户 1 农村养老保险的历程 时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开始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已经探索性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第二阶段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第三阶段为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成功的,可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还没有来得及成长时就已面临夭折的危险,但它却切实关系到占我国人口约8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2 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起步到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之间,还有一个相当大的跨度,它的关键就在于农村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理论届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长期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边缘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日益凸现出其有待进步完善的一面。如何建立和健全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为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农村社会现状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建立完善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太子的读书计划”系列节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新兴工业化道路的推进和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贯彻执行,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广大农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一)老龄化加快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更加凸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目前我国已有百岁以上的老人1.78万人。在我国人口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成为增长最快的一个群体。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从768万增加到了1199万,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56%远远高于我国老年人口和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增加到2700万,占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上升到19%。81%的高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在洗澡、穿衣、上厕所、吃饭等方面,16.7% 的人或多或少需要他人的帮助,5.1%完全依赖他人。①并且随着城市化不化的加快和农村社会劳动力的输出,穿越之《爱上古代帅哥》第28章--第29章,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这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二)社会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得传统以家庭养老方式发生微妙变化 养儿防老,家庭赡养一直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生产中,经济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家庭自然承担着赡养老人的功能,但是随着社会分工为特色的工业化社会的到来,这一

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1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变迁历程 企业年金在中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2000年底《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颁布到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颁布为界,至 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阶段、企业年金试点阶段和企业年金阶段。 从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企业可根据自身 经济能力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起,到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颁发《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试行办法》)之 前的时间里,中国没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和运营增值做出过任何明确的规定。两个《试行办法》实施以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才有明确的规范。 4.1.1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阶段 从1991年开始到2000年结束,这个阶段企业年金被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企业年金的探索阶段。 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中第一 次明确提出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文件规定:“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 的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 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将其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1995年3月国务院又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 号文件),规定“国家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鼓励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自主选择经办机构”。 1995年12月劳动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劳动部发[1995]464 号文件),提出规范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若干政策意见,包括实施条件、决策程序、资金来源、计发办法和经办机构等,明确提出补充养老保险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 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 号文件)再次提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将制定补充保险政策和承办机构资格的认定标准及对补充基金实施监督,列为新成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能之一,由此奠定了建立和发展企业年金的 政策框架雏形。 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阶段,各地进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制度取向是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 保险,劳动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等非营利事业单位,负责具体经办补充养老保险业 务。一些地方性试点性质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相继推出了地方试点政策文件,对补充养老 保险给予程度不同的税收优惠,这些地方性的政策探索推动了各地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行 1文章出处:《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杨长汉著 杨长汉,笔名杨老金。师从著名金融证券学者贺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教师、金融学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献综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 一、引言 社会保障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核心,也是社会保险工作中最庞大的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和实行,不仅有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下、农村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以及养老功能的弱化等新问题对出现,迫切要求政府在农村迅速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对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推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也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的写作,是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包括了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及独立思考等诸多环节,其中某些资料或学术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对最终观点的形成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起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也锻炼老自己分析概括和汇总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主题 国外对于本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已比较深入,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或农村人口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Dalmer D.Hoskins的《In Defense of Public Pension Systems》中提到了国家养老金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问题,分析了公共养老系统丧失信心的原因,并介绍了公众养老金系统。还有如Xavierx.Sala-imartin的《A Positiv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中也认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的关键环节,是发展民族事业,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安全不可或缺的部分。 国内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介绍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介绍 城镇企业都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缴纳少部分,企业缴纳大部分,退休以后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基本生活得到养老保障。不只城镇居民有养老保险,农村居民也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同样属于社保范畴,起到了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既不是城镇居民,又不在农村生活,他们的养老保险该怎么办呢?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参保渠道开通 农民工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在城市里,他们很多享受不到城镇居民的保险待遇,却做着更苦更累的工作;在农村,由于常年在外,以后是否留在农村都难说,新农保参加还是不参加?不过,归根结底,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的最佳方式还是养老保险,农民工该如何参保养老保险? 其实,按照政策规定,具有农村户籍,在市区从事个体经营、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以及灵活就业的农村居民,年满16周岁的,均可

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有人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如果以后从城市回到农村,这份保险该如何使用?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限不够可转新农保 针对以上的问题,如果在城市已经累计缴费达到15年,回到农村后直接可以享受企业职工退休金的待遇;如果累计缴费未达到15年就返回农村,这是不符合领取退休金条件的?那这份保险就白白浪费了么?当然不是,如果没达到享受城保待遇的要求,可以按有关规定,把城保的缴费积累转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规定领取。 有的农民工比较重视养老问题,想在农村参加新农保之后,到城市工作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前段时间就有一起事关于此的纠纷,最终判决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属于农村居民自愿参加,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法定义务,新农保与社保不矛盾。 也就是说,农民工在参加新农保之后,可以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且累积资金可以按规定流动。当然,如果感觉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太少,现在资金又较为充裕的话,可以适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追求更高品质的老年生活。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改革现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改革现状 1.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1)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期(1950~1957) 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是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此条例对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待遇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各种具体的规定。 (2)养老保险制度的扩充、发展期(1958~1966) ①国务院在1958年2月9日和3月7日分别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至此,养老保险从劳动保险条例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统一的企业、机关的养老保险制度。 ②为了解决城镇集体经济中从业人员及他们的退休养老问题,1966年4月20日发布了《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社员退休统筹暂行办法》和《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社员退职暂行办法》,建立了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退休统筹制度。 ③在1958年、1959年,国务院还颁布了有关军人的退休管理的规定,在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养老保险体系。 (3)养老保险制度的停滞、倒退期(1967~1977) ①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养老保险的组织管理机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有的退休、退休制度也近似于瘫痪,造成了实际上的干部、职工的终身制。 ②1969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使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失去了社会统筹的功能,职工的退休养老成了其所在单位内部的事务,使社会保险退化为企业保险、社会保障倒退为企业保障。 (4)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期(1978~1986) 1978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这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从此进入了制度恢复期,但同时也将1958年统一起来的企业和机关退休、退职制度重新分化为两个分离的制度。 (5)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期(1986~) ①从体制上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革命的标志是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②1991年6月26日,为扩大传统养老保险的缴费基础,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统筹,意味着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将从此得以确立。 ③1993年10月1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问题的批复》,确立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④1995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进一步确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⑤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根据两年来各地方的实践,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了“七统一”。 ⑥1998年3月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的社会保险体制进行统一的管理。

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家庭养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区差异大,农业人口占多数,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的现实。十多年实践的结果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模糊,重视不足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80%的人目前及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其关键的内容。随着越来越近的农村老龄化浪潮(据报道,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8亿,占总人口的10.2%,至此我国已达到10%的老年型标准,预计到2020年将有2.31亿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16.0%,2050年达4.12亿,占总人口的26.1%。而我国80%的老人都居住在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都是以城镇居民为核心,以致于社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城镇居民的专利。曾经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中国政府以往并未承诺过要解决农村(民)的养老问题;更有人认为,目前政府承担的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负担已经非常沉重,对农村的社会保障无力承担。甚至有人拿发达国家说事,提出西方国家把养老保险扩大到农村用了较长的时间,而且是在工业化相当发达,经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后,才陆续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由于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与混乱,使得改革开放以来,广大

农村和农民不仅未能像城镇一样,确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就连原来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已经荡然无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加上历史形成的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在此情况下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求农民在较短的时间里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改为通过投保而养老,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农民的投保观念与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结果一些地方出现了成年父母为儿女投保、爷爷奶奶为孙子孙女投保的“保小”不“保老”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据我们在苏北某县所作的调查,有80%左右的农民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但参加养老保险的基本没有,仅有极个别农民的问到养老保险时说给小孩保了。 (二)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199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建立起来的。其基本模式是: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量力选择缴费标准;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由于大多数集体无力或不愿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农民得不到任何补助,保险基金基本上或完全由参保农民自己缴纳。个别地方即使有补助,也只是象征性的,而且往往是干部多,而村民少,反而人为的制造了干群矛盾。在这种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或鼓励性的储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了农民自保,与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不

2020年社会养老保险新规定

2020年社会养老保险新规定 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本人自愿,可按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缴在原单位工作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1.6月30日前曾经与城镇企业(包括城镇集体企业、劳服公司、 五七工厂、家属工厂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建 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后因各种原因解除劳动关系或离 开原单位,且能提供有效原始材料的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的人员(包括未参保的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 2.2010年12月31日及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时均具有城镇户籍。 a.参保时,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人员 补缴6月30日前工作期间的缴费年限后继续缴费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实际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按规定办理领 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实际缴费年限累计不足15年的,可延长缴费至 满15年,延长缴费至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60周岁时,实际缴费 年限累计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按规定办理领 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b.参保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 补缴6月30日前工作期间的缴费年限后,一次性补缴缴费年限 累计满15年的,按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补缴缴费年限累 计不足15年的,可延长缴费至满15年,延长缴费至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60周岁时,实际缴费年限累计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缴 费至满15年,按规定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1.参保时,补缴参保前缴费,缴费基数统一按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时全省(或设区市,由各设区市明确规定,下同)上年度在岗职工月 平均工资的60%核定,缴费指数统一按0.6计算;参保后,缴费基数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学院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年级班别:2014级 姓名:王磊 指导教师:任明 2014年10月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日显突出。自国家推行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从农民参保意愿低,财政投入不足,缺乏法律依靠等多种因素入手,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政府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策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 (一)传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 早在1986年,我国民政部就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于1992年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民办发[1992]2号)[1]。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特别是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表1所示,到2009年末,我国农村人口7.18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52.33%。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仅有5243.59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仅为7.3%,而城镇参保人数达2.3亿,覆盖率为35.2%[2]。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少,保障水平低。 表1 2009年度我国城乡基本养老状况分析表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也日趋弱化,为应对这一危机,满足我国农民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政策。2009年9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决定在全国10%的市(县、区、旗)开展新农保试点,在2020年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面覆盖[3]。并在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工作。这是新农保第一次将大量的农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举措。 2010年,我国新农保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23%左右;在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将新农保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40%的市(县、区、旗);2012年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新农保制度将在年底实现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这意味着新农保制度的全面覆盖将提前完 成[4]。截至2013年底,全国参加新农保和城居保的总人数达到4.98亿人(其中农村居民占4.74亿人),其中按月领取养老待遇的城乡老年居民1.38亿人(其中农村居民占1.28亿人)①。通过这组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新农保覆盖范围明显增大。 (三)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城乡居民只能开设一个账户参保,居民以往重复参加的养老保险也逐步得到统一。第二,原来的新农保、城居保对每年缴费标准分别设置了5个档次和10个档次,这次统一归并为100元至2000元12个档次。第三是统一管理服务,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逐步推进省级管理,按国家统一规定投资运营。第四是统一信息系统[5]。这一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目的在于推动陕西省新农保政策的实施。主要研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档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了农民参保档次较低的原因集中在,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信息宣传、对政策的信任度、政策的稳定性、青年人的保险意识以及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不够,跟风缴纳等六个方面。 标签:新农保;参保档次;现状;影响因素;黑池镇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政策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农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意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是继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陕西省政府于2009年9月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对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11 月陕西省确定了11个国家试点县、34个省级试点县,并下达了国家和省级试点县的批复。截至2011年10月底,107个县(市、区)已全部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其中新农保参保人数已达到635.8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为146.34万人。自2009年以来,新农保政策的推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次研究将主要针对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农民参保档次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黑池镇位于渭南市合阳县,东临黄河,西接金水沟;北依新池,南接马家庄。合马公路贯穿南北,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3.1万人口,是合阳县经济强镇、文化大镇。 2016年7月,笔者对黑池镇多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分别是黑西村,黑东村,东洼村,南社村,北黑池村等,增加了数据来源,使得调查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因此,调研数据及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本次调查研究总共进行访谈32人次。在此次进行访谈的32名对象中,男性有16人(50%),女性有16人(50%),性别较为平衡;20~30岁2人(6%),30~40岁6人(19%),40~50岁12人(37%),50~60岁12人(38%),访谈对象年龄大部分集中在40~60岁这一区间,其是最接近新农保收益的年龄层,因此相对更加熟悉新农保,所提供的数据也相对更为准确。 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结构式访谈法。结构式访谈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按照事先制定的访谈提纲,针对合适条件的访谈对象进行访问,并在访谈过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时间:2013/ 专业:车辆工程 组员:B11021309 关延安 B11021324 徐良 农村村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农村村民养老保险情况 调查地点:河南省漯河市徐庄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阶段:收集用于本次实践研究的资料,并将其整理、归纳。 第二阶段: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作一份关于"农村村民养老保险"的问卷调查表。 第三阶段:将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每位村民手中。 第三阶段:将问卷收回并作统计。 第四阶段:总结统计结果,撰写感想和个人心得,最后拟定一份论文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水平及推动内需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农村低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的第三大农村社保制度,将使农民也能够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基本同等的社会保障权益。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对农村相关养老保险情况的调查分析,展现了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实施成果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阐述了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政府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一些见解及建议。 调查目的:社会福利权益平等是社会文明发展和公平的标志性指标。在国家经济经过持续三十多年的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尽管城乡差距客观存在并且非短期内可以填平,但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都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将农民排斥在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设与推广尤为重要。今年,政府推出了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虽然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和调整,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的国土广大,农村人数数量非常的多,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在逐渐加深,农村的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非常重要一环,解决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是保证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保证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才能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现在已经处于非常棘手的位置,为了保证社会未来的稳定,必需加强此方面的建设,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一、简要分析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了预防未来农民人口老龄化情况加重而造成整个社会的经济压力负担过大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我国,也是整个世界面临的问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我国提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保障老年人未来的基本生活。在国家开始尝试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推行农村全面养老保险制度可以缓解子女赡养父母的一部分压力,国家之前在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在培养子女的同时还要赡养四位长辈,更加增加了压力,只有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才可以保证全国人们的安定与幸福。"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我国现在仍是发展中国家,只有解决好农村的问题,才能看见整个社会明显的进步,建立并完善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才能调动起农村人们的整体的积极性,促进生产,保证农民的日常收入,促进农村的经济生产,保证社会的和谐进步与稳定发展。 二、简要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偏远地区还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思想,认为养老保险这部分的投资是非常不必要的,在这部分地区,农村的经济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农民很多的家庭甚至没有多余的钱来交养老保险,一心只培养后代。在这种状况下农民的参保的意识非常薄弱,缺少对养老保险的重要认知,即使有的农村家庭意识到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但是也没有多余的钱来负担这部分的费用。但是根据统计,农村社会保险的投入与收益让农村人们并不是很满意,这样对于那些有些想尝试的农村给予了严重的打击,导致了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整体的数量不多,覆盖面不广,很难达到全面的普及。参考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障制度是具有一种强制性的规定的,这是作为保障国家发展的一种强制性法律而存在的。这与我国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今几乎没有一部成文的法律法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国没有已经确定成文的法律法规,导致了广大的农村人们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识度不高,没有足够的额热情,这种缺乏法律效力的制度使广大的农村人们缺乏信心而阻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三、简要分析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国家政府应该负担着加强舆论宣传的任务,保证农民对养老保险有着全面的认识。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急剧老龄化,若是放任不管对于国家未来的经济建设有着严重的影响。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提升国家地位,在此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普及必须早日提上日程,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养老保险的对自己对子孙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的热情,才可以保证制度的全面推进。这对相关部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政府机关单位应对自己下属的农村通过媒体或现场宣传等多种的方式来宣传国家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使农民的认识到参保的重要性,争取通过此办法加大农村对于养老保险的关注度,提高农村参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2010.05(上 C h a C o c t e E c o n o m y 集体经济· 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养老保险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进行梳理,回顾了在制度和路径上的变迁历程,并归纳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变迁历程;制度创新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传统性养老、社会养老保障和农村养老保险三个制度阶段,制度正式建立于 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中国养老保险 制度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及覆盖面积、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和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等问题。 对此理论界学者就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总体方向基本确立,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研究其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与现状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落后于城镇养老保险,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变迁。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主要历经三个阶段,即以农民家庭保障为主体的传统性养老保障制度阶段;以集体保障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阶段;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

助为辅,国际予以政策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阶段。研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学术起点,对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有基础性的意义。 至今,农村养老保险已取得很大发展,但全国各地发展情况不平衡、缺乏统一管理和立法保障、保值增值困难仍是农村养老保险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冯章龙认为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强制性和国家责任性,随后从制度层面总结了保险制度的内在缺陷。有学者也指出了其他原因,如刘子兰(2003所讲,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术界建立中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计划时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它的发展停滞。 二、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趋势 通过已有研究结论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缺陷,政策的不稳定性不仅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而且损害了制度的威信和吸引力,而中国当前现状也凸显了改革的必要与紧迫性:一方面,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法承担农民养老的历史重任。随着老年农民老无所养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形成了强烈反差,许多地区开始改革制度。 (一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作用 至关重要,大部分理论界学者赞同这个观点,也曾将目前农村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归因于政府涉足不够,但对政府深入程度则持不同看法。 李迎生指出,政府担负着构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建设,以及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等重要职责。阎安认为政府应承担全部转制成本和隐性债务,应从部分积累制过渡到完全积累制,在强制缴费的基础上鼓励个人多储蓄积累,建立多功能个人养老账户。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公事管062 张丽琪 2113006228 【摘要】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大、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抚养系数增大、城乡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增大的老年型国家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迫切。本文阐明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对策。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仍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的不足等,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生活基本保障的边缘,养老堪忧。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和挑战。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稳步开展,社会保障“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得到发挥,解决了部分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系统、规范、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差甚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 政府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目的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保护伞”,使其老有所养,但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所覆盖的人数非常少,未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 (二)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参保率低、待遇水平低,虽在实行,但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这项工作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上马,片面地强调覆盖面,忽视了缴费基数和部分参保人员年龄偏大、积累

金额少,加之没有统筹金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现在符合享受待遇人员领取金额太少,达不到“养老”的目的。这种状况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 (三)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存在弊病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主要采取储蓄积累模式,但范围极小。由于无统筹金支持,又没有其它补助收入,使农保基金总量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从整体看,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无法承担农村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冲击。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 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原则。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并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保障;要适当增加集体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等途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办法规范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要引导农民自身增加投入。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不断提高覆盖率,最终实现“全民皆保”的目标。 (二)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足点必须是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难以完全替代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农村养老仍然必须坚持和强调社会保障与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与国家补助为辅、国家适当给予政策扶持相结合;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量力而行与适度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必须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稳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尤其是部分农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筹资非常困难,地方财政也力不从心。应本着急用先立的原则,从农民最急需的保障项目入手。从时间先后或具体步骤上讲,必须贯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先重点突破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