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虾养殖业现状与持续发展的途径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 王东石高锦宇

中国对虾养殖业,1985年以前稳定发展,养虾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1985年后进入高速增长期,到1991年产量达到21.9×104t。由于数量级的扩展、生态环境恶化和白斑病(WSBV)的危害,1993年滑坡,1994年产量降至6.3×104t, 1995年后逐步复苏,到2000年产量恢复到21.79×104t,2001年又迅猛增产到30.4×104t。二十多年的发展有许多成果和经验,有必要加以分析研究,以促进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对虾养殖业现状

1.1现状

从1995年开始,全国养虾业逐步复苏,产量以每年2×104t的幅度逐年上升。到1997年达10.3×104t,2000年对虾养殖产量达到21.79×104t,恢复到最高产量,其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产量达13.4×104t,占全国产量的61%(见表1)。

近几年的养虾生产发展是不平衡的,呈现南高北低的状况。2001年养虾业发展迅猛,产量达30.4×104t,面积达23.64×104hm2。重点产区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2001年三省养虾产量达19.56×104t,占全国产量的64.3%,其中白对虾的产量超过50%。北方四省市(山东、河北、辽宁、天津)2001年产量只有5.97×104t,仍未走出低谷。每年仍有50%~70%的虾池不同程度地爆发白斑病(WSBV),严重地制约着养虾业的发展(如图1)。

表1 2000~2001年中国大陆各省市对虾养殖产量、面积统计

省市

产量/t

2000年2001年

面积/hm2

2000年2001年

单产/kg・hm-2

2000年2001年

海 南23250482917759920330195247广 东7522998439381864335919672270广 西3511448919140581717724982847福 建1409418746140521512710031239浙 江112422060117581204226391007上 海1104254733970132473633江 苏419369641106714073387495山 东25184272955812059598433458河 北13582141001928719822704711天 津331644112534193413082280辽 宁11652138693844135004303396总 计2179943041822214242364409841286

注:上表统计数字引自《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1)。

南方三省养虾业的高速发展有其比较区位优势:适宜的亚热带自然条件,适宜养殖的高温品种(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以及高位水池养殖技术的成功推广,高额资金的投入等促进了养虾业的高速发展。

1.2存在问题

对虾养殖业近几年又出现了无序无度的发展。据调查,湛江等地的可养虾海岸带,盲目超量建虾池,又不量池定产,盲目追求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南方养虾高速发展的许多地区虾池密度过大,虾池放苗量超过虾池的承载量,因此面临着新的环境生态危机。

近几年沿海各省均发展淡水调盐养虾、养鱼,其中大部分虾场、鱼场无节制抽取地下水,照此下去,必然造成海岸带地层下陷,海水倒灌,严重破坏海岸带和淡水水源。广西等地毁稻田和红树林建虾池,均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环境的恶化,必然要出现“灾难性”的危机。

养虾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重走“数量级扩展规模式”的历史误区。解决当前问题的重点决策是把养虾业的优势海岸带的科学规划

和综合管理落实到实处,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养

虾业的持续发展

2 科学规划与综合管理2.1 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战略

中国对虾养殖业区域性科学规划与综合管理,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其内涵包括两重含义:“需求”和“限制”。2.2 以环境容量基准为基础控制污水排放总量

养虾业的持续发展,要适度合理地开发,要限定在其近海海域环境容量基准的基础之上。制定环境容量的基准,重要的根据是污染物的毒理性质,以制定暂行的水质基准。对虾养殖业污水排放,应根据不同海区的环境资料和环境容量基准,确定环境容量的极限估值和其污水排放配额。并要建立环境评价制度,及时调整污水排放总量,并控制污水排放最小量值和建立污水排放配额的收费制度以及有偿使用海岸带的许可证制度。2.3 建立网型结构的经纬式管理系统

以养虾业为主体的海岸带区域,必然涉及到其他行业:盐业、农业、海洋工程、观光旅游等。协调发展和管理各行各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网型结构管理系统是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结合的方式。网纲是政府系统专门从事管理的部门,经线为负责规划、渔政、环保、港口、旅游等职能的专业职能部门,纬线是战略决策、政策法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等各种管理方法。3 调整优化对虾养殖结构3.1 调整对虾养殖结构势在必行

对虾养殖业高速发展的2000年养殖面积22.14×104hm 2,产量21.794×104t ,单产984

kg/hm 2。其中福建以北各省市养虾面积16.14×104hm 2,占总养虾面积的72.89%,平均单产522

kg/hm 2,属粗养水平(见表1)。2001年全国养虾

面积23.64×104hm 2,产量30.4×104t ,平均单产1286kg/hm 2,从整体讲仍然是低水平的扩展。因此,必须优化海岸带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对虾养殖结构。3.2 向集约化养殖发展

集约化养殖通称为工业化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所谓集约化养殖,即集现代设施于一体的养殖方式。其高效的养殖方式,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是养虾业的必由之路。调整养殖方式结构,重新定位不同养殖方式的面积配比,逐步调整到适度规模和水平。

建议养虾业定位在以下水平:

年产量/kg ・m -2

养殖面积占总面积比例/%

养殖模式1.0~1.25~10精养

0.2~1.050~60半精养0.2以下

30~40

粗养

3.3 调整品种结构

近几年全国兴起养殖南美白对虾热,已占总产量的50%以上。白对虾的遗传性状是否稳定?对我国虾类资源的生态平衡有多大影响?况且它已带进新的病毒性疾病———桃拉病毒(TSV ),对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影响均未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要适度压缩白对虾的养殖比重,保护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的珍贵种质资源,加强这两种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