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跟拍中的真实意义—我的《gong wai》片中的跟拍运用
纪录片的真实力量记录和发声的重要性

纪录片的真实力量记录和发声的重要性纪录片是一种具有较高媒体价值的电影形式,通过真实记录和生动展示,揭示了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个体命运等多方面的真相。
纪录片的真实力量在于它能够记录和发声,以独特的方式展示和传达事实真相,对推动社会进步、弘扬人文精神、唤起公众关注具有重要意义。
纪录片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作为真实的记录,纪录片不仅展现了事实,还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通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到社会的不同层面,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其次,纪录片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传递了导演和制作团队的价值观和立场。
导演通过选择的素材、剪辑和叙事手法,将观众引导到特定的思考和观点上。
这种主观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对事实的再现和解释,有助于引发观众的独立思考。
此外,纪录片经过闪光灯、剪辑以及配乐等手法的加工,使得真实的现实更生动,更能吸引观众的关注。
纪录片的真实力量体现在其对历史的记录和回顾上。
历史是纪录片的常见题材之一,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的还原和呈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风貌和情感。
例如,纪录片《中国地下工人》记录了中国建设工程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工人们勤劳辛苦和奉献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背后的劳动环境和社会问题。
这样的记录让观众了解到历史的现实,从而更好地思考未来。
另外,纪录片的真实力量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发声上。
通过纪录片的镜头,观众可以看到被边缘化的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困境。
纪录片《妈阁是座城》记录了澳门老人的孤寂与温情,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这样的影片不仅关注社会的公正与公平问题,还通过发声引起公众的关注,推动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纪录片的真实力量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
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泛滥成灾,使得观众对于事实真相的判断变得困难。
而纪录片作为真实记录的代表,不仅具有事实性,更具有独立性和公信力。
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真实力量,纪录片在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访谈在纪录片中的功能和运用探讨

|RADIO &TV JOURNAL 2020.08二是强化收听古典音乐节目的实用性。
笔者从“罗辑思维”每天60秒知识变现、贩卖焦虑中获得启发,将60分钟《古典音乐喵》与有用的非音乐类知识内容“捆绑”出品,把古典音乐“在远方”的“虚”转变为“在脚下”的“实”。
《古典音乐喵》节目中有一个小板块环节叫“听古典学英文”。
古典音乐原本就是舶来品,了解音乐、认识乐器可从乐器的英文拼读开场,衍生出乐器的音色、特质以及在作品中的角色和贡献等。
乍一听或许有些本末倒置、买椟还珠,但在这个讲求实效的时代,节目好坏由“聚众”成效说了算。
节目在网络平台的点击数据显示,点击率最高的内容小板块系列就是“听古典学英文”。
三是高雅音乐的画面化传播。
古典音乐的表达大多抽象、难懂、曲目很长。
例如交响曲都没有歌词,也没有任何文本为音乐含义作解释;而歌剧作品通常用外语演唱,听众难以掌握歌词大意和作品的真正奥妙。
好在收听古典音乐的主力受众群体大多有较高的学历和认知水平,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和初步的古典音乐常识,另外,还有相当规模的受众不缺乏欣赏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品味,只是缺少能够接触、欣赏古典音乐的环境和机会。
对于很多人而言,通过电影、电视、广告或者启蒙早教动画片等途径,潜意识中早已建立了一个“耳熟能详但不知出处”的古典音乐歌单。
例如姜文导演的多部电影中都使用了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喵》常常以电影中的古典音乐作为话题切入点,带领受众在有形的电影画面中探寻无形的音乐记忆,寓教于乐,引导审美。
四是结合时令传播音乐。
根据时下热点和受众需求,节目让古典音乐也具备时令性、实用性。
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古典音乐喵》策划了“抗疫”系列节目《让进行曲向病毒开炮》《给予力量的交响乐》等,挖掘古典音乐中厚重丰富的情感力量,激励人们共克时艰。
网络点播数据显示,“抗疫”主题系列节目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湖北地区的收听人数有较大增长。
(三)古典音乐节目创作者的能力素养提升首先,要具备高于一般音乐编辑的素养。
论纪录片的真实

论纪录片的真实探究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
纪录片的真实具有独特的内涵。
一方面,对于现实客体而言,电视纪录片要求“无假定意义的真实”,它不允许虚构,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导演摆布。
另一方面,对于创作而言,纪录片所表现的现实又是一种被中介了的现实,它与真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创作者、摄影机、再现的作用与方式等因素的干预或干扰,以致纪录片中所呈现的现实,已经是按照创作者的主观价值加以组织过的了,通过创意、剪辑、提炼、结构,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关系。
因此本文认为纪录片的真实是建立在物质现实真实的基础上,并结合创作者的审美理念和艺术价值而达到的一种真实。
而且这种真实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笼统的、绝对的。
一、对真实的理解与阐释关于纪录片的真实问题,历来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目前理论界有以下几种有关真实的理解,笔者在此列举并进行分析。
1.还原与再现关于还原与再现,其在内容本质上非常类似与克拉考尔关于《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现》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它强调纪录片的全部声像内容应该完全来自物质现实,即纪录片所展示的全部声像内容都应该以一种客观的物质现实曾存在于摄影机与拍摄者之前,纪录片的真实就直接来自于那种曾经真实的出现于摄象机和拍摄者之前的客观的物质现实的即时纪录。
这个观点的重要性在于强调纪录片全部声像内容应该以客观的物质现实作为其真切可信的对应,即拥有相应的一个物理真实,但是这种观点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因为真实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众所周知,不同事情都有无穷的侧面,即使是同一个事件,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展示;其次,摄象机的介入或多或少会改变事物发展的自然流程,在镜头面前,人们具有本能的矫饰心理,会有本能的表现欲;另外,素材拍回来要经过创作者的梳理、提炼、剪辑等创作过程,而这个过程依赖于创作者的感悟,这是一个不断理解真实、想象真实、建构真实、逼近真实的过程。
所以真实是相对的,是经过编导者加工过的真实,它的真实性保证与创作者的道德和良知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为什么重要

纪录片为什么重要纪录片是一种记录真实事物或事件的影像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可以是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等。
纪录片以其真实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观众喜爱,被认为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影像艺术形式,极具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阐述纪录片的重要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强观众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通过影像的方式直观呈现给观众,可以让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
观众通过纪录片可以了解到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问题的根源、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等等,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纪录片不仅仅是记录的事实,还是一种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手段。
纪录片制作人通常会通过拍摄等手段,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纪录片通过展现真实的人物、事件、生活场景等方式,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念,启发观众的思考或引导观众的认识。
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纪录片展现的社会问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
纪录片制作人通过呈现社会问题,提高社会公众的关注度,让侧重当权者和社会领导者更加关注并解决问题。
相信许多观众都会被纪录片中展示的问题震撼,引起深刻思考并积极关注、参与行动。
同时,纪录片也能够启示观众拓展思路和心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纪录片可以省略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记录下人类历史、文化、习俗等等文化遗产,从而保留下来,避免它们因各种原因而消失。
纪录片可以记录下一切有文化意义的事物,为后代编写史书,研究历史、文化等等提供宝贵的素材与资料。
展示人的生活与情感纪录片可以深入了解人的生活特点,展示人从各种角度的生活、情感状态。
志愿者、残疾人、留守儿童、下岗工人等各种人身遭遇与生活状态都可能被拍摄并展示,让人们更加关注这些人的困境和需要,从而产生更多共情,并宣传更多家庭伦理道德,提高观众的道德素质。
浅谈镜头运用对纪录片刻画人物的重要性

一 、镜头语言在纪录片中的作用(一)镜头推动情节发展在纪录片的情节发展中,可以运用镜头良好地表达出预期的效果,以节奏性来剪辑,一般情况会有镜头太短了,画面转换过于快速,就会让我们感觉紧张有压迫感,也就失去了欣赏的意义,相反,如果镜头时间长,画面转换的慢,也会给我们十分不舒服的感觉,拖拉还是会感觉到压抑,所以说长镜头的交替快慢和结合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起伏,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把握好分寸,控制画面时间,掌握节奏转换,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上说到的剪辑手法就叫作剪辑调子,这种长短快慢一定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使影片张弛有度。
(二)镜头语言表达人物心理镜头语言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可以瞬间升华影片的中心思想,可以含蓄地表达导演的主观感情,也可以让情节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调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达到了一种情感的统。
一运用多种特殊的法则突出部分情节,从而在无形中把影片整体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
二、镜头在纪录片中的使用长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里不间断的表现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段落,它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真实的现实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一种独特的记录现实的风格。
他是和蒙太奇相对而言的,在不同的空间接连不断地拍摄,也有人觉得,一个镜头时间长一些就是长镜头,长镜头的特点是:表现事件的真实过程。
真实性强;一个镜头里可以表现出很多种意思,或表现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多以运动摄影的形式出现。
用得不好造成表现上的不够简练;长镜头不仅在纪录片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故事片、电视剧创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推”“拉”镜头的运用什么是推镜头?“沿摄像机光轴方向向前移动的接近式拍摄模式就是推镜头。
”具体表现为在摄像机的景别中,某一物体在摄像机的取景器里越来越大就是推镜头。
推镜头常用于表现主观镜头的表现手法,一般表现两重含义。
首先表现为人物的第一视角,一般常用为人物主观发现了什么。
其次,表达摄影师或者导演想让观众从某一大物体上关注其中某一事物。
纪录片为什么重要

纪录片为什么重要纪录片是一种以纪实的形式记录现实生活、历史事件、自然风光等的影视作品。
它可以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也可以是对某一地域文化、某一社会现象等的真实记录。
纪录片是影视作品中最真实、最具历史性的一种类型,它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历史的光辉,所以纪录片至今一直备受关注。
那么,为什么纪录片如此重要呢?纪录片记录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和历史事件,它是历史的见证者。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或凄惨、或激动人心、或令人感动,都在纪录片中得到了真实的反映。
有关二战的纪录片,不仅告诉我们历史上战争的残酷、人类的悲惨,还向我们展示了战争时期人们对自由、对和平的向往。
《地球脉动》系列纪录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大自然的神奇、多样性在镜头下得到了真实的呈现。
这些纪录片让我们能够看到真实的历史画面,感受到历史的痕迹,进而对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纪录片对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纪录片恰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留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系列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饮食的精髓。
纪录片也可以记录当代文化现象,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
通过这些纪录片,《低俗小说》、《南方公园》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西方近现代文化风貌。
这些记录让我们在价值和审美上有所启迪,提高了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认同。
纪录片对社会进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
它所记录的并不仅仅是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还包括对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的真实反映。
一些纪录片以公共问题为背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记录和追踪,揭示一些社会的黑暗面,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由迈克尔·摩尔执导的《福特兰》就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性纪录片,引发了美国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还有许多关于贫困、环保、教育等社会问题的纪录片也引发了公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正义和进步。
论纪录片创作中拍与被拍的关系

视听2019.11|视听研究曾想要。
人们相信的是幸福与稳定,通过暗示教育一切都是为了稳定,都被塑造成社会的一部分,在其中运转,维持的是人类的最终追求———幸福。
整本书弥漫着悲观主义的氛围,感受不到一丝快乐,没有地狱哪里是天堂?小说《1984》里笼罩在压抑恐怖气氛的世界不太有可能发生,生活正在朝着美丽新世界的方向走去,人们可以抵御恐惧和痛苦,但却不能抵御幸福,这个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新世界,亲切又惊悚。
在这新世界中人类完成了自我毁灭,人类不再存在。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
”如何证明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如何证明自我是真实的?人们感知一切,能够证明自我的存在在于思考,新世界中没有思考,人类就不存在,没有现实的矛盾和虚假的幸福。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告诉我们赫胥黎的预言可能成为现实,人性在科技和娱乐中消失殆尽,终将毁于自己所热爱之物,映射着现代的消费社会充斥着虚假的迷梦。
人类总是警惕被他人控制,但却忽视了自己对于幸福的无尽欲望。
新世界这座未来的乌托邦着力于未来,却映射着现在。
同样在由弗里茨·朗执导的德国电影《大都会》中工人都成了运转城市的工具,资本家享受着地面的一切美好,工人生活在地下城市,活着如同行尸,唯一目的就是运转机器。
在1927年想象的未来世界中,资本家的儿子爱上工人的女儿,毁灭了虚假的世界,地面生活的乌托邦也在现实的残酷中走向灭亡。
四、结语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类信息,社交媒体发达,让人们看见彼此的生活,充斥着相互间的不理解、不满、焦虑和嫉妒。
美丽新世界中的人很幸福,但是站在通往美丽新世界的路上,人类并不幸福。
赫胥黎曾经对《1984》的作者乔治·奥威尔说:“你的1984终将过去,我的美丽新世界总会到来。
”在反乌托邦的世界,某种当代社会的趋势在这里夸张化了,所暴露出的潜在缺陷是世界的基础。
面对假定未来向非理想化发展,因此借由反乌托邦作品的预言,给予当代社会以警钟的效应。
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的意义

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的意义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记录工地中的真实生活场景和工人们的故事,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本文将探讨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的意义,并阐述其在文化传承、社会关怀和历史记录方面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工地是劳动者们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重要建筑物。
拍摄人文纪录片可以记录下工人们为建设而付出的努力和智慧,传承工地文化。
这些纪录片不仅可以记录下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过程,还可以捕捉到工人们的情感表达和集体精神。
通过纪录片的传播,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保护,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和尊重工人的辛勤劳动。
二、社会关怀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不仅关注建筑物的形象,更关注建筑背后的人类命运。
工地工人通常是社会底层群体,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他们的辛苦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纪录片可以通过真实的镜头展示工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困境,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反思。
这种人文关怀的纪录片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发声,促使社会更加关注他们的权益和福祉。
三、历史记录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地会发生变化,人们往往会忘记当初的场景和故事。
纪录片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记录下工地的变迁和建设过程。
通过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观众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历史的脉络和人类的奋斗历程。
这种历史记录的纪录片帮助我们了解过去,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传承了工地的文化,也关怀和呼吁社会对劳动者的关注。
同时,这种纪录片还记录下了工地的历史瞬间,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变革。
只有通过真实的镜头和精心的叙事,才能将工地拍摄人文纪录片的意义传递给观众,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跟拍中的真实意义—我的《gong wai》片中的跟拍运用摘要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作为创作素材,对其进行取景,拍摄和客观的艺术加工,以展现生活的本质,并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非虚构的、叙事的影片样式,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
本论文将通过《gong wai》片中的跟拍运用,来探讨纪录片的真实意义和跟拍的真实意义以及跟拍在纪录片和摄影中的运用,通过《gong wai》这部影片的简单真实的分析来反映云南地区农民生活的疾苦,引发人们对偏远农村人民生活的关注。
本文将分为六个章节进行分析探讨,首相介绍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真实的相对性,然后介绍了跟拍的真实性的意义,最后通过对真实性的判断以及在现实中的运用,让人们了解到跟拍的重要性。
关键词:纪录片跟拍《gong wai》真实性Abstract: Documentary is a true story based on real life, on the view, the processing shooting of the documentary is to show the nature of life, and guide people to think about a kind of fiction, narrative film style, and truth is the core of the documentary.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gong wai》as basis, to discusses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documentary and the application following shout , with the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by simple "gong wai" the film's real analysis to reflect the farmers' life sufferings in rural region,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remote rural people's life. This Paper will divide into six parts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ollowing shot. The first chapter will introduce The realism of documentary and the relativity of the truth, and then we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llowing shot in the documentary a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following shoot , furthermore , we will describe how to tell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following shot and its’film. The final part we will show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following shot in our life and photography an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shot.Keywords: Documentary, Following Shot , 《Gong Wai》, Authenticity前言:纪录片的的记录素材都是来源于真实的社会和生活,通过拍摄者取景,对人类真实的社会进行写照。
《gong wai》是我的摄影朋友去云南的山村地区拍摄的一部纪录片,主要的拍摄内容就是山村里面的一对农村夫妇一整天的日常生活,影片中男主人共每天的工作就是喂养家禽,鸡和猪来维持生活,女主公每天工作就是刻画,染布,都是一些非常原始的谋生手段。
通过对山区地区的自然风情和原始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影片主人公的形象的描述,来体现该地区人民贫穷疾苦的生活状态,引发人们的深思并采取措施,提高山村农民的生活水平。
本论文将以《gong wai》这部纪录片,来探讨跟拍的真实意义和运用,以及纪录片的的真实性。
目录摘要 (1)前言: (2)一.纪录片中的真实性; (3)二.纪录片真实的相对性; (3)2.1从观看者的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性 (3)2.2从摄影者的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性 (4)三.纪录片中的跟拍运用 (4)四.跟拍中的真实意义 (5)五.真实性的跟拍判断依据 (6)六.跟拍在拍摄过程中的运用 (7)总结: (7)参考文献: (8)一.纪录片中的真实性;众所周知,纪录片具有新闻价值,是社会现象的传播媒介,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它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的真实状态,客观地反映了显示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但是记录片的真实性并能同客观的现实混为一团,他的真实性会受到拍摄者的拍摄目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1]虽然纪录片素材是来源于真实生活并且经过非虚构的处理,但是拍摄者作为纪录片信息的采集者,会有自己的主观的意识,他会按自己的理解、兴趣去选择、拍摄某些景象,也会避开一些自己认为不重要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画面。
一直以来,不少人有一种误解,认为纪录片采用画面再现的形式、跟踪纪实拍摄的手段,所展示的事实都是纯客观的真实。
殊不知,大量的生活真实是无法仅仅靠这些画面的表象真实来展现的。
至少这些客观素材的背后有一个主观意识很强的人—拍摄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纪录片的真实除了社会现象的真实以为,也是创作者思想认的真实。
二.纪录片真实的相对性;真实是不以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所以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它的客观真实受到拍摄者主观的干扰,因此纪录片相对于拍摄者是真实的,并且能够反映生活的问题,使观众能够看到这些问题。
2.1从观看者的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录片和电影一样是一种影像文本,任何影片的价值都需要观众观看后才能评定,也就是说文本的意义并不在于文本本身,相反,文本是在读者阅读之后才变得有意义的。
纪录片通过展示现实世界影像,承诺给观众真实的画面影像。
影片文本的选题都是取决于影片的创造者,确定主题后,拍摄者就会倾向于去拍着这个主题范围内的东西。
很明显《gong wai》这部影片是想反映贫困山区的人民生活。
因此作者的拍摄一直是停留在男女主人公的身上,他们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最后影片也没有经过特殊的处理,因此显示的都是夫妻二人真实的谋生生活,这种画面相对于观众就是真实的,也传达了拍摄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虽然主要是对男女主人镜头的特写,但是从他们的神态,动作,对话,以及他,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观众就足以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不易。
这也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给观众真实的内容。
2.2从摄影者的角度看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录片从摄影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拍摄的过程中,作者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去展示画面的,虽然纪录片要求是尽可能的还原客观事实,但是在这种客观事实面前,会加上摄影师主观的理解,因此,摄影师的主观思想和认知能力会对纪录片的真实性有影响,一个拥有完善知识体系的人和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对现实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摄影者在拍摄一部纪录片之前都会有明确的目的,把这个影片拍摄给观众是想展现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让观众了解什么,然后,他才会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性地截取自己所需的画面。
如果他要表现的主题是贫穷,那他必会按照自己的意识捕捉任何他认为贫穷的镜头。
通过累积的力量传达给受众他所要表达的信息。
在《gong wai》拍摄中,作者拍摄聚焦在这对农民夫妇身上通过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给观众看,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知去理解,就足以理解本影片的主题,这说明作者的传达出的信息的方向也是很正确的,不管对于观众,客观事实,还是对摄影者来说,此影片都具有像相对的真实性。
[2]三. 纪录片中的跟拍运用“跟拍从字面意思来讲包括了‘跟追’与‘拍摄’,指拍摄者为了拍成特定的画面而采取的跟随被拍摄物体的拍摄方式。
纪录片的跟拍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地运用,BBC花49年跟拍了穷人与富人的《人生七年》,选择了14个来自不同阶级的孩子生活进行拍摄,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观众说:“故事很真实,有人生长在普通家庭,经历挫折苦难变得越发消沉,还有些人却心怀期望,也有些人很知足。
有些人从普通阶层脱颖而出进入上层社会,选择一种比较保守方式生活。
有些人出生在富人区,从小收到精英教育不负众望延误上层路线,有些人没有进入既定的路线,不幸成为流浪汉——我们了解到出了一出生的阶层环境,性格也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关键因素”。
《归途列车》纪录片跟拍了一个农民工家庭春节过年回家遭遇春运的经历,反映了中国现存的交通问题。
李彦宏首部纪录片是央视跟拍了九个月菜跟拍到的,展示了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他的语言,生活习惯和细节让我们了解到一个成功的人必然会有能令他成功的思想,行动和好的习惯。
出了这些长达几年或者几个月的纪录片跟拍,《gong wai》的拍摄时间相对比较短明知有几天,但是这几天的经历和拍摄,就足以反映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地区的山村人民的生活。
四.跟拍中的真实意义每部影片的跟拍,摄影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拍摄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真人真事的生活去体现一个状态,一种精神或者一个社会问题等等。
正是因为跟拍的真实,所以跟名能够让人相信,引发人的深思。
跟拍对于拍摄者来说,能够更好的进入此情此景,透彻地去了解一个事实,这样他才能够用摄影机去准确记录这个事实,对于观众者来说,跟拍片子比其他的片子更能够反映社会的客观事实,让他们看到一种相对真实的状态。
[3]英国BBC纪录片《七年》被誉为是最优秀的50部纪录片之一,《七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当这些7岁和14岁时出现在镜头前,谈论着他们的人生理想时,观众们也会联想到自己以后的人生。
观众内心希望奇迹发生,但奇迹并没有发生。
《七年》像一部真人版的“楚门的世界”,迈克尔·艾普泰德用40年拍摄证明了他想要的答案:富人孩子基本不会偏离精英社会的培养期望,穷人孩子仍然无法脱离底层。
不过,也有例外。
14人中有一位穷人孩子后来成了教授。
这种跟拍的意义不仅反映了英国阶层等级的现状,还让观众和社会和政府反思阶层等级对穷人孩子造成的不公平待遇,让不同阶级的孩子有相对公平的机会。
同时,有一个穷人孩子最后成为教授,这也想观众传达了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生活环境,更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以此鼓励大家去做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