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市场化建立的七个建议

关于内部市场化建立的七个建议
关于内部市场化建立的七个建议

关于内部市场化建立的七个建议企业内部市场化对光大公司来说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这几个月的运行我发现还有很多员工和个别管理人员对这个工作概念认识不是很清楚,对此我有七个几个建议。请公司领导及市场化办公室指正。

第一、让每一个员工都有经营指标。

建立公司、各生产车间(班组)为主体的三级内部市场体系,各主体设立核算点,对相互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公司财务部按照内部市场价格进行结算。以责任书的形式将公司各项指标下达分解到生产车间、班组,同时指导各生产车间、班组将各项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个人,将市场压力传递到了各单位、各班组乃至每个员工。

第二、让每一个生产者都是经营者。

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提倡人员合理有序的流动,单位和个人在岗位需求上都有双向选择的权利,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让每位职工一月生产多少产品,能得多少报酬均可计算出来,以此,最大限度地将生产经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第三、让每一种生产要素都有价格。

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内部市场价格体系。生产车间设立专人,对工资单价、材料单价、能源单价、修理费定额、内部租赁单价等项目及各类工作量进行测算、汇总,特别要重视建立产品价格体系,形成内部各项产品、劳务的结算价格,制定覆盖三级市场体系的内部市场价格目录,使价格无处不在,市场无处不在。(前提是要对车间必须充分的相信)

第四、让员工每一天都知道经营效果。

三级市场要及时清、及时结,一级市场由公司财务部负责核算,对各生产车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做到月清月结。二级市场由各车间负责其经济业务的核算,二级核算到班组,做到日清日结。三级市场由各班组负责核算,核算到岗位或个人,抓好事前控制,强化事中管理,严格事后考核。使过去的“花了算、随便用”变为“算着花、算着用”,增强职工当家理财的意识。

第五、让每一个市场行为都能有效控制和约束。

公司及市场办要制定保障制度,确保内部市场规范运行,建立以主管单位为负责人的仲裁委员会,负责责任追究和损失赔偿,做到发现一个问题,建立一项制度,堵塞一个漏洞,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其中需要采取四种手段进行综合调控:一是行政手段,以正式文件下发对各单位的结算管理办法,严格各项结算程序和制度;二是价格手段,明确规定各类结算必须以既定价格为基础,并时刻掌握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价格;三是分配手段,规定各单位月底结算工资总额,用工资总额进行调节,以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经济分配合理;四是仲裁手段,成立经济仲裁委员会,各单位之间发生经济纠纷,不能协商解决时,由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第六、让每一件事都讲求投入产出。

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狠抓成本控制,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费用相对不变,对各单位超支就要减少收入,节约则增加收入。如材料费用支出减少,工资就会增加,加强“成本就是工资,工资就是成本”的意识,形成“人人为成本而算,人人为效益而干”的局面。

第七、让每一个主体都有活力和效益。

强化以班组为市场主体的三级市场管理,加强班组长在内部市场化运作中的主体地位,各班组长计算成本亏盈情况,对完不成的进行原因分析,根据责任大小将考核指标落实到人头,使员工对成本核算有深刻的认识,做到由以前的“上班领工资”变为“上班挣工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