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的性质 美育基础自考复习

美育

1.美育的性质

美育的主要性质是情感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美育的特点

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

第二,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第三,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

第四,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

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臵,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完全可以说,美育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服饰打扮、家居装饰等等,都离不开审美和美育。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化趋势,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美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教育或人生教育。

3.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们的创美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具体说来,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世界真、善、美三个方面的认识,分别构成真理观、伦理观、审美观,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审美观,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从审美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审美观念的系统化。审美观是在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审美观主要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审美情趣又称审美趣味,是以个人爱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

美倾向性,审美情趣来源于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又决定着人的审美标准。正因为审美情趣对人的审美观有如此重要的影响,所以,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提高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审美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水平,鉴赏者个体的审美能力更是需要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与艺术实践中培养与提高。

第三,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创造能力,正是人的这种创造力,使得社会不断发展,人类自身不断完善。美的创造活动是人类创造活动中的高级活动,所谓审美创造力,就是指人在审美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

第四,塑造完美人格。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4.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美育。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第二,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第三,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第四,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第五,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美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而自然美育、艺术美育则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这

些途径和手段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5.美育的意义

美育是人类文明所必须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美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讲,美育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美引善,培养人们的高尚思想。第二,以美启真,开发人们的智力和技能。即对美的欣赏和追求能够激发人们对真理、科学的探索兴趣,启发人们对自然规律和真理的研究。第三,以美怡情,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美育基础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美育基础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梁启超在我国首次提出( B ) A.快乐教育 B.趣味教育 C.以美育代宗教 D.游戏的冲动 2.美育的载体是( C ) A.文字 B.符号 C.形象 D.概念、判断 3.审美感知愉悦的特点有( C ) A.稳定性、和谐性、意会性 B.美与真的交织、美与善的交织 C.直接性、易变性 D.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4.家庭美育的特点是( C ) A.计划性、系统性强 B.以自育为主 C.对人的影响最持久、最深广 D.美育设施多样化 5.审美直觉感受力的最基本因素是 ( A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领悟 D.审美态度 6.音乐的基本特征是 ( B ) A.再现性 B.表现性 C.生活性 D.多变性 7.“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的是 ( A ) A.审美实践 B.审美创造 C.审美理论修养 D.艺术修养 8.音乐主要是借助于声音的( D )直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A.高低 B.强弱 C.缓急 D.流动 9.美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是 ( A ) A.社会实践 B.生理需要 C.社会的发展 D.人自身的发展 10.把审美创造力称为“美育中的精灵’’的人是 ( C ) A.加里宁 B.柏拉图 C.苏霍姆林斯基 D.亚里士多德 11.文学在少儿审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 B ) A.培养少儿的审美知觉能力 B.培养少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C.发展少儿的直觉洞察力 D.培养少儿的听觉感知力 12.在美育活动中,受教者常常处在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是 ( A ) A.美育的愉悦性 B.美育的超功利性 C.美育的自由性 D.美育的形象性 13.“移情”现象属于 ( C ) A.科学情感 B.道德情感 C.审美情感 D.低级情感 14.梁启超认为,进行情感和趣味教育可以从劳作、游戏、艺术、学问四个方面人手,但其中最重要的是 ( C ) A.劳作 B.游戏 C.艺术 D.学问 15.听觉艺术的审美媒介是 ( D ) A.耳朵 B.审美心理 C.音乐 D.声音 16.“耳中见色,眼里闻声”指的是审美知觉的 ( A ) A.互通性 B.完形性 C.情感性 D.主动性, 17.美的大量存在的形式是 ( B ) A.自然美 B.社会美 C.形象美 D.行为美

2023年美育基础自考题库及答案在线练习卷

美育基础自考题库及答案在线练习卷(1) 一、选择题 1、审美趣味是个体进行审美活动的参照系,它集中体现了() A.审美想像 B.审美偏爱 C.审美感悟 D.审美标准 E.审美抱负 2、美育的自由性主要表现为() A.直接性 B.非强制性 C.易变性 D.自主性 E.超功利性 3、哲学家康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 A.知 B.情 C.意 D.心 E.思

4、青少年审美直觉感受力的形成表现包括() A.语言表达力量的提高 B.审美知觉的成熟 C.审美偏好的形成 D.审美情感的成熟 E.审美抱负的成熟 5、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 A.美景 B.美文 C.美人 D.美政 E.美俗 6、直觉的特点有() A.直接性 B.循序渐进性 C.图像性 D.非语言性 E.快速性 7、婴幼儿的艺术美育主要包括() A.讲童话故事 B.做嬉戏 C.绘画

D.音乐 E.舞蹈 8、学校美育的实施,一般要使用以下哪几种方法? () A.体悟法 B.老师诱导法 C.观赏法 D.活动法 E.实践法 9、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主见的美育内容包括() A.图画、音乐等艺术教育 B.制造美妙的学习杯境 C.留意仪表美 D.留意整沽 E.建立各种优良传统 10、美育的情感教育性质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A.价值教育 B.生命教育 C.感性教育 D.趣味教育 E.人格教育 11、下列选项能说明美育主要针对人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是() A.乐动与内

B.乐化其内 C.致乐以治心 D.声无哀乐 E.乐而不淫 1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以前全部的物质文明相比较而言() 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要优越得多 B.后者始终将重心放在查看答案

自考00409《美育基础》真题及(2022.4)_2

自考00409《美育基础》真题及(2022.4)自考00409《美育基础》真题解析(2022.4) 1.[单选题] 美育的实质是一种() A.伦理教育 B.情感教育 C.艺术教育 D.道德教育 2.[单选题] 在西方,提出“理想国”思想的哲学家是() A.贺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荷马 3.[单选题] 提出“心斋”说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4.[单选题] 《审美教育书简》的是() A.贺拉斯 B.席勒 C.朗基努斯

5.[单选题] 提出“趣味无可争辩,但是可以修养”说法的是() A.粱启超 B.朱光潜 C.宗自华 D.康有为 6.[单选题] 明确将美视为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美学家是() A.康德 B.马克思 C.黑格尔 D.歌德 7.[单选题] 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欣赏者偏重于() A.情感 B.热情 C.理解 D.意志 8.[单选题] 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期是()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婴儿时期 D.青年时期 9.[单选题] 汉族喜爱龙,蒙古族毂大雁;朝鲜族喜欢仙鹤,这说明审

A.地域性 B.民族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10.[单选题] 塑造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是() A.知识教育 B.审美教育 C.意志教育 D.心理教育 11.[单选题] 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完整形象进行整体把握的是() A.审美知觉 B.审美直觉 C.审美感觉 D.审美思维 12.[单选题] 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美育中的精灵”的是() A.审美鉴赏能力 B.审美创造能力 C.审美判断能力 D.审美感知能力 13.[单选题] 画家把所看、所想的竹子通过艺术技巧表达出来,被清代的画家郑板桥称之为()

2022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美育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3

2022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美育基础考试真 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4小题 1、简述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 二、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小题 1、如何理解“美学是美育学科的理论核心” 2、论述卢梭的儿童美育思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4小题 1、《美育书简》 2、情感定向 3、艺术化的自然 4、社会美育的民族性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答:孔子总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人的修养必需从“诗”开头,通过“乐”来完成,把乐教看作是完成礼教的最终手段。也就是通过美育陶治性情,达到道德的境界,从而把道德的境界与审美的境界统一起来,形成完善的人格。这种观点在教育上有着不行抹杀的价值,开创了儒家重视乐教的先声。P35 【二、论述题】

1答:美育学科以美学为理论核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审美活动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从发生学上看,审美活动早于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在人类的文化制造中进展到肯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其次,美学所论述的审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范畴等都是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的核心概念。首先,以审美为核心愿味着艺术教育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设计始终放在引导儿童的感性生命朝着丰富健康的方向进展,始终为建构受教育者的感性(审美)主体服务。其次,以审美为核心,意味着艺术教育课程内容是美的合乎感性的。再次,以审美为核心,意味着艺术教育课程中的艺术观赏与制造必需升华到审美范畴(审美价值类型)的高度。P542答:卢梭提倡的教育是自然教育,或称自然主义教育,其核心是“回归自然”。由于卢梭认为和善的人性存在于纯净的自然状态之中,而社会的文明特殊是城市的文明使人性扭曲,回归自然就是要远离喧器的城市。所以15岁前的教育必需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让人回到“自然的状态”,即保持着人的和善天性的状态。这是卢梭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卢梭提出了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从诞生到2岁婴儿期的教育,这时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体育,为使其身体得到健康的发育,要求把婴儿充分而自由的活动放在第一位;接着是2到12岁儿童期的教育,这个时期儿童的理智还没有开化,在熟悉上是以接受形象为主,因此教育者不应向儿童灌输学问和道德,而应进行身体的各种感官的数育,进行视觉、触觉、味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第6章 美育的功能

第六章美育的功能 美育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协调人际关系、发展两个文明。 第一节提高生活质量 一、生活方式与审美: (一)生活方式的类型(识记):生存型、发展型、完善型。 (二)审美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领会): 1、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原始社会,在人类发展的这个阶段,在这种生存型的生活方式中,人类此时的一切活动都必然与使用密切相关,这也正是普列汉诺夫所说的“劳动先于审美”。②原始艺术与审美在当时人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③原始艺术与审美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决不是“无谓的游戏,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也就是生存竞争中最有效力的武器之一”。④审美和艺术在原始社会并不外在于人们的生活,它本身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普遍的存在于原始人类的生活之中,存在于他们家庭生活的范围,它很多就是那些日用品。总之,在原始社会,尽管其生活方式主要是生存型的,但是审美和艺术也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重视主要基于审美和艺术可以提高人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 2、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明显地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发展,它对个人生活、发展的价值,表现得更为明晰。在这一阶段,艺术只是为少数人服务。②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发生关联,则明显地缺乏实用这一中介,因此,人们常常认为审美是无用的。③在文明社会,这时审美与人生的关系就具有了片面性,这最突出地表现为,这里的每一种发展都常常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前提。④在文明社会,审美和生活之间却明显的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总之,在发展型的生活方式中,审美和艺术则开始逐渐摆脱其生理和实用的属性,而主要针对人的精神发展起作用,并成为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 3、完善型的生活方式与审美。①人不仅是一个生产者,一个创造者,同时也是一个享受者和欣赏者,人和人的生活都将作为一个审美对象进入人们的审美之域。与此相应,美和美育将作为一种必需,而不是一种点缀和奢侈进入人类的生活。 综上所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美和美育的地位是不同的。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美育就越重要,越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生活质量与审美 生活质量的含义(识记):主要是指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全面、综合满足程度与环境状况。它包括工作、劳动质量,日常生活的质量及闲暇生活的质量。 举例说明审美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简单运用) (一)工作与审美 ①从理论上看,工作和审美都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它们都是以人自身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的本质上是可以相通的。②从历史上看,工作与审美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③从实践上看,工作与审美的分裂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害,对人自身更是一种伤害。(在日本,也出现了这样一些“工作狂”,工作已经消耗了他们几乎所有的精力,下班回来,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对生活的任何热情了。相反,如果在工作中增加审美的因素,不仅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使工作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劳役,从而避免使人沦为工作机器,沦为某种手段,在这里,工作成为一种创造和享受。)(二)生活与审美高质量的生活并非指荣华富贵的生活,粗茶淡饭一样可以令人心旷神怡,关键在于是否别具慧眼,发现生活之美。只有美才能消解日常生活的琐碎与贫乏,才能避免将人导向庸俗之途,才能将生活导向精神的层面,从而超越滚滚红尘,所以审美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例如俄国19世纪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是生活。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也指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往今来别具慧眼的人往往视日常生活为赏心乐事。) (三)闲暇与审美。 ①如果整个社会对人们的闲暇时间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话,那么,将对人性和社会带来既大又深远的危害。 ②如果闲暇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有高尚的嗜好,如听音乐、画画、读书等,那么,将对人的精神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将使闲暇成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闲暇可以使人聪明,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就等于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寿命。人的高贵并不来自于高官厚禄,有钱有势并不能使人显得高贵,但闲适却可以使人高贵。综上所述,闲暇对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无闲,对人是一种摧残;闲而无所事事,也是人精神上的一大痛苦,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审美是人度过其闲暇时间的最佳方式 以上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审美对于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指出了审美对于工作必不可少,对于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对于闲暇必不可少,审美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审美与人生有着既密切又直接的内在关联。人要成为“人”,人类社会要成为“人类的”社会,,必须要有审美教育。 第二节协调人际关系 美育对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领会) 一、美育使人淡泊名利。引起人际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生而就有各种欲望以及由此产生的功力之心。人间许多争斗都由利害而生,审美与艺术却可以使人超然物外,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悲。因此,它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利器。 二、美育使人血气和平。美育主要是针对人心、针对人的情感而进行的。“乐动于内。礼动于外”。也正因为如此,“乐”对于人心的作用才较德育与智育大得多,直接得多、深入得多。 三、美育使人相互沟通。审美和艺术能使人消解矛盾,成为一个融洽的群体。 综上所述,美育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尤有特长,它的这个作用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这是因为美育主要针对人的内心、人的情感而进行的;它通过影响人的生理作用与人的心理与精神,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正如席勒所指出的那样:“只有美能赋予他社交的性格,只有审美的趣味能够给社会带来和谐……” 第三节发展两个文明 一、文明简析 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文明的含义(识记):仅仅是人类具有尊严、富有光彩的那种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生活方式,使人类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二)文明与自由 (三)文明的划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美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领会) 二、美育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1、美育使物质文明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物质文明要想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的实用与审美脱节的问题,这就离不开美育。所以,美育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第2章 美育的性质

第2章美育的性质 1.感性:即人生之所以然者,它包括人的本能欲望、感知和情感等。它是人格的重要方面,没有他,人格就会很片面,甚至可能出现病态。 (1)感性的特征:①自然性,即人的感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②动物性。指在感性的层面,人与动物没有本质的差别。 ③模糊性。相对于人的理性而言,感性认识是混乱的,④本原性。指在感性的层面,人与外界所发生的是一种直接的关系。 (2)美学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它的研究对象不是别的,而是感性。 美育与德育和智育的不同,首先美育主要是针对人的感性来进行的,这为美育升华人的感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次,美育之所以能够进行,一个首要前提就是它是超功利的、超实用的,也就是说它对人的感官的触发,它对人的情感的激发,它对人的想象的开启,并不将它们引向实际的对象,或引向该对象的某种使用价值。 2.趣味:趣味就是审美的趣味。是对于文学艺术佳妙之处的“了解和近好”。 3.人格:人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人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特征。 美育是感性教育:审美教育是针对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审美教育与人的感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并且审美教育也具有感性的品格,因此,审美教育就是一种感性教育。 审美趣味的内容:①趣味具有感性品格;②趣味具有精神属性;③趣味含有生命活力。在中国古代美学中,趣味在很多时候都只一种生命力的显现。 联系实际分析趣味教育的现实意义:①从趣味的形成来看,趣味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产物。②从趣味的性质来看,它也有高下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正如梁启超所指出的:“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所以趣味也有教育、引导的必要。③从趣味的作用来看,趣味与人生有很多重要的关联。人生是否有趣,即是否富有情趣,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他们对生活的评价,有趣能使人对生活产生幸福、快乐的评价,无趣则使人对生活作出负面的评价。因此,趣味也是人生必不可缺的一种因素。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失,生活便无意义了。趣味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得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④趣味教育对于人生的青少年阶段尤其重要。梁启超说:“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撞乱进,若不引他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 这些都说明趣味教育即有必要,有很有意义,目前我国大众趣味的现状也说明了这一点,①长期以来人们对趣味教育重视不够,导致了我国一些国民趣味水平不高的这一现实。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趣味明显地陷入了某种误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它的世俗化和感性化趋向。③“畸趣”的出现。即一些庸俗、低级和拙劣的文艺作品,它更是指一种病态的审美趣味。 美育是感性教育的具体内容。:①解放人的感性,主要是指美育能够将人的感性从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重新赋予它敏感和激情。②泄导人的感性:美育在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方面,远远优越于德育和智育,称为“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③升华人的感性。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审美和艺术,减少人的感性中的兽性的成分,增加其中人性的内容,使人的感性由兽性的层面上升到人性的层面。 为什么说美育能够泄导人的感性。首先,作为一种感性教育,美育通过不断的刺激、不断的感知,从而逐渐唤醒了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积聚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天日的黑暗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美育打开了这只“潘多拉盒子”,并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的和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充分的抒发、自由的表现。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依赖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垂直切断”即“审美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使审美主体的感知和情感的激发以及抒发,并不直接指向现实世界和社会,而是指向某个虚幻的对象和事件,从而可以避免对现实和社会,可能带来的伤害。正是美誉的上述特征,是美育在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方面远远优越于德育和智育,成为“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趣味教育:就是针对人的趣味做的引导工作,即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的层面引向人性的层面。 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不仅是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它不只对人的感性发生作用,还进而对整个人性发生积极与深远的影响,它可以消解人性各方面的冲突,从而使人性各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形成健康的人格,这就是我国古人所说的“反人道之正”。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将美育是为人格教育。 美育与健康人格的关系:①美育通过发展人的感性来塑造健康人格。②美育通过协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发展来塑造健康人格。 论述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之间的关系: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可以升华感性、引导趣味和完善人格,所以美育不是单一的和平面的,它是一个综合的有机体,它既是感性教育,又是人格教育。其中感性教育是基础,趣味教育是终结,人格教育是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完整版)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 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 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认为诗人凭借其生花妙笔“能将最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 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理智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谢林; 西方美学史上提出“本质直观”学说的思想家是胡塞尔;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docx

学前教育本科 美育基础 内部资料

目录 第一章美育的历史 (3) 第二章美育的脱 (3) 第三章美育的彳勝 (5) 第四章美育的范围 (6) 第五章美育的途径 (7) 第六章儿童的审美发展 (8) 第七章小学美育 (10) 第八章小学美育教师的审美素养 (11)

第一章美育的历史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美育",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已是近代的事情,较为具有体系性的美育理论也是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但美育的实践和美育思想却是随着教育活动的展开同时产生。这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文中与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中谈到了美育。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3、柏拉图主张音乐与体育相结合,使身体的运动和声音的运动遵循同一节奏,达到"载歌载舞"的境界。 4、古希腊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徳把柏拉图的教育理论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 "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与功能,认为音乐具有娱乐、陶冶性情、涵养理性三种功能。 5、古罗马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贺拉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是统一的,因此在他的《诗艺》一书中提岀了 "寓教于乐”的思想。 6、古希腊罗马之后,西方社会逬入了漫长的中世纪。中世纪的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学校也为教会所控制。美育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原则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只是未能摆脱其作为神学婢女的地位。 7、席勒认为,整个人性的发展应是三个阶段:感性自然的阶段、审美的阶段和道德理性的阶段,分别对应着自然的人(感性的人)、审美的人和道德的人(理 性的人)这样三种存在状态。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谈到共产主义与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时指岀:"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9、马克思说:"人懂得按照任I可一个种的尺度来逬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0、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 11、中国西周时期的教育政策提出"明人伦"作为教育目的,而以礼、乐、身士御、书、数六艺作为基本内容。 12、孑L子认为人的修养必须从"诗"开始,通过"乐"来完成,把乐教看作是完成礼教的最后手段。孑1子总结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先秦儒家音乐理论专著《乐记》提岀乐是"通伦理”的。 14、孔子指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是指诗歌可以引起欣赏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 15、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兴奋得"三月不知肉味"。 16、孟子在回答何为善何为信的问题时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17、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提出了 "以美育代宗教"的学说。 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岀了 "趣味教育"的概念。 19、王国维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位置做了阐述,指岀了它与德育、智育的区别与联系,第一个提出要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 二、主观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1、《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在1793年~ 1794年间写的《审美教育书简》(简称《美育书简》),首次明确t也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而且对审美教育的含义、性质、任务及其社会意义作了系统的论述和全面的分析.这是历史上第以审美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后人把它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并以此作为审美教育形成独立理论体系的标志. 2、蔡元培主张舍弃宗教而代之以纯粹的美育,因为:"(1)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第二章美育的性质 一、选择题(单选、多选) 1、1952年,《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等文件先后颁布,这些文件均规定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并提出了美育的具体目标。其中,幼儿园的美育目标与任务是"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 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美育的目标与任务是"使儿童具有爱美的观念和欣赏艺术的初步能力";中学美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陶冶学生的审美观念,并启发其艺术的创造能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教育部首次召开全国中等教育会议。 3、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美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 4、1961年5月,《文汇报》编辑部组织了关于美育问题的大讨论。 5、自鲍姆嘉通以来,感性在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与性质日渐被人们认识到。 6、在个体的生命中,感性是生命的绝对基{出。但由于在传统美学系统中,感觉和感性是被扬弃或升华的对象,因此是被消解和否定的因素。 7、中国古代典籍《礼记》中说:"不学操绳,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2022年4月自学考试00409美育基础试题及答案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美育基础试卷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不包括(B) A、艺术创作 B、动物觅食 C、烹饪美食 D、建筑房屋 2、“移风易俗”的美育思想出自(A) A、荀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孟子 3、在中国,第一次把美育提高到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位置的是(A)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朱光潜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D) A、恩格斯 B、列宁 C、高尔基 D、马克思 5、从施教手段来着,美育是一种(C) A、快乐教育 B、情感教育 C、形象教育 D、科学教育 6、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的目的是(A) A、审美 B、艺术 C、科学 D、理性 7、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美照亮了我的道路。”这说明美育能提升人的(C) A、道德实践能力 B、运动能力 C、想象力 D、逻辑运算能力 8、《诗经·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主要是描绘了庄姜的(B) A、动作美 B、表情美 C、体态美 D、风度美

9、儿童审美体验、审美传达、审美接受与欣赏产生的条件是(A) A、情绪的客观化 B、情绪的产生 C、情绪的主观化 D、语言符号 10、古代“六艺”教育中的“射”“御”属于现代的(B)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11、在对自然美的赏析中,黄山七十二峰、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属于(A) A、自然景观 B、人文景观 C、人造自然 D、美化自然 12、“宁穿破,不穿错”主要指人的(B) A、体貌美 B、服饰美 C、风度美 D、姿态美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感知发展的关键时间点是(C) A、三四岁 B、八九岁 C、十一二岁 D、十三四岁 14、在儿童的审美发展中,想象的出发点是(C) A、父母中心 B、世界中心 C、自我中心 D、他人中心 15、儿童的感知变得理性化、系统化,具有对从未经历过的事情的推理能力,能够处理纯粹的假设和抽象的概念,是在 (D)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儿歌的所有审美要素中,占据绝对地位的是(D) A、歌词 B、内容 C、意义 D、节奏 17、在小学生观察了一幅图画后,教师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小学生自己去想一想,比一比,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分辨美丑和优劣。这体现了小学美育实施中的(B) A、循序渐进的原则 B、启发诱导的原则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409美育基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美育基础】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西方美育与美育思想发源于(D) A、英国 B、古代罗马 C、法国 D、古代希腊 2、提倡教育是自然教育,其核心是“回归自然”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康德 3、对创立中国近代的美育体系做出卓越贡献,被称为近代中国美育思想集大成者的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梁启超 D、胡适 4、美育以感性为内容,意味着在教育中充分促成感觉的(B) A、物化 B、人化 C、量化 D、异化 5、听《梁祝》乐曲时,欣赏者随音乐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悲痛万分,时而缠绵悱恻,时而哀怨激愤。这体现了美育的(C) A、形象性 B、理想性 C、情感性 D、崇高性 6、在我国教育制度中,美育呈现为三个学科的交叉,这三个学科不包括(A) A、文学 B、艺术学 C、美学

D、教育学 7、苏格拉底说:“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一论断出自(A) A、《理想国》 B、《诗艺》 C、《美育书简》 D、《母育学校》 8、“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出自李泽厚先生的(A) A、《美的历程》 B、《美育书简》 C、《论教育之宗旨》 D、《美育历史》 9、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审美观的树立起着一定的(B) A、决定作用 B、导向作用 C、辅助作用 D、阻碍作用 10、家庭美育的主要特征不包括(C) A、以情动人 B、以身正人 C、以理服人. D、以德树人 11、德国哲学家康德将美分为自然美和(B) A、生活美 B、艺术美 C、景观美 D、心灵美 12、以提升人们审美索养,完善人格品质、实现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为主要目的的是(A) A、社会美育 B、学校美育 C、家庭美育 D、自然美育 13、艺术活动的基础是(D) A、形式创造 B、理念活动

美育的性质 美育基础自考复习

美育 1.美育的性质 美育的主要性质是情感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美育的特点 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 第二,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第三,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 第四,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

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臵,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完全可以说,美育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服饰打扮、家居装饰等等,都离不开审美和美育。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化趋势,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美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教育或人生教育。 3.美育的任务 美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帮助人们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们的创美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具体说来,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世界真、善、美三个方面的认识,分别构成真理观、伦理观、审美观,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谓审美观,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从审美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审美观念的系统化。审美观是在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审美观主要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审美情趣又称审美趣味,是以个人爱好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审

自考《美育基础》复习资料:第7章 美育的途径

第七章美育的途径 美育的实施只有贴近人的生活,与人的生活紧密关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美育的实施途径可分为: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第一节家庭教育 一、家庭美育的形式大致有:胎儿美育、游戏--艺术美育、环境美育。 二、家庭美育的特点(识记) 家庭美育是人生美育的开始,它的重要特点是: ①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时间最为持久。家庭美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丝毫不因社会美育的重要而改变自己的地位,可见,它是人生美育中时间最为持久的环节; ②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最为深广。家庭教育在实施时往往显得非常自然、亲切。施教者作为受教育的亲人,是在一种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中,极为耐心地反复施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热、关怀和爱护,使受教者心情舒畅地受到熏陶,从而唤起对文艺的浓厚兴趣,并且极为乐意、自愿地参与家庭成员的美育活动,这就使家庭美育对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作为父母,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不断地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在家庭中创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出表率,对孩子言传身教,做一个合格的家庭美育老师。 第二节学校美育 一、学校美育的重要性(领会):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进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它对学生施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它不仅是整个教育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人生美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要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要造就全面发展的方针,必须重视人的素质培养,使青少年在其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审美趣味,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强大生力军。 二、学校美育的形式(领会):课堂教学的美育、课外活动的美育、学校环境的美育。 分析自己所教学科中美育的因素(识记):数学中点、线、面、形以及数量的计算都有形式美的因素。 三、学校美育的特征(识记): 1、以教学为主。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培养自己的各种素质。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环节。 2、计划性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尽管有所差别,对人才的培养也各有不同的要求,但各级学校都要根据其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来保证教学大纲的实施。 3、系统性强。 ①学校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是通过各级教育的每个阶段来体现的,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体系,学校要以学科的体系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安排,而且还要兼顾多门学科的协调。 ②在对学生施教的安排上。学校美育以教学为主、以自学为辅,把教学与自学相结合,作出整体规划,使学生教学与自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辅,需要把课上与课外相结合。课外活动包括讲座、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活动,各种形式的游览与文艺欣赏活动。在这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这是课内难以得到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各种审美活动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了审美愉悦。 结合本校实际如何实施审美教育(综合应用) (1)如何做到以教学为主。 ①各级学校领导都重视学校美育工作,要从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②教师是学校教学的施教者,在学校美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工作也是抓好学校美育的重要一环。 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参与到美育中来。学生认真听讲,了解美学和美育的内容,学会审美,积累一些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并树立起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 (2)如何做到学校教育的计划性?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套教学大纲,并且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来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就使学校美育能够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使学生普遍地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为以后进一步提高修养打下基础。 (3)如何做到学校教育的整体性? 教学与自学,课上与课外几方面互相配合,通过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整体安排产生审美效果。 第三节社会美育 一、社会美育的形式: 1、利用各种美育设施来实施美育。 ①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 ②提高美育设施的应用效率; ③降低门票价格,向广大群众敞开美育场所的大门。 2、利用环境来实施美育 ①景观美育。充分开发、保护和利用各种景观,发挥其审美教育作用。 ②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就是利用生态的美来陶冶人,并推动人类更好的保护生态美,创造生态美。 二、社会美育的特点(识记): 1、广泛性。 ①别人对自己的美育。它是指人在社会的一切活动和领域中,经常会受到别人的审美教育,接受社会各方面对自己的美育。 ②自我美育。它是指人在社会的各种活动里,都包含着审美和创造美的因素,因而,人在进行这些活动的同时,又在对自己进行自我审美教育。 ③自己对别人的美育。它是指一个人由于在自己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包含着审美和创造美的因素,因而,这些活动既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审美教育,又会对别人进行审美教育。 2、多样性。社会美育渗透在社会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之中。 ①社会美育的设施会越来越多样化。②生活环境的美化也会越来越多样化。 3、自育性:只有在社会美育中,才以自我美育为主。人成年后可以在自己工作、生活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通过老师和他人的指点,自学成材。自我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看小说、看电影、看戏剧、看电视、听音乐会、旅游、餐馆、访问、朋友聚会、同事闲谈等,就连自己的工作中也包含有自我教育的因素。通过自我美育,人可以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以便在更好的美化自己的同时,美化环境和美化社会。 1

2020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美育基础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育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04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 A.道德教育B.情感教育 C.认知教育D.形体教育 2.在《诗艺》中,明确而简练地提出“寓教于乐”这一著名观点的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康德D.贺拉斯 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带有“比德”思想的话出自于_______之口。()A.孔子B.孟子 C.庄子D.墨子 4.儒家学派的美育思想具有明显的() A.道德主义倾向B.自然主义倾向 C.神秘主义倾向D.个人主义倾向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育的情感教育性质的是() A.感性教育B.趣味教育 C.逻辑教育D.人格教育 6.被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美学家是() A.康德B.鲍姆嘉通 C.黑格尔D.席勒 7.关于美育的形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是手段B.只是目的 C.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D.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8.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审美意象”的性质的是() A.客体的物象B.大脑中的表象 C.主客观统一的产物D.主体的主观因素 1

9.关于人的审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生的B.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C.异性的求偶活动D.本能反应 10.唐代女人以丰满为美,汉代女人以清瘦为美,正所谓“环肥燕瘦”,这一现象说明了审美观的() A.时代性B.阶级性 C.地域性D.种族性 11.下列选项中,对审美情感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引向直接的行动B.属于低级情感 C.与过程相分离D.重在情感体验本身 12.著名美学家_______曾经说过:“美是生活”。() A.叔本华B.尼采 C.康德D.车尔尼雪夫斯基 13.在文明社会,审美与人生的关系明显地偏重于() A.个人的精神发展B.个人的物质财富 C.个人的身体健康D.个人的艺术技能 14._______对人的影响时间最为持久。() A.学校美育B.家庭美育 C.社会美育D.其他美育 15.学校美育的特征不包括() A.以教学为主B.计划性强 C.系统性强D.以自我美育为主 16.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实际上是_______的关系。() A.美与善B.美与真 C.真与善D.美与知 17._______提出“里仁为美”。() A.孔子B.老子 C.庄子D.孟子 18._______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和最高表现,也是人类智慧的最光彩照人的花朵。()A.理解力B.想像力 C.记忆力D.创造力 2

自考00409《美育基础》真题及(2022.10)_1

自考00409《美育基础》真题及(2022.10)自考00409《美育基础》真题解析(2022.10) 1.[单选题] 西方美育与美育思想发源于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文艺复兴 2.[单选题] “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这一论断出自 A.贺拉斯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席勒 3.[单选题] 西方近代教育的奠基者是 A.培根 B.歌德 C.卢梭 D.夸美纽斯 4.[单选题]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一论断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5.[单选题]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实践层面的最终目的是 A.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人 B.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C.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单选题]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一论断出自 A.《论语》 B.《中庸》 C.《礼记》 D.《乐记》 7.[单选题] 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美育落地的主渠道是 A.语文课程 B.舞蹈课程 C.音乐课程 D.艺术课程 8.[单选题] 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内化为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的自觉行动,是 A.德育的核心

B.智育的核心 C.体育的核心 D.美育的核心 9.[单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审美观的树立起着一定的 A.导向作用 B.规范作用 C.鼓舞作用 D.推动作用 10.[单选题] 家庭美育首先表现在 A.仪表美 B.行为美 C.语言美 D.心灵美 11.[单选题] 学校美育在当前教育状况下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除了学生审美能力缺失、校园文化活动单调外,还包括 A.基础设施不完善 B.领导不重视 C.美育师资匮乏 D.学生家长不支持 12.[单选题] 自然美除了包含自然景象、人化自然外,还包含 A.艺术化自然 B.审美化自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