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术语翻译与双语词典编撰问题
论汉英法律术语翻译的规范化

3论汉英法律术语翻译的规范化张琛权(广东教育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303)摘 要:法律术语翻译的规范化是指在汉英法律语言转换时,按照正确表达法律意义的要求使用汉英法律语言的术语,逐步消灭汉英法律语言在术语使用上的误解。
文章首先介绍Sandrini,P 关于不同语言间法律术语翻译的理论,指出汉英法律术语的共同点及其互换时需要规范化的理由,并提出使其规范化的方法——建立汉英平行法律术语库,最后就如何建立汉英平行法律术语库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法律术语;翻译;规范化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1-0123-02收稿日期:一、引言在汉语和英语的法律文化交流中,两种法律语言转换中的误解乃至错误日益明显,作为表述法学知识的特殊词汇,汉英法律术语互译时出现的错误尤其突出。
例如,不少对外发行的报章杂志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译成“to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其中“法制”一词就是汉语中的法律术语,将其译为“legal system ”是对“法制”没有理解透彻而导致的误译。
“法制”就其狭义而言是“法律制度”的简称,亦即英语中的“legal system ”。
但是其广义(如在此处)则含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
因此,将此处的“法制”译为“legality ”或“justice ”才更为准确。
可见,有必要对法律术语翻译的规范与统一进行研究。
二、法律术语翻译综述Sandrini,P 在其1999年发表的Leg al terminology :Some aspects for a new methodology 一文中,提出并论述了“法律术语学”,其中涉及到法律术语的基本特点以及不同法律体制、不同语言间术语的翻译问题。
对于不同语言间术语的翻译问题,Sandrini 提出了“多术语研究的新型对比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术语使用者错误认识的分析和对法律概念本质的分析。
服务于词典编纂的特定领域专业术语自动抽取

收到本 文时间:0 7年 1 2 20 月 9日 作者简介 : 安纪霞 , 硕士研究生 。李锡祚 , 士生 导师, 硕 宋冰 , 硕士研究生 。
() 2 请在 关 闭 电脑 之前 保存 这个 文档 。
表 1 根 据 例 句 ( ) ( ) 得 的 N—g m 候 选 翻 译 单 元 1 、2 获 r a 英 语 —ga rm
Pla e a e l a e a e e s s v p e s s v d c m e 、hu 、 o o u nt s t c mpue tr
件” 等 。另一 个 问题是 间接 相关 。间接相 关是 指 等 由于单 语 固定 搭 配 、 合词 等 的影 响使得 一 些 并非 复 直接对 应 的双 语 词汇具 有很 高 的同现概 率 。例如 :
汉语 N—g m r a
请 、 闭、 闭 电脑 、 关 关 电
脑 、 存 、 档 保 文
12 1 ) 大连 民族学院计算机工程学 院 大连 3 02 (
( 江西赣西供 电公 司调度通 信 中心 新余
摘 要
双语词典是跨语 言信息检索以及机器翻译等 自然语言处理应用的基础资源 。为 了利 用双语语料库 获取汉英
词典 , 在对三种常见 的基于共现信息 的短语对译 计算模 型进行 了研究 之后 , 以对数 相似性模 型为基 础 , 采用 迭代 策略实现 了翻译 词典获取 。实验表 明 ,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词典获取 的正确率 , 提高基于语料库的汉英词典编撰效率。 关键词 平行语料库 自动抽取 跨语 言信 息检 索 双语 词典
随着社 会 的发 展 , 业 领 域新 词 不 断 涌 现 , 专 手 的语 料进行 中文分词 处理 , 利用 停 用词 把 句子 分割 工编纂 词典 的 方 法 已经 无 法 及 时满 足 需 求 。通 过 成组 块 , 后 再 在 组 块 范 围 内进 行 N—ga 的抽 然 rm 大规模 语料来 自动 或 半 自动 获 取双 语 词 典 成 为 一 取, 即把每个词及其在组块 内相邻的 N个词的组合
会话分析中“Repair”的汉译问题

会话分析中“Repair”的汉译问题作者:祝永丽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0期[摘要]“Repair”是会话分析中常用的术语之一,也是言语交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术语译名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该学科领域的发展。
然而,国内一些学者对“repair”的译名众说纷纭,存在的译名有“修正”“修补”“纠正”“更改”“纠偏”“纠错”以及“纠误”。
结合“repair”的多种译名,本文从“repair”在普通语境中的基本词义和“repair”所指的语言现象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采取“修补”这一译名更加合理、科学,并试图给“repair”下定义。
[关键词]修补术语汉译失误源[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24-02科技交流日益频繁,术语数量不断增加,被形容为“知识爆炸”。
因此,规范术语翻译已迫在眉睫。
术语是一种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
术语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往往代表一门学科的发展水平,其译名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对专业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鉴于术语翻译的混乱,“梳理与厘定”势在必行。
(辜正坤,1998)一、研究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民俗方法论者Schegloff等人(1977)首次提出“repair”这一术语(本文将其译为“修补”),旨在描写会话以及其他互动言谈中处理听、说以及理解方面出现的错误或不恰当表达的做法。
何自然的专著《语用学概论》对其中两种修补现象进行探讨,被认为是国内关于会话修补研究的开端。
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修补、修补失误源、修补结构、会话修补模式、修补的认知研究、英语课堂会话中的修补片段等,也有个别学者对修补标记语进行探讨,鲜有学者对会话分析中“repair”这一术语的译名给予关注。
二、Repair的翻译现状Repair是话语分析常用的关键术语,近年来受到话语分析学家、心理语言学家、二语习得研究者、社会语言学家、计算机语言学家的关注。
唯筚路蓝缕,方不落窠臼——读《多功能汉英·英汉钢铁词典》有感

唯 革路 蓝缕 , 不 落 窠 臼 1 5 方 3
标 明 出 处 、 录 新 颖 实 用 等 多 种 特 色 于 一 体 , 积 极 型 词 典 附 属
(ciedcin r ) 尤其 是 该词典 在 词条 释 文 ( 曰词条 右 项 ) at i o ay 。 v t 或 中
设 置辨析 项 , 用英 文原 版引 例对 易混易 误 的术 语译 名进行 辨析 , 利
纠 正现 有术语误 译 、 出正确译 名 的创新 之举更 为 引人注 目。 给 人们 的社 会需求 , 来 就是 发 明 创新 的原 动力 和 火 车头 。那 历 么, 双语 专科词 典利 用英 文原 版引 例剖析 、 纠正 现有术 语误译 是否 也 是一种 迫切 的社会 需 求 ?关 于 这一 点 , 只要 看 一 看我 们 现 已出
过 多部 词典 的翻译 和定 稿 工 作 , 常常 感 慨 ‘ 天下 词 典一 大 抄 ’ 。如 今 国 内有上亿 的人 在学外 语 , 出词 典成 了一些 出版社 赚钱 的捷径 , 因此市 面上 的外 语 词 典层 出 不 穷 , 是 良莠 不齐 , 少词 典你 抄 可 不
我, 我抄 你 , 的地 方也 不改 正 , 果 以讹 传讹 , 错 结 误人 子弟 。与此 相 ”多功 能 汉 英 ・ 汉 钢铁 词 典 》 词 典 编纂 术 语 翻 译 双 语 专 科 英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双语专科 词典 出版空前繁 荣 , 我 几乎每 一学
科 都 有 自 己 的 双 语 专 科 词 典 问 世 , 的 热 门 专 业 甚 至 出 版 有 十 余 有
种双语 专科词典 。然而 在这 空前 繁荣 的背 后 , 有诸 多 问题 有 待 仍 解 决 , 中之一便是 : 已出版的众多双 语专科 词典几 乎全部都 是 其 现 消极型词 典 ( a s edcin r ) 即通 常 所 说 的词 汇对 照 表 型 词 p si i o ay , v t
浅析“功能对等”理论下石油双语词典的翻译

语言浅析“功能对等”理论下石油双语词典的翻译张 楠 西南石油大学摘要:本文将以最新版英汉(汉英)石油化工词典为例,基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总结石油双语词典所具有的特点,对其中的词目翻译进行研究,并从实用角度出发探究石油双语词典的编纂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更好的服务读者。
关键词:双语词典;石油;翻译一、石油双语词典的发展背景(一)英汉、汉英石油化工词典的出版现状1996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由孙济元主编的第二版《英汉石油技术词典》。
2012年,张键主编的《英汉石油化工词典》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与之前出版的词典相比,收录词条数由15万降至8万,许多不常用的专有名词都被删掉,使新版石油化工双语词典更加简明,实用。
(二)英汉、汉英石油化工词典的性质词典是一种工具书,它同文学,经济,法律等书籍的翻译有很大差异,具备自身独有的性质,即“以词目词为核心,将词,短语作为独立的处理单位翻译”。
现根据石油双语词典特点,总结出如下性质:1.专业性。
在石油双语词典中,专业性术语占很大一部分,这也是其自身特殊性的一种体现。
例如,对“石油”一词的翻译普遍为“petroleum”,少数情况下也可译为“oil”,但对“原油”的翻译只能为“crude oil”。
因而,石油化工中大量专业词汇的出现使得石油双语词典无疑具有其领域的特殊性。
2.示范性。
据笔者对校内100名研究生所做调查表明,当翻译石油化工类相关专业术语时,近九成学生表示石油双语词典和课本是他们查阅相关内容的主要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互联网已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但对于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由于其本身具有权威性,网络上专业词目的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核实。
3.单一性。
词典翻译不同于其它文本的翻译,很少出现意译,这是因为词典,尤其是专业词典本身的词目就具有一定难度,加之其翻译与句子的翻译不同,使词对词翻译成为可能。
4.简洁性。
石油双语词典本身内容的专业性要求在对其翻译时力求简洁,以减少读者阅读相关文章时的难度。
美英法律文书中的brief译名

美英法律文书中的brief译名刘蔚铭 刘淑颖 西北政法学院法律外语系摘 要:brief是英文法律文书中的一个常用法律术语。
然而,它的中文译名比较混乱,不规范的译名和误译较多,给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
本着“孤证不足信”的原则,本文通过多种词典定义,分别探讨美英法律文书中brief的本质属性,分析译名混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合适的中文译名。
关键词:brief,法律术语,译名,法律文书,属性Translati ons of the Ter m“B rief”in Angl o2American Legal Docu mentsL iu W ei m ing,L iu S huyingAbstract:B rief is a common ter m in English legal documents,however,its Chinese translati ons are confusing-there exist vari ous substandard translated ter m s.This has caused many inconveniences in its p ractical use.Based on the p rinci p le of“single evidence cannot be trusted”,this paper is t o exp l ore its intrinsic attribute,t o analyze the causes of such confusi ons and t o p r opose p r oper Chinese translati ons thr ough different definiti ons of dicti onaries.Key words:brief,legal ter m s,translated ter m s,legal docu ments,attribute brief是一个常用法律术语,尤其是在法律文书中,它不仅常用,而且还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翻译研究词典]术语翻译
![[翻译研究词典]术语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e2270715acfa1c7aa00cc7f.png)
翻译这门建议汉译英翻英语点津上的内容,英译汉翻英语文摘或者陈继龙整理的经济学人100篇,网上能找到。
切记:翻译时常回顾总结反思,不回顾会忘记,等于白翻!其他的刚开始我还翻了张培基的散文,本来以为没有用,浪费了时间,但复试的时候汉译英竟然是老舍的《养花》里的,可见知识永远不会白学,总有一天会得益。
百科比较头大,第一年改题,自己高中是理科生,对那些名词不知道...但得到的教训是平时一定要多留心,记得当时有人在讨论唐三彩有哪三种颜色,自己没注意,竟然考试中碰到了;《古文观止》多看几遍,每篇文章都大致想下自己的立意,平时看看《青年文摘》什么的,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分析文言文都会有话说,不至于太空洞,还会在作文中融入新的思想。
3、做计划:。
十八至十九世纪日本兰和、和兰双语词典编纂的兴衰与谱系

十八至十九世纪日本兰和、和兰双语词典编纂的兴曩与谱系李睿Annette Skovsted Hansen摘要纵观早期日本的欧和、和欧词典编纂史,兰和、和兰词典具有承前启后的词典学意义。
受先驱的葡和、和葡词典编纂传统的影响,日本几部重要的兰和、和兰词典皆继承与保留了“对译”的传统,赖以《兰法词典》为底本编译而成;而其对后世英和、和英双语词典编纂的影响亦不可忽略。
文章对十八、十九世纪诞生于日本的兰和、和兰词典的缘起与发展做史学梳理,并通过分析其谱系、承继关系与影响,阐明其词典学价值。
关键词词典史日本兰和词典和兰词典江户时代—、弓I言日本自1543年葡萄牙人登陆以来开始与西方世界发生接触,在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次西风东渐,分别为南蛮学、兰学以及西学的渐入。
这三次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传入的浪潮,在日本词典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每一次西传的浪潮,都给日本带来了欧和、和欧词典⑷的新发展。
结合史学,笔者从词典学角度将三次西风东渐的时间节点划分如下:1.“南蛮学”时代(1543—1639)以首渡日本的葡萄牙为代表,这一阶段的西风东渐以传教和贸易为主要目的,相继诞生了一批葡和、和葡词典[如1595年的《罗葡日对译辞书y(Dictionarium Latino Lvsitamicum, ac Iaponicum)、1603—1604年的《日葡辞书》(Vocabulario da lingoa de Japan)、十七世纪的《葡日辞书》(卜力Viz語語彙集/VocabuZario da lingua PoMugueza)等],为日本西欧语词典之先声。
(李睿,王衍军2018)为禁止天主教传播,日本江户幕府于1633—1639年间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作者博士论文第二章2.4.2小节,参见李睿(2018)。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9YYY01):18-19世纪海外汉欧词典手稿及其抄本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项目编号2019WQNCX031):18世纪海外汉欧词典手稿及其抄本研究”、“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GJ058):19世纪广东编纂与出版的汉方言与英语双语词典研究”和“2020年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YH43D):辅助于数字化中文教学的外向型在线汉语学习词典的编纂与开发”的部分研究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语是科学文化的产物,科学文化越发达,术语越丰富,术语的制定和规范化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不容忽视。
” 我国语言学界一位资深知名的学者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对我国术语标准化问题的提出了忧虑棗“当前我国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工作是多么重要、迫切和困难”,“术语标准化工作在我国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作大量的研究、比较和思考。
”应当承认的是,目前国内出版的双语词典(本文仅限于讨论英汉词典以及汉英词典)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术语概念表述不够准确的现象。
管见以为,尽管谁也不应当奢望或企求词典尽善尽美、尽如人意,但对于词典中术语定义以及术语翻译的不够精确的现象及其成因,却是可以并且应当认真注意并加以探讨的,这对于术语标准化、英汉翻译以及双语词典编撰都有益处。
兹古斯塔曾经告诫说,词典编纂者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并且促使(即便是间接地)这种概念和术语明确起来。
兹古斯塔当时这样写到:“如果说只有在科学领域中,才使用准确的术语和概念,那就错了。
相反,很难全部列举已制订出这些概念的领域。
不仅是立法者必须要规定出‘抢劫’的定义和‘盗窃’的定义,体育协会要规定出‘跑’和‘走’的定义,而且在现代文明复杂的世界中,几乎所有使用语言的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种追求越来越精确的倾向。
的确,人们可以说,在那些有悠久语文学、哲学和一般文化作品的语言中,有一大部分所指内容倾向于接近准确的概念,至少在书面语中使用的所指内容是如此。
……帮助并且促使(即便是间接地)这种概念和术语明确起来,是词典编纂者一项作重要的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对模糊语言学很有研究、造诣颇深的一位知名教授曾经引用过《是“湖”?是“海”?棗制约里海石油开发的法律症结》(1997年12月12 日《光明日报》贾铁军)的文章来说明“海”同“湖”之间的概念界线模糊有时会产生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管见认为,用这个例子来证明术语标准化的重要性同样是再恰当不过的。
鉴于科学文化越发达,国际间的交往越频繁,“术语也会出现得越多,术语的音译和意译问题也就越来越尖锐” 以及“汉语中的术语不少是外语借词,它们是通过音译、半音译半意译的方式借入的” 的事实,又鉴于词典编纂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并且促使(即便是间接地促使)概念和术语精确起来,对术语追求越来越精确就不应被认为是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并且较为细致地对英汉双语词典中出现的术语概念欠精确的现象加以探讨,就可以被认为是颇有必要的。
考虑到术语至少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和系统性四个基本特征,目前要求双语词典给出的术语译文满足术语的这四个特征是不现实的。
但是,双语词典应当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努力棗力求使术语译文词条至少具备前三个特征。
至于同时解决汉语术语的系统性问题,恐怕实在是超出了词典编纂者力所能及的范围了。
依笔者浅见,目前我国英汉双语词典中出现的一些术语概念表述欠精确,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撇开汉语术语的系统性不谈):一、对收录术语的原则、范围未能在词典前言中有明确的交待在术语翻译过程中,以什么样的英语词典为蓝本可能是很重要的,因为双语词典编纂者在编写对应的词条译文的时候,必须做出从简还是从繁甚至是舍还是取的选择,而英语词典蓝本可以为编纂者在作简繁舍取抉择时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如果以《简明牛津英语词典》(The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为蓝本,在编写心理学术语对应词条的时候,就会注意到anima 与persona在词条中分别有如下的释义:anima Psychol. the inner personality(opp. PERSONA)persona Psychol. an aspect of the personality as shown or perceived by others (opp. ANIMA)然而,《英汉大词典》收录anima 词条时,却没有与“the inner personality (opp. PERSONA)”对应的译文;在persona 词条中,有“(同本人真实品格不一的)表面形象”之释义,但没有术语标记,尽管《简明牛津英语词典》(The 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被列为《英汉大词典》的“主要参考书目之一”。
可见这里有术语取舍的标准问题。
管见认为,这种标准如果事先已经制订好了,在词典前言中说明一下,不但有益于读者,而且有益于日后的词典编纂者。
读者知道可以在词典中找到什么和找不到什么,日后的词典编纂者也可以从中借鉴有效的办法和实用原则。
二、有明显的误译现象(例如,alimony误译为赡养费)姑且以几部较为大型的英汉词典对英文alimony一词给出的译文以及汉英词典如何解释翻译“赡养费”为例。
alimony(离婚或分居后或在诉讼期间男方给女方的)赡养费(《英汉大词典》)alimony(离婚或分居后或在诉讼期间一方给另一方的)赡养费;生活费(《新英汉词典》)alimony赡养费、抚养费、生活费(《英华大词典》)alimony(经法院判决在分居或离婚以前或以后男方付给妻子或前妻的)赡养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离婚后付给对方的)赡养费alimony(《汉英词典》)且看《朗曼当代英语词典》(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提供的简明定义:alimony money payableon a judge’s order by a man to his wife or former wife, or (sometimes) by a woman to her husband or former husband, for maintenance after separation or divorce。
而大部头的专业性《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Dictionary)在这个词条下还有这么一句话:Statestatutes which provide for payment of alimony only to the wife have been held to be unconstitutional。
也就是说,在美国,州的法规若规定只给妻子一方付扶养费,则被视为违反宪法。
)由此可见,上述英汉词典以及汉英词典的所谓“赡养费”用准确的法律术语来说应当是“扶养费”。
(顺便提一句,“扶养费”未必就是男方付给,也可以或可能由女方付给。
准确地说,是由配偶一方或原来的配偶一方付给。
)应当承认,仅仅靠词典编辑部的力量,误译也许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管见认为,可以考虑调动全国各行业的业余力量来协助编译术语词条。
词典编纂者似乎可以在词典“前言”中鼓励读者在发现误译词条时致函编辑部。
(事实上,许多英语单语词典前言都有类似的鼓励字眼。
另外,英美出版的大词典所得到的例证,许多都来自业余自愿者,他们认为找到例证时就把例证寄给词典编辑部。
)三、对概念不完全对应的英汉术语未能给出辨异说明(例如,estate tax 及inheritance tax与继承税和遗产税之别)虽然把英汉术语的所有区别都标志出来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但是对于有显著区别的术语,给出辨异说明恐怕是必要的,否则容易造成误解。
例如,在英汉法律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有时虽然可以窥见英汉两种法律术语所表达之概念的区别,但囿于汉语词汇和汉语法律术语本身的掣肘,译者有时候纵然使尽浑身解数,也很难在双语词典中把两者的区别表达出来。
笔者曾经以我国大中型的双语词典在将英语法律术语estate tax及inheritance tax用汉语法律术语“ 继承税”和“遗产税”来对应翻译的时候(我国法学理论认为,继承税亦即遗产税,而英语estate tax与inheritance tax却是有很大区别的,笼统地将两者均译为“继承税、遗产税”而未作辨异说明,容易使读者误以为estate tax与inheritance tax所表达的是同一概念),一般都未能给出辨异说明为例,浅议过单语专科词典在翻译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很多双语词典的研究者都注意到文化差异问题,并且一再强调双语学习词典对文化差异要给予足够的说明(例如,与国人打招呼,可以用“吃过了吧?/吃过没有?”,用英语跟英美人士打招呼,就不能这样照套进行了)。
对于普通常用词汇的辨异更是不惜笔墨、不吝篇幅(例如,handsome与pretty 各修饰的名词有那些,并指出它们之间的不同)。
然而,双语词典(不是那种读者对象为初中级英语学习者的双语学习词典,而是大中型双语词典,其读者对象应当包括高级英语学习者中的翻译工作者的双语词典)编撰对于术语汉译后的差异,是否同样也给予足够的注意,给出足够的说明,“以飨读者”了呢?笔者不以为然。
术语概念的差异同样是文化差异的一个组成部分。
遗憾的是,双语词典编纂研究对之所给予的关注远远比不上对其他方面的文化差异所给予的关注。
四、对于汉语词汇空缺问题,定名称创造新词(简作“定名翻译”法)的做法有待进一步标准化和理论化;而用解释性方法翻译术语(简作“解释翻译”法),并不能也没有真正解决术语翻译问题兹古斯塔曾经谈到过这种缺少对应词汇的现象。
他认为“我们可以把这许多缺少名称的现象叫做定名称上的空缺(onomasiological gaps)。
” 姑且以“Deferred Compensation”一词举例说明。
所谓“Deferred Compensation”是一个法律术语,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大型英汉词典(包括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尚未将其收录。
根据Black'sLaw Dictionary, Deferred Compensation意为Compensation that will betaxed when received and not when earned. An example is contributions by an employer to a qualified pension or profit-sharing plan on behalf of an employee.直译“延期付酬”肯定容易让读者望文生义而产生译者不希望的误解。
如何翻译才好呢?对此恐怕不应奢望一下子就能找到人人都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