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练习题

成语使用练习题
成语使用练习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胡言乱语,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

B.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C.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D.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3.(六盘水中考)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狭路相逢,别提多高兴了。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D.我们要学会在荣誉面前不骄傲自大,在失败面前不妄自菲薄。

4.(桂林中考)下列加点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央视《“歌从漓江来”2016端午特别节目》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却让听者潸然泪下。

5.(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6.(安顺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7.(连云港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D.花果山玉女峰以“江苏第一峰”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览胜。

8.(江西中考)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D.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9.(锦江区模拟)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了美丽的景色。B.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显然是不切和实际的。

C.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D.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10.(武侯区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12.(青羊区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

C.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D.清晨的公园,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

参考答案:

2.A

3.B

(解析:B项狭路相逢:指仇人相遇,难以形容。此处主语是两位老友,故此项使用有误。)

4.A

(解析:A项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不合语境,可改为“流连忘返”。)

5.B

(解析:德高望重: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B项该词所使用的对象是初一四班的班长,对象使用有误,故B项错误。)

6.B

(解析:A项抑扬顿挫: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此处为情节,对象使

用不当。C项使用有误,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D项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此处望文生义,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词义,导致错误。)

7.C

(解析:C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在此处不符合句意。)

8.C

(解析:C项左右逢源:指处理事务时灵活顺便,没有困扰,在此处不符合句意。)

9.C

(解析:A项“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B项“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循序渐进”。D项“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不符合语境。)

10.D

(解析:A.“三顾茅庐”是诚心诚意再三邀请,不合语境;B.“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C.“信手拈来”常用来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

12.A

(解析:B.“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

恰当。C.“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使用的对象不恰当,应该用“获益匪浅”。D.“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